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5470B -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5470B
CN113115470B CN202110324481.1A CN202110324481A CN113115470B CN 113115470 B CN113115470 B CN 113115470B CN 202110324481 A CN202110324481 A CN 202110324481A CN 113115470 B CN113115470 B CN 113115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ource node
multicast
information
w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4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5470A (zh
Inventor
张周
王一竹
王彤彤
仲健
任保全
白显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inhai) Intelligence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inhai) Intelligence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inhai) Intelligence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inhai) Intelligence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3244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5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5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5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该方法如下:构建组播通信系统,确定优化模型并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获胜信源节点在γ时刻收到CTS包或检测到信道中发生冲突,则根据γ获得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若Ri,min≥λ*,则获胜信源节点按照Ri,min进行组播,否则,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本发明在减少信令开销的条件下,保证了网络平均吞吐率全局最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于IEEE802.11无线传输协议的网络中主要包括单播、组播和广播三种通讯模式,其中已有研究和协议对分布式单播通讯模式下的信道机会接入方法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在分布式单播通讯模式下,多个信源-信宿通信对(也称用户)以分布式方式共享信道进行业务传输,多用户通过竞争的方式接入信道,并根据其直连信道状态和最优接入方法确定其是否利用此次机会,若竞争成功的用户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用户再次通过竞争信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若竞争成功的用户选择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传输,则等待此用户通信完毕后,所有用户再次通过竞争信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用户密集的场景下,单播技术因接入方式和传输时延的原因无法满足用户的传输需求,会极大的影响用户服务质量。
相比之下,只向多个组内用户发送一次数据的组播通讯模式有着比单独向每个用户发送同一数据的单播效率更高的优点,同时避免了由广播通讯模式下带来的无法针对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问题,分布式组播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目前的组播通讯机制下,对于给定的传输速率的组播通信机制,组播组内的一些用户可能因为信道条件较差而无法正确接收数据包;按照所有组内用户信道条件最差的用户的可达速率进行传输的机制又会导致系统吞吐量较低。同时,这种机制下由于信源节点需要获知组内信道状态最差的用户的可达传输速率,这一过程需要较大的信令开销,严重浪费了网络信道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以最大化无线组播网络吞吐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组播通信系统,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网络基本参数,确定优化模型并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
步骤2、组播通信系统中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若竞争成功则进入步骤3,否则重复步骤2;
步骤3、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
步骤4、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
步骤5、获胜信源节点在γ时刻收到CTS包或检测到信道中发生冲突,则根据γ获得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然后进入步骤6;
步骤6、获胜信源节点根据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与λ*进行比较,若Ri,min≥λ*,则获胜信源节点按照Ri,min进行组播,否则,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返回步骤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设计了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机制,在减少信令开销的条件下保证网络平均吞吐率达到全局最优;(2)机会信道的接入通过全局最优阈值进行判定,过程简单、逻辑清晰、易于实现;(3)能够使分布式组播网络场景下网络吞吐率达到全局最优,在多个用户需要同一数据的场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系统最大吞吐量λ*迭代方法的计算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理论和实际网络平均吞吐量随信噪比变化的仿真结果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取最优停止方法与采取非停止接入方法,网络平均吞吐量随信噪比变化的仿真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为了便于理解,对文中用到的技术术语做出如下解释:
RTS:request-to-send,请求发送包,是信道感知接入协议里常用的数据包。
CTS:clear-to-send,清除发送包,是信道感知接入协议里常用的数据包,被接受节点用于对发送节点做出回应。
信道机会接入:多用户共享信道,利用信道空闲动态接入信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组播通信系统,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网络基本参数,确定优化模型并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
步骤2、组播通信系统中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若竞争成功则进入步骤3,否则重复步骤2;
步骤3、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
步骤4、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
步骤5、获胜信源节点在γ时刻收到CTS包或检测到信道中发生冲突,则根据γ获得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然后进入步骤6;
步骤6、获胜信源节点根据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与λ*进行比较,若Ri,min≥λ*,则获胜信源节点按照Ri,min进行组播,否则,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返回步骤2。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由组播通信系统来实现:结合图1,该系统包括K个组播组,每一个组播组包含一个信源节点Sk和M个信宿节点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31
系统中K个组播组以分布方式共享信道进行业务传输,各组播组之间以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竞争成功的组播组中的信源节点要根据信道接入方法N,利用其感知到的状态信息决定是否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业务传输,若获胜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信源节点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通过优化信道接入方法N,来最大化组播通信系统时间平均下的吞吐量,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
各组播组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从一个持续时间长度为δ的时隙开始,以概率pk向所有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独立竞争共享信道;如果在该时隙中无信源节点发送RTS包,所有信源节点继续在下一个时隙中竞争;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节点发送RTS包,则发生冲突,没有信源节点成功感知接入信道,所有信源节点在下个时隙继续竞争;如果仅有一个信源节点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41
发送RTS包,该信源节点Si获得信道接入机会,并称为获胜信源节点Si,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42
接收到来自信源节点的RTS包后,利用RTS包内携带的训练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hi,j,并按如下映射关系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43
即各信宿节点根据直连信道状态,获得离散的对应的可达信息速率Rv=v·R0,v∈{1,2,...V},其中R0为基本可达信息速率,v表示量化区间阶数,α和V均为正整数,分别表示直连信道状态对应的量化区间宽度和总阶数;
各信宿节点Di,j根据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v和一个预先设定的函数g(r)=v·δ选择退避时间τb,j向信源节点Si发送CTS包,其中δ为一个时隙;获胜信源节点Si在竞争成功后持续监听信道,获胜信源节点Si在γ时刻检测到信道忙或发生冲突,则根据γ与下式获得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44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45
而后获胜信源节点Si根据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决策是否要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业务传输;
根据最优停止理论,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为纯阈值形式:若Ri,min>λ,获胜信源节点Si按照Ri,min进行组播接入信道,传输时间为τd;否则,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每次成功传输后,所有组播组开始新的信道竞争接入过程;上述信道接入工作机制如图2所示。
2)定义网络基本参数
组播通信系统中包含K个组播组,用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1
索引,每一个组播组包含一个信源节点Sk和M个信宿节点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2
网络中所有节点时间同步,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与信宿节点之间均按照直连方式接入信道;对于获胜信源节点Si、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信宿节点Di,j和信道感知次数n=1,2,...,∞,信宿节点Di,j通过由信源节点Si所发送的RTS包内携带的训练序列,计算自身到信源节点Si的信道质量信道增益hi,j(n),满足概率分布函数FH(h),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i,j(n)根据式(1)获得,满足概率分布函数FR(r)=P(r≤Rv)=FH(v·α);考虑无线信道服从方差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6
的瑞利衰落模型且具有块衰落特性,速率Ri,j(n)在传输时间τd内维持不变,τd不大于信道相关时间;同一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3
则Ri,min(n)满足概率分布函数: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4
3)确定优化问题
根据1)中介绍的信道接入工作机制,组播组以分布方式成功完成t次数据传输,用{N1,N2,...Nt}表示多次传输对应的停止时间,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55
表示第l次接入信道的信息速率,τd表示单次接入信道的时间,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61
表示第l次接入信道花费的时间;根据Renewal定理和大数定理,时间平均下的系统吞吐量收敛于系统吞吐量的统计均值: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62
寻找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最大化无线组播网络平均下的吞吐量的问题描述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63
其中Q为最优信道接入方法的可行集,满足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64
λ*为使用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组播通信系统时间平均下可达的最大吞吐量;
4)问题分析
根据最优停止理论,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最优停止方法存在,具体结构为:
N*=min{n≥1:Rmin,N≥λ*} (6)
作为最优方法的阈值,最大吞吐量期望λ*存在且唯一。
结合图3,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步骤1所述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具体如下:
迭代计算公式为:
λq+1=φ(λq) (7)
其中,q=1,2,3,...表示迭代次数,λq表示第q次迭代的系统吞吐量,λq+1表示第q+1次迭代的系统吞吐量;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65
其中,Rβ+1表示第β+1阶量化区间对应的可达信息速率,β表示λq大于等于的最小的对应可达信息速率所对应的量化区间阶数减一;
其中τ1为单次信道感知时间的期望,表示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1
τRTS表示传输RTS包的时间,τCTS表示传输CTS包的时间,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2
表示退避时间的期望,其中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3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4
表示组播网络中存在竞争成功的信源节点的概率,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5
表示组播网络空闲的概率,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76
表示组播网络竞争冲突出现的概率,其中pi、pl分别为信源i、l向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的概率;
迭代方法的计算流程图如图4所示,设置一个非负的初始值λ0,如λ0=1,根据式(7)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收敛至最大吞吐量期望λ*,λ*≤RV。迭代算法按系数q进行更新,当满足|λq+1q|<ε时,完成迭代过程。其中ε>0为收敛算法的迭代精度门限,按精度需要动态调整,通常取值为10-3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步骤2所述组播通信系统中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若竞争成功则进入步骤3,否则重复步骤2,具体如下:
各组播组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各组播组中信源在一个持续时间长度为δ的微小时隙开始,以概率pk向所有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独立竞争信道,如果在该时隙中无信源发送RTS包,所有信源继续在下一个时隙中竞争;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发送RTS包,则发生冲突,没有信源成功感知接入信道,所有信源在下一个时隙继续竞争;如果仅有一个信源i发送RTS包,该信源获得信道接入机会,并称其为获胜信源i,然后进入步骤3。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步骤3所述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具体如下:
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Di,j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的训练符号序列,估计信源节点Si与其自身之间的信道增益hi,j,并按式(1)关系量化得到Di,j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i,j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步骤4所述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具体如下:
各信宿节点Di,j根据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v和一个预先设定的函数g(r)=v·δ,选择退避时间τb,j向获胜信源节点Si发送CTS包;获胜信源节点Si在竞争成功后持续监听信道,然后进入步骤5。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3个组播组,每个组播组内包含一个信源节点和5个信宿节点组成的无线分布式组播网络,网络中所有信道服从独立同分布的瑞丽衰落。其中,信源节点的信道竞争参数每次在0到1之间随机生成、δ=25μs和τRTS=τCTS=50μs,量化区间宽度α=0.1,量化区间数V=100,基本可达信息速率R0=1bit/ms,直连信道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81
信道相干时间为τd
首先考虑信道接入时间τd为1ms、5ms和10ms的情况下,不同直连信道信噪比下最优信道接入方法的吞吐量性能。当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82
从1dB到10dB变化时,图5给出了最优接入方法的吞吐量曲线。性能曲线包括模拟和数值两种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信道接入时间τd和信噪比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83
条件下,两类吞吐量结果相互吻合,验证了信道接入方法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本实施例考虑了最优接入方法与无等待直接信道接入方法间的性能比较。考虑信道接入时间τd为1ms、5ms,
Figure BDA0002994042460000084
从1dB到10dB变化时,图6给出了最优接入方法与无等待直接信道接入方法的吞吐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最优接入方法可大幅提升系统吞吐量性能。

Claims (5)

1.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组播通信系统,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网络基本参数,确定优化模型并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
步骤2、组播通信系统中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若竞争成功则进入步骤3,否则重复步骤2;
步骤3、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
步骤4、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
步骤5、获胜信源节点在γ时刻收到CTS包或检测到信道中发生冲突,则根据γ获得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然后进入步骤6;
步骤6、获胜信源节点根据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与λ*进行比较,若Ri,min≥λ*,则获胜信源节点按照Ri,min进行组播,否则,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返回步骤2;
步骤1所述构建组播通信系统,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网络基本参数,具体如下:
所述组播通信系统包括K个组播组,每一个组播组包含一个信源节点Sk和M个信宿节点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11
系统中K个组播组以分布方式共享信道进行业务传输,各组播组之间以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竞争成功的组播组中的信源节点根据信道接入方法N,利用感知到的状态信息决定是否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业务传输,若获胜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信源节点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通过优化信道接入方法N,来最大化组播通信系统时间平均下的吞吐量,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信道接入的工作机制
各组播组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从一个持续时间长度为δ的时隙开始,以概率pk向所有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独立竞争共享信道;如果在该时隙中无信源节点发送RTS包,所有信源节点继续在下一个时隙中竞争;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节点发送RTS包,则发生冲突,没有信源节点成功感知接入信道,所有信源节点在下个时隙继续竞争;如果仅有一个信源节点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21
发送RTS包,该信源节点Si获得信道接入机会,并称为获胜信源节点Si,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22
接收到来自信源节点的RTS包后,利用RTS包内携带的训练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hi,j,并按如下映射关系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为: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23
即各信宿节点根据直连信道状态,获得离散的对应的可达信息速率Rv=v·R0,v∈{1,2,...V},其中R0为基本可达信息速率,v表示量化区间阶数,α和V均为正整数,分别表示直连信道状态对应的量化区间宽度和总阶数;
各信宿节点Di,j根据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v和一个预先设定的函数g(r)=v·δ选择退避时间τb,j向信源节点Si发送CTS包,其中δ为一个时隙;获胜信源节点Si在竞争成功后持续监听信道,获胜信源节点Si在γ时刻检测到信道忙或发生冲突,则根据γ与下式获得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24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25
而后获胜信源节点Si根据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Ri,min决策是否要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业务传输;
根据最优停止理论,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为纯阈值形式:若Ri,min>λ,获胜信源节点Si按照Ri,min进行组播接入信道,传输时间为τd;否则,信源节点放弃此次传输机会,所有组播组信源节点开始新一轮信道竞争;每次成功传输后,所有组播组开始新的信道竞争接入过程;
2)定义网络基本参数
组播通信系统中包含K个组播组,用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31
索引,每一个组播组包含一个信源节点Sk和M个信宿节点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32
网络中所有节点时间同步,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与信宿节点之间均按照直连方式接入信道;对于获胜信源节点Si、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信宿节点Di,j和信道感知次数n=1,2,...,∞,信宿节点Di,j通过由信源节点Si所发送的RTS包内携带的训练序列,计算自身到信源节点Si的信道质量信道增益hi,j(n),满足概率分布函数FH(h),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i,j(n)根据式(1)获得,满足概率分布函数FR(r)=P(r≤Rv)=FH(v·α);考虑无线信道服从方差为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33
的瑞利衰落模型且具有块衰落特性,速率Ri,j(n)在传输时间τd内维持不变,τd不大于信道相关时间;同一组播组内用户最小信息传输速率为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34
则Ri,min(n)满足概率分布函数: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35
3)确定优化问题
根据1)中介绍的信道接入工作机制,组播组以分布方式成功完成t次数据传输,用{N1,N2,...Nt}表示多次传输对应的停止时间,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41
表示第l次接入信道的信息速率,τd表示单次接入信道的时间,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42
表示第l次接入信道花费的时间;根据Renewal定理和大数定理,时间平均下的系统吞吐量收敛于系统吞吐量的统计均值: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43
寻找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最大化无线组播网络平均下的吞吐量的问题描述为: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44
其中Q为最优信道接入方法的可行集,满足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45
λ*为使用最优信道接入方法N*组播通信系统时间平均下可达的最大吞吐量;
4)问题分析
根据最优停止理论,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最优停止方法存在,具体结构为:
N*=min{n≥1:Rmin,N≥λ*} (6)
作为最优方法的阈值,最大吞吐量期望λ*存在且唯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离线计算系统最大吞吐量λ*,具体如下:
迭代计算公式为:
λq+1=φ(λq) (7)
其中,q=1,2,3,...表示迭代次数,λq表示第q次迭代的系统吞吐量,λq+1表示第q+1次迭代的系统吞吐量;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1
其中,Rβ+1表示第β+1阶量化区间对应的可达信息速率,β表示λq大于等于的最小的对应可达信息速率所对应的量化区间阶数减一;
τ1为单次信道感知时间的期望,表示为: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2
τRTS表示传输RTS包的时间,τCTS表示传输CTS包的时间,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3
表示退避时间的期望,其中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4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5
表示组播网络中存在竞争成功的信源节点的概率,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6
表示组播网络空闲的概率,
Figure FDA0003930164440000057
表示组播网络竞争冲突出现的概率,其中pi、pl分别为信源i、l向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的概率;
迭代方法的计算流程为,设置一个非负的初始值λ0,根据式(7)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收敛至最大吞吐量期望λ*,λ*≤RV;迭代算法按系数q进行更新,当满足|λq+1q|<ε时,完成迭代过程;其中ε>0为收敛算法的迭代精度门限,按精度需要动态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组播通信系统中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若竞争成功则进入步骤3,否则重复步骤2,具体如下:
各组播组按照竞争方式感知和接入信道,各组播组中信源节点在一个持续时间长度为δ的时隙开始,以概率pk向所有组内信宿节点发送RTS信令包独立竞争信道,如果在该时隙中无信源节点发送RTS包,所有信源节点继续在下一个时隙中竞争;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节点发送RTS包,则发生冲突,没有信源节点成功感知接入信道,所有信源节点在下一个时隙继续竞争;如果仅有一个信源节点Si发送RTS包,该信源节点获得信道接入机会,称为获胜信源节点Si,然后进入步骤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获胜信源节点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携带的训练符号序列,获得直连信道状态,并得到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具体如下:
获胜信源节点Si所在组播组内所有信宿节点Di,j通过接收到的RTS数据包内的训练符号序列,估计信源节点Si与其自身之间的信道增益hi,j,并按式(1)关系量化得到Di,j对应的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i,j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各信宿节点择退避时间向获胜信源节点发送CTS包,具体如下:
各信宿节点Di,j根据可达信息传输速率Rv和一个预先设定的函数g(r)=v·δ,选择退避时间τb,j向获胜信源节点Si发送CTS包;获胜信源节点Si在竞争成功后持续监听信道,然后进入步骤5。
CN202110324481.1A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Active CN113115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4481.1A CN113115470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4481.1A CN113115470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470A CN113115470A (zh) 2021-07-13
CN113115470B true CN11311547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671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4481.1A Active CN113115470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54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2133A1 (zh) * 2016-11-07 2018-05-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数退避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0351885A (zh) * 2019-06-29 201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阈值度量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机会信道接入方法
CN110381562A (zh) * 2019-06-29 2019-10-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双层松耦合最优停止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接入方法
CN111511038A (zh) * 2019-12-30 2020-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无线协同网络分布式信道智能感知与接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2138B2 (en) * 2006-09-13 2010-09-07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Foundation Distributed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in IEEE 802.11 wireless location area networks (WLA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2133A1 (zh) * 2016-11-07 2018-05-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数退避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0351885A (zh) * 2019-06-29 2019-10-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阈值度量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机会信道接入方法
CN110381562A (zh) * 2019-06-29 2019-10-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双层松耦合最优停止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接入方法
CN111511038A (zh) * 2019-12-30 2020-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无线协同网络分布式信道智能感知与接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认知的Ad_Hoc网络跨层组播传播路由算法研究;王振;《硕士学位论文》;20130320;全文 *
无线网络中分布式机会协作的信道接入算法研究;陈倩,骆骏,乐婷婷;《电子科技》;20181115;第31卷(第11期);全文 *
无线网络中的分布式机会信道接入研究;董蕾;《博士学位论文》;20160301;1-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470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u et al. A priority MAC protocol to support real-time traffic in ad hoc networks
CN111935722B (zh) 基于用户在线学习与低开销合作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法
Khorov et al. Two-slot based model of the IEEE 802.11 ah restricted access window with enabled transmissions crossing slot boundaries
CN105592564B (zh) 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活跃节点数估计的自适应接入机制
CN102300257A (zh) 无线自组网中基于信道预约机制的多信道多址接入方法
CN110351885B (zh) 基于阈值度量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机会信道接入方法
CN116489813A (zh) 一种适用于Lora-Mesh网络的自适应冲突退避方法及系统
CN110381562B (zh) 基于双层松耦合最优停止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接入方法
Wu et al. Cluster-based distributed MAC protocol for multichannel 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
Inaltekin et al. Selfish random access over wireless channels with multipacket reception
CN113115470B (zh) 一种无线组播网络分布式信道机会接入方法
CN112601290B (zh) 基于有限反馈的无线分布式协同网络机会信道接入方法
CN111818633B (zh) 星型接入网络中的动态节点接纳方法
CN103139834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多速率自适应退避方法
CN108834219B (zh) 基于流量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优化方法
CN106921413B (zh) 基于动态博弈的低压电力线通信局域网性能优化方法
CN113453269A (zh)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信道负载统计以及退避窗口设置方法
Miśkowicz On the capacity of p-persistent CSMA
Hong et al. HCR: a hybrid MAC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using channel reservation
Xu et al. A heuristic approach for low delay distributed MAC using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priority-based industrial wireless network
CN114423094A (zh) 基于业务特征的分布式信道组播接入方法
Medina-Marin et al. Analysis of packet arrival model for 802.11 protocol under hidden terminals and asynchronous MPR detection
CN108738050B (zh) 一种远距离条件下无线ad hoc网络P坚持机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10233762B (zh) 一种利用mab提升全双工csma网络吞吐量的方法
CN113596924A (zh) 一种面向无线网络的周期性时隙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