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298B -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9298B
CN113079298B CN202110350997.3A CN202110350997A CN113079298B CN 113079298 B CN113079298 B CN 113079298B CN 202110350997 A CN202110350997 A CN 202110350997A CN 113079298 B CN113079298 B CN 113079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ffraction
display panel
extending directio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0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9298A (zh
Inventor
彭兆基
楼均辉
甘帅燕
吴勇
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09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9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9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9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屏下光学器件的传感器区域,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与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并且使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中设置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如此,可以采用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外部光线在穿过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以削弱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提升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要求的提高,全面屏技术成为业界研发的焦点,将光学器件(比如,摄像头)置于显示面板的传感器区域下方成为一种可能的全面屏解决方案。以光学器件为摄像头为例,在摄像头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传感器区域也可以和主显示区一样进行显示。然而,在采用该解决方案实现全面屏时,由于传感器区域也存在和主显示区一样的各种图像化膜层,导致屏下摄像头在工作时,会因外部光线透过传感器区域产生的衍射,而导致摄像头的拍摄效果下降。如何削弱外部光线透过传感器区域时产生的衍射对光学器件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衍射对光学器件功能的影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所述传感器区域的背面用于设置光学器件,且至少部分被所述主显示区围绕;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每个所述衍射光栅在相应所述光学器件的感应区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应所述光学器件的感应区内;
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屏下光学器件的传感器区域,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与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并且使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中设置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如此,可以采用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外部光线在穿过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以削弱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提升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优选地,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10~160度范围内;优选的,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30~150度范围内;优选的,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45~135度范围内;优选的,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层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层上的发光器件层,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金属膜层或有机材料层形成;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层上的发光器件层、位于发光器件层上的封装层、盖板层,所述衍射光栅位于发光器件层与封装层之间、封装层内部或者封装层的表面;优选的,所述衍射光栅设置于封装层与所述盖板层之间、盖板层内部或者盖板层的表面;
当所述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金属膜层形成时,所述金属膜层包括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阵列基板层中的金属膜层、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中封装层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及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中盖板层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
当所述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有机材料层形成时,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位于阵列基板层上的平坦化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像素限定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膜层、像素限定层、发光层及阴极膜层;
所述阳极膜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层上;
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阳极膜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并在所述阳极膜层形成像素开口;
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开口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
所述阴极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
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阳极膜层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位于对应所述衍射光栅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阴极膜层为条状,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阴极膜层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位于对应所述衍射光栅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及第二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第二传感器区域及第三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非直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第二传感器区域、第三传感器区域及第四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成第一角度,所述第四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成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为120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各传感器区域下方的光学器件。
优选的,所述光学器件包括前置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泛光感应元件、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点阵投影器中的至少一种。
传感器区域为所述光学器件捕获或者采集外界环境的区域。优选地,传感器区域在相应光学器件的感应区上的正投影与该光学器件的感应区重合。优选地,传感器区域的光透过率大于主显示区的光透过率。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区域可以透明显示区域或者透明区域。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学器件为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各所述摄像头分别拍摄同一拍摄场景下的多张图像;
在多张所述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并基于所述相同的参考点在每张所述图像中创建坐标系;
在创建有坐标系的所述图像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
基于多张所述图像中的一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其他所有图像中的目标衍射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合成,得到合成后的图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屏下光学器件的传感器区域,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与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并且使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中设置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如此,可以通过外部光线在穿透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以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以削弱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提升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面板的具体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制作条形阴极膜层的制成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传感器区域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传感器区域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传感器区域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可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发明人创新性地设计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传感器区域,在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衍射光栅,其中两个传感器区域上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比如90度),上述设置可以使将外部光线进入传感器区域所产生的衍射方向确定,通过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可以减小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主显示区110和传感器区域120,传感器区域120至少部分被主显示区110围绕,其中传感器区域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120可以用于设置屏下光学器件(比如摄像头)。每个传感器区域120可以设置有非透明且相互平行的衍射光栅121,其中,本实施中,非透明可以是指对光的透射率低于预设透射率。传感器区域120为光学器件获取环境光的区域,即环境光会经由传感器区域120进入到光学器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感器区域在相应光学器件的感应区上的正投影可以与该光学器件的感应区重合。
每个衍射光栅121可以由多个非透明条组成,每个衍射光栅121中相邻非透明条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每个衍射光栅121在光学器件的感应区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应光学器件的感应区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存在两个传感器区域120设置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
在上述结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设置屏下摄像头的传感器区域,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衍射光栅,并且使其中两个传感器区域设置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如此,可以采用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外部光线在穿过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以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以削弱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提升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为了提升拍摄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中包括多个传感器区域120时,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优选的,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可以在10~160度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可以在30~150度范围内,再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可以在45~135度范围内。
在上述角度范围内,基于外部光线在穿过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以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120中设置的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可以进一步优选为90度。
为了更好的描述衍射光栅121的结构,请参照图2,现对显示面板1的膜层结构进行描述,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层101、发光器件层102、封装层103及盖板层104。
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10的一种可能的膜层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101可以包括基板1011、缓冲层1012及驱动层。
基板1011可以为玻璃基板,缓冲层1012位于基板1011的一侧,驱动层位于缓冲层1012远离基板10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012可由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制备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012可以是依次形成于基板1011上的氮化硅(SiNx)层和氧化硅(SiOx)层的双层结构。
驱动层可以包括有源层10131、栅极绝缘层10132、栅极10133、源极10134、漏极10135、第一绝缘层10136、第二绝缘层10137,以及用于形成电容的第一电极10138及第二电极10139。
有源层10131形成于缓冲层1012上并部分覆盖缓冲层1012,有源层10131可以由无机半导体(如,非晶体硅或多晶硅)、有机半导体或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源层10131可以包括源区(S)、漏区(D)和沟道区(p-si)。
栅极绝缘层10132形成于有源层10131和未被有源层10131覆盖的缓冲层1012上,以便将有源层10131和栅极10133绝缘隔离。栅极绝缘层10132可以采用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栅极10133形成于有源层10131对应位置处的栅极绝缘层10132的一侧,栅极10133可以使用金属Al、Mo、Cu、Ti或其他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同时,在栅极绝缘层10132上还形成有电容的第一电极10138。该第一电极10138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0132上并部分覆盖栅极绝缘层10132,第一电极10138与栅极10133的材料可以相同,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0132上制作第一金属层M1,以达到同时在栅极绝缘层10132上制作栅极10133和第一电极10138。
第一绝缘层10136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0132上并覆盖栅极10133和第一电极10138,第二电极10139位于第一电极10138所对应的第一绝缘层10136远离基板10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0136用于将栅极10133与源极10134和漏极10135绝缘隔离,以及将第一电极10138与第二电极10139绝缘隔离。第一绝缘层10136使栅极10133分别与源极10134和漏极10135之间电绝缘,并使第一电极10138与第二电极10139形成电容。第一绝缘层10136同样可以由无机材料,如: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第二电极10139位于第一绝缘层10136上方制作的第二金属层M2中。
第二绝缘层10137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0136上并覆盖第二电极10139,用于隔离源极10134、漏极10135与第二电极10139,使得源极10134、漏极10135与第二电极10139相互绝缘。第二绝缘层10137同样可以由无机材料(如: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第二绝缘层10137的结构可以为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的双层或三层以上的结构。
源极10134和漏极10135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0137上,源极10134通过通孔与有源层10131中的源区(S)电连接,漏极10135通过通孔与有源层10131中的漏区(D)电连接。栅极10133、源极10134、漏极10135、第一电极10138、第二电极10139的电极材料可同为金属Al、Mo、Cu、Ti或其他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源极10134和漏极10135位于第二绝缘层10137上制作的第三金属层M3中。
在驱动层远离基板101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平坦化层1014及发光器件层102。驱动元件包括由栅极10133、源极10134、漏极10135以及有源层10131等形成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发光器件层102可以包括阳极膜层1021、像素限定层1022、发光层1023及阴极膜层1024。阳极膜层1021位于阵列基板101上,像素限定层1022位于阵列基板101,像素限定层1022在阳极膜层1021上形成的像素开口1025,发光层1023位于像素开口1025远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阴极膜层1024位于发光层1023远离阵列基板101的一侧。
具体地,阳极膜层1021位于平坦化层1014远离基板1011的一侧,阳极膜层1021通过平坦化层过孔与驱动元件的漏极10135电连接。像素限定层1022位于平坦化层1014及阳极膜层1021远离基板1011的一侧,像素限定层1022的开口在阳极膜层1021上形成像素开口10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衍射光栅121可以位于发光器件层102与封装层103之间;也可以位于封装层103内部或者封装层103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在封装层103与盖板层104之间,或者盖板层104内部或表面。
衍射光栅121可以由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金属膜层或有机材料层形成。
可选地,在衍射光栅121由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金属膜层形成时,金属膜层可以包括前面描述的阵列基板层101中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及第三金属层M3。衍射光栅121可以采用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及第三金属层M3中的任意金属层形成,也可以是其中多个金属层组合形成,比如,单独由第三金属层M3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衍射光栅121,或由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衍射光栅121。衍射光栅121也还可以是位于传感器区域120中封装层103的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或传感器区域120中盖板层104的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
可选地,在衍射光栅121由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有机材料层形成时,有机材料层可以包括位于阵列基板层101中的平坦化层1014,及位于发光器件层102中的像素限定层1022。衍射光栅121可以采用平坦化层1014及像素限定层1022中的任意一有机材料层形成,也可以由平坦化层1014和像素限定层1022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衍射光栅121,比如,单独由平坦化层1014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衍射光栅121,或由平坦化层101和像素限定层1022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衍射光栅1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传感器区域120中衍射光栅121可以采用相同的膜层中的非透明条组成,也可以采用不同膜层中的非透明条组成。比如,所有传感器区域120中的衍射光栅121均采用第二金属层M2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又比如,一传感器区域的衍射光栅121采用第一金属层M1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另一传感器区域的衍射光栅121采用第三金属层M3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剩余其他的传感器区域的衍射光栅121采用平坦化层1014形成的非透明条组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阳极膜层1021在阵列基板层101的正投影位于对应衍射光栅121在阵列基板层101的正投影内。
将阳极膜层1021置于衍射光栅121所对应的区域,可以使传感器区域120的透光率不会下降太多,以便设置于屏下的光学器件获得更多的环境光,在光学器件为摄像头时,可以使摄像头拍摄到清晰的图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阴极膜层1024可以为条状,位于传感器区域120的阴极膜层1024在阵列基板层101的正投影位于对应衍射光栅121在阵列基板层101的正投影内。如此,将整面的阴极膜层1024变为条状的阴极膜层1024,且阴极膜层1024位于对应衍射光栅121所对应的区域,可以提升传感器区域120的透光率。请参照图4,图4示出了一种制作条状阴极膜层1024的可能实施方式,首先可以采用激光从阵列基板101底部照射传感器区域,然后以衍射光栅121作为掩膜板,烧蚀阴极膜层1024使整面的阴极膜层1024变为条状的阴极膜层1024。
下面以光学器件为摄像头为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请再次参照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1001及第二边1002,传感器区域12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及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其中,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00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1002的延伸方向平行。
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位于图2显示面板的传感器区域120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由图所示,通过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拍摄得到的图像A,通过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拍摄得到的图像B。在图像A中,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A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A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图像B中,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B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B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
在获得图像A及图像B之后,可以以图像A作为目标图像,在图像B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B’,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衍射区域B’在图像B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而目标衍射区域B’对应的图像A中的图像区域为衍射分量最强的区域,通过目标衍射区域B’替换图像A中的相应图像区域,可以得到替换后的图像AB,如此可以通过图像A和图像B的合成,消弱拍摄图像中衍射效应的影响,提升拍摄效果。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1001及第二边1002,传感器区域12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及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其中,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00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100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001的延伸方向或第二侧边100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一预设的非直角(比如,120度)。
请参照图7,图7示出了位于图6显示面板的传感器区域120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由图所示,通过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拍摄得到的图像A,通过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拍摄得到的图像B,通过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拍摄得到的图像C。在图像A中,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A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A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图像B中,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B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B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图像C中,在垂直于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在图像C中垂直于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在图像C中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
在获得图像A、图像B及图像C之后,可以以图像A作为目标图像,在图像B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B’,在图像C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C’。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衍射区域B’在图像B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目标衍射区域C’在图像C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而目标衍射区域B’对应的图像A中的图像区域为衍射分量最强的区域,通过目标衍射区域B’替换图像A中的相应图像区域,并通过目标衍射区域C’替换图像A中的相应图像区域,削弱图像A中对应区域的衍射分量,可以得到替换后的图像ABC,如此可以通过图像A、图像B及图像C的合成,消弱拍摄图像中衍射效应的影响,提升拍摄效果。
请参照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1001及第二边1002,传感器区域12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及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其中,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00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100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1001的延伸方向成第一角度,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1002的延伸方向成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相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传感器区域120d中衍射光栅12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为120度。
请参照图9,图9示出了位于图8显示面板的传感器区域120下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的示意图,由图所示,通过第一传感器区域120a拍摄得到的图像A,通过第二传感器区域120b拍摄得到的图像B,通过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拍摄得到的图像C,通过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拍摄得到的图像D。在图像A中,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A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A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图像B中,在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即图像B中平行第二边1002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强,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B中平行第一边1001的方向上受衍射影响最弱,在该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在图像C中,在垂直于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在图像C中垂直于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在图像C中平行第三传感器区域120c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同理,在图像D中,在垂直于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弱,即图像D垂直于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少,在平行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的衍射光栅衍射方向上发生的衍射最强,在图像D中平行第四传感器区域120d的衍射光栅延伸方向上的衍射分量最多。
在获得图像A、图像B、图像C及图像D之后,可以以图像A作为目标图像,在图像B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B’,在图像C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C’,在图像D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D’。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衍射区域B’在图像B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目标衍射区域C’在图像C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目标衍射区域D’在图像D中对应衍射分量最弱的区域。而目标衍射区域B’对应的图像A中的图像区域为衍射分量最强的区域,通过目标衍射区域B’替换图像A中的相应图像区域,并通过目标衍射区域C’及目标衍射区域D’替换图像A中的相应图像区域,削弱图像A中对应区域的衍射分量,可以得到替换后的图像ABCD,如此可以通过图像A、图像B、图像C及图像D的合成,消弱拍摄图像中衍射效应的影响,提升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面所描述的显示面板及分别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各传感器区域下的光学器件。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多光学器件对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削弱衍射效应对光学器件感光影响,提高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增大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应用到上面描述的电子设备中,请参照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光学器件为摄像头,下面结合图10,对图像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
步骤S101,通过各摄像头分别获取同一拍摄场景下的多张图像。
具体地,可以采用电子设备中的多个摄像头在同一时刻对同一场景(比如说人物)进行拍摄,获得每个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步骤S102,在多张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并基于相同的参考点在每张图像中创建坐标系。
在该步骤,由于多个摄像头是基于不同的拍摄位置获得同一场景的图像,比如不同的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5~30mm。多个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图像也会存在些许位置偏移,通过在多张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比如,人物的鼻尖),并基于该参考点创建坐标系,可以在多张图像中统一同一图像元素在不同图像中的位置坐标,以便后续进行图像合成。
步骤S103,在创建有坐标系的图像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
在该步骤中,目标衍射区域可以是图像中衍射分量最少的区域。具体地,可以采用训练好的衍射区域识别模型对图像中的衍射区域进行识别,其中衍射区域识别模型可以通过标注有衍射区域的样本图像训练得到,具体地训练过程可以参考现有的网络模型训练过程,在此就不再赘述。
步骤S104,基于多张图像中的一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其他所有图像中位于目标衍射区域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合成,得到合成图像。
如此,采用其他所有图像中的目标衍射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目标图像中相应区域的图像数据得到合成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放置屏下光学器件的传感器区域,每个传感器区域设置与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并且使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中设置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如此,可以采用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外部光线在穿过衍射光栅后在垂直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强及平行衍射光栅延伸方向的衍射分量最弱的特点,将获取的环境光进行合成以削弱衍射对光学器件感光的影响,提升光学器件的功能(比如,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显示区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区域,所述传感器区域的背面用于设置光学器件,且至少部分被所述主显示区围绕;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每个所述衍射光栅在相应所述光学器件的感应区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应所述光学器件的感应区内;
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成预设夹角;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层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层上的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膜层以及阴极膜层;
在所述传感器区域,所述阳极膜层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和所述阴极膜层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均位于对应所述衍射光栅在所述阵列基板层的正投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10~160度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30~150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的预设夹角在45~135度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分别与不同光学器件对应的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金属膜层或有机材料层形成;
当所述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金属膜层形成时,所述金属膜层包括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阵列基板层中的金属膜层、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中封装层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及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中盖板层内部或表面的金属膜层;
当所述衍射光栅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的有机材料层形成时,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位于阵列基板层上的平坦化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像素限定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层上的封装层、盖板层,所述衍射光栅位于发光器件层与封装层之间、封装层内部或者封装层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衍射光栅设置于封装层与所述盖板层之间、盖板层内部或者盖板层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及发光层;
所述阳极膜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层上;
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阳极膜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并在所述阳极膜层形成像素开口;
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开口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
所述阴极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层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膜层位于所述传感器区域呈条状。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及第二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第二传感器区域及第三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非直角。
14.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传感器区域、第二传感器区域、第三传感器区域及第四传感器区域;
所述第一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成第一角度,所述第四传感器区域中衍射光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成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为120度。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各传感器区域下方的光学器件。
1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学器件为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各所述摄像头分别拍摄同一拍摄场景下的多张图像;
在多张所述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并基于所述相同的参考点在每张所述图像中创建坐标系;
在创建有坐标系的所述图像中确定出衍射分量低于预设衍射分量的目标衍射区域;基于多张所述图像中的一目标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其他所有图像中的目标衍射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合成,得到合成后的图像。
CN202110350997.3A 2021-03-31 2021-03-31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079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0997.3A CN113079298B (zh) 2021-03-31 2021-03-31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0997.3A CN113079298B (zh) 2021-03-31 2021-03-31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298A CN113079298A (zh) 2021-07-06
CN113079298B true CN113079298B (zh) 2022-12-23

Family

ID=7661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0997.3A Active CN113079298B (zh) 2021-03-31 2021-03-31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92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516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99251A (ko) * 2019-02-13 2020-08-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271263B (zh) * 2020-09-27 2022-04-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298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2390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US11322726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terminal with multiple light paths and compensation layer in groove
EP3734662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screen
KR10248009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9005661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8922916B (zh) 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301236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8024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15587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20240024148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14109B1 (ko) 커브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911439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CN112310325A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EP3826070A2 (en)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ask assembly,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WO2022052686A1 (zh)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079298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440023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0911438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US2013012736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35053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0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31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209671A1 (zh) 显示模组
CN111562671B (zh) 基于目标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9146072U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