CN113141812B -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812B
CN113141812B CN202110448791.4A CN202110448791A CN113141812B CN 113141812 B CN113141812 B CN 113141812B CN 202110448791 A CN202110448791 A CN 202110448791A CN 113141812 B CN113141812 B CN 113141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late
pea
shaped part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8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812A (zh
Inventor
王一帆
冯福学
高玉红
崔政军
剡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487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翻动腔,所述翻动腔的底部设置为弧形部;翻动板,所述翻动板设置在翻动腔内,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连接有旋转轴,翻动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其中,在动力装置带动翻动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所述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所述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所述翻动腔的侧壁上滑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体底部的豌豆种子不能被搅拌叶搅拌到,导致此部分豌豆种子很难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其上不能完全覆盖上包衣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豌豆间套作是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其在种植玉米的同时,通过使用玉米和豌豆进行套种的方式,可以在玉米的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收获更多的豌豆,这种套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来提高产量,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为了防治豌豆苗期病虫害、促进豌豆苗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豌豆的最终产量,需要对豌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即将包衣剂和豌豆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尽量使每颗种子表面都覆盖有包衣剂。传统的包衣装置通常是在箱体内设置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搅拌叶,在将豌豆种子和包衣剂先后加入箱体内后,再启动动力装置带动搅拌叶对包衣剂和豌豆种子进行混合搅拌。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搅拌叶的搅拌范围有限,在对包衣剂和豌豆种子进行混合搅拌的过程中,箱体底部的豌豆种子不能被搅拌叶搅拌到,导致此部分豌豆种子很难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其上不能完全覆盖上包衣剂,进而影响后续的生长,造成减产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箱体底部的豌豆种子不能被搅拌叶搅拌到,导致此部分豌豆种子很难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其上不能完全覆盖上包衣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翻动腔,所述翻动腔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翻动腔的底部设置为向下方凸起的弧形部;翻动板,所述翻动板平行于所述弧形部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翻动腔内,所述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翻动板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翻动板的侧面垂直设置,所述翻动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与所述旋转轴平行设置且关于所述旋转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面的侧边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边均为倒圆角设置;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翻动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所述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所述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所述翻动腔的侧壁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相切,在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一弧形部上方往所述第二弧形部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距离逐渐缩小,在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上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部滑动适配,在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三弧形部上方沿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部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距离逐渐增大,且当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三弧形部上方转动至所述第一端面高于所述第二端面时,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上方,此时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距离为0.5.~2cm,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距离为1~3cm。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药板,所述上药板与所述旋转轴平行设置,所述上药板的下端与所述翻动腔上端开口的侧壁平齐固定连接,所述上药板与所述第三弧形部设置在所述翻动腔上端开口的同侧,所述上药板的上端往远离翻动腔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上药板靠近所述翻动腔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上药板的内部设置有进药管路,所述进药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药管路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药板的上表面且连接有药液瓶。
进一步地,所述上药板上设置有转动支座和转动压板,所述转动支座设置在所述出液口的上方且与所述上药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压板的上端通过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设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支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压板靠近所述上药板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端部设置有塞子,所述转动压板的下部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压板和所述上药板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所述转动压板的下端,当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磕碰到所述转动压板的下端时,所述塞子打开所述出液口,当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脱离所述转动压板的下端时,所述塞子塞紧所述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药板靠近所述翻动腔的侧面上设置有流液槽,所述流液槽成扇形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流液槽的上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流液槽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药板靠近所述翻动腔侧面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挡液条,所述挡液条平行于所述上药板靠近所述翻动腔的侧面设置,所述挡液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所述挡液条的上端高于所述出液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药管路的上端开口设置为螺纹孔,所述药液瓶设置有出液瓶口,所述出液瓶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液瓶口螺纹配合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翻动板相对的两侧外部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动板相对的两侧面均与所述旋转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下料插槽,两所述下料插槽之间配合插设有下料插板,所述下料插板的上表面设置为与所述弧形部适配的弧形面。
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翻动板在箱体的翻动腔内转动,使得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可以有效地翻动翻动腔底部的豌豆种子,使得此部分豌豆种子较好地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并使其上完全覆盖上包衣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体底部的豌豆种子不能被搅拌叶搅拌到,导致此部分豌豆种子很难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其上不能完全覆盖上包衣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主视图;
图7为图1的右视图;
图8为图7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翻动板转动至下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翻动板转动至下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翻动板转动至下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箱体;101、下料插槽;102、腔板;1021、避位槽;103、翻动腔;1031、第一弧形部;1032、第二弧形部;1033、第三弧形部;20、翻动板;201、限位插块;202、限位挡板;30、动力装置;40、支座;401、旋转轴;4011、限位插槽;402、固定套筒;403、避位孔;50、挡料插板;501、挡料板;60、转动压板;601、转轴;602、固定柱;603、弹性元件;604、塞子;70、药液瓶;701、出液瓶口;80、上药板;801、挡液条;802、出液口;803、流液槽;804、转动支座;805、进药管路;806、螺纹孔;90、下料插板;901、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包括:箱体10,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翻动腔103,翻动腔103的上端开口设置,翻动腔103的底部设置为向下方凸起的弧形部;翻动板20,翻动板20平行于弧形部的轴向设置在翻动腔103内,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连接有旋转轴401,旋转轴401与翻动板20平行设置且与翻动板20的侧面垂直设置,翻动板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与旋转轴401平行设置且关于旋转轴401对称设置,第一端面的侧边和第二端面的侧边均为倒圆角设置,方便刮动豌豆种子,减少第一端面的侧边和第二端面的侧边的磨损;及动力装置30,动力装置30与其中一个旋转轴401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旋转轴401和翻动板20转动;其中,在动力装置30带动翻动板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用于翻动翻动腔103底部的豌豆种子,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翻动腔103的侧壁上滑动,防止豌豆种子从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与翻动腔103的侧壁间隙中掉落。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将豌豆种子和包衣剂加入箱体10的翻动腔103内后,再通过动力装置30带动旋转轴401和翻动板20在箱体10的翻动腔103内转动,使得翻动板2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翻动腔103的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翻动腔103的侧壁上滑动,可以有效地翻动翻动腔103底部的豌豆种子,使得此部分豌豆种子较好地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并使其上完全覆盖上包衣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体底部的豌豆种子不能被搅拌叶搅拌到,导致此部分豌豆种子很难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其上不能完全覆盖上包衣剂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使二者充分混合均匀,如图7至图12所示,弧形部包括第一弧形部1031、第二弧形部1032和第三弧形部1033,第一弧形部1031和第三弧形部1033分别设置在第二弧形部1032的两侧且均与第二弧形部1032相切,在第一端面从第一弧形部1031上方往第二弧形部1032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第一弧形部1031的距离逐渐缩小,在第一端面在第二弧形部1032的上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第二弧形部1032滑动适配,在第一端面从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沿远离第二弧形部1032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逐渐增大,且当第一端面在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转动至第一端面高于第二端面时,第二端面位于第一弧形部1031的上方,此时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0.5~2cm,距离太大,会造成翻动板20拨动豌豆种子的过程中豌豆种子直接全部从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的缝隙中落下,距离太小则会造成豌豆种子全部从翻动板20的上表面滑下,达不到对种子分隔的目的,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1~3cm,距离太小豌豆种子无法快速从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缝隙中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影响后续的混合过程。
当翻动板20的第一端面从第一弧形部1031上方往第二弧形部1032和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转动时,第一端面首先将与第二弧形部1032内的豌豆种子接触并将其刮动至第三弧形部1033上,由于在第一端面从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沿远离第二弧形部1032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逐渐增大,当第一端面在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转动至第一端面高于第二端面时,第二端面位于第一弧形部1031的上方,此时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0.5~2cm,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1~3cm,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倒入包衣剂,豌豆种子由于其易滚动的特性在被从第二弧形部1032往第三弧形部1033刮起的过程中,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豌豆种子首先与包衣剂滚动混合,接着豌豆种子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豌豆种子从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之间的缝隙中重新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此时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豌豆种子与其他种子进行混合,这部分种子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大幅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了包衣效果,且减少了单次混合过程中的豌豆种子量,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使二者充分混合均匀,另一部分豌豆种子沿着翻动板20的上表面滑动至第三弧形部1033上并进而从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缝隙中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这部分种子除了与前部分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种子进行混合外,还会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重复上述过程多次并分批配合加入包衣剂,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可以使得豌豆种子与包衣剂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了二者的混合效果,提高了后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方便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分批倒入包衣剂,还包括上药板80,上药板80与旋转轴401平行设置,上药板80的下端与翻动腔103上端开口的侧壁平齐固定连接,上药板80与第三弧形部1033设置在翻动腔103上端开口的同侧,上药板80的上端往远离翻动腔103的方向斜向上延伸,上药板80靠近翻动腔103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口802,上药板80的内部设置有进药管路805,进药管路805的下端与出液口802连通,进药管路805的上端延伸至上药板80的上表面且连接有药液瓶70。
通过事先将包衣剂放入药液瓶70内,药业瓶70与进药管路805的上端连接,在翻动板20转动过程中,通过人工开闭出液口802配合翻动板20的转动,即可快速地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分批倒入包衣剂,直至将药液瓶70内的包衣剂加完。
如图9至图10所示,为了较为省力地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分批倒入包衣剂,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上药板80上设置有转动支座804和转动压板60,转动支座804设置在出液口802的上方且与上药板80固定连接,转动压板60的上端通过沿平行于旋转轴401的方向设置的转轴601与转动支座804转动连接,转动压板60靠近上药板80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柱602,固定柱602的端部设置有塞子604,转动压板60的下部设置有弹性元件603,弹性元件60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压板60和上药板80连接,实际使用时可以使用弹簧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转动压板60的下端,当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磕碰到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塞子604打开出液口802,当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脱离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塞子604塞紧出液口802。
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转动压板60的下端,使得塞子604间歇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口802,从而将药液瓶70内的包衣剂通过出液口802分批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入翻动腔103,可以较为省力地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分批倒入包衣剂,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第一端面磕碰到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塞子604打开出液口802,药液瓶70内的包衣剂通过出液口802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入翻动腔103,此时第二端面将豌豆种子在从第二弧形部1032往第三弧形部1033刮起,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豌豆种子首先与包衣剂滚动混合,接着豌豆种子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豌豆种子从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之间的缝隙中重新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此时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豌豆种子与其他种子进行混合,这部分种子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大幅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了包衣效果,且减少了单次混合过程中的豌豆种子量,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使二者充分混合均匀,另一部分豌豆种子沿着翻动板20的上表面滑动至第三弧形部1033上并进而从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缝隙中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这部分种子除了与前部分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种子进行混合外,还会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转动压板60的下端,使得塞子604间歇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口802,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可以使得豌豆种子与包衣剂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了二者的混合效果,提高了后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上药板80靠近翻动腔103的侧面上设置有流液槽803,流液槽803成扇形间隔设置多个,流液槽803的上端与出液口802连通,流液槽803的下端延伸至第三弧形部1033上,由于翻动板20在翻动豌豆种子时,豌豆种子整体成平行于旋转轴401的线性分布,通过设置流液槽803可以使得通过出液口802流出的包衣剂更大范围地流入到第三弧形部1033上,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增加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可以使得豌豆种子与包衣剂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了二者的混合效果,提高了后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当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脱离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塞子604塞紧出液口802与流液槽803的连接处。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出液口802流出的包衣剂从上药板80靠近翻动腔103侧面的相对两侧边流出,上药板80靠近翻动腔103侧面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挡液条801,挡液条801平行于上药板80靠近翻动腔103的侧面设置,挡液条801的下端延伸至第三弧形部1033,挡液条801的上端高于出液口802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方便更换药液瓶70,进一步地,进药管路805的上端开口设置为螺纹孔806,药液瓶70设置有出液瓶口701,出液瓶口701上设置有外螺纹,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设置在螺纹孔806内,当药液瓶70内的包衣剂用完时,只需从螺纹孔806上旋下药液瓶70,将药液瓶70内重新加入包衣剂,再将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旋入螺纹孔806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在将药液瓶70内倒立,在将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旋入螺纹孔806时,药液瓶70内的一部分包衣剂会首先进入进药管路内,也能有效防止在此过程中包衣剂从出液瓶口701和螺纹孔806的连接处洒落。
具体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外部均设置有支座40,旋转轴401转动设置在支座40上,其中一个旋转轴401的端部与其中一个支座40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旋转轴401的中部与另外一个支座40转动连接且其端部与动力装置30连接,动力装置30设置在支座40上。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翻动板20,从而对翻动板20进行清洗、更换和维护,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与旋转轴401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圆形的限位挡板202,限位挡板202与旋转轴401同轴设置,翻动腔103的相对两侧壁设置为腔板102,腔板102上设置有避位槽1021,避位槽1021的下端设置为与限位挡板202间隙适配的圆弧形,避位槽1021的上端延伸至腔板102的上表面,限位挡板202靠近旋转轴401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插块201,限位插块20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旋转轴401设置为二段阶梯轴,旋转轴401靠近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径大于其远离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径,旋转轴401靠近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长小于其远离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长,旋转轴401靠近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旋转轴401靠近限位挡板202的一端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限位插槽4011,限位插块201配合插设在限位插槽4011内,旋转轴401上还套设有固定套筒402,固定套筒402的外圆周面设置为六棱柱面,固定套筒402内设置有外螺纹,固定套筒402配合设置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上,将限位插块201和旋转轴401连接在一起。
当需要拆卸限位插块201和旋转轴401时,只需沿远离限位挡板202的方向旋松固定套筒402,将固定套筒402旋动至旋转轴401远离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上即可将限位插块201从限位插槽4011内取出,从而将整个翻动板20拆下,当需要安装翻动板时,只需先将限位插块201插入限位插槽4011内,再沿靠近限位挡板202的方向旋紧固定套筒402,固定套筒402通过限位挡板202限位,固定套筒402将限位插块201和旋转轴401连接在一起,操作简单省力。
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挡料插板50,挡料插板50的底面上设置有挡料插槽,挡料插槽配合插设在腔板102的上端,挡料插槽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挡料板501,挡料板501间隙适配在避位槽1021内,挡料板501的底部设置为与限位挡板202间隙适配的圆弧形,通过将挡料插槽配合插设在腔板102的上端,使得挡料板501间隙适配在避位槽1021内,防止豌豆种子从避位槽1021掉落至翻动腔103外部。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翻动腔103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下料插槽101,两下料插槽101之间配合插设有下料插板90,下料插板90的上表面设置为与弧形部适配的弧形面,当需要将翻动腔103内部的豌豆种子取出时,只需沿下料插槽101拉动下料插板90,将翻动腔103底部的排料口暴露出来,豌豆种子即可通过排料口排出,简单方便,进一步地,下料插板90的外侧面设置有拉手901,方便拉动下料插板90,从而将豌豆种子快速通过排料口排出,为了方便拉出下料插板90,支座40的底部设置有供下料插板90通过的避位孔4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豌豆种子加入箱体10的翻动腔103内,同时将包衣剂放入药液瓶70内并将药液瓶70的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旋入进药管路805的螺纹孔806,简单方便,接着通过动力装置30带动旋转轴401和翻动板20在箱体10的翻动腔103内转动,使得翻动板2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翻动腔103的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转动压板60的下端,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翻动腔103的侧壁上滑动,可以有效地翻动翻动腔103底部的豌豆种子,使得此部分豌豆种子较好地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并使其上完全覆盖上包衣剂。
当第一端面磕碰到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塞子604打开出液口802,药液瓶70内的包衣剂通过出液口802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入翻动腔103,由于翻动板20在翻动豌豆种子时,豌豆种子整体成平行于旋转轴401的线性分布,通过设置流液槽803可以使得通过出液口802流出的包衣剂更大范围地流入到第三弧形部1033上,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增加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可以使得豌豆种子与包衣剂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了二者的混合效果。
此时第二端面将豌豆种子在从第二弧形部1032往第三弧形部1033刮起,可以有效地翻动腔103底部的第二弧形部1032上的豌豆种子,使得此部分豌豆种子较好地与包衣剂混合均匀,并使其上完全覆盖上包衣剂,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豌豆种子首先与包衣剂滚动混合,接着豌豆种子被一分为二,一部分豌豆种子从第二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之间的缝隙中重新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此时与第三弧形部1033接触的最底部的一层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豌豆种子与其他种子进行混合,这部分种子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大幅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了包衣效果,且减少了单次混合过程中的豌豆种子量,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使二者充分混合均匀。
另一部分豌豆种子沿着翻动板20的上表面滑动至第三弧形部1033上并进而从第一端面与第三弧形部1033的缝隙中滑动至第二弧形部1032上,这部分种子除了与前部分已经与包衣剂混合好的种子进行混合外,还会继续与沿着第三弧形部1033流下的包衣剂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提高了豌豆种子与包衣剂的混合效果,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转动压板60的下端,使得塞子604间歇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口802,防止了包衣剂聚集在一起,提高了混合时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的接触机会,可以使得豌豆种子与包衣剂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了二者的混合效果,提高了后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
当豌豆种子的与包衣剂被搅拌混合均匀,需要将翻动腔103内部的豌豆种子取出时,只需通过拉手901沿下料插槽101拉动下料插板90,将翻动腔103底部的排料口暴露出来,豌豆种子即可通过排料口自动排出,简单方便。
当药液瓶70的包衣剂用完,需要更换药液瓶70进行下一次包衣工作时,只需从螺纹孔806上旋下药液瓶70,将药液瓶70内重新加入包衣剂,再将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旋入螺纹孔806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在将药液瓶70内倒立,在将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旋入螺纹孔806时,药液瓶70内的一部分包衣剂会首先进入进药管路内,也能有效防止在此过程中包衣剂从出液瓶口701和螺纹孔806的连接处洒落。
当整个装置使用一段时间,翻动板20需要进行清洗、更换或者维护时,只需沿远离限位挡板202的方向旋松固定套筒402,将固定套筒402旋动至旋转轴401远离限位挡板202的一端轴上即可将限位插块201从限位插槽4011内取出,从而将整个翻动板20拆下,当安装翻动板时,只需先将限位插块201插入限位插槽4011内,再沿靠近限位挡板202的方向旋紧固定套筒402,固定套筒402通过限位挡板202限位,固定套筒402将限位插块201和旋转轴401连接在一起,操作简单省力。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翻动腔(103),所述翻动腔(103)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翻动腔(103)的底部设置为向下方凸起的弧形部;
翻动板(20),所述翻动板(20)平行于所述弧形部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翻动腔(103)内,所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连接有旋转轴(401),所述旋转轴(401)与所述翻动板(20)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翻动板(20)的侧面垂直设置,所述翻动板(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与所述旋转轴(401)平行设置且关于所述旋转轴(40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面的侧边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侧边均为倒圆角设置;及
动力装置(30),所述动力装置(30)与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401)转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动力装置(30)带动所述翻动板(20)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间歇性地在所述弧形部的底面上滑动,所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始终在所述翻动腔(103)的侧壁上滑动;
所述弧形部包括第一弧形部(1031)、第二弧形部(1032)和第三弧形部(1033),所述第一弧形部(1031)和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相切,在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一弧形部(1031)上方往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部(1031)的距离逐渐缩小,在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的上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滑动适配,在所述第一端面从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沿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部(1032)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逐渐增大,且当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上方转动至所述第一端面高于所述第二端面时,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1031)的上方,此时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0.5~2cm,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的距离为1~3cm;
还包括上药板(80),所述上药板(80)与所述旋转轴(401)平行设置,所述上药板(80)的下端与所述翻动腔(103)上端开口的侧壁平齐固定连接,所述上药板(80)与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设置在所述翻动腔(103)上端开口的同侧,所述上药板(80)的上端往远离翻动腔(103)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上药板(80)靠近所述翻动腔(103)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口(802),所述上药板(80)的内部设置有进药管路(805),所述进药管路(805)的下端与所述出液口(802)连通,所述进药管路(805)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药板(80)的上表面且连接有药液瓶(70);
所述上药板(80)上设置有转动支座(804)和转动压板(60),所述转动支座(804)设置在所述出液口(802)的上方且与所述上药板(8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压板(60)的上端通过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401)的方向设置的转轴(601)与所述转动支座(80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压板(60)靠近所述上药板(80)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柱(602),所述固定柱(602)的端部设置有塞子(604),所述转动压板(60)的下部设置有弹性元件(603),所述弹性元件(60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压板(60)和所述上药板(80)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间歇性地磕碰所述转动压板(60)的下端,当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磕碰到所述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所述塞子(604)打开所述出液口(802),当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脱离所述转动压板(60)的下端时,所述塞子(604)塞紧所述出液口(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板(80)靠近所述翻动腔(103)的侧面上设置有流液槽(803),所述流液槽(803)成扇形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流液槽(803)的上端与所述出液口(802)连通,所述流液槽(803)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板(80)靠近所述翻动腔(103)侧面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挡液条(801),所述挡液条(801)平行于所述上药板(80)靠近所述翻动腔(103)的侧面设置,所述挡液条(80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1033),所述挡液条(801)的上端高于所述出液口(80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管路(805)的上端开口设置为螺纹孔(806),所述药液瓶(70)设置有出液瓶口(701),所述出液瓶口(701)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液瓶口(701)螺纹配合设置在所述螺纹孔(80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外部均设置有支座(40),所述旋转轴(40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40)上,所述动力装置(3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座(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板(20)相对的两侧面均与所述旋转轴(40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腔(103)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下料插槽(101),两所述下料插槽(101)之间配合插设有下料插板(90),所述下料插板(90)的上表面设置为与所述弧形部适配的弧形面。
CN202110448791.4A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Active CN113141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8791.4A CN113141812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8791.4A CN113141812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812A CN113141812A (zh) 2021-07-23
CN113141812B true CN113141812B (zh) 2023-07-18

Family

ID=7687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8791.4A Active CN113141812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81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18353U (zh) * 2016-10-26 2017-04-26 云南瑞禾种业有限公司 玉米种子包衣机
CN210352092U (zh) * 2019-07-24 2020-04-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包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9696A (en) * 1975-09-22 1978-03-21 Gustafson, Inc. Apparatus for treating seeds with a liquid
FR2750619B1 (fr) * 1996-07-02 1998-10-30 Alain Magnier Malaxeur pour produits pulverulents, notamment destine au traitement des graines et/ou semences
JP2017136058A (ja) * 2016-02-04 2017-08-10 株式会社すまエコ 種子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CN207187640U (zh) * 2017-09-08 2018-04-06 武汉金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絮凝剂复配装置
CN207692934U (zh) * 2017-09-28 2018-08-07 山东新圣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洗薯机
CN211152681U (zh) * 2019-07-22 2020-08-04 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小麦种子包衣剂药液供应装置
CN211272405U (zh) * 2019-12-13 2020-08-18 山东商都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子新型不锈钢炒药机
CN211842556U (zh) * 2020-03-16 2020-11-03 杨志海 一种路桥施工配料搅拌机
CN212544602U (zh) * 2020-04-14 2021-02-19 王金剑 一种多功能灌溉施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18353U (zh) * 2016-10-26 2017-04-26 云南瑞禾种业有限公司 玉米种子包衣机
CN210352092U (zh) * 2019-07-24 2020-04-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包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812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41812B (zh) 一种玉米豌豆间套作用豌豆种子包衣装置
CN210995229U (zh) 一种农产品种植用拌种装置
CN110973104B (zh) 一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药液喷雾装置
CN210808243U (zh) 一种农业用全自动施肥喷药设备
CN216058241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肥料播撒装置
CN218388571U (zh) 一种中药材种植用施肥装置
CN217065144U (zh) 一种农业病虫害防治用喷药器
CN215345836U (zh) 一种中药种植用自动施肥装置
CN213044901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农业种植用药物喷洒装置
CN115777316A (zh)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CN210928546U (zh) 一种小麦种子包衣用拌药装置
CN211531750U (zh) 一种小麦种植用的药剂拌种装置
CN112243647A (zh) 一种可用于施肥的播种机
CN219500272U (zh) 一种果树种植用喷药装置
CN216491887U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子的拌药装置
CN208095099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玉米的拌药装置
CN220570992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防堵出料的施肥机
CN218125386U (zh) 一种小麦防虫害种植用拌药装置
CN217600611U (zh) 一种畜禽粪污肥料发酵处理装置
CN220606496U (zh) 一种玉米种防病虫害拌药装置
CN218244481U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用便携式水肥喷施装置
CN220556861U (zh) 一种肉苁蓉播种匀种施肥一体机装置
CN218388593U (zh) 一种新型种子包衣机
CN220405466U (zh) 一种农药配制装置
CN211407137U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