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017A -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017A
CN113133017A CN202110372191.4A CN202110372191A CN113133017A CN 113133017 A CN113133017 A CN 113133017A CN 202110372191 A CN202110372191 A CN 202110372191A CN 113133017 A CN113133017 A CN 113133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arget user
signaling
determined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21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耶旭立
曾强
康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21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目标用户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所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能够防止确定目标用户时出现遗漏的现象,提高了目标用户确定的准确性,以便于针对目标用户进行相应业务推荐和营销或网络维护。

Description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及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使用5G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故需要对5G用户进行识别,以拓展5G用户及5G应用。
但现有的用户识别技术通常是对4G用户进行识别,并无涉及5G用户的识别技术。5G网络组网架构可以分为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和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但在5G建网初期运营商普遍优先采用5G NSA的模式,利用现有的4G核心网及基站升级实现对5G大带宽特性的支持。
由于当前的5G NSA用户的控制面信令和传统4G走的是一个通道,因此按照传统用户识别规则会导致无法区分现网的5G NSA用户和4G用户,故无法保证5G附着用户确定的准确性,也无法做进一步针对性的5G业务营销及网络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实现准确确定目标用户,并提高了对目标用户确定的及时性的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所述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当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时,确定流程类型编码字段中是否包含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修改指示消息,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当信令数据包括用户面信令时,获取用户面信令中的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目标用户,包括:
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一致,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目标用户,包括:
当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且通过用户面信令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不一致时,通过控制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目标用户之后,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
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与合成用户话单中,包括:
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的网络类型字段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用户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令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
目标用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所述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5G NSA用户和4G用户新接入网络时上报的Procedure Type不同,可通过Procedure Type字段,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5G NSA用户。且用户终端在接入网络后,进行数据交互时,5G NSA用户和4G用户产生的用户面信令也不相同,故还可根据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5G NSA用户。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用户识别方法,根据获取到的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确定其是否为5G NSA用户,由于信令数据中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而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或用户面信令能够区分5G NSA和4G用户,所以,本申请能够根据信令数据确定用户是否为5G NSA用户,能够5G NSA和4G用户准确区别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双链接建立过程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例子。
基于背景技术可知,随着5G网络及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使用5G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故需要对5G用户进行识别,以拓展5G用户及5G应用。运营商建立信号塔,将网络信号发射给用户终端,发射网络信号需要基站和核心网两个部分。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即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核心网就是“管理中枢”,负责管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拣,然后告诉它,该去何方。而对数据的处理和分发,其实就是“路由交换”,这是核心网的本质,核心网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 Way,SGW)和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Gate Way,PGW)。
5G网络分为5G NSA和5G SA两种组网方式,5G NSA指的是利用现有4G基础设施对5G网络进行部署。基于NSA架构的5G承载仅承载用户数据,控制信令仍然通过4G网络传输。5G SA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基站、回程链路和核心网。换句话说,SA就是从零开始建设5G网络。因所有基站和基础设施都需要重新建设,所以建设成本相当的高,为了节省成本,运营商在5G建网初期都会选择5G NSA的组网方式。
5G NSA为双链接(Dual Connectivity with NR,DCRN)模式,如图1所示,4G基站,又称演进型节点B(Evoloed Node B,eNB)和5G基站,又称从属称演进型节点B(SubordinateEvoloed Node B,SeNB)都连接在核心网上。虚线表示控制面信令传输,实线表示用户面信令传输。双连接使用户终端与eNB和SeNB建立并保持连接。用户终端与eNB建立控制面链接,而与SeNB建立用户面链接。通过双连接,控制面和用户面可以实现分离,从而改善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异构网络的性能。
具体的,当前5G用户采用NSA的模式接入5G网络,而5G NSA用户的控制面信令和传统4G走的是一个通道,但现有的用户识别技术通常是对4G用户进行识别,并无涉及5G用户的识别技术,故无法对5G NSA用户和4G用户进行区分。通过现有的用户识别技术依然会将5G用户识别为4G用户。
而且,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用户终端新接入网络时,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传输的控制面信令会上报流程类型编码(Procedure Type)字段,5G NSA用户和4G用户新接入网络时上报的Procedure Type不同,可通过Procedure Type字段,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5G NSA用户。且用户终端在接入网络后,进行数据交互时,5G NSA用户和4G用户产生的用户面信令也不相同,故还可根据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5G NSA用户。
基于上述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根据信令数据确定目标用户;实现了准确确定目标用户,并提高了对目标用户确定的及时性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S120。
步骤S110,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5G用户采用NSA的模式接入5G网络,而5G NSA用户的控制面信令和传统4G走的是一个通道,故需要将5G NSA用户和4G用户进行区分。将5G附着用户作为目标用户,通过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信令,其中,控制面信令是负责用户附着、接入网络和获取服务的信令;是运营商通信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用户面信令是用户的具体业务数据,是服务商提供服务的信令,如网页浏览和网络视频数据等。
一般的,通过信令监测系统获取信令数据。信令监测系统是集中监测移动网络通信的重要工具。分光器,又称为光分路器,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于光信号的耦合、分支和分配。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分光器作为信令监测的专用探针,主要实现原始信令数据采集。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通过信令监测系统获取在4G基站与MME之间的接口,即S1控制面接口(S1 Control Plane Ineterface,S1-MME)中传输的控制面信令中的ProcedureType字段。通过信令监测系统获取在5G基站与服务网关(SGW)之间的接口,即S1用户面接口(S1 User Plane Ineterface,S1-U)中传输的用户面信令。当用户终端新接入网络时,控制面信令会上报Procedure Type字段。用户终端接入网络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产生信息交互后,通过S1-U接口可获取用户面信令。
若5G用户接入网络后,如果一直不下线(用户终端关机或重启),就不会再触发控制面信令上报Procedure Type字段,此时,通过S1-MME接口获取控制面信令中不包含Procedure Type字段。因用户接入网络后,若发生网页浏览和网络视频数据等数据交互行为,会产生用户面信令,故还可通过S1-U接口获取用户面信令。还可同时获取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
步骤S120,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所述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本步骤具体可以为:可单独通过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或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若同时获取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则通过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一起来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防止确定目标用户时出现遗漏的现象,提高目标用户确定的准确率。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可以包括:步骤S1201。
步骤S1201,当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时,确定流程类型编码字段中是否包含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修改指示消息,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
本步骤具体可以为:待确定用户新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时,可通过S1-MME接口获取控制面信令中的Procedure Type字段来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若ProcedureType字段中包含无线接入承载修改指示(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则该条控制面信令携带的用户为5G附着用户,即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若Procedure Type字段中不包含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则确定待确定用户不是目标用户。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可以包括:步骤S1202-步骤S1203,步骤S1202-步骤S1203与步骤S1201为并列关系。
步骤S1202,当信令数据包括用户面信令时,获取用户面信令中的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当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如果一直不下线(用户终端关机或重启),就不会启动双链接建立流程,故无法获得Procedure Type字段中的E-RAB modificationindication消息。此时可通过获取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即5G附着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的用户面信令中包含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若待确定用户为4G附着用户,则待确定用户占用4G基站,若待确定用户为5G附着用户,则待确定用户占用5G基站。故当信令数据包括用户面信令时,需获取用户面信令中的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
本步骤具体可以是:如图3所示,通过信令监测系统获取S1-U中传输的用户面信令,对用户面信令进行解析,解析出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
步骤S1203,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若待确定用户为4G附着用户,则待确定用户占用4G基站,基于4G基站的IP地址进行用户面信令传输。若待确定用户为5G附着用户,则待确定用户占用5G基站,基于5G基站的IP地址进行用户面信令传输。故可通过用户占基站的IP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可以包括:步骤S12031。
步骤S12031,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一致,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
预设IP地址为预先通过网优部门提供的5G基站IP地址。本步骤具体可以为:获取待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后,将待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与预设IP地址进行比对,若待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与预设IP地址一致,则该条用户面信令携带的用户为5G附着用户,即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若待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与预设IP地址不一致,则该条用户面信令携带的用户不一定为5G附着用户,即待确定用户不一定是目标用户。还需通过控制面信令中的Procedure Type字段判断,若仍无法获取ProcedureType字段,则待确定用户不是5G附着用户。若获取到了Procedure Type字段,则根据Procedure Type字段中是否包含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5G附着用户,若是,待确定用户是5G附着用户,若不是,待确定用户不是5G附着用户。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可以包括:步骤S1204。步骤S1204、步骤S1201和步骤S1202-步骤S1203为并列关系。
步骤S1204,当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且通过用户面信令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不一致时,通过控制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获取信令数据时可同时获取控制面信令的Procedure Type字段和用户面信令。当通过Procedure Type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中任意一个信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5G附着用户时,则确定待确定用户为5G附着用户。
如图4所示,当确定获取的用户面信令中用户占用基站的IP地址与预设IP地址不一致时,则该条用户面信令携带的用户不一定是5G附着用户即目标用户。若获取到控制面信令中的Procedure Type字段,还需结合根据Procedure Type字段的判定结果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若Procedure Type字段中包含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则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若Procedure Type字段中不包含E-RAB modificationindication消息,则确定待确定用户为非目标用户。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还可以有效发现现网新接入的5G附着用户及现网常态接入的5G附着用户。若获取的待确定用户的控制面信令的Procedure Type字段中包含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则待确定用户为新接入的5G附着用户。若待确定用户的控制面信令的Procedure Type字段中不包含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获取待确定用户的用户面信令,解析待确定用户的用户面信令,得到待确定用户占用的基站IP地址,若与预设IP地址一致,则待确定用户为现网常态接入的5G附着用户。对现网新接入的5G附着用户及现网常态接入的5G附着用户进行区分,可以针对不同的5G附着用户进行不同5G业务的推荐和营销和网络维护,使业务推荐和营销和网络维护更具针对性,实现精准营销和精准推荐。
在一个示例中,在确定目标用户后,通过目标用户标识的方式,使后续针对目标用户进行相应业务的推荐和营销时,便于对目标用户进行识别。故在步骤S120,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30-步骤S140。
步骤S130,获取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
当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后,用户所有的上网行为都会以信令的形式被记录下来。通过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报文解析)技术对用户的上网行为的信令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信息合并,生成合成用户话单,以文本文件的形式保存。故每个用户都有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
本步骤具体可以是:通过信令监测系统获取待确定用户的IP地址,因合成用户话单中包含用户所有的上网信息,故可根据IP地址获取与待确定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还可获取用户某一时间段的用户面信令或控制面信令,将信令解析后与合成用户话单进行比对,获取将完全匹配的合成用户话单,作为待确定用户的合成用户话单。
步骤S140,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
本步骤具体可以是:可自定义目标用户标识,当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时,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中。若确定待确定用户并未目标用户,则将4G用户标识添加至与待确定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中。
在一个示例中,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可以包括:步骤S1401。
步骤S1401,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的预设网络类型字段中。
可在用户的合成用户话单中预设网络类型字段,当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时,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中的预设网络类型字段中。通过合成用户话单中预设网络类型字段中的用户标识,可准确识别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以便于针对目标用户进行相应业务推荐和营销或网络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用户识别装置,通过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通过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当用户新接入5G网络时,控制面信令中包含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根据流程类型编码字段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待确定用户接入网络时,即可对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提高了目标用户识别的及时性;若无法获取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此时,信令数据只包含用户面信令,根据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还可同时获取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仿制确定目标用户时出现遗漏的现象,提高了目标用户确定的准确性。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标用户确定装置。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用户确定装置,如图5所示,该目标用户确定装置可以包括:信令数据获取模块410和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20。
其中,信令数据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所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
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
第一目标用户确定单元,用于当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时,确定流程类型编码字段中是否包含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修改指示消息,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
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信令数据包括用户面信令时,获取所述用户面信令中的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二目标用户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目标用户确定单元,可以包括:
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一致,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
第三目标用户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且通过用户面信令确定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不一致时,通过所述控制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确定装置,可以包括:
合成用户话单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
目标用户标识添加模块,用于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用户标识添加模块,可以包括:
标识添加单元,用于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合成用户话单中的预设网络类型字段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用户识别装置,通过信令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通过目标用户确定模块根据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当用户新接入5G网络时,控制面信令中包含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根据流程类型编码字段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待确定用户接入网络时,即可对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提高了目标用户识别的及时性;若无法获取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此时,信令数据只包含用户面信令,根据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还可同时获取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仿制确定目标用户时出现遗漏的现象,提高了目标用户确定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的存储器5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5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5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5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5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5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5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基站故障检测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503和总线510。其中,如图6示,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信接口503通过总线5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5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设备、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5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子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从而实现图2、图3或图4描述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目标用户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所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
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所述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当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时,确定所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中是否包含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修改指示消息,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当所述信令数据包括用户面信令时,获取所述用户面信令中的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根据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一致,若是,确定待确定用户为目标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包括:
当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用户面信令,且通过用户面信令确定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和预设互联网协议地址不一致时,通过所述控制面信令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用户占用基站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合成用户话单;
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所述合成用户话单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与所述合成用户话单中,包括:
将所述目标用户标识添加至所述合成用户话单中的预设网络类型字段中。
8.一种目标用户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令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确定用户的信令数据,其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的流程类型编码字段和/或用户面信令,所述流程类型编码字段通过4G基站与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用户面信令通过5G基站与网关之间的接口传输,所述网关包括信令网关或分组数据网网关;
目标用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令数据确定待确定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所述目标用户为5G非独立组网用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目标用户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72191.4A 2021-04-07 2021-04-07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3133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2191.4A CN113133017A (zh) 2021-04-07 2021-04-07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2191.4A CN113133017A (zh) 2021-04-07 2021-04-07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017A true CN113133017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2191.4A Pending CN113133017A (zh) 2021-04-07 2021-04-07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30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284A (zh) * 2021-11-19 2022-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2299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非独立组网登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575A (zh) * 2014-06-30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口信令监测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105928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uplicated e-rabs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303145A1 (en) * 2014-10-03 2017-10-19 Telefonaktlebolaget LM Ericsson (pupl A network node, a mobility management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gtp tunnel failur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093234A (zh) * 2019-11-04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流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040432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用户类型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575A (zh) * 2014-06-30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口信令监测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3145A1 (en) * 2014-10-03 2017-10-19 Telefonaktlebolaget LM Ericsson (pupl A network node, a mobility management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gtp tunnel failur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60105928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uplicated e-rabs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93234A (zh) * 2019-11-04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流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040432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用户类型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E-UTRAN S1 Application Protocol(S1AP)(Release 12)", 《3GPP TSG RAN 3GPP TS 36.413 V12.4.0》, pages 3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284A (zh) * 2021-11-19 2022-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22284B (zh) * 2021-11-19 2023-10-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2299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非独立组网登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0740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frequency resources and terminal
KR102009614B1 (ko)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통신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CN108092685B (zh) 双卡槽终端的双卡状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33017A (zh) 目标用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641966A (zh) 一种配置相邻小区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11160924A1 (en) Relaying communications in advanced lte systems
CN110856188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9982A (zh) 终端频段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09340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14B (zh) 一种电路域交换回落的回落性能判决方法和装置
CN109451836B (zh) 无线回传链路恢复、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962801B (zh) 通信质量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66847A (zh) 移动通信网络数据分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0938907B1 (ko) 네이버 리스트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112021B (zh) 一种射频通道检测数据的回传方法及设备
CN109982392B (zh) 基站小区的邻区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9313731B2 (en) Connection request for base stations that use the same frequency in the same coverage area
DK1121820T3 (da) Optimering af datatransmissionsressourcer
CN109068313B (zh) 一种多模制式的网络切换方法与系统
CN101651876B (zh) 移动终端的业务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347193B (zh)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和系统
CN113207158B (zh)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9457A (zh) 一种获取相邻小区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US2015022974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rvice Analysis
CN114531710A (zh) 一种目标小区确定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