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2455A -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2455A
CN113112455A CN202110314993.XA CN202110314993A CN113112455A CN 113112455 A CN113112455 A CN 113112455A CN 202110314993 A CN202110314993 A CN 202110314993A CN 113112455 A CN113112455 A CN 113112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dot
dots
local area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4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刘雪峰
徐树杰
朱振宇
崔晨
童丽萍
王加余
王雷
任家宝
王超前
任重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Data Co ltd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Data Co ltd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Data Co ltd,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49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2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2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2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配准方法包括: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该方法利用圆周上两点连线中垂线必过圆心的原理构建了阵列圆点圆周上三点确定圆心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圆心识别的计算量,5×8圆点形阵列的配准用时最快仅为4毫秒,且不会识别到圆点区域以外的无效圆心,算法抗干扰能力强,进而实现了检测区域的自动配准。

Description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数据分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比色传感阵列(Colorimetric Sensor Array)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气体检测及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检测过程是使待测气体与能够对多种气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比色传感阵列芯片相接触,使芯片上的比色传感阵列发生颜色变化,然后通过智能手机摄像头、工业互联网摄像头等智能终端读取颜色变化数据,进而结合气体指纹图谱库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待测气体种类及浓度的定性定量分析。
上述比色传感阵列一般是由多种反应试剂在高分子薄膜、玻璃、试纸等基材上点样扩散形成的直径均匀的圆点阵列,各个圆点常见的直径为1-4mm,各圆点在基材上有序排列且互不接触。智能终端应准确读取各个圆点的颜色变化数据,不能受到基材颜色或邻近其它圆点颜色的干扰。因此,需要智能终端自动识别各个圆点的圆心位置,在各个圆点区域的内部自动绘制合适的检测区域,从检测区域中提取R(红Red)、G(绿Green)、B(蓝Blue)颜色通道的数据。该检测区域应小于圆点区域,以避免圆点边缘颜色突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区域的中心还应与圆点区域的中心尽量接近,以避免圆点内部颜色径向不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上述自动识别圆心和检测区域定位的过程称为检测区域的配准。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能够实现图像圆心自动识别的算法,如openCV库(基于BSD许可(开源)发行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中的霍夫圆检测算法。然而,这些机器视觉算法多是通用算法,没有针对比色传感阵列进行设计或优化,因而普遍存在算法抗干扰能力弱、容易识别到比色传感阵列圆点区域以外的无效圆心的问题,以及由于一部分算力用在了圆点以外的无效区域,故算法执行速度较慢等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实现准确快速识别圆点圆心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
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包括:
根据初始检测区域的形状,确定各个初始检测区域中的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计算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
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各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
根据所述平移方向,对所述各个局部区域进行平移,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各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包括: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4,确定位于圆点内的至少三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各自独立的为横向、纵向或与不相邻的局部区域的连线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三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指向第三局部区域的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以及第N局部区域指向第一局部区域的方向;
所述第一局部区域和所述第二局部区域均为与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所述第三局部区域为远离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的局部区域;所述第N局部区域为与第一局部区域不相邻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准装置,包括:
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圆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配准方法首先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由于该初始检测区域阵列仅仅是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而绘制的,较为粗略,因而其与圆点形阵列中各个圆点的圆心无法完全对准,此步骤是为了后续的对准提供参考。然后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均位于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此步骤主要是为了确定各个初始检测区域与对应圆点的位置关系。再将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再根据三个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圆周上两点连线的中垂线必过圆心的原理,确定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即为对应圆点的圆心。
本发明利用圆周上两点连线中垂线必过圆心的原理构建了阵列圆点圆周上三点确定圆心的方式,且仅在圆点形阵列和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即可,从而极大降低了圆心识别的计算量,5×8圆点形阵列的配准用时最快仅为4毫秒,且不会识别到圆点区域以外的无效圆心,算法抗干扰能力强,进而实现了检测区域的自动配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配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配准方法中S110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一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二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三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四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五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六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七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八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九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十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十一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十二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2提供的配准方法S132中情况十三的示意图;
图17是未采用本发明的配准方法所绘制的检测区域阵列的示意图;
图18是未采用实施例2的配准方法所绘制的检测区域阵列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3提供的配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4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圆点形阵列检测区域的配准,例如比色传感阵列检测区域的配准。该方法可以由配准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构成,并一般集成在电子设备中。
参见图1,该配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其中,“圆点形阵列”是指由若干个圆点排列组成的阵列。
“圆点形阵列的排布”是指圆点形阵列的排布方式,例如圆点形阵列分为几行几列排列等。
“初始检测区域阵列”是指最原始的检测区域阵列,即为每个圆点绘制一个最原始的检测区域,圆点形阵列中的所有圆点各自对应的最原始的检测区域均绘制完成后,形成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具体的,所述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包括:
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确定圆点形阵列的长宽和初始检测区域的数量;
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圆点形阵列的长宽和初始检测区域的数量,确定各个初始检测区域的位置,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示例性的,若圆点形阵列的排布为5×8的阵列(即每行有8个圆点,一共有5行),首先确定该阵列的长宽(例如长为28mm,宽为18mm)和初始检测区域的数量(40个),然后在边界内间隔平均地绘制40个初始检测区域,形成初始检测区域阵列,该阵列也是5×8的阵列,并且各行各列严格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检测区域可以为圆形或正方形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正方形(如图2所示)。
由于该初始检测区域阵列仅仅是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而绘制的,较为粗略,因而其与圆点形阵列中各个圆点的圆心无法完全对准,相对圆点形阵列来说会发生小范围的整体性随机偏移,此步骤是为了后续的对准提供参考。由图2可知,在没有采用本实施例的配准方法的情况下,各检测区域不能很好地绘制到阵列圆点内部中间,这将导致阵列分析结果出错。
S120、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其中,上述“边缘”是指位于初始检测区域内,且与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界相接触。
具体的,所述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根据初始检测区域的形状,确定各个初始检测区域中的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
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上述R、G、B颜色值是指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的数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初始检测区域的形状设为正方形,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四个局部区域,四个局部区域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个角,对于各个局部区域的大小,可设置为3-30个图像像素。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计算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上述预设阈值用于表征局部区域颜色值与圆点形阵列基材颜色值之差的最小值,通过对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所述差值大于预设阈值,说明该局部区域位于圆点内,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说明该局部区域位于圆点外。可选地,上述预设阈值为5-10。
通过此步骤可确定出各个初始检测区域与对应圆点的位置关系,并将该位置关系用于后续的位置及圆心确定当中。
S130、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其中,“对应圆点”是指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所在的圆点。
“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是指检测到该局部区域按某方向第一次平移到圆点外时所对应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沿横向、纵向或斜向方向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平移,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可沿横向、纵向或斜向方向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平移,即一个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即可得到三个所述位置。也因此,只要存在一个位于圆点内的即可确定出三个位置。
示例性的,将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分别沿横向、纵向和斜向45度方向(即与横向和纵向均呈45度角的方向)进行平移,得到该局部区域分别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三个位置。
其中,对于判断原本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是否平移至对应圆点外,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平移后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对比,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说明该局部区域平移至了对应圆点外。
由于各个局部区域本身设置的非常小,因此当上述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可近似认为此时其位于圆点的圆周上。局部区域设置的越小,该方法的精确性越高,但也越容易受到阵列圆点内部局部缺陷、划痕等的影响。
S140、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具体的,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包括:
将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两两之间连线,然后选取其中两条线段,绘制两条线段各自的中垂线,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即为对应圆点的圆心;
或者,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计算经过每两个所述位置的线段的方程,然后选取其中两条线段,计算两条线段各自的中垂线的方程,再计算两条中垂线方程的交点坐标,该交点坐标即为对应圆点的圆心。
实施例2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步骤S130的进一步优化,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S120、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以上S110和S120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131、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
通过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可判断出初始检测区域与圆点的重合度,并为后续的平移提供依据。
S132、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各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
根据所述平移方向,对所述各个局部区域进行平移,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优选地,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4,确定位于圆点内的至少三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各自独立的为横向、纵向或与不相邻的局部区域的连线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三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指向第三局部区域的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以及第N局部区域指向第一局部区域的方向;
所述第一局部区域和所述第二局部区域均为与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所述第三局部区域为远离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的局部区域;所述第N局部区域为与第一局部区域不相邻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
上述“横向”是指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述“纵向”是指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
示例性的:
情况一,对于正方形的初始检测区域来说,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为左上区域(如图4所示),图4中初始检测区域设为正方形abcd,其包括左上局部区域a0、右上局部区域b0、右下局部区域c0、左下局部区域d0,其中左上局部区域a0位于圆点外,将右下局部区域c0向右下方移动一个局部区域的距离,记为c1,判断c1是否位于对应圆点之外,如果不是则继续移动,依次记为c2、c3、c4、c5,直至执行到c6,判断结果为移动到了对应圆点之外,记c6的左上角坐标为(x1,y1)。接下来,将右上局部区域b0向上方移动一个局部区域的距离,记为b1,判断b1是否位于阵列圆点之外,如果不是则继续移动,直至执行到b2,判断结果为移动到了对应圆点之外,记b2的左上角坐标为(x2,y2)。接下来,将左下局部区域d0向左方移动一个局部区域的距离,记为d1,判断d1是否位于阵列圆点之外,如果不是则继续移动,直至执行到d2,判断结果为移动到了对应圆点之外,记d2的左上角坐标为(x3,y3)。
情况二,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为右上区域(如图5所示),则将左下局部区域向左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下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三,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为左下区域(如图6所示),则将右上局部区域向右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上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四,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为右下区域(如图7所示),则将左上局部区域向左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上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五,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右上区域和右下区域(如图8所示),则将bc线段中点处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可由右上局部区域向下移动至bc线段中点处,或右下局部区域向上移动至bc线段中点处得到)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六,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左下区域和右下区域(如图9所示),则将dc线段中点处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可由右下局部区域向左移动至dc线段中点处,或左下局部区域向右移动至dc线段中点处得到)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下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下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七,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左上区域和左下区域(如图10所示),则将ad线段中点处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可由左上局部区域向下移动至ad线段中点处,或左下局部区域向上移动至ad线段中点处得到)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八,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左上区域和右上区域(如图11所示),则将ab线段中点处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可由左上局部区域向右移动至ab线段中点处,或右上局部区域向左移动至ab线段中点处得到)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上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上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九,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左上区域(如图12所示),则将左上局部区域向左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上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十,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右上区域(如图13所示),则将右上局部区域向右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上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十一,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左下区域(如图14所示),则将左下局部区域向左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左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下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十二,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且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为右下区域(如图15所示),则将右下局部区域向右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下局部区域向右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右下局部区域向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情况十三,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4(如图16所示),则将右下局部区域向右下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1,y1),将右上局部区域向上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2,y2),将左下局部区域向左方移动直至得到坐标(x3,y3)。
S140、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具体的,该步骤包括: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计算经过每两个所述位置的线段的方程,然后选取其中两条线段,计算两条线段各自的中垂线的方程,再计算两条中垂线方程的交点坐标,该交点坐标即为对应圆点的圆心。
示例性的,对于上述情况一来说,圆心坐标(x,y)的计算公式为:
x=((y1+y3)/2-(x1-x3)/(y3-y1)×(x1+x3)/2-(y1+y2)/2+(x1-x2)/(y2-y1)×(x1+x2)/2)/((x1-x2)/(y2-y1)-(x1-x3)/(y3-y1));
y=x×(x1-x2)/(y2-y1)+(y1+y2)/2-(x1-x2)/(y2-y1)×(x1+x2)/2。
为防止被零除错误,在套用上述公式计算坐标(x,y)时,还应给y2和y3各加上一个微小偏移量,例如可以是0.000001。
图17所示为未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绘制的检测区域阵列,图18所示为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所绘制的检测区域阵列,其中带数字的圆圈为检测区域,图18仅需要4毫秒即可获得,检测区域阵列与传感阵列良好配准。
实施例3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准装置,包括:
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绘制模块101,用于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确定模块102,用于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位置确定模块103,用于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圆心确定模块104,用于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本实施例中的配置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配准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4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该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优势。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20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配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配准装置中的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绘制模块101、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确定模块102、位置确定模块103和圆心确定模块104)。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安全运维中心事故预测方法。
存储器2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2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输出装置2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可以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该介质上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优势。
本发明中的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Radio 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
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包括:
根据初始检测区域的形状,确定各个初始检测区域中的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局部区域的平均R、G、B颜色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以及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包括:
计算所述平均R、G、B颜色值与圆点形阵列基材的R、G、B颜色值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
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包括:
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各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
根据所述平移方向,对所述各个局部区域进行平移,记录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确定位于圆点内的各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包括: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4,确定位于圆点内的至少三个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各自独立的为横向、纵向或与不相邻的局部区域的连线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3,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或纵向,第三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指向第三局部区域的方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2,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第二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先横向后纵向、或先纵向后横向;
若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的数量为1,确定第一局部区域的平移方向为横向、纵向以及第N局部区域指向第一局部区域的方向;
所述第一局部区域和所述第二局部区域均为与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所述第三局部区域为远离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的局部区域;所述第N局部区域为与第一局部区域不相邻且位于圆点外的局部区域,N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
8.一种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检测区域阵列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圆点形阵列的排布,绘制初始检测区域阵列;
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对各个初始检测区域均划分至少四个局部区域,判断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至少四个所述局部区域均位于所述初始检测区域的边缘;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位于圆点内的局部区域平移至对应圆点外,记录所述平移至对应圆点外时的位置;
圆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三个所述位置之间的连线,确定至少两条中垂线;根据至少两条所述中垂线,确定对应圆点的圆心。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14993.XA 2021-03-24 2021-03-24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3112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993.XA CN113112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4993.XA CN113112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2455A true CN113112455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1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4993.XA Pending CN113112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245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17538B1 (ko) * 2013-12-31 2015-05-15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중심 가중치 맵을 이용한 중요도 영역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DE102015208929B3 (de) * 2015-05-13 2016-06-09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Verfahren zur 2D-3D-Registrierung, Rechenein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CN108682017A (zh) * 2018-04-11 2018-10-19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Node2Vec算法的超像素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CN111028213A (zh) * 2019-12-04 2020-04-17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图像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98382A (zh) * 2020-05-27 2020-10-20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视觉传感器去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17538B1 (ko) * 2013-12-31 2015-05-15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중심 가중치 맵을 이용한 중요도 영역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DE102015208929B3 (de) * 2015-05-13 2016-06-09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Verfahren zur 2D-3D-Registrierung, Rechenein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CN108682017A (zh) * 2018-04-11 2018-10-19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Node2Vec算法的超像素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CN111028213A (zh) * 2019-12-04 2020-04-17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图像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98382A (zh) * 2020-05-27 2020-10-20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视觉传感器去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837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touch
US20160132186A1 (en) 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US20110221997A1 (en) Method of Detecting Touch Position, Touch Pos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Touch Pos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US20080087477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for multi-touch decision
TWI390436B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N109993019A (zh) 基于连通域分析的二维码识别方法、系统及设备和介质
CN110262685B (zh) 触摸检测方法、触摸检测装置、存储介质及触摸屏
US1093735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photoelectric sensor having region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24178B1 (ko) 적외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터치 스크린
US7158690B2 (en) Enhancing the resolution of measurement systems employing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to measure lengths
CN108734161B (zh) 冠字号区域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5197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TWI423094B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N113112455A (zh) 配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JP2014006500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724406A (zh) 一种区域连通合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TWI399678B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N109492520B (zh) 显示设备及其生物特征检测方法
KR100909468B1 (ko) 터치패널상에 접촉되는 다중포인트를 스크린상에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2189041B1 (ko)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상에 조작 부재의 위치를 검출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10235917A1 (en) Digital image analyzing method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7122084B (zh) 红外触摸屏上触控操作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511725B (zh) 一种内窥镜圈的自动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20140015802A1 (en) Optical touch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JPS63273047A (ja) 凹凸状態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