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637B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41637B CN113141637B CN202010059922.5A CN202010059922A CN113141637B CN 113141637 B CN113141637 B CN 113141637B CN 202010059922 A CN202010059922 A CN 202010059922A CN 113141637 B CN113141637 B CN 1131416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h
- data transmission
- control
- controlling
- perform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与第一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该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第一设备与第一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在第一设备满足该AP切换条件时,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三路径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该方法中,在第一设备即将发生AP切换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保障了数据传输连续性,低时延业务可以正常进行,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往往同时具备Wi-Fi网络接入和蜂窝网络接入的能力,多路径传输技术应运而生。多路径传输技术是通过多条路径并行传输来实现吞吐量的提升,或者通过多路径来实现业务的连续性及可靠性。例如,常见的有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le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PTCP)。支持MPTCP的移动终端设备和对端设备(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代理设备)之间可以在多条传输路径上分别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子流,例如一条传输路径为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接入到无线路由器的Wi-Fi接入点从而连接至对端设备的路径,另一条传输路径为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接入到蜂窝网络基站从而连接至对端设备的路径。
在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应用多径传输技术时,考虑到用户对蜂窝网络流量使用的成本顾虑,建立在Wi-Fi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达到业务质量所要求的指标时,终端设备通常会暂停使用建立在蜂窝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上进行数据传输,而是将该路径设置为备用路径,从而节约蜂窝网络侧的流量开销。当建立在Wi-Fi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降低导致终端设备的业务质量受到影响时,终端设备才可以判断出来,并且开始重启建立在蜂窝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上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无线路由器都支持2.4吉赫兹(GHz)频段和5GHz频段,5GHz频段的覆盖范围较小,2.4GHz频段的覆盖较大,在离无线路由器较近的位置,5GHz频段可以提供更高的吞吐,因此,多数无线路由器都遵循5GHz频段优先原则,即当终端设备离无线路由器距离较近,位于5GHz频段的覆盖范围内时,终端设备优先通过5GHz频段与无线路由器连接。当终端设备远离无线路由器,离开5GHz频段的覆盖范围时,终端设备切换到2.4GHz频段连接,而当终端设备由远及近接近无线路由器时,终端设备切换到5GHz频段连接。又例如,终端设备同时位于两个不同的无线路由器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终端设备连接的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强度降低,另一个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强度提高,终端设备可能会断开原先的AP的连接,而与另一个无线路由器的AP关联。但是终端设备在不同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与当前关联的AP断开连接,再与目标AP进行关联、认证等过程才能够重新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交互,这个过程叫做AP切换。由于Wi-Fi网络是基于CSMA/CA竞争获取信道,当空间中活跃的Wi-Fi设备较多时,空口占用率较高,终端设备在与目标AP进行关联、认证等过程的时间可能较长,因而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恢复Wi-Fi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终端设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感知业务质量的变化情况,然而终端设备在进行AP切换时往往不能及时感知到建立在Wi-Fi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的传输性能降低,所以没有重启建立在蜂窝网络侧的数据传输路径上进行数据传输,其间可能带来的数百毫秒的时延会导致低时延业务的业务质量受到影响,造成用户体验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终端设备在进行AP切换时,数据传输会有短暂的中断,容易对低时延业务的业务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与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所述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在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
由上述第一方面可知,当第一设备在即将发生AP切换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第一设备在进行AP切换时,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可以正常进行,而不会受到网络时延影响,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在所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一AP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二AP的信号质量。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目标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AP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AP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一移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关联所述第二AP,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且所述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所述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二移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保持与所述第一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路径是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的。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即将发生AP切换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第一设备在进行AP切换时,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可以正常进行,而不会受到网络时延影响,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多路径传输层的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终端设备的总体架构示意图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b)是手机中的WLAN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单元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单元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单元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申请中所出现的单元或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或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中。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包括多个网络地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彼此的多个网络地址建立多条传输路径,如路径1、网络2、……、路径N。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该多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将待传输的数据分为多条子流。其中,第一条子流对应一条路径。其中每一条子流可以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传输协议来传输。例如,该协议可以为传输控制协议(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或者快速用户数据报互联网连接协议(Quick UDPInternet Connections,QUIC)等。其中,上述路径的无线连接部分可以是Wi-Fi网络连接、蜂窝网络连接(如5G NR连接、4G LTE连接、3G连接、2G连接等)、蓝牙连接、近场通信NFC、红外、光保真(Light Fidelity,Li-Fi)技术等,还可以是其他无线连接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桌面型、膝上型、手持型、车载型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设备等,例如智能手机、蜂窝电话、智能手表、台式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盒,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PMP)、专用媒体播放器、消费类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设备等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支持多路径传输协议的云端设备,例如应用服务器等云端服务器,第二设备还可以是支持多路径传输协议的网元,例如网关、接入路由器、核心路由器、前端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网络侧设备。
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图2示出了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手机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蜂窝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手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机充电,也可以用于手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手机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模块1,天线模块2,蜂窝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蜂窝网天线复用为无线局域网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蜂窝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蜂窝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蜂窝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蜂窝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蜂窝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蜂窝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蜂窝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的天线1和蜂窝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手机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手机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手机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手机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手机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手机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手机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手机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可以是USB接口,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终端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手机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手机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手机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手机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手机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手机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手机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手机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是翻盖机时,手机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手机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手机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手机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手机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手机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手机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手机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手机可以确定手机附近没有物体。手机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手机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手机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手机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手机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手机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手机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手机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手机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可设置于显示屏194。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并通过显示屏194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手机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手机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或从SIM卡接口拔出,实现和手机的接触和分离。手机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手机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手机中,不能和手机分离。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对应上述第一设备,应用服务器对应上述第二设备,该终端设备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如MPTCP、MPDUP或MPSTCP等。在场景一中,应用服务器不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因此终端设备首先连接到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的MPTCP代理设备,然而再通过MPTCP代理设备与应用服务器交互,该MPTCP代理设备可以为网关等网络设备,例如运营商或服务提供商部署的网关设备。该终端设备具备同时接入蜂窝网络和Wi-Fi网络的能力,因而其可以在蜂窝网络侧和Wi-Fi网络侧分别建立多路径传输子流。场景二中的应用服务器也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与应用服务器建立多路径传输子流。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所在的环境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AP,这些AP可以部署于同一个无线路由器中,如AP1为无线路由器中的2.4GHz频段AP,AP2为无线路由器中的5GHz频段AP;也可以部署于不同的路由器中,如AP1为第一无线路由器中的AP,AP2为第二无线路由器中的AP。当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该终端设备可能在不同的AP之间切换。
图4简单描述了从软件架构上,本申请涉及的各种设备所通用的一部分架构,包括应用(APP)层,多路径传输层和IP层,其中多路径传输层可以认为替代的是目前较常见的TCP层,在运行有各种应用的APP层与IP层之间。多路径传输层中一部分运行在操作系统的用户态,一部分运行在操作系统的内核态。由于子流可以使用多种传输协议,如TCP,SCTP以及QUIC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施在设备的软件中,例如可以是内核态的MP层或者用户态的MP层。更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技术方案使用到了MP层中用于实现冗余传输模式的模块和用于实现多路径传输模式的模块,以及,用于实现本申请的方法的代码在运行时,可以认为是使得MP层添加了一个新的模块。该新的模块可以用于通过冗余模式测量多条子流中最优路径的路径特征,以确定合适的传输模式或者传输路径来保障多路径传输连接的传输性能。图4示意了三种多路径传输层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的方案可实施在这三种实现方式中的MP层,每种实现方式中包括了一个连接中MP层和子流层,其中MP层运行有多路径传输协议,子流层示意了2个子流。上述的设备中可以包括该三种多路径传输层任一种,且由于应用层和IP层三种实现方式下类似,没有重复描绘。其中,左侧示意内核态的多路径传输层,其子流使用TCP/SCTP协议;中间示意用户态的MP层,其子流使用QUIC协议且内核态使用UDP协议;以及右侧示意用户态多路径传输层,其子流使用TCP/SCTP协议。
图5以终端设备为例,详细描述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终端设备的总体架构图,其中按照逻辑架构的层次关系示意性地包括了终端设备软件和硬件的架构层次,其中也包括实现虚拟网卡技术的部件或者模块。需要说明的是,虚拟网卡技术可以基于一个无线电硬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并可以用在各种终端设备或者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上,可扩展到任何操作系统。应理解,图5所示的架构,尤其是对所涉及的传输层的描述,对云端设备以及一些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网元同样适用。本申请描述的方法可以代码形式存储在图5的存储器中,通过处理器的调用在传输层实施。
物理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硬件设备,如天线等射频器件,用于完成物理层通信,无线电硬件设备是终端设备实现通过多个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终端设备可以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无线电硬件设备,但是仍然可以通过配置,优选其中一个无线电设备参与通信和数据传输。物理层还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等其他硬件设备。
硬件驱动层,例如可以采用微软虚拟网卡技术,安装了微型端口驱动器,该驱动包括MP播放器,用于控制驱动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MP端口接口,用于处理MP层与多个端口之间的通信;其中每个端口对应一个虚拟网卡(Virtual Network Interface Card,VNIC),每一个端口可以与对应的无线网络相关联,且因此控制无线电硬件与网络之间的通信,每个端口维持终端设备与对应的网络连接所需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Control,MAC)状态,该MAC状态相对于其它端口是唯一的;VNIC提供其对应端口需要的所有硬件层服务,一个VNIC对应的端口打开则这个VNIC也打开,VNIC与硬件虚拟化层(HardwareVirtual Layer,HVL)通信,该层多路复用或者多路分解各VNIC与物理无线电之间的信号,以允许将信号从VNIC传送到无线电硬件,并将无线电硬件用于端口与对应网络进之间的无线通信。综上,在图5所示的硬件驱动层中,微型端口驱动器可以将一个无线电硬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VNIC和多个端口,不同的端口和VNIC可以接入不同的接入节点,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保持与多个接入节点的连接。当然,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硬件上配备多块网卡。应理解,图5只是硬件驱动层的一个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硬件驱动层具体的实现不做限定。
传输层,即图4所示的除APP层的部分,用于运行传输协议,维护与网络侧服务器建立的连接,其中运行有多路径传输协议。
应用层,即图4所示的APP层,用于操控和协调其他层的结构或模块完成任务及实现功能,包括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软件及客户端,如通讯录、时钟、视频软件、音乐软件和社交软件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控制装置。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申请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和控制装置进行介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可以是由该控制装置所执行的,该控制装置可以是一种集成于终端设备中的电路或者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身的处理器等控制器件。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6(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601、在第一设备与第一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该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交互的对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应用服务器。该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当第一设备与第一AP建立连接后,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第一设备与第二AP建立连接后,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当该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时,需要与当前关联的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尚未关联的第二AP关联。第一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转而与第二AP关联成功后,第一设备就不能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是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602、在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时,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路径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具体的,该第三路径可以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的。在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时,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一AP断开连接,然后与第二AP建立关联关系,在与第二AP建立关联关系的过程中,第一设备需要与第二AP进行关联、认证等操作,才能与第二AP关联成功。由于Wi-Fi网络是基于CSMA/CA竞争获取信道,当空间中活跃的Wi-Fi设备较多时,空口占用率较高,第一设备在与第二AP进行关联、认证等过程的时间可能较长,通常会带来数百毫秒的时延,第一设备上的低时延业务可能会受到影响,降低用户体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该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的正常进行。具体的,控制装置首先控制第一设备取消第三路径的备用状态,从而将上行数据调度到第三路径上进行传输,并且向第二设备发送特定的指令,指示第二设备将下行数据也调度到第三路径上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中,第三路径还可以是通过蓝牙连接、近场通信NFC、红外、Li-Fi技术等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满足AP切换条件时,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包括多种情况,例如以下3种:
1、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一信号质量是第一AP的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是第二AP的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号质量分别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传输时延、抖动、数据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io,PER)等参数中的任意一个参数或者任意几个参数的组合。在以上几种参数中,RSRP和RSSI的值越大,表示信号质量越好,RTT、传输时延、抖动和PER的值越小,表示信号质量越差。当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号质量为RSRP或RSSI时,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表示第一AP的RSRP或RSSI小于预设门限值;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表示第二AP的RSRP或RSSI大于预设的门限值。当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号质量为RTT、传输时延、抖动或PER时,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表示第一AP的RTT、传输时延、抖动或PER大于预设的门限值,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表示第二AP的RTT、传输时延、抖动或PER小于预设的门限值。现有的终端设备通常具备自动切换AP的能力,即在终端设备内部设置多个门限值,该多个门限值包括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信号质量下降至差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就会触发终端设备扫描邻居AP,直至发现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的第二AP,然后终端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再向第二AP发起关联请求。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表明第一设备与第一AP建立连接后,用于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降低,此时的第一设备若与第一AP断开连接,转而关联第二AP,从而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大概率会比第一路径好,因此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其内部策略与第一AP断开连接,从而与第二AP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免在第一设备与第二AP关联成功之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的正常进行。
2、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该目标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现有的Wi-Fi网络中,AP也有引导终端设备自动切换AP的能力,即每个AP设置有对应的上行信号门限值,若当前与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AP检测到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的信号质量差于预设的门限值,则触发分布式路由器侦听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由主路由器做出决策,确定可以与终端设备关联,且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门限值要求的第二AP,主路由器指示第一AP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消息,以告知终端设备选择第二AP进行关联。在不同的Wi-Fi协议标准中,该目标消息可以是不同的消息,例如在IEEE 802.11v标准中,该目标消息具体是BSS transition management request消息,在其它的Wi-Fi协议标准中,目标消息也可以是其它消息,例如自定义的AP引导切换消息。第一AP在检测到第一设备的上行信号的信号质量下降到差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用于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降低,此时的第一设备若根据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与第一AP断开连接,转而关联第二AP,从而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时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大概率会比第一路径好。第一设备接收到该目标消息后,会根据该目标消息与第一AP断开连接,从而与第二AP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免第一设备在与第二AP关联成功之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的正常进行。
3、在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AP切换指令时,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该AP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二AP关联。目前常规的终端设备的Wi-Fi连接是可以由用户主动选择AP的,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在与第一AP关联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输入AP切换指令,以指示第一设备切换到第二AP进行关联。以第一设备是智能手机为例,在WLAN设置界面中,通常会显示包含有多个AP名称的AP列表,如图6(b)所示。第一设备当前关联的AP的AP名称为“1505A”,当用户点击另一个AP名称为“ChinaNet-TEEK”的图标时,相当于输入了一个AP切换指令,第一设备会根据该AP切换指令与AP名称为“1505A”的AP断开连接,从而与AP名称为“ChinaNet-TEEK”的AP关联。第一设备接收到该AP切换指令后,由于该AP切换指令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与第二AP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免第一设备在与第二AP关联成功之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确定即将进行AP切换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第一设备在进行AP切换时,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保障了低时延业务可以正常进行,而不会受到网络时延影响,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第一设备的移动状态来控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路径切换,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
701、在第一设备与第一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该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
702、在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时,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701和步骤702与上述步骤601和步骤602相类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1和步骤60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03、若第一设备处于第一移动状态,则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关联第二AP。
当第一设备处于室内环境时,第一设备与第一AP之间的上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容易随着第一设备的移动而快速变化,随着用户日常活动的移动,很容易使第一设备触发上述AP切换条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一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说明第一设备的移动速度不快,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不是因为用户的快速移动导致的,因此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建立第二路径。具体的,以第一设备是手机为例,手机中配置的传感器模块获取自身的移动状态以及感知移动状态变化情况。
704、在第一设备与第二AP关联,且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与第二AP关联成功时,第一设备可以进行冗余传输,即第一设备同时使用第三路径和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测试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
多路径传输技术是为了提高连接的传输性能,例如吞吐量,因此从设计上,要求一个多路径传输模式的实际吞吐量不能低于最优单路径传输的最大吞吐量。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支持多路径传输技术的通信双方,使用某一单路径传输数据的传输性能,例如负增益(inverse gain)等性能,反而优于多路径传输模式。这是由于多路径传输连接的多条路径通常是异质的,例如该多条路径可以是通过数字用户电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Wi-Fi网络、无线蜂窝网络(如LTE)和卫星链路中的至少两种连接方式建立的,因此用于表征不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的参数往往不同。因此,用于表征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的参数可以是时延(例如RTT)、吞吐量(throughput)、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PLR)、丢包范围、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的值和带宽(Bandwidth,BW)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说明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则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第三路径被设置为备用状态时,第一设备则不会将上行数据调度到第三路径上进行传输,第二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设备的指示,暂停将下行数据调度到第三路径上进行传输,这样可以节省第一设备的蜂窝网络流量开销。
705、若第一设备处于第二移动状态,则控制第一设备保持与第一AP关联。
如上文中所述,当第一设备处于室内环境时,第一设备与第一AP之间的上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容易随着第一设备的移动而快速变化,随着用户日常活动的移动,很容易使第一设备触发上述AP切换条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第二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说明第一设备的移动速度较快,第一设备满足AP切换条件极有可能是因为用户频繁的进行快速移动导致的,此时第一AP实际的信号强度还是可以满足正常数据传输需求,也即第一路径的数据传输性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第一设备无需进行AP切换,因此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设备保持与第一AP关联,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同时使用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保障业务传输正常进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内部,该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判断模块801和控制模块802。
判断模块801,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所述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控制模块802,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802,具体用于在所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AP的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AP的下行信号的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802,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目标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802,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AP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AP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802还用于:
在第一设备处于第一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关联第二AP,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
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且所述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所述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802还用于:
在第一设备处于第二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保持与所述第一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三路径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的。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9所示,该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作为示例)和存储器902。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9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901相连接。存储器902也可以和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在具体实现中,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每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ore)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ore)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固件或者其组合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以及控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备与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所述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所述第三路径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的;
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一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关联所述第二AP,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且所述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所述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
当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二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保持与所述第一AP关联,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在所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一AP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二AP的信号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目标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AP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AP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5.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AP切换条件,所述AP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断开连接,并且与第二AP关联,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AP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三路径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的备用路径,所述第三路径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的;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一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AP发送关联请求,以关联所述第二AP,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以及,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且所述第二路径的数据传输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将所述第三路径设置为备用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第二移动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保持与所述第一AP关联,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二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信号质量差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信号质量好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一AP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是所述第二AP的信号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AP发送的目标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目标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AP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路径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AP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AP关联。
9.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59922.5A CN113141637B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PCT/CN2021/072644 WO2021143921A1 (zh) | 2020-01-19 | 2021-01-19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59922.5A CN113141637B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41637A CN113141637A (zh) | 2021-07-20 |
CN113141637B true CN113141637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7680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59922.5A Active CN113141637B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416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95310A (zh) * | 2022-03-17 | 2023-09-22 |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05154A (en) * | 2009-07-22 | 2011-02-01 |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 Mobile node, WiMAX base station, Wi-Fi access point and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for use in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s network system |
CN102497656B (zh) * | 2011-12-09 | 2014-08-2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异构网络中单业务多路径传输的切换方法 |
US9992723B2 (en) * | 2016-02-18 | 2018-06-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data stall in WLAN |
CN111641558B (zh) * | 2019-10-24 | 2021-11-30 | 北京大学 | 一种基于位置感知的网络中间设备 |
-
2020
- 2020-01-19 CN CN202010059922.5A patent/CN11314163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41637A (zh) | 202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66950B (zh) | Mec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3423106B (zh) | 移动网络热点的共享方法、装置和热点共享设备 | |
CN11113223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对应的终端 | |
WO2022083386A1 (zh) | 投屏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3810938B (zh) | 通道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498108B (zh) | 基于业务类型调整数据传输策略的芯片、设备以及方法 | |
WO2021169698A1 (zh) |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3490291B (zh) |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EP4102927B1 (en) | Dual wifi connection | |
CN114339709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4125789A (zh)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997736B2 (en) |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14258037A (zh) |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810451B (zh) | 点对点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第一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141637B (zh)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
WO2020124447A1 (zh) | 面向多卡的网络管理 | |
WO2022068486A1 (zh) | 数据发送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2996066B (zh) | 驻网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4979261B (zh) | 业务交互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
WO2021143921A1 (zh) | 一种多路径传输控制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 |
CN116708317B (zh) | 数据包mtu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CN114980238B (zh) | Wi-Fi接入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4001735A1 (zh) | 网络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93895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7354876A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和组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