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8205B -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8205B
CN113138205B CN202010063259.6A CN202010063259A CN113138205B CN 113138205 B CN113138205 B CN 113138205B CN 202010063259 A CN202010063259 A CN 202010063259A CN 113138205 B CN113138205 B CN 113138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edium
water
imbibition
layering
spect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32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8205A (zh
Inventor
徐轩
万玉金
胡勇
焦春艳
梅青燕
陈颖莉
石石
郭振华
郭长敏
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32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8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8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8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8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G01N24/081Making measurements of geologic samples, e.g. measurements of moisture, pH, porosity, permeability, tortuosity or visco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01N13/04Investigating osmotic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components of a material and determining change of weight of the adsorbent, e.g.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1)分别对完全饱和水以及不含水状态下的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相应的分层T2谱;2)将含水率为0或者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浸入水中前,先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相应的分层T2谱;在预定的渗吸时间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相应的分层T2谱;重复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各个预定的渗吸时间的分层T2谱;至分层T2谱不再变化,停止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3)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Description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孔介质中,润湿相流体依靠毛管力作用置换非润湿相流体的过程称为渗吸,它是毛管力作用下的一种常见的多相流现象。在油气开发领域,油水渗吸和气水渗吸作用对开发效果均有着重要影响。在油藏的注水开发中,渗吸现象普遍存在。而在气藏开发中,渗吸作用同样影响巨大,气藏控水开发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而储层中由于气水渗吸作用,尤其裂缝水侵过程中裂缝-基质间的气水渗吸极可能会导致储层含水饱和度上升,造成水封气,严重影响气藏采收率。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多孔介质的渗吸作用开展了详细的室内实验研究,但在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在油水渗吸方面,在气水渗吸实验方法和渗吸作用定量检测方法上研究较少,例如,李士奎等,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驱油实验研究,石油学报,2007(02):109-112;张翼等,一种适用于低渗油藏的渗吸采油方法及实验室模拟方法,CN104806214A,2015。在渗吸作用分析测试方法上,则主要采用体积法或称重法对岩心的渗吸量进行计量。体积法和称重法操作方便,都能获得多孔介质单位时间内渗吸作用引起的样品整体流体饱和度变化总量,但是均无法获得多孔介质内部不同位置处的渗吸量,无法分析多孔介质内部不同部位渗吸速率及波及范围。例如,朱维耀等,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石油学报,2002(06);杨胜来等,岩心渗吸实验装置,CN205483895U,2016。
目前,低场核磁共振成像(NMR)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如核磁测井、岩石孔径分布、岩石表面润湿性测定及非常规储层岩石油水、气水渗吸特征研究等。王为民研究证实核磁共振T2谱横向弛豫时间大小可以反映岩石孔隙大小,弛豫时间越长,孔径越大;信号强度反映H质子的数量,与孔隙内流体体积(饱和度)成正比关系(参见:王为民,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程毅翀的研究表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还可以快速监测岩石不同位置分层饱和度等参数,识别及区分多孔介质内部的孔隙结构,给出样品不同尺度孔隙空间内流体饱和度的分布(参见程毅翀,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岩心内流体分布可视化研究,上海大学,2014)。然而,上述低场核磁共振成像(NMR)技术并未用于渗吸作用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该方法首次使用分层核磁共振测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体积法和称重法研究无法获得多孔介质内部不同位置处渗吸情况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情况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
将多孔介质烘干至完全不含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
2)将含水率为0或者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其中,在浸入水中之前,先对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预定束缚水饱和度下的分层T2谱;
在预定的渗吸时间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该预定的渗吸时间的分层T2谱;
重复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获得多孔介质在各个预定的渗吸时间的分层T2谱;
当分层T2谱不再变化时,停止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
3)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用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在上述方法中,多孔介质可以为具有多孔介质特性的岩心。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1)中,该方法还包括测量多孔介质的物料参数的过程,其中,所述物理参数包括重量、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中至少一者。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1)、2)、3)中,每次进行分层测试时还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更优选地,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体现了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和/或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体现了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和/或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波及范围体现了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其中,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可以用渗吸前沿推进距离除以渗吸时间来确定。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通过将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与分层测试相结合,对计算的饱和度相互校正,得到更加精确全面的测试结果。当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时,即能够反映出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又可以确定出多孔介质内部不同位置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情况,对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表征更精细。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分层测试是指测试从多孔介质的底部到顶部各个切片层的核磁共振T2谱,其中,各个切片层之间是等间距的。其中,相邻切片层之间的间距(即每个切片层的层厚)可以控制为0.1-1.0cm(优选为0.1cm)。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多孔介质从底部到顶部等间距的分成多个切片层(即从顶部到底部分成层厚相等的多个切片层),测试每个切片层的核磁共振T2谱。
在上述方法中,渗吸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预定的渗吸时间一般至少为10个。渗吸时间的间隔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控制为20分钟、30分钟、60分钟等。总的渗吸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0小时。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2)、3)中,每次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时还进行称重;并且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称重值结合渗吸的时间确定多孔介质内部在不同渗吸时间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用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其中,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包括渗吸水量、渗吸水饱和度和渗吸水速率中的至少一者。渗吸水量可以通过质量差得到,渗吸水速率可以通过渗吸水量除以渗吸时间确定,渗吸水饱和度可以通过渗吸水体积量结合多孔介质体积计算得到。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中,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的值通过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总驰豫信号S1、多孔介质在预定的渗吸时间的总驰豫信号S2以及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弛豫信号S3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含水饱和度;
总驰豫信号S1以多孔介质i层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即以多孔介质i层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不同孔隙(即不同弛豫时间)的驰豫信号叠加得到的总值进行表示;
总驰豫信号S2以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即以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g的值自所有预定的渗吸时间中进行选择)的不同孔隙(即不同弛豫时间)的驰豫信号叠加得到的总值进行表示;
总驰豫信号S3以多孔介质i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即以多孔介质i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不同孔隙(即不同弛豫时间)的驰豫信号叠加得到的总值进行表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计算第N层在渗吸t时间后的含水饱和度,第N层完全饱和水时的T2曲线以及渗吸t时间(10h)后的T2曲线如图8所示,含水饱和度总驰豫信号S1为多孔介质第N层完全饱和水时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总驰豫信号S2为多孔介质第N层渗吸t时间(10h)后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总驰豫信号S3为多孔介质第N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
由上述含水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根据T2谱确定的流体饱和度为间接测量,获得的流体饱和度为相对值,矫正后才能得到更精确的流体饱和度数值。基于此,本发明还包括了通过称重法对含水饱和度进行校正的技术方案,通过称重法可获得精确的岩心饱和度,建立该数值与根据T2谱确定的含水饱和度的转换关系获得校正系数,从而对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根据T2谱确定的含水饱和度进行校正获得更加准确地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具体地,采用称重法对所述含水饱和度的值进行校正的步骤:
A、在步骤1)、2)分别利用称重法测定多孔介质整体的岩心饱和度:
其中,Sm为称重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m1为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总重量,m2为多孔介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总重量,v为多孔介质的体积,ρ为饱和流体密度;
B、计算核磁法测样品含水饱和度;
其中,St为核磁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S饱水以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S干以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
C、确定校正系数为
D、根据分层T2谱确定的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乘以校正系数得到的含水饱和度值为矫正后的含水饱和度值;即根据分层T2谱确定的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Sw(ig)乘以校正系数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数值为校正后的含水饱和度数值,矫正后的含水饱和度数值更加准确,能够更好的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通过称重法对核磁测试法计算的饱和度进行校正,能够使得渗吸饱和度测量更加精确、全面。
在上述方法中,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谱能够客观反映多孔介质中流体在不同尺度的孔隙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即通过核磁共振T2谱能够反映并区分不同尺度微观孔喉中的含水饱和度差异,进而可以定量研究不同尺度的孔喉的微观作用强度和含水饱和度变化。优选地,步骤3)还可以包括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不同尺度的孔喉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表征了多孔介质内部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不同尺度的孔喉中的含水饱和度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尺度的孔喉的渗吸情况。据此可以研究多孔介质内部的微观渗吸机理。更优选地,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不同尺度的孔喉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的过程中包括:根据分层T2谱确定水在多孔介质中的不同尺度的孔隙空间中的分布状况的过程,即计算得到C值,并带入以下公式得到T2与r的函数关系:
r=C×T2
其中,r为孔径,C为r与T2的比例系数,T2为横向弛豫时间。
在上述方法中,在进行测试之前,可以对待测多孔介质进行预处理,即按标准岩石中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SY/T 5345-2007)对待测多孔介质进行预处理。步骤2)中,当进行含水率为0的多孔介质(干岩心)的气水渗吸实验时,对待测多孔介质进行预处理是按标准岩石中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SY/T 5345-2007)将待测多孔介质烘干至Sw为0。当进行束缚水状态下岩心气水渗吸实验时,对待测多孔介质进行预处理是根据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SY/T 5153-2017)对待测多孔介质造束缚水,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及分层测试方法测量,获得在设定束缚水饱和度状态下待测多孔介质的核磁共振图像和核磁共振T2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系统,其用于上述的方法,该系统包括气水渗吸置换装置、称重装置、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气水渗吸置换装置包括水槽和岩心悬挂架,在使用状态下,多孔介质悬挂于所述岩心悬挂架上,并且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槽的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
所述称重装置用于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
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于对岩心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分层测试,以得到核磁共振图像和T2谱。
在上述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称重装置为高精度电子天平。
在上述系统中,优选地,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为低场核磁共振仪。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系统确定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多孔介质(即岩心样品)完全饱和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将多孔介质烘干至完全不含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2)将含水率为0或者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悬挂于岩心悬挂架上,并且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槽的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其中,在浸入水中之前,先对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预定束缚水饱和度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以及重量,此时对于含水率为0的多孔介质的重量也进行称量;
在预定的渗吸时间将多孔介质取下,对多孔介质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该预定的渗吸时间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完成之后,将多孔介质重新悬挂并使其之前浸入水中的一端重新浸入水中并保持在最初的浸入深度,继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待到达下一预定的渗吸时间时,重复进行测试以及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下一预定的渗吸时间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以及重量;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获得多孔介质在各个预定的渗吸时间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当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和分层T2谱不再变化时,停止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
3)根据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和分层T2谱以及重量,确定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同时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使用获得的多孔介质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以及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其中,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包括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量、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饱和度和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速率中的至少一者;
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Sw(ig)’=Sw(ig)×f
其中,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含水饱和度;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核磁法测含水饱和度;总驰豫信号S1以多孔介质i层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2以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3以多孔介质i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f为校正系数;
f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A、测定多孔介质整体的岩心饱和度:
其中,Sm为称重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m1为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总重量,m2为多孔介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总重量,v为多孔介质的体积,ρ为饱和流体密度;
B、计算核磁法测样品含水饱和度;
其中,St为核磁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S饱水以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S干以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
C、确定校正系数为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具体地,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可以用渗吸前沿推进距离除以渗吸时间来确定;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波及范围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量根据每次分层测试时的称重值确定,具体地,渗吸水量可以通过质量差得到;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速率根据每次分层测试时的称重值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具体地,渗吸水速率可以通过渗吸水量除以渗吸时间确定;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饱和度根据每次分层测试时的称重值结合多孔介质的体积确定,具体地,渗吸水饱和度可以通过质量差得到渗吸水量体积,然后在用渗吸水量体积除以多孔介质体积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为研究气水渗吸作用提供了又一可行方案,该方法首次实现了多孔介质内部不同位置的渗吸情况的表征。在较佳技术方案中,一方面能够通过成像和/或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不同时刻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分层测试能够确定多孔介质样品内部不同层甚至是不同尺寸的孔喉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该方法可以通过核磁共振T2谱能反映并区分不同尺度微观孔喉中含水饱和度的差异,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定量研究不同尺度孔喉渗吸作用强度和含水饱和度变化,从而研究多孔介质微观渗吸机理。
本发明的分层测试在不破坏岩心的情况下测试岩心中不同层的T2曲线信号强度,从而得到多空介质不同位置的含水饱和度;该方法克服了体积法和称重法只能获得样品整体流体饱和度,无法得到内部不同位置处气水渗吸情况的不足。
此外,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通过使用称重法对核磁测试法计算的饱和度进行校正,使得渗吸饱和度测量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气水渗透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速率和饱和度剖面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渗吸时间为30min、360min、1260min、2960min(渗吸结束)的低场核磁共振NMR图像。
图4为实施例2中岩心内部不同位置在不同渗吸时间(30min、90min、180min、360min、1260min、1620min、2600min、2960min)的含水饱和度分布图。
图5A为本实施例2中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5B为本实施例2中不含水状态下的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5C为本实施例2中渗吸20分钟时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5D为本实施例2中渗吸120min分钟时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5E为本实施例2中渗吸6h时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5F为本实施例2中渗吸2960min时(即渗吸结束时)待测多孔介质的分层T2谱图,其中D1S为测试点相对位置。
图6为本实施例2中多孔介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整体T2谱图。
图7为本实施例2中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
图8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N层完全饱和水时的T2谱图以及渗吸t时间(10h)后的T2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作用强度和含水饱和度情况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气水渗吸置换装置、称重装置、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气水渗吸置换装置包括水槽和岩心悬挂架,在使用状态下,多孔介质悬挂于所述岩心悬挂架上,并且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槽的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如图1所示;
所述称重装置为高精度电子天平,用于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
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为低场核磁共振仪,用于对岩心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进行分层核磁共振测试得到分层T2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速率和饱和度剖面的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待测岩心样品预处理:
按标准岩石中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SY/T 5345-2007)将待测岩心样品(即多孔介质)烘干至Sw为0,测量其重量、孔隙度、渗透率、长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S102、将多孔介质(即岩心样品)完全饱和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参见图7)、分层T2谱(参见图5A)、整体T2谱(参见图6)以及重量(66.32g);
将多孔介质烘干至完全不含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参见图5B)、整体T2谱(参见图6)以及重量(63.2g);
S103、对预定束缚水饱和度为0的岩心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和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预定束缚水饱和度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分层T2谱、整体T2谱以及重量;
S104、采用分层测试方法进行气水渗吸实验:
通过悬挂绳将岩心样品悬挂,将该待测岩心样品的底端浸入装有地层水的容器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每渗吸10分钟分别将岩心样品取下,用滤纸吸取岩心样品表面附着的水分,采用电子天平快速称量并记录岩心样品质量(重量数据参见下表2),然后立刻将该岩心样品置于核磁共振测试腔体中,对岩心样品进行实时的NMR成像和分层测试,获得岩心样品在该不同的渗吸时间的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其中,渗吸30min、360min、1260min、2960min(即渗吸结束)的NMR成像如图3所示)、分层T2谱(渗吸20分钟、120min、6h以及2960min(即渗吸结束)时的分层T2谱图如图5C、图5D、图5E、图5F所示)以及整体T2谱(,渗吸30min、360min、1260min、2960min(即渗吸结束)的整体T2谱如图6所示);其中,每次完成测试之后,将岩心样品重新悬挂并继续气水渗吸置换;
表2
渗吸时间(min) 重量(g) 渗吸水量(g)
0 63.20 0
30 63.534 0.334
90 63.73 0.530
180 63.881 0.681
360 64.103 0.903
1260 64.579 1.379
1620 64.722 1.522
2960 65.058 1.858
当达到2960min时,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和分层T2谱不再变化,停止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
S105、根据低场核磁共振图像和分层T2谱以及重量,确定多孔介质的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同时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使用获得的多孔介质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以及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其中,整体宏观渗吸作用强度包括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饱和度和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速率;
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Sw(ig)’=Sw(ig)×f
其中,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含水饱和度;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核磁法测含水饱和度;总驰豫信号S1以多孔介质i层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2以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3以多孔介质i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f为校正系数;
f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A、测定多孔介质整体的岩心饱和度:
其中,Sm为称重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m1为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总重量,m2为多孔介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总重量,v为多孔介质的体积,ρ为饱和流体密度,经计算Sm=96.2%;
B、计算核磁法测样品含水饱和度;
其中,St为核磁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S饱水以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整体多孔介质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S干以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整体多孔介质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经计算St=93.5%;
C、确定校正系数为
经计算f=1.03;
经计算得到岩心内部不同位置在不同渗吸时间(2小时、6小时、10小时、20小时)的含水饱和度数值结果如图4所示。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用低场核磁共振NMR图像表示;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具体地,渗吸前沿推进速度用渗吸前沿推进距离除以渗吸时间来确定,计算结果参见下表3;
表3
渗吸时间(min) 渗吸前缘上升高度(cm) 渗吸前沿推进速度(cm/h)
30 1.84 3.68
90 2.11 1.41
180 2.47 0.82
360 3.16 0.53
1260 4.65 0.22
1620 5.01 0.19
2960 5.82 0.12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波及范围用低场核磁共振NMR图像表示;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含水饱和度根据每次分层测试时的称重值结合多孔介质体积确定,具体地,通过质量差确定渗吸水量体积,用渗吸水量体积除以多孔介质体积即可确定渗吸含水饱和度,计算结果参见下表4;
表4
渗吸时间(min) 样品整体渗吸含水饱和度(%)
30 10.81
90 17.16
180 22.00
360 29.20
1260 44.64
1620 49.25
2960 60.09
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水速率根据每次分层测试时的称重值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具体地,渗吸水速率通过渗吸水量除以渗吸时间确定,其中渗吸水量可以通过质量差得到,计算结果参见下表5。
表5
渗吸时间(min) 渗吸速率(g/h)
30 0.67
90 0.35
180 0.23
360 0.15
1260 0.066
1620 0.056
2960 0.038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将多孔介质烘干至完全不含水,然后对多孔介质进行分层核磁共振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2)将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的一端浸入水中,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其中,在浸入水中之前,先对预定束缚水饱和度的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预定束缚水饱和度下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在预定的渗吸时间对多孔介质进行核磁共振分层测试,并对多孔介质进行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该预定的渗吸时间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重复进行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以及称重,获得多孔介质在各个预定的渗吸时间的分层T2谱以及重量;
当分层T2谱不再变化时,停止气水渗吸置换和测试;
3)根据分层T2谱以及重量,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其中,所述分层测试是指测试从多孔介质的底部到顶部各个切片层的核磁共振T2谱,相邻切片层之间的间距为0.1-1.0cm;
其中,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Sw(ig)’=Sw(ig)×f
其中,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含水饱和度;Sw(ig)为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核磁法测含水饱和度;总驰豫信号S1以多孔介质i层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2以多孔介质i层在g时刻的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总驰豫信号S3以多孔介质i层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f为校正系数;
f通过下述步骤确定:
A、测定多孔介质整体的岩心饱和度:
其中,Sm为称重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m1为多孔介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总重量,m2为多孔介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总重量,v为多孔介质的体积,ρ为饱和流体密度;
B、计算核磁法测样品含水饱和度;
其中,St为核磁法测多孔介质含水饱和度,S饱水以多孔介质在完全饱和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S干以多孔介质在烘干不含水状态下的T2曲线下方的总面积表示;
C、确定校正系数为
D、根据分层T2谱确定的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乘以校正系数得到的含水饱和度值为矫正后的含水饱和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2)、3)中,每次进行分层测试时还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含水度剖面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结合每次渗吸的时间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前沿推进速度用以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得到的核磁共振图像确定多孔介质在不同渗吸时刻的渗吸波及范围用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切片层之间是等间距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渗吸时间至少为10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不同尺度的孔喉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用来表征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分层T2谱确定多孔介质内部不同层、不同尺度的孔喉在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的过程中包括:根据分层T2谱确定水在多孔介质中的不同尺度的孔隙空间中的分布状况的过程,即计算得到C值,并带入以下公式得到T2与r的函数关系:
r=C×T2
其中,r为孔径,C为r与T2的比例系数,T2为横向弛豫时间。
CN202010063259.6A 2020-01-20 2020-01-20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138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3259.6A CN113138205B (zh) 2020-01-20 2020-01-20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3259.6A CN113138205B (zh) 2020-01-20 2020-01-20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8205A CN113138205A (zh) 2021-07-20
CN113138205B true CN113138205B (zh) 2024-03-26

Family

ID=7680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3259.6A Active CN113138205B (zh) 2020-01-20 2020-01-20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8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7419B (zh) * 2023-12-06 2024-02-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页岩渗吸饱和度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4804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t2谱确定储层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CN109115822A (zh) * 2018-08-20 2019-01-01 西安石油大学 评价矿化度对页岩气储层自吸前缘运移能力影响的方法
CN109932301A (zh) * 2019-04-10 2019-06-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致密储层自发渗吸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CN110687613A (zh) * 2019-09-25 2020-01-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表征页岩油储层相对润湿性指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5616B2 (en) * 2010-12-21 2014-08-1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to characterize underground formation
US10545105B2 (en) * 2017-07-27 2020-01-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Estimating formation properties using saturation profi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4804A (zh) * 2013-11-08 2015-05-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t2谱确定储层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CN109115822A (zh) * 2018-08-20 2019-01-01 西安石油大学 评价矿化度对页岩气储层自吸前缘运移能力影响的方法
CN109932301A (zh) * 2019-04-10 2019-06-2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致密储层自发渗吸两相流体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CN110687613A (zh) * 2019-09-25 2020-01-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表征页岩油储层相对润湿性指数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致密储层静态渗吸规律实验研究;濮御;《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第2期);B019-313 *
利用NMRI技术研究致密储层静态渗吸机理;濮御;王秀宇;杨胜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30(第01期);45-4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8205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4560B (zh) 一种核磁-驱替联用装置评价致密油充注过程的方法
CN107727679B (zh) 一种表征深层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学特征方法
CN108827853B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致密储层岩电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20180259468A1 (en) Absolut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determination of pore types in media with varying pore sizes
CN109283029B (zh) 一种测量黏土结合水和力学参数的方法、装置及黏土制备仪
CN106353357B (zh) 一种渗流作用下砂土介质细观结构变化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431537B (zh) 一种非稳态变流速大尺度岩心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
US20240027379A1 (en)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sensitivity of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to injected fluids
CN208155804U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致密储层岩电测量装置
CN106501151A (zh) 一种基于渗吸和离子扩散特性的页岩孔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3358683B (zh) 一种研究岩心端面效应的水驱油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138205B (zh) 确定多孔介质内部气水渗吸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18834A (zh) 定量描述致密气压裂液与储层渗吸伤害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235641A (zh) 一种核磁共振测量致密岩石润湿性的方法
CN209821099U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多功能致密气储层动态参数联测装置
CN115266800A (zh) 一种基于二维核磁共振的凝析油饱和度测试方法
CN113916745A (zh)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CN113945497B (zh) 油气藏储层流体的可动性的评价方法
CN113834840B (zh) 一种测试岩心渗吸效率的方法
RU2753964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эффициента вытеснения нефти
CN115559715A (zh) 一种超高压低渗透气藏储层产水评价方法
CN112014288B (zh) 气驱水相渗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24047B (zh) 岩心油水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RU2820738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порового объёма горной породы в лабораторных условиях
CN112881449B (zh) 一种气体突破压力测定方法和校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