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8926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8926A
CN113078926A CN202110297314.2A CN202110297314A CN113078926A CN 113078926 A CN113078926 A CN 113078926A CN 202110297314 A CN202110297314 A CN 202110297314A CN 113078926 A CN113078926 A CN 113078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ith
available
type
availab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73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8926B (zh
Inventor
陈成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73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89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8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8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4B5/72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可用信道;检测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根据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通过第i个可用信道传输目标类型的数据包;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蓝牙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技术,已经深入普及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手机蓝牙等等。可见,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蓝牙已经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通信方式。
然而,当下电磁频谱复杂,各种公共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因此,在一些场景下对蓝牙设备的通信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干扰。例如:地铁站场景,机场场景,商场场景等。
在这些强干扰场景下,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对蓝牙设备的信息接收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噪声会直接淹没蓝牙有用信号。这种干扰造成的直接表现是蓝牙音频播放卡顿,甚至完全无法收听、文件传输中止或者传输时间延长。
现有解决抗干扰的方式主要是自动在2.4-2.48GHZ中搜索信号质量较高的若干个信道使用。其中,由于蓝牙规范要求79跳的系统中,蓝牙的调频序列至少要有20个调频信道的集合,而2.4GHz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无线频段,各种无线通讯协议都使用这个频段来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WiFi这种高频使用的协议,对蓝牙的通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某些情况下,用于蓝牙传输的可用信道带宽较小,导致蓝牙的调频系列中会包含一些干扰极大的信道,而噪声大会导致多次重传,且无法保证传输质量,很容易造成传输失败,使得蓝牙通讯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低。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蓝牙通讯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获取多个可用信道,并根据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该可用信道待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在该可用信道中传输该类型的数据包,其中,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其待传输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传输较长的数据包,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传输较短的数据包。其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五个可用信道中传输数据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表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框图之一;
图6表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其中,所述可用信道为空闲信道,即未被占用的信道。
可选的,所述获取多个可用信道,包括:
采用自适应跳频(AFH)技术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即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AFH技术获取多个可用信道。具体的,在蓝牙的AFH中会先进行信道检测,生成一个信道图谱(Channel map),然后将信道分为未知(unknown)、质量较差(bad)、质量良好(good)三个类别,从而从这三个类别的信道中选择可用信道。
步骤102: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背景噪声检测算法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噪声,以表示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信道噪声表示信道的质量。其中,信道噪声越小,信道质量越好。可以理解的是,信道质量的表示方法并不局限于此。
步骤103: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其中,第i个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即为第i个可用信道待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其中,正相关是指自变量增长,因变量也跟随增长。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越好,则第i个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越长。即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越好,其传输的数据包的长度越长。
步骤104: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即通过步骤103根据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出第i个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则第i个可用信道用于传输该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由上述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获取多个可用信道,并根据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该可用信道待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在该可用信道中传输该类型的数据包,其中,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其待传输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传输较长的数据包,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传输较短的数据包。其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包括: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例如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则若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A类型,第i个可用信道则用于传输DM5或者DH5类型的数据包;若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B类型,第i个可用信道则用于传输DM3或者DH3类型的数据包;若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C类型,第i个可用信道则用于传输DM1或者DH1类型的数据包;若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D类型,第i个可用信道则用于传输null(空)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DM5、DM3、DM1、DH5、DH3、DH1分别为蓝牙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在这些数据包类型中,D表示数据分组,M表示使用中等速率的2:3比例前向纠错(FEC)的纠错编码,H表示不使用纠错编码方式的高速率分组,数字“1、3、5”表示分组所占用的时隙数。
由此可知,A、B、C、D类型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逐渐变差,DM5、DM3、DM1、null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逐渐变小,DH5、DH3、DH1、null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逐渐变小。
由此可见,基于表1的信道类型和数据包的对应关系,D类型的信道只传输单时隙的包,质量最差的信道上传输null包。即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传输较长的数据包,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传输较短的数据包,从而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
表1信道类型和数据包类型的对应关系
信道类型 数据包类型
A DM5、DH5
B DM3、DH3
C DM1、DH1
D null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多个可用信道包括5个可用信道,且这5个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依次为:A、C、D、B、B,则基于前述表1所示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类型的对应关系,在这5个信道上传输数据的原理示意图可如图2所示。
即主设备在第1至5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一个可用信道,向从设备发送一个DH5类型的数据包,从设备则在第6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一个可用信道,向主设备回复一个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接着,主设备在第7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二个可用信道,向从设备发送一个DH1类型的数据包,从设备则在第8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二个可用信道,向主设备回复一个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接着,主设备在第9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三个可用信道,向从设备发送一个null类型的数据包,从设备则在第10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三个可用信道,向主设备回复一个null类型的数据包;
接着,主设备在第11至13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四个可用信道,向从设备发送一个DH3类型的数据包,从设备则在第14个时隙中,通过前述排列顺序中的第四个可用信道,向主设备回复一个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接着,主设备在第15至17个时隙中,通过排列顺序中的第五个可用信道,向从设备发送一个DH3类型的数据包,从设备则在第18个时隙中,通过排列顺序中的第五个可用信道,向主设备回复一个成功接收的指示信息;
至此,若主设备还存在需要发送给从设备的数据,则重复执行前述过程,直到全部数据发送完为止。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包括: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其中,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即为信道质量范围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亦即处于同一信道质量范围的多个信道质量对应同一信道类型。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所属的目标信道质量范围,然后确定信道质量范围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中,与目标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目标信道类型,则该目标信道类型即为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例如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所示,则若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属于X1~X2范围,则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A类型;若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属于X3~X4范围,则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B类型;若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属于X5~X6范围,则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C类型;若第i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属于X7~X8范围,则第i个可用信道属于D类型。
表2信道质量范围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
信道质量范围 信道类型
X1~X2 A
X3~X4 B
X5~X6 C
X7~X8 D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的信道质量对应不同的信道类型,从而可以根据第i个信道的实际信道质量,确定其信道类型,进而根据信道类型确定其可以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个可用信道进行排序,获得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排列顺序;
所述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包括:
按照所述排列顺序从前至后的顺序,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按照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个可用信道进行排序,并按照多个可用信道的排列顺序通过这些可用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优先采用信道质量较好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
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包括:
在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其中,预设值可以为20MHz。一个信道占据1MHz带宽,则可用信道带宽小于20MHz即为可用信道的数量小于20。当可用信道的带宽大于20MHz时,蓝牙的跳频技术可以在这样的场景下较好的工作。而当可用信道带宽小于20MHz,且电子设备处于强干扰环境中时,由于通用协议的限制,蓝牙的跳频序列里会包含一些干扰极大的信道,从而影响数据传输效率。
而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可用信道带宽小于预设取值(例如20MHz)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02至104。即在可用信道带宽小于预设取值的情况下,可以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因此,即使在强干扰场景下所选择的可用信道中包括质量较差的信道,本申请的实施例,仍然可以优先选用质量较好的信道来传输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如图3所示,即包括如下步骤301至步骤307。
步骤301: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302:判断蓝牙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强干扰环境,即检测可用信道带宽是否小于20MHz,若是则确定当前处于强干扰环境,从而执行步骤303至306,否则确定当前未处于强干扰环境,从而执行步骤307;
步骤303:挑选至少20个可用信道,即采用蓝牙的AFH技术对信道进行甄别,挑选出一个20个信道的集合,里面包含若干good信道和bad信道,并对这20个信道进行随机排序。
步骤304:标记信道类型,即通过背景噪声检测算法,检测20个可用信道的信道噪声,以将信道噪声作为信道质量的评价指标,从而根据预先确定信道质量取值范围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例如可以把可用信道分为4类:A类(传输DM5或者DH5类型的数据包),B类(传输DM3或者DH3类型的数据包),C类(传输DM1或者DH1包类型的数据包),D类(传输null类型的数据包);
步骤305:分包处理,即根据前面的信道分类,对传输文件进行智能分包处理;
步骤306:根据信道类型以及分包结果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307:采用常规AFH方法进行数据传输,即进行信道检测,生成一个Channelmap,从而根据Channel map选需至少20个信道进行跳频传输。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基于信道标记和智能分包,提出了一种在干扰严重的情况下提高蓝牙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机制。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提升了在强干扰的场景下蓝牙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解决了此场景下传输卡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传输装置,或者,或者该数据传输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数据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加载数据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参见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4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第一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传输模块404,用于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个可用信道进行排序,获得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排列顺序;
所述传输模块404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排列顺序从前至后的顺序,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
所述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1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400,能够通过获取模块401获取多个可用信道,从而触发第一检测模块402检测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进而触发数据包确定模块403根据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该可用信道待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使得传输模块404在该可用信道中传输该类型的数据包,其中,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其待传输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400,能够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传输较长的数据包,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传输较短的数据包。其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存储在存储器5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1、网络模块602、音频输出单元603、输入单元604、传感器605、显示单元606、用户输入单元607、接口单元608、存储器609、以及处理器6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6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610用于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控制射频单元601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可选的,处理器610在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时,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可选的,处理器610在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时,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可选的,处理器610还用于:
按照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个可用信道进行排序,获得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排列顺序;
射频单元601在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时,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排列顺序从前至后的顺序,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可选的,处理器610还用于:
检测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
处理器610在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获取多个可用信道,并根据每一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该可用信道待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从而在该可用信道中传输该类型的数据包,其中,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其待传输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传输较长的数据包,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传输较短的数据包。其中,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质量较好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多的数据,而在质量较差的可用信道中传输较少的数据,可以提高整体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因此,相对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强干扰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包括: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包括: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个可用信道进行排序,获得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排列顺序;
所述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包括:
按照所述排列顺序从前至后的顺序,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
所述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包括:
在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带宽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可用信道;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其中,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与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的长度正相关;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传输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包;
其中,i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所述多个可用信道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类型与数据包的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目标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预先设置的信道质量与信道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个所述可用信道的信道类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97314.2A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78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314.2A CN113078926B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314.2A CN113078926B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8926A true CN113078926A (zh) 2021-07-06
CN113078926B CN113078926B (zh) 2023-01-03

Family

ID=7661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7314.2A Active CN113078926B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892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8687A1 (en) * 2000-04-20 2001-10-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550090A (zh) * 2001-08-27 2004-11-24 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
US7095719B1 (en) * 2000-06-20 2006-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packet selection in uncoordinated radio systems
US20140295780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5898794A (zh) * 2016-04-08 2016-08-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9618373A (zh) * 2019-01-15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166976A (zh) * 2018-02-12 2019-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0225291A (zh) * 2019-05-22 2019-09-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446193A (zh) * 2019-04-25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46033A (zh) * 2020-01-08 2020-06-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8687A1 (en) * 2000-04-20 2001-10-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095719B1 (en) * 2000-06-20 2006-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packet selection in uncoordinated radio systems
CN1550090A (zh) * 2001-08-27 2004-11-24 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
US20140295780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5898794A (zh) * 2016-04-08 2016-08-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0166976A (zh) * 2018-02-12 2019-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9618373A (zh) * 2019-01-15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446193A (zh) * 2019-04-25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225291A (zh) * 2019-05-22 2019-09-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1246033A (zh) * 2020-01-08 2020-06-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8926B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230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alloc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396386B (zh) 信道检测方法及信道检测设备
EP32119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wireless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lection
US8538469B2 (en) Method for initial scanning of frequencies, frequency scanning controller, and apparatus
KR20050041880A (ko) 무허가 대역에서의 스펙트럼 공유
CN108712778B (zh) 信道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JP435816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729683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mission frequencies
EP4064760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68734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チャネル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061176A (ja) 通信装置
EP2912895B1 (en) Sub-channel detection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0710550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系统
CN105511587B (zh) 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07485B (zh)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892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88969B (zh) 一种基于能量检测的频谱感知方法和装置
CN110602738B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696917B (zh) 通信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8681762B2 (en) Sorting frequency arrays to account for multi-protocol frequencies
CN109150457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EP413208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hanging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on basis of detection of hidden interferen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14900205A (zh) 自适应跳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85040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service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9873917B (zh) 无线图传通讯方法、装置、图传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