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5214B -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5214B
CN113075214B CN202110496998.9A CN202110496998A CN113075214B CN 113075214 B CN113075214 B CN 113075214B CN 202110496998 A CN202110496998 A CN 202110496998A CN 113075214 B CN113075214 B CN 113075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channel
guide rod
probe
penet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69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5214A (zh
Inventor
武亮
李凯
王叶芬
韩贯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y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y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y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y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69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5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5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5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5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分析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检测探头包括: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纤固定座、固定筒、导杆和检测头以及贯穿光纤固定座、固定筒、导杆和检测头的用于穿设光纤的穿设通道以及用于实现吹扫作用的气路。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在使用时可使吹扫部的开口处于竖直向上的位姿或者向下的位姿,测试角度可选范围大,并且不会发生堵塞,有效减轻甚至避免了堵料情况,具有较好的防粘性,一般工作环境和高温等特殊环境均适用,不会析出有害物质。

Description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析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使用分析检测设别对农产品等进行分析检测,现有的分析检测设备大多使用探照式检测探头,但这种测试方式针对粉料测试较为困难;其安全性不能满足粉体车间的要求,也有使用吹扫式的检测方式,但目前现有的吹扫式测量场出现以下情况:(1)吹扫式蓝宝石镜片的特征吸收;(2)吹扫式镜头测试粘性,吸湿性及加浆物料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人为清理,存在一定的堵料情况。此外探照式及吹扫式不能满足高温环境的测量,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释放有害物质,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此外,目前的吹扫式测量不能实现一拖多设计,一台主机只能带一个检测点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常出现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探头,包括:探头本体,设置有穿设通道和气路,所述穿设通道用于限定光照路径;
检测头,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一端部,所述检测头包括导光部和吹扫部,所述导光部与所述吹扫部之间由透光隔膜分隔;所述吹扫部为形成于所述检测头的侧壁的槽体结构;
所述穿设通道与所述吹扫部连通,所述气路与所述吹扫部连通;
光源,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能够经所述穿设通道照射至所述吹扫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探头本体包括:
光纤固定座,中心形成第一穿设通道,用于穿设光纤;
固定筒,与所述光纤固定座连接,且所述固定筒的中心形成第二穿设通道,所述第二穿设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穿设通道连通;
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筒连接,且所述导杆的中心形成第三穿设通道,所述第三穿设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二穿设通道、所述第一穿设通道连通;
所述检测头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远离所述固定筒的一端部;所述吹扫部为形成于所述检测头的侧壁的扇形槽结构;所述导光部与所述第三穿设通道连通;
所述透光隔膜的厚度为0.5mm-2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外部;
当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外部时:
所述固定筒形成有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通气通道;
所述导杆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通道;
所述检测头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通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三通气通道;所述第三通气通道与所述吹扫部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头具有圆柱体结构,所述吹扫部设置于所述检测头的靠近一端部的侧壁;所述吹扫部为朝向所述检测头的内部凹陷而形成的扇形槽结构;
所述扇形槽结构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扇形面和第二扇形面,且所述第一扇形面与所述第二扇形面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扇形面为所述透光隔膜所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检测头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贯通,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使所述检测头与所述导杆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杆的插接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插接部;
所述导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插接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二螺纹部;
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用于夹紧或释放所述导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固定座具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面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周向设置有分隔挡条,以使所述环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分隔出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固定筒的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杆和所述检测头由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探头还包括主机,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通过光纤线缆传递并释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分析方法,适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检测探头,因而,具有该检测探头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检测分析方法包括:
启动气源,检测探头通气以对检测头进行清洁;
关闭气源,以使部分待检测样本落入检测头;
再次启动气源同时启动主机以产生光束,光束朝向检测头照射,以实现边光照边吹扫的检测方式;
光束将检测数据回传至主机;
分析检测数据,获得对待检测样本的所需检测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纤固定座、固定筒、导杆和检测头以及贯穿光纤固定座、固定筒、导杆和检测头的用于穿设光纤的穿设通道以及用于实现吹扫作用的气路。
具体地,光纤固定座的中心沿其长度(或者说高度)方向贯穿形成第一穿设通道;固定筒的一端与光纤固定座相连接,固定筒的中心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形成第二穿设通道,第二穿设通道能够与第一穿设通道连通,并且固定筒的避让第二穿设通道的位置固定筒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气通道,优选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穿设通道平行设置,固定筒的外壁面形成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第一通气通道连通;
导杆具有杆结构,导杆的一端与固定筒连接,检测头设置于导杆的另一端;导杆的中心沿其长度方向形成第三穿设通道,第三穿设通道能够和第二穿设通道、第一穿设通道顺次连通以形成上述用于穿设光纤的穿设通道,使得光纤(通常包覆有外皮,因此以下将其称之为光纤线缆)能够经光纤固定座依次穿设固定筒、导杆至检测头,以照射至待检测样本进行分析;
此外,导杆的避让第三穿设通道的位置沿导杆的长度方向形成第二通气通道,优选地,第二通气通道能够与第一通气通道、进气口连通;
检测头形成导光部和吹扫部,吹扫部同时与第二通气通道和导光部连通,使得由吹扫部、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进气口共同形成气路能够向吹扫部内通气,使得在光纤照射至待检测样本的同时气体能够吹向待检测样本,实现边吹扫边检测即在线检测的检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与吹扫部由透光隔膜分隔,使得光纤释放的光束既能够透过透光隔膜照射至待检测样本,同时透光隔膜能够避免呈粉末状的待检测样本进入穿设通道内对光纤造成损伤或者堵塞穿设通道。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在使用时可使吹扫部的开口处于竖直向上的位姿或者向下的位姿,测试角度可选范围大,并且不会发生堵塞,有效减轻甚至避免了堵料情况,具有较好的防粘性,一般工作环境和高温等特殊环境均适用,不会析出有害物质。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在主机输出多条光纤线缆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一台主机拖带多个检测探头,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本,也能够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检测头的一个视角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检测头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固定筒的一个视角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固定筒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光纤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纤固定座,101-第一穿设通道,102-分隔挡条,2-固定筒,201-第二穿设通道,202-进气口,203-第一通气通道,204-夹持部,2041-第一夹持臂,2042-第二夹持臂,205-插接部,3-导杆,301-第三穿设通道,302-第二通气通道,303-第一连接孔,4-检测头,401-导光部,402-吹扫部,4021-第一扇形面,403-透光隔膜,404-第二连接孔,405-第三通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检测探头,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探头的气路和光路复合于一体,包括顺次连接的光纤固定座1、固定筒2、导杆3和检测头4以及贯穿光纤固定座1、固定筒2、导杆3和检测头4的用于穿设光纤的穿设通道以及用于实现吹扫作用的气路。
具体地,光纤固定座1的中心沿其长度(或者说高度)方向贯穿形成第一穿设通道101;固定筒2的一端与光纤固定座1相连接,固定筒2的中心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形成第二穿设通道201,第二穿设通道201能够与第一穿设通道101连通,并且固定筒2的避让第二穿设通道201的位置固定筒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气通道203,优选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穿设通道201平行设置,固定筒2的外壁面形成有进气口202,进气口202与第一通气通道203连通;
导杆3具有杆结构,导杆3的一端与固定筒2连接,检测头4设置于导杆3的另一端;导杆3的中心沿其长度方向形成第三穿设通道301,第三穿设通道301能够和第二穿设通道201、第一穿设通道101顺次连通以形成上述用于穿设光纤的穿设通道,使得光纤(通常包覆有外皮,因此以下将其称之为光纤线缆)能够经光纤固定座1依次穿设固定筒2、导杆3至检测头4,以照射至待检测样本进行分析;
此外,导杆3的避让第三穿设通道301的位置沿导杆3的长度方向形成第二通气通道302,优选地,第二通气通道302能够与第一通气通道203、进气口202连通;
检测头4形成导光部401和吹扫部402,吹扫部402与第三通气通道405连通,而第三通气通道405与第二通气通道302、第一通气通道203连通,使得由吹扫部402、第三通气通道405、第二通气通道302、第一通气通道203、进气口202共同形成气路能够向吹扫部402内通气,使得在光纤照射至待检测样本的同时气体能够吹向待检测样本,实现边吹扫边检测即在线检测的检测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部401与吹扫部402由透光隔膜403分隔,使得光纤释放的光束既能够透过透光隔膜403照射至待检测样本,同时透光隔膜403能够避免呈粉末状的待检测样本进入穿设通道内对光纤造成损伤或者堵塞穿设通道。优选地,透光隔膜403的厚度为0.5mm-2mm,更优选地,透光隔膜403的厚度为1mm,既保证阻断性又能够保证透光性,同时保证强韧性,避免过后影响透光效果,也避免过薄容易破损。
进一步地,检测探头还包括主机(图中未示出),用于产生光束,光束通过光纤线缆传递并释放。
在该实施例中,主机具体可以为光谱仪主机,用于发出近红外光,产生的光束通过光纤线缆传递至检测头4照向吹扫部402内,从而照射至落入吹扫部402内的待检测样本。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头4具有圆柱体结构,吹扫部402设置于检测头4的靠近一端部的侧壁;吹扫部402为朝向检测头4的内部凹陷而形成的槽体结构,优选为扇形槽结构,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为弧形槽、方形槽等常见槽体结构,吹扫部402也可以为形成于检测头4的凹坑等结构,能够实现相同或相近的效果的其他形式也应落入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扇形槽的选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吹扫部402的口径,从而增大吹扫角度和吹扫方式;
扇形槽结构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扇形面4021和第二扇形面,且第一扇形面4021与第二扇形面呈角度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吹扫部402具体为形成于检测头4的侧壁上的扇形槽结构,扇形槽结构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扇形面4021和第二扇形面,第二扇形面为靠近导杆3的一侧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扇形面即为透光隔膜403所在面,并且第一扇形面4021与第二扇形面之间呈角度设置,具体地说,如图2状态下,定义第一扇形面4021所在壁面为检测头4的顶端面,定义第二扇形面所在壁面为检测头4的底端面,第二扇形面与检测头4的圆柱体结构的横截面能够重合或者平行,由于第一扇形面4021与第二扇形面呈角度设置,使得检测头4的顶端面的厚度并不是均匀地,变化趋势为从吹扫部402的扇形槽的开口向扇形槽的内部逐渐增厚,这样的加工方式使得吹扫部402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开口扩张的状态,一方面增加承接待检测样本的量,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气路出风对待检测样本吹扫过程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导杆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03,检测头4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04,第二连接孔404能够与第一连接孔303贯通,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使检测头4与导杆3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头4的顶端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404,导杆3的第一端即用于设置检测头4的一端端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两个第一连接孔303,第一连接孔303能够与第二连接孔404连通,通过螺钉、销钉等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303和第二连接孔404以将检测头4固定于导杆3。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固定筒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导杆3的插接部205,进气口202设置于插接部205;
导杆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插接部205形成有能够与第一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二螺纹部。
进一步地,插接部205设置有夹持部204,夹持部204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夹持臂2041和第二夹持臂2042,用于夹紧或释放导杆3。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筒2具有收腰结构,中间部分具有筒结构,筒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205,插接部205的直径大于筒结构的直径,并且插接部205具有槽结构,插接部205的内壁形成有第二螺纹部(优选为内螺纹),导杆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纹部(优选为外螺纹),第一螺纹部能够与第二螺纹部适配连接,以使导杆3与固定筒2能够相互连接并固定。
为保证导杆3以及检测头4的稳定性,插接部205设置有夹持部204,在导杆3与插接部205处于连接的状态下,夹持部204能够夹持或包覆导杆3。夹持部204包括分别具有半环结构的第一夹持臂2041和第二夹持臂2042,两者能够围设成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第一夹持臂2041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夹持臂2042的一端的第二固定端,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均固定不动,第一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耳,第二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面对设置,通过紧固螺钉穿设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并通过螺母锁紧能够使第一夹持臂2041和第二夹持臂2042相互靠近从而抱紧导杆3,确保导杆3与固定筒2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光纤固定座1具有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内壁面沿环形结构的周向设置有分隔挡条102,以使环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在分隔出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固定筒2的远离插接部20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第一固定部形成有能够与第三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四螺纹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光纤。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筒2的用于连接光纤固定座1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螺纹部,光纤固定座1呈环形,环形的内壁面沿周向设置有分隔挡条102,分隔挡条102相对于环形的内壁凸起但不封堵环形结构的内环,分隔挡条102将固定筒2的环形结构在分隔挡条102的两侧分隔成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形成有第四螺纹部,第四螺纹部能够与第三螺纹部固定连接,以使固定筒2能够与光纤固定座1连接;第二固定部用于穿设插接光纤线缆,需要说明的是,光纤线缆的外壁设置有卡接环,当光纤线缆插接至穿设通路后,卡接环能够与分隔挡条102卡接或抵接,以使光纤线缆的卡接环能够卡设在第二固定部内,避免光纤线缆过度深入穿设通道,容易出现透光隔膜403破损的情况。
进一步地,导杆3和检测头4由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本检测探头至少导杆3和检测头4选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为保证装配强度,导杆3和检测头4选用相同材质;
不锈钢具体为食品级304或食品级316不锈钢,塑料可以为聚三氟氯乙烯,无毒无害,且具有较强的防粘效果,极大程度上降低待检测样本残留;安全等级高,满足分体车间使用环境特殊材料,光学性能佳;表面张力小,适用于测试粘性,吸湿性及加浆物料,独特的气路设计细小颗粒物料不会存在堵塞;材料耐受高温环境;不会存在高温溶剂浸出异物。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在使用时可使吹扫部的开口处于竖直向上的位姿或者向下的位姿,测试角度可选范围大,并且不会发生堵塞,有效减轻甚至避免了堵料情况,具有较好的防粘性,一般工作环境和高温等特殊环境均适用,不会析出有害物质。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在主机输出多条光纤线缆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一台主机拖带多个检测探头,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本,也能够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另一种检测探头(图中未示出),上述实施例一为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探头的最佳实例,但在实际情况中,气路和光路并不一定如同上述实施例一种同时集成于探头本体,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探头本体整体呈长条状,气路可以相对与探头本体独立设置,探头本体保留实施例一中的内部形成穿设通道的结构,气路通过独立的管路单独存在并与检测头的吹扫部连通,在气路接通时,能够有足量足压的气体吹入吹扫部中进而吹向落入吹扫部内的待检测样本;
第二方面,穿设通道也可相对于探头本体独立设置,也就是说,光路相对探头本体独立存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必须需要光线进行导光,只要在适当位置设置光源,是要光照能够射入检测头的吹扫部并能够照向落入吹扫部内的待检测样本即可。
当然,气路和光路可同时相对探头本体独立存在,这样能够简化探头本体的结构,降低加工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实施例三、
本申请的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检测分析方法,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探头,因而,具有该检测探头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检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检测探头的至少检测头部分深入料仓内,调整检测有的吹扫部的朝向,使得当料仓内有(粉尘状的)待检测样本落下时能够落入吹扫部内;
启动气源,使得气体能够经吹扫部的内部或者说底部向外吹气,对吹扫部起到清洁作用,去除吹扫部残留的粉尘和灰尘;
关闭气源,并开启料仓的启动按钮以使待检测样本在料仓内下落,少量适量的粉末状待检测样本落入吹扫部内;
再次启动气源同时启动光源,实现边吹边光照,在吹扫的同时,光束照射至待检测样本,然后光束回传至主机,获得待检测样本的相关参数,由主机配置的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存储并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检测分析结果。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检测分析方法以一种静态的取样方式对待检测样本进行取样分析,例如对粮食等作物进行蛋白、水分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与各种使用环境,堵料风险低,还能够有效提高检测分析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检测探头,用于近红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头本体,设置有穿设通道和气路,所述穿设通道用于限定光照路径;
检测头,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一端部,所述检测头包括导光部和吹扫部,所述导光部与所述吹扫部之间由透光隔膜分隔;所述吹扫部为形成于所述检测头的侧壁的槽体结构;
所述穿设通道与所述吹扫部连通,所述气路与所述吹扫部连通;
光源,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能够经所述穿设通道照射至所述吹扫部,
所述探头本体包括:
光纤固定座,中心形成第一穿设通道,用于穿设光纤;
固定筒,与所述光纤固定座连接,且所述固定筒的中心形成第二穿设通道,所述第二穿设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一穿设通道连通;
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筒连接,且所述导杆的中心形成第三穿设通道,所述第三穿设通道能够与所述第二穿设通道、所述第一穿设通道连通;
所述检测头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远离所述固定筒的一端部;所述吹扫部为形成于所述检测头的侧壁的扇形槽结构;所述导光部与所述第三穿设通道连通;
所述透光隔膜的厚度为0.5mm-2mm,
所述检测头具有圆柱体结构,所述吹扫部设置于所述检测头的靠近一端部的侧壁;所述吹扫部为朝向所述检测头的内部凹陷而形成的扇形槽结构;
所述扇形槽结构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扇形面和第二扇形面,且所述第一扇形面与所述第二扇形面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扇形面为所述透光隔膜所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外部;
当所述气路设置于所述探头本体的外部时:
所述固定筒形成有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通气通道;
所述导杆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通道;
所述检测头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通气通道、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的第三通气通道;所述第三通气通道与所述吹扫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检测头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贯通,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使所述检测头与所述导杆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杆的插接部,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插接部;
所述导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插接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二螺纹部;
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用于夹紧或释放所述导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固定座具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面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周向设置有分隔挡条,以使所述环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分隔出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固定筒的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适配连接的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和所述检测头由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探头还包括主机,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通过光纤线缆传递并释放。
8.一种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探头;
所述检测分析方法包括:
启动气源,检测探头通气以对检测头进行清洁;
关闭气源,以使部分待检测样本落入检测头;
再次启动气源同时启动主机以产生光束,光束朝向检测头照射,以实现边光照边吹扫的检测方式;
光束将检测数据回传至主机;
分析检测数据,获得对待检测样本的所需检测数据。
CN202110496998.9A 2021-05-07 2021-05-07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Active CN113075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998.9A CN113075214B (zh) 2021-05-07 2021-05-07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998.9A CN113075214B (zh) 2021-05-07 2021-05-07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5214A CN113075214A (zh) 2021-07-06
CN113075214B true CN113075214B (zh) 2023-06-16

Family

ID=76616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6998.9A Active CN113075214B (zh) 2021-05-07 2021-05-07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521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4473A (zh) * 2020-04-14 2020-08-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红外测温仪的空气吹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0022A (ja) * 1991-08-07 1993-02-19 Iwaki Electron Corp Ltd 外観検査用の光学式照明装置
EP2610607B1 (en) * 2011-12-27 2019-10-30 HORIBA, Ltd. Gas analyzing apparatus
CN204374064U (zh) * 2014-12-24 2015-06-03 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双向自洁式光纤气体传感器感测头
CN209387535U (zh) * 2018-12-04 2019-09-13 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学窗口自清洁功能的飞灰含碳量测量探头
CN109612962A (zh) * 2018-12-17 2019-04-12 中北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辛烷值的光纤透射式探头
CN209707360U (zh) * 2019-03-21 2019-11-29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 溶液颜色检测系统
CN112710647B (zh) * 2020-12-03 2023-07-2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水污染检测的光纤拉曼探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4473A (zh) * 2020-04-14 2020-08-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红外测温仪的空气吹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5214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340B (zh) 通过内窥镜检查查找部件缺陷的设备
US20080297785A1 (en)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for and detecting defects in parts by endoscopy
US8692194B2 (en) Electron microscope device
EP1477793A3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kennung von Fehlern in transparentem Material
EP3788340B1 (de)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der relativen lage eines gaslecks
KR101400649B1 (ko) 가시광선 및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투과식 혈란 검출 방법
JP2011167763A (ja) レーザ処理システム、対象物台、およびレーザ処理方法
CN113075214B (zh) 检测探头及检测分析方法
US7224454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analyzing a stream of fluid
JP6657238B2 (ja) 容器の完全性の試験及び検査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10620130B2 (e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t least one volume of air for a vehicle, particular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6013155U (zh) 吹扫探头及检测分析仪
US20150077754A1 (en) Process interface of a process gas analyzer operating by the transmitted light method
JP2003139703A (ja) カソードルミネッセンス用試料ホルダ、及びカソードルミネッセンス分光分析装置
DE19849597A1 (de) Nephelometrische Detektionseinheit mit optischer In-Prozeß-Kontrolle
US6603545B2 (en) Optical measurement probe with leak minimization features suited to process control applications
US20230296541A1 (e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DK2186576T3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sorting products
JP2001527651A (ja) 光ファイバの表面傷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5538712U (zh) 表面检查装置
US20120036920A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micro-leaks
US20170328770A1 (en) Food integrity probe head
CN111951518A (zh) 用于光电感烟的探测装置
CN108051398A (zh) 用于全透射光在农产品中探测距离的测量系统
CN109870562A (zh) 一种自动血液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