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0030A -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0030A
CN113140030A CN202010055679.XA CN202010055679A CN113140030A CN 113140030 A CN113140030 A CN 113140030A CN 202010055679 A CN202010055679 A CN 202010055679A CN 113140030 A CN113140030 A CN 113140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parameters
dimensional model
determining
radar w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56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聪
高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56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0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0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0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4Texture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如此,可以通过雷达波实现在拍摄的过程中构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移动终端的场景越来越多。由于具备图像采集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拍摄,从而满足多种基于图像所进行的应用需求。但是,现在的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功能只能采集到物体的平面图像,导致移动终端在拍摄中的使用场景较为单一,用户体验不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包括:
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还包括:
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包括: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轮廓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可选地,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结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轨迹采集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所述构建模块,还包括:
合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可选地,所述轨迹采集模块,包括:
轨迹采集子模块,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装置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的方式,在发射参数和回波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出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进而基于获取的各个采集角度的反馈参数,来构建物体的三维模型。如此,通过在拍摄中发射雷达波的方式,利用雷达波所反馈的反馈参数来对物体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行构建,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也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拍摄就获取物体的三维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拍摄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具备雷达组件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为在不同的采集角度对物体进行拍摄并发射雷达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三维模型在很多场景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体的售卖中,如果用户能看到物体的三维模型,就可以使用户能更为直观地了解物体的信息,有利于用户做出选择。目前物体的三维模型的获取方式有多种,但大多是直接测量出物体的三维信息,再根据得到的所述三维信息来描绘出物体的三维模型,或者,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的各类参数(例如,相机的焦距)结合获取的平面图像的参数来确定出物体的三维模型。这些种方式都无法在拍摄中就建立出物体的三维模型。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建立出物体的三维模型,就可以在拍摄中直观看到物体的立体信息,增加拍摄体验。
为了在拍摄的过程中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提升拍摄体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步骤102,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步骤103,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终端是一种具备图像采集功能和图像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所述移动终端中具备有图像采集组件和图像显示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照相机和摄像头,所述图像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移动终端需要发射雷达波和接收所述雷达波的回波,因而在移动终端上需要安装有雷达组件。所述雷达组件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和接收天线;这里,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可以是同一根天线,也可以是不同的天线。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是同一根天线时,所述天线同时与发射机和接收机相连。当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是不同的天线时,所述发射天线与发射机相连,所述接收天线与接收机相连。所述发射天线用于发射雷达波,所述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回波。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具备雷达组件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可以设置有2个雷达组件,如放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的前置雷达组件和放在移动终端上与显示屏相对面上的后置雷达组件。
这里,所述步骤101中,所述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可以是:在开启移动终端中的图像采集组件后,基于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按钮的触发,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还可以是: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周期性的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对于周期性的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的实现方式来说,可以先确定出与图像采集组件的拍摄按钮的触发的时间最接近的发射雷达波的时间,基于确定出的时间对应的发射参数和回波参数来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进而实现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构建。
所述三维模型由三维结构和表面纹理特征组成。所述三维结构用于表征物体的立体空间结构特征,可以通过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来表征;所述表面纹理特征一般依靠摄像头获取,反映了物体的颜色或材质等特征。
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包括:发射角度、发射时间和发射位置等;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包括:接收角度、接收时间和接收位置等。这里的所述发射角度是指雷达组件的发射天线的辐射角度;处于所述发射角度内雷达波才是有效的。所述发射位置是指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所在位置。
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或者轮廓参数。所述距离参数是指所述物体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轮廓参数包括:外轮廓参数;所述外轮廓参数是指位于所述物体的外缘线条所包含的信息,包含了一个物体大体的形貌特征。所述外轮廓参数可以由物体的外表面或者外表面上的点的信息来表征。
所述采集角度可以是在每个水平面上选取一个基准方向后,以所述基准方向为起点进行旋转所包含的任意角度。
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包括:基于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发射时间、接收时间以及雷达波的传输速率可以确定出物体的各个面或者轮廓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具体距离,即获取到距离参数,进而基于所述距离参数可以确定出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廓点可以是:在有多个采集角度时,在每个采集角度上所述物体所呈现出的形状的轮廓所包含的点。例如,对于一个圆锥体物体,在一些采集方向上,呈现出的形状是三角型,则所述轮廓点是指所述采集方向的三角型这一轮廓所包含的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物体是规则的形状,则在每次基于一个采集角度进行拍摄后,就可以得到物体在所述采集角度上与所述移动终端最近的面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当物体是不规则的形状,由于每次的采集角度不会对应物体的一个完整的平面,此时就可以确定轮廓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在每个采集角度上所对应的轮廓点存在区别,如果在同一水平面上变换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拍摄,就可获取到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物体的外轮廓上的点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如此,通过改变水平面和水平面上的采集角度,即可确定出整个物体的轮廓参数。例如,物体是正方体,当在正方体一个面的正前方进行拍摄,就可以确定出所述面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如果在正方体的对角线的位置进行拍摄,此时由于不会对应物体的一个平面,可以通过轮廓点来确定出所述物体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即在正方体中,距离移动正方体最近的一条竖边上的点即为轮廓点。
进一步地,在得到轮廓参数后,配合采集角度就可以还原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这里。获知了物体的三维结构就是确定出了物体的整个架构,在此基础上,如果继续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即可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的方式,在发射参数和回波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出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进而基于获取的各个采集角度的反馈参数,来构建物体的三维模型。如此,通过在拍摄中发射雷达波的方式,可以利用雷达波所反馈的参数来对物体的立体模型进行构建,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也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拍摄就可以获取物体的三维模型,极大地提升了拍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即,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可以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物体的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如上所述,所述距离参数包括:距离值,具体是指所述物体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轮廓参数包括:外轮廓参数;所述外轮廓参数是指位于所述雷达波传输路径上的物体的外缘线条所包含的信息,包含了一个物体大体的形貌特征。
基于所述反馈参数所包括的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三维模型生成方法中,上述步102中的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包括:
步骤1021,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步骤1022,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这里,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的获取方式可包括:获取雷达波从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所用时间;基于所述所用时间和光速,得到物体的各个面或者轮廓点距离移动终端的距离值。所述所用时间可以由雷达组件的发射机发射雷达波的时刻,以及雷达组件的接收机接收到回波的时刻来共同确定。如上所述,所述轮廓点可以是:在有多个采集角度时,在每个采集角度上所述物体所呈现出的形状的轮廓所包含的点。
由于所述轮廓参数包括:外轮廓参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轮廓参数可以是物体的外缘线条上各个点的坐标值,基于所述各个点的坐标值,就可以确定所述物体的大致形状。例如,假设物体是汽车模型,根据汽车模型的轮廓参数就可以确定出汽车模型大体上是一个长方体。
所述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包括:确定各个所述距离参数的对应的物体的面或者轮廓点,基于多个所述面或者轮廓点对应的距离参数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这里,由于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参数是根据两个点来确定,其中一个点可以确定为移动终端的所在位置,具体可以是移动终端中雷达组件的所在位置,那么另一个点是所述物体。由于物体可以认为是由点阵组成,那么随着物体的拍摄中每次的采集角度不同,可以认为每次物体对雷达波的反射点存在区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物体是规则形状,且位于物体的正方向上发射雷达波时,所述反射点可以认为是物体的一个反射面上的任意点,或者全部点。
如此,在确定出各个采集角度上,各个距离参数的对应的面或者轮廓点后,将面或者轮廓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移动终端的位置参数,即可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所述物体是规则的形状,如正方体,那么通过在不同角度进行拍照即可获取到正方体不同的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通过不同角度测得的距离即可确定出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如此,即可以还原出物体的轮廓。这里,所述正方体不同的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可以通过正方体的不同面上的中心轮廓点与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来表征。假设所述物体不是规则的形状,如锥形,那么通过在不同角度进行拍照即可获取不同的轮廓点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通过不同角度的距离即可确定出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厚度;如此,同样可以还原出物体的轮廓。
这里,对于不规则的形状,由于每次的采集角度所对应的轮廓点存在区别,如果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变换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到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外轮廓上的点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如此,通过改变水平面和水平面上的采集角度,即可确定出整个物体的轮廓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发射雷达波的方式,可以基于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和回波的回波参数,获取到物体的距离参数;进而根据多个采集角度确定的距离参数可以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如此,在拍摄的过程即可获取到物体中各个面或者轮廓点距离移动终端的距离,以此距离来还原物体的轮廓,可以实现在拍摄过程中就完成对物体轮廓的采集,便于用户在拍摄中就能较为清楚地了解物体的信息,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图4为在不同的采集角度对物体进行拍摄并发射雷达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示出了从4个采集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的操作,在图4中,第一个采集角度可以是物体的正左方,第二个采集角度可以是物体的正上方,第三个采集角度可以是物体的正右方,第四个采集角度可以是物体的正下方。这里,通过在物体的正上方进行采集,可以获取到物体的上面这一平面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相应的,通过在物体的正下方进行采集,可以获取到物体的下面这一平面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进而基于移动终端的位置、在物体上、下面的距离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即可以确定出物体的高度。如此,以此类推,从左右两侧进行采集,即可以确定出物体的宽度。从前后两侧进行采集,即可以确定出物体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103中的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包括:
步骤1031,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步骤1032,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这里,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是指物体不包含表面纹理的立体框架。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包括: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外表面的外轮廓信息,对各个所述外表面的轮廓信息进行组合,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所述外表面的外轮廓信息包括:外表面包含的外边缘的位置信息。以所述物体是正方体为例,所述外表面的外轮廓信息就是正方体的6个外表面中各个外表面的4条边的位置信息。
所述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图像采集组件直接获取到。所述平面图像就是目前通过图像采集组件进行采集时,呈现有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的图像,反映了在某一采集角度上物体上的点在光照下的映射集合。所述平面图像反映了所述物体的表面纹理特征。所述表面纹理特征是一种视觉特征,体现了物体表面的结构组织排列属性。
那么,在得到物体的三维结构后,通过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就可以得到所述物体完整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是包含物体的颜色和材质等信息的立体结构信息。
如此,在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整体框架后,再基于平面图像中的获取的纹理特征对所述整体框架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即可得到物体的三维模型。这种基于平面图像获取纹理特征、基于雷达波获取三维结构的方式,可以直接在拍摄中就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这里,所述采集轨迹由采集角度对应的采集方位组成。即,所述采集方位具体是指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组件在每个位置点上的采集角度。所述位置点是指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在每个位置点上可以对应一个采集所述物体的采集角度。例如,物体的正前方属于一个位置点,在正前方上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可以正对着物体,此时的采集方位就是物体的正前方。
实际应用中,所述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可以包括:确定各个采集角度对应的采集时间,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的大小顺序,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如图4所示,按照时间顺序移动所述移动终端,绕着所述移动终端拍摄一周,就可以得到圆周状的采集轨迹。
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还包括:
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如上所述,在确定出采集轨迹后,可以按照轨迹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出对应的反馈参数,进而将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物体的三维模型。例如,以所述物体为正方体为例,如果在正方体的6个面的正前方对所述物体进行拍摄,则可以得到每个面所对应的反馈参数,进而合成6个面的反馈参数,即得到了正方体。这里,还是以所述物体为正方体为例,如果在正方体的6个面的正前方之外,还加入一个采集角度,则所述采集角度的信息可以对6个面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地补充,以此实现更为完善的还原物体的三维模型。
这里,通过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方式,按照拍摄的顺序对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取物体的三维模型,减少了盲目处理数据所造成的不便,实现较为迅速地合成物体的三维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包括: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这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双轴加速度传感器或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只采集一个方向的加速度,所述双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2个方向的加速度。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对移动终端的3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采集,所述3个方向包括: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如果以移动终端为坐标原点,用x轴来表示前后方向,用y轴来表示左右方向,用z轴来表示垂直方向来建立坐标系;那么,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3个方向的加速度包括x轴的加速度、y轴的加速度、z轴的加速度。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采集图像的采集方位可以是随机性的,如果只是单独对某一方向的加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无法确定出准确的采集轨迹。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集多个方向的加速度,通过多个方向的加速度来联合确定出采集轨迹。
这里,所述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包括:确定各个采集时刻的加速度,对所述加速度进行2重积分确定所述物体的运动位移。实际应用中,由于位移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而速度与时间的比值可以确定出加速度,如此,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内采集的加速度来求得位移。
对应的,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时,可以根据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加速度来确定在物体在3个方向中每个方向上的位移,进而就可以确定出物体在三维空间的移动情况,即确定出了采集轨迹。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物体的加速度进行采集,从而在采集的加速度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出采集轨迹。如此,直接在移动终端中安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物体在每个采集点上的加速度,可以较为便捷的确定出采集轨迹,为后续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构建节省了时间。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四,如图6所示,当移动终端开启进入拍摄建模模式后,移动所述移动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发射雷达波,获取不同角度的回波参数和平面图像,以此构建三维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的方式,在发射参数和回波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出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进而基于获取的各个采集角度的反馈参数,来构建物体的三维模型。如此,通过在拍摄中发射雷达波的方式,利用雷达波所反馈的反馈参数来对物体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行构建,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也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拍摄就获取物体的三维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拍摄体验。
为了在拍摄的过程中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提升拍摄体验,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装置600包括:
收发模块601,用于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构建模块603,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轮廓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结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轨迹采集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所述构建模块,还包括:
合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迹采集模块,包括:
轨迹采集子模块,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物体的加速度进行采集,从而在采集的加速度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出采集轨迹。如此,直接在移动终端中安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物体在每个采集点上的加速度,可以较为便捷的确定出采集轨迹,为后续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的构建节省了时间。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1800的框图。例如,装置1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装置1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802,存储器1804,电力组件1806,多媒体组件1808,音频组件1810,输入/输出(I/O)接口1812,传感器组件1814,以及通信组件1816。
处理组件1802通常控制装置1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8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808和处理组件1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806为装置1800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808包括在所述装置1800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804或经由通信组件1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812为处理组件1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814可以检测到装置1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814还可以检测装置1800或装置1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或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800的处理器1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能够执行上述三维模型生成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不同角度对物体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包括:
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所述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还包括:
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包括: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6.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在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发射雷达波并检测所述雷达波的回波;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反馈参数;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构建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距离参数和轮廓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波的发射参数及所述回波的回波参数,确定各个采集角度所采集的距离参数;
轮廓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轮廓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包括:
结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轮廓参数,确定所述物体的三维结构;
渲染模块,用于基于各个采集角度的平面图像对所述三维结构进行表面纹理渲染,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轨迹采集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所述构建模块,还包括:
合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轨迹,对各个采集角度的所述反馈参数进行合成,得到所述物体的三维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采集模块,包括:
轨迹采集子模块,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对所述物体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轨迹。
11.一种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三维模型生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装置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55679.XA 2020-01-17 2020-01-17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40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679.XA CN113140030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679.XA CN113140030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0030A true CN113140030A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0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5679.XA Pending CN113140030A (zh) 2020-01-17 2020-01-17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003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434A (zh) * 2012-01-26 2014-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配置以基于运动传感器数据计算3d模型的移动装置
CN104282041A (zh) * 2014-09-30 2015-01-1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4424630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7592402A (zh) * 2016-07-06 2018-0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81605A (zh) * 2018-07-25 2018-12-11 广州市杜格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三维纹理特征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9444839A (zh) * 2018-11-29 2019-03-08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轮廓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753948A (zh) * 2019-01-28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波雷达的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831626A (zh) * 2019-01-30 2019-05-31 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56617A (zh) * 2019-01-24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波雷达的拍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434A (zh) * 2012-01-26 2014-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配置以基于运动传感器数据计算3d模型的移动装置
CN104424630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4282041A (zh) * 2014-09-30 2015-01-1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7592402A (zh) * 2016-07-06 2018-0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81605A (zh) * 2018-07-25 2018-12-11 广州市杜格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三维纹理特征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9444839A (zh) * 2018-11-29 2019-03-08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轮廓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856617A (zh) * 2019-01-24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波雷达的拍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终端
CN109753948A (zh) * 2019-01-28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波雷达的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831626A (zh) * 2019-01-30 2019-05-31 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超主编,王青云,杨玉斌副主编: "大学生军事教程", 31 July 2004,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pages: 269 - 27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5032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148178B (zh) 相机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61970B (zh)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314597A (zh) 终端、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3573122B (zh) 音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13627413B (zh) 数据标注方法、图像比对方法及装置
CN111754386B (zh) 图像区域屏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24412A (zh) 确定运动轨迹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61971A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220124244A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전자 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12991439B (zh) 定位目标物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364970A (zh) 一种非视距物体的成像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284591B (zh) 人脸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13191976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27541A (zh) 车辆尺寸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79628A (zh) 自动驾驶车辆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0030A (zh)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30936A (zh) 合成三维图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087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982293B (zh) 体温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2874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087002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102655B1 (ko) 생체 인증 장치
CN110672036B (zh) 确定投影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89868A (zh) 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