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4272B -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4272B
CN113094272B CN202110399717.8A CN202110399717A CN113094272B CN 113094272 B CN113094272 B CN 113094272B CN 202110399717 A CN202110399717 A CN 202110399717A CN 113094272 B CN113094272 B CN 113094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st
processed
application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97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4272A (zh
Inventor
陈昊龙
谭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97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4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4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4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4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96Methods or tools to render software test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7Messaging middle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8Que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该实施方式保证了应用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上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进行即时聊天、数据搜索、观看视频等。同时,应用也承受着海量的数据处理带来的压力。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对应用进行多种测试,以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
现有对应用测试主要包括:憋单压测、线上模拟流量压测和线下比例环境压测等。其中,憋单压测需要将一定时间内的待处理数据暂存,等待处理数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通过待测试应用集中处理;线上模拟流量压测通过控制模拟待处理数据的数量对待测试应用进行在线测试;线下比例环境压测可以模拟线上环境,复制线上的待处理数据在线下测试。
现有对应用测试存在以下不足:
1、憋单压测通常延误信息处理的时间;
2、线上模拟流量压测改造成本大,仅适用于待测试应用的核心环节;
3、线下比例环境压测无法完整模拟真实的线上处理过程,测试结果存在失真,有效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信息扩展单元,被配置成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测试指标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性能信息,使得应用测试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具体来说,造成应用测试的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于:现有应用测试无法模拟待测试应用的真实在线处理过程。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方法首先获取到在线待处理信息,然后通过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方式得到测试信息,并将在线待处理信息和测试信息一起交由待测试应用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测试性能信息。如此,实现了测试信息与在线待处理信息一起经过待测试应用的在线测试,保证了应用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1可以接收在线待处理信息102,然后对在线待处理信息102进行复制得到多条测试信息103。例如,在线待处理信息102为:“XX1234567890”,则测试信息103可以是:“PT_03_XX1234567890”。其中,“PT”可以表示测试;“03”可以表示对待处理信息102复制了3倍。电子设备101可以将在线待处理信息102和多条测试信息103发送到待测试应用105的消息队列104中。此时,消息队列104中的消息就包含了在线待处理信息102和测试信息103。待测试应用105可以对消息队列104中的消息进行处理。电子设备101可以记录待测试应用105处理消息队列104中的消息的各种数据,得到测试指标数据106。例如,测试指标数据106可以是:“数据处理时间:2分钟”和“数据库响应时间:0.5秒”。电子设备101可以基于测试指标数据106生成测试性能信息107。例如,测试性能信息107可以是:“峰值数据处理速度:100条/秒”、“CPU占用率:40%”和“内存占用量:2G”。
如此,无需改造待测试应用105的在线处理过程,不仅保证了在线待处理信息102的正常在线处理,而且保证了测试指标数据106和测试性能信息107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应该理解,图1中的电子设备101和待测试应用105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电子设备101和待测试应用105。
继续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应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测试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方式获取待测试应用的在线待处理信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执行主体可以在待测试应用接收在线待处理信息之前,设置一个信息接收器,这个信息接收器可以用于线上拦截在线待处理信息进入待测试应用。执行主体还可以通过信息接收器将拦截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导入线下,以拦截在线待处理信息进入待测试应用。
步骤202,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执行主体可以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在保证复制的信息能够被待测试应用正常处理的前提下,增加待测试应用的信息处理量。例如,执行主体可以对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后得到的测试信息的内容进行修改,修改的内容可以增加用于表征复制的标识,执行主体在对该测试信息进行处理时,通过该标识可以识别出该测试信息为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后得到的信息。
步骤203,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得到测试信息后,执行主体可以将在线待处理信息和测试信息一起发送至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其中,消息队列用于存放待测试应用处理的消息。
步骤204,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取待测试应用处理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状态,执行主体可以获取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指标数据。其中,上述测试指标数据可以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例如,测试指标数据可以是“数据处理时间:2分钟”和“数据库响应时间:0.5秒”等。
步骤205,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执行主体可以通过多次的在线待处理信息对待测试应用进行多次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得到测试性能信息。例如,测试指标数据可以是:第一次:“数据处理时间:2分钟”和“数据库响应时间:0.5秒”;第二次:“数据处理时间:1分钟”和“数据库响应时间:0.2秒”;第三次:“数据处理时间:1分59秒”和“数据库响应时间:0.5秒”。执行主体可以对测试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待测试应用满载处理消息时最长的数据处理时间为2分钟,数据库响应时间为0.5秒。并获取待测试应用满载处理消息时的测试性能信息可以包括:峰值数据处理速度:100条/秒;CPU占用率:40%;内存占用量:2G。如此,实现了通过真实的在线待处理信息对待测试应用的在线测试,在保证待测试应用正常处理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待测试应用的压力测试,保证了测试性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性能信息,使得应用测试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具体来说,造成应用测试的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于:现有应用测试无法模拟待测试应用的真实在线处理过程。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方法首先获取到在线待处理信息,然后通过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方式得到测试信息,并将在线待处理信息和测试信息一起交由待测试应用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测试性能信息。如此,实现了测试信息与在线待处理信息一起经过待测试应用的在线测试,保证了应用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继续参考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应用测试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300。该应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
步骤301的内容与步骤201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02,对于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中的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上述预设复制倍数复制该在线待处理信息,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主体可以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该在线待处理信息,并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进行修改,得到测试信息。例如,执行主体可以将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中添加“用途”属性,并在“用途”属性中标识为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可以包括:在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中添加测试前缀信息,得到测试信息的信息名称。
执行主体可以首先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更多的信息用于待测试应用。待测试应用在处理信息时,需要通过信息的名称对信息进行识别。如果信息中包含有指定类型的信息时,则对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为此,执行主体可以在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中添加测试前缀信息。测试前缀信息可以用于标记该在线待处理信息是复制得到的。如此,使得修改后的信息名称保留了原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进而使得待测试应用可以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进行正常处理。其中,上述测试前缀信息可以包括测试标记符和上述预设复制倍数的倍数信息。如图1所示,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可以是:“XX1234567890”;对应的测试信息的信息名称可以是:“PT_03_XX1234567890”。其中,“PT”可以是测试标记符;“03”可以是预设复制倍数的倍数信息;“_”可以是信息分隔符,用于区分不同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可以包括:为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增加测试属性,得到测试信息的属性信息。
执行主体在后续对复制得到的测试信息进行处理时,需要通过属性信息识别测试信息和在线待处理信息。为此,执行主体可以为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增加测试属性,以得到测试信息的属性信息。其中,上述测试属性可以用于表征测试信息用于测试。
步骤303,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步骤304,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
步骤303和步骤304的内容与步骤203和步骤204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05,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根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否则,基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当待测试应用处理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时的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时,说明消息队列当前的信息不能准确体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效果。此时,执行主体可以根据测试指标数据调整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例如,执行主体可以再次对相同的在线待处理信息进行复制得到更新的测试信息,并将在线待处理信息和更新的测试信息导入消息队列,进而测得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指标数据,直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差值。当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差值时,说明消息队列的消息已经能够测出待测试应用的性能。此时,执行主体可以基于当前的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其中,上述设定阈值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处理时间阈值、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设定阈值和设定差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经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小于上述设定阈值,计算上述设定阈值与测试指标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
当测试指标数据小于上述设定阈值时,由于设定阈值与测试指标数据差值大于设定差值,说明此时消息队列内的消息不足以测量出待测试应用的性能。执行主体可以计算上述设定阈值与测试指标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并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
第二步,通过上述第一差值和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
第一差值可以表征当前的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的性能差距。相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第一差值调整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例如,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调整设定值,得到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例如,第一差值可以是“数据处理时间:20秒”,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可以是:“50条/秒”。则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可以是:“70条/秒”。
第三步,获取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上述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一更新复制倍数。
此处,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可以是执行主体当前新获取的在线待处理信息,也可以是当前的测试指标数据对应的在线待处理信息。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一更新复制倍数。例如,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比更新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增加了,则第一更新复制倍数可以比更新前的预设复制倍数变大。
第四步,按照上述第一更新复制倍数对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执行主体可以按照第一更新复制倍数对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并将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放入消息队列。待测试应用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获取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执行主体可以再次得到测试指标数据。如此循环,直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设定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大于等于上述设定阈值,通过上述测试属性识别并丢弃上述消息队列中设定数量的消息。
当测试指标数据大于等于上述设定阈值,由于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的差值大于设定差值,说明此时消息队列内的消息带给待测试应用的数量超过了待测试应用的性能上限。此时,待测试应用容易出现数据处理卡顿、延时等故障,严重的可能出现待测试应用崩溃,影响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及时处理。此时,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测试信息的测试属性识别并丢弃上述消息队列中设定数量的消息。如此,不仅能保证待测试应用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了待测试应用对有效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正常处理。
第二步,计算上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第二差值,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
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
第三步,通过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第二差值确定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
第四步,获取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上述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二更新复制倍数。
第五步,按照上述第二更新复制倍数对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第二步至第五步的内容与测试指标数据小于上述设定阈值的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内容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应用测试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400。该应用测试方法的流程4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
步骤402,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
步骤403,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步骤401至步骤403的内容与步骤201至步骤203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404,响应于上述消息队列中的目标消息被待测试应用处理过程中被外部接口调用,删除上述目标消息的信息名称中的目标测试前缀信息后,将上述目标消息发送至上述外部接口。
在待测试应用对消息队列中的消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外部接口与其他外部的设备进行通信。由于消息队列中的消息同时包含真实的在线待处理信息和测试信息。而测试信息的信息名称只用于对待测试应用的测试,外部设备可能无法正常处理测试信息,进而可能导致待测试应用无法完整测试。为此,执行主体可以,删除上述目标消息的信息名称中的目标测试前缀信息后,将上述目标消息发送至上述外部接口。
步骤405,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外部接口发来的对应上述目标消息的反馈信息,为上述反馈信息的信息名称添加上述目标测试前缀信息。
当接收到外部接口发来的对应上述目标消息的反馈信息时,为了使得待测试应用继续对测试信息进行处理,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反馈信息的信息名称添加上述目标测试前缀信息。
使得测试信息参与到了待测试应用在线处理的全过程,提高了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步骤406,通过上述测试属性识别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得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
待测试应用测试完成后,执行主体需要将测试信息对应的结果信息与实际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结果信息区分开。待测试应用在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属性信息通常不发生变化。为此,执行主体可以查询结果信息的属性信息,通过属性信息中是否包含测试属性,将结果信息划分为真实结果信息和测试结果信息。
步骤407,将上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分别保存至有效数据库和影子数据库。
将结果信息划分为真实结果信息和测试结果信息后,执行主体可以分别将真实结果信息和测试结果信息保存至有效数据库和影子数据库。即,有效数据库用于存储真实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结果信息;影子数据库用于存储测试信息的结果信息。如此,实现了对待测试应用在线处理全过程的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步骤408,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
步骤409,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步骤408至步骤409的内容与步骤204至步骤205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5,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测试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的应用测试装置500包括:信息获取单元501、信息扩展单元502、信息发送单元503、测试指标数据获取单元504和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505。其中,信息获取单元501,被配置成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信息扩展单元502,被配置成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信息发送单元503,被配置成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测试指标数据获取单元504,被配置成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505,被配置成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信息扩展单元502可以包括:信息扩展子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对于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中的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上述预设复制倍数复制该在线待处理信息,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信息扩展子单元可以包括:信息名称修改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在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中添加测试前缀信息,得到测试信息的信息名称,上述测试前缀信息包括测试标记符和上述预设复制倍数的倍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信息扩展子单元可以包括:属性信息修改模块(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为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增加测试属性,得到测试信息的属性信息,上述测试属性用于表征测试信息用于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505可以包括: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子单元(图中未示出),被配置成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根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否则,基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上述设定阈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处理时间阈值、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子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差值计算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更新复制倍数设置模块(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差值计算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小于上述设定阈值,计算上述设定阈值与测试指标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成通过上述第一差值和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第一更新复制倍数设置模块,被配置成获取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上述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一更新复制倍数;第一更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成按照上述第一更新复制倍数对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上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子单元可以包括:信息丢弃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差值计算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更新复制倍数设置模块(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更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信息丢弃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上述测试指标数据大于等于上述设定阈值,通过上述测试属性识别并丢弃上述消息队列中设定数量的消息;第二差值计算模块,被配置成计算上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第二差值,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成通过上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第二差值确定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第二更新复制倍数设置模块,被配置成获取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上述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二更新复制倍数;第二更新测试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成按照上述第二更新复制倍数对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上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测试装置500还可以包括:信息名称删除单元(图中未示出)和信息名称添加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信息名称删除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上述消息队列中的目标消息被待测试应用处理过程中被外部接口调用,删除上述目标消息的信息名称中的目标测试前缀信息后,将上述目标消息发送至上述外部接口;信息名称添加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外部接口发来的对应上述目标消息的反馈信息,为上述反馈信息的信息名称添加上述目标测试前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测试装置500还可以包括:结果信息识别单元(图中未示出)和存储单元(图中未示出)。结果信息识别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上述测试属性识别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得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分别保存至有效数据库和影子数据库。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5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6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6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6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6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608被安装,或者从ROM 6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将上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获取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上述待测试应用处理上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通过上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上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信息获取单元、信息扩展单元、信息发送单元、测试指标数据获取单元和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生成测试应用的性能信息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
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其中,在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中添加测试前缀信息;
将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获取所述待测试应用处理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应用处理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
通过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响应于所述消息队列中的目标消息被待测试应用处理过程中被外部接口调用,删除所述目标消息的信息名称中的目标测试前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至所述外部接口;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外部接口发来的对应所述目标消息的反馈信息,为所述反馈信息的信息名称添加所述目标测试前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包括:
对于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中的在线待处理信息,按照所述预设复制倍数复制该在线待处理信息,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试前缀信息包括测试标记符和所述预设复制倍数的倍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修改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得到对应该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测试信息,包括:
为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属性信息增加测试属性,得到测试信息的属性信息,所述测试属性用于表征测试信息用于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差值,根据所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否则,基于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所述设定阈值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处理时间阈值、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指标数据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计算所述设定阈值与测试指标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获取所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所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
通过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确定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
获取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所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一更新复制倍数;
按照所述第一更新复制倍数对所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所述二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一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测试指标数据调整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数量,包括:
响应于所述测试指标数据大于等于所述设定阈值,通过所述测试属性识别并丢弃所述消息队列中设定数量的消息;
计算所述测试指标数据与设定阈值之间的第二差值,获取所述待测试应用当前的数据处理量信息,所述数据处理量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应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
通过所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
获取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更新数据处理量信息和所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的数据量设置第二更新复制倍数;
按照所述第二更新复制倍数对所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复制后得到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并通过所述三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第二更新测试信息发送至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测试属性识别所述待测试应用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得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
将所述至少一条真实结果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结果信息分别保存至有效数据库和影子数据库。
9.一种应用测试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待测试应用的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
信息扩展单元,被配置成按照预设复制倍数复制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得到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其中,在复制得到的在线待处理信息的信息名称中添加测试前缀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至少一条在线待处理信息和至少一条测试信息发送至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消息队列;
测试指标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待测试应用处理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的测试指标数据,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用于表征所述待测试应用处理所述消息队列中消息时的数据处理性能;
测试性能信息生成单元,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测试指标数据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用的测试性能信息;
删除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消息队列中的目标消息被待测试应用处理过程中被外部接口调用,删除所述目标消息的信息名称中的目标测试前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至所述外部接口;
添加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外部接口发来的对应所述目标消息的反馈信息,为所述反馈信息的信息名称添加所述目标测试前缀信息。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99717.8A 2021-04-14 2021-04-14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094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9717.8A CN113094272B (zh) 2021-04-14 2021-04-14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9717.8A CN113094272B (zh) 2021-04-14 2021-04-14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4272A CN113094272A (zh) 2021-07-09
CN113094272B true CN113094272B (zh) 2023-11-03

Family

ID=7667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9717.8A Active CN113094272B (zh) 2021-04-14 2021-04-14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4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2026B2 (en) 2022-02-16 2024-03-05 T-Mobile Usa, Inc. Preventing data loss in a filesystem by creating duplicates of data in parallel, such as charging data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183A (zh) * 2007-01-10 2007-07-18 网之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应用软件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0175118A (zh) * 2019-05-08 2019-08-27 重庆八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软件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309576A (zh) * 2020-02-18 2020-06-1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77000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0238066A1 (zh) * 2019-05-24 2020-12-03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的压力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8261B2 (en) * 2013-09-18 2015-12-22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Test case execution
US10621075B2 (en) * 2014-12-30 2020-04-14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Performance testing of a network segment between test applian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183A (zh) * 2007-01-10 2007-07-18 网之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应用软件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0175118A (zh) * 2019-05-08 2019-08-27 重庆八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软件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WO2020238066A1 (zh) * 2019-05-24 2020-12-03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的压力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11309576A (zh) * 2020-02-18 2020-06-1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77000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数据转发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商务网站的性能测试研究;包子建;;福建电脑(第01期);第35-3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4272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9990B (zh) 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737726B (zh) 一种确定待测试接口的测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40285B (zh) 电力异常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268761B (zh) 信息加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928574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60674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30709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94272B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79335B (zh) 电力物资抽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764983A (zh) 一种测试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793128A (zh) 业务故障原因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58381B (zh) 应用程序容错能力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65919B (zh) 一种网络服务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7885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628913B (zh) 在线时长的确定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996179A (zh) 业务节点的测试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434384A (zh)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3537028B (zh) 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478014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187716B (zh) 农业设备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274150B (zh) 服务实例访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60270B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12559087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47892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86968A (zh) 摄像机生命周期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