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1848B -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1848B
CN113101848B CN202110507854.9A CN202110507854A CN113101848B CN 113101848 B CN113101848 B CN 113101848B CN 202110507854 A CN202110507854 A CN 202110507854A CN 113101848 B CN113101848 B CN 113101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cavity
elastic body
mixing
inlet
piezoelectric vib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78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1848A (zh
Inventor
陈松
张�杰
陈顺文
何力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ongzh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21105078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1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1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1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1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1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30Micromixers
    • B01F33/3031Micromixers using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or electro-kinetic [EKI] phenomena to mix or move the flu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体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电振子、绝缘膜、基体;所述绝缘膜和基体之间设置有混合腔;所述基体内设置有第一入口分支、第二入口分支和出口混合流道;液体通过第一入口分支和第二入口分支定量注入混合腔,通过出口混合流道流出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部设有螺旋弹性体;所述混合腔内部设有介质球。优势与特点:混合效率和混合强度高,结构简单、易于集成。

Description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流体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微流体领域,微混合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以及新能源领域。目前,微混合器根据驱动元件的有无可分为被动式微混合器和主动式微混合器。被动式微混合器通常采用复杂流道结构,尽可能增大流体接触面积以提高混合效率,其缺点在于结构复杂、混合效果及可控性差。主动式微混合器需要外部驱动元件驱动进行混合,主要包括:微搅拌、压力扰动、声波扰动、磁力驱动、电流体驱动等,其优点在于混合效果好且混合过程可控,但也会存在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昂贵、不易集成等诸多问题。作为主动式微混合器,压电微混合器具有结构简单、混合过程可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流体混合,如中国发明专利201310756812.4提出一种压电驱动微流体混合器,从结构上实现了流体的主要混合功能与泵送功能合二为一,微流体的泵送过程同时可以实现液体的混合。但现有压电微混合器仅采用压电振子直接扰动液体,由于压电振子自身振幅小,现有压电微混合器仍存在混合强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微型混合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其混合速度更快、混合效果更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基体、绝缘膜以及压电振子;所述绝缘膜上表面的外缘与基体连接;所述绝缘膜的下表面与压电振子连接;所述压电振子外缘与基体连接;所述基体以及绝缘膜之间设置有混合腔;所述基体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一入口分支连通;所述第二入口与第二入口分支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分支与第二入口分支汇入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下端与出口混合流道连通;所述出口混合流道与出口连通;所述混合腔内部设有介质球。
进一步的,所述压电振子由压电陶瓷片和金属基板同心粘结而成;所述压电振子的上表面与绝缘膜相连,其实现了压电振子和混合腔的绝缘;所述压电振子用胶粘接的方式在其外缘与基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通入的两种液体由外部动力源持续定量输入。
进一步的,第一入口分支和第二入口分支的流体流入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的流体通过出口混合流道流出;所述第一入口分支和第二入口分支的液体流入入口方向以及出口混合流道的液体流出出口方向设置为与混合腔的圆周内表面相切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球的密度
Figure 540015DEST_PATH_IMAGE001
略大于混合液体的密度
Figure 533379DEST_PATH_IMAGE002
;所述介质球不工作时聚集在绝缘膜的上表面;所述压电振子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绝缘膜产生相应变形驱动介质球在混合腔内产生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加强对混合液的扰动效果,以此提高了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
Figure 599293DEST_PATH_IMAGE003
进一步的,在第一入口分支 与混合腔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与混合腔的入口处均设置有网板,网板上均匀阵列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直径小于介质球的直径D,这样可以防止介质球跑出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通过在第一入口分支与混合腔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与混合腔设置带通孔的网板,将进入混合腔的液体首先打散,使两种液体能够以更细小的径流混合,同时也能防止介质球跑出混合腔;混合腔内壁的半球形凸起可以防止切向进入的两种液体紧贴混合腔的内壁,造成两种液体分层不易混合;网板以及半球形凸起协同作用,使液体先被打散,然后在交叉混合,使混合效果得到极大改善。
进一步的,在混合腔内还设置有螺旋弹簧状的螺旋弹性体,其螺旋半径均匀渐变;螺旋弹性体的螺旋直径沿着绝缘膜至混合腔上表面方向先增加后减小,且所述螺旋弹性体的每层螺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介质球的直径,保证介质球能够自由进出螺旋弹性体;所述螺旋弹性体相对于绝缘膜和混合腔上表面的中面平面对称,其一端连接于绝缘膜的中心点,另一端连接于混合腔上表面的中心点,绝缘膜的中点对应着圆形的压电振子的中心点,压电振子在中心点处的位移最大,可以保证螺旋弹性体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所述螺旋弹性体由耐腐蚀且韧性、强度高的钛合金材料制成。
需要进行混合的两种液体分别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定量注入,再通过第一入口分支和第二入口分支汇入混合腔。在混合腔内,混合液体由压电振子驱动进行主动混合,主动混合过程可分为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叙述如下:
第一工作状态:给压电振子施加与压电陶瓷片极化方向相反的电压;压电振子向混合腔的外侧运动。
第二工作状态:给压电振子施加与压电陶瓷片极化方向相同的电压,压电振子向混合腔的内侧运动。
在交变电压信号的驱动下,第一、第二工作状态反复转变,所述混合腔内的混合液体在压电振子的振动作用下充分混合;同时,介质球在压电振子的驱动下不停地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混合液体的扰动效果,提高了混合强度和效率。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再通过出口混合流道流出。
当压电振子带动绝缘膜进行运动时,设置于混合腔内的螺旋弹性体也随着压电振子进行变化。第一工作状态中,螺旋弹性体被轴向拉伸至最长,其径向长度减少至最小;第二工作状态中,由于螺旋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其轴向压缩至最短,径向长度增加至最大。
螺旋弹性体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的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其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均发生变化,螺旋弹性体的本身会带动其周围的液体产生沿着螺旋弹性体径向以及轴向发生扰动,两个方向的扰动的叠加,使液体产生了不规则的紊流,大大提高了液体混合的均匀程度,同时,由于介质球可以自由出入螺旋弹性体的内外,螺旋弹性体的不断变化会与介质球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介质球在混合腔内的活跃程度,提高液体混合效果。
本发明的特色及优势在于:1.采用压电振子振动结合介质球的方式进行主动流体混合,这增强了混合腔内混合流体的扰动强度,通过主动和混合腔内被动混合相结合,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大大提高;2.结构简单、易于集成:通过压电驱动,微混合器仅需在混合腔中加入介质球,流体混合效果即可得到大大提升,所以其结构简单、易于集成;3.通过设置在混合腔内的被压电振子带动的螺旋弹性体,使混合腔内的液体产生了不规则紊流,大大提高了腔内液体的混合效果,同时,通过螺旋弹性体与介质球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介质球的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液体混合效果;4. 通过第一入口分支和第二入口分支的液体流入入口方向以及出口混合流道的液体流出出口方向设置为与混合腔的圆周内表面相切的方向,使两种液体在被吸入混合腔的时候,形成相互交织的旋流,进一步提升了液体的混合效果4.通过在第一入口分支与混合腔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与混合腔设置带通孔的网板,将进入混合腔的液体首先打散,使两种液体能够以更细小的径流混合,同时混合腔内壁的半球形凸起可以防止切向进入的两种液体紧贴混合腔的内壁,造成两种液体分层不易混合,通过网板以及半球形凸起协同作用,使液体先被打散,然后在交叉混合,使混合效果得到极大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剖面图。
其中: 1-基体;101-第一入口;102-第二入口;11-第一入口分支;12-第二入口分支;103-入口混合流道;13-出口混合流道;103-出口;6-螺旋弹性体;2-压电振子; 2a-压电陶瓷片;2b-金属基板;3-绝缘膜; 4-混合腔;5-介质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基体1、绝缘膜3以及压电振子2;所述绝缘膜3上表面的外缘与基体1连接;所述绝缘膜3的下表面与压电振子2连接;所述压电振子2外缘与基体1连接;所述基体1以及绝缘膜3之间设置有混合腔4;所述基体1设有第一入口101、第二入口102和出口103;所述第一入口101与第一入口分支11连通;所述第二入口102与第二入口分支12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分支11与第二入口分支12汇入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的下端与出口混合流道13连通;所述出口混合流道13与出口103连通;所述混合腔4内部设有介质球5。
进一步的,所述压电振子2由压电陶瓷片2a和金属基板2b同心粘结而成;所述压电振子2的上表面与绝缘膜3相连,其实现了压电振子2和混合腔4的绝缘;所述压电振子2用胶粘接的方式在其外缘与基体1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口101和第二入口102通入的两种液体由外部动力源持续定量输入。
进一步的,第一入口分支11 和第二入口分支12的流体流入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内的流体通过出口混合流道13流出;所述第一入口分支11和第二入口分支12的液体流入入口方向以及出口混合流道13的液体流出出口方向设置为与混合腔4的圆周内表面相切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球5的密度
Figure 273988DEST_PATH_IMAGE001
略大于混合液体的密度
Figure 797373DEST_PATH_IMAGE002
;所述介质球5不工作时聚集在绝缘膜3的上表面;所述压电振子2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绝缘膜3产生相应变形驱动介质球5在混合腔4内产生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加强对混合液的扰动效果,以此提高了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
Figure 227217DEST_PATH_IMAGE003
进一步的,在第一入口分支11 与混合腔4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12与混合腔4的入口处均设置有网板,网板上均匀阵列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直径小于介质球5的直径D,这样可以防止介质球5跑出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 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7;通过在第一入口分支11与混合腔4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12与混合腔4设置带通孔的网板,将进入混合腔4的液体首先打散,使两种液体能够以更细小的径流混合,同时也能防止介质球跑出混合腔4;混合腔4 内壁的半球形凸起7可以防止切向进入的两种液体紧贴混合腔4 的内壁,造成两种液体分层不易混合;网板以及半球形凸起7协同作用,使液体先被打散,然后在交叉混合,使混合效果得到极大改善。
进一步的,在混合腔4内还设置有螺旋弹簧状的螺旋弹性体6,其螺旋半径均匀渐变;螺旋弹性体6的螺旋直径沿着绝缘膜3至混合腔4上表面方向先增加后减小,且所述螺旋弹性体6的每层螺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介质球5的直径,保证介质球5能够自由进出螺旋弹性体6;所述螺旋弹性体6相对于绝缘膜3和混合腔4上表面的中面平面对称,其一端连接于绝缘膜3的中心点,另一端连接于混合腔4上表面的中心点,绝缘膜3的中点对应着圆形的压电振子2的中心点,压电振子在中心点处的位移最大,可以保证螺旋弹性体6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所述螺旋弹性体6由耐腐蚀且韧性、强度高的钛合金材料制成。
需要进行混合的两种液体分别通过第一入口101和第二入口102定量注入,再通过第一入口分支11和第二入口分支12汇入混合腔4。在混合腔内,混合液体由压电振子2驱动进行主动混合,主动混合过程可分为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二工作状态,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叙述如下:
第一工作状态(图3):给压电振子2施加与压电陶瓷片2a极化方向相反的电压;压电振子2向混合腔4的外侧运动。
第二工作状态(图4):给压电振子2施加与压电陶瓷片2a极化方向相同的电压,压电振子2向混合腔4的内侧运动。
在交变电压信号的驱动下,第一、第二工作状态反复转变,所述混合腔4内的混合液体在压电振子2的振动作用下充分混合;同时,介质球5在压电振子2的驱动下不停地运动并相互碰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混合液体的扰动效果,提高了混合强度和效率。在混合腔4内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再通过出口混合流道12流出。
当压电振子2带动绝缘膜3进行运动时,设置于混合腔4内的螺旋弹性体6也随着压电振子2进行变化。第一工作状态中,螺旋弹性体6被轴向拉伸至最长,其径向长度减少至最小;第二工作状态中,由于螺旋弹性体6的弹性作用,其轴向压缩至最短,径向长度增加至最大。
螺旋弹性体6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的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其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均发生变化,螺旋弹性体6的本身会带动其周围的液体产生沿着螺旋弹性体径向以及轴向发生扰动,两个方向的扰动的叠加,使液体产生了不规则的紊流,大大提高了液体混合的均匀程度,同时,由于介质球5可以自由出入螺旋弹性体的内外,螺旋弹性体6的不断变化会与介质球5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介质球5在混合腔4内的活跃程度,提高液体混合效果。
以上实施例供理解本发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在不违背本发明原理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多种变化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变化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属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基体(1)、绝缘膜(3)以及压电振子(2);所述绝缘膜(3)上表面的外缘与基体(1)连接;所述绝缘膜(3)的下表面与压电振子(2)连接;所述压电振子(2)外缘与基体(1)连接;所述基体(1)以及绝缘膜(3)之间设置有混合腔(4);所述基体(1)设有第一入口(101)、第二入口(102)和出口(103);所述第一入口(101)与第一入口分支(11)连通;所述第二入口(102)与第二入口分支(12)连通;所述第一入口分支(11)与第二入口分支(12)汇入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的下端与出口混合流道(13)连通;所述出口混合流道(13)与出口(103)连通;所述混合腔(4)内部设有介质球(5);所述压电振子(2)由压电陶瓷片(2a)和金属基板(2b)同心粘结而成;所述压电振子(2)的上表面与绝缘膜(3)相连,其实现了压电振子(2)和混合腔(4)的绝缘;所述压电振子(2)用胶粘接的方式在其外缘与基体(1)相连;所述第一入口(101)和第二入口(102)通入的两种液体由外部动力源持续定量输入;所述混合腔(4)内的流体通过出口混合流道(13)流出;所述第一入口分支(11)和第二入口分支(12)的液体流入入口方向以及出口混合流道(13)的液体流出出口方向设置为与混合腔(4)的圆周内表面相切的方向;所述介质球(5)的密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略大于混合液体的密度
Figure 956860DEST_PATH_IMAGE002
,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所述介质球(5)不工作时聚集在绝缘膜(3)的上表面;所述压电振子(2)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绝缘膜(3)产生相应变形驱动介质球(5)在混合腔(4)内产生运动并相互碰撞;所述第一入口分支(11)与混合腔(4)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12)与混合腔(4)的入口处均设置有网板,网板上均匀阵列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直径小于介质球(5)的直径D,以此防止介质球(5)跑出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凸起(7);通过在第一入口分支(11)与混合腔(4)相接的入口处以及第二入口分支(12)与混合腔(4)设置带通孔的网板,将进入混合腔(4)的液体首先打散,使两种液体能够以更细小的径流混合;混合腔(4)内壁的半球形凸起(7)防止切向进入的两种液体紧贴混合腔(4)的内壁,造成两种液体分层不易混合;所述网板以及半球形凸起(7)协同作用,使液体先被打散,然后再交叉混合;所述混合腔(4)内设置有螺旋弹簧状的螺旋弹性体(6),其螺旋半径均匀渐变;螺旋弹性体(6)的螺旋直径沿着绝缘膜(3)至混合腔(4)上表面方向先增加后减小,且所述螺旋弹性体(6)的每层螺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介质球(5)的直径,保证介质球(5)能够自由进出螺旋弹性体(6);所述螺旋弹性体(6)相对于绝缘膜(3)和混合腔(4)上表面的中面平面对称,其一端连接于绝缘膜(3)的中心点,另一端连接于混合腔(4)上表面的中心点,绝缘膜(3)的中点对应着圆形的压电振子(2)的中心点,压电振子(2)在中心点处的位移最大,保证螺旋弹性体(6)的变化量达到最大;所述螺旋弹性体(6)由耐腐蚀且韧性、强度高的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螺旋弹性体(6)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的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其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均发生变化,螺旋弹性体(6)的本身会带动其周围的液体产生沿着螺旋弹性体径向以及轴向发生扰动;所述螺旋弹性体(6)的不断变化会与介质球(5)发生碰撞;第一工作状态:给压电振子(2)施加与压电陶瓷片(2a)极化方向相反的电压,压电振子(2)向混合腔(4)的外侧运动,螺旋弹性体(6)轴向被拉伸至最长,其径向长度减少至最小;第二工作状态:给压电振子(2)施加与压电陶瓷片(2a)极化方向相同的电压,压电振子(2)向混合腔(4)的内侧运动,螺旋弹性体(6)轴向被压缩至最短,其径向长度增加至最大。
CN202110507854.9A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Active CN113101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854.9A CN113101848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854.9A CN113101848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1848A CN113101848A (zh) 2021-07-13
CN113101848B true CN113101848B (zh) 2022-05-06

Family

ID=76721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7854.9A Active CN113101848B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184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371A (zh) * 2008-03-28 2008-08-20 杨志刚 一种精确溶液配比装置
CN102145265A (zh) * 2011-04-12 2011-08-10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流体混合器
CN103170265A (zh) * 2012-12-21 2013-06-26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混合器
CN103638852A (zh) * 2013-11-11 2014-03-19 江苏大学 一种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混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9279B2 (en) * 2017-08-22 2020-02-04 10X Genomics, Inc. Devic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roplet formation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371A (zh) * 2008-03-28 2008-08-20 杨志刚 一种精确溶液配比装置
CN102145265A (zh) * 2011-04-12 2011-08-10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流体混合器
CN103170265A (zh) * 2012-12-21 2013-06-26 江苏大学 一种压电微混合器
CN103638852A (zh) * 2013-11-11 2014-03-19 江苏大学 一种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混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1848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zcelik et al. An acoustofluidic micromixer via bubble inception and cavitation from microchannel sidewalls
Ahmed et al. A fast microfluidic mixer based on acoustically driven sidewall-trapped microbubbles
Huang et al. An acoustofluidic micromixer based on oscillating sidewall sharp-edges
US20110127164A1 (en) Non-invasive acoustic technique for mixing and segregation of fluid suspensions in microfluidic applications
Xia et al. Nonlinear microfluidics: device physic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Nam et al. Micromixing using swirling induced by three-dimensional dual surface acoustic waves (3D-dSAW)
CN111659479B (zh) 一种用于微粒子分离的超声表面驻波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法
CN103638852A (zh) 一种合成射流无阀压电微混合器
CN202962353U (zh) 一种压电驱动微混合器
CN109569392A (zh)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y型主动式微混合器
WO2011058881A1 (ja) 超微小液滴調製装置
Lim et al. Acoustically driven micromixing: Effect of transducer geometry
CN113101848B (zh) 一种压电微液体混合器
US20150017023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fluids using acoustically oscillating solid structures
Peng et al. Mixing enhancement in a straight microchannel with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attached bubbles
CN102553480B (zh) 微混合器
CN106823946B (zh) 一种振荡流微混合器
CN113101847B (zh) 一种双振子驱动的主-被动式压电微混合器
CN113262691B (zh) 一种主动式压电固液微混合器
CN215463917U (zh) 一种主被动管道式压电微混合器
CN113101849B (zh) 一种管道式压电微混合器
CN113101845B (zh) 一种泵送和混合一体的压电微混合器
CN112963326A (zh) 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声流体微型泵
CN215463919U (zh) 一种单振子双腔的压电微混合器
TW200914831A (en) A multifunctional unsteady-flow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pumping, mixing, and particle se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230000 B-2704, wo Yuan Garden,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Anhui.

Patentee after: HEFEI LONGZH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004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688 Yingbin Avenue,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