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7264B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7264B
CN113097264B CN202110323472.0A CN202110323472A CN113097264B CN 113097264 B CN113097264 B CN 113097264B CN 202110323472 A CN202110323472 A CN 202110323472A CN 113097264 B CN113097264 B CN 113097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signal
line
display pane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34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7264A (zh
Inventor
郑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34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72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6436 priority patent/WO2022198722A1/zh
Priority to US17/291,611 priority patent/US1152623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09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7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7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通过设置备用走线组,将备用走线组中的备用走线与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并且,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触控信号线,使与备用走线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端子侧桥接段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同时,使与备用走线对应的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线路侧桥接段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从而便于在模组检测发现触控信号线断开时,在触控信号线两端分别与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的投影重合处采用诸如激光束熔接的方式,对断开的触控信号线进行修复,避免了无法维修而导致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直接将触控结构制作于薄膜封装层上的封装触控一体化结构(DOT,Direct on-celltouch)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由于OLED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要求,DOT结构中的触控信号走线线宽越来越窄,触控信号走线下方存在细小颗粒等结构时极易造成线路断开,导致触控功能的失效,并且,此类触控信号走线断开的问题在模组检测时才会发现,导致无法检修而降低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模组中触控信号走线断开无法检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触控结构包括: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多个触控电极组;
多个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每一所述触控电极组均连接一所述触控信号线;
备用走线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且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所述备用走线组包括至少一备用走线;
其中,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触控电极组、以及至少两第二触控电极组,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周侧的触控走线区和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集线区,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集线区内,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一备用走线;
所述第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一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一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一侧的第一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子区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二备用走线;
所述第二备用走线包括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二侧的第二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集线区之间;
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的第三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组包括第三备用走线;
所述第三备用走线包括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三侧的第三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子区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备用走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的第二主线段,所述第三备用走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的第三主线段,所述第二主线段与所述第三主线段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主线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和多个桥接块,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第二触控电极组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备用走线组的一侧;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相邻两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一所述桥接块桥接,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备用走线组,将备用走线组中的备用走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并且,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同时,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从而便于在模组检测发现触控信号线断开时,在触控信号线两端分别与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的投影重合处采用诸如激光束熔接的方式,对断开的所述触控信号线进行修复,避免了无法维修而导致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3为图2中非显示区区域划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A处采用激光熔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一侧的触控结构2,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10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0设置的非显示区200,所述触控结构2包括: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的多个触控电极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触控电极组11、以及至少两第二触控电极组12,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沿第一方向300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沿第二方向400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所述第二方向400与所述第一方向300交叉且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300呈一预设角度;
多个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200内,每一所述触控电极组均连接一所述触控信号线;
备用走线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00内且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所述备用走线组包括至少一备用走线;
其中,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当前OLED显示面板1的窄边框要求,DOT结构中的触控信号走线线宽越来越窄,触控信号走线下方存在细小颗粒等结构时极易造成线路断开,导致触控功能的失效,并且,此类触控信号走线断开的问题在模组检测时才会发现,导致无法检修而降低产品良率。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备用走线组,将备用走线组中的备用走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并且,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同时,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从而便于在模组检测发现触控信号线断开时,在触控信号线两端分别与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的投影重合处采用诸如激光束熔接的方式,对断开的所述触控信号线进行修复,避免了无法维修而导致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承上,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可以通过激光束熔接的方式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路侧桥接段也可以通过激光束熔接的方式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和所述线路侧桥接段的设置位置可以分别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两端连接,从而可以很好实现对所述触控信号线在不同位置断开后的修复。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面板1与所述触控结构2既可以是分别制作后进行组合而成,也可以是封装触控一体化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与所述触控结构2为封装触控一体化结构,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有机发光功能层和封装层,所述触控结构2可以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此外,所述触控层包括至少两第一触控电极组11、以及至少两第二触控电极组12,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沿第一方向300排列,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沿第二方向400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所述第二方向400与所述第一方向300交叉且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300呈一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包括至少两沿第二方向400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11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包括至少两沿第一方向300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121,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可以是触控感应电极(Rx),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1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Tx),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300与所述第二方向400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7,所述触控结构2包括第一绝缘层40和多个桥接块1111,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1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40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第二触控电极组12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40远离所述备用走线组的一侧,相邻两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通过一所述桥接块1111桥接,具体的,所述第一绝缘层40上可以开设多个过孔,相邻两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与所述桥接块1111可以通过所述过孔桥接。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1111为一体成型结构,显然,通过将所述备用走线组与所述桥接块1111采用同一道制程一体成型,可以在增加备用走线组实现便于检修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条件下,不增加触控结构2的制作工艺步骤。
其中,请参阅图5~图9,所述触控结构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的第二绝缘层50,多个所述桥接块1111和所述备用走线组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50上,所述第一绝缘层40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50、桥接块1111和所述备用走线上且覆盖所述桥接块1111和所述备用走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40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第二触控电极组12和所述第一绝缘层40上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的第三绝缘层6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所述非显示区200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周侧的触控走线区210和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远离所述显示区100一侧的集线区220,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集线区220内,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内。
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触控信号线会在所述集线区220处形成于诸如柔性集成线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控制单元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集线区220内,可以很好的实现所述端子侧桥接段与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的布线,具体的,所述端子侧桥接段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便于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端子侧桥接段与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均有部分投影重合,同理,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内,便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的延伸方向与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均有部分投影重合,从而可以实现一所述备用走线对应可以修复不同的所述触控信号线,提高了所述备用走线的适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21,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一备用走线31;
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包括第一端子侧桥接段311和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311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的一端,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靠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1可以是触控感应电极(Rx),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可以用于传输触控感应信号,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进行修复,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一端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300延伸,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311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方向400延伸,便于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311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一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方向400延伸,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300延伸,便于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使得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可以对任一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均可进行修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第一侧的第一触控走线子区211,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通过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11连接,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子区211内,显然,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由位于所述集线区220内的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一端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子区211内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的第二端处,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对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两端之间任意位置的断线修复。
承上,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311和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312的第一主线段313,所述第一主线段313位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21与所述显示区100之间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的数量为1,从而可以降低所述第一备用走线31的设置对显示面板1窄边框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8,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22,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二备用走线32;
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包括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远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靠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1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Tx),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可以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进行修复,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均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300延伸,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和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400延伸,便于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与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并且,也便于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与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可以对任一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均可进行修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8,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第二侧的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0与所述集线区220之间;
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通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内。
显然,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由位于所述集线区220内的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内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处,可以实现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对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两端之间任意位置的断线修复,此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0与所述集线区220之间,也即是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0靠近所述集线区220的一侧,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的长度,并且,也使得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不会影响所述显示模组边框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9,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的第三触控信号线23,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三备用走线33;
所述第三备用走线33包括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远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的一端,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靠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1可以是触控驱动电极(Tx),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可以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所述第三备用走线33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2进行修复,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均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300延伸,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和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400延伸,便于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与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并且,也便于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与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在俯视视角下交错布置,使得所述第三备用走线33可以对任一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均可进行修复。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图5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层40两侧的第三触控信号线23和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在A-A处的俯视视角下部分交叠,也即是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如前所述,在需要对A-A处的第三触控信号线23进行修复时,可以通过激光束熔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熔接,具体如图6所示,图6为图2中A-A处采用激光熔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中箭头所指位置为激光熔接的位置,采用模组激光修复机台在图2中A-A处的位置使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连接导通,此外,还会在图2中A-A处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相对应的位置,使该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熔接,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9,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第三侧的第三触控走线子区213,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通过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子区213内。
显然,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由位于所述集线区220内的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一端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子区213内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第二端处,可以实现所述第三备用走线33对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两端之间任意位置的断线修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子区213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2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的两对侧,具体的,所述触控层可以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沿第二方向400呈多列平行排列,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可以分别与第奇数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各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可以分别与第偶数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12连接,从而可以降低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和各所述第三触控走线的第二端的排布密度,便于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的第二端进行熔接,也便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的第二端进行熔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所述第二备用走线3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的第二主线段323,所述第三备用走线3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的第三主线段333,所述第二主线段323与所述第三主线段333至少部分重合。
显然,所述第二主线段323与所述第三主线段333至少部分重合,也即是,所述第二主线段323与所述第三主线至少部分线路共用,具体的,所述第三主线段333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主线段323重合的共用走线段,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321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322分别连接于所述共用走线段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模组检测和修复过程中,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同时出现两条线路断开的概率较小,因此,采用所述第二主线段323与所述第三主线段333至少部分重合的结构,实现了所述备用走线组对不同位置的触控走线进行修复时的复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所述第三主线段333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显然,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第四侧的第四触控走线子区214,所述第四触控走线子区214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子区211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的两对侧,所述第三主线段333需要经过所述第四触控走线子区214将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331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332连接,通过使所述第三主线段333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可以使得所述第三主线段333位于各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23的下方,避免所述第三主线段333的设置而增加所述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通过设置备用走线组,将备用走线组中的备用走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并且,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311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311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同时,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从而便于在模组检测发现触控信号线断开时,在触控信号线两端分别与端子侧桥接段311和线路侧桥接段的投影重合处采用诸如激光束熔接的方式,对断开的所述触控信号线进行修复,避免了无法维修而导致产品良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结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周侧的触控走线区和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集线区,所述触控结构包括: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多个触控电极组;
多个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每一所述触控电极组均连接一所述触控信号线;
备用走线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且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异层设置,所述备用走线组包括至少一备用走线;
其中,所述备用走线包括端子侧桥接段和线路侧桥接段,一所述备用走线至少对应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与所述备用走线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端子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集线区内,所述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第一触控电极组、以及至少两第二触控电极组,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连接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一备用走线;
所述第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一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一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一侧的第一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一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子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二备用走线;
所述第二备用走线包括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二侧的第二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集线区之间;
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二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子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与至少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的第三触控信号线,所述至少一备用走线包括第三备用走线;
所述第三备用走线包括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一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第三侧的第三触控走线子区,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连接,所述第三线路侧桥接段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触控走线子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备用走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二线路侧桥接段的第二主线段,所述第三备用走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侧桥接段和第三线路侧桥接段的第三主线段,所述第二主线段与所述第三主线段至少部分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线段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层和多个桥接块,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第二触控电极组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备用走线组的一侧;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相邻两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一所述桥接块桥接,所述备用走线组和所述桥接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0323472.0A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97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3472.0A CN11309726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086436 WO2022198722A1 (zh) 2021-03-26 2021-04-12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7/291,611 US11526232B2 (en) 2021-03-26 2021-04-12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3472.0A CN11309726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7264A CN113097264A (zh) 2021-07-09
CN113097264B true CN113097264B (zh) 2023-06-02

Family

ID=7666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3472.0A Active CN113097264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7264B (zh)
WO (1) WO2022198722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3490A (en) * 2008-07-11 2010-01-16 Au Optronics Corp Repairable touch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touch control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110A (zh) * 2014-12-10 2015-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
CN105045434B (zh) * 2015-09-07 2018-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修复方法
CN105404428B (zh) * 2015-12-24 2018-09-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触控走线修复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206331215U (zh) * 2016-10-26 2017-07-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6515805U (zh) * 2017-02-28 2017-09-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053427B1 (ko) * 2017-09-14 2019-12-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543053A (zh) * 2019-08-08 2019-12-06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信号线的修复方法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3490A (en) * 2008-07-11 2010-01-16 Au Optronics Corp Repairable touch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touch control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8722A1 (zh) 2022-09-29
CN113097264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2952B1 (ko) 터치 컨트롤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US20210335170A1 (en) Chip-on-film packag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260912B2 (ja) 表示装置
WO2020029371A1 (zh)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CN1100185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06151A (zh) 电子装置
CN11315713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83747B (zh) 一种触控屏
CN100555604C (zh) 显示设备模块和制造该模块的方法
US2022034629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162572A1 (en) Touch panel
CN11079735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CN113097264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7219046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133801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82243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09173B (zh) 触控电极、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16166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04254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42622A (zh) 显示面板
US11526232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762558B (zh) 一种触摸屏、具有该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1309725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161090B (zh) 一种多层膜上芯片及其邦定状态的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JP20092713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