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815B - 穿刺器 - Google Patents

穿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815B
CN113133815B CN202110438263.0A CN202110438263A CN113133815B CN 113133815 B CN113133815 B CN 113133815B CN 202110438263 A CN202110438263 A CN 202110438263A CN 113133815 B CN113133815 B CN 113133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deformation
assembly
ho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82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3815A (zh
Inventor
莫易凡
胡林锋
黄博泽
许得坤
林聪杰
罗燕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gaid Medical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rgaid Med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gaid Medical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rgaid Med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82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3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3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8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740 priority patent/WO2022222929A1/zh
Priority to DE112022002296.5T priority patent/DE112022002296T5/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3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穿刺座、保护套、拆装组件和穿刺组件,保护套的一端具有安装孔。保护套套设于穿刺座。拆装组件与保护套具有安装孔的一端连接。穿刺组件的端头依次穿过拆装组件和安装孔,与穿刺座驱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器的穿刺座上套有保护套,在穿刺器使用后,无需多花时间对穿刺座进行消毒再拆装穿刺组件,避免了消毒药剂对穿刺座可能产生的腐蚀作用,延长了穿刺座的使用寿命。并且当需要更换穿刺组件时,无需取下保护套即可更换穿刺组件,只需通过置于保护套外的拆装组件即可对穿刺组件进行拆装,在实现快速拆装穿刺座和穿刺组件的同时,避免破坏穿刺组件的无菌环境。

Description

穿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穿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穿刺器中,穿刺器的结构一般为穿刺鞘和穿刺针的结合为穿刺组件,而后进行手术操作。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能重复使用的枪式穿刺座连接固定穿刺组件,但在穿刺座作业的过程中,对穿刺座与穿刺组件进行组装时,穿刺座本身容易破坏穿刺组件的无菌环境,不利于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穿刺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穿刺座作业的过程中,对穿刺座与穿刺组件进行组装时,穿刺座本身容易破坏穿刺组件的无菌环境,不利于临床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穿刺座、保护套、拆装组件和穿刺组件;保护套的一端具有安装孔;
保护套套设于穿刺座;
拆装组件与保护套具有安装孔的一端连接;
穿刺组件的端头依次穿过拆装组件和安装孔,与穿刺座驱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穿刺座置于保护套内,穿刺座与外界环境隔绝开,为穿刺座提供无菌保护。穿刺组件的端头通过拆装组件和保护套的安装孔,与穿刺座驱动连接,因此,当穿刺座需要更换不同的穿刺组件时,无需取下保护套,只需通过置于保护套外的拆装组件即可对穿刺组件进行拆装,在实现快速拆装穿刺座和穿刺组件的同时,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组件的无菌环境被破坏,同时也也降低了穿刺座受污染的风险,使穿刺座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也无需多花时间对穿刺座进行消毒再拆装穿刺组件,避免了消毒药剂对穿刺座可能产生的腐蚀作用,延长了穿刺座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穿刺作业的效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穿刺座与保护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保护套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保护套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保护套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穿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显示模组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显示模组在穿刺座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器的穿刺针、连接盖与端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螺纹结构的穿刺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刺组件的截面图;
图中:
1-穿刺器;10-穿刺座;11-外壳;110-开口;12-限位挡块;13-驱动机构;131-驱动电机;132-驱动齿轮;
20-显示模组;21-控制电路板;210-数据传输接口;211-第一卡键位;22-固定支架;221-支架主体;2211-第一挡板结构;2212-底板;2213-第二卡键位;222-第一卡键结构;23-显示屏;24-保护盖板;241-盖板主体;2411-透明件;2412-框架;240-第二卡键结构;
30-摄像头;
40-穿刺组件;41-穿刺鞘;410-卡接槽;42-穿刺针;43-端头;44-连接盖;45-螺纹结构;
50-拆装组件;51-弹性卡扣;511-第一变形结构;5110-第一通孔;512-第二变形结构;5120-第二通孔;513-连接结构;5131-第一连接结构;5132-第二连接结构;514-第一把手;515-支撑部;516-第二把手;52-固定盖;520-第三通孔;521-第一开口;53-限位件;531-第一限位块;532-第二限位块;
60-保护套;61-第一壳体;610-安装孔;611-第一主体部;6110-凹槽;612-第一手柄部;6120-按键部;62-第二壳体;621-第二主体部;622-第二手柄部;6210-显示区;631-固定架;632-转轴;633-定位片;634-定位槽;64-密封条;
70-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
现有的穿刺器中,穿刺座与穿刺组件固定连接,不可拆卸,只能一次性使用,而穿刺座内可能内置很多电子器件,这极大地增加了医疗成本。或是现有的穿刺座本身无保护套等保护措施,在手术过程中组装穿刺座和穿刺组件时,穿刺座容易破坏穿刺组件的无菌环境,并且使用后对穿刺座消毒较为复杂,难以彻底消毒,二次使用时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且消毒药剂对穿刺座本身也会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得穿刺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器1,请参阅图1和图6,包括:穿刺座10、保护套60、拆装组件50和穿刺组件40。保护套60的一端具有安装孔610。
保护套60套设于穿刺座10。
拆装组件50与保护套60具有安装孔610的一端连接。
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依次穿过拆装组件50和安装孔610,与穿刺座10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座10置于保护套60内,保护套60将穿刺座10与外界环境隔绝开,为穿刺座10提供无菌保护。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通过拆装组件50和保护套60的安装孔610,与穿刺座10驱动连接,因此,当穿刺座10需要更换不同的穿刺组件40时,无需取下保护套60,只需通过置于保护套60外的拆装组件50即可对穿刺组件40进行拆装,在实现快速拆装穿刺座10和穿刺组件40的同时,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组件40的无菌环境被破坏,也降低了穿刺座10受污染的风险,穿刺座10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并且无需多花时间对穿刺座10进行消毒后再拆卸或安装穿刺组件40,避免了消毒药剂对穿刺座10可能产生的腐蚀作用,延长了穿刺座1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穿刺作业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保护套60包括: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和活动组件。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通过活动组件连接,且对合形成用于容置穿刺器1中穿刺座10的容置腔。第一壳体61具有安装孔610,安装孔610用于穿刺器1中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并与穿刺座10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器1的保护套60中的活动组件连接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合形成容置穿刺器1的穿刺座10的容置腔,且第一壳体61具有安装孔610,利于穿刺器1的穿刺座10和穿刺组件40之间的组装。在穿刺作业时,穿刺器1的保护套60能够有效将穿刺座10与外部环境隔绝开,为穿刺座10提供无菌保护,避免手术过程中穿刺组件40的无菌环境被破坏,也极大降低了穿刺座10受到污染的风险,使穿刺座10能够重复使用,且使用寿命增加,降低了医疗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活动组件连接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合形成容置穿刺器1的穿刺座10的容置腔,可以预先对容置腔内进行消毒,使容置腔为无菌环境,再将穿刺座10置于无菌的保护环境中,穿刺作业时,穿刺座10一直处于无菌环境中,受到污染的风险较小。
可选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分子塑性材料制作。
可选地,穿刺座10设有抗菌介质,可以抑制穿刺座10产品表面菌落的生长,或灭杀菌落。
可选地,容置腔内设有抗菌介质,抗菌介质通过海绵或其他载体置于容置腔内,使穿刺座10能够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无菌保护。
可选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内壁粗糙,以防止保护套60与穿刺座10之间容易产生相对滑动而影响穿刺作业。
可选地,安装孔610的尺寸可以按需设置,按照不同的种类设置不同尺寸的安装孔610,再根据安装孔610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的保护套60,每一种类型的保护套60都有对应适配的穿刺器1。也可以设置可变形的安装孔610,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在保护套60上改变安装孔610的大小即可,无需更换保护套60。
可选的,安装孔610可以为固定尺寸,可以适配所有穿刺器1,该安装孔610尺寸为所适配穿刺器1中最大规格的尺寸,无需更换保护套60。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穿刺器1的过程中,穿刺座10靠近穿刺组件40的一端需要与穿刺组件40连接,更容易影响穿刺组件40的无菌环境.,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置腔形成于第一壳体61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壳体61用于容置穿刺座10,而第二壳体62相当于保护盖,将第一壳体61封闭起来,从而形成无菌容置腔。且第一壳体61具有安装孔610,利于穿刺器1的穿刺座10和穿刺组件40之间的组装。穿刺座10置于无菌容置腔内,与穿刺组件40组装连接时,不会破坏穿刺组件40在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再有,当穿刺器1使用完毕后,只需将第二壳体62打开,取出穿刺座10即可,在取出穿刺座10的过程中受到污染的风险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由于穿刺座10的穿刺组件40需要与穿刺座10驱动连接,将安装孔610仅设于第一壳体61上,第一壳体61能够将穿刺座10与穿刺组件40安装的一端全部容纳,穿刺座10处于无菌环境中,能够与穿刺组件40无菌组装。且使穿刺座10能够重复使用,并且无需对穿刺座10进行化学消毒,降低了穿刺座10被消毒药剂腐蚀的风险,使穿刺座10的使用寿命增加,降低了医疗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穿刺作业,穿刺座10会具有手柄,方便使用者手持操作,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61包括:第一主体部611和第一手柄部612。第二壳体62包括:第二主体部621和第二手柄部622。第一主体部611与第二主体部621对合形成的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穿刺器1的穿刺座主体。安装孔610设于第一主体部611。第一手柄部612与第二手柄部622对合形成的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穿刺器1的手柄。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根据穿刺座10的结构特征,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带手柄的穿刺座10的保护套60,由于穿刺组件40与穿刺座主体部分连接,因此安装孔610设于第一壳体61的第一主体部611。
可选地,第一主体部611和第一手柄部6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第二主体部621和第二手柄部62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可选地,第一主体部611和第一手柄部612之间也可以是分别制备的,再通过螺栓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类似地,第二主体部621和第二手柄部622之间也可以是分别制备的,再通过螺栓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手柄部612和第二手柄部622的表面摩擦系数偏大,即可将第一手柄部612和第二手柄部622的表面制造得较为粗糙,可以避免在使用者进行穿刺作业时,手柄太滑握持不住,影响穿刺作业。
可选地,第一手柄部612和第二手柄部622的表面可设有防滑凸起。
可选地,第一手柄部612和第二手柄部622对合后,再在第一手柄部612和第二手柄部622的表面套设一个防滑套,使用时直接套在保护套60的手柄部分即可,简单方便,且防滑套可批量生产。
由于安装孔610是用于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并与保护套60内的穿刺座10驱动连接的,因此穿刺组件40相对于保护套60而言会产生相对转动,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610的周缘表面的摩擦系数小于第一手柄部612表面的摩擦系数和第二手柄部622表面的摩擦系数中的至少一个。
当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安装孔610后,穿刺组件40转动时,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势必会与安装孔610的表面产生相对摩擦,摩擦越大,穿刺座10驱动穿刺组件40受到的阻力越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610的周缘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穿刺座10驱动穿刺组件40受到的阻力越小,穿刺作业效率变高,同时,穿刺座10无需使用更多的能源驱动穿刺组件40,具有节能的有益效果。而前述实施例中已提到过,手柄处的摩擦系数需要增加,起到防滑的作用,因此,安装孔610的周缘表面的摩擦系数小于第一手柄部612表面的摩擦系数或第二手柄部622表面的摩擦系数,又或同时小于第一手柄部612表面的摩擦系数和第二手柄部622表面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安装孔610的周缘表面可以采用较为光滑或润滑的材质制备,以减少保护套60与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的摩擦力。
可选地,也可以在保护套60与穿刺组件40接触的一侧附上一层光滑的膜。
可选地,可以在保护套60与穿刺组件40接触的一侧涂覆润滑介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611用于与穿刺组件40接触的一端具有凹槽6110。安装孔610位于凹槽6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安装孔610后,由于凹槽6110的存在,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无法与保护套60具有安装孔610的一侧完全接触,因此,保护套60与穿刺组件40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受到来自保护套60的摩擦的影响变小,穿刺组件40更容易进行穿刺作业。由于穿刺组件40与穿刺座10之间驱动连接,因此,穿刺座10与穿刺组件40之间的摩擦力小也使得穿刺座10驱动穿刺组件40的效率变高。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6110的尺寸不大于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的尺寸,以防止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落入凹槽6110内。
可选地,凹槽6110的尺寸大于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侧的尺寸,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端可完全嵌入凹槽6110内,也能够使穿刺座10与穿刺组件4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再将凹槽6110中与穿刺组件40具有端头43的一端的接触面使用光滑的材质制作,或使用润滑液等,以减小保护套60与穿刺组件40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柄部612具有按键部6120,按键部6120具有弹性。按键部6120用于抵接穿刺器1的按键。
现有的穿刺器1内部可能会存在电子器件,例如驱动穿刺组件40转动的驱动机构13、方便拍摄穿刺针42尖的组织而设的摄像头30等等,为了使用方便,可将控制电子器件的按键设于穿刺座10的手柄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部612设有具有弹性的按键部6120,当保护套60套设于穿刺座10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具有弹性的按键部6120进而按压穿刺座10的手柄部的按键,达到控制整个穿刺座10内部的电路的效果。
可选地,按键部6120的内壁还设有较为坚硬的按键块,当使用者通过按压具有弹性的按键部6120时,按键部6120会向内凹陷,同时使用者对按键部6120施加的力通过按键块传递至穿刺座10上的按键,以达到隔着保护套60按压按键的目的。按压完成后,由于按键部6120具有弹性,按键部6120会带动按键块回弹至初始状态,穿刺座10上的按键也不会一直处于按压状态。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一种新型的穿刺器1集成了显示模组20和摄像装置,能够使使用者在穿刺作业的同时观看到穿刺针42尖在病患体内组织处的具体情况,而显示模组20置于穿刺座10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模组20内置电子器件,成本相对较高,若能重复使用,便能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第二主体部621具有透明的显示区6210。显示区6210用于与穿刺器1的显示模组20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621与穿刺座10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端相对设置,而穿刺器1的显示模组20也置于穿刺座10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端,因此,第二主体部621设于有透明的显示区6210,以便使用者能够通过透明的显示区6210,观看到显示模组20显示的内容。
可选地,显示区6210可以根据所适配的穿刺器1是否具有显示模组20、或显示模组20的大小和方位进行设置。如若穿刺器1的穿刺座10处未设置显示模组20,则第二主体部621无需设置透明的显示区6210。若穿刺器1的显示模组20置于穿刺座10正面,即从附图2中直接看到的一面,则可将透明的显示区6210设于第一壳体61的第一主体部611的正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组件包括:固定架631和转轴632。固定架631的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轴孔。固定架631设于第一壳体61的顶部。转轴632设于第二壳体62的顶部。转轴632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轴孔配合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能够通过固定架631和转轴632配合转动连接,由于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顶部具有足够的空间,且使用者握持穿刺座10时无需接触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顶部,因此,将固定架631设于第一壳体61的顶部,转轴632设于第二壳体62的顶部,固定架631和转轴632不会影响使用者握持穿刺座10。安装时只需打开第二壳体62,将穿刺座10放入第一壳体61内,再将第二壳体62盖上即可,安装简单方便。
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固定架631和转轴632的位置。例如,固定架631和转轴632也可以分别设在第一壳体61的侧边和第二壳体62的侧边,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之间的开关类似于开关门的情形。
可选地,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或在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合后,在两者的外表面通过绑带的形式固定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
可选的,转轴632设于第一壳体61的顶部。固定架631设于第二壳体62的顶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动组件还包括:定位片633。第二壳体62的底部具有定位槽634,定位片633设于第一壳体61的底部。定位片633与定位槽634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活动组件还包括定位片633,定位片633设于第一壳体61的底部,当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合时,定位片633插入第二壳体62底部的定位槽634,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和限位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壳体61的底部为半圆状,第二壳体62的底部为半圆状,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对合后底部形成整圆状。定位片633可以是半圆状,且尺寸与第二壳体62的底部的半圆相应,定位槽634为与第二壳体62底部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半圆柱空间,定位片633插入定位槽634后即可对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底部进行定位,避免两者发生相对移动,使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的连接更加稳固。
可选地,定位片633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可以设置在容置腔内部,在定位连接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穿刺座10的作用,定位槽634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多个,与定位片633配合插接。
可选的,定位片633和定位槽634可以为卡接或扣合关系,两者之间能够固定牢靠且易于拆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接触的一侧具有密封条64,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通过密封条64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之间通过密封条64密封连接,能够使整个容置腔内的环境密封,避免放置穿刺座10可能携带的菌落蔓延出容置腔外,且不受外部环境的污染。
可选地,密封条64也可以设于第二壳体62与第一壳体61接触的一侧,或第一壳体61和第二壳体62均设有密封条64。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和图7,拆装组件50包括与保护套60连接的弹性卡扣51。
弹性卡扣51具有变形孔。
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依次穿过变形孔与安装孔610,与穿刺座10驱动连接。
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端头43在变形孔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变形孔部分重叠。
在弹性卡扣51处于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端头43在变形孔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落入变形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器1中拆装组件50具有弹性卡扣51,穿刺组件40穿过弹性卡扣51的变形孔和保护套60的安装孔610再与穿刺座10连接。其中,弹性卡扣51的变形孔在受外力作用时能够改变变形孔的大小或形状,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时,变形孔的尺寸与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的尺寸不相符,且端头43无法穿过变形孔。当弹性卡扣51受外力作用时,变形孔能够变形至合适的尺寸,使端头43穿过变形孔以及保护套60的安装孔610,再与穿刺座10连接。上述拆装组件50能够实现穿刺座10与穿刺组件40之间的快速拆装,提高穿刺作业的效率。并且使得穿刺座10能够重复使用,节约了医疗成本。也使不同尺寸的穿刺组件40可以通过拆装组件50与不同尺寸的穿刺座10连接,提高了手术兼容性,应用场景广泛。
可选地,请参阅图15,穿刺器1还包括调节杆70,调节杆70的一端位于穿刺座10内,另一端伸入穿刺组件40内,并与穿刺组件40内的摄像头30连接。摄像头30可以在穿刺作业的过程中对体内组织进行摄像,使医生能够边观察体内组织的环境边操作,避免穿刺对患者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弹性卡扣51包括:第一变形结构511、第二变形结构512、以及连接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连接结构513。
第一变形结构511具有第一通孔5110,第一通孔5110形成变形孔。
第二变形结构512具有第二通孔5120。
第一变形结构511在第二变形结构512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二通孔5120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51的第一变形结构511中间是镂空的,第二变形结构512中间也是镂空的,第一变形结构511的尺寸比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尺寸小,第一变形结构511置于第二变形结构512的第二通孔5120中,由于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都是镂空的结构,且相互之间不接触,因此使用连接结构513分别连接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使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处于相对稳定的连接状态。当第二变形结构512受外力作用时,第一变形结构511也会受到通过连接结构513传递过来的外力,从而发生形变,第一通孔5110也会发生形变,第一通孔5110形成变形孔,以便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513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
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变形孔为椭圆状,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α夹角,0≤α<4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131与第二连接结构5132对向设置。在弹性卡扣51处于松弛状态时,未受外力作用,第一通孔5110为椭圆状,可以理解的是椭圆状的孔不同于圆形孔,椭圆状的第一通孔5110具有长轴和短轴,假设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为圆柱状,端头43处的截面直径大于椭圆状的变形孔的短轴,则端头43无法穿过变形孔。当弹性卡扣51受外力作用时,例如,弹性卡扣51被压缩,使椭圆状的第一通孔5110的长轴被压缩变短,短轴变长,使椭圆状的第一通孔5110变形为类圆形的变形孔,当变形孔的短轴增大至大于端头43处截面的直径时,端头43即可穿过变形孔。又如,弹性卡扣51被拉伸,使椭圆状的第一通孔5110的短轴拉长,长轴变短使椭圆状的第一通孔5110变形为类圆形的变形孔,当变形孔的短轴增大至大于端头43处截面的直径,且短轴还是小于长轴时,端头43即可穿过变形孔。弹性卡扣51的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实现端头43快速穿过或从穿刺座10中快速移除,且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卡扣51受到的外力消失后,变形孔又回到初始状态,对端头43或端头43与连接盖44之间锁紧,可以确保穿刺组件40不会同穿刺座10脱离,使用方便且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131与第二连接结构5132之间的连线,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的直线呈α夹角,即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分别与变形孔的短轴大致重合或具有很小的偏角,只需能够在变形的过程中使短轴变长即可。
可选地,第一连接结构5131与第二连接结构5132均为长条形,且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均置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的直线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5110变形的实质是: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同时向椭圆的短轴的两端拉伸,带动椭圆的短轴的长度变化,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均置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的直线上时,直接使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处于向短轴的两端拉伸的状态,即可使短轴变形至与端头43匹配的尺寸,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弹性卡扣51变形的过程更加省力。
可选地,在端头43远离穿刺座10的一端具有卡槽,当穿刺组件40穿过变形孔后,变形孔的边框可以卡入卡槽内,能够使穿刺组件40与穿刺座10的连接更加稳固。
可选地,请参阅图6、图7,弹性卡扣51还包括:固定盖52、以及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支撑部515。
第一把手514和支撑部515分别与第二变形结构512连接。
固定盖52具有与变形孔对应的第三通孔520,固定盖52与穿刺座10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形成容置区,弹性卡扣51置于容置区内。
固定盖52的周缘具有第一开口521。第一把手514穿过第一开口521以从容置区内伸出,支撑部515远离第二变形结构512的一端与固定盖52的内侧壁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52的周缘具有第一开口521,第一把手514穿过第一开口521以从容置区内伸出,支撑部515与固定盖52的内壁抵接,通过按压第一把手514能够带动对向设置的支撑部515挤压固定盖52内壁,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弹性卡扣51还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
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与第二变形结构512连接。
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为使用者施加外力处,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即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与变形孔的短轴大致重合或具有很小的偏角),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短轴呈α夹角时(即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短轴大致重合或具有很小的偏角),可以通过按压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长轴呈α夹角时,可以通过拉伸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
可选地,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长轴呈α夹角时,可以通过拉伸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
可选地,第一变形结构511为椭圆状的环,第二变形结构512为菱形状的框,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均为长条状,在椭圆状的第一变形结构511的短轴所在的直线上,第一连接结构5131与第二连接结构5132对向设置,并连接第一变形结构511的外壁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内壁相对的两个角,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均置于椭圆状的第一变形结构511的长轴所在的直线上,且位于第二变形结构512的两个相对的转角处。相对按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第二变形结构512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相连的两个转角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带动第一变形结构511变形,即第一变形结构511的短轴处会拉伸,因此短轴变长,椭圆会向正圆变化,使端头43能够穿过第一变形结构511。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把手514对向设置的第二把手516也可以更换成支撑部51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513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
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变形孔为椭圆状,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α夹角,0≤α<4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α夹角,0≤α<45°,再通过对弹性卡扣51施加外力,使长轴变短,短轴变长,即可使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能够穿过变形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卡扣51还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
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与第二变形结构512连接。
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分别与变形孔的长轴呈α夹角时,可以通过按压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短轴呈α夹角时,可以通过拉伸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
可选地,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卡扣51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分别在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当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与变形孔的短轴呈α夹角时,可以通过拉伸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实现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变形,使短轴变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6,拆装组件50还包括:固定盖52。
固定盖52与穿刺座10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形成容置区,弹性卡扣51置于容置区内。
固定盖52具有与变形孔对应的第三通孔52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52将弹性卡扣51固定在保护套60上,当需要更新穿刺组件40时,通过整个拆装组件50将穿刺组件40拆卸下来,剩下的穿刺座10和拆装组件50即可重复使用,由于穿刺座10和拆装组件50受到的污染较小,因此也易于消毒。
可选地,保护套60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与固定盖52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具有相互配合的卡键结构,固定盖52通过卡键结构与保护套60固定。
可选地,固定盖52的周缘具有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一把手514穿过第一开口521以从容置区内伸出,第二把手516穿过第二开口以从容置区内伸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需要使用者进行按压或拉伸操作,因此需要置于固定盖52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盖52的周缘具有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固定盖52与穿刺座10固定后,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即可封口,再将弹性卡扣51的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伸出,且不会漏出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
可选地,也可以直接在固定盖52的周缘设置两个孔,将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从孔里伸出,再在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上连接两个按压部,按压部尺寸大于固定盖52周缘的孔,因此也无需担心第一把手514和第二把手516掉入容置区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弹性卡扣51受到的外力足够大时,弹性卡扣51会发生过度形变,例如,椭圆形的第一通孔5110的原长轴被过度压缩,成为了实际的短轴,而原短轴被过度拉长,成为了实际的长轴,此时的原长轴比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的截面直径还要短,导致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无法穿过或脱离变形孔。由于弹性卡扣51位于固定盖52之内,因此使用者难以观察到弹性卡扣51的形变。
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拆装组件50还包括:限位件53。
限位件53与固定盖52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件53置于第二通孔5120内。限位件53用于在弹性卡扣51发生形变时,对第一变形结构511、第二变形结构512、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固定盖52一侧的限位件53,对弹性卡扣51进行限位。在固定盖52的一侧设置限位件53,限位件53卡入第二通孔5120内进而限制弹性卡扣51过度形变,保证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能够穿过变形孔。
可选地,限位件53与保护套60靠近弹性卡扣51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件53置于第二通孔5120内。限位件53用于在弹性卡扣51发生形变时,对第一变形结构511、第二变形结构512、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3也可以设置在保护套60与弹性卡扣51接触的一侧,只要能卡入第二通孔5120内并限制弹性卡扣51过度形变即可。
可选地,限位件5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同时作用,效果更佳。
可选地,限位件53可以是单独存在的个体,用时直接通过粘连或其他连接方式与保护套60或固定盖52连接即可。
可选地,限位件53包括相互连接且互成夹角的第一限位块531和第二限位块532。第一限位块531用于在弹性卡扣51发生形变时,对第一变形结构51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532用于在弹性卡扣51发生形变时,对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连接结构51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结构511的外壁(即第一变形结构511靠近第二变形结构512的一侧)、第一连接结构5131、第二连接结构5132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内壁(即第二变形结构512靠近第一变形结构511的一侧)四者之间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封闭的空间区域,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一变形结构511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当弹性卡扣51受到外力作用时,该角度会发生变化,使用互相连接且互成夹角的第一限位块531和第二限位块532,能够限制该角度的过度变化,进而起到间接限制弹性卡扣51过度形变的效果。同理,第一连接结构5131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内壁之间、第二连接结构5132和第一变形结构511的外壁之间、第二连接结构5132和第二变形结构512的内壁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角度,弹性卡扣51受到外力作用时,该角度会发生变化,使用互相连接且互成夹角的第一限位块531和第二限位块532,能够限制该角度的过度变化,进而取得限制弹性卡扣51过度形变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者使用穿刺器1时,需要控制自身的力道、速度等,而若花了较大的力气去进行穿刺作业,则可能会影响后期的其他手术作业,并且,使用者循环往复旋转穿刺组件40时,穿刺组件40的穿刺针42的针尖可能会对病患的身体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穿刺座10包括:外壳11和驱动机构13。
驱动机构13置于外壳11内。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与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3固定在外壳11内,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穿过拆装组件50的变形孔和保护套60的安装孔610,再与外壳11内的驱动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13提供穿刺组件40旋转的动力,使用者只需使用很小的力向组织内推入穿刺器1即可。同时也避免了穿刺针42受到使用者的影响而对病患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可选地,驱动机构13包括:驱动电机131和驱动齿轮132。
驱动齿轮132固连于驱动电机131的输出端。
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的周向具有轮齿结构。驱动齿轮132与轮齿结构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131驱动与驱动电机131连接的驱动齿轮132旋转,进而带动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旋转,驱动电机131只需占用很小的空间,即可实现驱动功能,小巧且方便,材料也易得。在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的周向设置轮齿结构,使穿刺组件40的端头43成为传统的从动齿轮,简化了穿刺组件40的具体结构,无需另置从动齿轮,构思巧妙。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1置于穿刺座10的外壳11内,可重复使用。
可选地,在外壳11上还设有按键,通过按键控制驱动机构13驱动穿刺组件40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穿刺组件40包括连接盖44、穿刺针42和穿刺鞘41。
穿刺鞘41套设于穿刺针42外。
穿刺针42的针头端伸出穿刺鞘41的鞘头端,穿刺针42的针尾端和端头43同轴、且分别固连于连接盖44的两侧。
连接盖44与穿刺鞘41的鞘尾端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43与连接盖44的一侧固连,穿刺针42的针尾端与连接盖44的另一侧固连,因此,驱动电机131带动端头43旋转,从而使穿刺针42旋转,进行穿刺。而穿刺鞘41套设于穿刺针42外,且连接盖44与穿刺鞘41的鞘尾端驱动连接,穿刺针42旋转即可带动穿刺鞘41旋转,即只需一个驱动电机131就能够带动穿刺针42和穿刺鞘41旋转,从而使穿刺针42和穿刺鞘41均穿入病患的身体组织内,再将穿刺针42取出,断开穿刺针42与穿刺鞘41之间的驱动连接,留下穿刺鞘41进行下一步的手术作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盖44包括:连接板、延伸套和卡接键。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穿刺针42的针尾端和端头43固连。延伸套和卡接键分别固连于连接板朝向穿刺鞘41的一侧。延伸套套设于穿刺鞘41的鞘尾端外。穿刺鞘41的鞘尾端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与卡接键相配合的卡接槽41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头43和穿刺针42的是连接板,延伸套与连接板固连,并盖住穿刺鞘41的鞘尾端,同时卡接键与鞘尾端的卡接槽410配合卡接,实现穿刺针42与穿刺鞘41之间的驱动连接。延伸套和连接板共同形成一个类似于盖子的形状,将穿刺鞘41的鞘尾端盖住,并合理使用了盖子的内部空间,将卡接键设在盖子内,既可以达到驱动连接的目的,也可以包裹住鞘尾端和卡接键、卡接槽410,将卡接处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整体看来穿刺鞘41和穿刺针42合理地形成一体,方便取用。
可选地,请参阅图14,穿刺鞘41外壁上设有螺纹结构45。螺纹结构45的首端靠近穿刺鞘41的鞘头端,螺纹结构45的末端靠近穿刺鞘41的鞘尾端。由于穿刺鞘41与穿刺针42之间通过连接盖44驱动连接,驱动电机131驱动连接盖44旋转,连接盖44再驱动穿刺鞘41旋转进入病患体内组织,而设有单向螺纹结构45的穿刺鞘41改变了传统的穿刺器1的扭动挤压式进腹法或垂直压力进腹法,变为持续螺旋穿刺进腹法,在驱动电机131提供的驱动旋转的作用下更容易向病患体内穿刺,提高了穿刺作业的效率,并且螺纹结构45在穿刺的同时与体内组织嵌合,使穿刺鞘相对体内组织更加稳固,减小了穿刺鞘41在体内相对身体组织滑动的风险,便于后期在穿刺鞘内的手术作业。
可选地,穿刺鞘41外壁上的螺纹结构45,可以是连续的螺纹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分布于螺旋轨迹上的各螺纹段的螺纹结构。
现有技术中多数穿刺器未自带光学内窥镜摄像功能,医生无法在穿刺的同时边观察创口内的组织情况。而有些可视型穿刺器为外接线缆连接影像系统,在使用时,医生手持穿刺器进行穿刺操作时需同时进行观察手术台边缘放置的音像系统,使用时易感到疲劳。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实施例,穿刺器1还包括:显示模组20和摄像头30。
显示模组20置于穿刺座10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端,摄像头30置于穿刺组件40内远离穿刺座10的一端,摄像头30与显示模组20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与穿刺组件40分别置于穿刺座10的两端,显示模组20集成于穿刺座10本身,可以实现医生使用穿刺器1进行穿刺的同时,就能直接通过设在穿刺座10上的显示模组20观察内部组织环境。
可选地,驱动电机131和显示模组20均置于外壳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1和显示模组20均置于外壳11内,显示模组20置于外壳11内的一端,驱动电机131横向置于显示模组20的一侧,根据各个部件之间的功能,合理使用了外壳11的内部空间,将显示模组20和驱动电机131整合在外壳11内并加以固定,使得外壳11及外壳11内的驱动电机131和显示模组20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且可重复使用。可选地,显示模组20位于外壳11内与穿刺座10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端,且显示模组20与外壳11连接,显示模组20与穿刺组件40分别位于外壳11的相对两端。
可选地,驱动电机131在显示模组20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显示模组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驱动电机131和显示模组20的结构特征,合理设计两者在穿刺座10内的位置。驱动电机131置于显示模组20和穿刺组件40之间,且驱动电机131的轴向与穿刺组件40的轴向平行,此种设计使穿刺座10结构精巧,造型合理。
可选地,在穿刺座10的外壳11内,显示模组20位和穿刺组件40分别置于穿刺座10相对的两端,且显示模组20与外壳11连接,且显示模组20与穿刺组件40分别位于外壳11的相对两端,合理使用了外壳11的内部空间,同时使使用者在穿刺的同时通过显示屏23观察体内组织的具体环境。其中,摄像头30与显示模组20信号连接,摄像头30置于穿刺组件40内且远离外壳11的一端,即置于穿刺组件40的针尖的一端,能够实现在穿刺开始时摄像系统就进入体内,就能够观察到针尖的环境。并且,使用者的观察视角与操作角度相匹配,能够随着观察的内容直接通过手部进行穿刺操作,无需增加反应时间,提高了操作精度和效率。
可选地,摄像头30置于穿刺组件40远离外壳11的一端,即穿刺组件40具有针尖的一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尖用于对病患的身体组织进行穿刺,将摄像头30置于穿刺组件40的针尖的一端,以便拍摄针尖接触的病患的身体组织。
可选地,摄像头30置于穿刺组件40的穿刺针42内靠近针尖的一端,在穿刺作业时,摄像头30显示穿刺针42针尖已达到需要进行手术的区域,停止穿刺,将穿刺针42取出,留下穿刺鞘41在体内,再通过穿刺鞘41的中间通道处使用其他医疗器械进行手术。
可选地,显示模组20位于外壳11内,结构紧凑,观察角度与穿刺动作角度的同步性高。
可选地,穿刺组件40的针尖处为空心状,摄像头30置于针尖的空心处,针尖处透明,摄像头30便能够在针尖处通过透明的针尖拍摄到体内组织的具体情况。
可选地,显示模组20所在的平面与穿刺组件40的轴向呈γ夹角,85°≤γ≤90°。该角度范围内为适应使用者进行穿刺作业时人眼观看的最佳角度,无需抬头或低头观看显示模组20的显示内容,避免了使用者因观看显示模组20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疲劳感。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的视线能够通过显示模组20聚焦至穿刺器1的尖端,在使用穿刺器1的同时具有更佳的观看角度,人眼的观察视角、操作角度以及穿刺针42所穿刺的病灶区能够达到较佳的平衡、协同的状态,使用者操作起来更佳方便,一看到显示屏23就能直接通过手部进行变换方向等操作,使用效率更高。
可选地,显示模组20所在的平面可以斜向上设置,也可以斜向下设置,或根据穿刺器1的使用场景自己设置适合人眼观看的角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和图11,显示模组20包括:控制电路板21、固定支架22、显示屏23和保护盖板24。
保护盖板24与固定支架22连接,并将显示屏23限制于固定支架22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侧。
固定支架22靠近穿刺组件40的一侧,与控制电路板21连接。
保护盖板24远离固定支架22的一侧与穿刺座10的外壳11的内侧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1内,保护盖板24的一侧与外壳11的内侧壁连接。显示模组20由控制电路板21、固定支架22、显示屏23和保护盖板24层叠设置而成,其中,保护盖板24和固定支架22连接在一起,显示屏23固定在保护盖板24和固定支架22的中间,保护盖板24与显示屏23对应处为透明结构,方便使用者能够通过保护盖板24看到显示屏23的内容。固定支架22的另一边连接的是控制电路板21,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式,能够根据显示屏23和控制电路板21的不同的功能选择分布的顺序,布局合理。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10和图11,控制电路板21的一侧具有数据传输接口210。穿刺座10的外壳11具有开口110。数据传输接口210从控制电路板21延伸出,并嵌入开口110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数据传输接口210对获取到的显示数据进行读取,也可以通过数据传输接口210对整个显示装置进行供电。穿刺座10内可以内置电池对显示模组20和摄像头30供电,当电池存储的电量用完后,再通过数据传输接口210对电池充电,存储电量。
可选地,穿刺座10可以包括穿刺座主体和手柄,穿刺座主体用来容置显示模组20等其他零部件,手柄用于使用者手持,其中也可以根据手柄的特殊形状,将电池容置在手柄内。
可选地,电池亦可容置于穿刺座主体部分内。
可选地,电池亦可对前述实例中中提到的驱动机构13供电。
可选地,手柄的侧边还具有按键,可以控制整个穿刺器1中的电路开关,设于手柄处可方便使用者按压按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22包括支架主体221和第一卡键结构222。控制电路板21具有第一卡接位。
第一卡键结构222的一端与支架主体221连接。第一卡键结构222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接位相互配合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2和控制电路板2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卡键结构222和第一卡接位配合卡接,此种卡接方式能够使固定支架22和控制电路板21固定,同时还方便拆卸。
可选地,第一卡键结构222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多个,相应地,第一卡键位211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在固定支架22的四个角均设置第一卡键结构222,同时在控制电路板21的四个角相应设置相同数量的第一卡键位211,在四个角的位置同时卡接,此时固定支架22与控制电路板21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固。
可选的,固定支架22和控制电路板21之间亦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焊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221包括:第一挡板结构2211和底板2212。
第一挡板结构2211设于底板2212的周向,并与保护盖板24抵接。
第一挡板结构2211与底板2212合围成放置区。显示屏23嵌入放置区内。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2的一侧与控制电路板21卡接,另一侧在支架主体221的边缘具有延伸出的第一挡板结构2211。第一挡板结构2211可以是一个整体,固定在支架主体221的边缘,也可以是多个单独的子挡板结构,合围成放置区,显示屏23嵌入放置区内,防止显示屏23与固定支架2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可选地,可以在朝向固定支架22两侧的方向均设置第一挡板结构2211。固定支架22的左侧的第一挡板结构2211用于固定显示屏23,另一侧的第一挡板结构2211还可以同时固定控制电路板21。
可选地,第一卡键结构222和第一挡板结构2211也可以一体成型制作,并且设置在底板2212的边缘处,同时满足固定支架22的左侧固定显示屏23,固定支架22的右侧固定控制电路板21。
可选地,第一卡键结构222和第一挡板结构2211的具体结构均可按照显示屏23和控制电路板21的尺寸适应性设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盖板24包括:盖板主体241和第二卡键结构240。支架主体221还具有第二卡键位2213。
第二卡键结构240的一端与保护盖板2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键位2213相互配合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键结构240可以置于盖板主体241的边缘处,与固定支架22靠近显示屏23的一侧卡接,由于固定支架22靠近显示屏23的一侧具有第一挡板结构2211,显示屏23嵌入第一挡板结构2211内,再在固定支架22靠近显示屏23的一侧卡接保护盖板24,此时盖板主体241置于显示屏23的另一侧,能够防止显示屏23从第一挡板结构2211合围成的放置区内脱落,并且,由于显示屏23具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需要能够清晰地显示摄像内容,保护盖板24也能够起到很好地保护显示屏23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主体241包括:透明件2411和框架2412。外壳11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侧具有显示窗口。
透明件2411的一部分与框架2412嵌合,另一部分突出于框架2412且与显示窗口嵌合。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主体241包括透明件2411和框架2412,透明件2411与显示屏23的显示的一侧对应设置,方便使用者观看显示屏23显示的内容。由于整个显示模组20置于穿刺座10的外壳11内部,为了合理使用外壳11内部空间,同时还能兼顾到各个部件的功能,因此,保护盖板24位于靠近外壳11的侧面,即外壳11远离穿刺组件40的一侧。外壳11与保护盖板24接触的侧面具有显示窗口,再将透明件2411与显示窗口嵌合,显示窗口即在外壳11的侧面开设的窗口区,透明件2411本身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可以节省外壳11的制备材料,无需再在外壳11与保护盖板24接触的侧面的显示窗口区再增设任何起保护作用的壳体。
可选地,透明件2411的一侧凸起,与外壳11的显示窗口嵌合,相应地,透明件2411的另一侧,即靠近显示屏23的一侧具有凹陷,显示屏23的一部分可以嵌入凹陷内,另一部分置于固定支架22的放置区,显示屏23左右双重固定,固定方式更佳。或,显示屏23嵌入放置区,显示屏23的四周与第一挡板结构2211接触,此时,显示屏23和第一挡板结构2211均嵌入凹陷内,也能够起到更佳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穿刺座10还包括:限位挡块12。
限位挡块12设于控制电路板21远离固定支架22的一侧。
限位挡块12的一端与外壳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键结构2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显示模组20在一侧通过与外壳11的显示窗口嵌合来与外壳11定位,另一侧通过限位挡块12与外壳11定位。由于显示模组20的另一侧最外层设置的是控制电路板21,控制电路板21与固定支架22通过第一卡键结构222卡接,若限位挡块12与控制电路板21抵接,控制电路板21受到限位挡块12施加的力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固定支架22的第一卡键结构222和控制电路板21的第一卡键位211之间的脱离。为了保证控制电路板21与固定支架22之间的卡接有效,保证第一卡键结构222和第一卡接位之间的卡接不受影响,因此将限位挡块12与第一卡键结构222抵接,限位挡块12无需直接与控制电路板21接触。
可选地,外壳11内部还具有向显示模组20底端延伸出的限位筋条,限位筋条可以将整个显示模组20拖住,而在显示模组20的顶端与外壳11内壁接触,因此,限位筋条与外壳11内壁配合,将显示模组20固定在外壳11内,能够避免显示模组20向外壳11内的下部掉落。
可选地,外壳11由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对合而成。
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1的接触面,与穿刺组件40轴向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由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对合而成,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对合的接触面与穿刺组件40轴向所在的平面平行,可以理解为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关于穿刺组件40的轴向对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之间应用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对显示模组20进行安装和拆卸,如需安装或拆卸显示模组20,将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分离,再从中取出或放入显示模组20,也无需在外壳11上设置放置显示模组20的入口,合理使用了外壳11与显示模组20之间的位置关系。
可选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内部都具有相应的连接孔,螺栓与连接孔配合,使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1之间连接起来。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拆装组件50能够实现对穿刺座10与穿刺组件40之间的快速装拆装,并且当保护套60套设于穿刺座10时,也能够非常方便地拆装穿刺组件40。
2、显示模组20集成于穿刺器1的穿刺座10,并且方便拆装。
3、显示模组20设于穿刺座10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使用者能够边观看显示屏23显示的内容,边使用穿刺器1进行穿刺操作。
4、人眼的观察视角、操作角度以及穿刺针42所穿刺的病灶区能够达到较佳的平衡、协同的状态,使使用者操作起来更佳方便,一看到显示屏23就能直接通过手部进行变换方向等操作,使用效率更高。
5、保护套60对穿刺座10起到物理保护作用,使穿刺座10能够重复使用,且无需进行化学消毒,延长了穿刺座1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座、保护套、拆装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具有安装孔;
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穿刺座;
所述拆装组件与所述保护套具有安装孔的一端连接;
所述穿刺组件的端头依次穿过所述拆装组件和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穿刺座驱动连接;
所述拆装组件包括与所述保护套连接的弹性卡扣;
所述弹性卡扣具有变形孔;
所述穿刺组件的端头依次穿过所述变形孔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穿刺座驱动连接;
在所述弹性卡扣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端头在所述变形孔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变形孔部分重叠;
在所述弹性卡扣处于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端头在所述变形孔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变形孔内;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第一变形结构、第二变形结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变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变形结构的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变形结构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变形孔;
所述第二变形结构具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变形结构在所述第二变形结构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
在所述弹性卡扣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变形孔为椭圆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别在所述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α夹角,0≤α<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固定盖、以及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和支撑部;
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形结构连接;
所述固定盖具有与所述变形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固定盖与所述穿刺座靠近所述弹性卡扣的一侧形成容置区,所述弹性卡扣置于所述容置区内;
所述固定盖的周缘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把手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从所述容置区内伸出,所述支撑部远离第二变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盖的内侧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形结构连接;
在所述弹性卡扣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在所述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变形孔的长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或,在所述弹性卡扣未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在所述变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变形孔的短轴所在直线呈β夹角,0≤β<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组件还包括:固定盖;
所述固定盖与所述穿刺座靠近所述弹性卡扣的一侧形成容置区,所述弹性卡扣置于所述容置区内;
所述固定盖具有与所述变形孔对应的第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组件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盖靠近所述弹性卡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弹性卡扣发生形变时,对所述第一变形结构、所述第二变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
和/或,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保护套靠近所述弹性卡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弹性卡扣发生形变时,对所述第一变形结构、所述第二变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座包括:外壳和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穿刺组件的端头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齿轮固连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穿刺组件的端头的周向具有轮齿结构;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轮齿结构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组件包括连接盖、穿刺针和穿刺鞘;
所述穿刺鞘套设于所述穿刺针外;
所述穿刺针的针头端伸出所述穿刺鞘的鞘头端,所述穿刺针的针尾端和所述端头同轴、且分别固连于所述连接盖的两侧;
所述连接盖与所述穿刺鞘的鞘尾端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盖包括:连接板、延伸套和卡接键;
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尾端和所述端头固连;
所述延伸套和所述卡接键分别固连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穿刺鞘的一侧;
所述延伸套套设于所述穿刺鞘的鞘尾端外;
所述穿刺鞘的鞘尾端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卡接键相配合的卡接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鞘外壁上设有螺纹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还包括:显示模组和摄像头;
所述显示模组置于所述穿刺座远离所述穿刺组件的一端;
所述摄像头置于所述穿刺组件内远离所述穿刺座的一端;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显示模组通信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控制电路板、固定支架、显示屏和保护盖板;
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并将所述显示屏限制于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穿刺组件的一侧;
所述固定支架靠近所述穿刺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保护盖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穿刺座的外壳的内侧壁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第一卡键结构;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第一卡接位;
所述第一卡键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键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位相互配合卡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挡板结构和底板;
所述第一挡板结构设于所述底板的周向,并与所述保护盖板抵接;
所述第一挡板结构与所述底板合围成放置区;所述显示屏嵌入所述放置区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和第二卡键结构;所述支架主体还具有第二卡接位;
所述第二卡键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位相互配合卡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包括:透明件和框架;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穿刺组件的一侧具有显示窗口;
所述透明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框架嵌合,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框架且与所述显示窗口嵌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座还包括:限位挡块;
所述限位挡块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
所述限位挡块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键结构连接。
CN202110438263.0A 2021-04-22 2021-04-22 穿刺器 Active CN113133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8263.0A CN113133815B (zh) 2021-04-22 2021-04-22 穿刺器
PCT/CN2022/087740 WO2022222929A1 (zh) 2021-04-22 2022-04-19 穿刺器及鞘管
DE112022002296.5T DE112022002296T5 (de) 2021-04-22 2022-04-19 Punktionsinstrument und Hülsenroh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8263.0A CN113133815B (zh) 2021-04-22 2021-04-22 穿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815A CN113133815A (zh) 2021-07-20
CN113133815B true CN113133815B (zh) 2022-10-14

Family

ID=76813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8263.0A Active CN113133815B (zh) 2021-04-22 2021-04-22 穿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3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22002296T5 (de) * 2021-04-22 2024-04-11 Surgaid Medical (Xiamen) Co., Ltd. Punktionsinstrument und Hülsenrohr
CN113397669B (zh) * 2021-07-30 2023-01-31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穿刺器
CN113476119B (zh) * 2021-08-20 2022-12-30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穿刺器及穿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7037U (zh) * 1989-01-23 1990-08-02
JP2917218B1 (ja) * 1998-03-19 1999-07-12 新光技研株式会社 線状導光体の保持装置
CN102499737A (zh) * 2011-11-01 2012-06-20 东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性腹腔镜用的可视穿刺器制造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穿刺器
CN108571505A (zh) * 2018-06-28 2018-09-25 同济大学 一种带圆角的变形收缩自回复分体式单边螺栓紧固件
JP2018173128A (ja) * 2017-03-31 2018-11-0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管内案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31471B1 (ko) * 1999-11-16 2002-04-09 황현식 차량용 연료관의 컨넥터
DE102004062207B3 (de) * 2004-12-23 2005-10-20 Kirchner Fraenk Rohr Verbindungseinrichtung
CN101947121A (zh) * 2010-09-30 2011-01-19 莫易凡 螺旋穿刺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30138046A1 (en) * 2011-11-28 2013-05-30 Zhong Feng Safe Self-Destruction Syringe with Puncture Proof Protective Sleeve
WO2014063353A1 (zh) * 2012-10-26 2014-05-01 Zhang Jianming 具有针尖保护套留置针的穿刺针管组件
CN104089123A (zh) * 2014-07-21 2014-10-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管接头
CN105615957B (zh) * 2016-03-18 2017-11-07 杭州光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专用于内窥镜手持式可视穿刺器的成套器械
CN207020906U (zh) * 2017-08-11 2018-02-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显示屏的安装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CN209172453U (zh) * 2018-08-06 2019-07-30 陈勇军 一种带摄像功能的腹腔镜穿刺器
CN209153878U (zh) * 2018-09-26 2019-07-26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换能器手柄保护套及带有该保护套的超声刀
CN212490067U (zh) * 2020-06-04 2021-02-09 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超声刀与换能器的连接机构及采用其的超声刀组件
CN112603490A (zh) * 2020-12-21 2021-04-06 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式可视穿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7037U (zh) * 1989-01-23 1990-08-02
JP2917218B1 (ja) * 1998-03-19 1999-07-12 新光技研株式会社 線状導光体の保持装置
CN102499737A (zh) * 2011-11-01 2012-06-20 东莞微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性腹腔镜用的可视穿刺器制造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穿刺器
JP2018173128A (ja) * 2017-03-31 2018-11-0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管内案内装置
CN108571505A (zh) * 2018-06-28 2018-09-25 同济大学 一种带圆角的变形收缩自回复分体式单边螺栓紧固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815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3815B (zh) 穿刺器
US9839424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assembly
CN107019535B (zh) 手持式机电手术系统
CA1305900C (en) Contamination protection system for endoscope control handles
US5630419A (en) Sealing connector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s
US10588490B2 (en) Hand-operated endoscope for medical purposes
EP2301603B1 (en) Syringe pump
EP0813384B1 (en) Sterilizable endoscope with separable auxiliary assembly
WO2022247161A1 (zh) 妇科检查器及疾病诊断方法
CN111643774B (zh) 一种护理用的滞留针固定装置
JP2023539653A (ja) 連続グルコースセンサおよび装着組立体
JP4524979B2 (ja) 滅菌可能な表示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た手術観察装置
WO2022222929A1 (zh) 穿刺器及鞘管
CN211131402U (zh) 一种腔镜器械收纳装置
JP2017136298A (ja) 内視鏡
CN112618856B (zh) 一种注药泵
CN218128683U (zh) 穿刺器
CN218832722U (zh) 微创型内窥镜
CN111437043A (zh) 门诊手术器械收集消毒装置
CN108471930B (zh) 内窥镜
CN113017805A (zh) 穿刺器
CN219578846U (zh) 内窥镜保护套管
US20230329525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e
CN217366622U (zh) 组合型医疗手术器械消毒盒
CN2600050Y (zh) 硬管内窥镜隔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