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608A -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9608A
CN113079608A CN202110266132.9A CN202110266132A CN113079608A CN 113079608 A CN113079608 A CN 113079608A CN 202110266132 A CN202110266132 A CN 202110266132A CN 113079608 A CN113079608 A CN 113079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witch
circuit
switch circuit
controller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61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9608B (zh
Inventor
程朋朋
江道利
黄泳智
王晓东
叶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61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9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9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ti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其通信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分别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负载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第一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采用本通信电路能够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实现稳定通信,可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人们对照明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双灯或双灯以上多灯灯具开始被广泛应用,比如橱柜照明设计中就经常采用多个灯头进行照明。然而一个驱动器带多个灯头时通常只能控制多个灯头一起调光、关断或自动变化。但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照明需求,多灯具照明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对每个灯单独控制。
目前,通常采用增设信号线、无线通信或直流载波通信等方法来进行信号源与负载之间的通信,以实现对负载的控制。其中,增设信号线和无线通信成本较高,电路结构较复杂,难以大批量地使用在产品中,直流载波通信时通信信号会受负载工作影响而衰减,导致通信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实现稳定通信的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可以降低成本。
一种通信电路,其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分别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负载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第一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频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工作模组,各工作模组设有对应的标识信息;
第一控制器向负载电路发送携带有至少一个工作模组的标识信息的控制信号,以使控制信号中所携带的标识信息的工作模组对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工作模组包括第二控制器、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直流母线,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控制器的第一引脚;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直流母线;第二控制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引脚还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直流母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及直流母线;或者/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及直流母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为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或者/和,第二开关元件为第二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型场效应管或者/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或者/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与负载电路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直流母线。
上述的通信电路,由于在负载电路与第一电源电压之间设置了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在负载电路与第二电源电压之间设置了第二控制开关电路,且设有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的第一控制器,因此,该第一控制器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能够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再通过直流母线将上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以使负载电路中的负载响应于控制信号进行动作。如此,在负载电路正常工作时由第一电源电压给负载电路供电,在需要进行通信时,第一控制器获取到控制指令,关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且开启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切换到第二电源电压为负载电路供电,此时负载暂时停止工作,第一控制器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直流母线发送给负载电路,控制信号的传输不受负载工作的影响,从而实现第一控制器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稳定通信。
在本通信电路中,只需要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就可以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无需增设额外的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还能够避免控制信号受负载工作影响而衰减,保证通信的稳定性。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
由于该照明装置包括如上的通信电路,因此,只需要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就可以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该照明装置的负载电路,无需增设额外的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还能够避免控制信号受负载工作影响而衰减,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连接在第二电源电压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
如上的通信方法,只需要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就可以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该照明装置的负载电路,无需增设额外的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电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还能够避免控制信号受负载工作影响而衰减,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电路的抽象模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电路工作时负载电路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示例图;
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电路的抽象模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电路的电路示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抽象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一
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需要控制器将控制指令发送给负载电路以使负载电路中的负载响应于控制信号进行工作。目前的通信电路通常采用增设信号线、无线通信或者直流载波通信这几种方式来实现控制器与负载电路之间的通信。关于以上几种方式,增设信号线需要额外设置信号线来传输控制信号,不仅电路结构复杂化,而且还增加了成本;无线通信则需要在负载电路上设置无线接收装置,此外还得配备配套的无线发射装置,同样电路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直流载波通信虽不需要额外设置信号线或无线装置,但载波信号易受工作的负载影响而衰减,造成通信不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化的通信电路,可以通过直流母线100实现通信,无需增设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降低成本,并实现稳定通信。如图1所示,该通信电路200包括第一控制器202、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第一控制器202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还分别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负载电路300;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还连接第一电源电压401,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还连接第二电源电压402,第一电源电压401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402的电压值。
第一控制器202用于在获取到负载电路300的控制指令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300。
其中,第一控制器202可以用于获取控制指令,分别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的开启和关断,以及对外发送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直流母线100传输给负载电路300。第一控制器202可以采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既可以采用相同的电子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电子元件构成,用于构成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和/或者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的电子元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开关电子元件。
实际应用中,负载电路300的控制指令既可以是用户发给第一控制器202的实时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用户预先在第一控制器202中设置好并存储的定时控制指令,比如,用户可以设置按预设时间间隔向负载电路300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或者,在预设时间点向负载电路300发送预设控制指令,则第一控制器202在到达下一预设时间间隔或预定时间点时获取存储在第一控制器202中的预设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开启,再通过直流母线将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300。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可由第一控制器202对控制指令进行解析得到,也可以为控制指令的指令内容,具体地,该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串口通信数据。
图2为本实施例中通信电路工作时负载电路300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示例图。为了避免负载工作时对信号的影响,第二电源电压402的电压值需要低于第一电源电压401的电压值,因此,在负载电路300与第二电源电压402接通时,负载电路300中的各负载均停止工作。具体地,在负载电路300中的负载正常工作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处于开启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一电源电压401通过直流母线向负载电路300供电;在需要通信时,第一控制器202获取到控制指令,此时第一控制器202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开启,以使第二电源电压402与负载电路300导通,第二电源电压402可以为负载电路300中的控制器供电,然后在直流母线上叠加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300,实现了第一控制器202至负载电路300的通信;等完成通信后,第一控制器202再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开启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关断,即切断负载电路300与第二电源电压402之间的连接,同时恢复负载电路300与第一电源电压401的连接,使得负载电路300中的负载重新开始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路电源设计,在需要进行通信时,利用第一控制器202控制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关断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开启,只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负载电路300,无需增设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设备,降低了成本,同时在传输控制信号前切断了负载工作所需的第一电源电压401,避免负载工作对通信信号产生影响,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204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206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就是负载电路300与第一电源电压401断开连接的单次时间。如此,可以将预设时间阈值理解为实际应用中允许负载电路300中负载停止工作的时间,第一控制器202可以在负载停止工作的这段时间内向负载电路300发送控制信号。这里的预设时间阈值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以避免影响对负载的正常使用,比如,负载电路300为某种电机设备时,可以设置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使用者能够感觉到该电机设备停止工作的反应时间。
具体地,在负载电路300为照明装置时,上述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
这里的人眼对关闭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指人眼能够感觉到照明装置关闭的反应时间。已知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至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通常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05至0.2秒,一般20毫秒以下人眼就无法感觉到区别了,因此在负载电路300为照明装置时,可将预设时间阈值设为10毫秒。
例如,在负载电路300为照明装置时,第一控制器202每次发送控制信号的持续时间为5毫秒,设置照明装置停止工作的时间小于10毫秒,由于照明停止时间十分短暂,在人眼还未感觉到照明装置关闭时该照明装置就恢复工作,因此从肉眼上看不出来照明装置停止工作过,从而保证了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第一电源电压401为12V,第二电源电压402为5V为例,控制信号可以为一个5V负值串口通信数据,该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其包含的数据量最好不要太多,比如不超过30个字节,以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数据通信。
进一步具体地,负载电路300为照明装置,第一控制器202还用于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频次。
上述传输频次指第一控制器202在单位时间内向负载电路300发送控制信号的次数,该次数相当于照明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短暂关闭的次数。例如,在每秒钟内第一控制器202发送控制信号的频次不超过3次,照明装置暂时关闭的频次较低,从而降低对照明效果的影响。
上述实施方式利用了人眼对光线的迟滞原理,采用在照明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短暂断电,并利用断电时间在直流母线中传输控制信号的方式,不仅实现了第一控制器202与照明装置的稳定通信,还降低了对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的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负载电路300包括多个并联的工作模组302,各工作模组302设有对应的标识信息。第一控制器202向负载电路300发送携带有至少一个工作模组302的标识信息的控制信号,以使控制信号中所携带的标识信息的工作模组302对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具体地,已知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工作模组302都有一个对应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地址信息,第一控制器202发送给负载电路300的控制信号携带有至少一个工作模组302的标识信息,各工作模组302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中含有自己对应的标识信息时就响应于该控制信号做动作,不是自己对应的标识信息就不做动作,从而实现了对多个工作模组302的分别控制。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通信电路的具体电路示例。其中,通信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器U1、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器U1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分别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负载电路;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二电源电压。
具体地,第一控制器U1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负载电路包括多个工作模组,这些工作模组可以采用LED模组。
为了避免负载工作时对通信信号的影响,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有12V和5V两路电源电压,12V为第一电源电压,用于在正常工作时给负载电路中的工作模组供电,5V为第二电源电压,用于通信时给工作模组供电。需要通信时第一控制器U1关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使得第一电源电压与工作模组断开连接,开启第二控制开关电路,使得第二电源电压与工作模组接通,第一控制器U1给连接负载电路的直流母线上叠加一个5V负值的串口通信数据,各工作模组检测到该串口通信数据并根据其进行动作。
在工作模组为LED模组时,该工作模组包括第二控制器U2、发光二极管LED、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直流母线,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连接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一引脚;第二控制器U2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直流母线;第二控制器U2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控制器U2也为MCU芯片。
第二控制器U2的第二引脚还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直流母线。
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均为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串联,用于限制电流以保护第一二极管D1的安全,第二电阻R2为限流电阻与发光二极管LED串联以保护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可以为一个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组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Q1,第一开关元件Q1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引脚及直流母线;或者/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元件Q2,第二开关元件Q2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二引脚及直流母线。
例如,在LED模组中,发光二极管LED正常工作的时候第一开关元件Q1打开且第二开关元件Q2关闭,12V电压给LED模组供电,LED模组正常工作,LED模组的串口接收脚经过稳压后得到5V恒定的电平,如图4所示,LED模组的串口接收脚为第二控制器U2的第二引脚;需要通信时第一控制器U1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关闭并控制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并将控制信号叠在直流母线上,这个时候LED模组中的第二控制器U2检测到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执行指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个LED模组都对应有一个固定的地址信息,第一控制器U1发送给负载电路的控制信号携带有至少一个LED模组的地址信息,各LED模组在其第二控制器U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中含有其对应的地址信息时就响应于该控制信号做动作,没有其对应的地址信息就不做任何响应,从而实现对多个LED模组的分别控制。
具体地,第一开关元件Q1为第一P型场效应管,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引脚,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或者/和,第二开关元件Q2为第二P型场效应管,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二引脚,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
进一步具体地,第一P型场效应管或者/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
具体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引脚;或者/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电压和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二引脚。
上述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连接在电源电压和第一控制器U1之间,起限流作用,保护第一控制器U1的安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与负载电路并联,用于分流降压,保护负载电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直流母线,第三二极管D3起防反接保护作用,提高通信电路安全性。
实施例三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500,如图5所示,该照明装置500包括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采用该照明装置500,只需要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就可以通过直流母线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该照明装置的负载电路,无需增设额外的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不但电路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控制信号不会随着负载大小衰减,通信稳定。
实施例四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连接在第二电源电压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负载电路,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
例如,以图4中的通信电路为例,通信电路中的第一控制器U1在获取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连接在12V电源电压与LED模组之间的第一开关元件Q1关闭,并控制连接在5V电源电压与LED模组之间的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再将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直流母线传输给负载电路,此时LED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LED不工作,避免负载工作对通信信号产生影响,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而且无需增设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设备,成本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通过短时间切断工作供电使工作模组短暂地停止工作,再利用工作模组的停止工作时间来通过直流母线传输控制信号,避免了控制信号受负载工作的影响而衰减,通信更稳定,还无需增设额外的信号线或无线通信装置,电路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成本。
特别是在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时,通过设置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使得人眼还未感觉到照明装置关闭时该照明装置就恢复工作,因此从肉眼上看不出来照明装置停止工作过,从而保证了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根据需要,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和”表示可以两者取其一也可以两者全部包括,例如,A或者/和B,可以是只包括A,也可以是只包括B,还可以是包括A和B。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分别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负载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连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所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所述直流母线将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负载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关断状态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优选地,所述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所述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
优选地,所述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频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工作模组,各所述工作模组设有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负载电路发送携带有至少一个工作模组的标识信息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控制信号中所携带的标识信息的工作模组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组包括第二控制器、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引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引脚还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及所述直流母线;或者/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及所述直流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第一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或者/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第二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或者/和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或者/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负载电路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直流母线。
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的所述的通信电路。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负载电路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关断并控制连接在第二电源电压与所述负载电路之间的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开启,通过直流母线将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负载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电压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关断状态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开启状态的单次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优选地,所述负载电路为照明装置,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小于人眼对关闭所述照明装置的反应时间。
CN202110266132.9A 2021-03-11 2021-03-11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3079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6132.9A CN113079608B (zh) 2021-03-11 2021-03-11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6132.9A CN113079608B (zh) 2021-03-11 2021-03-11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608A true CN113079608A (zh) 2021-07-06
CN113079608B CN113079608B (zh) 2022-12-02

Family

ID=7661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6132.9A Active CN113079608B (zh) 2021-03-11 2021-03-11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96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329A (zh) * 2022-03-31 2022-07-2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965A (zh) * 2011-05-26 2014-04-23 Cci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响应于调光器的输出对一个或者多个led的光输出的控制
CN107231018A (zh) * 2017-05-03 2017-10-0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设备与待充电对象的分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9525283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丰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实现载波信号发送及接收的方法
CN109656858A (zh) * 2018-12-22 2019-04-1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Usb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965A (zh) * 2011-05-26 2014-04-23 Cci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响应于调光器的输出对一个或者多个led的光输出的控制
CN107231018A (zh) * 2017-05-03 2017-10-0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设备与待充电对象的分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9525283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丰郅(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实现载波信号发送及接收的方法
CN109656858A (zh) * 2018-12-22 2019-04-1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Usb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329A (zh) * 2022-03-31 2022-07-2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608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6033B (zh) 开关驱动设备、发光设备和车辆
US9730301B2 (en)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module associated with a relay for controlling lighting power output
US10360969B2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riv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riv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vehicle
CA3047275C (en) Switched-mode control circuit for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based on linear drive led lighting
EP3305022B1 (en) Led driver and driving method
CN101299287A (zh) 带发光二极管的危险报警器
US20160316538A1 (en) Led driver, lighting device and led based lighting application
EP3328161B1 (en) Plug-in multifunctional led power system
US8786129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lighting LED and detecting breakage thereof
CN113079608B (zh) 通信电路、照明装置及通信方法
WO2013061207A1 (en) A low power standby shutdown circuit
US9844110B1 (en) Curren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LED lighting fixture
US962922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wo interfaces
CN106105397B (zh) 照明系统、灯以及用于照明系统中的紧急照明操作的方法
CN212305733U (zh) 一种独立的dali调光转换模组
CN116386552A (zh) 背光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214338164U (zh) Led亮度调节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5992424A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CN111988898A (zh) 一种独立的dali调光转换模组
CN112789952A (zh) 用于通过通信总线来传输消息的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dali使能的通信设备以及相对应的方法
CN103376797B (zh) 控制器的测试装置和控制器老化实验箱
CN202563343U (zh) 控制器的测试装置和控制器老化实验箱
CN215204643U (zh) 一种车灯控制系统及一种车辆
CN111836428A (zh) 具有低待机功率的pwm调光电路
CN216017215U (zh) 两路输出光源驱动电路及光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253 Henglijun Road, Hengl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46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1, Hengquan Industrial Zone, Hengli,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GUANQ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