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7616B -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7616B
CN113077616B CN202110312144.0A CN202110312144A CN113077616B CN 113077616 B CN113077616 B CN 113077616B CN 202110312144 A CN202110312144 A CN 202110312144A CN 113077616 B CN113077616 B CN 113077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terminal
terminal equipment
coding
coded
address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21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7616A (zh
Inventor
柴雪峰
曹子江
杨之韬
梁立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anji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anji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anji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anji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21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7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7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7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7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03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s and detai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控制报警器主机获取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依据距离值获取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控制报警器主机依据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向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控制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为消防火灾实现智能灭火和人员疏散,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消防安全保障。

Description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报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视,现有的民用及工业建筑均需强制安装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以保障建筑体内外的消防安全。在对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进行安装施工的工程作业中,探测器或模块等回路终端设备的编码工作既繁琐又耗时,还容易由于同一回路上多个设备编为同一地址码而出错,排查同码故障也非常耗时费力。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国家标准要求单回路的最大负载点数为200点。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回路总线上的终端设备进行编码,主要是为了方便工程调试、设备维护,因此在工程消防施工中对回路总线上的终端设备进行编码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目前行业内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工程现场主要以人工手动编码方式为主,即人工采用编码器对回路总线上的探测终端设备依次编码。部分厂商对少于200个点的小型规模工地,即仅需提供火灾报警或仅具有简单联动功能的工地可实现系统自动编码功能。然而小型工地所采用的简单自动编码技术,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型消防工程中对回路设备编码所存在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部分厂家所采用自动编码技术,即通过控制器主机对回路上的设备依次巡检,并设置地址码,但控制器主机其本身却无法知道回路编址设备与实际环境和建筑物空间位置的关系,因此回路上的火灾报警信号无法精准定位,火灾报警信号也就无法实现模块联动,控制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实现防火、灭火功能,更不能准确地通知消防应急疏散系统进行人员疏散,即无法达到自动灭火与智能疏散的目的,这便失去了当前消防行业内遵从的智慧消防理念,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智慧生活的需求。因此,如何发明一种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已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优选地,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依据建筑体3D建模图及工程施工图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建筑体内的分区类型信息;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将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信息、所述分区类型信息、所述设备类型、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及所述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
优选地,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或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
优选地,所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包括: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在所述回路总线上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定位,获取定位信息;
依据所述定位信息,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巡检信号;
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优选地,对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包括:
对所述回路总线上的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进行备份;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插入式新增;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获取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修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末端式新增;
在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上按升序增加,确定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优选地,对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包括:
若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无编码地址号,获取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若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与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相同,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巡检;
若未检测到,采用原有编码地址号编码;
若检测到,则进行故障上报处理。
优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的公式为:
L=VT/2;
Figure BDA0002990222920000041
其中,εr:电缆绝缘介质相对介电系数;
μr:电缆绝缘介质相对导磁系数;
C0:光速=3×108m/s。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距离值计算模块,用于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编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自动编码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此外,本发明将获取到的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性能参数如设备类型、生产唯一ID、建筑体内实际位置信息及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及报警的身份标识;在探测到火灾灾情后,系统实自动联动灭火装置,实现智能化火灾报警、防火、灭火三位一体化;编码地址号为按序编码,方便设备查找和维护,无需每个设备都贴地址号标签,可节约标签物料成本和贴标人力成本;因此,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为消防火灾实现智能灭火和人员疏散,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消防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的所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自动编码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此外,本发明将获取到的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性能参数如设备类型、生产唯一ID、建筑体内实际位置信息及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及报警的身份标识;在探测到火灾灾情后,系统实自动联动灭火装置,实现智能化火灾报警、防火、灭火三位一体化,为消防火灾实现智能灭火和人员疏散,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消防安全保障,所述方法包括:
S1、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S2、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包括:
S21、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在所述回路总线上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定位,获取定位信息;
S22、依据所述定位信息,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巡检信号;
S23、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优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的公式为:
L=VT/2;
Figure BDA0002990222920000071
其中,εr:电缆绝缘介质相对介电系数;
μr:电缆绝缘介质相对导磁系数;
C0:光速=3×108m/s。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主机根据测算出所述回路总线上各探测终端设备的距离L,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编码地址号的范围:1-200(国家标准要求单回路最大编址数为200点),以升序的方式计算和确认各终端的编码地址号。
S3、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S4、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S5、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的编码规则为:采用所述报警器主机对各个单回路的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智能编码,编码地址号为1-200。本实施例的编码地址号以所述回路总线相距所述报警器主机由近到远按升序的方式依次编码。所述报警器主机先对多个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回路总线上定位,再根据其所在回路总线的位置,即相对所述报警器主机的距离确定其编码地址号,所述报警器主机发送编码地址号至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保存该地址号,并将此地址号作为通讯及联动的身份标识。
优选地,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S6、依据建筑体3D建模图及工程施工图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
S7、依据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建筑体内的分区类型信息;
S8、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将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信息、所述分区类型信息、所述设备类型、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及所述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回路总线上的距离值,通过建筑体3D建模与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工程设计图回路总线的布设线路与坐标位置信息,定位到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实际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即通过在工程设计图的位置坐标、在回路总线上的距离以及回路总线在建筑物内的走线方位与线路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从而确定探测终端设备在消防设计中根据建筑结构划分的分区类型信息为防火分区还是防烟分区。
当所述报警器主机完成对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位置定位及编码地址号获取后,便可对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了,即所述报警器主机向各个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发送编码地址号,所述探测终端设备接收到编码指令后保存所述编码地址号,并将编码地址号作为新的身份标识。所述报警器主机根据与探测终端设备通讯获得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等相关性能参数,并与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信息、分区类型信息、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保存到所述报警器主机的数据库中,并以所述编码地址号作为探测终端设备在系统通讯及联动的身份标识。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报警器主机完成回路总线上终端设备的编码工作时,根据建筑体内消防设计划设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消防防火、灭火的区域划分,对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火灾报警设备与对应区域内的防火门、防火卷帘、消火栓等关联的模块设备建立联动关系,并保存到所述报警器主机的数据库中,当火灾发生时便自动进行联动,实现智慧消防。
优选地,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或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
优选地,对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包括:
对所述回路总线上的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进行备份;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插入式新增;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获取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修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末端式新增;
在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上按升序增加,确定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优选地,对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包括:
若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无编码地址号,获取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若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与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相同,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巡检;
若未检测到,采用原有编码地址号编码;
若检测到,则进行故障上报处理。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新增的或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的编码规则为:1)已完成初次编码工作,但需新增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的计算:所述报警器主机首先检测所述回路总线上的探测终端设备是否有新增,如果有新增,首先备份原有回路总线上所有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及相关配置参数,包括联动关系配置参数;再计算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按回路总线终端设备全新编码所对应的编码地址号;在计算时,若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插入方式新增,即插入在原始探测终端设备的中间,所述报警器主机则根据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距离值大小,计算出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并根据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修改初始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地址号,同时修改系统中原有配置的相关对应参数,包括联动关系配置参数,从而完成回路总线上所有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及编码地址号的调整;若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是在回路总线的末端新增,则所述报警器主机在原有编码地址号的基础上按序增加即可。
2)对于已完成编码工作,但需更换原有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的计算:所述报警器主机检测到回路总线上的探测终端设备无编码地址号时,首先测试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回路总线上的距离值,如果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回路总线上的距离值与原有已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相同,为防止错误判断,对原有探测终端设备所在位置进行巡检;如果未检测到,即直接采用原有编码地址号编码并对报警器主机内的探测终端设备性能参数进行更新;如果所述报警器主机仍可检测到原来的探测终端设备,则报故障,交由人工处理。因此,本发明可智能排查出回路总线上的同地址号故障,解决了传统编码方式故障检测难的问题。
请参阅图5,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1,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距离值计算模块2,用于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编码模块3,用于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第一控制模块4,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第二控制模块5,用于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另外,结合图1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可以由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来实现。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3和总线410。其中,如图6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自动编码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此外,本发明将获取到的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性能参数如设备类型、生产唯一ID、建筑体内实际位置信息及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及报警的身份标识;在探测到火灾灾情后,系统实自动联动灭火装置,实现智能化火灾报警、防火、灭火三位一体化;编码地址号为按序编码,方便设备查找和维护,无需每个设备都贴地址号标签,可节约标签物料成本和贴标人力成本;因此,本发明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消防工程人力部署成本,加快消防工程进度,为消防火灾实现智能灭火和人员疏散,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高消防安全保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报警器主机获取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对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或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
对所述回路总线上的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进行备份;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插入式新增;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获取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依据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修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若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为末端式新增;
在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上按升序增加,确定所述新增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对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编码控制包括:
若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无编码地址号,获取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若所述需更换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与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相同,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进行巡检;
若未检测到,采用原有编码地址号编码;
若检测到,则进行故障上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还包括:
依据建筑体3D建模图及工程施工图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在建筑体内的真实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探测终端设备在所述建筑体内的分区类型信息;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将所述真实空间位置信息、所述分区类型信息、所述设备类型、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及所述编码地址号进行关联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包括:
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在所述回路总线上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定位,获取定位信息;
依据所述定位信息,对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巡检信号;
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巡检信号的电磁波应答回码,确定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所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的公式为:
L=VT/2;
Figure QLYQS_1
其中,
Figure QLYQS_2
:电缆绝缘介质相对介电系数;/>
Figure QLYQS_3
:电缆绝缘介质相对导磁系数;
Figure QLYQS_4
:光速=3×108m/s。
5.一种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控制报警器主机获取探测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及生产唯一ID参数;
距离值计算模块,用于获取信号反馈延时信号,确定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到回路总线的距离值;
编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距离值获取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的编码地址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报警器主机依据所述设备类型及所述生产唯一ID参数向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地址号实现编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初次编码的探测终端设备以所述编码地址为身份标识与所述报警器主机进行通讯传输。
6.一种火灾自动报警器智能编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12144.0A 2021-03-24 2021-03-24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77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144.0A CN1130776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144.0A CN1130776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7616A CN113077616A (zh) 2021-07-06
CN113077616B true CN113077616B (zh) 2023-05-30

Family

ID=7661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2144.0A Active CN1130776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7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60566A1 (en) 2021-10-04 2023-04-05 Carrier Corporation Automatic addressing for fire loop
CN115311801B (zh) * 2022-08-12 2023-07-11 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用二总线设备与红外组合的编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9323B (en) * 2008-04-09 2013-04-17 Red Dot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able alarm transducer
CN106205073A (zh) * 2014-12-31 2016-12-07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联网式烟雾报警器终端地址的自动生成系统及其方法
CN107293079A (zh) * 2017-06-29 2017-10-24 上海金盾消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灾报警系统及其编址方法
CN111092967B (zh) * 2019-12-31 2022-07-15 重庆菲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地址冲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17820B (zh) * 2020-05-28 2021-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编码方法及装置、基于二总线的编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7616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7616B (zh) 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编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95407B (zh) 机器人电缆管廊现场火灾预警及灭火方法、装置、系统
Ra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ow-level point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a sensor network
US11875670B2 (en) Emergency incident detection, response, and mitigation using autonomous drones
KR101562650B1 (ko) 재난감지시스템 및 그 제공방법
CN104199050A (zh) 救灾现场人员运动轨迹精确跟踪监测系统、装置及跟踪监测方法
KR102501053B1 (ko) 복합 화재 감지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재 감시 시스템
KR102011342B1 (ko) 소방 안전 점검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056236A (zh) 一种电厂智能巡检机器人
KR20110037435A (ko) 선박 손상 평가 및 통제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16778690A (zh) 一种管廊渗漏水的监测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04008625A (zh) 一种图像智能火灾疏散系统
KR101030593B1 (ko) 거리 계전 장치, 거리 계전 처리 시스템 및 거리 계전 처리 방법
CN109989067A (zh) 一种阴极保护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150061289A (ko) Usn 기반의 화재 경로 예측 시스템
CN117373191A (zh) 一种变电站设备火灾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643019A (zh) 一种基于水浸传感器的酸碱度检测装置、方法及设备
CN102789671A (zh) 一种免维护式光电式烟雾探测器及其测试过程
CN115662027A (zh) 铁路车站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257032A (zh) 一种用于保险标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0658505B (zh) 一种微波雷达参数自适应调节程序方法
English Tunnel operations, maintenance,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manual, 2015: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fire protection and life safety systems
CN110234563B (zh) 一种救灾车的自动行驶方法及装置
KR102518056B1 (ko) 무인 충전 또는 무인 주유 시설의 안전 사고 모니터링 및 사고 원인 분석을 위한 방법
CN111882806B (zh) 一种室内消防威胁识别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the three floor of the new world apartment, Nansh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for office only).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anjiang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three floor of the new world apartment, Nansh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for office only).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FANHAI SANJIANG ELECTRONIC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