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4571B -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4571B
CN113064571B CN202110492682.2A CN202110492682A CN113064571B CN 113064571 B CN113064571 B CN 113064571B CN 202110492682 A CN202110492682 A CN 202110492682A CN 113064571 B CN113064571 B CN 113064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state
wearer
wearable devic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26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4571A (zh
Inventor
童伟峰
张亮
黎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26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4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应用于穿戴于手部的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在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第一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点亮显示屏;第一状态为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或在确定姿态为第二姿态时,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第二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点亮显示屏;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不同。

Description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穿戴设备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的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例如:手表、手环或腕带等产品)。通常,为了节省功耗,显示屏通常处于灭屏状态,穿戴者在需要通过智能手表或手环查看时间或其他内容时,需要通过按键或特定手势触摸显示屏以点亮显示屏。然而,这种方式不便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在用户处于跑步、或手上拿着东西等情形中。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在穿戴者需要点亮显示屏的时候,自动点亮显示屏,无需穿戴者通过按键或特定手势触摸显示屏来点亮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手部的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惯性测量模块,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或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二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所述第二姿态与所述第一姿态不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考虑到在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根据穿戴者不同的姿态(例如,站立、坐立、平躺和侧躺),在不同的姿态下,可穿戴设备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显示屏的朝向,可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因此,本申请在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即静止状态,且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且处于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表征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点亮显示屏,无需穿戴者通过按键或者手势触摸来点亮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或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时,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不同,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处于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表征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点亮所述显示屏,无需穿戴者通过按键或者手势触摸来点亮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值。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考虑到在穿戴者处于站立或坐立的姿态下,若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则穿戴有可穿戴设备的手部会从下往上移动一定的范围之后停止移动,并将显示屏的显示面置于朝上状态;本申请还考虑到,在处于穿戴者平躺或侧躺的姿态下,若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则穿戴有可穿戴设备的手部会从下往上移动一定的范围之后停止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时,穿戴者在站立或坐立的姿态下移动的范围和平躺、侧躺通常不同,因此,通过限定第一姿态为穿戴者的上半身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值,继而保证后续能够根据穿戴者的上半身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或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想看显示屏的内容,继而在穿戴者想看显示屏的内容时,能够准确地点亮显示屏。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1-20度;所述第二预设值为1-20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限定第一预设值为1-20度,以保证第一姿态为穿戴者处于站立或者坐立等上半身与水平面近似垂直时的状态,通过限定第一预设值为1-20度,以保证第二姿态为穿戴者处于平躺、侧躺等上半身与水平面近似平行时的状态。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所述穿戴者的姿态,包括: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在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穿戴者在睡觉时,用户通常处于平躺或侧躺等躺着的状态,因此,通过确定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可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的姿态。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检测模块,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包括:通过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穿戴者的生物特征(例如,心率、体温等)可以反映穿戴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穿戴者在处于睡眠状态时的体温会比日常活动状态时低,穿戴者在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心率也会比日常活动状态时低,因此,根据生物特征,可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包括: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处于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运动参数信息;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运动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期间,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通常很小,因此,根据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运动参数信息,可以准确地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获取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确定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20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考虑到在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时,显示屏的表面与水平面角度会小于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1-20度,因此,通过将预设角度设置为1-20度,并在确定屏的表面与水平面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可以准确地确定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之后,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实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根据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从所述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的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所述显示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若可穿戴设备的位移大于预设阈值,则表明穿戴者不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熄灭显示屏,以降低功耗。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之后,若所述显示屏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离开所述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的位置的离开时间;从所述离开时间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七预设时长时,熄灭所述显示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若显示屏持续亮屏的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表面穿戴者确实想看显示屏,继而根据实时获取到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设备离开处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时长大于第七预设时长时,表明穿戴者不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熄灭显示屏,以降低功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穿戴者手部,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惯性测量模块、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惯性测量模块、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存储器信号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1-处理器;102-惯性测量模块;103-存储器;10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等穿戴于穿戴者手部的智能设备;
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101、惯性测量模块102、存储器103和显示屏104;所述处理器101分别与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所述显示屏104和所述存储器103信号连接;
所述存储器103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01读取并运行时,所述处理器101执行图2所示的显示屏控制方法。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穿戴于手部的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101,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1-S23。
S21:在所述显示屏104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确定穿戴者的姿态。
S22: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104;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所述显示屏104的显示面朝上;或
S23: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二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104;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所述第二姿态与所述第一姿态不同。
下面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S21:在所述显示屏104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确定穿戴者的姿态。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2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检测显示屏104的显示状态,在确定显示屏104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才开始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其中,穿戴者的姿态可以为站立姿态、坐立姿态、侧躺姿态或者平躺姿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所述穿戴者的手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A1-A2。
A1: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检测模块,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器101连接,A1包括步骤A11-A12。
A11:通过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
其中,生物特征检测模块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心率检测器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生物特征可以包括温度、心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1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向生物特征检测模块发送一控制信号,以使生物特征检测模块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获取所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并将其发送至处理器101,处理器101接收生物特征模块发送的所述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A1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生物特征检测模块实时获取穿戴者的生物特征并将其发送至处理器101,处理器101接收生物特征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发送的穿戴者的生物特征。
在获取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之后,执行步骤A12。
A12: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在生物特征为温度时,A1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确定生物特征是否小于预设温度,以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其中,在确定生物特征小于预设温度时,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其中,预设温度为穿戴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
由于穿戴者在处于睡眠状态下的温度会比处于日常活动状态时低,因此,通过将预设温度为穿戴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继而可以在确定生物特征小于预设温度时,准确地确定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
在生物特征为心率时,A1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确定生物特征是否小于预设心率,以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其中,在确定生物特征小于预设心率时,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其中,预设温度为穿戴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的最低心率,或者平均心率。
由于穿戴者在处于睡眠状态下的心率会比处于日常活动状态时低,因此,通过将预设心率为穿戴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的最低心率,或者平均心率,继而可以在确定生物特征小于预设心率时,准确地确定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
在生物特征包括心率和温度时,A1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心率是否小于预设心率,以及在穿戴者当前时刻的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以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其中,在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心率小于预设心率,以及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才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A1可以包括步骤A14-A15。
A14: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14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101还与终端设备连接,处理器101通过终端设备获取当前时刻的时间信息,继而根据当时时刻的时间信息,确定当时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与所述处理器101连接,A14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所述时钟模块获取当前时刻的时间信息,继而根据当时时刻的时间信息,确定当时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
其中,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处理器从第三方设备获取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之前的睡眠时间记录,处理器根据睡眠时间记录,确定出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
在确定出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之后,执行步骤A15。
A15: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处于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15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处于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未处于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时,获取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
在生物特征为温度时,若确定生物特征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在生物特征为心率时,若确定生物特征小于等于预设心率,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在生物特征包括心率和温度时,若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心率小于等于预设心率,以及穿戴者在当前时刻的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时,才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在确定出穿戴者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之后,执行步骤A2。
A2:在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在确定所述穿戴者未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戴者的头部或者脚部可以穿戴有其它可穿戴设备,且所述处理器101与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信号连接,此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12中,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B1-B3。
B1:获取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
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为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的中心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所述预设坐标系可以为二维坐标系,也可以为三维坐标系。
B2: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所述当前时刻的坐标;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所述当前时刻的坐标均是基于同一坐标系确定的。
其中,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本领域熟知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B3:根据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在所述当前时刻的坐标,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竖直方向为水平面垂直的方向。
在穿戴者处于平躺或者侧躺状态时,所述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几乎趋近于零;在穿戴者处于站立或者坐立状态时,所述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势必会比穿戴者处于平躺或者侧躺状态时大,因此,根据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当前时刻的坐标和所述可穿戴设备在所述当前时刻的坐标,确定出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继而确定所述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并在确定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15米,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也可以为0.1米,0.2米等,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等于穿戴者处于平躺或者侧躺状态时,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小于穿戴者处于站立或者坐立状态时,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其它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21中,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C1-C2。
C1: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包括当前时刻,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的第八预设时长,以及在所述当时时刻之后的第九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第七预设时长和第八预设时长均可以为200ms、500ms、1s、2s等。
其中,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C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显示屏104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处理器101实时接收惯性测量模块102发送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继而根据获取到的运动信息,确定出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存储器103与惯性测量模块102信号连接,C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显示屏104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惯性测量模块102实时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并将获取到的运动信息实时发送至存储器103进行存储,所述处理器101从存储器103中读取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
C2: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时,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在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位移根据行人的正常步行速度设定,所述预设位移可以为2m、3m、5m等。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速度可以为行人的正常步行速度。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加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加速度可以为行人的正常步行加速度。
在运动状态信息包括:角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角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角速度可以为行人的正常步行角速度。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角加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加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角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角加速度可以为行人的正常步行角加速度。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和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所述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或所述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确定所述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大于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确定所述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所述角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或所述角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大于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位移,确定所述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所述角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所述角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加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速度,或所述角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速度,或所述角加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角加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大于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21中,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D1-D2。
D1: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在预设时间范围的计步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包括当前时刻,在所述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九预设时长,以及在所述当时时刻之后的第十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第九预设时长和第十预设时长均可以为200ms、500ms、1s、2s、3s等。
D2:根据所述计步数据,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D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确定所述计步数据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步数,若大于,则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继而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步数根据行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确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101连接,在S12中,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E1-E2。
E1: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光照强度。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E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通过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当前时刻所述可穿戴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
其中,光照强度传感器可以为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等,用于检测光照强度。
E2: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在穿戴者睡觉时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通常比穿戴者未睡觉时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弱,因此,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其中,所述预设光照强度可以为白天室外的平均光照强度。
在穿戴者在处于平躺、侧躺状态时,穿戴者的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比穿戴者处于站立或者坐立状态时小,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12中,确定穿戴者的姿态包括步骤F1-F2。
F1: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在当前时刻与水平面的夹角。
F2:在确定所述夹角小于等于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二姿态;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3度-20度。
F3:在确定所述夹角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
在确定所述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时,执行S22;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时,执行S23。
S22: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104;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所述显示屏104的显示面朝上。
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为1-20度。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2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一姿态时,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在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确定可穿戴设备开始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时刻,从第一时刻开始计时,确定可穿戴设备持续处于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在确定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点亮显示屏104。
其中,为了保证穿戴者可以尽快看到显示屏104上的内容,以提高穿戴者的体验,因此,第一预设时长不会设置太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10ms、20ms、30ms、100ms等,为了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想要看显示屏104上的内容,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00ms、200ms、300ms等,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为经验值。
其中,在S22中,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包括步骤G1-G2。
G1: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运动参数信息;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为了保证穿戴者可以尽快看到显示屏104上的内容,以提高穿戴者的体验,因此,预设时长不会设置太长,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以为10ms、20ms、30ms等。
G2:根据所述运动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时,确定所述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移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0.2m。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s-0.2m/s。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加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加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s2-0.2m/s2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角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rad/s-2rad/s。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角加速度时,确定所述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加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加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rad/s2-0.5rad/s2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和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所述加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或所述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确定所述位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所述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所述加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位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小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时,在确定所述位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位移,或所述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或所述角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速度,或所述角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加速度,或所述加速度小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在确定穿戴者处于运动状态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22中,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可以包括步骤G4-G5。
G4: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第二运动参数信息;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竖直方向上的角速度、竖直方向上的角加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G5:根据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在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移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0.02m。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速度,在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s-0.02m/s。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加速度,在确定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加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m/s2-0.02m/s2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角速度,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速度,在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rad/s2-0.2rad/s2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状态信息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加速度,在确定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加速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rad/s2-0.02rad/s2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在确定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或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确定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或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在确定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速度,或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在确定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或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速度,或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第二运动参数信息包括: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竖直方向上的角速度、竖直方向上的角加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在确定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位移,或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速度,或竖直方向上的角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速度,或竖直方向上的角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加速度,或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加速度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在S22中,确定所述显示屏104的显示面朝上包括步骤H1-H2。
H1: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获取所述显示屏104的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H2:在确定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显示屏104的显示面朝上;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20度。
其中,在S22中,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基于第一时刻和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位于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时刻,其中,第二时刻和第一时间之间的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继而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从第二时刻开始至第一时刻,可穿戴设备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竖直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在确定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0.2m、0.3m、0.4m等,第一预设阈值为经验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S22中,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基于第一时刻和第二预设时长,确定位于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时刻,其中,第二时刻和第一时间之间的时长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继而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从第二时刻开始至第一时刻,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轨迹是否与第一预设轨迹一致,若一致,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其中,在穿戴者在站立或坐立状态,且穿戴者想要看显示屏104上面的内容时,第一预设轨迹为穿戴者的手臂从下至上移动至靠近穿戴者的眼睛的位置所移动的轨迹。
S23: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二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104;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所述第二姿态与所述第一姿态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为1-20度。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23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确定所述姿态为第二姿态时,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第二状态,在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确定可穿戴设备开始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三时刻,从第三时刻开始计时,确定可穿戴设备持续处于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在确定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在确定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点亮显示屏104。
其中,为了保证穿戴者可以尽快看到显示屏104上的内容,以提高穿戴者的体验,因此,第三预设时长不会设置太长,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10ms、20ms、30ms、100ms等,为了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想要看显示屏104上的内容,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100ms、200ms、300ms等,第三预设时长和第四预设时长为经验值。
其中,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的方式可以参照步骤G1-G2,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基于第三时刻和第三预设时长,确定位于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时刻,其中,第四时刻和第三时间之间的时长等于第三预设时长,继而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从第四时刻开始至第三时刻,可穿戴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水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在确定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0.2m、0.3m、0.4m等,第二预设阈值为经验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基于第三时刻和第四预设时长,确定位于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时刻,其中,第四时刻和第三时间之间的时长等于第四预设时长,继而通过惯性测量模块102确定可穿戴设备从第四时刻开始至第三时刻,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轨迹是否与第二预设轨迹一致,若一致,则确定可穿戴设备在第三时刻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在穿戴者在平躺或侧躺状态,且穿戴者想要看显示屏104上面的内容时,第二预设轨迹为穿戴者的手臂从下至上移动至靠近穿戴者的眼睛的位置所移动的轨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J1-J2。
J1:在点亮所述显示屏104之后,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实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
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朝向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在获取到运动信息之后,执行步骤J2。
J2:根据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从所述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的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所述显示屏104。
其中,所述第五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ms-500ms,所述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cm-15cm,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和所述预设阈值为经验值。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J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根据运动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从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的第一位移,在确定第一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显示屏10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时,根据运动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从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在垂直方向的第二位移,在确定第二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显示屏10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J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时,根据运动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从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在水平方向的第三位移,在确定第三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显示屏10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J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设备开始运动的开始时间;在确定开始时间与所述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时,熄灭所述显示屏104和/或降低处理器101的工作频率;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差的取值范围为10ms-300ms。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K1-K2。
K1:在点亮所述显示屏104之后,若所述显示屏104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离开所述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的位置的离开时间。
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200ms-3s。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K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从点亮所述显示屏104时开始计时,在确定所述显示屏104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时,则根据所述惯性测量模块102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离开所述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的位置的离开时间。其中,离开时间与所述显示屏104最近一次被点亮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大于第六预设时长。
K2:从所述离开时间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七预设时长时,熄灭所述显示屏104。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K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从所述离开时间开始计时,确定计时时长是否等于预设第七预设时长,在确定计时时长等于第七预设时长时,熄灭显示屏104;其中,所述第七预设时长为200ms-3s。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熄灭显示屏104时,降低处理器101的工作频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点亮显示屏104之后,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可穿戴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在确定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值时,降低显示屏104的显示亮度。其中,预设强度值可以为白天室外环境的平均亮度。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一项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考虑到在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根据穿戴者不同的姿态(例如,站立、坐立、平躺和侧躺),在不同的姿态下,可穿戴设备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显示屏的朝向,可以准确地确定穿戴者是否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因此,本申请在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时,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即静止状态,且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且处于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表征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点亮显示屏,无需穿戴者通过按键或者手势触摸来点亮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或在确定穿戴者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时,第二姿态与第一姿态不同,若确定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处于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表征穿戴者想看显示屏上的内容,此时自动点亮所述显示屏,无需穿戴者通过按键或者手势触摸来点亮显示屏,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装置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穿戴于手部的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惯性测量模块,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的条件下,确定穿戴者的姿态,所述姿态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且所述第一姿态和所述第二姿态不同;
在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之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和/或
在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时,若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以及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在开始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之前的第四预设时长内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点亮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穿戴者的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1-20度;所述第二预设值为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穿戴者的姿态,包括:
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在确定所述穿戴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二姿态;否则,确定所述姿态为所述第一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检测模块,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生物特征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的生物特征;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穿戴者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是否处于预先确定的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处于所述穿戴者的睡眠时间段内时,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处于睡眠状态;否则,确定所述穿戴者在所述当前时刻未处于睡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在预设时长内的运动参数信息;所述运动参数信息包括:位移、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静止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获取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在确定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朝上;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之后,通过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实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
根据所述运动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从所述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开始之后的第五预设时长内的位移大于预设阈值时,熄灭所述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之后,若所述显示屏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离开所述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的位置的离开时间;
从所述离开时间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七预设时长时,熄灭所述显示屏。
1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穿戴者手部,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惯性测量模块、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惯性测量模块、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存储器信号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92682.2A 2021-05-06 2021-05-06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64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682.2A CN113064571B (zh) 2021-05-06 2021-05-06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682.2A CN113064571B (zh) 2021-05-06 2021-05-06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4571A CN113064571A (zh) 2021-07-02
CN113064571B true CN113064571B (zh) 2023-02-28

Family

ID=7656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2682.2A Active CN113064571B (zh) 2021-05-06 2021-05-06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4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9093A (zh) * 2022-04-21 2022-05-17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陀螺仪标定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193682B (zh) * 2022-05-31 2024-05-03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口腔护理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3425A (zh) * 2017-04-26 2017-07-0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误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55005A (zh) * 2017-04-27 2017-09-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式可穿戴装置亮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09067A (zh) * 2018-03-29 2018-09-07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终端的亮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668015A (zh) * 2018-04-11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0162161A (zh) * 2019-04-17 2019-08-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应用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5448A (zh) * 2019-07-19 2019-11-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抬腕检测服务自动关闭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3425A (zh) * 2017-04-26 2017-07-0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误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55005A (zh) * 2017-04-27 2017-09-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式可穿戴装置亮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09067A (zh) * 2018-03-29 2018-09-07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终端的亮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668015A (zh) * 2018-04-11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0162161A (zh) * 2019-04-17 2019-08-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应用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5448A (zh) * 2019-07-19 2019-11-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抬腕检测服务自动关闭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4571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8422B (zh) 响应于用户手势而更新屏幕内容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11422635B2 (en) Optical sensing device
CN113064571B (zh) 显示屏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78681B (zh) 设备中的抬起手势检测
CN105849675B (zh) 显示相关的用户界面对象
CN106556424B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KR20170019081A (ko) 휴대 장치 및 휴대 장치의 화면 표시방법
US201601983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User Context By Correlating Acceleration Data From Multiple Devices
US20170003747A1 (en) Touchless user interface navigation using gestures
US9563258B2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27103A (zh)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以及脉搏计
CN108563387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91002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01165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wrist wearable device, and a device using same
US10276036B2 (en)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292221B (zh) 一种轨迹处理方法和装置、一种用于轨迹处理的装置
CN110401434A (zh)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19938A1 (en) Systems for detecting gestures performed within activation-threshold distances of artificial-reality objects to cause operations at physica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0162262B (zh) 显示方法、装置、智能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89189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2426709B (zh) 前臂运动姿态识别方法、界面交互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250225B2 (en) Wrist-worn product code reader
CN115344111A (zh) 手势交互方法、系统和装置
US20220401017A1 (en) Post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necklace
CN116893765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