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7827B -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7827B
CN113127827B CN202110501959.3A CN202110501959A CN113127827B CN 113127827 B CN113127827 B CN 113127827B CN 202110501959 A CN202110501959 A CN 202110501959A CN 113127827 B CN113127827 B CN 113127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instruction
starts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19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7827A (zh
Inventor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i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i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19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7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7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7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7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7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5Query processing support for facilitating data mining operations in structured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9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dedicated keyboard keys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6/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ddition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not explicitly covered by G06F16/00 and subgroups
    • G06F2216/03Data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用户身份识别;(2)接收用户指令;(3)分析用户指令是否合法;(4)对用户指令进行拆解分析;(5)结果信息生成与反馈;(6)用户接收回复并评价;(7)接收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本发明能够防止其他人员恶意使用AI系统,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保护,可以实时优化处理方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不断加快用户指令处理速率,节省用户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AI即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智能的发明层出不穷,AI系统逐渐应用到不同场景中,它大大加快了科技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解放了劳动力;因此,发明出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08573046A公开了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及装置,虽然该发明提升AI效率及准确率,但是用户使用AI时无需身份认证,容易导致用户隐私泄露,数据保密性差,安全性低;现有的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在使用时无需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容易导致用户隐私被窃取,数据保密性差,安全性低,此外,现有的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处理方式单一不能实时优化处理方案,降低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用户指令处理速率低下,浪费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身份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开始使用AI系统;
(2)接收用户指令:用户向AI系统下达操作指令;
(3)分析用户指令是否合法:AI系统对用户下达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指令是否合法并生成命令数据;
(4)对用户指令进行拆解分析:将命令数据进行拆解并依次进行分析生成对比数据;
(5)结果信息生成与反馈:对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生成结果数据并反馈给用户;
(6)用户接收回复并评价:用户接收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使用评价并处理生成反馈数据;
(7)接收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接收反馈数据并对其进行只能分析同时开始优化处理方案。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识别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开始使用AI系统,其中,身份识别设备包括人脸分析仪、语音识别仪、指纹识别器,其具体身份认证步骤如下:
步骤一:AI系统开始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分类标记,若用户为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A,若用户不是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B;
步骤二:若标记为A,用户则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输入用户信息并进行用户注册,其中,外部输入设备包括键盘、摄像头、指纹采集器以及语音采集器,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脸部信息、用户指纹信息以及用户语音信息;
步骤三:若标记为B,用户则开始选择身份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其中身份认证方式为密码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语音识别中的一种,其具体认证步骤如下:
S1:若用户选择密码认证,则通过相关输入设备输入密码,并进行数据比对,若密码正确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密码错误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2:若用户选择人脸识别,人脸分析仪开始对用户脸部信息进行采集并开始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脸部信息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8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8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3:若用户选择指纹识别,指纹识别器开始采集用户指纹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指纹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90%,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90%,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4:若用户选择语音识别,语音识别仪开始采集用户语音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语音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7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7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用户开始通过外部指令输入设备向AI系统下达操作指令,其中,指令数据设备包括键盘、电子笔以及话筒。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AI系统对用户下达的操作指令通过数据转换生成命令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其具体分析判断步骤如下:
P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敏感词句;
P2: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不合法,并反馈用户“无效操作指令”;
P3: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合法,并进后续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命令数据通过数据拆解并对拆解后的数据依次进行数据分析,其具体数据拆解步骤如下:
SS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并从其中提取出用户操作指令;
SS2:将用户操作指令进行数据分割处理并提取出其中关键部分并将其处理生成整理数据;
其具体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PP1:该AI系统对整理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处理;
PP2:AI系统开始分析整合完成的整理数据中包含的用户需求,并开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处理;
PP3:将与用户需求相似的数据进行挖掘提取并生成对比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对比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生成结果数据并通过输出设备反馈给用户,输出设备为显示屏或音响中的一种,其具体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对比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将与用户指令结果不一致的数据删除;
第二步:将筛选完成的对比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后反馈给用户。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用户通过屏幕显示或语音播报的方式接收到结果数据,同时依据自身感受以及操作指令完成情况通过输入设备输入使用评价并将其处理生成反馈数据,其中,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或电子笔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反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后产生优化数据,同时AI系统对优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对自身执行的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其具体智能分析步骤如下:
PPP1:将优化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后生成用户评价语句;
PPP2:对用户评价语句进行筛选删除处理;
PPP3:对筛选完成后的用户评价语句进行数据解读处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在使用前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认证,若用户为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用户则需要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输入用户信息并进行用户注册,若用户不是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通过密码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语音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同时对用户指令进行检测判断指令是否合法,防止其他人员恶意使用AI系统,避免用户隐私泄露,提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保护;
2、该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将用户指令处理完成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后,用户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进行处理结果评价,其中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或电子笔中的一种,该AI系统接收到用户评价后对用户评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依据用户评价对自身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实时优化处理方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不断加快用户指令处理速率,节省用户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身份识别:用户通过身份识别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开始使用AI系统,具体的,身份识别设备包括人脸分析仪、语音识别仪、指纹识别器;
本实施例公开了身份认证的具体步骤可包括:
步骤一:AI系统开始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分类标记,若用户为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A,若用户不是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B;
步骤二:若标记为A,用户则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输入用户信息并进行用户注册,其中,外部输入设备包括键盘、摄像头、指纹采集器以及语音采集器,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脸部信息、用户指纹信息以及用户语音信息;
步骤三:若标记为B,用户则开始选择身份认证方式进行认
证;具体的,认证步骤如下:
S1:若用户选择密码认证,则通过相关输入设备输入密码,并进行数据比对,若密码正确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密码错误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2:若用户选择人脸识别,人脸分析仪开始对用户脸部信息进行采集并开始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脸部信息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8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8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3:若用户选择指纹识别,指纹识别器开始采集用户指纹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指纹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90%,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90%,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4:若用户选择语音识别,语音识别仪开始采集用户语音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语音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7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7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设备,该身份识别设备可以直接调用云端服务器中保存的用户密码、用户人脸信息、用户指纹数据以及用户语音信息与用户认证时提供的用户信息进行对比,同时用户可以在使用时对相似度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采集人脸信息的过程中,人脸分析仪在采集用户脸部信息的过程中会根据人脸位置进行相应的拍摄角度调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认证方式可为密码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语音识别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进行。
(2)接收用户指令:用户开始通过外部指令输入设备向AI系统下达操作指令,具体的,指令数据设备包括键盘、电子笔以及话筒。
(3)分析用户指令是否合法:AI系统对用户下达的操作指令通过数据转换生成命令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
本实施例公开了分析判断的具体步骤可包括:
P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敏感词句;
P2: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不合法,并反馈用户“无效操作指令”;
P3: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合法,并进后续操作。
本实施例中,对于用户操作指令进行指令分析的依据:将用户操作指令通过数据拆解进行关键词拆分后,对与拆分后的关键词按照网络文明规范进行检测,以拆分后的关键词中出现网络违规词语次数所占百分比为准。
(4)对用户指令进行拆解分析:命令数据通过数据拆解并对拆解后的数据依次进行数据分析;
本实施例公开了数据拆解的具体步骤可包括:
SS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并从其中提取出用户操作指令;
SS2:将用户操作指令进行数据分割处理并提取出其中关键部分并将其处理生成整理数据;
具体的,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PP1:该AI系统对整理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处理;
PP2:AI系统开始分析整合完成的整理数据中包含的用户需求,并开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处理;
PP3:将与用户需求相似的数据进行挖掘提取并生成对比数据。
(5)结果信息生成与反馈:对比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生成结果数据并通过输出设备反馈给用户,其中,输出设备为显示屏或音响中的一种,
具体的,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对比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将与用户指令结果不一致的数据删除;
第二步:将筛选完成的对比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后反馈给用户。
(6)用户接收回复并评价:用户通过屏幕显示或语音播报的方式接收到结果数据,同时依据自身感受以及操作指令完成情况通过输入设备输入使用评价并将其处理生成反馈数据,其中,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或电子笔中的一种。
(7)接收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反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后产生优化数据,同时AI系统对优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对自身执行的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
本实施例公开了智能分析具体步骤可包括:
PPP1:将优化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后生成用户评价语句;
PPP2:对用户评价语句进行筛选删除处理;
PPP3:对筛选完成后的用户评价语句进行数据解读处理。
本实施例中,AI系统从优化数据中提取用户评价后,将用户评价按照有无意义进行筛选处理,对有意义的用户评价通过系统中深度学习模块进行智能处理,同时,按照处理后的结果对自身处理方案优化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身份识别: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开始使用AI系统;
(2)接收用户指令:用户向AI系统下达操作指令;
(3)分析用户指令是否合法:AI系统对用户下达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指令是否合法并生成命令数据;
(4)对用户指令进行拆解分析:将命令数据进行拆解并依次进行分析生成对比数据;
(5)结果信息生成与反馈:对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生成结果数据并反馈给用户;
(6)用户接收回复并评价:用户接收结果数据并输入使用评价并将其处理生成反馈数据;
(7)接收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接收反馈数据并对其进行只能分析同时开始优化处理方案;
其中,步骤(4)中所述命令数据通过数据拆解并对拆解后的数据依次进行数据分析,其具体数据拆解步骤如下:
SS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并从其中提取出用户操作指令;
SS2:将用户操作指令进行数据分割处理并提取出其中关键部分并将其处理生成整理数据;
其具体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PP1:该AI系统对整理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处理;
PP2:AI系统开始分析整合完成的整理数据中包含的用户需求,并开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处理;
PP3:将与用户需求相似的数据进行挖掘提取并生成对比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识别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开始使用AI系统,其中,身份识别设备包括人脸分析仪、语音识别仪、指纹识别器,其具体身份认证步骤如下:
步骤一:AI系统开始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分类标记,若用户为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A,若用户不是第一次使用该AI系统则标记为B;
步骤二:若标记为A,用户则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输入用户信息并进行用户注册,其中,外部输入设备包括键盘、摄像头、指纹采集器以及语音采集器,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脸部信息、用户指纹信息以及用户语音信息;
步骤三:若标记为B,用户则开始选择身份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其中身份认证方式为密码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语音识别中的一种,其具体认证步骤如下:
S1:若用户选择密码认证,则通过相关输入设备输入密码,并进行数据比对,若密码正确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密码错误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2:若用户选择人脸识别,人脸分析仪开始对用户脸部信息进行采集并开始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脸部信息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8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8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3:若用户选择指纹识别,指纹识别器开始采集用户指纹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指纹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90%,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90%,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S4:若用户选择语音识别,语音识别仪开始采集用户语音并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用户语音进行相似度对比,若相似度≥75%,则开始启动该AI系统,若相似度<75%,则重新选择认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用户开始通过外部指令输入设备向AI系统下达操作指令,其中,指令数据设备包括键盘、电子笔以及话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AI系统对用户下达的操作指令通过数据转换生成命令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其具体分析判断步骤如下:
P1:对命令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查看其中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敏感词句;
P2: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不合法,并反馈用户“无效操作指令”;
P3:若敏感词句出现率<30%,则判断该用户操作指令合法,并进后续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对比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生成结果数据并通过输出设备反馈给用户,输出设备为显示屏或音响中的一种,其具体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对比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将与用户指令结果不一致的数据删除;
第二步:将筛选完成的对比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后反馈给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用户通过屏幕显示或语音播报的方式接收到结果数据,同时依据自身感受以及操作指令完成情况通过输入设备输入使用评价并将其处理生成反馈数据,其中,输入设备为键盘、鼠标或电子笔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反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后产生优化数据,同时AI系统对优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对自身执行的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其具体智能分析步骤如下:
PPP1:将优化数据进行数据解码后生成用户评价语句;
PPP2:对用户评价语句进行筛选删除处理;
PPP3:对筛选完成后的用户评价语句进行数据解读处理。
CN202110501959.3A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127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1959.3A CN113127827B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1959.3A CN113127827B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7827A CN113127827A (zh) 2021-07-16
CN113127827B true CN113127827B (zh) 2024-03-08

Family

ID=7678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1959.3A Active CN113127827B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78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4810A (ko) * 2003-02-19 2004-08-26 (주) 자모바 씨.엘.에스 음성인식과 화자인증 및 지문인증 통합 기술을 이용한클라이언트 컴퓨터상에서 인터넷 브라우저의 제어와인터넷 서비스의 자동접속 방법
CN104965426A (zh) * 2015-06-24 2015-10-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KR20180052858A (ko) * 2016-11-11 2018-05-21 주식회사 쓰임기술 지능형 인형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18113526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的交互式认证系统及方法
US10693872B1 (en) * 2019-05-17 2020-06-23 Q5ID, Inc. Identity verification system
US10951606B1 (en) * 2019-12-04 2021-03-16 Acceptto Corporation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through orchestration and risk calculation post-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687260A (zh) * 2020-11-17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表情判断语音识别方法、服务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4810A (ko) * 2003-02-19 2004-08-26 (주) 자모바 씨.엘.에스 음성인식과 화자인증 및 지문인증 통합 기술을 이용한클라이언트 컴퓨터상에서 인터넷 브라우저의 제어와인터넷 서비스의 자동접속 방법
CN104965426A (zh) * 2015-06-24 2015-10-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EP3109856A1 (en) * 2015-06-24 2016-12-28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of intelligent robot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R20180052858A (ko) * 2016-11-11 2018-05-21 주식회사 쓰임기술 지능형 인형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18113526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的交互式认证系统及方法
US10693872B1 (en) * 2019-05-17 2020-06-23 Q5ID, Inc. Identity verification system
US10951606B1 (en) * 2019-12-04 2021-03-16 Acceptto Corporation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through orchestration and risk calculation post-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687260A (zh) * 2020-11-17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表情判断语音识别方法、服务器及空调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人工智能在银行的应用与分析;方梁;刘点兵;侯天枢;潘艳阳;;信息安全研究(12);全文 *
基于TensorFlow的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框架的研究与实现;杨金达;曹凯博;李春桥;程湉湉;王康;;信息与电脑(理论版)(05);全文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吴晓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7827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6570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客服机器人的意图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803368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uilding Acoustic Feature Extracting Model, and Acoustic Feature Extra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890776B (zh) 通过面部表情调取表情图释的方法
CN107220235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纠错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RU2005133725A (ru)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и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личности говорящего и обратного теста тьюринга
CN110910283A (zh) 生成法律文书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62482B (zh) 声纹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86276B (zh) 数据翻译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70873A (zh) 声纹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729067A (zh) 语音打卡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91489B (zh) 语音交互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7564526A (zh) 处理方法、装置和机器可读介质
CN112507311A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高安全性身份验证方法
CN112765974A (zh) 一种业务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227557A (zh) 一种帐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23317B (zh) 语音质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07157B (zh) 基于声纹识别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8597499B (zh) 语音处理方法以及语音处理装置
CN113127827B (zh) 一种基于ai系统的用户指令处理方法
Zhao et al. Research on end-to-end voiceprint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116417000A (zh) 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电网调度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WO2022017152A1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61321B (zh) 字幕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hen et al. A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modal Feature Fusion
CN112989875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