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134A -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0134A
CN113120134A CN201911422223.6A CN201911422223A CN113120134A CN 113120134 A CN113120134 A CN 113120134A CN 201911422223 A CN201911422223 A CN 201911422223A CN 113120134 A CN113120134 A CN 113120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wheel
star
steering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22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4222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1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0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0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5Tri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8Steering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1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1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for front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包括连接组件、方向把、左右两边的摆臂及活动架、弹簧、弹簧座、限角定位片、上下三星连接件及转向轴上下三星座、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减震器、车铃总成和轮胎。上下三星连接件用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中的中轴固定柱与转向轴的上下三星座相连。每组(2支)减震器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中的左右两边活动架的连接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与前轮垂直横置的方式用螺栓固定在活动架的正后方,减震器的另一端把车轮夹在中间连接,方法二是与前轮平行纵置的方法用螺栓固定在活动架的外侧,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内侧或外侧连接。形成前双轮(内、中、外)放置的三种外形。

Description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倒三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挂接驳的可左右摇摆能自回正平衡的独立悬架及双前轮有多种不同外形变化的系统。
背景技术
倒三轮(含电动)摩托车是一个较为新型的产品,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平稳安全通过性较二轮为好,特别是转弯轮胎抓地力强于二轮摩托车。倒三轮(含电动)摩托车与四轮摩托车相比则显然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为些,近年来极受民众的喜爱。
例如法国的标致倒三轮摩托车,其转向是通过电动和机械对前轮的控制实现的。但操控性复杂,成本高,不易为一般驾驶员习惯驾驶。国内的吉利倒三轮的双前轮总成是把四轮沙滩车的技术应用到它使用,需要两轮的轮距宽度较大,才能确保车体的稳定性,一般窄小的路面不易通过。
一般倒三轮摩托车中一般采取让左右前双轮减震器来减少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没有车身侧倾自回正平衡装置,通过高低不平路面时安全稳定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一般倒三轮车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加工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本人发明提供全机械简单操作的一种产品: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在本系统中加入了一种轴对称图形在中轴线的介入下两边做轴对称运动的一种能回正平衡的小汽车常用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独立悬架通过连接减震器后和轮胎相连,使倒三轮的左右轮胎平稳运动的同时,在平衡弹簧的作用力下,倒三轮前双轮在车身侧倾的时候更能加大对地面的抓力,安全稳定地快速通过各种高低不平的路面。由于本系统中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不是直接在转向机构上,本人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带主副双轴转向的转向机构用于和独立悬架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后,通过独立悬架与带主副双轴的转向机构相连后,由后轮驱动,方向把操控前平行两轮控制转向,倒三轮摩托车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对轮胎的被动作用力和驾驶员对车身方向把的主动作用力下,倒三轮摩托车可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倾斜行驶。倒三轮摩托车在正常行驶中通过路口遇红灯停车时,驾驶员可以不用脚或车身支架去支撑车身平衡,车辆停驶放置时,车身基本与地面垂直状态下车身不用支架支撑而不会倒下。直线行驶时因为有前双轮支撑摩托车而更平稳,在转弯过程中前双轮抓地力更大,可提高转弯速度,安全平稳通过转弯路段。操控时只需通过改变重心的变化即可控制转向的角度和速度。在不改变原型二轮摩托车的长、宽、高及轮胎大小和减震器长短的情况下,本系统适用于所有二轮摩托车改变生产为更安全驾驶的倒三轮摩托车。本技术方案也可适用4轮(含电动)摩托车或4轮轻便机动车和电动倒三轮自行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系统由转向机构、独立悬架及减震器与轮胎的连接构成。包括连接金属组件、车架管2焊接在车头方向管13上,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10的下三星转向主轴15把转向主轴下端轴承16,转向主轴上端轴承17、转向主轴上端轴承座18、转向主轴上端轴承19用转向主轴轴承收紧螺母20收紧在车头方向管上。上三星座9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的主副轴定位放在车头方向管上端再通过下三星副轴调节螺母21调节定位,然后用下三星副轴收紧螺母5及下三星转向主轴收紧螺母14收紧。上三星座预设有方向把固定座,通过方向把收紧螺栓7用方向把收紧压块8把方向把1固定在上三星座上。上述组件的连接就构成了转向机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由左边上叉摆臂30、右边上叉摆臂31、左边下叉摆臂32、右边下叉摆臂33、左边活动架34、右边活动架35、及中轴固定柱3通过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37连接而成。其中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中的轴承放置在各摆臂的运动支点孔内。其中限角定位片41和回位弹簧上端座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回位弹簧下端座焊接在左右下摆臂上,回位弹簧36放置在回位弹簧座38上,平衡弹簧座40焊接在左右上摆臂上端,平衡弹簧装在平衡弹簧座上。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22的一端通过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23或减震机架上用减震器收紧螺栓24与独立悬架上的左右活动架连接,连接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把减震器组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正后方,减震器的另一端把轮胎26夹在中间,用车轮铃收紧螺栓25与车轮铃27相连;方法二是减震器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外侧,轮胎放在减震器组下端的内侧或外侧相连。通过车轮的(内、中、外)三种放置连接就形成三种外形变化。转向机构通过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的上三星连接件11和下三星连接件12用上下三星接驳螺栓6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相连后,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用于方向转向的下三星转向主轴是平行的。转动摩托车的方向把,独立悬架及双前轮就能和方向把做同步的轴转向运动了。
通过长行程减震器配大轮胎及短行程减震器配小轮胎的特点,可以出现多种组合。外形集中表现为车轮放置在减震器组的内侧、中间、外侧三大类。在高低不平路面对轮胎的作用力或驾驶员对车身方向把施加作用力时,叉式摆臂独立悬架机构做活动变形,倒三轮的前双轮也作适当的上下活动。
作为本方案中,在中轴固定柱中预设了限角定位片,在转弯侧倾时使车身控制在30度,使车辆驾驶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后与前轮垂直横置方式和活动架正后方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下端中间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后与前轮垂直横置方式和活动架正后方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下端中间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后与前轮垂直横置方式和活动架正后方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下端中间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内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5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外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6是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转向机构的前视立体图。
图7是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转向机构的后视立体图。
图8是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转向机构的结构图。
图9是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转向机构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连接的俯视立体图。
图10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摇臂款)后与前轮垂直横置方式和活动架正后方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下端中间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1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摇臂款)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内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2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摇臂款)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外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3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简单款)后与前轮垂直横置方式和活动架正后方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下端中间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4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简单款)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内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5是每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机架(简单款)后与前轮平行纵置方式和活动架外侧连接,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外侧连接的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立体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中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中:1、方向把;2、车架管;3、中轴固定柱;4、下三星副轴;5、下三星副轴收紧螺母;6、上下三星接驳螺栓;7、方向把收紧螺栓;8、方向把收紧压块;9、上三星座;10、带主副轴下三星座;11、上三星连接件;12、下三星连接件;13、车头方向管;14、下三星转向主轴收紧螺母;15、下三星转向主轴;16、转向主轴下端轴承;17、转向主轴下端轴承座;18、转向主轴上端轴承座;19、转向主轴上端轴承;20、转向主轴轴承收紧螺母;21、下三星副轴调节螺母;22、减震器;23、减震器固定板;24、减震器收紧螺栓;25、车轮铃收紧螺栓;26、轮胎;27、车轮铃;28、减震机架(摇臂款);29、减震机架(简单款);30、左边上叉摆臂;31右边上叉摆臂;32、左边下叉摆臂;33、右边下叉摆臂;34、左边活动架;35、右边活动架;36、回位弹簧;37、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38、回位弹簧座;39、平衡弹簧;40、平衡弹簧座;41、限角定位片。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中,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由转向机构、独立悬架及减震器与轮胎的连接构成。包括连接金属组件、车架管2焊接在车头方向管13上,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10的下三星转向主轴15把转向主轴下端轴承16,转向主轴上端轴承17、转向主轴上端轴承座18、转向主轴上端轴承19用转向主轴轴承收紧螺母20收紧在车头方向管上。上三星座9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的主副轴定位放在车头方向管上端再通过下三星副轴调节螺母21调节定位,然后用下三星副轴收紧螺母5及下三星转向主轴收紧螺母14收紧。上三星座预设有方向把固定座,通过方向把收紧螺栓7用方向把收紧压块8把方向把1固定在上三星座上。上述组件的连接就构成了转向机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由左边上叉摆臂31、右边上叉摆臂32、左边下叉摆臂33、右边下叉摆臂34、左边活动架35、右边活动架36、及中轴固定柱3通过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38连接而成。其中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中的轴承放置在各摆臂的运动支点孔内。其中限角定位片42和回位弹簧上端座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回位弹簧下端座焊接在左右下摆臂上,回位弹簧37放置在回位弹簧座39上,平衡弹簧座41焊接在左右上摆臂上端,平衡弹簧装在平衡弹簧座上。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22的一端通过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23或减震机架上用减震器收紧螺栓24与独立悬架上的左右活动架连接,连接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把减震器组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正后方,减震器的另一端把轮胎26夹在中间,用车轮铃收紧螺栓25与车轮铃27相连;方法二是把减震器组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外侧,轮胎放在减震器组下端的内侧或外侧相连。通过车轮的(内、中、外)三种放置连接就形成三种外形变化。转向机构通过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的上三星连接件11和下三星连接件12用上下三星接驳螺栓6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相连后,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方向转向的下三星转向主轴是平行的。转动摩托车的方向把,独立悬架及双前轮就能和方向把做同步的轴转向运动了。通过长行程减震器配大轮胎及短行程减震器配小轮胎的特点,可以出现多种组合。外形集中表现为车轮放置在减震器组的内侧、中间、外侧三大类。在高低不平路面对轮胎的作用力或驾驶员对车身方向把施加作用力时,叉式摆臂独立悬架机构做活动变形,倒三轮的前双轮也作适当的上下活动。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的带主副轴下三星座上已预设有下三星转向主轴及下三星副轴4,两轴是平行排列垂直焊接在本原件底板上,上下三星连接件用于和摩托车的方向转向轴的上三星座及带主副轴下三星座驳接,上下三星连接杆上已预设有四个螺栓孔可用共八支螺栓收紧驳接,带主副轴下三星座已预设有主副双轴,下三星转向主轴和车头方向管相连,下三星副轴用于加强固定转向车头方向管的上三星座,并且有定位作用。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中轴固定柱的垂直中以线上的二个轴孔点同一直线排列,轴孔半径相同,从上向下排列,第一轴孔用于和左右两边上叉摆臂的轴承孔相连,第二轴孔用于和左右两边下叉摆臂的轴承孔相连。用于和中轴固定柱连接的摆臂各轴承孔是大小一样。左右活动架上的轴孔大小相同,和摆臂连接的轴孔半径相同。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活动架可单独做上下活动或两边做同步的轴对称上下运动。左右两边上下叉式摆臂的和中轴固定柱连接孔到运动架连接孔的距离相同。左边的上叉摆臂与下叉摆臂的外形及参数相同,右边的上叉摆臂与下叉摆臂的外形及参数相同。左右两边的摆臂只是形似,参数值并不完全相同。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左右活动架外形相似,因为分左右放置所以不能混合互用,其中的轴孔及长度等所有参数相同。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活动架后方的已预设斜面角度方管上预设有二组90度方向的螺栓孔,用于通过连接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架后和减震器组及轮胎相连。左右活动架作活动变形时,轮胎也作同步的适当上下运动。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左右两边上叉摆臂上端设有平衡弹簧用于平衡左右两边活动架的作用。摆臂带动活动架做上下运动时,平衡弹簧向左或右做轻微的移动。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左右两边上叉摆臂上端的平衡弹簧用于助力左右两边活动架的作用。摆臂活动时平衡弹簧有相应的作用力加大对轴对称的另一边摆臂作相应的反方向作用力,无论左边或右边的的摆臂单独或同时做上下运动时,叉式摆臂都不能直接推动另一边的摆臂,只能通过平衡弹簧来对另一边摆臂施加作用力。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的左右两边叉式摆臂长度相同,两边平衡弹簧座到上叉摆臂的中轴固定柱连接孔距离相等,左边和右边粗弹簧参数相同,在外力的作用下本系统可左右摇摆活动变形,当外力停止作用时能自回正平衡。在中轴固定柱中预设了限角定位片,在转弯侧倾时使车身控制在30度,使车辆驾驶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中通过长行程减震器配大轮胎及短行程减震器配小轮胎的特点,可以出现多种组合。外形集中表现为车轮放置在减震器组的内侧、中间、外侧三大类。中轴固定柱上的上下三星连接件,在针对具体车型时可以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才定位焊接,活动架上的与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构连接的后置斜面角度方管可预设角度及摆臂长度在量产前可定型。所以,具体到某一车型,在不改变原车的长、宽、高及轮胎的大小和减震器的长短情况下,本机构适用于所有两轮摩托车改变生产为新型的倒三轮摩托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由转向机构、独立悬架及减震器与轮胎的连接构成。包括连接金属组件、车架管(2)焊接在车头方向管(13)上,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10)的下三星转向主轴(15)把转向主轴下端轴承(16)、转向主轴下端轴承座(17)、转向主轴上端轴承座(18)、转向主轴上端轴承(19)用转向主轴轴承收紧螺母(20)收紧在车头方向管上。上三星座(9)通过带主副轴下三星座的主副轴定位放在车头方向管上端再通过下三星副轴调节螺母(21)调节定位,然后用下三星副轴收紧螺母(5)及下三星转向主轴收紧螺母(14)收紧。上三星座预设有方向把固定座,通过方向把收紧螺栓(7)用方向把收紧压块(8)把方向把(1)固定在上三星座上。上述组件的连接就构成了转向机构。
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由左边上叉摆臂(30)、右边上叉摆臂(31)、左边下叉摆臂(32)、右边下叉摆臂(33)、左边活动架(34)、右边活动架(35)、及中轴固定柱(3)通过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37)连接而成。其中带轴承收紧螺栓总成中的轴承放置在各摆臂的运动支点孔内。其中限角定位片(41)和回位弹簧上端座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回位弹簧下端座焊接在左右下摆臂上,回位弹簧(36)放置在回位弹簧座(38)上,平衡弹簧座(40)焊接在左右上摆臂上端,平衡弹簧(39)装在平衡弹簧座上。
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22)的一端通过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23)或减震机架上用减震器收紧螺栓(24)与独立悬架上的左右活动架连接,连接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把减震器组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正后方,减震器的另一端把轮胎(26)夹在中间,用车轮铃收紧螺栓(25)与车轮铃(27)相连。方法二是减震器组一端连接固定在活动架的外侧,车轮放在减震器组下端的内侧或外侧相连。通过车轮的(内、中、外)三种放置连接就形成三种外形变化。
转向机构通过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的上三星连接件(11)和下三星连接件(12)用上下三星接驳螺栓(6)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相连后,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用于方向转向的下三星转向主轴是平行的。转动摩托车的方向把,独立悬架及双前轮就能和方向把做同步的轴转向运动了,独立悬架做变形活动时,双前轮也跟随做适当的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带主副轴下三星座上已预设有下三星转向主轴和下三星副轴(4),两轴平行排列垂直焊接在原件底板上,上下三星连接件用于叉式摆臂独立悬架中的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方向把转向轴上的上三星座及带主副轴下三星座驳接,上下三星连接件和转向轴的上三星座及带主副轴下三星座已预设有四个螺栓孔可用共八支螺栓收紧驳接,带主副轴下三星座已预设有主副双轴,下三星转向主轴和车头方向管相连,下三星副轴用于加强固定转向车头方向管的上三星座,并且有定位作用。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用于方向转向的下三星转向主轴是平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中轴固定柱上的二个轴孔点同一直线排列在中轴固定柱的垂直中心线上,轴孔半径相同,从上向下排列,第一轴孔用于和左右上叉摆臂的轴承孔相连,第二轴孔用于和左右下叉摆臂的轴承孔相连。用于和中轴固定柱连接的摆臂各轴承孔是大小一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架上的轴孔大小相同,和摆臂连接的轴孔半径相同。左右两边的活动架的外形相似但所有参数相同,活动架分左右放置,不能混用。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活动架可单独做上下活动或两边做同步的轴对称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两边上下叉摆臂中的中轴固定柱连接孔到活动架连接孔的距离相同。左边的上叉摆臂和下叉摆臂完全一样,右边的上叉摆臂和下叉摆臂完全相同。左边的摆臂和右边的摆臂只是形似不是完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活动架后方的已预设斜面角度方管上预设有二组90度方向的螺栓孔,用于连接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架后和减震器组及轮胎相连。左右活动架作活动变形时,轮胎也作同步的适当上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上叉摆臂上端设有平衡弹簧用于平衡和助力左右两边活动架的作用。摆臂运动时带动活动架做上下运动中,上叉摆臂对平衡弹簧有相应的作用力加大对轴对称的另一边活动架作相应的反方向作用力。无论左边或右边的的摆臂单独或同时做上下运动时,叉式摆臂都不能直接推动另一边的摆臂,只能通过平衡弹簧来对轴对称的另一边摆臂施加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架上,通过与前轮垂直横置的方式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左右两边活动架的正后方。轮胎放在(2支)减震器的中间,通过用车轮铃收紧螺栓与车轮铃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架上,通过与前轮平行纵置的方式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左右两边活动架的外侧。轮胎放在减震器组的下端内侧,通过用车轮铃收紧螺栓与车轮铃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各一组(2支)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在减震器固定板或减震机架上,通过与前轮平行纵置的方式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左右两边活动架的外侧。轮胎放在减震器组的下端外侧,通过用车轮铃收紧螺栓与车轮铃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两边叉式摆臂长度相同,两边平衡弹簧座到上叉摆臂的中轴固定柱连接孔距离相等,左边和右边回位弹簧参数相同,在外力的作用下本系统可左右摇摆活动变形,当外力停止作用时能自回正平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其特征在于:限角定位片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已预设有限位角度,能够限制叉式摆臂独立悬架中的叉式摆臂变形空间及活动架变形运动范围。保障倒三轮前双轮在合理的侧倾角度内安全操控行驶。
CN201911422223.6A 2019-12-30 2019-12-30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Pending CN113120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223.6A CN113120134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223.6A CN113120134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0134A true CN113120134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6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2223.6A Pending CN113120134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01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5170A1 (en) * 2019-04-24 2022-05-05 Sunluxe Enterprises Limited Dual Linkage Front Fork with Steering Lock for Scoo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5170A1 (en) * 2019-04-24 2022-05-05 Sunluxe Enterprises Limited Dual Linkage Front Fork with Steering Lock for Scoot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2370A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摇臂版可变形装置
CN110816730A (zh) 外挂接驳的加强型叉式摆杆独立悬架机构
US8091658B2 (en) Wheel arrangement for a four-wheeled vehicle
CA3005022A1 (en) Leaning vehicle
US7921955B2 (en) Stability system for a trike
CN111114679A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可变外形优化装置
CN211417489U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通用版可变形装置
CN111169583A (zh)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
CN113120134A (zh) 外挂接驳的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形系统
CN212195768U (zh) 外挂接驳的非独立悬架机构
CN208802068U (zh) 一种新型车辆
CN212332846U (zh) 外挂接驳的非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外形优化系统
CN211568190U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摇臂版可变形装置
CN113120132A (zh) 外挂接驳的下置款叉式摆臂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装置
CN212195766U (zh) 平行四边形轴对称上下运动变形自回正平衡优化机构
CN212332858U (zh)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
CN110539834A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通用版可变形装置
CN212195767U (zh) 倒三轮的前双轮自回正平衡总成可变外形优化装置
CN110843983A (zh) 外挂接驳的加强型非独立悬架机构
CN112061283A (zh) 一种横置摇摆机构及具有横置摇摆机构的三轮车
CN112061284A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110758625A (zh) 外挂接驳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机构
CN212401449U (zh) 倒三轮的方向把自回正装置
CN111169576A (zh) 外挂接驳的非独立悬架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外形优化系统
CN111204396A (zh) 外挂接驳的倒三轮前双轮可变外形优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