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8634B -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8634B
CN113128634B CN202110232406.2A CN202110232406A CN113128634B CN 113128634 B CN113128634 B CN 113128634B CN 202110232406 A CN202110232406 A CN 202110232406A CN 113128634 B CN113128634 B CN 113128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article
managed
carrier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24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8634A (zh
Inventor
欧阳聪星
宋赞
周建明
吴勤
吴凡
冯进华
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24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8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8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6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2295 priority patent/WO2022183688A1/zh
Priority to TW110133399A priority patent/TW202236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8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32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esting and analysing marked record carriers, used for examinations of the multiple choice answer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接收存储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以确定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和存储场所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并按照时间顺序建立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基于生产管理档案和归属管理档案,生成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从而通过利用存储物品的各个载体的监测数据,对物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时刻的存储环境都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建立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归属关系,实现物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物品安全监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提高物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很多物品的保质期是在其满足特定储存条件下的最大有效期限,例如:液体疫苗的保质期是以其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存储得到的最大有效期限,一旦其存储条件不满足2-8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有效期限,甚至会造成疫苗提前失效,如果接种失效疫苗不仅无法实现疾病的预防,严重时还会直接对接种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
为了实现对疫苗的有效监控,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可以自动感知存储条件信息的智能疫苗柜对其疫苗的存储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最终接种疫苗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疫苗从生产到接种间整个生命周期的存储环境都将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现有的疫苗监控方式仅能保证疫苗在疫苗接种点的智能疫苗柜中存储期间的有效性,在疫苗进入智能疫苗柜之前或离开智能疫苗柜之后的存储期间其有效性无法保证,从而无法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而也难以真正确保接种人员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如何实现疫苗等对存储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对有存储条件要求的物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有效管理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方法,所述物品在载体中进行存储,所述物品及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可唯一识别的电子标签,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监测设备用于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
接收存储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所述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
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生产管理档案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生成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生产信息;
基于所述生产信息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所述生产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第一电子标签、生产时间、地点、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有效期限。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离开第一载体的第一时间及对应的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所述待管理物品进入第二载体的第二时间及对应的第二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和所述第二外部环境记录日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存储场所的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
基于所述存储时间段获取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
基于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当前载体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
基于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二电子标签,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的第一归属关系;
基于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确定所述第一归属关系的第一归属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一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一归属时间段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
基于所述第一归属时间段,对所述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间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三电子标签、所述当前存储场所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第三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一标识,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第二归属关系;
基于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二归属关系的第二归属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二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二归属时间段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
基于所述第二归属时间段,对所述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
可选地,所述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包括:
按照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对应的归属时间段的顺序,将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进行排序,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各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数据,所述交接数据至少包括:交接双方对应的管理标识、交接时间及交接地点;
基于所有的交接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交接管理档案对所述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并按照时间顺序建立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物品的有效状态查询请求,所述有效状态查询请求至少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第四电子标签;
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
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
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提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及相应的有效期限、归属管理档案及交接管理档案;
根据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记录的环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是否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
当所述目标物品没有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时,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检测结果。
可选地,当所述目标物品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时,确定所述目标物品在各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中对应的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
获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计算规则;
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所述有效期限计算规则、所述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存在不满足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
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存在不满足所述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时,根据预设责任认定规则、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所述目标物品在该交接过程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中该交接过程对应的交接时间,确定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
将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所对应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一失效责任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
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
将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的载体所属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二失效责任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失效责任方和/或所述第二失效责任方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系统,所述物品在载体中进行存储,所述物品及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可唯一识别的电子标签,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监测设备用于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存储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所述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产管理档案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生成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接收存储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和存储场所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基于生产管理档案和归属管理档案,生成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从而通过利用存储物品的各个载体的监测数据,对物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时刻的存储环境都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建立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归属关系,实现了物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了覆盖物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物品管理档案,有利于对物品进行快速准确的追踪,为物品安全监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提高物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品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由于很多物品的保质期是在其满足特定储存条件下的最大有效期限,例如:液体疫苗的保质期是以其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存储得到的最大有效期限,一旦其存储条件不满足2-8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会直接影响有效期限,甚至会造成疫苗提前失效,如果接种失效疫苗不仅无法实现疾病的预防,严重时还会直接对接种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
为了实现对疫苗的有效监控,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可以自动感知存储条件信息的智能疫苗柜对其疫苗的存储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最终接种疫苗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疫苗从生产到接种间整个生命周期的存储环境都将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现有的疫苗监控方式仅能保证疫苗在疫苗接种点的智能疫苗柜中存储期间的有效性,而无法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而也难以真正确保接种人员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以液体疫苗简称疫苗作为待管理物品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待管理物品还可以是其他对存储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如:酸奶、红酒、生物活性物品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以疫苗为例,疫苗小瓶在生产后通常需要经区域冷链等多个运输中转过程后运输抵达保管站(如医院),通常由冷链运输承担者将其从冷链箱中取出来,供保管站管理者验收。保管站管理者在验收后,将其放入保管站冷藏柜中。验收时,保管站管理者检查疫苗纸盒或疫苗小瓶的完好性,生产批号及相应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确认疫苗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之后,出具验收交接单。疫苗小瓶处于冷链箱或冷藏柜中时,可按现有技术掌握疫苗的存储条件数据如:存储温度、湿度等。但是,在疫苗离开冷链箱之后、放入冷藏柜之前的这段中转时间里,成为疫苗存储条件信息的缺失期,一旦由于意外或人为因素造成疫苗在交接过程中长时间暴露于不满足其存储条件的环境中,将直接影响疫苗的有效性,进而可能影响最终接种人员健康。即现有技术中对于疫苗管理存在管理漏洞,无法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存储条件的监控,进而难以准确判断疫苗的真实有效期限,无法真正保障接种人员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品在载体中进行存储,物品及载体上均设置有可唯一识别的电子标签,载体上设置有监测设备用于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具体地,当物品为疫苗时,载体可以是冷链箱、冷藏柜、疫苗存储柜、冷库等专门用于存储疫苗的地方,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疫苗是以存储疫苗的疫苗小瓶为单位生产,因此,为了便于识别,上述物品的电子标签可以设置在疫苗小瓶上,如该电子标签可以是:NFC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等,只要能实现每个疫苗小瓶的唯一标识即可,与疫苗小瓶的电子标签类似,为了便于识别,冷链箱、冷藏柜等载体的电子标签可以是设置在箱体外侧的NFC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等,只要能实现每个载体的唯一标识即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载体上设置的监测设备包括:用于识别疫苗小瓶上的电子标签的设备如NFC阅读器、设置在载体内部用于对载体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进行监测的设备以及设置在载体外部可对载体所处外部环境:如:地理位置和/或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监测的设备构成,对载体内部及外部进环境进行监测的设备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定位设备等器件组成,并且上述监测设备的具体构成及在载体上的设置位置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将识别载体所处地理位置的定位设备设置于载体内部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
其中,该生产管理档案可以是疫苗的生产厂家根据疫苗的生产信息所建立的档案,也可以是获取疫苗生产厂家的疫苗生产信息,然后基于生产信息建立的生产管理档案,具体该生产信息包括:该疫苗小瓶的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生产的时间、地点、存储条件及对应的有效期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该生产信息可以直接通过识别疫苗小瓶上的电子标签的方式得到。
步骤S102:接收存储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
其中,该监测数据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等。具体地,该监测数据为载体上所设置的监测设备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生成的不同类型的记录日志。
步骤S103: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
其中,该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具体地,该存储场所为两个载体在进行疫苗交接过程中,疫苗所在的场所,即在疫苗交接过程中,疫苗离开第一载体且尚未进入第二载体时,疫苗所在的存储场所。如:当将冷链箱运输至冷藏柜进行疫苗交接的过程,该存储场所可以是医院冷藏柜外面的走廊或者冷藏柜所在的房间等,对于每一个存储场所可以通过场所的唯一标识来对应,该标识可以是存储场所具体位置信息作为场所的标识或者事先对存储场所进行唯一设置的电子标签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S104:基于监测数据和存储场所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
其中,该归属关系档案为监控管理疫苗在全生命周期中任意时间疫苗的存储位置,该环境感知档案为监控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中任意时间所对应存储位置的环境信息,根据该环境信息可以追踪疫苗在当前存储位置是否满足疫苗所规定的存储条件,为精准判断疫苗的真实有效性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步骤S105: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其中,该时间顺序为从疫苗出厂后到运输最后到疫苗的接种整个运输周期的顺序依次将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进行整理,得到归属管理档案,从而可直观反映疫苗在整个运输周期的管理数据。
步骤S106:基于生产管理档案和归属管理档案,生成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
其中,疫苗的生成管理档案和归属管理档案整体构成了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物品管理档案,通过该物品管理档案可以查询当前疫苗从生产到最终接种或销毁整个生命周期的详细存储数据,有利于对疫苗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保障疫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通过利用存储物品的各个载体的监测数据,对物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时刻的存储环境都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建立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归属关系,实现了物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了覆盖物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物品管理档案,有利于对物品进行快速准确的追踪,为物品安全监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提高物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基于监测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获取待管理物品离开第一载体的第一时间及对应的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待管理物品进入第二载体的第二时间及对应的第二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其中,疫苗从生产之后到最终接种会经过多个不同载体存储过程,疫苗的整个冷链存储流程包括疫苗流通、保管的各节点,如,按照时间顺序某疫苗涉及疫苗冷链各载体为:冷链箱P1、冷链箱P2、冷藏柜P3、冷藏盒P4、冷藏柜P5等,假设第一载体为冷链箱P2,第二载体为冷藏柜P3,在疫苗由冷链箱P2交接至冷藏柜P3的过程,从冷链箱P2发送的监测数据中提取疫苗离开冷链箱P2的时间及对应的外部环境记录日志,并从冷藏柜P3发送的监测数据中提取疫苗进入冷藏柜P3的时间及对应的外部环境记录日志。
步骤S202:基于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和第二外部环境记录日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存储场所的标识。
其中,在交接时间段,通过冷链箱P2和冷藏柜P3所对应的外部环境记录日志中所包含的位置信息,可唯一确定疫苗在交接过程的当前存储场所的位置,基于该位置获取当前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在实际应用中,例如:两个载体的监测数据中位置信息一致,则将该位置信息作为当前存储场所的位置信息,如果两个载体监测数据中位置信息不一致,则可根据实际疫苗运输阶段的疫苗交接情况,将其中一个位置信息作为当前存储场所的位置信息,如疫苗从冷链箱P2向冷藏柜P3交接时,将冷链箱P2发送的监测数据中的位置信息作为疫苗的当前存储场所的位置,或者,将冷链箱P2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交接前存储场所的位置,将冷藏柜P3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交接后存储场所的位置等,仅以此为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步骤S203: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待管理物品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
其中,第一时间为疫苗离开冷链箱P2的时间,第二时间为疫苗进入冷藏柜P3的时间,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分别为疫苗在交接过程中在当前存储场所如:冷藏柜P3所在房间的存储时间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步骤S204:基于存储时间段获取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其中,该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包括:存储场所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等环境数据,具体可根据疫苗存储条件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该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可通过该存储场所中所设置的环境监测设备获取,如通过电子温度计记录环境温度等,此外,也可以不在存储场所设置专门的监测设备,而通过利用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中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来得到当前存储场所的环境数据,进而生成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在实际应用中,载体在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测时,除了监测位置信息还包括监测载体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其他环境数据,从而根据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即可生成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其中,以温度为例,从冷链箱P2发送的监测数据中获取冷链箱外部环境的温度为T1,从冷藏柜P3发送的监测数据中获取冷链箱外部环境的温度为T2,则当前存储场所的温度可以是T1与T2的平均值,当然也可以以疫苗实际交接情况将T1或T2作为当前存储场所的温度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通过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可以精确的得到疫苗在两个不同载体间的交接过程完善的存储信息,通过对交接过程存储信息的记录,实现了整个疫苗生命周期的任意时刻的存储环境追溯,便于精准确定疫苗的实际有效期限,进一步保障了疫苗的安全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基于监测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获取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和当前载体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其中,第一电子标签为疫苗小瓶上的电子标签,第二电子标签为载体如冷链箱P1上的电子标签。
然后,基于第一电子标签和第二电子标签,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的第一归属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在载体中设置有可识别疫苗小瓶上电子标签的识别装置入NFC阅读器等,因此,可以通过每一个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中的疫苗小瓶对应的电子标签和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确定疫苗小瓶与该载体之间的归属关系。
之后,基于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确定第一归属关系的第一归属时间段。具体地,当冷链箱P1开启时,会触发冷链箱P1的监测设备进行疫苗小瓶进入或离开事件记录,基于进入和离开事件的记录时间可确定疫苗小瓶在该冷链箱P1中的存储时间段,该存储时间段即为上述的第一归属关系的第一归属时间段。在实际应用中,冷链箱P1等载体中的用于识别疫苗小瓶上电子标签的识别装置在载体开启时可按照预设时间周期例如:10秒、30秒等,周期性的检测冷链箱P1中所存储疫苗小瓶的电子标签,并与历史记录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历史记录数据中没有记录疫苗小瓶A对应的电子标签,则将当前记录时刻作为疫苗小瓶A进入冷链箱P1的时间,并记录疫苗小瓶A的进入事件,如果历史记录数据中已经记录有疫苗小瓶A对应的电子标签,而当前时刻没有检测到疫苗小瓶A对应的电子标签,则将当前记录时刻作为疫苗小瓶A离开冷链箱P1的时间,并记录疫苗小瓶A的离开事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物品出入载体事件的记录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记录,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然后,基于第一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一归属时间段确定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通过在疫苗小瓶与载体之间建立唯一的归属关系并记载归属关系所对应的时间段,从而实现对疫苗在不同载体的存储过程精准记录。
最后,基于第一归属时间段,对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在确定疫苗小瓶与载体间的归属关系及归属数据后,将该载体在存储疫苗小瓶期间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和外部环境记录日志作为疫苗小瓶与该载体的归属关系的关联关系。
步骤S302:基于存储场所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获取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三电子标签、当前存储场所对应的第一标识、待管理物品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其中,第三电子标签为疫苗小瓶上的电子标签,当前存储场所对应的第一标识为当前存储场所的唯一标识,具体详见上述步骤S103中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然后,基于第三电子标签和第一标识,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的第二归属关系。其中,第二归属关系与上述步骤S301中第一归属关系的建立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之后,基于待管理物品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确定第二归属关系的第二归属时间段。其中,第二归属时间段与上述步骤S301中第一归属时间段的确定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然后,基于第二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二归属时间段确定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其中,第二归属关系档案与上述步骤S301中第一归属关系档案的确定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基于第二归属时间段,对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其中,第二环境感知档案与上述步骤S301中第一环境感知档案的确定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从而在确定疫苗小瓶与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及归属数据后,将该存储场所在存储疫苗小瓶期间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作为疫苗小瓶与该存储场所的归属关系的关联关系,由于,疫苗小瓶在任意时刻必然处于载体中或者离开载体处于存储场所中,因此,可查询疫苗小瓶在任意时刻对应的存储载体或存储场所、在该载体或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在该存储时间段内的存储环境数据,从而以时间为管理单位进行疫苗小瓶的信息管理,实现了疫苗小瓶在各个载体或存储场所中进行存储的数据管理,从而实现了疫苗小瓶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5,具体包括:按照待管理物品的对应的归属时间段的顺序,将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进行排序,确定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其中,以疫苗小瓶为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其会经历很多不同的物理存储位置。需要强调的是,疫苗小瓶的归属载体间及归属存储场所间均是互斥的,在任意时刻只能归属于一个载体或者一个存储场所。也即,当疫苗小瓶处于某载体内部时,只对应有归属的载体,且只归属于一个载体,没有对应归属的存储场所。当疫苗小瓶离开某载体之后,而尚未进入另一个载体时,没有对应归属的载体,只有归属的存储场所,且只归属于一个存储场所,从而实现疫苗小瓶在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且唯一的可追溯管理链。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7:接收各管理终端发送的待管理物品的交接数据。
其中,交接数据至少包括:交接双方对应的管理标识、交接时间及交接地点等。具体地,在疫苗小瓶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除了对应的物理存储位置及存储环境数据,其还对应有不同的管理方,其中每一个管理方对应有一个或多个载体和/或存储场所在每一次疫苗交接的过程通过管理终端实现交接,管理方的用户通过管理终端对装有疫苗小瓶进行查验,如:区域冷链承担者Q1使用管理终端Y1对冷链箱P1完成验收,出具验收交接单并上传到云端,然后将冷链箱P1中存储的疫苗小瓶取出,然后按照规定的方式放入冷藏柜P2中完成整个交接过程。
步骤S108:基于所有的交接数据,确定待管理物品的交接管理档案。
其中,在疫苗小瓶的全生命周期中,会经过多次的疫苗交接,所有的交接数据形成了该疫苗小瓶的完整交接管理档案,通过该交接管理档案可直接实现疫苗小瓶交接过程的管理数据的完整记录,从管理信息角度进一步完善了疫苗小瓶在不同物理存储空间的属性信息。
步骤S109:基于交接管理档案对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并按照时间顺序建立交接管理档案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进一步完善了疫苗小瓶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数据,为后续实现疫苗小瓶失效进行追责时精准的责任追溯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通过将各个管理终端的交接管理档案按照时间顺序添加至疫苗小瓶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并通过时间顺序建立交接管理档案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形成以时间为单位的整个疫苗小瓶相关联管理数据的统一视图,便于查询疫苗全生命周期中任意时刻的相关管理信息。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物品的有效状态查询请求。
其中,有效状态查询请求至少包括:目标物品对应的第四电子标签。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发送需要查询的目标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例如:疫苗小瓶上的NFC标签等,即可唯一确定待查询的物品。
步骤S111:基于第四电子标签,获取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
具体地,在疫苗小瓶的全生命周期中,其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也在实时同步进行更新和存储,例如:用户终端为医院的疫苗管理者,其可以在接收到疫苗小瓶后,通过疫苗小瓶的电子标签查询到该疫苗小瓶从生产到进入该医院期间的物品管理档案。
步骤S112:基于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样以目标物品为疫苗小瓶为例,对其进行有效状态的检测过程为:
首先,从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提取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及相应的有效期限、归属管理档案及交接管理档案。
然后,根据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和归属管理档案中记录的环境数据确定目标物品是否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其中,当疫苗对应的存储条件是保存温度在2-8摄氏度时,如果在环境数据中查询到疫苗小瓶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在2-8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超过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为影响疫苗有效性的界限时间,如1分钟、3分钟等,具体可根据物品的时间存储要求进行灵活的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时,确定不在该温度范围内的存储事件为影响疫苗小瓶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
当目标物品没有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时,基于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检测结果。其中,如果疫苗小瓶在用户终端发送查询请求之前一直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存储,则直接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疫苗对应的有效期限,即疫苗生产者标注的疫苗的标准有效期限,如果没有达到疫苗的标准有效期限,则说明疫苗的实际状态为有效,反之如果超过了疫苗的标准有效期限,则说明疫苗处于失效状态,以提示用户进行销毁。
当目标物品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时,确定目标物品在各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中对应的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其中,如果存在影响疫苗小瓶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时,确定该存储事件发生的时长及具体存储条件,用于计算疫苗的实际有效期限。
然后,获取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计算规则。该有效期限计算规则为根据目标物品如疫苗的存储要求,通过实验或其他方式所设定的规则,该有效期限计算规则并非本发明的发明点,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之后,基于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有效期限计算规则、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对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进行更新。然后,通过利用上述有效期限计算规则及有效期限计算规则所涉及的相关计算参数即可计算出目标物品当前真实的有效期限,如原有效期限为3年,更新后的有效期限为2年等。
最后,基于更新后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检测结果。与上述基于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检测结果的过程类似,通过判断当前时间与更新后有效期限的关系即可确定检测结果。
步骤S113: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从而便于用户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对目标物品进行处理,例如:使用疫苗进行接种或者销毁疫苗等。
步骤S114:基于检测结果对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查询目标物品的有效状态后,将检测结果自动更新至该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以进一步丰富目标物品的管理档案。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或者周期性自动对目标物品进行当前有效状态的检测,具体检测过程参照上述过程,然后将所有的有效状态检测结果也同样按照检测时间的顺序添加至物品管理档案中,从而进一步丰富物品管理档案的数据信息,为目标物品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管理数据,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5:当检测结果为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存在不满足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
具体地,目标物品如疫苗的失效原因包括:疫苗达到疫苗标注的有效期限时失效,疫苗在载体中由于载体内部的环境条件无法满足疫苗规定的存储条件导致疫苗失效,以及疫苗在交接过程中的交接时长超过预设交接时间要求导致疫苗失效等众多原因,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障疫苗的有效性,对于疫苗从一个载体向另一个载体进行转移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旦疫苗长时间离开存储的载体暴露于存储场所的外部环境中,会因为存储场所的环境条件难以达到疫苗理想的存储条件如温度超过疫苗规定的存储温度范围,进而直接影响疫苗的剩余有效期限时间,甚至会造成疫苗的提前失效。
步骤S116:如果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存在不满足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时,根据预设责任认定规则、归属管理档案中目标物品在该交接过程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交接管理档案中该交接过程对应的交接时间,确定导致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
其中,该预设责任认定规则用于界定疫苗在交接过程中责任的归属,用于追溯疫苗失效的责任方,具体可根据实际疫苗交接过程进行灵活的设置,如:以疫苗接收方完成交接单的交接时间为标准,在该时间之前的出现不满足疫苗存储条件的存储事件时,疫苗失效责任由疫苗交出方承担,而在该时间之后的疫苗失效责任由疫苗接收方承担;或者,对于某些自动交接的情况,以疫苗交接过程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为标准,在该存储时间段前二分之一的时间中所发生不满足疫苗存储条件的存储事件时,疫苗失效责任由疫苗交出方承担,而在该存储时间段后二分之一的时间中的疫苗失效责任由疫苗接收方承担等,或者根据上述交接时间和存储时间段共同确定疫苗失效责任方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利用上述预设责任认定规则确定疫苗失效责任方后,假如确定疫苗失效责任方为疫苗交出方,则从交接管理档案中提取出疫苗交接方对应的管理标识。
步骤S117:将导致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所对应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一失效责任方。具体地,由于管理标识与管理方一一对应,从而可以根据该管理标识确定管理方,其中,该管理方包括:疫苗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各个运输方以及疫苗保管站、疫苗接种站等。从而通过对引起疫苗在交接过程中影响疫苗有效性的责任进行精准的划分,从而便于对疫苗失效责任的追溯,便于在疫苗全生命周期及时进行安全有效的管控和干预,以尽可能延长疫苗的实际有效期限,以避免疫苗的提前失效,提高疫苗的利用率。
步骤S118:当检测结果为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
步骤S119:如果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则将不满足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的载体所属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二失效责任方。
其中,每个载体均与一个管理方相对应,并且一个管理方可以同时对应多个不同的载体,如:冷链箱P1对应的管理方为冷链运输承担者,而该冷链运输承担者同时与多个冷链箱P1或者多个不同运输阶段的冷链箱相对应。
步骤S120:基于第一失效责任方和/或第二失效责任方对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疫苗的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多个影响疫苗有效期限的存储过程,进而可能存在多个失效责任方,通过将该第一失效责任方和第二失效责任方在物品管理档案中进行标注,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影响疫苗有效性的责任划分,进一步丰富了物品管理档案的记录信息,有助于进行疫苗失效责任的追溯,便于追究相关管理方的责任并指导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后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通过利用存储物品的各个载体的监测数据,对物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时刻的存储环境都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建立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归属关系,实现了物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了覆盖物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物品管理档案,有利于对物品进行快速准确的追踪,为物品安全监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提高物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应用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疫苗为例,从疫苗生产厂家出厂直至失效销毁或完成接种,疫苗全生命周期的历程通常有:
疫苗生产。生产厂家Q0在疫苗生产地L0的生产场所P0,把疫苗盛入玻璃小瓶,小瓶封口装箱。
载体节点1:疫苗出厂装箱。在疫苗生产地L0,疫苗小瓶被装入冷链箱P1,移交给大区域疫苗冷链承担者Q1。
之后,冷链箱进入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期间通常会经历以下环节:
区域物流环节1:大区域运输。冷链承担者Q1利用管理终端Y1对冷链箱P1进行验收,并将其装入冷链物流车,向外发送,抵达区域疫苗冷链周转站L1,移交给区域周转站管理者Q2。期间,疫苗小瓶存储在冷链箱P1中。
区域物流环节2:区域周转站。在区域疫苗冷链周转站L1,区域周转站管理者Q2利用管理终端Y2对冷链箱P1进行验收,然后将冷链箱P1移交给小区域冷链承担者Q3。
区域物流环节3:小区域运输。冷链承担者Q3利用管理终端Y3对冷链箱P1进行验收,然后把冷链箱P1装入冷链物流车,向外发送,抵达疫苗保管站L2。期间,疫苗小瓶存放在冷链箱P1。
载体节点2:保管站冷链箱换冷藏柜。在疫苗保管站L2,保管站管理者Q4在利用管理终端Y4验收后,将冷链箱P1中取出的疫苗小瓶放入冷藏柜P3,由保管站管理者Q4负责疫苗的保管。期间,疫苗小瓶放在冷藏柜P3中。
载体节点3:失效销毁。在疫苗保管站,当盛有某批次疫苗的疫苗小瓶中的疫苗产品过期失效时,保管站管理者Q4应把过期的疫苗小瓶从冷藏柜P3中取出,并利用其管理终端等进行记录,然后予以销毁。
载体节点4:完成接种。在疫苗保管站,当有患者需接种疫苗时,疫苗接种任务承担者T1把疫苗小瓶A从冷藏柜P3中取出,并利用其管理终端等进行记录,然后完成接种。
上述的各个管理终端可以是手持扫码终端如NFC阅读器等,通过扫描载体上设置的电子标签和/或疫苗小瓶上设置的电子标签进行疫苗的验收识别,以上的各管理终端,也都具备环境状态感知能力、日历时间和地理位置感知能力、疫苗小瓶电子标签及载体电子标签的读取能力以及数据通信能力。
在疫苗全生命周期,当管理者Qj或接种任务承担者Tj发现有疫苗小瓶失效、破损或出现其他质量损坏现象时,也可以发起销毁事件,销毁相关疫苗小瓶、并将销毁事件进行上报,录入对应疫苗小瓶的物品管理档案。
在现有技术中当疫苗在智能疫苗冷链箱和智能冷藏柜中进行存储时,均可实现对疫苗的存储环境及存储事件的记录,但是疫苗等物品在整个冷链流通过程中通常会经历载体更换事件,如:在疫苗保管站L2,冷链箱P1中的疫苗小瓶被取出放入冷藏柜P3,正常情况下载体更换事件所需时间非常短,不会对疫苗的剩余有效期限产生影响,但是例如:冷链运输承担者把疫苗从冷链箱P1中取出来后放在保管站药房。之后,因保管站管理者完成验收程序后没有及时将其放入冷藏柜P3,例如:间隔几个小时后再放入,这期间由于疫苗长时间暴露于不满足存储条件的温度下,这将对疫苗的有效期会造成影响,会缩短疫苗的有效期限,并且根据实际交接情况造成疫苗有效期限缩短的责任应归属于保管站对应的管理者。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发生上述事件情况下无法对载体更换过程中疫苗的存储环境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造成阶段性存储环境数据的缺失,进而无法真正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的存储环境数据的监控和管理,并且也没有实现在疫苗交接过程中管理运营数据的监控,造成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漏洞,在发生疫苗交接过程影响疫苗有效期限时,也无法自动准确进行责任的追溯,难以对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营进行有效精准的管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真正实现疫苗全生命周期的存储环境数据及运营管理数据的统一视图,进而难以对疫苗真实有效性进行准确判定,并且在疫苗人为因素导致提前失效时,也无法进行责任追溯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疫苗等物品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信息记录和管理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首先在各个存储疫苗小瓶的载体及管理终端中部署感知和智能通信能力,其中,各载体Pi,包括冷链箱P1、冷链箱P2、冷藏柜P3、冷藏盒P4、冷藏柜P5等;各管理终端Yi包括生产厂家操作终端Y0、冷链承担者Q1验收终端Y1、物流周转站Q2验收终端Y2、冷链承担者Q3验收终端Y3、保管站管理者Q4验收终端Y4等等。
各载体需部署的感知能力包括:
1)疫苗小瓶进出载体事件感知。能感知某一支或多支疫苗小瓶An进入、离开载体Pi的事件及各疫苗小瓶An的唯一ID。比如,盛有N支疫苗小瓶An的一个疫苗纸盒Bm进入、离开载体Pi时,载体Pi能感知到这个事件,并能感知到N支疫苗小瓶An的各小瓶对应的唯一ID。具体实现方案可为在载体设置RFID阅读器天线组,或在载体开口设置电子围栏等等。
2)感知事件发生的日历时间和地点。载体能感知每一事件发生的日历时间和地点。具体实现方案可为设置日历时间芯片获在事件发生时记录相应的日历时间,设置全球定位卫星信号接收机模块,在事件发生时记录相应的发生地点等。
3)感知载体内部环境数据。载体能感知自身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具体实现方案可为在载体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或温度湿度传感器。
4)感知载体外部环境数据。载体能感知自身所处外部环境所经历的位置轨迹、和其他环境参数如温度等。具体实现方案可为设置全球定位卫星信号接收机模块、室内位置定位模块,在载体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等等。
各载体需部署的智能通信能力包括:
1)设置嵌入式电路,其中需设置主控单元(CPU),电池模块。
2)设置载体唯一ID标识。每个载体都带有自己独有的全球唯一ID,如采用RFID的方式设置。
3)设置本地可信存储。以实现所有感知数据在本地的可信存储。
4)设置近场通信模块。比如NFC或蓝牙方式。本地可信存储可通过近场通信被用户读取。
5)设置远程通信模块。比如4G或5G或NB-IOT通信模组。本地可信存储可通过远程通信上传到云端。
各验收终端需部署的感知能力包括:
1)疫苗小瓶标签读取能力。能读取一支或多支疫苗小瓶的RFID标签。
2)日历时间和地点感知。能感知每一事件发生的日历时间和地点等。
各验收终端需部署的智能通信能力包括:
1)设置嵌入式电路,其中需设置主控单元(CPU),电池模块。
2)设置全球唯一ID。每个终端都带有自己独有的全球唯一ID,采用RFID的方式设置。
3)设置本地可信存储。以实现所有感知数据能在本地可信存储。
4)设置数据通信模组,具体可为近场通信模组(NFC或蓝牙)或远程通信模组(如4G或5G或NB-IOT)。比如,本地可信存储中的数据可通过近场通信模组被用户移动终端读取,再由用户移动终端上传到云端,进入。再比如,本地可信存储中的数据可通过4G或5G或NB-IOT远程通信模组经广域数据通信网上传到云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载体及管理终端实现感知能力和智能通信能力的具体实现方案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实现方式加以实现,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应用于云端的服务器的管理平台,通过接收各个载体、管理终端发送的所有与疫苗相关的数据,并按照上述步骤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一个疫苗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实现对疫苗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并且还可以利用该物品管理档案所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用于进行疫苗有效性的判断及疫苗失效责任追溯等,便于疫苗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和管理,可以根据用户的查询需求,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查询结果,并且可以利用查询结果对物品管理档案进行进一步的更新,提高物品管理档案内容的丰富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关于以上疫苗小瓶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事件,用户进行查询及结果示例如下:
用户通过操作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疫苗小瓶Am在某段时间的环境感知数据查询请求。其中,通过向管理平台发送物品编码即疫苗小瓶Am的RFID编码IDAm,查询时间t即对应的日历时间以及查询事项即存储环境感知数据等。
管理平台根据RFID编码IDAm访问云端服务器中的数据平台,查询到疫苗小瓶Am的物品管理档案,其中,关于其全生命周期在归属载体和归属存储场所的历程包括:TAm0~TAmP1(IN),IDAm∈IDQ0L0;TAmP1(IN)~TAmP1(OUT),IDAm∈IDP1;TAmP1(OUT)~TAmP3(IN),IDAm∈IDL1;AmP3(IN)~TAmP3(OUT),IDAm∈IDP3;TAmP3(OUT)~TAmP4(IN),IDAm∈IDL;AmP4(IN)~TAmP4(OUT),IDAm∈IDP4;TAmP4(OUT)~TAmT1,IDAm∈IDL2;其中,TAm0表示生产封口时间、TAmT1表示完成接种时间、IDAm表示疫苗小瓶的编码、IDPi和IDLi,i=1,2,3...,分别表示归属载体或归属存储场所对应的编码。由此,管理平台查询到疫苗小瓶Am全生命周期的事件历程。
接下来,管理平台比对查询时间t与疫苗小瓶Am各事件发生时间,判断查询时间t所属的事件区间,由此查询到的疫苗小瓶A环境感知数据如下,
0)t<TAm0,
t在疫苗小瓶Am封口日历时间(TAm0)之前,也即在事件0发生之前。
查询结果:疫苗小瓶Am尚未被封装,无环境感知数据。
1)TAm0≦t≦TAmP1(IN),
t在疫苗小瓶Am封口日历时间(TAm0)和进入冷链箱P1时间(TAmP1(IN))之间,也即在事件0和事件1之间。
查询结果:查询疫苗生产厂家Q0(疫苗生产地L0)的云端档案,调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感知数据,如;温度=生产地L0在日历时间t的车间温度、湿度(可选)=生产地L0在日历时间t的车间湿度、所处地点=生产地L0。
责任主体:疫苗生产厂家Q0。
2)TAmP1(IN)<t≦TAmP1(OUT),
t在疫苗小瓶Am进入冷链箱P1时间(TAmP1(IN))和离开冷链箱P1的日历时间(TAmP1(OUT))之间,也即在事件1和事件2之间。
查询结果:查询冷链箱P1的云端档案,调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感知数据,如;温度=冷链箱P1在日历时间t的箱内温度、湿度(可选)=冷链箱P1在日历时间t的箱内湿度、所处地点=冷链箱P1在日历时间t的位置。
责任主体:Q1、或Q2、或Q3、等等区域冷链物流承担者Qj。责任主体的具体归属,由物流承担者Qj上下游间的物流交接单时间而定。
3)TAmP1(OUT)<t≦TAmP3(IN),
t在疫苗小瓶Am离开冷链箱P1日历时间(TAmP1(OUT))和放入保管站冷藏柜P3日历时间(TAmP3(IN))之间,也即在事件2和事件3之间。
查询结果:基于冷链箱P1和/或冷藏柜P3的云端档案,通过TAmP1(OUT)和/或TAmP3(IN)时间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在离开冷链箱P1之后、进入冷藏柜P3之前的归属存储场所为保管站L1。查询保管站L1的云端档案,提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数据,得知疫苗小瓶A在日历时间t的感知数据。如:温度=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室温、湿度(可选)=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室内湿度、所处地点=保管站L1的位置。
从云端档案提取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环境感知数据的一种方法举例如下:管理平台从各载体Pi的云端档案中,对于某日历时间t,把位置信息处于疫苗保管站L1的各冷藏柜Pi提取出来,形成日历时间t的疫苗保管站L1感知主体集合U(t)={t:Pi}。管理平台分别读取日历时间t的载体Pi外部环境感知日志的环境温度数据,取平均值后作为疫苗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环境温度。
从云端档案提取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环境感知数据的另一种方法举例如下:对于本身具备温度感知能力并把实时温度数据上报给云端档案的疫苗保管站,管理平台从疫苗保管站L1的云端档案中直接读取日历时间t的环境温度数据。
责任主体:读取区域冷链物流承担者Q3和保管站管理者Q4的物品交接时间Th。
若TAmP1(OUT)<t≦Th,则责任主体为区域冷链物流承担者Q3。
若Th<t≦TAmP3(IN),则责任主体为保管站管理者Q4。
4)TAmP3(IN)<t≦TAmP3(OUT),
t在疫苗小瓶Am放入保管站冷藏柜P3日历时间(TAmP3(IN))和离开冷藏柜P3日历时间TmP3(OUT)之间,也即在事件3和事件4之间。
查询结果:查询冷藏柜P3的云端档案,调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感知数据,如;温度=冷藏柜P3在日历时间t的柜内温度、湿度(可选)=冷藏柜P3在日历时间t的柜内湿度、所处地点=冷藏柜P3在日历时间t的位置。
责任主体:保管站管理者Q4。
5)TAmP3(OUT)<t≦TAmP4(IN),
t在疫苗小瓶Am离开冷藏柜P3日历时间(TAmP3(OUT))和放入冷藏盒P4日历时间(TAmP4(IN))之间,也即在事件4和事件5之间。
查询结果:基于冷藏柜P3和/或冷藏盒P4的云端档案,通过TAmP3(OUT)时间和/或TAmP4(IN)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在离开冷藏柜P3之后、进入冷藏盒P4之前的归属存储场所为保管站L1。查询保管站L1的云端档案,提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数据,得知疫苗小瓶A在日历时间t的感知数据。如:温度=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室温、湿度(可选)=保管站L1在日历时间t的室内湿度、所处地点=保管站L1的位置。
责任主体:读取保管站管理者Q4和疫苗接种任务承担者T1的物品交接时间Th。
若TAmP3(OUT)<t≦Th,则责任主体为保管站管理者Q4。
若Th<t≦TAmP4(IN),则责任主体为疫苗接种任务承担者T1。
6)TAmP4(IN)<t≦TAmP4(OUT),
t在疫苗小瓶Am放入保管站冷藏盒P4日历时间(TAmP4(IN))和离开冷藏盒P4日历时间TmP4(OUT)之间,也即在事件5和事件6之间。
查询结果:查询冷藏盒P4的云端档案,调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感知数据,如;温度=冷藏盒P4在日历时间t的盒内温度、湿度(可选)=冷藏盒P4在日历时间t的盒内湿度、所处地点=冷藏盒P4在日历时间t的位置。
责任主体:疫苗接种任务承担者T1。
7)TAmP4(OUT)<t≦TAmT1,
t在疫苗小瓶Am离开冷藏盒P4日历时间TAmP4(OUT)和完成接种的日历时间TAmT1之间,也即在事件6和事件7之间。
查询结果:查询疫苗小瓶离开冷藏盒P4之后所处存储场所L2(如接种室)的云端档案,调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感知数据,如;温度=接种室L2在日历时间t的室内温度、湿度(可选)=接种室L2在日历时间t的室内湿度、所处地点=接种室的位置。
查询结果:基于冷藏盒P4的云端档案,通过TAmP4(OUT)和/或TAmT1时间的环境感知日志,得知疫苗小瓶A在离开冷藏盒P4之后的归属存储场所为接种室L2。查询接种室L2的云端档案,提取时间t的环境感知数据,得知疫苗小瓶A在日历时间t的感知数据。如:温度=接种室L2在日历时间t的室温、湿度(可选)=接种室L2在日历时间t的室内湿度、所处地点=接种室L2的位置。
责任主体:疫苗接种任务承担者T1。
8)TAmT1<t,
t在疫苗小瓶Am完成接种日历时间(TAm0)之后,也即在事件7发生之后。
查询结果:疫苗小瓶Am已完成接种,无环境感知数据。
关于以上疫苗小瓶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事件,对疫苗的有效状态进行测算的过程及结果示例如下:
液体疫苗通常都需要2-8摄氏度保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室温存放的液体疫苗就一定失效。对液体疫苗进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37度放2周,相当于2-8度1年效价下降的值。对于脱离冷藏环境后的液体疫苗,如果在室温环境下经历的时间较短,比如只是数小时或1~2天,那么,虽然疫苗的效价会加速下降,但质保状态也可仍然有效。
在以下的例子中,假定某液体疫苗的疫苗小瓶Am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有3.5天实际处于常温状态。运抵保管站,在冷藏柜P3中存放270天后,该疫苗小瓶将提前90天失效。需要说明的是,为举例方便,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各存储条件参数与有效期限间的数值相关性是线性的。在实际工程中,某类物品的存储指标数值、相应的最大经受时长(即标准的有效期限)、超出指标后消耗的经受时长(即损失的有效期限)、剩余的经受时长(即实际剩余有效期限)等,这些参数相互之间也可根据工程专家经验和/或采用机器学习等方式建立非线性的数值相关性,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对于以上疫苗小瓶的质保状态智能动态测算,过程如下:
1)保管站冷藏柜P3监测到RFID编码为IDAm的疫苗小瓶Am装入事件,生成一条装入事件感知日志并发送给云端,录入冷藏柜P3和疫苗小瓶Am的云端档案。
2)管理平台在建立疫苗小瓶Am与冷藏柜P3的集合动态归属关系之前,先对疫苗小瓶Am的质保状态智能动态测算。为此,管理平台根据RFID编码IDAm访问数据平台,查询疫苗小瓶Am的云端档案中,关于其全生命周期中之前归属载体的历程、事件历程,由此查询到之前全历程的环境感知数据。
3)通过逐一比对全历程环境感知数据与环境要求数据,梳理出疫苗小瓶Am的环境感知数据超标的时间区间,发现该时间区间处于TAmP1(IN)~TAmP1(OUT),由此确定疫苗小瓶Am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有3.5天超标(实际处于常温状态)。
4)管理平台根据以上环境感知数据分析结果及预设的疫苗有效状态判定规则,执行疫苗小瓶Am的质保状态有效性判定。确定疫苗小瓶Am目前质保状态属性仍为有效,但将提前90天失效。在符合要求的保管条件下,该疫苗小瓶目前剩余的有效期为270天等。
5)管理平台把以上质保状态智能动态测算推送给保管站管理者Q4的手机APP等管理终端。管理者Q4在手机APP上确认接收,并通知管理平台。
6)之后,管理平台建立疫苗小瓶Am与冷藏柜P3的集合动态归属关系,录入冷藏柜P3和疫苗小瓶Am的云端档案。同时,管理平台解除疫苗小瓶Am与所处存储场所L1(保管站)的集合动态归属关系,录入存储场所L1和疫苗小瓶Am的云端档案,并同步将疫苗的实际剩余有效期限及当前有效状态同步录入该疫苗的物品管理档案中。
疫苗小瓶的归属责任主体的变更历程,是由验收事件所驱动的。若疫苗质保状态提前失效造成损失,本发明可以全面追溯物品质保状态失效的具体原因,清晰界定责任。对于以上疫苗小瓶的责任追溯过程如下:
假设某液体疫苗的疫苗小瓶Am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有3.5天实际处于常温状态。运抵保管站,在冷藏柜P3中存放270天后,该疫苗小瓶提前90天失效。除此之外,疫苗小瓶Am在冷藏柜P3存放过程中,有12个小时因保管站停电处于常温状态。存放257天后,该疫苗小瓶Am失效。
若需开展疫苗小瓶Am提前失效责任界定,具体过程及结果如下:
1)管理者用户通过操作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物品的失效责任界定请求。其中,物品编码是疫苗小瓶Am的RFID编码IDAm。
2)管理平台根据RFID编码IDAm访问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平台,查询到疫苗小瓶Am的物品管理档案中,关于其全生命周期归属载体的历程、事件历程,由此查询到全历程的环境感知数据。
3)通过比对全历程环境感知数据与环境要求数据,梳理出疫苗小瓶Am的环境感知数据超标的时间区间,发现:1)时间区间处于TAmP1(IN)~TAmP1(OUT),疫苗小瓶Am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有3.5天超标(实际处于常温状态)。2)时间区间处于TAmP3(IN)~失效日期,疫苗小瓶Am在冷藏柜P3存放过程中有12个小时处于常温状态。
4)管理平台根据以上环境感知数据分析结果执行疫苗小瓶Am的质保状态有效性判定。确定疫苗小瓶Am目前质保状态属性为无效。具体来说,疫苗小瓶Am提前了103天失效,其中有90天的责任主体是区域冷链物流承担者Qj,另有13天的责任主体是保管站管理者Q4。
5)根据以上责任主体的责任比例划分,各方可执行相应比例的损失赔偿责任等。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冷链产业相关方面,诸如冷链盒、冷链车、冷藏柜等载体厂家、冷链场所管理者、冷链物流运营商等等,也可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开发终端设备,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标识方法设置载体唯一标识,就能把载体和/或存储场所的相关感知数据和运营数据接入到云端以形成跨厂家、跨节点、跨环节的端到端冷链管理体系,从而形成完善的冷链管理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应用示例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进行步骤过程适应性地调整或删减,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该物品管理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存储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处理模块103,用于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处理模块104,用于基于监测数据和存储场所数据,建立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三处理模块105,用于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5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四处理模块106,用于基于生产管理档案和归属管理档案,生成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步骤S10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通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合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通过利用存储物品的各个载体的监测数据,对物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有时刻的存储环境都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建立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归属关系,实现了物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了覆盖物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物品管理档案,有利于对物品进行快速准确的追踪,为物品安全监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提高物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902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901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方法。
上述的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9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90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90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9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902中,当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品管理方法,所述物品在载体中进行存储,所述物品及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可唯一识别的电子标签,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监测设备用于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
接收存储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所述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
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生产管理档案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生成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
接收各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数据,所述交接数据至少包括:交接双方对应的管理标识、交接时间及交接地点;
基于所有的交接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交接管理档案对所述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并按照时间顺序建立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关联关系;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物品的有效状态查询请求,所述有效状态查询请求至少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第四电子标签;
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
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
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
所述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
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提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及相应的有效期限、归属管理档案及交接管理档案;
根据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记录的环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是否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
当所述目标物品没有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时,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检测结果;
当所述目标物品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时,确定所述目标物品在各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中对应的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
获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计算规则;
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所述有效期限计算规则、所述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检测结果;
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存在不满足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
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存在不满足所述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时,根据预设责任认定规则、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所述目标物品在该交接过程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中该交接过程对应的交接时间,确定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
将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所对应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一失效责任方;
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
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则将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的载体所属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二失效责任方;
基于所述第一失效责任方和/或所述第二失效责任方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生产信息;
基于所述生产信息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所述生产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第一电子标签、生产时间、地点、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有效期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离开第一载体的第一时间及对应的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所述待管理物品进入第二载体的第二时间及对应的第二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第一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和所述第二外部环境记录日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存储场所的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
基于所述存储时间段获取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
基于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当前载体对应的第二电子标签;
基于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二电子标签,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的第一归属关系;
基于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确定所述第一归属关系的第一归属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一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一归属时间段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间的第一归属关系档案;
基于所述第一归属时间段,对所述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载体间的第一环境感知档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包括:
获取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第三电子标签、所述当前存储场所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基于所述第三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一标识,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第二归属关系;
基于所述待管理物品在所述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二归属关系的第二归属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二归属关系及其对应的第二归属时间段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归属关系档案;
基于所述第二归属时间段,对所述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与所述当前存储场所间的第二环境感知档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包括:
按照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对应的归属时间段的顺序,将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进行排序,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8.一种物品管理系统,所述物品在载体中进行存储,所述物品及所述载体上均设置有可唯一识别的电子标签,所述载体上设置有监测设备用于对存储的物品、物品出入载体事件、载体内部环境及载体外部环境进行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管理物品的生产管理档案;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存储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各载体发送的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载体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所述待管理物品出入当前载体事件日志、当前载体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及当前载体的外部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在两个载体交接过程的存储场所数据,所述存储场所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待管理物品对应的电子标签、存储场所对应的标识、存储时间段及其对应的存储场所环境数据记录日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数据和所述存储场所数据,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归属关系档案和环境感知档案;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按照时间顺序,利用各归属关系档案及其对应的环境感知档案建立所述待管理物品的归属管理档案;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产管理档案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生成所述待管理物品的物品管理档案;接收各管理终端发送的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数据,所述交接数据至少包括:交接双方对应的管理标识、交接时间及交接地点;基于所有的交接数据,确定所述待管理物品的交接管理档案;基于所述交接管理档案对所述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并按照时间顺序建立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与各载体及各存储场所间的关联关系;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物品的有效状态查询请求,所述有效状态查询请求至少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第四电子标签;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获取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所述基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对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有效状态进行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从所述第四电子标签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中,提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及相应的有效期限、归属管理档案及交接管理档案;根据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和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记录的环境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物品是否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当所述目标物品没有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存储事件时,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与当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所述检测结果;当所述目标物品存在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时,确定所述目标物品在各影响有效期限的至少一存储事件中对应的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获取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计算规则;基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所述有效期限计算规则、所述第一存储条件及其对应的第一存储时间,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有效期限进行更新;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存在不满足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存在不满足所述预设交接时间要求的交接过程时,根据预设责任认定规则、所述归属管理档案中所述目标物品在该交接过程在当前存储场所的存储时间段及所述交接管理档案中该交接过程对应的交接时间,确定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将导致所述目标物品失效的管理标识所对应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一失效责任方;当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目标物品失效时,判断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是否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如果所述目标物品的失效原因包括所述目标物品在载体中存储期间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则将不满足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存储条件的载体所属的管理方确定为第二失效责任方;基于所述第一失效责任方和/或所述第二失效责任方对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物品管理档案进行更新。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32406.2A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128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406.2A CN113128634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PCT/CN2021/112295 WO2022183688A1 (zh) 2021-03-02 2021-08-12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TW110133399A TW202236202A (zh) 2021-03-02 2021-09-08 一種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406.2A CN113128634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8634A CN113128634A (zh) 2021-07-16
CN113128634B true CN113128634B (zh) 2024-02-27

Family

ID=7677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2406.2A Active CN113128634B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8634B (zh)
TW (1) TW202236202A (zh)
WO (1) WO2022183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8634B (zh) * 2021-03-02 2024-02-27 北京奇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090907B (zh) * 2023-03-07 2023-06-20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质量溯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413A (zh) * 2012-09-28 2013-02-13 上海电机学院 冷链物流的管理、运输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9191033A (zh) * 2018-07-16 2019-01-11 深圳市瑞思物流有限公司 物品信息追溯方法以及系统
CN109582835A (zh) * 2018-11-26 2019-04-05 杨凌汇方农业有限公司 智能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10812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九纯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冷链溯源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9028A1 (en) * 2000-12-04 2002-06-06 Christian Merz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ware goods
US7463142B2 (en) * 2003-12-30 2008-12-0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FI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environmental data
CN107169711B (zh) * 2017-06-05 2021-01-15 广西振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7657401A (zh) * 2017-08-02 2018-02-02 北京瑞卓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快递箱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61008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北京赛腾标识系统股份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药品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13128634B (zh) * 2021-03-02 2024-02-27 北京奇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413A (zh) * 2012-09-28 2013-02-13 上海电机学院 冷链物流的管理、运输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9191033A (zh) * 2018-07-16 2019-01-11 深圳市瑞思物流有限公司 物品信息追溯方法以及系统
CN109582835A (zh) * 2018-11-26 2019-04-05 杨凌汇方农业有限公司 智能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10812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九纯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冷链溯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3688A1 (zh) 2022-09-09
CN113128634A (zh) 2021-07-16
TW202236202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8634B (zh) 一种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539668B (zh) 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仓储系统和控制方法
US7619523B2 (en) Gas cylinders monitoring by wireless tags
CN110147860A (zh) 一种基于rfid和区块链的预制构件管理系统
CN102509210B (zh) 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07705071A (zh) 一种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KR20200040718A (ko) 콜드 체인 관리 기능을 갖는 유통 이력 추적 방법
US105209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
CN101931645A (zh) 基于Web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CN105574698A (zh) 基于大数据下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CN111598410B (zh) 产品抽检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4742511A (zh)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冷链物流监测装置和方法
CN104408546A (zh) 基于物联网的车辆维修电子档案自动生成系统
CN114715592A (zh) 一种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530693A (zh) 一种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59241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及pit技术的文物运输云追踪系统
CN111754162A (zh) 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冷链系统及其方法
CN114781838A (zh) 基于大数据的冷链配送溯源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
CN20480803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仓库监控系统
CN110970124B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及追溯系统
Joseph et al. Analyzing RFID tags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CN210605760U (zh) 基于rfid的仓库管理系统
CN204759496U (zh) 一种智能卷库管理系统
CN205262616U (zh) 冷链物流温度远程监控系统
CN205692203U (zh) 一种疫苗有效性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73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