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5181B -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5181B
CN113065181B CN202010002212.9A CN202010002212A CN113065181B CN 113065181 B CN113065181 B CN 113065181B CN 202010002212 A CN202010002212 A CN 202010002212A CN 113065181 B CN113065181 B CN 113065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im
modeling
machine room
resource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2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5181A (zh
Inventor
肖子玉
赵强
邵永平
孙丽玫
宋小明
田盛泰
马洪源
娄小军
吕红卫
刘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22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5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5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云资源池的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后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云化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多维数据可视化联动设计。

Description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已经在大型数据中心广泛应用,多数集中物理基础设施、电力和冷却散热等相关要素的综合管理上,以快速解决所存在的潜在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特别是电力和冷却散热的相关问题,尚无法满足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统筹管理。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2014年住建部信息中心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推进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目前BIM技术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应用。
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将BIM模型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相结合,将极大提高数据中心运营的效率,大量有用的参数、信息可支撑运营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效果和对设计、施工、运维的风险把控。
DCIM工具对服务器资源的管理应用正在逐步提升。云资源池虚拟资源管理系统Openstack,以及基于Openstack系统架构的网络云NFV MANO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内云化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监控和管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但其缺乏对基础资源的联动和管理。
云化资源池具有组网复杂、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独立部署又需关联规划设计的特点,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也无法实现云化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多维数据可视化联动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包括:
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虚拟资源的可视化。
可选地,所述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包括:
将云资源池的服务器、存储、组网和安全设备的物理信息、端口信息、功耗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按云资源池设计和组网规则进行运算,得出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可选地,所述机房布局最优算法,包括:功能分区法、最短路径法、综合成本法和最大容量法。
可选地,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包括:机柜最优布局、机柜供电系统、空调末端系统、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照明系统的配置。
可选地,所述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包括: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建模时,BIM从所述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设备信息和建筑结构信息,BIM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机房机电信息;
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机架模块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处理性能信息、型号及机柜标识信息、设备尺寸、设备重量、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带宽信息、接口连接信息、功耗信息、连接信息和路由选择信息;
所述建筑结构信息,包括:机房空间尺寸、机房层高和楼地板承重信息;
所述机房机电信息,包括:机架尺寸、机架布局信息、列头柜信息、空调末端和空调气流组织信息;
所述走线架布局信息,包括:走线架类型、走线架规格、光纤槽规格、走线架和光纤槽布局信息。
可选地,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其中,可视化三维仿真的内容,包括:机架布局、设备装架、走线路由、线缆统计和端口分配。
可选地,所述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虚拟资源的可视化,包括:
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BIM获取所述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输出的虚拟资源信息标识,根据所述虚拟资源信息标识对物理设备和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可视化,实现VNF网元信息、VNFC虚拟组件信息、VLAN信息和连接关系的可视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包括:
形成模块,用于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建模模块,用于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对接模块,用于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由此,能够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可实现云化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多维数据可视化联动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包括:
S1、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处理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从设备安装和集成的角度,基于模块化部署、层次化组网设计理念优化云资源池机柜布局。本实施例可以将云资源池的服务器、存储、组网、安全设备的物理信息、端口信息、功耗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按云资源池设计和组网规则进行运算,得出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通常,云资源池机柜可以由3-6个机架组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需要先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以便后续基于形成的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通过BIM,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
S2、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机房布局最优算法,可以包括:功能分区法、最短路径法、综合成本法和最大容量法等。可以理解的是,功能分区法是机房中的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的功能将机房划为多个区域,例如主机区、存储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监控制调度区等。利用功能分区法、最短路径法、综合成本法和最大容量法等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的配置原则,能够定云资源池机房模块的制冷、供电、走线等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可以包括:机柜最优布局、机柜供电系统、空调末端系统、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照明系统等的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需要先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以便后续基于形成的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通过BIM,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
S3、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可以理解的是,BIM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信息化查建模工具,目前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和施工等领域。国内BIM应用主要包括场地分析、建筑策划、方案论证、可视化设计及展示、协同设计、建筑性能化分析、工程量统计、管线综合、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模拟、数字化建造、竣工模型交付、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系统分析、灾难应急模拟等。通过BIM技在可视化、数字化方面对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管理者可以对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等情况进行更加精确、科学的预判,提升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手段。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以及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之后,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可实现缺陷查找及修复,结合云计算设计工具,形成可视化设计,其中,可视化三维仿真的内容,可以包括:机架布局、设备装架、走线路由、线缆统计和端口分配等,可视化设计可更好的指导施工并为后续系统集成工作提供信息,以便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
S4、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资产管理系统对接可匹配生产厂家信息和合同信息等),可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可匹配设备接口流量信息数据、设备电压、用电量、维护时间等信息),可形成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可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BIM获取所述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输出的虚拟资源信息标识,根据所述虚拟资源信息标识对物理设备和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可视化,实现VNF(虚拟化的网络功能)网元信息、VNFC(虚拟化的网络功能模块组件)虚拟组件信息、VLAN(虚拟局域网)信息和连接关系等的可视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云资源池有故障和性能告警事件发生时,可基于以上模型快速定位到物理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基于BIM对建筑、机电建模优势,通过BIM建立云资源池的资源数据模型,配套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资源信息有效结合,形成一体化完备资源数据库;通过BIM建立的资源数据模型中存有的大量信息数据(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等),只要将资源数据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通过BIM技术可以自动完成,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本实施例结合BIM三维可视特性,对接虚拟资源管理系统和网元管理系统,形成三维可视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有效对接。本实施例从规划设计到运维形成一体化资源模型,通过BIM建立的资源数据模型对接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本实施例大量信息数据从规划设计直接形成数字化资产导入资产管理、运维管理等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
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运维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BIM结合RFID(射频识别)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其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本实施例通过BIM最终得到的资源数据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有效管理设施及资产等资源,也可以帮助管理团队记录空间、重量、电力等使用情况,分析并处理最终用户的变更请求,分析资源使用情况,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通过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的数据库和平台,由此,能够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可实现云化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多维数据可视化联动设计。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3中的“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可以包括: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建模时,BIM从所述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可以包括设备信息和建筑结构信息等,BIM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可以包括机房机电信息等。
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机架模块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处理性能信息、型号及机柜标识信息、设备尺寸、设备重量、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带宽信息、接口连接信息、功耗信息、连接信息和路由选择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设备信息;
所述建筑结构信息,可以包括:机房空间尺寸、机房层高和楼地板承重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与云资源池机房有关的建筑结构信息;
所述机房机电信息,可以包括:机架尺寸、机架布局信息、列头柜信息、空调末端和空调气流组织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机房机电信息;
所述走线架布局信息,可以包括:走线架类型、走线架规格、光纤槽规格、走线架和光纤槽布局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走线架布局信息。
这样,本实施例能够实现通过BIM从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建模参数进行建模。
本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云资源池的信息化处理,可实现云化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多维数据可视化联动设计。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包括:形成模块21、确定模块22、建模模块23和对接模块24;其中:
所述形成模块21,用于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所述确定模块22,用于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所述建模模块23,用于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所述对接模块24,用于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具体地,所述形成模块21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所述确定模块22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所述建模模块23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所述对接模块24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虚拟资源的可视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的执行主体为处理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模块21,可具体用于
将云资源池的服务器、存储、组网和安全设备的物理信息、端口信息、功耗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按云资源池设计和组网规则进行运算,得出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房布局最优算法,可以包括:功能分区法、最短路径法、综合成本法和最大容量法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可以包括:机柜最优布局、机柜供电系统、空调末端系统、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照明系统等的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模模块23中的“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可以包括: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建模时,BIM从所述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可以包括设备信息和建筑结构信息等,BIM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可以包括机房机电信息等。
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机架模块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处理性能信息、型号及机柜标识信息、设备尺寸、设备重量、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带宽信息、接口连接信息、功耗信息、连接信息和路由选择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设备信息;
所述建筑结构信息,可以包括:机房空间尺寸、机房层高和楼地板承重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与云资源池机房有关的建筑结构信息;
所述机房机电信息,可以包括:机架尺寸、机架布局信息、列头柜信息、空调末端和空调气流组织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机房机电信息;
所述走线架布局信息,可以包括:走线架类型、走线架规格、光纤槽规格、走线架和光纤槽布局信息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也可以包括其他走线架布局信息。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模模块23中的“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其中,可视化三维仿真的内容,可以包括:机架布局、设备装架、走线路由、线缆统计和端口分配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模块24中的“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可以包括:
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BIM获取所述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输出的虚拟资源信息标识,根据所述虚拟资源信息标识对物理设备和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可视化,实现VNF网元信息、VNFC虚拟组件信息、VLAN信息和连接关系等的可视化。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类似,故此处不再详述,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介绍。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3,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302、处理器301、总线303及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3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过总线3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3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的数据库和平台。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的数据库和平台。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热水器用水量确定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所述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包括:
将云资源池的服务器、存储、组网和安全设备的物理信息、端口信息、功耗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按云资源池设计和组网规则进行运算,得出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所述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包括:
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建模时,BIM从所述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设备信息和建筑结构信息,BIM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机房机电信息;
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机架模块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处理性能信息、型号及机柜标识信息、设备尺寸、设备重量、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带宽信息、接口连接信息、功耗信息、连接信息和路由选择信息;所述建筑结构信息,包括:机房空间尺寸、机房层高和楼地板承重信息;
所述机房机电信息,包括:机架尺寸、机架布局信息、列头柜信息、空调末端和空调气流组织信息;
走线架布局信息,包括:走线架类型、走线架规格、光纤槽规格、走线架和光纤槽布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布局最优算法,包括:功能分区法、最短路径法、综合成本法和最大容量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包括:机柜最优布局、机柜供电系统、空调末端系统、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照明系统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其中,可视化三维仿真的内容,包括:机架布局、设备装架、走线路由、线缆统计和端口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包括:
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BIM获取所述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输出的虚拟资源信息标识,根据所述虚拟资源信息标识对物理设备和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可视化,实现VNF网元信息、VNFC虚拟组件信息、VLAN信息和连接关系的可视化。
6.一种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模块,用于对云资源池的装架进行优化,形成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云资源池的设备组网、分区、供电、制冷需求,结合机房空间布局,利用机房布局最优算法,确定云资源池的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
建模模块,用于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并结合设备的几何外形尺寸、功能、功耗、容量配置信息、连接信息数据、空间定位信息数据,以及材质、材料信息数据,对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进行可视化三维仿真;
对接模块,用于通过BIM,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分别与资产管理系统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对接,形成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运维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将建模后生成的资源数据模型与虚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形成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的对接数据库和平台;
所述形成模块,可具体用于将云资源池的服务器、存储、组网和安全设备的物理信息、端口信息、功耗信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按云资源池设计和组网规则进行运算,得出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
所述建模模块,可具体用于将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和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输入BIM,通过BIM进行建模,建模时,BIM从所述标准化装架模块设计模型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设备信息和建筑结构信息,BIM从所述最优化机房布局机电配置方案中获取的建模参数包括机房机电信息;
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机架模块信息、设备功能信息、设备处理性能信息、型号及机柜标识信息、设备尺寸、设备重量、接口数量、接口类型、接口带宽信息、接口连接信息、功耗信息、连接信息和路由选择信息;所述建筑结构信息,包括:机房空间尺寸、机房层高和楼地板承重信息;
所述机房机电信息,包括:机架尺寸、机架布局信息、列头柜信息、空调末端和空调气流组织信息;
走线架布局信息,包括:走线架类型、走线架规格、光纤槽规格、走线架和光纤槽布局信息。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02212.9A 2020-01-02 2020-01-02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065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2212.9A CN113065181B (zh) 2020-01-02 2020-01-02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2212.9A CN113065181B (zh) 2020-01-02 2020-01-02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5181A CN113065181A (zh) 2021-07-02
CN113065181B true CN113065181B (zh) 2023-08-15

Family

ID=7655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2212.9A Active CN113065181B (zh) 2020-01-02 2020-01-02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5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7809B (zh) * 2022-03-16 2022-06-07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机架排布方案的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962219A (zh) * 2022-09-26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专网装架配置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1295A (zh) * 2016-01-14 2016-06-22 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Bim模型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快速集成展现的方法
CN207517058U (zh) * 2017-07-14 2018-06-19 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云计算的智慧建筑安全等级评估系统
WO2018186801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Eutech Cybernetic Pte Ltd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al bim,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user journeys for the simplified and unified management of smart cities
CN110187665A (zh) * 2018-07-02 2019-08-30 青岛华高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型管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0216B2 (en) * 2011-12-14 2015-06-30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Four-dimensional augmented reality models for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and automated construction progress monitoring
US10190791B2 (en) * 2016-04-27 2019-01-29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visua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1295A (zh) * 2016-01-14 2016-06-22 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Bim模型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快速集成展现的方法
WO2018186801A1 (en) * 2017-04-07 2018-10-11 Eutech Cybernetic Pte Ltd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al bim,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user journeys for the simplified and unified management of smart cities
CN207517058U (zh) * 2017-07-14 2018-06-19 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和云计算的智慧建筑安全等级评估系统
CN110187665A (zh) * 2018-07-02 2019-08-30 青岛华高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型管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云计算的BIM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毕振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C038-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5181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74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facility power and cooling
US11847397B1 (en) Barycenter compact model to determine IR drop exact solution for circuit network
CN102124623B (zh) 用来管理设备功率和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55734B (zh) 用于预测数据中心瞬态冷却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78948B (zh) 用于计算机架级别的冷却冗余度的方法
CN113065181B (zh) Bim信息化处理云资源池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52063A (zh) 一种云数据中心三维3d智能监控机房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US9471733B1 (en) Solving a circuit network in multicore 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Zietsch et al. Enabling smart manufacturing through a systematic planning framework for edge computing
Demirdöğen et al. BIM-based big data analytic system for healthcare facility management
Herps et al. A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 to design an automated high-mix low-volume manufacturing system
WO20110791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construction model
Vichare et al.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information reusability within virtual machining systems
US11455584B2 (en) Method of aiding the design of a data center
Yuan et al. Multi-objective coupling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al cabl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driven by digital twin
Cole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US201400673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cabling in a cluster
CN105471986B (zh) 一种数据中心建设规模评估方法及装置
Zhu et al. Factory layout optimiz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
CN104283216A (zh) 基于配电网架拓扑故障辅助分析系统
Kokkinakos et al. Dynamic manufacturing networks monitoring and governance
Feng et al. Constructing a MEP BIM model under different maintenance scenarios-a case study of air conditioning
Wang et al.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er production line
CN115712946A (zh) 可视化机房的自动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733864A (zh) 一种设备运行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