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554A -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 Google Patents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9554A
CN113079554A CN202110233412.XA CN202110233412A CN113079554A CN 113079554 A CN113079554 A CN 113079554A CN 202110233412 A CN202110233412 A CN 202110233412A CN 113079554 A CN113079554 A CN 113079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way
network access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rminal equipment
acceptanc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34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9554B (zh
Inventor
曹辉
谢路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z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34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9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9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该无线传输方法包括: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请求信息,并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接收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根据所确定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网关。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终端设备的成本极低;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网关的成本,而且更换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背景技术
在物联网中,需要通过预先组建专用的数据传输网络来实现数据传输。在传统的组网方式中,网关由于需要参与网络链路的运算和管理,所以要求网关具有高性能的CPU及大容量的存储单元,这样,一方面,成本高、算法复杂、功耗高,而且基本都需要运行平台系统软件,例如,在终端设备入网时,需要通过平台系统软件预先录入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另一方面,在需要更换或维护网关时,需要对其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录入、删除或修改。因此,传统的组网方式具有以下缺陷:组网时间冗长,网络建设复杂,网络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终端设备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请求信息,并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
步骤S12.接收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
步骤S13.根据所确定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网关。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包括:
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工作信道来作为当前信道,并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来广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
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当前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包括:
步骤S121.对于所接收的所述入网接受消息,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
步骤S122.判断所述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3;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
LQI=(RSSI+256)/4+SNR+10SER
其中,LQI为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RSSI为信号强度,SNR为信噪比,SER为误码率;
步骤S124.判断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5;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5.将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的网关标记为待入网网关,而且,将所有待入网网关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入网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并将所述目标网关所使用的当前信道确定为工作信道。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无线传输速率,包括:
步骤S126.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的范围,确定目标网关所对应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所对应的当前信号质量等级;
步骤S127.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确定当前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判断在第一特定时段内是否收到网关所发送的返回确认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15;若否,则执行步骤S16,其中,网关在收到传感数据信息后,判断所述传感数据信息中的目标地址码是否与自身的地址码一致,若一致,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返回确认信息;
步骤S15.结束;
步骤S16.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判断在第二特定时段内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162;若否,则执行步骤S163;
步骤S162.清除所存储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并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63.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网关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S21.接收入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并广播的;
步骤S22.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信息中的地址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后,根据至少一个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
步骤S23.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传感数据信息。
优选地,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包括:
通过当前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其中,当前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工作信道,而且,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来广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网关,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以上所述的网关及多个以上所述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终端设备来计算及管理自己与网关通信的网络链路,且决定入网及通信方式,而且,相比传统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终端设备只计算和管理自己的网络链路,实现了网络组网节点运算的完全均衡,普通的8位运算能力的单片机就可以处理,所以,终端设备的成本极低;
2.网关不参与网络链路的运算和管理,即,不需要在网关中对各入网的终端设备的存储信息进行录入、删除、修改等管理,对网关的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要求降低,选用普通的8位单片机就可以。而且,网关不需要设置入网信息存储单元,也没有存储空间及网络容量的限制,因此,大大节约了网关的成本。另外,在需要对网关进行更换维护时,由于不需要进行任何存储信息的搬移、复制、备份等管理,所以更方便网关的更换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2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该实施例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应用在终端设备中,可实现网络中的终端设备节点均衡入网,关于终端设备,需说明的是,其包括有MCU单元及分别与该MCU单元连接的感知单元、无线通信单元、电池和电源管理单元。该终端设备在工作时,MCU单元按照一定的周期从感知单元读取传感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传送至网关。而且,终端设备在正常工作之前,需要先入网。因此,该实施例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1.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请求信息,并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
在该步骤中,若要在系统中新加入一终端设备,即,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先将该终端设备进行入网。而且,在进行入网时,终端设备可生成入网请求信息,该入网请求信息中带有自身的地址码,然后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该入网请求信息。
步骤S12.接收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后,根据所述网关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
在该步骤中,首先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对入网请求信息进行广播后,广播区域内的设备(包括网关、其它终端设备)均可接收到该入网请求信息,而且,仅网关对该入网请求信息进行响应,其它终端设备直接丢弃该入网请求信息,具体地,网关在接收到该入网请求消息后,可提取出终端设备的地址码,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所提取出的地址码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入网接受消息。另外说明的是,在系统中,网关的数量可能不只一个,那么,有可能多个网关都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了入网接受信息,此时,该终端设备还需要从多个网关中确定出一目标网关及与该目标网关进行通信的通信参数,包括工作信道、无线传输速率。
步骤S13.根据所确定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网关。
在该步骤中,当该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后,可通过该工作信号,以所确定的无线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目标网关。
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终端设备来计算及管理自己与网关通信的网络链路,且决定入网及通信方式,而且,相比传统方式(由网关来计算及管理其与各个终端设备的网络链路,且决定入网及通信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终端设备只计算和管理自己的网络链路,实现了网络组网节点运算的完全均衡,普通的8位运算能力的单片机就可以处理,所以,终端设备的成本极低;
2.网关不参与网络链路的运算和管理,即,不需要在网关中对各入网的终端设备的存储信息进行录入、删除、修改等管理,对网关的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要求降低,选用普通的8位单片机就可以。而且,网关不需要设置入网信息存储单元,也没有存储空间及网络容量的限制,因此,大大节约了网关的成本。另外,在需要对网关进行更换维护时,由于不需要进行任何存储信息的搬移、复制、备份等管理,所以更方便网关的更换维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网关采用多个无线接收信道和一个无线发射通道来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而且,多个接收信道的工作频率不同。另外,所有工作信道都是上下行异频工作(收发异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上下行同频工作。
进一步地,在步骤S11中,终端设备可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工作信道来作为当前信道,并通过该当前信道来广播入网请求信息。而且,在步骤S12中,网关也通过当前信道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入网接受消息。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进行入网流程时,随机选择网关多个工作信道的其中一个向现场网关发出广播入网命令,所有网关收到该入网命令后再通过此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入网接受信息(带有网关的唯一地址码)信息,这样可使得信道分配更均衡。
优选地,网关在收到入网请求信息时,可经过随机延时后再发送入网接受信息,而且,当前信道的下行频率与上行频率可不同,这样,具有抗同频干扰的特点。
优选地,可预先设置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而且,信号质量等级越高,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越大;反之亦然。所以,终端设备在发送入网请求信息时,可以以最低的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来广播发送,这样可使得该入网请求信息传输的距离最远,从而使得能接收到该入网请求信息的网关的数量更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2,在步骤S12中,可根据以下方式来确定目标网关、工作信道:
步骤S121.对于所接收的所述入网接受消息,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
步骤S122.判断所述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3;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
LQI=(RSSI+256)/4+SNR+10SER
其中,LQI为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RSSI为信号强度,SNR为信噪比,SER为误码率;
步骤S124.判断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5;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5.将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的网关标记为待入网网关,而且,将所有待入网网关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入网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并将所述目标网关所使用的当前信道确定为工作信道。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关发送的入网接受信息后,综合了该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来共同确定最优的入网网关及最优的工作信道,具体地,可先将该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与第一门限值进行比较,只有在该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再计算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并将其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只有在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门限值时,才将发送该入网接受信息的网关确定为待入网网关。而且,统计一段时间内的待入网网关的数量,若只有一个待入网网关,则将该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若有多个入网网关,则将最大的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所对应的待入网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在确定了目标网关后,将该目标网关所使用的信道确定为工作信道。另外,如果所有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都不高于第一门限值、所有接收信号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都不大于第二门限值或未收到有效的入网接受信息,那么重新选在一个新的信道,并再走一次入网流程。
进一步地,结合图2,在步骤S12中,可根据以下方式来确定无线传输速率:
步骤S126.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的范围,确定目标网关所对应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所对应的当前信号质量等级;
步骤S127.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确定当前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无线传输数率是根据目标网关所对应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来确认的,具有多种无线传输数率自动均衡的特点,具体地,若接收信号优,则采用高的无线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减少空中信道的占有率,提高网关的终端接入量;若接收信号弱,则采用低的无线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可以提高终端设备与网关的传输距离,提高网关的接入终端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该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相比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不同的仅是:在步骤S1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判断在第一特定时段内是否收到网关所发送的返回确认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15;若否,则执行步骤S16,其中,网关在收到传感数据信息后,判断所述传感数据信息中的目标地址码是否与自身的地址码一致,若一致,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返回确认信息;
步骤S15.结束;
步骤S16.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发送传感数据信息时,将所保存的目标网关的地址码指定为传输目的地址进行发送。网关在收到传感数据后,会先提取出其中的目的地址,并判断自身的地址是否与提取地址相匹配,若不匹配,则不做任何处理;若匹配,则保存传感数据,并返回带网关和终端设备的地址码的返回确认信息。终端设备在收到网关的返回确认信息后,流程结束。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判断在第二特定时段内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162;若否,则执行步骤S163;
步骤S162.清除所存储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并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63.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未收到网关发送的返回确认信息时,可对该传感数据信息随机重发多次,若发送多次后仍未收到返回确认信息,则可自动清除所保存的目标网关地址、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等信息,重新走一次入网流程。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当然还包括有传感单元和无线收发单元,而且,第一处理器在执行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图4是本发明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该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应用在网关中,关于网关,需说明的是,其包括有MCU及分别与MCU连接的无线收发单元和接口模块,其中,接口模块用于通过串口、网口、4G、WIFI、蓝牙等方式与用户交互;无线收发模块包括一个发射单元和多个接收单元,而且,具有多个工作信道,每个工作信道都是上下行异频(收发异频),且不同工作信道的接收信道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率。该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1.接收入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并广播的;
在该步骤中,对于系统中新加入的终端设备,其需要先进行入网,而且,在进行入网时,终端设备生成入网请求信息,该入网请求信息中带有自身的地址码,然后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该入网请求信息,这样,附近的网关便可接收到该网请求信息,并可从中提取出终端设备的地址码。
步骤S22.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信息中的地址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后,根据至少一个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
在该步骤中,网关在接收到该入网请求消息后,可提取出终端设备的地址码,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所提取出的地址码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入网接受消息。另外说明的是,在系统中,网关的数量可能不只一个,那么,有可能多个网关都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了入网接受信息,此时,该终端设备还需要从多个网关中确定出一目标网关及与该目标网关进行通信的通信参数,包括工作信道、无线传输速率。
步骤S23.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传感数据信息。
在该步骤中,当该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后,可通过该工作信号,以所确定的无线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目标网关,这样,网关便可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传感数据。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22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包括:通过当前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其中,当前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工作信道,而且,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来广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这样可使得信道分配更均衡。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网关,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当然还包括有无线收发单元和接口单元,而且,第二处理器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系统,该无线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网关及多个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与网关的逻辑结构可参照前文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纂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S11.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请求信息,并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
步骤S12.接收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
步骤S13.根据所确定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将传感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1中,所述广播所述入网请求消息,包括:
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一个工作信道来作为当前信道,并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来广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
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当前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包括:
步骤S121.对于所接收的所述入网接受消息,获取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
步骤S122.判断所述信噪比是否大于第一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3;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
LQI=(RSSI+256)/4+SNR+10SER
其中,LQI为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RSSI为信号强度,SNR为信噪比,SER为误码率;
步骤S124.判断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5;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25.将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的网关标记为待入网网关,而且,将所有待入网网关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入网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并将所述目标网关所使用的当前信道确定为工作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入网接受消息确定无线传输速率,包括:
步骤S126.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的范围,确定目标网关所对应的当前无线链路信号质量指数所对应的当前信号质量等级;
步骤S127.根据预先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等级及每个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确定当前信号质量等级所对应的无线传输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判断在第一特定时段内是否收到网关所发送的返回确认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15;若否,则执行步骤S16,其中,网关在收到传感数据信息后,判断所述传感数据信息中的目标地址码是否与自身的地址码一致,若一致,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返回确认信息;
步骤S15.结束;
步骤S16.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判断在第二特定时段内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162;若否,则执行步骤S163;
步骤S162.清除所存储的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并重新执行步骤S11;
步骤S163.延时一随机时间后重新向所述目标网关发送所述传感数据信息。
7.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网关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S21.接收入网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并广播的;
步骤S22.根据自身的地址码生成入网接受消息,并根据所述入网请求信息中的地址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网关所发送的入网接受消息后,根据至少一个入网接受消息确定并保存目标网关、工作信道和无线传输速率;
步骤S23.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传感数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包括:
通过当前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入网接受消息,其中,当前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在网关的多个工作信道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工作信道,而且,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当前信道来广播所述入网请求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10.一种网关,包括第二处理器及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11.一种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关及多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
CN202110233412.XA 2021-03-03 2021-03-03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Active CN113079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3412.XA CN11307955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3412.XA CN11307955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554A true CN113079554A (zh) 2021-07-06
CN113079554B CN113079554B (zh) 2022-11-15

Family

ID=7660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3412.XA Active CN113079554B (zh) 2021-03-03 2021-03-03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955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746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160127149A1 (en) * 2013-07-12 2016-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gre tunnel, access device and aggregation gateway
US20180084486A1 (en) * 2016-04-26 2018-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Camp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80139274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lication based intelligent edge computing in a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074049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入网方法、网关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314185A (zh) * 2018-12-12 2020-06-19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自组网的方法、自组网的响应方法、受控设备及网关
CN111556592A (zh) * 2020-04-26 2020-08-18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装置、LoRa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368A (zh) * 2020-06-19 2020-11-10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无线通信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1935685A (zh) * 2020-07-17 2020-11-13 锐骐(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oRaWAN节点近场配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7149A1 (en) * 2013-07-12 2016-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gre tunnel, access device and aggregation gateway
CN104883746A (zh) * 2015-06-12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180084486A1 (en) * 2016-04-26 2018-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Camp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80139274A1 (en) * 2016-11-16 2018-05-17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lication based intelligent edge computing in a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1314185A (zh) * 2018-12-12 2020-06-19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自组网的方法、自组网的响应方法、受控设备及网关
CN11074049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入网方法、网关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556592A (zh) * 2020-04-26 2020-08-18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装置、LoRa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8368A (zh) * 2020-06-19 2020-11-10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无线通信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1935685A (zh) * 2020-07-17 2020-11-13 锐骐(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oRaWAN节点近场配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554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119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link monitoring of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JP614046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75054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nd frequency management in the U-NII band
US7218950B2 (e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KR100570825B1 (ko)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인접 bss간의 간섭 감지 장치 및방법
US9001674B2 (en) Method of sensing
US20070082616A1 (en) Interference-based rou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231202B (zh) 一种LoRa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JP497701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一次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の方法
US8825103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RU2008113180A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радиодоступе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CN105517136A (zh) 动态调整无线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法
KR100965690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분산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6081126A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上り回線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CN112804718A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22328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13079554B (zh) 传感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网关
JP5758011B2 (ja) 分散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対象送信機と対応する対象受信機、その通信方法、及び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の方法
KR101843189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장치에서 통신 채널 선택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4520962A (zh) 无线通讯方法、基地台装置以及基地台系统
KR10054187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과 그의 임의 접속 채널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저장한 기록매체
Botezatu et al. Adaptive Power Control in 802.11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09548157B (zh) 上行免调度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725591B (zh) 监控装置及其方法
KR20210080017A (ko) 공간 재사용 향상을 위한 무선 네트워크 및 상기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매체 접근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