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3959B -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3959B
CN113093959B CN202110390258.7A CN202110390258A CN113093959B CN 113093959 B CN113093959 B CN 113093959B CN 202110390258 A CN202110390258 A CN 202110390258A CN 113093959 B CN113093959 B CN 113093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application
interface
display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02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3959A (zh
Inventor
贺飞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902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3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3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交互方法包括步骤:S1:进入预设界面,其中,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S2:接收第一预设操作;S3:若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一处理,和/或,S4:若第一预设操作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二处理。本申请的交互方法能够自动触发相应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交互时用户手动重复操作和/或重复切换应用窗口,更智能、方便和快捷。

Description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成为消费者手上的必备设备之一,性能及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消费者的生活也逐渐离不开它们。
智能手机中的各种应用数量也越来越多,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来回切换,以进行不同应用之间的交互,发明人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操作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各个应用之间的切换必须依赖于用户的手动点击,对于重复性的反复切换,不能自动触发或完成,存在不智能和不方便快捷的问题;
2、切换完成后,对于具体的操作也必须依赖于用户的手动操作,对于重复性的反复操作,不能自动触发或完成,同样存在不智能的问题。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包括步骤:
S1:进入预设界面,可选地,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
S2:接收第一预设操作;
S3: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一处理,和/或,
S4: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二处理。
可选地,在所述S1步骤之前,还包括:
S0:开启预设控制模式。
可选地,所述预设界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包括一个系统界面和/或应用界面;
至少包括两个系统界面;
至少包括两个应用界面。
可选地,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预设位置固定或浮动显示;
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
规则显示或不规则显示;
不同应用的显示效果不同;
不同分类的应用显示效果不同。
可选地,所述显示效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显示位置;
显示大小;
显示字体;
显示颜色;
显示形状。
可选地,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确定待显示应用的数量,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根据应用的类型和/或用户设置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确定待显示应用的数量,可以为:
统计用户的操作行为,通过预设算法和/或模型,确定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数量。
可选地,所述符合显示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最频繁使用,或者具有最高概率,或者概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不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则不再显示或不允许显示在预设窗口中。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第一屏幕和至少一第二屏幕,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屏幕上;
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屏幕上。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第一悬浮窗和至少一第二悬浮窗,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悬浮窗上;
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悬浮窗上。
可选地,所述应用的类型的确定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将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或关联设备的设置将移动终端中的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根据大数据分析将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一位置显示支持自动切换应用,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二位置显示不支持自动切换应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预设操作,检测所述第二预设操作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是,调整应用的显示位置和/或转换应用类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点击、双击、重按、轻按、长按、短按、滑动、复制、粘贴、语音控制指令、隔空手势。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由预设功能按钮或菜单项触发;
属于预设操作;
当前操作符合用户行为习惯或预设要求;
自动模式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应用的类型符合要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目标应用和/或目标界面中执行第三预设操作;
输出提示信息。
可选地,在执行完所述第三预设操作之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步骤:
切换回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预设界面;
隐藏或关闭或切换所述目标应用和/或所述目标界面;
输出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交互程序,所述交互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交互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交互方法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至少一种优点:
1.本申请的交互方法能够自动触发相应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交互时用户手动重复操作和/或重复切换应用窗口,更智能、方便和快捷。
2.本申请的交互方法能够自动确定分屏应用,不仅方便了用户,而且减少了不必要/不相关应用,还可以做到更省电,运行速率也会更快。
3.通过引入多屏幕或多窗口,使得应用的显示范围更大,对用户体验更好,也可以减少因区域密集而带来的误操作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在A应用中进行复制操作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自动在B应用中进行粘贴操作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 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 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 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S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后执行S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交互方法能够自动触发相应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交互时用户手动重复操作和/或重复切换应用窗口,更智能、方便和快捷。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一中以智能手机作为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他的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电视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交互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进入预设界面,可选地,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包括一个系统界面和/或应用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包括两个系统界面(如系统设置界面、系统负一屏界面、系统搜索界面、系统托盘或导航栏界面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包括两个应用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预设位置固定或浮动显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位置可以为屏幕托盘的某一固定区域(如最中间),或屏幕最底下的导航栏的某一固定区域(如最右边),或左右侧边栏的某一固定区域(如左侧边栏的居中位置),或是在指纹识别区域的下方或上方等,浮动显示的方式可以是小窗或悬浮窗等形式;
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动态显示的方式,可以是动画,如滚动式,或定期 (如3s或2s)显示或隐藏;
规则显示或不规则显示,规则显示,譬如各个应用和/或功能的对应标识显示区域形状和/或大小一致,不规则显示则可以是显示区域形状和/或大小不一致;
不同应用的显示效果不同和/或不同分类的应用显示效果不同。
可选地,所述显示效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显示位置、显示大小、显示字体、显示颜色和/或显示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应用A或者类别B可以显示在位置1(如托盘),显示大小为60*60像素,字体为微软雅黑,颜色为红色,形状为圆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应用C或者类别D只能显示在位置2(如导航区域某一固定位置),显示大小为30*30像素,字体为等线,颜色为蓝色,形状为正方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不同类别或不同应用的显示效果不同,不仅方便用户查找,同时也能结合用户自身喜好进行灵活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可以为: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确定待显示应用的数量,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可选地,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确定待显示应用的数量具体包括:统计用户的操作行为,通过预设算法和/或模型,确定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数量。可选地,符合显示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最频繁使用,或者具有最高概率,或者概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如80%)。
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是一定时间内(如一天、一周、一月或一年等)的交互行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或者简单的统计方法(如累加),将最频繁使用的应用、或者具有最高概率的应用、或概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如80%) 的应用定义为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
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数量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以上,若为一个则全屏显示该应用,若为两个则上下或左右均分显示,也可以不均分或不规则形状或在预设位置显示等。若为三个或以上,也可以为不规则或预设位置显示,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将从未使用或切换过的应用,或者概率值小于预设值(如50%)的应用定义为不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对于不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则不再显示或不允许显示在预设界面中。可选地,若不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要强制显示,可输出提示并经用户确认才可以在预设界面中显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可以为:根据应用的类型和/或用户设置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根据大数据分析或者根据移动终端和/ 或关联设备的设置,将智能手机中的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类型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可选地,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一位置显示支持自动切换应用,和/或,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二位置显示不支持自动切换应用。
可选地,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第二预设操作,在第二预设操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调整应用的显示位置和/或转换应用类型。例如,用户可以将应用一从支持自动切换类型显示位置拖动到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的显示位置。或者,将应用一从支持自动切换类型修改为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通过第二预设操作调整应用的显示位置和/或转换应用类型,可提高操作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智能手机包括至少一第一屏幕和至少一第二屏幕,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可以为: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则将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屏幕上;将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屏幕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结合智能手机具有的折叠屏功能,如:将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A显示在屏幕一上,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B显示在屏幕二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手机包括至少一第一悬浮窗和至少一第二悬浮窗,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可以为: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悬浮窗上,和/或,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悬浮窗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将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A显示在第一悬浮窗上,和/或,将符合显示要求的应用B显示在第二悬浮窗上。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S1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S0,开启预设控制模式。
为了避免用户进行误操作等,可以设置一个预设控制模式开关。预设控制模式开关可以是一个功能按钮,或菜单选项,或实体按键等。只有在开启该预设控制模式开关后,才能支持实现上述步骤S1所给出的功能,和/或,在该预设控制模式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下,不会支持或实现上述步骤S1所给出的功能。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选择,进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步骤S2,接收第一预设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双击、重按、轻按、长按、短按、滑动、复制、粘贴、语音控制指令、隔空手势等操作向智能手机输入第一预设操作。
步骤S3,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一处理。
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第一种情形:由预设功能按钮或菜单项触发。
一种实施场景中,预设功能按钮可以就是处理或者执行功能按钮,另一种实施场景中,预设功能菜单项可以就是处理或者执行功能菜单项,一旦用户点击了该功能按钮或功能菜单项,则可以判定该操作符合预设条件,设置这样的判断条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用户误触发相应功能,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种情形:属于预设操作。
例如,在预设界面中显示有A应用的应用界面和C应用的应用界面,用户在A应用的应用界面会进行B操作之后,接着会在C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 D操作,完成一次操作流程。此时,智能手机通过统计用户的操作行为,例如用户在设定的时间内(如一天、一周、一月或一年等),重复上述操作流程的次数大于等于某一预设值(如4次),则将上述操作流程纳入到自动触发功能。智能手机只要检测到用户对A应用进行了B操作之后,即认为用户进行了预设操作。即对于A应用来说,B操作为预设操作。
比如,在一个预设界面中显示有阅读应用界面和笔记应用界面,用户在使用阅读应用阅读时,需要复制一些内容作为笔记内容,粘贴到笔记应用中进行记录和保存。此时,用户只需要在阅读应用中选择要复制的内容后,进行复制操作后,智能手机会自动将用户复制的内容粘贴到笔记应用中,完成记录或保存,可选地,还可在完成记录或保存之后,自动切换回阅读应用界面或者保留在笔记应用界面,以便用户编辑修改,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场景中,当前界面可以一直停留在阅读应用界面,即使在将用户复制的内容自动粘贴到笔记应用中后,界面也不发生切换,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用户注意力跳变,减少用户阅读时的打扰,进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至于界面是否允许发生切换,或者若切换,是否自动切换回来或停留在新界面(如本实施场景中的笔记应用界面)或定时关闭新界面等,都可以允许用户自行设置,或者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第三种情形:当前操作符合用户行为习惯或预设要求。
例如,该智能手机具有折叠屏、双屏、悬浮窗口等功能,用户对A应用进行B操作时,若要使智能手机触发自动对C应用执行D操作,需要C应用显示在屏幕1或者悬浮窗口1上才能满足触发条件,若C应用显示在屏幕1 或者悬浮窗口1上,则可判定符合预设条件,和/或,若C应用不显示在屏幕 1或者悬浮窗口1上,则可判定不符合预设条件,通过本技术方案,可既能方便用户交互,又能减少误操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四种情形:自动模式处于开启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手机中提供了自动模式或智能模式的选项或开关,在该选项或开关出于打开的情形下,可判定符合预设条件,和/或,若该选项或开关出于关闭的情形下,则可判定不符合预设条件,通过引入模式选项或开关,能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而实现更灵活方便的用户体验。
第五种情形: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应用的类型符合要求。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应用的类型为阅读类或学习类或其他预设类型,则在该应用中的第一预设操作(如复制、记笔记等)可以视为符合预设条件,和/或,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应用的类型不为阅读类或学习类或其他预设类型,则在该应用中的第一预设操作不视为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第一处理可以是:在目标应用和/ 或目标界面中执行第三预设操作。
例如,用户在A应用的应用界面会进行B操作之后,接着会在C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D操作,完成一次操作流程。此时,智能手机通过统计用户的操作行为,例如用户在设定的时间内(如一天、一周、一月或一年等),重复上述操作流程的次数大于等于某一预设值(如4次),则将上述操作流程纳入到自动触发功能。智能手机只要检测到用户对A应用进行了B操作之后,即认为用户进行了预设操作,此时智能手机自动对C应用进行D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C应用和/或D操作还可以根据A应用和/或B操作来加以确定,譬如,用户可以预设不同应用之间,或不同操作之间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即一个应用(如A应用)可以触发一个(如C应用)或多个其他关联应用,一个操作(如B操作)可以触发一个(如D操作)或多个其他关联操作。当然,应用或操作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可以是智能手机通过学习用户的使用行为或操作习惯自动得出,譬如,经过一定时长的统计发现,用户在运行A应用时,经常会运行C应用,或者用户在进行B操作后,经常会进行D操作等,则智能手机可以自动将A应用和C应用关联起来,或将B操作和D操作关联起来,可选地,还可支持用户修改该自动关联关系,以减少误操作,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更为方便、智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在手动或自动确定应用或操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时,还可以结合诸如时间、地点等其他条件,譬如,一种实施方式中,只有在E 地点和/或F时间段内,A应用的B操作才能触发C应用的D操作,通过引入更多的条件,可以实现智能方便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误操作。
下面列举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加以说明,例如,若智能手机统计到,用户在A应用中进行复制操作后,接着会在B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粘贴操作,且上述操作流程已经纳入到了自动触发功能。那么,如图2a所示,用户在A应用中复制了一段文字后,智能手机会自动进行如图2b所示的操作,即自动在 B应用中进行粘贴操作。
可选地,当智能手机自动对C应用进行D操作时,可以直接在C应用中进行,而不需要对C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展示。
或者,智能手机自动对C应用进行D操作时,需要进入C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D操作,方便用户直观了解自动对C应用进行D操作的过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执行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之后,可以切换回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预设界面。即在进入C应用的应用界面进行D操作之后,会自动切换回A应用的应用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执行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之后,可以隐藏或关闭或切换所述目标应用和/或所述目标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执行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之后,还可以输出提示信息 (如通过文字或界面或声音等方式,提示用户刚已执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如上述的D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第一处理还可以是:先输出提示信息,如通过文字或界面或声音等方式,提示用户马上要进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经用户确认或同意后,才执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和/或,若未经用户确认或同意,则不执行上述第三预设操作。
步骤S4,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二处理。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可以是只执行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操作,譬如复制,就是将用户选择的内容复制到粘贴板中,而不再执行任何其他操作;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可以是除执行第一预设操作对应的操作之外,还可输出相应提示信息,譬如完成复制后,还可通过文字或界面或声音等方式,提示用户已完成复制操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触发相应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交互时用户手动重复操作和/或重复切换应用窗口,实现了更智能、方便和快捷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能够自动确定分屏应用,不仅方便了用户,而且减少了不必要/不相关应用,还可以做到更省电,运行速率也会更快。
另外,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多屏幕或多窗口,使得应用的显示范围更大,对用户体验更好,也可以减少因区域密集而带来的误操作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 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存储器102、存储器控制器104、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CPU)106、外设接口108、RF电路112、音频电路114、扬声器116、麦克风118、输入/输出(I/O)子系统120、触摸屏126、其他输出或控制设备128,以及外部端口148。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110进行通信。
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便携式智能手机,包括但不限于手持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等,还包括其中两项或多项的组合。应当理解,移动终端100只是便携式电子智能手机的一个实例,该移动终端100的组件可以比图示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具有不同的组件配置。图2所示的各种组件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
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在某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还可以包括远离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6的存储器,例如经由RF电路112或外部端口148以及通信网络(未示出)访问的网络附加存储器,其中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因特网、一个或多个内部网、局域网(LAN)、广域网(WLAN)、存储局域网(SAN)等,或其适当组合。存储器控制器104可控制移动终端100的诸如CPU106和外设接口108之类的其他组件对存储器102 的访问。
外设接口108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耦接到CPU106和存储器102。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6运行各种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指令集,以便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某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108、CPU106以及存储器控制器104可以在单个芯片,例如芯片111上实现。而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它们可能在多个分立芯片上实现。
RF(射频)电路112接收并发送电磁波。该RF电路112将电信号变换成电磁波,或是将电磁波变换成电信号,并且经由电磁波来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该RF电路112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公知电路,包括但不局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该RF电路11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来与网络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网络可以是因特网、内部网和/或诸如蜂窝电话网络之类的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LAN)和/或城域网(MAN)。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多种通信标准、协议和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包括但不局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型数据GSM 环境(EDGE)、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蓝牙、无线保真(Wi-Fi)(例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和/或 IEEE802.11n)、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传输(VoIP)、Wi-MAX,用于电子邮件、即时消息传递和/或短消息服务(SMS)的协议,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通信协议,包括在本文件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通信协议。
音频电路114、扬声器116和麦克风118提供了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14接收来自外设接口108的音频数据,将音频数据变换成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送到扬声器116。扬声器将电信号变换成人类可听见的声波。音频电路114还接收由麦克风116从声波变换的电信号。该音频电路114将电信号变换成音频数据,并且将音频数据传送到外设接口108,以便进行处理。音频数据可以由外设接口108从存储器102和/或RF电路112 中检索出,和/或传送到存储器102和/或RF电路112。在某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114还包括头戴送受话器插孔(未示出)。该头戴送受话器插孔提供音频电路114与可拆装的音频输入/输出外设之间的接口,举例来说,该音频输入/ 输出外设既可以是纯输出耳机,也可以是同时具有输出(用于单耳或双耳的耳机)和输入(麦克风)的头戴送受话器。
I/O子系统120提供移动终端100的输入/输出外设和外设接口108之间的接口,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126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128。该I/O子系统120包括触摸屏控制器122以及用于其他输出或控制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124。所述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124接收/发送来自/去往其他输入或控制设备128的电信号。所述其他输入/控制设备128可包括物理按钮(例如按压按钮,摇杆按钮等等)、拨号盘、滑块开关、操纵杆等等。
触摸屏126在设备与用户之间同时提供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触摸屏控制器122接收/发送来自/去往触摸屏126的电信号。该触摸屏126则向用户显示可视输出。这个可视输出可以包括文本、图形、视频及其任意组合。某些或所有可视输出可与用户接口对象相对应,在下文中将对它的更多细节进行描述。
触摸屏126还基于触觉和/或触知接触来接受用户的输入。该触摸屏126 形成一个接受用户输入的触摸敏感表面。该触摸屏126和触摸屏控制器122(连同存储器102中任何相关联的模块和/或指令集一起)检测触摸屏126上的接触 (以及所述触摸的任何移动或中断),并且将检测到的接触变换成与显示在触摸屏上的诸如一个或多个软按键之类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摸屏126与用户之间的接触点对应于用户的一个或多个手指。该触摸屏126可以使用LCD(液晶显示器)技术或LPD(发光聚合物显示器)技术,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显示技术。触摸屏126和触摸屏控制器122可以使用多种触敏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检测接触及其移动或中断,这些触敏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容、电阻、红外和声表面波技术,以及其他接近传感器阵列,或用于确定与触摸屏126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点的其他技术。触摸屏126显示来自便携式设备的可视输出。触摸屏126可以具有高于100dpi的分辨率。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触摸屏126可以具有大约168dpi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物体或配件,例如指示笔、手指等等,来接触触摸屏126。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用于为各种组件供电的电源系统130。该电源系统130 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例如电池、交流电(AC))、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例如发光二极管 (LED)),以及与便携式设备中的电能生成、管理和分布相关联的其他任何组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件组件包括操作系统132、通信模块(或指令集)134、接触/运动模块(或指令集)138、图形模块(或指令集)140、用户界面状态模块 (或指令集)144,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或指令集)146。
操作系统132包括用于控制和管理常规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等)以及有助于各种软硬件组件之间通信的各种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器。
通信模块134有助于经一个或多个外部端口148而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它还包括用于处理RF电路112和/或外部端口148接收的数据的各种软件组件。外部端口148(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FIREWIRE等等)适合于直接或者经网络(例如因特网,无线LAN等等)间接耦接到其他设备。
接触/运动模块138与触摸屏控制器122一道来检测与触摸屏126的接触。该接触/运动模块138包括用于执行与跟触摸屏122的接触检测相关联的各种操作的各种软件组件,所述操作例如确定是否发生接触,确定该接触是否移动,以及追踪触摸屏上的移动,并且确定该接触是否中断(即是否停止接触)。确定接触点移动的操作可以包括确定接触点的速率(幅度)、速度(幅度和方向)和/ 或加速度(包括幅度和/或方向)。
图形模块140包括用于在触摸屏126上呈现和显示图形的各种已知软件组件。注意术语“图形”包括可以显示给用户的任何对象,包括但不局限于文本、网页、图标(例如包括软按键在内的用户界面对象)、数字图像、视频、动画等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图形模块140包括光强模块142。该光强模块142控制用户界面对象这类显示在触摸屏126上的图形对象的光强。光强控制可以包括增大或减小图形对象的光强。在某些实施例中,增大或减小可以遵循预定函数。
用户界面状态模块144控制移动终端100的用户界面状态。该用户界面状态模块144可以包括锁定模块150和解锁模块152。锁定模块检测对将移动终端100转换到用户界面锁定状态,以及将移动终端100转换到锁定状态的一个或多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的满足。
一个或多个应用130可以包括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上的任何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地址簿、联系人列表、微信、支付宝、电子邮件、即时消息传递、字处理、键盘模拟、窗口小部件、语音识别、语音复制、定位导航、音乐播放器等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在成像应用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光学传感器(未示出),例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是这样一个设备:设备上的预定功能集合操作全部通过触摸屏126执行。通过将触摸屏作为用于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主要输入/控制设备来使用,可以减少移动终端100上的物理输入/控制设备 (例如按压按钮、拨号盘等等)的数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包括触摸屏126、用于为设备通电/断电以及锁定设备的按压开关、音量调节拨杆按钮。通过按下按压按钮并且在预定时间间隔将该按钮保持于按下状态,可以使用该按钮来接通/切断设备电源,或者,通过按下按钮并且在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前释放该按钮,可以使用该按钮来锁定设备。在可替换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可以通过麦克风118来接受语音输入,以便激活或停用某些功能。
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中,存储器102上存储有操作程序,所述操作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06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交互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方法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后台服务器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系统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系统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系统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 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系统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系统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进入预设界面,其中,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
S2:接收第一预设操作;
S3: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一处理,和/或,
S4:若所述第一预设操作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第二处理;
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由预设策略确定,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确定待显示应用的数量,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根据应用的类型和/或用户设置确定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
所述应用的类型的确定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将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根据移动终端和/或关联设备的设置将移动终端中的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根据大数据分析将应用分成支持自动切换和不支持自动切换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操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由预设功能按钮或菜单项触发;
属于预设操作;
当前操作符合用户行为习惯或预设要求;
自动模式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第一预设操作对应应用的类型符合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界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至少包括一个系统界面和/或应用界面、至少包括两个系统界面、至少包括两个应用界面;
所述预设界面的显示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在预设位置固定或浮动显示、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规则显示或不规则显示、不同应用的显示效果不同、不同分类的应用显示效果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第一屏幕和至少一第二屏幕,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屏幕上;
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屏幕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第一悬浮窗和至少一第二悬浮窗,所述预设界面至少对应一第一应用和/或至少一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一悬浮窗上;
与所述第二应用对应的预设界面显示在第二悬浮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一位置显示支持自动切换应用,在预设界面或设置界面的第二位置显示不支持自动切换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第二预设操作,检测所述第二预设操作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若是,调整应用的显示位置和/或转换应用类型。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交互程序,所述交互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互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90258.7A 2021-04-12 2021-04-12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93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0258.7A CN113093959B (zh) 2021-04-12 2021-04-12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0258.7A CN113093959B (zh) 2021-04-12 2021-04-12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959A CN113093959A (zh) 2021-07-09
CN113093959B true CN113093959B (zh) 2022-09-02

Family

ID=7667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0258.7A Active CN113093959B (zh) 2021-04-12 2021-04-12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395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013A (zh) * 2012-07-12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操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200144A (zh) * 2014-09-05 2014-12-10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提高移动终端安全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59563B (zh) * 2015-10-20 2018-11-20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4258A (zh) * 2018-07-09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959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1001B (zh) 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817544B2 (en)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EP3239804B1 (en)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keyboard moveable relative to the display
US8675024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US108846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ouch screen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14930289A (zh) 一种微件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KR20140140957A (ko) 화면 데이터의 미러링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US9542019B2 (en)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displaying overlapped screens while performing multitasking function
US86203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continuing a telephone call when charging
CN105867728B (zh) 一种人机界面显示系统和方法
JPWO2014203301A1 (ja) 情報表示端末
EP29219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ntering and zooming webp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46441B2 (ja) 画像クロップ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1147660B (zh) 一种控件的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16973A (zh) 一种数据搜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53153A (zh) 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34096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93959B (zh) 交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93941A (zh) 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86169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12400309A (zh) 消息提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57506B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00305B (zh) 消息提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2467232A (zh) 电子装置以及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显示方法
KR101292050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동작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