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4356B -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4356B
CN113114356B CN202110657981.7A CN202110657981A CN113114356B CN 113114356 B CN113114356 B CN 113114356B CN 202110657981 A CN202110657981 A CN 202110657981A CN 113114356 B CN113114356 B CN 113114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
arm interferometer
unequal
delay position
unequal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79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4356A (zh
Inventor
陈柳平
王其兵
范永胜
万相奎
王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kaike Quantu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kaike Quantu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kaike Quantu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kaike Quantum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79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4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4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9/00Measuring optical phase difference; Determining degree of coherence; Measuring optical wavelength
    • G01J9/02Measuring optical phase difference; Determining degree of coherence; Measuring optical wavelength by interferometric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8Phase or frequency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13Type
    • G01J2001/442Single-photon detection or photon cou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本底计数;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预定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从所述本底计数、所述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分别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响应于所述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防止量子通信系统因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变差而导致量子通信系统的错误率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诸如,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主要采用偏振编码、相位编码和时间相位编码三种编码方式,其中,相位编码和时间相位编码均需要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解码。由于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会显著影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错误率,因此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所使用的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将直接影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错误率,进而影响系统的成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所述相位调制电压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从所述第一本底计数、所述第二本底计数、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响应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正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底计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相位计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所述相位调制电压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对比度导出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本底计数、所述第二本底计数、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对比度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和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正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量子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量子通信系统因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未达到系统设计要求或变差而导致量子通信系统的错误率增加进而使得其成码率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的分布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的分布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的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不等臂干涉仪的正向对比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的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不等臂干涉仪的反向对比度的分布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图1所示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可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
这里,本底计数指的是在未被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各个延时位置(或时间位置)上的单光子计数,其中,第一本底计数可由光源的本底噪声和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的暗计数中的一者或它们的组合产生,第二本底计数可由光源的本底噪声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的暗计数中的一者或它们的组合产生。
在步骤102,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相位调制电压可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延时位置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也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需要,第一延时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延时位置。
这里,峰值计数指的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一段延时间隔内的单光子计数的峰值,该峰值计数可由本底计数和光脉冲叠加产生。
在此之前,可获取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然后基于这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来确定第一延时位置。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的示意图。作为对比,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的示意图。
参照图2A和2B,a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A 1A 2A 3分别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T 1T 2T 3分别为峰值计数A 1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峰值计数A 2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峰值计数A 3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如前所述,可将T 2或者(T 1+T 3)/2确定为第一延时位置。
在此之前,还可获取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然后基于这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来确定第二延时位置。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的示意图。作为对比,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的示意图。
参照图3A和3B,b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B 1B 2B 3分别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t 1t 2t 3分别为峰值计数B 1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峰值计数B 2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峰值计数B 3所对应的延时位置。如前所述,可将t 2或者(t 1+t 3)/2确定为第二延时位置。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的分布示意图。作为对比,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的分布示意图。
参照图4A和4B,E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e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F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f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
在步骤103,可从第一本底计数、第二本底计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
这里,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对比度指的是针对不等臂干涉仪使用两组光脉冲进行干涉而形成的两路光脉冲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
在一些示例中,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可基于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第一本底计数之差与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第二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可基于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第二本底计数之差与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第一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可使用,诸如,但不限于,下式(1)来计算:
Figure 594472DEST_PATH_IMAGE001
(1)
在式(1)中,P 1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E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f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a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b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
相应地,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可使用,但不限于,诸如,下式(2)来计算:
Figure 645474DEST_PATH_IMAGE002
(2)
在式(2)中,P 2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F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e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b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a 1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上面描述了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对比度的示例,但是该示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也可使用其他方式来获取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
进一步地,可基于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来确定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是否达到量子通信系统(诸如,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运行的设计要求。一般来说,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越大,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越好,这会使得系统的错误率减小,进而提升系统的成码率。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的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不等臂干涉仪的正向对比度的分布示意图。作为对比,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的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不等臂干涉仪的反向对比度的分布示意图。
参照图5A和5B,P 1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P 2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
因此,在步骤104,可响应于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作为示例,在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高于400的情况下,量子通信系统可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在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低于400的情况下,量子通信系统可报警或进行出错处理。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6,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可包括本底计数获取单元601、相位计数获取单元602、对比度获取单元603和对比度分析单元604,其中,本底计数获取单元601可被配置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相位计数获取单元602可被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相位调制电压可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对比度导出单元603可被配置为从第一本底计数、第二本底计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对比度检测单元604可被配置为响应于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在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中,第一本底计数可由光源的本底噪声和第一单光子探测器的暗计数中的一者或它们的组合产生,第二本底计数可由光源的本底噪声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的暗计数中的一者或它们的组合产生。
在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中,第一延时位置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也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需要,第一延时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延时位置。
在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中,第二延时位置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也可以是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需要,第一延时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延时位置。
在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中,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可基于如图4A所示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E和如图2A所示的第一本底计数a 1之差与如图4B所示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f和如图3A所示的第二本底计数b 1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在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中,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可基于如图4B所示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F和如图3A所示的第二本底计数b 1之差与如图4A所示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e和如图2A所示的第一本底计数a 1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7,图7所示的系统架构可包括控制器701(诸如,但不限于,用于,FPGA等)、光源702、相位移相器703、参考不等臂干涉仪704、不等臂干涉仪705、第一单光子探测器706和第二单光子探测器707,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可作为算法运行在图7所示的控制器701中。相应地,图6所示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可被包括在控制器701中。
在图7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控制器701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在未使用光源702向不等臂干涉仪705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706中探测到的如图2A所示的第一本底计数a 1以及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707中探测到的如3A所示的第二本底计数b 1,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704向不等臂干涉仪705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第一单光子探测器706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移相器703所施加的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图4A所示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E和最小值e以及在第二单光子探测器707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移相器703所施加的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图4B所示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F和最小值f,从第一本底计数a 1、第二本底计数b 1、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E和最小值e以及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F和最小值f中导出如图5A所示的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P 1和/或如图5B所示的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反向对比度P 2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量子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量子通信系统因不等臂干涉仪的干涉效果未达到系统设计要求或变差而导致量子通信系统的错误率增加进而使得其成码率降低的问题。
尽管已参照优选实施例表示和描述了本申请,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换。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
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所述相位调制电压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
从所述第一本底计数、所述第二本底计数、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
响应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6.一种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本底计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一本底计数以及在不等臂干涉仪的输出端所连接的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第二本底计数;
相位计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获取在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一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在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第二延时位置随着相位调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其中,所述相位调制电压由设置在参考不等臂干涉仪的长臂上的相位移相器施加;
对比度导出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本底计数、所述第二本底计数、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以及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值中导出不等臂干涉仪的两臂之间的正向对比度和/或反向对比度;
对比度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和反向对比度达到系统设计阈值而使用不等臂干涉仪进行编码和/或解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时位置为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二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或者在经由参考不等臂干涉仪向不等臂干涉仪输入光脉冲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光子探测器中探测到的在延时位置上连续相邻的三个峰值计数中的第一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与第三个峰值计数所对应的延时位置之间的中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对比度基于所述第二相位计数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二本底计数之差与所述第一相位计数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一本底计数之差的比值而被导出。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
12.一种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
CN202110657981.7A 2021-06-15 2021-06-15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114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981.7A CN113114356B (zh) 2021-06-15 2021-06-15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981.7A CN113114356B (zh) 2021-06-15 2021-06-15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356A CN113114356A (zh) 2021-07-13
CN113114356B true CN113114356B (zh) 2021-08-13

Family

ID=7672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7981.7A Active CN113114356B (zh) 2021-06-15 2021-06-15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4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322B (zh) * 2021-10-22 2022-01-07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qkd系统误码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67432B (zh) * 2022-03-01 2023-08-18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在量子通信系统中校准不等臂干涉仪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1597B (zh) * 2022-08-05 2022-11-15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量子通信系统的门控信号调谐方法和装置
CN115001596B (zh) * 2022-08-05 2022-11-08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量子通信系统的门控信号调谐方法和装置
CN115567119B (zh) * 2022-11-10 2023-03-24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量子通信系统的相位补偿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5428A (zh) * 2015-06-02 2015-09-2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m-z干涉仪的多用户qkd网络系统及其密钥分发方法
CN110896328A (zh) * 2018-09-12 2020-03-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单个参考光脉冲单零差探测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4103B (en) * 2003-07-15 2005-06-29 Toshiba Res Europ Ltd A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5428A (zh) * 2015-06-02 2015-09-2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m-z干涉仪的多用户qkd网络系统及其密钥分发方法
CN110896328A (zh) * 2018-09-12 2020-03-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单个参考光脉冲单零差探测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356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4356B (zh)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Kueng et al. Robust nonnegative sparse recovery and the nullspace property of 0/1 measurements
Grosshans et al. Virtual entanglement and reconciliation protocols for quantum cryptography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s
López et al. Forward-backward splitting methods for accretive operators in Banach spaces
Zhang et al. Optimal bi-level quantization of iid sensor observations for binary hypothesis testing
US9838141B2 (en) Adaptive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S9960904B2 (en) Correlation determination early termination
Athreya et al. Well‐posedness of stochastic heat equation with distributional drift and skew stochastic heat equation
US91468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it sequence robustly to change of DC offset in OOK receiver
JP2012239174A (ja) ソフトデマッピ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Ahmed et al. A convex approach to blind deconvolution with diverse inputs
CN113114355B (zh) 用于检测量子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2873A (zh) 用于处理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20080256343A1 (en) Convergence determination and scaling factor estimation based on sensed switching activity or measured power consumption
CN112270411B (zh) 量子退相干程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zakala et al. Compressed sensing under matrix uncertainty: Optimum thresholds and robust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Ferrie Data-processing inequalities for quantum metrology
JP5326759B2 (ja) Fsk受信装置、fsk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16015B2 (en)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Tsurumaru et al. Exact minimum and maximum of yield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decoy light intensities
WO2014032578A1 (zh) 一种确定软比特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Convergence of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in feedback communication, estimation, and feedback control over Gaussian channels
Terashima Information and fidelity in projective measurements
JP2008533893A (ja) Cdma干渉除去のために反復信号処理し、パーセプトロンを使用する方法
Zhang et al. Quantum clone and states estimation for n-stat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