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2533A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2533A
CN113132533A CN201911408565.2A CN201911408565A CN113132533A CN 113132533 A CN113132533 A CN 113132533A CN 201911408565 A CN201911408565 A CN 201911408565A CN 113132533 A CN113132533 A CN 113132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witching
light intensity
working mode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8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yun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yun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yun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yun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85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2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2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5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用户忘记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若是,则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自动对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终端设备越来越智能的同时,用户也对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已成为评价终端设备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提醒用户的情况;例如:在手机接收到来电请求的情况下,需要提醒用户接听来电。根据提醒方式,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静音模式和响铃模式;静音模式和响铃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响铃模式下终端设备会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以提醒用户,而静音模式下终端设备会不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静音模式适用于图书馆、教室、办公室、电影院、会议室等使用场景中,响铃模式适用于公交车内、住宅、户外等使用场景,并且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手动对两种模式进行切换。一般情况下,当用户进入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时,用户会将终端设备设备设置为静音模式,然而在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后,用户常常会忘记将终端设备切换至响铃模式,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即,当用户忘记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时,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用于解决用户忘记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进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若是,则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若是,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
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以及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拾音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
若是,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阈值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拾音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切换控制参数,并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以及在确定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切换控制参数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及时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解决用户用户忘记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的问题,进而避免致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八;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九;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十;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十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十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设备,而不是用于描述设备的特定顺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该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可以为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电子相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非移动终端可以为电视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机等,或者该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S13:
S11、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集获取;环境光强度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获取;环境语音音量信息和拾音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麦克风(Microphone,MIC)采集的数据获取。
S12、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可以是实时进行的,也可以以预设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进行。
在上述步骤S12中,若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则执行如下步骤S13。
S13、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切换控制参数,并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以及在确定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切换控制参数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自动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及时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解决用户用户忘记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由静音模式切换至响铃模式的问题,进而避免致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对用户进行提醒。
以下对上述步骤S12(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现方式一、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2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21、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的起点为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的终点为当前时刻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
阈值距离的大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经验值进行设定,例如:用户经常使用静音模式的场景为会议室,会议室的面积为4m*6m,则用户可以根据会议室的面积将阈值距离设置为8m。
在上述步骤S21中,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阈值距离,则执行如下步骤S22.
S22、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发生移动也只会在小范围内移动,因此若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大于阈值距离,则可以确定用户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满足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实现方式二、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参照图3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31、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任意现有技术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的方式不做限定,以能够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为准。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方向的起点为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所述终端设备所在位置,例如: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用户先向北走了10步,又向东走了8步,再向南走了4步,则此时终端设备在北向上的移动步数为6,在东向上的移动步数为8,其它方向上的移动步数为0。
阈值距离的大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经验值进行设定,例如:用户经常使用静音模式的场景为教室,教室的面积为8m*10m,并且用户的平均步长为0.8m,则用户可以根据教室的面积和平均步长将阈值步数设置为20。
在上述步骤S32中,若所述终端设备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则执行如下步骤S32。
S32、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同样,一般情况下,用户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发生移动也只会在小范围内移动,因此若终端设备在某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则可以确定用户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实现方式三、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4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41、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步骤S4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4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境光强是指环境光强度,由于切换控制参数是实时获取的,因此环境光强信息包括监测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和以后的各个时刻的环境光强度。
一般情况下,相比于商场、户外等适用于响铃模式的使用场景,会议室、教室、电影院等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的环境光强的较小,因此若环境光强由小变大,且变大后稳定了一段时间,则用户很可能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为10lx,预设光强为20lx,则当检测到环境光强大于10lx+20lx时开始计时,若计时过程中出现环境光强小于或等10lx+20lx,则计时清零,实时的计时结果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时的第一时长。
第一阈值时长的大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或用户根据经验值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限定。示例性的,第一阈值时长可以为3分钟。
在上述步骤S41和S42中,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在执行如下步骤S43。
S43、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是否大于所述阈值距离确定用户是否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环境光强变化进一步确认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判断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准确性,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四、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参照图5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51、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
步骤S5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3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5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步骤S5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4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51和S52中,若所述终端设备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则执行如下步骤S53。
S53、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的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确定用户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环境光强变化进一步确认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判断满足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准确性,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五、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6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61、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步骤S4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62、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境语音音量是指环境中说话声音的音量大小,不包括环境中其它声音,如车流声、敲击声、动物叫声等,此外,由于切换控制参数是实时获取的,因此环境语音音量信息包括监测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和以后的各个时刻的环境语音音量的值。
在会议室、教室等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可能会有发言者、老师等进行讲话,因此在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音时很可能会可以检测到说话声音,而且很可能是多人说话的声音,但当用户离开会议室、教室等使用场景后,无法再检测到讲话者的声音,因此若环境语音音量小于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音时的环境语音音量,则用户很可能已经离开了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此外,由于人在讲话时会有停顿,因此检测到环境语音音量减小是无法确定当前是用户离开了会议室、教室等使用场景,还是讲话者讲话的停顿,因此需要检测在检测到环境语音音量减小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才确定用户已经离开了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
S63、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是否大于所述阈值距离确定是否用户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环境语音音量变化进一步确定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六、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参照图7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71、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
步骤S7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3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72、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步骤S7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6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73、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确定是否用户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环境语音音量变化进一步确定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七、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8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81、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步骤S8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8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步骤S8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4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83、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步骤S83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对上述步骤S6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81、S82以及S83中,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执行如下步骤S84。
S84、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是否大于所述阈值距离确定用户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通过环境光强变化和环境语音音量变化确认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八、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
参照图9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91、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
步骤S9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9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步骤S9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4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93、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步骤S93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6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91、S92以及S93中,若所述终端设备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则执行如下步骤S94。
S94、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相比于仅通过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确定用户已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通过环境光强变化和环境语音音量变化确认用户是否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小在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中将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几率。
实现方式九、
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拾音信息。
参照图10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101、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
具体的,预设语音可以包括:“散会”、“今天先讨论到这里”、“下课”、“老师再见”、“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等,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语音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和/或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预设语音进行设置,例如:作为学生,最经常的需求是下课后将手机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因此可以将设置预设语音包括“下课”和“老师再见”。
在上述步骤S101中,若确定接收到了预设语音,则执行如下步骤S102。
S102、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时都会有对应的结束语,例如:会议结结束并离开会议室时的结束语为“散会”、下课并离开教室时的结束语为“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电影结束并离开放映厅时的结束语为“感谢大家的观看”,因此在接收到了预设语音,则可以确定用户已经离开适用于静音模式的使用场景,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实现方式十、
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11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111、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步骤S11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1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步骤S11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4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13、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步骤S113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6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14、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
步骤S114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0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111、S112、S113、S114中,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接收到了预设语音,则执行如下步骤S115。
S115、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实现方式十一、
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参照图12所示,上述步骤S12包括:
S121、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
步骤S1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22、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步骤S12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4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23、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步骤S123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62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S124、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
步骤S124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01的解释说明和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121、S122、S123、S124中,若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接收到了预设语音,则执行如下步骤S125。
S125、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实现方式,而非全部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进行其他方式的组合,以确定当前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例如:还可以通过拾音信息和环境光强信息确定当前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或者通过拾音信息和环境语音音量信息确定当前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或者通过拾音信息、环境光前信息以及环境语音音量信息确定当前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然而这些都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特征的合理排列组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1300,包括:
获取模块111,用于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模块112,用于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执行模块113,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阈值距离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模块112,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模块112,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在任一方向上的移动步数大于所述阈值步数、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拾音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
所述处理单元112,具体用于判断各个方向上的移动步数是否大于阈值步数、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以及在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的情况下,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其中,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141和处理器142,存储器14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2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中的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根据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若是,则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
若是,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以及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以及判断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且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长,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拾音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
若是,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参数为所述运动信息、所述环境光强信息、所述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所述拾音信息,所述运动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判断环境光强持续大于目标光强的第一时长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长,判断获取环境语音音量持续小于目标音量的第二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以及判断所述拾音信息是否包括预设语音,所述目标光强为监测到所述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光强与预设光强的和,所述目标音量为切换为静音模式时的环境语音音量与预设音量的差;
若所述位移距离大于所述阈值距离,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第二阈值时长且所述拾音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语音,则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8.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监测到当前工作模式为静音模式后,实时获取切换控制参数,所述切换控制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运动信息、环境光强信息、环境语音音量信息以及拾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切换控制参数是否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满足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的条件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响铃模式。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201911408565.2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ithdrawn CN113132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8565.2A CN113132533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8565.2A CN113132533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533A true CN113132533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8565.2A Withdrawn CN113132533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25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8784A (zh) * 2023-12-27 2024-0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来电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49896A (ja) * 2010-08-27 2012-03-08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端末装置及びその着信通知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36911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模式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4023121A (zh) * 2014-04-30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250138A (zh) * 2016-07-27 2016-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088154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情景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7172302A (zh) * 2017-07-05 2017-09-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82560A (zh) * 2017-10-31 2018-02-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00035A (zh) * 2019-09-17 2019-12-20 深圳市天道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实时转写的展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49896A (ja) * 2010-08-27 2012-03-08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端末装置及びその着信通知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36911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模式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4023121A (zh) * 2014-04-30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17088154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情景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8293080A (zh) * 2015-11-26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情景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6250138A (zh) * 2016-07-27 2016-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172302A (zh) * 2017-07-05 2017-09-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82560A (zh) * 2017-10-31 2018-02-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00035A (zh) * 2019-09-17 2019-12-20 深圳市天道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实时转写的展示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8784A (zh) * 2023-12-27 2024-0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来电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1153B2 (ja) ユーザ端末ならびに端末の音量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7012619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adjusting volume
US10516776B2 (en) Volume adjusting method, system,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0242695B1 (en)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using visual cues
US20090170552A1 (en) Method of switching profiles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RU2735363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звука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US8855295B1 (en)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 us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EP299386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senting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in video communication
US8259954B2 (en) Enhancing comprehension of phone conversation while in a noisy environment
EP2795884A1 (en) Audio conferencing
CN106961509B (zh) 通话参数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067996A (zh) 语音再现方法、语音对话装置
CN108629178A (zh) 应用程序的资源访问权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74139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
CN113132533A (zh)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081275A (zh) 基于声音分析的终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454265B (zh) 基于通话模式变化记录通话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6200B (zh) 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742538A (zh) 提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0580910B (zh)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81947A (zh) 一种语音指令响应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15510320A (ja) 高ダイナミックマイクロフォンシステム
CN11286648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94539B (zh) 在听筒和扬声器之间切换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309284B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自动对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