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681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66817A CN113066817A CN202010002683.XA CN202010002683A CN113066817A CN 113066817 A CN113066817 A CN 113066817A CN 202010002683 A CN202010002683 A CN 202010002683A CN 113066817 A CN113066817 A CN 1130668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antenna
- flexible substrate
- support structure
- antenna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L22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2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1L2223/6661—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for passive devices
- H01L2223/6677—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for passive devices for antenna, e.g. antenna included within hou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具有非折弯区及连接于所述非折弯区至少一侧的折弯区,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折弯区被构造为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弯曲;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折弯区的内侧;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支撑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由于第一天线单元设置于支撑结构,第一天线单元在不影响其他层结构功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支撑结构的保护,第一天线单元有了较大的布置空间,天线数量得以增加,从而达到5G技术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能设备。天线作为手机中接收和发射信号的部件,在保证通信质量、实现即时通信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应用,由于5G网络使用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是毫米数量级的“毫米波”,相较于4G网络使用的“厘米波”,“毫米波”的信号衰减程度较大,所以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智能终端内部的天线数量。
但是,手机内部空间极其有限,且随着功能的多样化,手机内部的功能模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手机产品内部空间更为紧凑,增加了布局5G毫米波天线的难度。由此可见,目前手机等智能设备中天线的布设区域已经无法满足天线布置的要求,成为了5G技术亟待解决的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智能设备内部的天线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柔性基板,具有非折弯区及连接于所述非折弯区至少一侧的折弯区,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折弯区被构造为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弯曲;
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折弯区的内侧;
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支撑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非折弯区和所述折弯区的交界处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支撑结构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子支撑层;
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邻接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子支撑层之间;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堆叠设置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子支撑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邻接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堆叠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容置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板包括:
本体;
辅助层,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发光面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所述辅助层内;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辅助层之间。
一种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由于第一天线单元设置于支撑结构,第一天线单元在不影响其他层结构功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支撑结构的保护,第一天线单元有了较大的布置空间,天线数量得以增加,从而达到5G技术的要求。另外,第一天线单元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无需使用透明材质,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中的元件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等要素仅仅是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对应的元件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速可达5M/S-6M/S。“毫米波”即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介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区域,兼有微波与远红外波两种波谱的特点。对用户而言,因毫米波其高工作频率所致的大带宽,故可达高速的数据传输,有助5G的峰值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20Gbps,对于AR,VR,AI,与UHD(超高清)影像传输等应用,皆有显著更优的无线体验。
然而,现有的5G毫米波天线方案通常具有多个天线单元,并与馈电网络封装成占据一定三维尺寸的天线模块。因此,5G天线设计复杂、数量较多,传统的手机天线安装方式,提供的安装空间有限,无法适用于5G手机。发明人研究发现,传统的天线安装方式忽略了手机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但是将天线布置于手机的其他部件处,例如,技术人员尝试增大显示终端的背壳、中壳以及上下边框中天线布设区域的方式以布置更多的天线的方式以达到5G技术的要求。但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增大背壳、中壳以及上下边框中天线布设区域,虽然可布置更多的天线,但与此同时会压缩其它器件的设置空间,因此需要对其它器件的结构与排布方式进行修改,从而显著增加设计、生产成本。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部件的构造、加工工艺,以及天线的通信质量,进一步地增加了5G天线的布局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内部的天线布置空间的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附图,显示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板10、器件层30及封装结构。
柔性基板10可为诸如聚酰亚胺(PI)的具有弹性和延展性的其他有机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水氧性能。
器件层30包括但不限于:驱动层组和发光元件等器件。
具体地,发光元件至少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驱动层组中含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和导线,以控制每个发光元件的发射,或者可以控制每个发光元件发射时发射的量。
封装结构设置于柔性基板10上,用于避免发光元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减小因水分、氧气引起的OLED器件的劣化。可选地,封装结构可以为薄膜封装层,也可以为封装盖板。
显示面板100上还可设有盖板,盖板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0的其他结构层。盖板可以由玻璃、蓝宝石、聚氯乙烯(PVC)等材料制成。
另外,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结构与盖板之间的触控层、偏光片等功能层及粘接层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可为集成触控功能的盖板。
柔性基板10具有非折弯区及连接于非折弯区11至少一侧的折弯区12,柔性基板10的折弯区12被构造为向远离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一侧弯曲。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具有显示功能,非显示区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中,电致发光器件层30位于显示区内。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位于柔性基板10的非折弯区11,折弯区12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折弯区12的设置可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和高屏占比。具体地,折弯区12包括邦定区,邦定区设有邦定端子,用于邦定柔性电路板(FPC)或覆晶薄膜(COF),如此,柔性电路板(FPC)或覆晶薄膜(COF)可弯折至柔性基板10的背光面。
还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发光元件的底电极和顶电极的透光特性的不同,发光元件可分为顶发光型和底发光型。在本申请中,发光元件的顶电极可以为透明电极,底电极可以为反射电极,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直接从顶电极射出或经由底电极反射后从顶电极射出,因此盖板远离发光器件层30的一侧表面形成出光面,柔性基板10远离发光器件层30的一侧形成背光面。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支撑结构20、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40,支撑结构20位于折弯区12的内侧,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40设于支撑结构20。具体地,第一天线单元40可以为NFC天线单元、蓝牙天线单元、GPS天线单元/BDS天线单元、射频天线单元或FM天线单元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应当理解,第一天线单元40应当包括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是第一天线单元40中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部分。天线辐射体可通过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石墨烯、银及铜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作而成。具体地,天线辐射体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第一天线单元40还可以包括与天线辐射体电连接的天线走线,天线走线的一端可与显示面板100的电路板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显示面板100的焊盘与电路板相连,以控制第一天线单元40实现其功能。
因此,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由于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支撑结构20,第一天线单元40在不影响其他层结构功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支撑结构20的保护,第一天线单元40有了较大的布置空间,天线数量得以增加,从而达到5G技术的要求。另外,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无需使用透明材质,可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位于柔性基板10的非折弯区11和折弯区12的交界处的一侧。具体地,折弯区12以非折弯区11和折弯区12的交界处分隔成与第一折弯区121和第二折弯区122,第一折弯区121的两侧与非折弯区11和第二折弯区122连接,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20可位于第一折弯区121的折弯内侧,或者如图3所示,支撑结构20可为于非折弯区11与第二折弯区122之间。具体地,邦定区位于第二折弯区12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20也可为一个整体设置于第一折弯区121的折弯内侧及非折弯区11与第二折弯区122之间。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也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位于第一折弯区121的折弯内侧和非折弯区11与第二折弯区122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当支撑结构20设置于第一折弯区121的折弯内侧时,可以精确控制柔性基板10的折弯区12的弯折半径,进而避免对柔性基板10进行弯折时,出现对折弯区12甚至显示区过度拉伸的情况。并且,该支撑结构20可以支撑柔性基板10的折弯区12,使折弯区12能够保持固定的弯折半径,不会出现死折点,避免折弯区12的柔性基板100一侧的走线断裂情况的发生,保证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当支撑结构20设置于非折弯区11与第二折弯区122之间时,可用于增加显示面板100的挺性,使第二折弯区122的柔性基板10能够邦定IC和FPC。另外,当支撑结构20即设置于非折弯区11与第二折弯区122之间,又设置于第一折弯区121的折弯内侧,则可达到两种技术效果,且技术效果更佳。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或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支撑结构20通过粘接层粘接于柔性基板10,以使支撑结构20相对柔性基板10固定,具体地,支撑结构20通过粘接层粘接于柔性基板10的弯折区12的背光面。具体地,粘接层可为双面胶、压敏胶、紫外光固化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覆盖至少第一天线结构40。应当理解,支撑结构20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结构40是指,支撑结构2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覆盖第一天线结构4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具体地,支撑结构2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覆盖第一天线结构4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应当包括,当柔性基板10处于平直状态时,支撑结构2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覆盖第一天线结构40朝柔性基板10的投影区域,且当柔性基板10处于折弯状态时,支撑结构20朝非折弯区11的投影区域、朝第一折弯区121的投影区域及朝第二折弯区122的投影区域覆盖第一天线结构40朝非折弯区11的投影区域、朝第一折弯区121的投影区域及朝第二折弯区122的投影区域。如此,可保证第一天线结构40受支撑结构20的保护。
请再次参阅图1~图3,在具体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40设于支撑结构20内。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2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子支撑层21,每一第一天线单元40邻接于相邻的两层子支撑层21之间。故可使第一天线单元40的放置于支撑结构20内的位置更多,且由于支撑结构20包括多层子支撑层21,第一天线单元40可在制作完一层子支撑层21后,将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其上,故可使第一天线单元40被操作地设于支撑结构20内的方法变的简单,对第一天线单元40的损坏减小。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40也可设于子支撑层21内。
需要指出的是,子支撑层2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层、聚碳酸酯(PC)层、聚酰亚胺层或粘接层中的一种。各子支撑层21之间可使用粘接层粘接。
优选的,子支撑层21与第一天线单元40交替堆叠设置。如此,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位置更多,进一步地增加第一天线单元40数量,并且各第一天线单元40之间由于子支撑层21的隔离而不会相互受影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单元40与子支撑层21可不交替层叠设置,在此不作限制,但支撑结构20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应当是子支撑层21。如图5所示,具体地,至少两个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相邻的两层子支撑层21之间。如此,能使多个第一天线单元40紧凑地设置于支撑结构20内。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天线单元40的第一容置槽22。如此,可在不增加支撑结构20厚度的情况下设置第一天线单元40。具体到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22设置于子支撑层21朝向相邻的另一子支撑层20侧的表面。这样,在制作完一层子支撑层21后,将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容置槽22内,再制作相邻的下一层子支撑层21,故可使第一天线单元40被操作地设于支撑结构20内的方法变的简单,对第一天线单元40的损坏减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槽22沿周向靠近支撑结构20边缘设置。如此,支撑结构20与柔性基板10直接相对的面积并未大幅减小,从而使支撑结构20对柔性基板10的辅助作用影响小。
请再次参阅图4,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40为层结构。如此,可加大第一天线单元40的设置空间,故针对5G信号特性和整机需要可做成更多类型的第一天线单元40,即第一天线单元40的图案复杂化程度提高。另外,第一天线单元40也可由设置于第一容置槽22内和为层结构的组合形式,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6~图8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单元40设于柔性基板10与支撑结构20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7,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天线单元40的第二容置槽23。应当理解,第二容置槽23设于支撑结构20朝向柔性基板10的一侧表面。如此,可在不增加支撑结构20厚度的情况下设置第一天线单元40。具体地,第二容置槽23沿周向靠近支撑结构20边缘设置。如此,支撑结构20与柔性基板10直接相对的面积并未大幅减小,从而使支撑结构20对柔性基板10的辅助作用影响小。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40为层结构。如此,可加大第一天线单元40的设置空间,故针对5G信号特性和整机需要可做成更多类型的第一天线单元40,即第一天线单元40的图案复杂化程度提高。
当第一天线单元40与柔性基板10相邻,为了使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可靠,第一天线单元40粘接于柔性基板10。具体地,使用双面胶粘接第一天线单元4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天线单元40邻接于柔性基板10和支撑结构20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天线单元40堆叠设置于柔性基板10和支撑结构20之间。如此,可在有限的空间中,紧凑地设置多个第一天线单元40,以使天线数量更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40为设于柔性基板10的背光面的电镀金属图案。具体地,电镀金属图案层设置于柔性基板10上。
另外,第一天线单元40也可由设置于第二容置槽22内、为层结构或者电镀金属图案中的任意组合,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0包括本体及辅助层,辅助层设于本体远离显示面板100发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辅助层内。如此,可整体增加显示面板100中的天线数量,进一步地达到5G技术的要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本体与辅助层之间。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柔性基板与辅助层之间。另外,第二天线单元也可以为设置于辅助层内、设于本体与辅助层之间或设于柔性基板与辅助层之间中的任意组合。
具体地,本体可为诸如聚酰亚胺(PI)的具有弹性和延展性的其他有机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水氧性能。
辅助层20为缓冲层、散热层、第二粘接层、保护层、电磁屏蔽层或遮光层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为了在显示面板100中提供更多的天线的布置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天线单元,第三天线单元设置于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应当理解,支撑结构20具有均朝向柔性基板10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如此,有效利用了支撑结构层20的侧表面,增大了天线的设置空间,而且不会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具体到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三天线单元沿周向环绕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设置,或者多个第三天线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如此,可充分利用支撑结构20空间。具体地,第三天线单元粘接于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应当理解,第三天线单元与第一天线单元40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单元40和第三天线单元均包括多个,位于同一表面或位于同一层的第一天线单元40可彼此呈角度设置,或者位于同一侧表面的第三天线单元可彼此呈角度设置。即位于支撑结构20的同一表面或位于支撑结构20的同一层的任意两个第一天线单元40的中心轴线相交,或者位于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的任意两个第三天线单元的中心轴线相交。进一步地,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可以包括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是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中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部分。多个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彼此呈角度设置,则多个天线辐射体呈角度设置。容易理解,现有设计中的每个天线辐射体负责一定方位角度的通信,受限于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的安装空间和安装位置,会存在“空白”方位角度。上述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可以具有定向的信号收发角度,如此,多个第一天线单元40或第三天线单元的天线辐射体彼此配合,可以填补前述的“空白”方向角度,从而实现各个方位发射和收发信号的通信能力。
应当理解,显示面板100的天线单元的位置可以为设于支撑结构20内、设于支撑结构20与柔性基板10之间或设于支撑结构20的侧表面中的任意组合,在此不作限制。
如此,在支撑结构20的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不同天线单元可接收来自各个方位的信号或向各个方位发射信号,增加了显示终端的信号收发能力。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该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上述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由于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支撑结构20,第一天线单元40在不影响其他层结构功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支撑结构20的保护,第一天线单元40有了较大的布置空间,天线数量得以增加,从而达到5G技术的要求。另外,第一天线单元4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无需使用透明材质,可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具有非折弯区及连接于所述非折弯区至少一侧的折弯区,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折弯区被构造为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弯曲;
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折弯区的内侧;
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所述非折弯区和所述折弯区的交界处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支撑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子支撑层;
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邻接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子支撑层之间;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堆叠设置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子支撑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邻接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堆叠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包括:
本体;
辅助层,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发光面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所述辅助层内;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单元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辅助层之间。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683.XA CN113066817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683.XA CN113066817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6817A true CN113066817A (zh) | 2021-07-02 |
CN113066817B CN113066817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655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02683.XA Active CN113066817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6681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80850A (zh) * | 2016-03-11 | 2017-09-1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设备 |
CN107204357A (zh) * | 2017-07-05 | 2017-09-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US20190018528A1 (en) * | 2017-07-11 | 2019-01-17 | Japan Display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09559639A (zh) * | 2018-11-29 | 2019-04-0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1-02 CN CN202010002683.XA patent/CN1130668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80850A (zh) * | 2016-03-11 | 2017-09-1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设备 |
CN107204357A (zh) * | 2017-07-05 | 2017-09-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US20190018528A1 (en) * | 2017-07-11 | 2019-01-17 | Japan Display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09559639A (zh) * | 2018-11-29 | 2019-04-0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66817B (zh) | 2023-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39562B2 (en) |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7114774U (zh) | 天线元件、包含其的天线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12578925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3296635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534992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2993525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2022094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066390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113253862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066815B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 |
CN113067917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112394824B (zh) |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
CN11306681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
US20230099689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3066391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113067916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216561733U (zh) | 触控盖板及触控屏、电子设备 | |
US1183106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21008247U (zh) | 显示装置 | |
EP4421982A1 (en) | Antenn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20693638U (zh) | 显示装置 | |
EP442902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21861947U (zh) | 电极层组件、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 |
CN117748091A (zh) | 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