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3842B -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3842B
CN113103842B CN202110508112.8A CN202110508112A CN113103842B CN 113103842 B CN113103842 B CN 113103842B CN 202110508112 A CN202110508112 A CN 202110508112A CN 113103842 B CN113103842 B CN 113103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vehicle
air inl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81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3842A (zh
Inventor
郭亚朝
国举强
祝文举
夏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81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3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3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3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3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3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rs, e.g. for multi zone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壳体,壳体上至少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散热装置,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均至少设置有一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括电驱散热器、电池散热器以及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至不同出风口的风道,以分布式设置车辆中的多个散热器,避免进风需要依次经过所有散热器,以降低对于进风量以及进风口开口面积的要求,车辆造型风格的设计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的散热进风口一般设置在车辆的前横梁附近,散热进风口的进风依次经过各个散热器,实现车辆部件的散热。
为了保证进风对各个散热器的换热效果,散热进风口的开口面积较大,以保证足够的进风量,但散热进风口的开口面积过大时,会对车辆的造型风格造成过多限制。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实现更加灵活地设计车辆的造型风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至少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
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均至少设置有一所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电驱散热器、电池散热器以及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均设置有进风格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汇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三散热风道,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汇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置的所述散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置的所述散热装置之间均设有风管。
可选地,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用于对如上所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进行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车辆各个区域的温度值,所述区域包括驱动电机所在区域、供电电池所在区域以及车厢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
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区域对应的温度阈值;
将各个所述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区域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多个所述区域中的所述目标散热区域。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包括所述车厢区域时,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进风,其中,所述车厢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汇合。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包括所述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时,所述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
在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所述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车辆包括:壳体,壳体上至少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散热装置,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均至少设置有一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括电驱散热器、电池散热器以及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至不同出风口的风道,以分布式设置车辆中的多个散热器,避免进风需要依次经过所有散热器,以降低对于进风量以及进风口开口面积的要求,车辆造型风格的设计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散热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辆风道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风格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的一种控制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设置连接至不同出风口的风道,以分布式设置车辆中的多个散热器,避免进风需要依次经过所有散热器,以降低对于进风量以及进风口开口面积的要求,车辆造型风格的设计更加灵活。
在一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壳体以及散热装置。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二散热风道,在车辆需要散热时,车辆外部的气流从第一进风口沿第一散热风道流向出风口,气流从第二进风口沿第二散热风道流向出风口,出风口通向车辆外部环境。
散热装置至少包括电驱散热器、电池散热器以及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电驱散热器与车辆的电机以及控制器连接,用于吸收电机以及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驱动车辆移动。电池散热器与车辆的供电电池连接,用于吸收供电电池产生的热量,供电电池与电机连接,用于向电机提供驱动车辆移动的电能。车辆空调包括连接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且蒸发器设置于车辆的车厢区域以吸收车厢区域的热量,实现对车厢区域散热的目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均至少设置有一散热装置,以使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散热装置可通过不同散热风道的不同进风口的进风来带走热量,实现散热的目的,由于至少有两个散热装置可通过不同的进风散热,相较于单个进风口进风依次经过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每一进风所要求的的进风量也更少,进风口的开口面积也更小,减小了对车辆的造型风格的限制。
可选地,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施例车辆中的散热结构部分的一种示意图,包括散热风扇1、冷凝器2、风道3、散热风扇4、电驱散热器5以及电池散热器9,冷凝模块包括散热风扇1以及冷凝器2,电驱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4以及电驱散热器5。图2为本实施例的风道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壳体形成风道3,风道3包括第一散热风道以及第二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从第一进风口3_3进风,从出风口3_4出风,第二散热风道从第二进风口3_1进风,从出风口3_4出风,电驱散热器设置于第一散热风道,电池散热器9设置于第二散热风道,这样,电驱散热器以及电池散热器9可通过不同进风口进风,由于进风不会依次经过电驱散热器以及电池散热器9而导致在后的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也不需要更大的进风口开口来增大进风量,因此,可减小电驱散热器以及电池散热器9所在的散热风道所需的进风口开口面积。
可选地,车辆的各个散热装置可采用完全独立的多个散热风道来进行散热,且各个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均不相同,或者,车辆的一部分散热装置采用第一散热风道来依次进行散热,车辆的另一部分散热装置采用第二散热风道来依次进行散热,第一散热风道与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不同,出风口可相同或者不同。可以理解的是,保证至少两个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不同即可。
可选地,第一散热风道与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不同,出风口也不同,即第一散热风道与第二散热风道完全独立。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二进风口均设置有进风格栅,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进风格栅6,第二进风口设置有第二进风格栅8。如图3所示,图3为进风格栅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进风格栅包括格栅条7_1以及旋转轴7_2,通过旋转轴7_2的转动,带动格栅条7_1,从而改变进风格栅所在的进风口的开口面积,例如,在格栅条7_1转动至竖直面内时,进风口关闭,在格栅条7_1转动至水平面内时,进风口完全打开。通过控制进风格栅的转动,可改变进风格栅所在的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在需要进风时打开进风口,从而实现对应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功能,在不需要进风时关闭进风口,以减小车辆的风阻。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于出风口3_4处汇合,即第一散热风道采用同一出风口,而出风口处可设置至少一个散热装置,以使经过第一散热风道的散热装置的气流以及经过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装置的气流在出风口处汇合后再经过出风口处的散热装置,排放至车辆外部环境,这样,出风口处的散热装置的进风量增加,从而提高出风口处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即车辆的进风先从多个进风口并联进风,再从出风口串联出风。
可选地,由于冷凝器所在的空调是用于对车厢区域制冷,冷凝器的需散热量更大,因此,可将冷凝器设置于出风口处,以增大经过冷凝器的风量。
可选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进风口3_2,第三进风口3_2与出风口3_4形成第三散热风道,第三散热风道于出风口处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汇合,从而提高出风口处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例如,对于散热量通常更大的冷凝器,可将其设置于出风口,这样,第三进风口3_2的进风、经过第一散热风道的散热装置的气流以及经过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装置的气流在出风口处汇合后再经过出风口处的冷凝器,冷凝器处的风量更多,以避免冷凝器的散热效果变差。
可选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三散热风道的第三进风口3_2也设置有第三进风格栅7,第三进风格栅7的具体结构以及作用参考第一进风格栅6以及第二进风格栅8。
可选地,冷凝器的散热量通常大于电池散热器以及电驱散热器,因此,第三进风口3_2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进风口3_3以及第二进风口3_1,第三散热风道的风管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散热风道以及第二散热风道的风管横截面积,实现更多的进风量。
可选地,如图1所示,车辆的各个进风口沿弧线设置,且弧线对应的弧度应当大于预设弧度,以避免弧度过小时进风产生涡流。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第三进风口与第三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均设有风管,通过风管的连通,各个进风口的进风只能通过管道直接通向对应的散热装置,保证了进风全部可与散热装置进行换热,同时规避了进风经过散热装置后的热风回流问题,保证换热性能的充分发挥。风管内可设置导流板,通过风管结构连接进风口与散热装置,可形成风洞式风道,进风口的进风可全部吹向散热装置,实现新风的高效利用以及避免热风回流。
可选地,冷凝器设置于出风口处,多个换热风道的进风均可经过冷凝器换热或者进一步换热后从出风口排放至车辆外部环境,通过保证冷凝器的风量,避免冷凝器换热效果的降低。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车辆的各个散热器分布式布置,各个散热器的位置可根据出风口位置灵活调整,充分利用提高冷气流利用率,换热效率高,这样,各个散热器的尺寸可以按需设计,结构尺寸更小。从进风口到散热装置采用风洞式风道连接,保证了冷气流的全部利用,同时规避了风扇后热风回流带来的进风温度高,换热性能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并且,如图1所示,车辆多个进风口的进风采用先并联后串联的形式,降低风侧阻力,减少在前散热装置的热量叠加对在后散热装置的影响,其中,图1所示的散热结果等效为一层半的散热装置,相比于传统的两层或者三层的散热装置,有效的降低了风侧阻力,因此散热装置中可选择较小功率的风扇。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为车辆的散热控制单元,例如,与车辆散热器连接的控制器、车辆的总控制器等。
如图4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4。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4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4中可以包括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
在图4所示的终端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车辆各个区域的温度值,所述区域包括驱动电机所在区域、供电电池所在区域以及车厢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
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各个所述区域对应的温度阈值;
将各个所述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区域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多个所述区域中的所述目标散热区域。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包括所述车厢区域时,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进风,其中,所述车厢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汇合。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
在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用于对如上各个实施例的车辆进行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所述车辆各个区域的温度值,所述区域包括驱动电机所在区域、供电电池所在区域以及车厢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散热装置包括冷凝器、电驱散热器以及电池散热器等,不同的散热装置对应不同的车辆区域,用于给对应的车辆区域进行散热,例如,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包括车厢区域,电驱散热器对应的区域包括驱动电机所在的区域,电池散热器对应的区域包括供电电池所在区域。
步骤S20,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个区域的温度值确定该区域是否存在散热需求,若存在,则将该区域作为目标散热区域。
可选地,在各个区域的温度值确定该区域是否存在散热需求时,可获取各个区域对应的温度阈值,将各个区域的温度值与该区域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多个区域中的目标区域,例如,在区域的温度大于该区域的温度阈值时,表明该区域的热量过多,存在散热需求,则将该区域作为目标散热区域。
步骤S30,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散热区域后,控制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的进风口的进风格栅转动至预设角度,以开启或增大该进风口的进风量,实现进风口的目的。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控制电池散热器9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时,则通过第二进风口3_1的进风格栅8的转动,实现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
可选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厢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为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车辆的出风口处,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于出风口处汇合,这样,在目标散热区域包括车厢区域时,车厢区域对应的冷凝器所在的散热风道同时包括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因此,在控制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时,即是控制车辆的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进风。
可选地,在控制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后,控制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运行,以实现热量的传递,例如,如图1所示,在散热装置为电驱散热器时,控制电驱散热器的散热风扇4转动,以及控制电驱散热器主体5运行,以使电驱散热器主体的水冷管路中的水循环流动,实现热量在驱动电机所在区域与进风之间的传递。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根据车辆各个区域的散热需求,实现对应进风口的开口面积的调节,在需要进风时打开进风口,从而实现对应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功能,在不需要进风时关闭进风口,以减小车辆的风阻,从而节省车辆的能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目标散热区域包括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时,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供电电池的散热量较小,电池散热器通常不具备散热风扇,而是采用被动散热的方式来实现散热,例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风经过电池散热器时被动带走电池散热器的热量,但在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电池散热器的被动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可采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对电池散热器进行散热,在目标散热区域包括供电电池所在区域,并控制电池散热器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后,获取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主动散热。
步骤S50,在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表明电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可控制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由于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与电池散热器存在接触,例如,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的蒸发器与电池散热器的水冷管路接触,因此,可通过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的空调制冷循环实现电池散热器的主动散热。
可选地,在外部环境温度小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表明电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可不控制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
可选地,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控制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时,为了提高冷凝器对于电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还可控制电驱散热器所在的第一散热风道和/或冷凝器所在的第三散热风道进风,提高冷凝器的进风量。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电池散热器的被动散热效果较差时,控制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以实现电池散热器的主动散热,提高电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的结构,对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 unit)作为主控器,空调控制器(AC,airconditioner)和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作为辅助控制器,实现各个进风格栅和以及各个散热装置的控制。AC采集车厢区域的散热需求、制冷剂侧空调压力信号、环境温度信号。VCU采集电驱散热器的水温信号,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获取电机和/或控制器内部温度信号、电池冷却需求信号、环境温度信号。
VCU根据电机和/或控制器内部温度信号判定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是否有散热需求,当电机内部温度大于阀值X1或控制器内部温度大于阀值X2时,判定为有散热需求。如电机内部温度小于阀值X1且控制器内部温度小于阀值X2时,判定为无散热需求。
BMS根据电池内部温度判定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是否需要散热,当供电电池内部最高温度大于阀值X3,判定为有散热需求。如供电电池内部温度小于阀值X3判定为无散热需求。同时BMS把散热需求上传至CAN网络,VCU可读取。
AC采集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信号,上传至CAN网络,VCU可读取。
如供电电池有散热需求时,VCU根据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状态判定,采用电池被动散热还是主动散热。当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阀值X4时,为采用冷凝器空调循环实现主动散热;当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小于阀值X4时,为采用电池散热器实现被动散热。
当车厢区域有散热需求和电池有主动散热需求,VCU根据制冷剂侧压力信号控制散热风扇1运行。
当车厢区域有散热需求时,格栅1、2、3全部打开,VCU驱动散热风扇1根据空调压力值对应的风扇转速需求运行;
当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有散热需求时,VCU根据电驱的水路温度控制散热风扇4运行。
可选地,参照图7,具体分为以下工况:
1)车厢区域有散热需求时,第一进风格栅6、第二进风格栅8以及第三进风格栅7均打开,散热风扇1根据空调压力对应的转速需求运转:
①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有散热需求;散热风扇4根据电驱动水温对应的转速需求运转;
②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无散热需求,散热风扇4不工作;
2)车厢区域无散热需求:
①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有散热需求,散热风扇4根据电驱水温对应的转速需求运行。
a)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有散热需求时,第一进风格栅6以及第二进风格栅8开启,第三进风格栅7关闭;
如为主动散热,则散热风扇1根据空调压力对应转速需求运行,
如为被动散热,则散热风扇1不工作。
b)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无散热需求时,第一进风格栅6开启,第二进风格栅8以及第三进风格栅7关闭,散热风扇1不工作。
②驱动电机所在区域无散热需求,散热风扇4不工作:
a)在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有散热需求时,如为主动散热,第一进风格栅6以及第二进风格栅8开启,第三进风格栅7关闭,散热风扇1根据空调压力对应的转速运行;
如为被动散热,第一进风格栅6以及第三进风格栅7关闭,第二进风格栅8开启,散热风扇1不工作。
b)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无散热需求,第一进风格栅6、第二进风格栅8以及第三进风格栅7均关闭;散热风扇1以及散热风扇4不工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所述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至少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三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及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汇合;
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及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均设置有一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与所述第三散热风道设置的散热装置之间均设有风管,所述风管内均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三散热风道的风管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及所述第二进风口的风管横截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均设置有进风格栅。
3.一种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进行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车辆各个区域的温度值,所述区域包括驱动电机所在区域、供电电池所在区域以及车厢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
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其中,在确认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包括所述供电电池所在区域时,获取所述车辆的外部环境温度,在所述外部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散热条件对应的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冷凝器所在的空调器运行;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所在的散热风道进风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散热区域包括所述车厢区域时,控制所述车辆的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以及第三散热风道进风,其中,所述车厢区域对应的散热装置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以及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于所述出风口处汇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值确定目标散热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区域对应的温度阈值;
将各个所述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区域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多个所述区域中的所述目标散热区域。
5.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所述车辆的散热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08112.8A 2021-05-10 2021-05-10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03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8112.8A CN113103842B (zh) 2021-05-10 2021-05-10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8112.8A CN113103842B (zh) 2021-05-10 2021-05-10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3842A CN113103842A (zh) 2021-07-13
CN113103842B true CN113103842B (zh) 2023-03-14

Family

ID=7672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8112.8A Active CN113103842B (zh) 2021-05-10 2021-05-10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38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403A (zh) * 2022-08-09 2022-10-18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汽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801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8035941U (zh) * 2018-02-08 2018-11-0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和车辆
CN109466316A (zh) * 2018-10-31 2019-03-15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CN109585973A (zh) * 2018-11-23 2019-04-05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17075A (zh) * 2019-05-14 2019-09-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209860111U (zh) * 2019-07-02 2019-12-27 海通科创(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运输车辆电池系统的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801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8035941U (zh) * 2018-02-08 2018-11-0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和车辆
CN109466316A (zh) * 2018-10-31 2019-03-15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CN109585973A (zh) * 2018-11-23 2019-04-05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17075A (zh) * 2019-05-14 2019-09-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209860111U (zh) * 2019-07-02 2019-12-27 海通科创(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运输车辆电池系统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3842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76774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bil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Same
JP4505510B2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US2015010135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voltage battery of vehicle
JP381784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システム
US11376921B2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US10875384B2 (en) Air flow circula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150101353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voltage battery of vehicle
KR20190051742A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2172445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US11679643B2 (en) HVAC system of vehicle
KR20200125792A (ko) 차량의 공조장치
KR20150042104A (ko) 차량의 고전압배터리 공조시스템 및 공조방법
CN102442174A (zh) 电动车辆的冷却和加热装置
KR10260940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10309069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113103842B (zh) 车辆及其散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JP372214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システム
KR20190081317A (ko) 차량용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5042589A (zh)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240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设备
CN113459760A (zh) 热请求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车辆
KR102651941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냉난방 시스템
JP2009184494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20150078466A (ko) 풍력에 의해서 작동되는 에어플랩을 갖는 차량
US20240191901A1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Applicant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6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