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0928A -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0928A
CN113060928A CN202110282591.6A CN202110282591A CN113060928A CN 113060928 A CN113060928 A CN 113060928A CN 202110282591 A CN202110282591 A CN 202110282591A CN 113060928 A CN113060928 A CN 113060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condenser
valve
ai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2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桂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1102825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0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0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0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08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干燥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能够形成风循环回路的循环管道、压缩机、多个风机以及多个风阀;在循环管道内设置有干燥室,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均设于循环管道内,且分别位于干燥室的两侧,压缩机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分别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连接;风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风阀设于循环管道内部以及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用于与外界相通,通过风机和风阀的作用带动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流动,第一冷凝器散发的热空气流经干燥室后,再流经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蒸发器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回第一冷凝器,以构成空气的循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成本较高且污水余热能利用率较低,现有的污泥干燥系统,采用双源热泵进行污泥干化,污水源热泵提供系统所需热量,空气源热泵进行冷却除湿以及余热回收;此系统使用污水源热泵提高干燥水分与预热污泥所需要的热量,由空气源热泵负责冷却除湿,运行中当系统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将运行污水源热泵对系统的热量进行补充。当系统温度达到设定值以后,切换空气源第一蒸发器进行冷却除湿,并且补充预热污泥与系统自身散热所消耗的热量。因为除湿负荷一般较小,因此空气源热泵压缩机功率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节能。但该系统由两个并联第一蒸发器、两个并联的第一冷凝器组成,即存在两套制冷剂回路且具有两个压缩机。因此初始投资较高,且两套系统要分别控制,存在时间延迟与控制上的难度,系统运行有不稳定的风险,在恶劣工况下压缩机频繁启停会导致压缩机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污泥干燥系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干燥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能够形成风循环回路的循环管道、压缩机、多个风机以及多个风阀;在所述的循环管道内设置有干燥室,所述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均设于循环管道内,且分别位于干燥室的两侧,所述的压缩机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分别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连接;所述的风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所述的风阀设于循环管道内部以及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用于与外界相通,通过风机和风阀的作用带动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流动,第一冷凝器散发的热空气流经干燥室后,再流经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蒸发器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回第一冷凝器,以构成空气的循环。其中,风阀包括与外界连通的风阀和不与外界连通仅用于控制循环管道内部风流量大小的风阀,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风阀打开或关闭,以选择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是否与外界相通,当不与外界连通时,空气仅在循环管道内部循环,内部的空气不会排出循环管道外部,可减少臭气排放,以避免污染空气;当环境气温较高且含湿量较低时系统可开式运行,即打开与外界相通的风阀,降低系统耗电量。在工作时,第一蒸发器中的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热源中获得热量而被气化蒸发,压缩机做功提高将低压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形态的蒸汽形态,此时制冷剂的焓值被压缩机提高;制冷剂中的热量在冷凝器中放出,加热了通过冷凝器的冷空气,从而从冷凝器放出的为热空气;热空气流经干燥室对待干燥的污泥进行干燥,将干燥室中的湿气吸走,之后再流至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吸收热空气的热量,热空气接触第一蒸发器中低温的制冷剂后降温,形成冷空气,同时在降温过程中热空气携带的水分冷凝液化在第一蒸发器上形成冷凝水;冷空气又流回至第一冷凝器,如此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干燥介质-热空气从干燥室中吸收水分并变湿,潮湿的热空气经过第一蒸发器除湿,在除湿过程中,湿空气释放了潜热,第一蒸发器吸收液态制冷剂蒸发期间的潜热,并在压缩机中被压缩;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通过释放潜热而在第一冷凝器中冷凝,第一冷凝器释放的潜热形成热空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的第二冷凝器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冷凝器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并联后与压缩机连接。第二冷凝器用于辅助第一冷凝器,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第二冷凝器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冷凝器可以加强冷凝器的工作强度,加快高压、高温的制冷剂的液化,以加快热空气的产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蒸发器,所述的第二蒸发器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蒸发器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并联后与压缩机连接。第二蒸发器用于辅助第一蒸发器,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第二蒸发器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蒸发器可以加强蒸发器的工作强度,加快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的产生,以加快热空气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罐,所述的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并联后与储液罐连通;所述的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并联后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用于存储液态制冷剂,用于给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补充制冷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第二冷凝器串联有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分别设于第二冷凝器的进制冷剂端和出制冷剂端;与第一蒸发器串联连接有第一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串联连接有第二膨胀阀。膨胀阀对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低压制冷剂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新的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循环管道包括首尾相连的热空气段和冷空气段,所述的热空气段为自第一冷凝器的出气端至第一蒸发器的进气端;所述的冷空气段为自第一蒸发器的出气端至第一冷凝器的进气端;所述的干燥室设于热空气段;所述的冷空气段和热空气段中部相交,在所述的相交点处设有用于冷空气段和热空气段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且位于热空气段上的相交点位于干燥室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位置。热空气在经路程为:第一冷凝器出气端流出→干燥室→第一热交换器→第一蒸发器;冷空气流经路程为:第一蒸发器→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冷凝器;由于冷空气段的循环管道与热空气段的循环管道相交,并在相交处置第一热交换器,热空气经过干燥室后,需要先经过第一热交换器后才回到第一蒸发器,而冷空气也需要先经过第一热交换器后才回到第一冷凝器;这样冷空气和热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处相遇,实现热交换,一方面可以通过冷空气将热空气降温,其次,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回收热空气剩余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冷空气与热空气在第一热交换中,并不是直接接触,热空气是直接流入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道内,二冷空气是从换热管道的外表面的间隙穿过,热空气与冷空气是间接接触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热空气段、且靠近于第一蒸发器的进气端设有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处设有用于收集凝结于第一蒸发器上的冷凝水的接水盘,在冷空气段和热空气段均间隔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第二热交换器进一步的用于回收热空气的余热,同时也可以降低回到第一蒸发器时空气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阀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第四风阀、第五风阀、第六风阀、第七风阀、第八风阀以及第九风阀;所述的第一风阀、第二风阀和第三风阀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的风阀;所述的第四风阀、第五风阀、第六风阀、第七风阀、第八风阀以及第九风阀为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与外界相通的风阀;所述的第一风阀设于冷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二风阀设于冷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风阀设于热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四风阀和第五风阀间隔设于冷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六风阀和第七风阀间隔设于热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八风阀和第九风阀间隔设于冷空气段,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的位置。在使用时,可以选择相应位置的风阀的开关情况,更改空气的循环速度、以及方式;例如,将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打开,第四风阀至第九风阀关闭,这样为闭式循环模式,空气仅仅在循环管道中循环;或选择性打开部分第四风阀至第九风阀,这样循环管道内的空气与外界相通,可以将外界较热的空气代入循环管道内,降低系统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机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所述的第一风机设于第一冷凝器的出气端,所述的第二风机设于第四风阀的阀口处,所述的第三风机设于第二冷凝器的出气端。在第一冷凝器出气端设置第一风机,可以通过第一风机将热空气吹走,带动空气流动,避免热空气积累在第一冷凝器的周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干燥室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称量干燥室整体重量的电子秤。通过电子秤称量干燥室的重量,可以检测干燥室内带走了多少水份,以观察干燥的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具有两种运行模式,即开式模式和闭式模式,可以适应复杂的气候环境,具有全天候全季节使用的优点;闭式运行模式可以减少臭气的排放,可进行全热回收,系统效率高;当环境气温较高且含湿量较低时可起到开式模式,降低系统耗电量,并且能够通过模式的切换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
2、本系统增加了热交换器的设置,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实现了余热回收;同时,通过将冷空气段和热空气段相交设置并在相交处设置第一热交换器,不仅达到了余热回收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冷空气对热空气降温;
3、通过辅助的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设置,可选择性启用,这样不仅不会浪费能源,还可以在需要时选择性开启,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冷凝器;2、第一蒸发器;3、压缩机;4、干燥室;5、第二冷凝器;6、第二蒸发器;7、储液罐;8、第一球阀;9、第二球阀;10、第一膨胀阀;11、第二膨胀阀;12、热空气段;13、冷空气段;14、第一热交换器;15、第二热交换器;16、接水盘;17、第一风阀;18、第二风阀;19、第三风阀;20、第四风阀;21、第五风阀;22、第六风阀;23、第七风阀;24、第八风阀;25、第九风阀;26、第一风机;27、第二风机;28、第三风机;29、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干燥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1、第一蒸发器2、能够形成风循环回路的循环管道、压缩机3、多个风机以及多个风阀;在循环管道内设置有干燥室4,第一冷凝器1和第一蒸发器2均设于循环管道内,且分别位于干燥室4的两侧,压缩机3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和第一蒸发器2连接;风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风阀设于循环管道内部以及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用于与外界相通,通过风机和风阀的作用带动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流动,第一冷凝器1散发的热空气流经干燥室4后,再流经第一蒸发器2,通过第一蒸发器2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回第一冷凝器1,以构成空气的循环。其中,风阀包括与外界连通的风阀和不与外界连通仅用于控制循环管道内部风流量大小的风阀,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风阀打开或关闭,以选择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是否与外界相通,当不与外界连通时,空气仅在循环管道内部循环,内部的空气不会排出循环管道外部,可减少臭气排放,以避免污染空气;当环境气温较高且含湿量较低时系统可开式运行,即打开与外界相通的风阀,降低系统耗电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5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冷凝器1并联连接;第一冷凝器1与第二冷凝器5并联后与压缩机3连接。第二冷凝器5用于辅助第一冷凝器1,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第二冷凝器5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冷凝器5可以加强冷凝器的工作强度,加快高压、高温的制冷剂的液化,以加快热空气的产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6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蒸发器2并联连接;第一蒸发器2与第二蒸发器6并联后与压缩机3连接。第二蒸发器6用于辅助第一蒸发器2,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第二蒸发器6的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二蒸发器6可以加强蒸发器的工作强度,加快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的产生,以加快热空气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罐7,第一冷凝器1与第二冷凝器5并联后与储液罐7连通;第一蒸发器2与第二蒸发器6并联后与储液罐7连通。储液罐7用于存储液态制冷剂,用于给第一冷凝器1、第二冷凝器5以及第一蒸发器2和第二蒸发器6补充制冷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第二冷凝器5串联有第一球阀8和第二球阀9,所述的第一球阀8和第二球阀9分别设于第二冷凝器5的进制冷剂端和出制冷剂端;与第一蒸发器2串联连接有第一膨胀阀10,与第二蒸发器6串联连接有第二膨胀阀11。膨胀阀对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低压制冷剂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新的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管道包括首尾相连的热空气段12和冷空气段13,热空气段12为自第一冷凝器1的出气端至第一蒸发器2的进气端;冷空气段13为自第一蒸发器2的出气端至第一冷凝器1的进气端;干燥室4设于热空气段12;冷空气段13和热空气段12中部相交后,在所述的相交点处设有用于冷空气段13和热空气段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14,且位于热空气段12上的相交点位于干燥室4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热空气在经路程为:第一冷凝器1出气端流出→干燥室4→第一热交换器14→第一蒸发器2;冷空气流经路程为:第一蒸发器2→第一热交换器14→第一冷凝器1;由于冷空气段13的循环管道与热空气段12的循环管道相交,并在相交处相互连通,在相交处设置第一热交换器14后,热空气经过干燥室4后,需要先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4后才回到第一蒸发器2,而冷空气也需要先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4后才回到第一冷凝器1;这样冷空气和热空气在第一热交换器14处相遇,实现热交换,一方面可以通过冷空气将热空气降温,其次,可以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4回收热空气剩余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冷空气与热空气在第一热交换中,并不是直接接触,热空气是直接流入第一热交换器的换热管道内,二冷空气是从换热管道的外表面的间隙穿过,热空气与冷空气是间接接触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热空气段12、且靠近于第一蒸发器2的进气端设有第二热交换器15;在第一蒸发器2处设有用于收集凝结于第一蒸发器2上的冷凝水的接水盘16。第二热交换器15进一步的用于回收热空气的余热,同时也可以降低回到第一蒸发器2时空气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热空气段12的管道上,在第一冷凝器1与干燥室4之间、干燥室4与第一热交换器14之间、第一热交换器14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均设有温度传感器,依次标记为T1、T2、T3;在冷空气段13的管道上,在第一冷凝器1与第一热交换器14之间、第一热交换器14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均设有温度传感器,依次标记为T4、T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阀包括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第四风阀20、第五风阀21、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以及第九风阀25;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和第三风阀19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的风阀;第四风阀20、第五风阀21、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以及第九风阀25为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与外界相通的风阀;第一风阀17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第二风阀18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1之间的位置;第三风阀19设于热空气段12,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第四风阀20和第五风阀21间隔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第六风阀22和第七风阀23间隔设于热空气段12,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第八风阀24和第九风阀25间隔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1之间的位置。在使用时,可以选择相应位置的风阀的开关情况,更改空气的循环速度、以及方式;例如,将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打开,第四风阀20至第九风阀25关闭,这样为闭式循环模式,空气仅仅在循环管道中循环;或选择性打开部分第四风阀20至第九风阀25,这样循环管道内的空气与外界相通,可以将外界较热的空气代入循环管道内,降低系统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机包括第一风机26、第二风机27和第三风机28;第一风机26设于第一冷凝器1的出气端,第二风机27设于第四风阀20的阀口处,第三风机28设于第二冷凝器5的出气端。在第一冷凝器1出气端设置第一风机26,可以通过第一风机26将热空气吹走,带动空气流动,避免热空气积累在第一冷凝器1的周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干燥室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称量干燥室4整体重量的电子秤29。通过电子秤29称量干燥室4的重量,可以检测干燥室4内带走了多少水份,以观察干燥的程度。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第一蒸发器2中的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热源中获得热量而被气化蒸发,压缩机3做功提高将低压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形态的蒸汽形态,此时制冷剂的焓值被压缩机3提高;制冷剂中的热量在冷凝器中放出,加热了通过冷凝器的冷空气,从而从冷凝器放出的为热空气;热空气流经干燥室4对待干燥的污泥进行干燥,将干燥室4中的湿气吸走,之后再流至第一蒸发器2,第一蒸发器2吸收热空气的热量,热空气接触第一蒸发器2中低温的制冷剂后降温,形成冷空气,同时在降温过程中热空气携带的水分冷凝液化在第一蒸发器2上形成冷凝水;冷空气又流回至第一冷凝器1,如此循环;其中,膨胀阀对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低压制冷剂重新进入蒸发器进行新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干燥介质-热空气从干燥室4中吸收水分并变湿,潮湿的热空气经过第一蒸发器2除湿,在除湿过程中,湿空气释放了潜热,第一蒸发器2吸收液态制冷剂蒸发期间的潜热,并在压缩机3中被压缩;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通过释放潜热而在第一冷凝器1中冷凝,第一冷凝器1释放的潜热形成热空气。
闭式模式:打开第一至第三风阀19,关闭第四至第九风阀25;
开式模式:任意选择打开第一至第三风阀19,任意选择第四至第九风阀25;例如:模式1:打开第四风阀20、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关闭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第五风阀21、第九风阀25;模式2:打开第四风阀20、第五风阀21、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关闭第一风阀17、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第九风阀25;模式3:打开第四风阀20、第二风阀18、第七风阀23,关闭第一风阀17、第三风阀19、第五风阀21、第六风阀22、第八风阀24和第九风阀25。
无论是开式模式还是闭式模式,还可以根据需求,是否需要辅助加强工作效率,选择开启第二冷凝器5、第二蒸发器6;根据需求是否需要余热回收,以选择是否开启第一热交换器14和第二热交换器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第一蒸发器(2)、能够形成风循环回路的循环管道、压缩机(3)、多个风机以及多个风阀;在所述的循环管道内设置有干燥室(4),所述的第一冷凝器(1)和第一蒸发器(2)均设于循环管道内,且分别位于干燥室(4)的两侧,所述的压缩机(3)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分别与第一冷凝器(1)和第一蒸发器(2)连接;所述的风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所述的风阀设于循环管道内部以及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用于与外界相通,通过风机和风阀的作用带动循环管道内的空气流动,第一冷凝器(1)散发的热空气流经干燥室(4)后,再流经第一蒸发器(2),通过第一蒸发器(2)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回第一冷凝器(1),以构成空气的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凝器(5),所述的第二冷凝器(5)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冷凝器(1)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凝器(1)与第二冷凝器(5)并联后与压缩机(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蒸发器(6),所述的第二蒸发器(6)设于循环管道外部,且与第一蒸发器(2)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一蒸发器(2)与第二蒸发器(6)并联后与压缩机(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7),所述的第一冷凝器(1)与第二冷凝器(5)并联后与储液罐(7)连通;所述的第一蒸发器(2)与第二蒸发器(6)并联后与储液罐(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冷凝器(5)串联有第一球阀(8)和第二球阀(9),所述的第一球阀(8)和第二球阀(9)分别设于第二冷凝器(5)的进制冷剂端和出制冷剂端;与第一蒸发器(2)串联连接有第一膨胀阀(10),与第二蒸发器(6)串联连接有第二膨胀阀(1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道包括首尾相连的热空气段(12)和冷空气段(13),所述的热空气段(12)为自第一冷凝器(1)的出气端至第一蒸发器(2)的进气端;所述的冷空气段(13)为自第一蒸发器(2)的出气端至第一冷凝器(1)的进气端;所述的干燥室(4)设于热空气段(12);所述的冷空气段(13)和热空气段(12)中部相交,在所述的相交点处设有用于冷空气段(13)和热空气段(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14),且位于热空气段(12)上的相交点位于干燥室(4)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热空气段(12)、且靠近于第一蒸发器(2)的进气端设有第二热交换器(15);在所述的第一蒸发器(2)处设有用于收集凝结于第一蒸发器(2)上的冷凝水的接水盘(16);在冷空气段(13)和热空气段(12)上均间隔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于7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阀包括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第三风阀(19)、第四风阀(20)、第五风阀(21)、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以及第九风阀(25);所述的第一风阀(17)、第二风阀(18)和第三风阀(19)为设于循环管道内部的风阀;所述的第四风阀(20)、第五风阀(21)、第六风阀(22)、第七风阀(23)、第八风阀(24)以及第九风阀(25)为设于循环管道的管壁上与外界相通的风阀;所述的第一风阀(17)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二风阀(18)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1)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风阀(19)设于热空气段(12),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四风阀(20)和第五风阀(21)间隔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六风阀(22)和第七风阀(23)间隔设于热空气段(12),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蒸发器(2)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八风阀(24)和第九风阀(25)间隔设于冷空气段(13),位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冷凝器(1)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于8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包括第一风机(26)、第二风机(27)和第三风机(28);所述的第一风机(26)设于第一冷凝器(1)的出气端,所述的第二风机(27)设于第四风阀(20)的阀口处,所述的第三风机(28)设于第二冷凝器(5)的出气端。
10.根据权利于9所述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干燥室(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称量干燥室(4)整体重量的电子秤(29)。
CN202110282591.6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Pending CN113060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591.6A CN113060928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591.6A CN113060928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0928A true CN113060928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2591.6A Pending CN113060928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09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6255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US7984621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9028650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热水一体机
JP2010127531A (ja) 冷凍空調装置
US7353664B2 (en) Heat pump and compressor discharge pressure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8759142A (zh) 一种特殊的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冷暖系统
CN207936539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16706320A (zh) 一种多合一储能温控系统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CN21465440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污泥干燥系统
KR20100059176A (ko) 축열 시스템
CN1156662C (zh) 热泵系统
KR101964946B1 (ko) 외기온도 보상형 고효율 냉각시스템
KR20100046365A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122725B1 (ko) 히트펌프식 냉난방장치
CN113060928A (zh) 一种污泥干燥系统
KR20100005736U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20100005735U (ko) 축열 시스템
JPH078999Y2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
CN206831868U (zh) 一种多功能冷热水空调机组
KR101157498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클린룸용 히트펌프 공조시스템
US20070144200A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00137050A (ko) 냉동 공조 시스템
CN108151352A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217423661U (zh) 一种新型恒湿机制冷双压缩机单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