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7501A - 烟气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气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7501A
CN113117501A CN201911401478.4A CN201911401478A CN113117501A CN 113117501 A CN113117501 A CN 113117501A CN 201911401478 A CN201911401478 A CN 201911401478A CN 113117501 A CN113117501 A CN 113117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dusting
treated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14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iic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iic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iic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iic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14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7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7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7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0Simultaneously removing sulfur oxides and nitrogen ox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治理方法。将原烟气经过预除尘处理以除去大颗粒烟尘,得到预除尘烟气;所述预除尘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硫氧化物;将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在进入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接触以氧化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从而形成一次处理烟气;将一次处理烟气与含有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镁的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接触,以脱除一次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从而形成二次处理烟气;所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1~1.8。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净化烟气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很低。

Description

烟气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包括气相氧化法和液态氧化法。液相氧化法是气膜控制的溶解反应吸收过程。由于烟气中的NO难溶于水,NO的反应速度慢,脱除效率低。气相氧化法不存在传质障碍,NO的氧化反应快速。气相氧化法的氧化剂主要有臭氧、氯气。
臭氧对NO的氧化性强,反应速度快,但臭氧发生系统投资大,运行能耗高。CN103585864A公开了一种同时脱硫脱硝的烟气净化方法。通过向烟气中加入雾化臭氧,把烟气中不溶性的氮氧化物转化为可溶的二氧化氮。臭氧在超过130℃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分解,大大增加了臭氧用量,使得烟气治理成本上升。
氯气氧化性能较弱,对NO的脱除效率不高。CN103212292A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包括烟气输入管道、电袋除尘器、脱硫脱硝塔、氨水供给泵及脱硝剂供给系统等。该专利文献采用氧化气体氧化NO,采用氨水脱硫脱硝,导致脱硝效率低,且存在氨逃逸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治理方法,其所得净化烟气的氮氧化物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很低,完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且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非常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烟气经过预除尘处理以出去大颗粒烟尘,得到预除尘烟气;所述预除尘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硫氧化物;
将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在进入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接触以氧化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从而形成一次处理烟气;
将一次处理烟气与含有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镁的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接触,以脱除一次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从而形成二次处理烟气;
其中,所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1~1.8。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将空气输送至脱硫脱硝塔内,从而使得空气、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充分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将处理浆液从脱硫脱硝塔的下部泵送至位于脱硫脱硝塔上部的喷淋层进行喷淋,与一次处理烟接触后落入脱硫脱硝塔的下部,然后循环至所述喷淋层继续喷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处理浆液循环喷淋多次,然后将脱硫脱硝塔最下层的浆液导出,浓缩脱水,经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经过结晶得到副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将二次处理烟气经过除雾器分离得到净化烟气和液滴,得到的液滴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将除雾器和喷淋层用水间歇性冲洗,形成的液体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8mg/Nm3;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低于13mg/Nm3;且该方法的脱硫效率在99%以上,且脱硝效率在95%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预除尘烟气在烟气管道的流速为9~13m/s,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接触的时间为1~3s。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一次处理烟气在脱硫脱硝塔内的流速为3~7m/s,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接触的时间为3~10s。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处理浆液中的亚硫酸氢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2.5~3.9;处理浆液中的镁元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硫元素的摩尔比为1.1~1.5。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首次与一次处理烟气接触的处理浆液由亚硫酸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镁浆液形成;其中,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25wt%,氢氧化镁浆液的浓度为10~25wt%。
本发明首次将二氧化氯,氢氧化镁和亚硫酸钠组合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所得净化烟气的氮氧化物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很低,完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且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非常高。二氧化氯促进烟气中一氧化氮转换为易溶于水的氮氧化物,含氢氧化镁和亚硫酸氢钠的处理浆液进一步吸收氮氧化物和SO2,生成无害产物N2及水溶性盐。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二氧化氯与一氧化氮的摩尔比,可显著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烟气治理方法包括除尘、一次处理、二次处理步骤。任选地,在二次处理步骤后还可以包括除雾和/或结晶步骤。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除尘步骤>
将原烟气经过预除尘处理以除去大颗粒烟尘,得到预除尘烟气;所述预除尘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硫氧化物。本发明的原烟气可以为来自烧结机、球团、或燃煤锅炉的烟气。原烟气中的含尘量可以为80~200mg/Nm3;优选为90~180mg/m3;更优选为100~140mg/m3。具体地,原烟气在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接触前经过预除尘处理。预除尘处理可以采用静电除尘器,优选为湿式静电除尘器。预除尘率达到80%以上,优选达到85%以上,更优选达到90%以上。预除尘可以除去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避免粉尘干扰二氧化氯氧化一氧化氮,从而提高烟气氧化效率。
预除尘烟气中的含硫量为600~4000mg/m3,优选为1200~3000mg/m3;更优选为1800~2600mg/m3。预除尘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可以为200~600mg/Nm3,优选为200~400mg/m3,更优选为200~260mg/m3。预除尘烟气中的含氧量可以为5~30vol%;优选为10~25vol%;更优选为15~20vol%。预除尘烟气中的含湿量可以为5~12wt%,优选为7~12wt%,更优选为9~11wt%。将预除尘烟气参数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脱硝效率和脱硫效率。
<一次处理步骤>
将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在进入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接触以氧化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从而形成一次处理烟气。所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1~1.8。优选地,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2~1.7。更优选地,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3~1.5。这样可以保证很高的脱硝效率,可以节约二氧化氯的用量,且减少系统负荷。
将含氯氧化物的气体通过氧化剂输入设备输送至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与送至烟气管道的预除尘烟气充分混合,将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为高价氮氧化物,形成一次处理烟气。反应原理如下:
2ClO2+5NO+H2O→2HCl+5NO2(主)
2ClO2+4NO→Cl2+4NO2(副)
2NO2+H2O→HNO2+HNO3(副)
5HNO2+2ClO2+H2O→5HNO3+2HCl(副)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可以由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其中可以含有一些空气和水蒸气。二氧化氯发生器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那些,这里不再赘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二氧化氯的体积分数为5~10vol%,优选为7~10vol%,更优选为7~9vol%。
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与预除尘烟气在烟气管道内接触时间1~3s,优选为2~3s,更优选为2.5~3s。这样可以保证二氧化氯与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充分反应,从而提高脱硝效率。
在本发明中,预除尘烟气在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流速可以为9~15m/s,优选为9~13m/s,更优选为10~12m/s。这样有利于将一氧化氮充分氧化,且节约时间。
在本发明中,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接触时的烟气温度为110~200℃,优选为110~170℃;更优选为110~150℃。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烟气温度为120℃。采用上述温度范围,可以保证二氧化氯的氧化效果,进而提高脱硝效率。
<二次处理步骤>
将一次处理烟气与含有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镁的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接触,以脱除一次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从而形成二次处理烟气。优选地,将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中接触。反应原理如下:
(1)氮氧化物的脱除
4NaHSO3+2NO2→N2+2Na2SO4+2H2SO4(主)
2NO2+H2O+HSO3 -→SO4 2-+2NO2 -+3H+(副)
4ClO2+2Mg(OH)2→Mg(ClO2)2+Mg(ClO3)2+2H2O(副)
2Cl2+2Mg(OH)2→MgCl2+Mg(ClO)2+2H2O(副)
(2)SO2的脱除
SO2+Mg(OH)2→MgSO3+H2O(主)
2MgSO3+O2→2MgSO4(主)
SO2+H2O→H2SO3(副)
H2SO3+Mg(OH)2→MgSO3+2H2O(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氢氧化镁浆液通过吸收剂添加设备加入脱硫脱硝塔,亚硫酸氢钠水溶液通过还原剂添加设备加入脱硫脱硝塔,氢氧化镁浆液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在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中混合形成处理浆液。一次处理烟气通过烟气管道通入脱硫脱硝塔内部。空气通过氧化风机通入脱硫脱硝塔内部。将处理浆液经循环泵抽取至脱硫脱硝塔内的喷淋层,利用喷嘴由上至下喷淋,与空气和一次处理烟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后所得浆液落入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然后再次经循环泵抽取至所述喷淋层继续喷淋,以实现处理浆液的循环喷淋。处理浆液将一次处理烟气中的高价氮氧化物还原成N2,并吸收一次处理烟气中的SO2,在脱硫脱硝塔的顶部获得二次处理烟气。
在本发明中,一次处理烟气在脱硫脱硝塔内的烟气流速为3~7m/s,优选为3~5m/s,更优选为3~4m/s。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的接触时间为3~10s;优选为4~8s;更优选为5~7s。这样可以保证处理效率,且可以将一次处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充分吸收。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亚硫酸氢钠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形式使用,氢氧化镁以氢氧化镁浆液的形式使用。首次与一次处理烟气接触的处理浆液由亚硫酸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镁浆液形成。其中,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浓度可以为10~25wt%,优选为18~23wt%,更优选为20~22wt%。氢氧化镁浆液中氢氧化镁浓度为10~25wt%,优选为15~20wt%,更优选为18~20wt%。
本发明的处理浆液中的亚硫酸氢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可以为2.5~3.9,优选为2.7~3.5,更优选为3~3.3。这样可以使得氮氧化物被亚硫酸氢钠充分还原,提高脱硝效率。
本发明的处理浆液中的镁元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硫元素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为1.1~1.4,更优选为1.2~1.3。这样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将空气输送至脱硫脱硝塔内,从而使得空气、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充分混合。优选地,空气通过氧化风机通入脱硫脱硝塔内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将处理浆液从脱硫脱硝塔的下部泵送至位于脱硫脱硝塔上部的喷淋层进行喷淋,与一次处理烟接触后落入脱硫脱硝塔的下部,然后循环至所述喷淋层继续喷淋。处理浆液经循环泵多次循环喷淋,提高了氢氧化镁和亚硫酸氢钠的利用率,节约运行成本。
本发明的氢氧化镁浆液可以由氧化镁与水反应得到,也可由氢氧化镁溶于水得到。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的纯度80~95%,优选为80~90%,更优选为85~90%。氧化镁或氢氧化镁的粒度为150~350目,优选为200~250目,更优选为220~250目。这样可以使得氢氧化镁浆液的成本较低,且脱硫脱硝效率较好。
<除雾步骤>
二次处理烟气经过除雾器进行液气分离,分离后的净化烟气经烟囱排放,分离后的液滴回落到吸收池。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将二次处理烟气经过除雾器分离得到净化烟气和液滴,得到的液滴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将除雾器和喷淋层用水间歇性冲洗,形成的液体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优选地,脱硫脱硝塔与工艺水塔相连,工艺水塔提供工艺水对除雾器和喷淋层间歇性冲洗,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冲洗后形成的液体回落至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净化烟气温度可以为50~90℃;优选为35~50℃;更优选为40~45℃。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8mg/Nm3,例如为5mg/Nm3。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低于13mg/Nm3;例如为108mg/Nm3。该方法的脱硫效率在99%以上,且脱硝效率在95%以上。
<结晶步骤>
将脱硫脱硝塔内循环喷淋多次的处理浆液导出,浓缩脱水,经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经过结晶得到副产品。具体地,将脱硫脱硝塔下部吸收池内的处理浆液循环喷淋多次,然后经泵导出,进行浓缩脱水,再经过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得到清液,获得的清液经过结晶得到副产品。所述结晶器优选为三效蒸发器。
实施例1
将原烟气经过静电除尘器,进行预除尘处理以除去大颗粒烟尘,得到预除尘烟气。
含氯氧化物的气体由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通过氧化剂输入设备输送至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与送至烟气管道的预除尘烟气充分混合,将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为高价氮氧化物,形成一次处理烟气。
氢氧化镁浆液通过吸收剂添加设备加入脱硫脱硝塔,亚硫酸氢钠水溶液通过还原剂添加设备加入脱硫脱硝塔,氢氧化镁浆液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在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中混合形成处理浆液。一次处理烟气通过烟气管道通入脱硫脱硝塔内部。空气通过氧化风机通入脱硫脱硝塔内部。将处理浆液经循环泵抽取至脱硫脱硝塔内的喷淋层,利用喷嘴由上至下喷淋,与空气和一次处理烟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后所得浆液落入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然后再次经循环泵抽取至所述喷淋层继续喷淋,以实现处理浆液的循环喷淋。处理浆液将一次处理烟气中的高价氮氧化物还原成N2,并吸收一次处理烟气中的SO2,在脱硫脱硝塔的顶部获得二次处理烟气。
将二次处理烟气经过除雾器进行液气分离,分离后的净化烟气经烟囱排放,液滴回落到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脱硫脱硝塔与工艺水塔相连,工艺水塔提供工艺水对除雾器和喷淋层间歇性冲洗,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冲洗后形成的液体回落至脱硫脱硝塔下部的吸收池。
将脱硫脱硝塔下部吸收池内循环喷淋多次的处理浆液经泵导出,进行浓缩脱水,再经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得到清液;将得到的清液经过三效蒸发器结晶得到副产品。
该烟气治理方法应用于150m2烧结机脱硫脱硝项目中,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排放的烟气各项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参数 数值 单位
入口烟气量(标况湿) 700000 Nm<sup>3</sup>/h
入口烟气温度 120
预除尘烟气的SO<sub>2</sub>浓度 2500 mg/Nm<sup>3</sup>
预除尘烟气的NO浓度 210 mg/Nm<sup>3</sup>
预除尘烟气的含湿量 10 wt%
预除尘烟气的含氧量 18 vol%
原烟气的含尘量 120 mg/Nm<sup>3</sup>
烟气管道内的烟气流速 12 m/s
脱硫脱硝塔内的烟气流速 3.8 m/s
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二氧化氯体积分数 7 vol%
ClO<sub>2</sub>/NO摩尔比 1.2
NaHSO<sub>3</sub>/NO摩尔比 3
镁硫比 1.3
亚硫酸氢钠浓度 20 wt%
亚硫酸氢钠喷入量 7644 kg/h
氢氧化镁纯度 80
氢氧化镁粒度 200~300
氢氧化镁浆液浓度 20 wt%
表2
项目 数量 单位
排烟温度 40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5 mg/Nm<sup>3</sup>
脱硫效率 99.9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10 mg/Nm<sup>3</sup>
脱硝效率 96.2
由表1和表2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可以显著提高烟气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排出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5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0mg/Nm3;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9.9%和96.2%。
比较例1
除了以下条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二氧化氯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具体工艺参数如表3所示。排放的烟气各项参数如表4所示。
表3
参数 数值 单位
ClO<sub>2</sub>/NO摩尔比 1
表4
项目 数量 单位
排烟温度 40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10 mg/Nm<sup>3</sup>
脱硫效率 99.6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22 mg/Nm<sup>3</sup>
脱硝效率 89.5
由表可知,当降低二氧化氯与预除尘烟气预除尘烟气中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脱硝效率明显降低(89.5%),排出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有所升高,分别为10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2mg/Nm3。这是因为二氧化氯的减少影响了一氧化氮的氧化率,同样影响了后续的吸收。
比较例2
除了以下条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二氧化氯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7。具体工艺参数如表5所示。排放的烟气各项参数如表6所示。
表5
参数 数值 单位
ClO<sub>2</sub>/NO摩尔比 0.7
表6
项目 数量 单位
排烟温度 40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14 mg/Nm<sup>3</sup>
脱硫效率 99.4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29 mg/Nm<sup>3</sup>
脱硝效率 86.2
由表可知,当进一步降低二氧化氯与预除尘烟气预除尘烟气中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0.7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脱硝效率明显降低(86.2%),排出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进一步升高,分别为14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9mg/Nm3。这是因为二氧化氯的减少影响了一氧化氮的氧化率,同样影响了后续的吸收。
比较例3
除了以下条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二氧化氯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摩尔比为2。具体工艺参数如表5所示。排放的烟气各项参数如表6所示。
表7
参数 数值 单位
ClO<sub>2</sub>/NO摩尔比 2
表8
项目 数量 单位
排烟温度 40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7 mg/Nm<sup>3</sup>
脱硫效率 99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12 mg/Nm<sup>3</sup>
脱硝效率 94.5
由表可知,当二氧化氯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摩尔比为2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7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12mg/Nm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有所降低,且系统负荷有所增加。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气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烟气经过预除尘处理以出去大颗粒烟尘,得到预除尘烟气;所述预除尘烟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硫氧化物;
将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在进入脱硫脱硝塔之前的烟气管道内接触以氧化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从而形成一次处理烟气;
将一次处理烟气与含有亚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镁的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接触,以脱除一次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从而形成二次处理烟气;
其中,所述含氯氧化物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所述二氧化氯与所述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1.1~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空气输送至脱硫脱硝塔内,从而使得空气、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在脱硫脱硝塔内充分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处理浆液从脱硫脱硝塔的下部泵送至位于脱硫脱硝塔上部的喷淋层进行喷淋,与一次处理烟接触后落入脱硫脱硝塔的下部,然后循环至所述喷淋层继续喷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浆液循环喷淋多次,然后将脱硫脱硝塔最下层的浆液导出,浓缩脱水,经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得到清液;将清液经过结晶得到副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次处理烟气经过除雾器分离得到净化烟气和液滴,得到的液滴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将除雾器和喷淋层用水间歇性冲洗,形成的液体回落至脱硫脱硝塔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8mg/Nm3;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低于13mg/Nm3;且该方法的脱硫效率在99%以上,且脱硝效率在95%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除尘烟气在烟气管道的流速为9~13m/s,预除尘烟气与含氯氧化物的气体接触的时间为1~3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处理烟气在脱硫脱硝塔内的流速为3~7m/s,一次处理烟气与处理浆液接触的时间为3~10s。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浆液中的亚硫酸氢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的摩尔比为2.5~3.9;处理浆液中的镁元素与预除尘烟气中的硫元素的摩尔比为1.1~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次与一次处理烟气接触的处理浆液由亚硫酸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镁浆液形成;其中,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25wt%,氢氧化镁浆液的浓度为10~25wt%。
CN201911401478.4A 2019-12-31 2019-12-31 烟气治理方法 Pending CN113117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1478.4A CN113117501A (zh) 2019-12-31 2019-12-31 烟气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1478.4A CN113117501A (zh) 2019-12-31 2019-12-31 烟气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7501A true CN113117501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6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1478.4A Pending CN113117501A (zh) 2019-12-31 2019-12-31 烟气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750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4308B1 (en) * 1998-12-09 2001-04-10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Process for removal of nitric oxides and sulfur oxides from flue gases
CN101108303A (zh) * 2007-08-02 2008-01-23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联合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湿式氨法烟气净化工艺及其系统
CN103990362A (zh) * 2014-05-16 2014-08-20 山东大学 烟气脱硫脱硝脱汞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01160A (zh) * 2015-04-02 2015-07-29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湿法脱硫技术降低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5148700A (zh) * 2015-08-27 2015-12-16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氧化吸收处理天然气锅炉烟气中污染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4061A (zh) * 2017-07-07 2017-11-14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镁法脱硫的三氧化硫和汞脱除系统及其脱除方法
CN109092038A (zh) * 2018-09-26 2018-12-2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亚钠法和循环钠碱法耦合转换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
CN208839355U (zh) * 2018-06-29 2019-05-10 苏州艾特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4308B1 (en) * 1998-12-09 2001-04-10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Process for removal of nitric oxides and sulfur oxides from flue gases
CN101108303A (zh) * 2007-08-02 2008-01-23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联合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湿式氨法烟气净化工艺及其系统
CN103990362A (zh) * 2014-05-16 2014-08-20 山东大学 烟气脱硫脱硝脱汞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01160A (zh) * 2015-04-02 2015-07-29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湿法脱硫技术降低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5148700A (zh) * 2015-08-27 2015-12-16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氧化吸收处理天然气锅炉烟气中污染物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4061A (zh) * 2017-07-07 2017-11-14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镁法脱硫的三氧化硫和汞脱除系统及其脱除方法
CN208839355U (zh) * 2018-06-29 2019-05-10 苏州艾特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装置
CN109092038A (zh) * 2018-09-26 2018-12-2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亚钠法和循环钠碱法耦合转换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32841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erosol production during absorption in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CN103212281B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WO2016192272A1 (zh) 烟气一体化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352646B (zh) 一种利用紫外光双重作用的烟气脱硝方法
CN105032138B (zh) 烟气治理装置和方法
CA2469321C (en) Nox, hg, and so2 removal using ammonia
JP6124206B2 (ja) 硫酸製造装置向け脱硫方法及び脱硫装置
WO2012106279A1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contaminants from gas streams
CN107789965B (zh) 一种氨-镁组合烟气脱硫及副产鸟粪石的方法
CN105233647B (zh) 一种硫化铵溶液脱硫脱硝的方法
CN104941431A (zh) 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和方法
CN101428195B (zh) 利用氯化钠治理烟气氮氧化物并回收亚硝酸盐的系统
CN111514736A (zh) 一种臭氧氧化联合氨法喷淋的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CN203253338U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CN104941415A (zh) 烟气治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3117501A (zh) 烟气治理方法
CN113117484A (zh) 干法一体化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CN113117480A (zh) 利用钙基吸收剂进行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
CN113117478A (zh) 基于粉煤灰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
CN111359398B (zh) 一种烟气脱硝脱白的方法
CN212757996U (zh) 一种臭氧氧化联合氨法喷淋的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CN104941417A (zh) 烟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5498504B (zh) 铁球团烧结尾气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和应用
CN113117481A (zh) 利用二氧化氯脱硫脱硝的方法
CN113117510A (zh) 基于亚硫酸氢钠的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107 room 803, building 1, Vanke center, Hongqiao, Lane 988, Shench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Jizhi Smart (Shanghai) New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7 room 803, building 1, Vanke center, Hongqiao, Lane 988, Shench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COIIC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