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5621A -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5621A
CN113065621A CN202110302983.4A CN202110302983A CN113065621A CN 113065621 A CN113065621 A CN 113065621A CN 202110302983 A CN202110302983 A CN 202110302983A CN 113065621 A CN113065621 A CN 113065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initial
electronic tag
solid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29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守城
周俊
刘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29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5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5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多个电子标签、固废溯源平台和至少一个读写终端;电子标签设置于再生产品内;读写终端与电子标签建立无线连接,并向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在施工完成后读取电子标签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固废溯源平台;固废溯源平台接收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本发明通过在再生产品本体内设置用于携带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配合读写终端实现对再生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跟踪,便于政府部门随时调取查询,从而对再生建筑产品进行监管、溯源,以便清晰了解再生建筑产品的原料、生产以及应用等,使得再生建筑产品的信息及时、透明,有利于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新建建筑的建成和旧建筑的拆除和修缮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废弃物,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总量约为15.5亿~24亿吨,占据城市垃圾约30%~40%的比例。与建筑废弃物逐年增长的数量相比,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偏低,大多数建筑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缺少监管,目前大部分建筑固体废弃物被非法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空气质量,且易造成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建筑垃圾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各省市将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上日程,且大力推广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的普及与应用。由于建筑固体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监管涉及多部门多单位,获得信息不及时、不透明,增大了政府部门的监管难度;由于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缺少生产、应用后监管与评估,也阻碍了建筑固废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对实现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增大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电子标签、固废溯源平台和至少一个读写终端;
所述电子标签设置于再生产品内,且所述电子标签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用于与所述电子标签建立无线连接,并在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还用于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读写终端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通过在所述再生产品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再生产品本体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这样配合所述读写终端可以实现对再生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跟踪,便于政府部门随时调取查询,从而对再生建筑产品进行监管、溯源,以便清晰了解再生建筑产品的原料、生产以及应用等,使得再生建筑产品的信息及时、透明,有利于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还包括标识平台,所述标识平台用于为所述电子标签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读写终端还用于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还用于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标识平台可以为每个所述电子标签分配唯一的溯源码,这样方便与对应的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方便存储和管理,也便于后续在溯源时,可以根据对应的溯源码查询对应的溯源信息。
进一步:所述读写终端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还用于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再生产品的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判断所述固废溯源平台中存储的初始溯源信息是否与溯源现场获取的实时溯源信息相吻合,如果二者不吻合,则说明所述固废溯源平台中存储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与当实际再生产品不匹配,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方便后续准确查询和调取。
进一步:所述读写终端还用于在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方便仅有权限的人员通过读写终端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保证溯源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被随意篡改。
进一步: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还包括可视化平台,所述可视化平台用于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可视化平台可以建立可视化模型,并实时展示溯源场景,方便直观查看,便于在后期维护时查看再生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实现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的实时更新,方便相关职能部门监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设置于再生产品内;
将读写终端与所述电子标签建立无线连接,在再生产品施工完成前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接收所述读写终端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通过在所述再生产品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再生产品本体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这样配合所述读写终端可以实现对再生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跟踪,便于政府部门随时调取查询,从而对再生建筑产品进行监管、溯源,以便清晰了解再生建筑产品的原料、生产以及应用等,使得再生建筑产品的信息及时、透明,有利于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标识平台为所述电子标签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读写终端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标识平台可以为每个所述电子标签分配唯一的溯源码,这样方便与对应的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方便存储和管理,也便于后续在溯源时,可以根据对应的溯源码查询对应的溯源信息。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终端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再生产品的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判断所述固废溯源平台中存储的初始溯源信息是否与溯源现场获取的实时溯源信息相吻合,如果二者不吻合,则说明所述固废溯源平台中存储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与当实际再生产品不匹配,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方便后续准确查询和调取。
进一步:所述读写终端在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方便仅有权限的人员通过读写终端向所述电子标签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保证溯源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被随意篡改。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可视化平台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可视化平台可以建立可视化模型,并实时展示溯源场景,方便直观查看,便于在后期维护时查看再生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实现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的实时更新,方便相关职能部门监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电子标签,2、固废溯源平台,3、读写终端,4、标识平台,5、可视化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电子标签1、固废溯源平台2和至少一个读写终端3;
所述电子标签1设置于再生产品内,且所述电子标签1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3用于与所述电子标签1建立无线连接,并在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还用于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用于接收所述读写终端3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通过在所述再生产品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再生产品本体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这样配合所述读写终端可以实现对再生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跟踪,便于政府部门随时调取查询,从而对再生建筑产品进行监管、溯源,以便清晰了解再生建筑产品的原料、生产以及应用等,使得再生建筑产品的信息及时、透明,有利于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可以包括:再生产品生产厂家生产阶段、再生产品运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建筑工程质检阶段和建筑工程维护阶段。对应地,溯源信息具体包括以下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再生产品生产厂家生产阶段涉及到原材料信息、生产日期、生产操作员、质检员、出入库信息等信息,再生产品运输阶段涉及到运输时间、运输委托方、运输车辆位置信息等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建筑施工方信息、施工员、施工时间、完工时间等信息,建筑工程质检阶段包括质检放信息、质检员、质检时间、质检结果等信息,建筑工程维护阶段涉及到维护方信息、维护时间、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信息。通过对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跟踪,这样方便政府部门对再生产品的监管更加方便、直观、全面、及时,也便于在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准确分析原因,对再生产品的生产厂家、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质检单位和维护单位全链条进行约束,大大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合理、安全利用。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还包括标识平台4,所述标识平台4用于为所述电子标签1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还用于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通过所述标识平台4可以为每个所述电子标签4分配唯一的溯源码,这样方便与对应的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方便存储和管理,也便于后续在溯源时,可以根据对应的溯源码查询对应的溯源信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所述标识平台4采用工业通用的互联网标识平台,这样在给每个电子标签4分配唯一的溯源码的同时,可以根据通用的互联网标识平台的编码规则,方便互通互用,提高溯源信息的收集效率和使用效率,便于整个系统进行扩展,安全易用。
实际中,在分配溯源码时,可以按照工业互联网的通用规则结合再生产品的厂家生成专属溯源码,这样便于进行区分,也便于后续维护时匹配对应同厂家同批次的再生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还用于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通过将再生产品的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判断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中存储的初始溯源信息是否与溯源现场获取的实时溯源信息相吻合,如果二者不吻合,则说明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中存储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与当实际再生产品不匹配,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方便后续准确查询和调取。
实际中,比如当的再生产品更换、维护时,对应更换、维护后的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维护现场,通过读写终端读取再生产品的实时溯源信息,如果实时信息与施工前以及施工现场输入的溯源信息不一致,则需要根据实时溯源信息来进行更新,以保证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中存储的溯源信息与实际再生产品完全匹配,这样方便相关职能部门在查询和调取时能获取准确的溯源信息,进而方便监管、维护和协调,并在后续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溯源查询,准确分析原因,及时处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3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通过对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方便仅有权限的人员通过读写终端3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保证溯源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被随意篡改。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还包括可视化平台5,所述可视化平台5用于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通过所述可视化平台5可以建立可视化模型,并实时展示溯源场景,方便直观查看,便于在后期维护时查看再生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实现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的实时更新,方便相关职能部门监管。
实际中,可视化平台5中预先导入了施工现场(路段或建筑)的BIM模型,并定义了再生产品对应的区域,这样将初始溯源信息导入后,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即可方便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当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不一致,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后,那么可视化平台5会导入更新后的是实时溯源信息,然后结合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以保证可视化模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1优选采用无源RFID。无源RFID电子标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做到免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体积更小更轻便,方便生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际中,针对再生产品本体的使用,可以与普通再生产品本体(没有携带电子标签1)按照一定的配比来使用。比如针对某个建筑或者某个区域,可以采用特定比例(比如1:100)来将再生产品和现有的普通再生产品进行配比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方便后面进行维护,如果全部采用携带有电子标签1的再生产品,那么读写终端在特定的范围内会同时接收到很多个再生产品本体1的溯源信息,这样不便于区分,也给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1设置于再生产品内;
将读写终端3与所述电子标签1建立无线连接,在再生产品施工完成前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3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接收所述读写终端3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通过在所述再生产品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携带所述再生产品本体的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这样配合所述读写终端可以实现对再生建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跟踪,便于政府部门随时调取查询,从而对再生建筑产品进行监管、溯源,以便清晰了解再生建筑产品的原料、生产以及应用等,使得再生建筑产品的信息及时、透明,有利于提高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标识平台4为所述电子标签1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读写终端3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通过所述标识平台4可以为每个所述电子标签4分配唯一的溯源码4,这样方便与对应的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方便存储和管理,也便于后续在溯源时,可以根据对应的溯源码查询对应的溯源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通过将再生产品的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判断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中存储的初始溯源信息是否与溯源现场获取的实时溯源信息相吻合,如果二者不吻合,则说明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中存储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与当实际再生产品不匹配,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方便后续准确查询和调取。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写终端3在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3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通过对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方便仅有权限的人员通过读写终端3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保证溯源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被随意篡改。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可视化平台5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通过所述可视化平台5可以建立可视化模型,并实时展示溯源场景,方便直观查看,便于在后期维护时查看再生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实现再生产品的溯源信息的实时更新,方便相关职能部门监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际中,针对再生产品本体的使用,可以与普通再生产品本体(没有携带电子标签1)按照一定的配比来使用。比如针对某个建筑或者某个区域,可以采用特定比例(比如1:100)来将再生产品和现有的普通再生产品进行配比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方便后面进行维护,如果全部采用携带有电子标签1的再生产品,那么读写终端在特定的范围内会同时接收到很多个再生产品本体1的溯源信息,这样不便于区分,也给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子标签(1)、固废溯源平台(2)和至少一个读写终端(3);
所述电子标签(1)设置于再生产品内,且所述电子标签(1)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3)用于与所述电子标签(1)建立无线连接,并在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还用于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用于接收所述读写终端(3)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平台(4),所述标识平台(4)用于为所述电子标签(1)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还用于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还用于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3)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视化平台(5),所述可视化平台(5)用于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6.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用于携带再生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初始溯源信息的电子标签(1)设置于再生产品内;
将读写终端(3)与所述电子标签(1)建立无线连接,在再生产品施工完成前生命周期各阶段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
所述读写终端(3)在施工完成后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初始溯源信息,并上传至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接收所述读写终端(3)上传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并存储,以便随时查询调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标识平台(4)为所述电子标签(1)分配唯一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读写终端(3)在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的初始溯源信息时同步读取所述溯源码,并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初始溯源信息一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将所述溯源码与所述溯源信息一一对应绑定并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读写终端(3)还用于在维护阶段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将所述实时溯源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比对,并在二者不一致时根据所述实时溯源信息对所述初始溯源信息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终端(3)在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
所述固废溯源平台(2)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时返回许可命令,所述读写终端(3)根据所述许可命令向所述电子标签(1)写入初始溯源信息、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内携带的所述初始溯源信息和/或读取所述电子标签(1)携带的实时溯源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可视化平台(5)导入初始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根据所述溯源信息和施工现场BIM模型信息生成可视化模型,并展示固废再生产品的可视化溯源场景。
CN202110302983.4A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065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2983.4A CN11306562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2983.4A CN11306562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5621A true CN113065621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3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2983.4A Pending CN113065621A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562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4164A (zh) * 2014-03-04 2014-05-28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产品质量跟踪和追溯方法
CN111553712A (zh) * 2020-04-28 2020-08-18 广州一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水务工程管材信息追溯的区块链系统和追溯方法
CN211529202U (zh) * 2020-04-14 2020-09-18 深圳市哈深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防伪溯源系统
CN111695648A (zh) * 2019-06-24 2020-09-22 刘启强 一种区块链电子标签装置以及产品溯源认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4164A (zh) * 2014-03-04 2014-05-28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产品质量跟踪和追溯方法
CN111695648A (zh) * 2019-06-24 2020-09-22 刘启强 一种区块链电子标签装置以及产品溯源认证系统
CN211529202U (zh) * 2020-04-14 2020-09-18 深圳市哈深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防伪溯源系统
CN111553712A (zh) * 2020-04-28 2020-08-18 广州一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水务工程管材信息追溯的区块链系统和追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iedenhofer et al. Integrating material stock dynamics into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concepts, modelling, and global application for 1900–2050
Gulghane et al.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review
Muduli et al. Barriers to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Indian mining industries: a graph theoretic approach
Ness et al. Smart steel: new paradigms for the reuse of steel enabled by digital tracking and modelling
CN110363852B (zh) 一种三维数字梁场、构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Mao et 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N100468246C (zh) 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5741053A (zh) 智能燃气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CN101866172A (zh) 基于rfid技术的混凝土质量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325471A (zh) 一种基于社会共治的白酒追溯与质量安全防护系统
CN111027874A (zh) 一种变电站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095633A (zh) 基于构件化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CN111291498A (zh) 钢轨断面磨耗预测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65621A (zh)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08882A (zh) 一种水电工程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
CN116629750A (zh) 基于生产过程的仓储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84250A (zh) 基于地图展示的餐饮油烟在线监控预警方法及相关装置
Wuttke The Circular Economy Package of the European Union
Salem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sess manufacturing greenness level
CN112001655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质量溯源管理系统
Menu et al. From product to dust: looking at the ways to regenerate value in product life cycle
Pehlken et al. Assessment of Reusability of used car part components with support of decision tool RAUPE
CN204856621U (zh) 一种废旧物资智能回收装置
Hockenos THE CIRCULAR ECONOMY.
Tishchenko IMPROVEMENT OF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