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7064B -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7064B
CN113057064B CN202110310629.6A CN202110310629A CN113057064B CN 113057064 B CN113057064 B CN 113057064B CN 202110310629 A CN202110310629 A CN 202110310629A CN 113057064 B CN113057064 B CN 1130570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sheet
seedlings
soil
seedling
pyracanth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06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7064A (zh
Inventor
伍小刚
蒋永萍
张�林
潘开文
何秀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3106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70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7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7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7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7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01G13/0275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14Props; St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4Transplanting trees; Devices for grasping the root ball, e.g. stump forceps; Wrappings or packages for transporting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困难立地植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具体技术方案为:整地开沟挖穴,调整好株行距,选择1‑2年生的火棘苗采用丛植方式栽植,栽植好后浇透水在火棘苗基径底部覆好薄膜,后期进行养护管理。在树穴底部开暗沟的方式,收集树穴附近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回填土壤,可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的渗水和蓄水能力,避免树苗积水,提高土壤抗旱保肥能力,提高火棘苗根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困难立地植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背景技术
火棘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抗旱耐瘠,不耐寒,萌芽率强,以野生为主,常见于丘陵山地、沟渠、道路旁多。通常株植可以生长到3m左右,其侧枝比较短,树的顶端呈现刺的形状。火棘对我国西南片区的困难立地地区具有较强适应性,根系发达,能够增强蓄水保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可以较好恢复贫瘠土壤的生态系统。
困难立地往往是指由于环境恶劣或人为干扰严重,土壤瘠薄、盐碱化、干旱等恶劣的土壤立地类型。这种立地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植被恢复难等特点。传统植被恢复技术,通常以直接造林或播草种为主,包括增加客土、增肥、栽植、固定植株、养护管理精细等,其经济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成活率低,覆盖率不高。但是,在困难立地上栽植火棘,由于困难立地的土壤瘠薄,造成根系浅薄固土能力差,且易积水造成树苗死亡。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困难立地的火棘造林方法,避免树苗积水,提高土壤抗旱保肥能力,提高火棘苗根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先用固定树干的育苗容器培育火棘苗,再采用丛植方式栽植1~2年生火棘苗,将树穴附近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并在火棘苗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
优选的:所述树穴下方开挖一条暗沟,所述暗沟宽度为3~10cm,相邻树穴下方的暗沟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火棘苗基径0.2~0.6cm,苗高15~40cm。
优选的:所述丛植方式为每一树穴栽植2~5株火棘苗。
优选的:所述树穴为直径20~40cm、深度15~30cm的圆形树穴。
优选的:将所述树穴四周30~10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回填土壤。
优选的:栽植时所述火棘苗的行距为(1.2~2.5)m×(1.2~2.5)m。
相应的:一种火棘造林的育苗容器,包括育苗袋,所述育苗袋包括开口向上、带杯底的第一环形片,所述第一环形片上方沿同一中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二环形片、第三环形片,所述第二环形片、第三环形片均不带杯底,三所述环形片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环形片为硬质塑料且位于第一环形片、第三环形片之间,第一环形片、第三环形片均为无纺布材料;所述育苗袋外侧沿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竖形固定条,所述竖形固定条上端铰接有可伸缩、可拆卸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套设在树干上用于固定树干。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可伸缩的圆圈结构,包括沿育苗袋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弧形状的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开口相对且背对开口一侧的中部位置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两所述竖形固定条顶端铰接;所述固定杆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置有弧形状的伸缩杆,所述第一凹槽容纳伸缩杆,两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两所述伸缩杆活动连接,两伸缩杆与两固定杆之间首尾相接,形成可伸缩的圆形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杆两端设置有一圈弹性块,两所述弹性块的内侧设置有一圈限位块,所述伸缩杆两端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为不完整球体,所述限位块与限位凸起的接触面为楔形面;自然状态时,限位凸起与限位块相抵,限制伸缩杆从第一凹槽内滑出,外力作用时,限位凸起挤压限位块,弹性块压缩,致使伸缩杆从第一凹槽内滑出。
优选的:所述竖形固定条顶部设置有
Figure BDA0002989145330000031
形的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杆与竖形固定条的连接端活动设置有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的“几”形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L杆,两所述L杆的上端通过压缩弹簧固定,所述压缩弹簧外套设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L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L杆顶面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相对应的“T”形滑槽,挤压压缩弹簧时,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树穴底部开暗沟的方式,解决了困难立地造林中由于土壤瘠薄造成根系浅薄固土能力差且易积水造成树苗死亡的问题,可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的渗水和蓄水能力,避免树苗积水,提高土壤抗旱保肥能力,提高火棘苗根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本发明采用丛植方式,每个树穴种植2~5株火棘苗,收集树穴30~10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回填土壤,可以增加树穴内土壤总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火棘苗的存活率。
3、本发明在火棘苗的基径底部覆盖白色透明薄膜,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同时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火棘苗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育苗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育苗容器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杆与竖形固定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第一环形片1、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固定结构4、竖形固定条5、支撑架6、固定杆7、支撑杆8、伸缩杆9、第一凹槽10、弹性块11、限位块12、限位凸起13、伸缩筒14、L杆15、压缩弹簧16、第二凹槽17、滑块18、滑槽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技术核心是:先用固定树干的育苗容器培育火棘苗,再采用丛植方式栽植1~2年生火棘苗,将树穴附近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并在火棘苗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通过收集树穴附近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回填土壤,可以增加树穴内土壤总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在火棘苗的基径底部覆盖白色透明薄膜,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作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
清除地表杂草,挖取地表厚度为8~12cm的有机质和表层土壤置于树穴四周,作为树穴回填土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困难立地大多位于山脊顶部,地势陡峭,优选人工整地方式,以铁锹或锄头等工具整地为主,也可以柴油动力器械辅助整地。
S2、开沟挖穴
确定相邻火棘苗的行距为(1.2~2.5)m×(1.2~2.5)m,开挖直径20~40cm、深度15~30cm的圆形树穴;将困难立地的底层石块挖开,在底层石块下方挖取一条宽3~10cm的暗沟,相邻树穴间的暗沟相互连通形成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用于排出雨季树穴下方的积水,可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的渗水和蓄水能力,提高土壤抗旱保肥能力,提高火棘苗根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S3、栽植火棘苗
采用丛植方式栽植火棘苗,去除火棘苗育苗袋后定植,回填土壤,将树穴四周30~10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增加树穴内土壤总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火棘苗的存活率。对火棘苗浇透水,且在火棘苗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的作用,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火棘苗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观察树穴是否存在积水,若有积水,及时挖取暗沟调整树穴的排水能力。所述丛植方式为每穴栽植2~5株火棘苗。所述火棘苗为1~2年生,其基径0.2~0.6cm,苗高15~40cm。
S4、养护管理
初期管理第一周的浇水频率为2~3天/次,后6个月的浇水频率为7天/次,如有坏苗,注意补植,后期可粗放管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火棘造林的育苗容器,如图1-4所示,包括育苗袋,所述育苗袋包括开口向上、带杯底的第一环形片1,所述第一环形片1上方沿同一中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均不带杯底,三所述环形片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环形片2位于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三所述环形片之间可以粘附连接,也可以在第二环形片2上设置多个挂钩,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上设置与所述挂钩相对应的挂孔,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了栽植时能够快速拆卸育苗袋,优选粘附连接方式。
为了保证育苗过程中不烂根、不歪根等不良后果,保持根部土壤的透气与渗水能力,所述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保证根系完好生长;由于无纺布材料质地较软,为了保证火棘育苗过程中育苗袋不塌陷,所述第二环形片2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能够较好的对育苗袋进行定型,保证育苗袋不轻易发生变形,保证火棘苗正常生长。保证育苗袋的渗水和透气能力,所述第二环形片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育苗袋里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通孔渗出育苗袋,同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通孔进入育苗袋的土壤内。栽植时,将第二环形片2从第一环形片1和第三环形片3上撕下来,可以将火棘苗与第一环形片1和第三环形片3一起放置在树穴中,一段时间后,无纺布材料会降解,可以作为火棘苗生长的肥料,而撕下来的第二环形片2可回收利用作为新育苗袋的第二环形片2,经济环保。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将育苗袋定型,防止其坍塌,所述育苗袋外侧沿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竖形固定条5,两所述竖形固定条5底端通过支撑架6连接,所述支撑架6用于支撑育苗袋,支撑架6的形状与第一环形片1的形状相对应,也就是说,支撑架6也为开口向上、带杯底的环形片,在不影响第一环形片1的渗水和透气能力的情况下,支撑架6的结构应尽量简单,例如,支撑架6的底部可以为
Figure BDA0002989145330000061
状架,支撑架6的顶部仅设置一圈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与底部的
Figure BDA0002989145330000062
状架可仅通过两所述竖形固定条5连接规定。
育苗过程中,为了保证培育出生长垂直的火棘苗,同时在外力作用下避免火棘苗在困难立地中生长倾斜,所述育苗袋上方设置有固定火棘主树干的可伸缩、可拆卸的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套设在火棘主树干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4为可伸缩的圆圈结构,包括沿育苗袋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固定杆7,两所述固定杆7均为弧形固定杆7,两者开口相对且背对开口一侧的中部位置铰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两所述竖形固定条5顶端铰接。两所述固定杆7之间通过两段伸缩杆9活动连接,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杆7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能够容纳伸缩杆9,所述第一凹槽10内滑动设置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为弧形伸缩杆9,两伸缩杆9与两固定杆7之间首尾相接,形成可伸缩的圆形固定结构4。两伸缩杆9完全伸入第一凹槽10内时,此时形成一个短径为a的最小的类似椭圆的固定结构4;两伸缩杆9完全伸出第一凹槽10内时,此时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固定结构4,也就是说,所述固定结构4能够对树干半径大小为a-b的火棘进行校正,防止其树干在风向的作用下长歪。
进一步的,当树干半径大于b时,所述固定结构4内树干会挤压固定结构4,在一定的挤压力下,所述固定杆7与所述伸缩杆9分离,树干脱离固定结构4的束缚继续生长,不抑制火棘的生长。所述固定杆7两端设置有一圈弹性块11,两所述弹性块11的内侧设置有一圈限位块12,所述伸缩杆9两端设置有与限位块12相对应的限位凸起13,所述限位凸起13为不完整球体,可以是半球体、圆弧为劣弧的球体、圆弧为优弧的球体,所述限位块12与限位凸起13的接触面为楔形面;自然状态时,限位凸起13与限位块12相抵,限制伸缩杆9从第一凹槽10内滑出,外力作用时,限位凸起13挤压限位块12,弹性块11压缩,致使伸缩杆9从第一凹槽10内滑出,使树干脱离所述固定结构4的束缚。
进一步的,所述竖形固定条5顶部设置有
Figure BDA0002989145330000071
形的第二凹槽17,所述支撑杆8与竖形固定条5的连接端活动设置有与第二凹槽17相对应的“几”形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L杆15,两所述L杆15的上端通过压缩弹簧16固定,自然状态时,活动件下部分与第二凹槽17相对应,即活动件下部分能够插入第二凹槽17,活动件上部分位于第二凹槽17外;挤压活动件两侧时,压缩弹簧16收缩,能够将活动件从第二凹槽17内取出,撤去对活动件的挤压力,压缩弹簧16恢复至初始状态,活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当需要育苗时,挤压活动件将支撑杆8与竖形固定条5可拆卸连接,将固定结构4固定在育苗袋上方,对火棘苗树干进行固定;当需要将火棘苗栽植在地里时,挤压活动件使支撑杆8与竖形固定条5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4从育苗袋上取下,栽植时可将固定结构4取下,向外拉固定结构4,使固定杆7与伸缩杆9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4从树干上取下;栽植时可不将固定结构4取下,将支撑杆8的一部分插入土地中固定树苗和固定结构4的相对位置,固定结构4在火棘生长过程中继续对树干进行固定。为了扩大固定结构4的使用范围,支撑杆8优选为可伸缩的支撑杆8,当火棘树较大时,可以拉长支撑杆8,继续使用固定结构4对树干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件与支撑杆8之间的活动连接,同时保证活动件不从支撑杆8上脱落,所述L杆15顶面设置有“T”形滑块18,所述支撑杆8上与活动件的接触端设置有与所述滑块18相对应的“T”形滑槽19,挤压压缩弹簧16时,所述滑块18能够在所述滑槽19内滑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18位于所述滑槽19的两端与其相抵。
进一步的,由于育苗容器使用环境较潮湿,为了减缓压缩弹簧16的腐蚀,所述压缩弹簧16外套设有伸缩筒14,所述伸缩筒14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L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
一种火棘造林的育苗容器使用过程:育苗过程中,育苗袋的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透气与渗水能力,保证树苗根系正常生长;第二环形片2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能够较好的对育苗袋进行定型,保证育苗袋不轻易发生变形,防止育苗袋坍塌,保证树苗正常生长,第二环形片2开设有多个通孔,育苗袋里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通孔渗出育苗袋,同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通孔进入育苗袋的土壤内,保证育苗袋的渗水和透气能力。
育苗袋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结构4,前期树苗未长成型时,先不用安装固定结构4,待树苗长成型时,再通过活动件快速安装固定结构4,使用方便,能对树干进行固定,防止长成歪脖子树苗。
栽植时,先挤压活动件将固定结构4从育苗袋上取下,向外拉固定结构4,使固定杆7与伸缩杆9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4从树干上取下,也可以不将固定结构4从树干上取下继续使用,将支撑杆8的一部分插入土地中固定树苗和固定结构4的相对位置,固定结构4在火棘生长过程中继续对树干进行固定。将育苗袋上的第二环形片2撕下,可以将树苗与第一环形片1和第三环形片3一起放置在树穴中栽植,一段时间后,无纺布分解成火棘苗生长的肥料,第二环形片2可回收利用,也可以将所有的环形片全部取下,仅栽植树苗。
实施例1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山脊顶部地势较为平整的困难立地,采用以铁锹为主要工具的人工整地方式,清除地表部分杂草,挖取地表厚度为10cm的有机质和表层土壤置于树穴四周。
S2、开沟挖穴:确定相邻火棘苗的行距为1.2m×1.2m,开挖直径20cm、深度15cm的圆形树穴;将困难立地的底层石块挖开,在底层石块下方挖取一条宽5cm的暗沟,相邻树穴间的暗沟相互连通。
S3、栽植火棘苗:选择1年生、基径0.2cm、苗高20cm的火棘苗,采用丛植方式栽植,每穴栽植5株,去除火棘苗育苗袋后定植,回填土壤,将树穴四周3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对火棘苗浇透水,且在火棘苗的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观察树穴是否存在积水,若有积水,及时挖取暗沟调整树穴的排水能力。
S4、养护管理:初期管理第一周的浇水频率为3天/次,后6个月的浇水频率为7天/次,如有坏苗,注意补植,后期可粗放管理。
实施例2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山脊顶部地势较为平整的困难立地,采用以铁锹为主要工具的人工整地方式,清除地表部分杂草,挖取地表厚度为10cm的有机质和表层土壤置于树穴四周。
S2、开沟挖穴:确定相邻火棘苗的行距为2.5m×2.5m,开挖直径40cm、深度30cm的圆形树穴;将困难立地的底层石块挖开,在底层石块下方挖取一条宽10cm的暗沟,相邻树穴间的暗沟相互连通。
S3、栽植火棘苗:选择2年生、基径0.6cm、苗高40cm的火棘苗,采用丛植方式栽植,每穴栽植2株,去除火棘苗育苗袋后定植,回填土壤,将树穴四周3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对火棘苗浇透水,且在火棘苗的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观察树穴是否存在积水,若有积水,及时挖取暗沟调整树穴的排水能力。
S4、养护管理:初期管理第一周的浇水频率为3天/次,后6个月的浇水频率为7天/次,如有坏苗,注意补植,后期可粗放管理。
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两种种植方式分别种植150株火棘苗,火棘的存活率及覆盖率如表1所示。
表1火棘的存活率及覆盖率
指标 实施例1 实施例2
存活率 95% 92%
覆盖率 85% 90%
经过本发明的火棘造林方法修复困难立地,火棘的覆盖率可达85%以上,存活率达92%以上,复绿效果、水肥情况较好,三年生长后正常开花结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变型、修改、替换,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固定树干的育苗容器培育火棘苗,再采用丛植方式栽植1~2年生火棘苗,将树穴附近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土壤回填,并在火棘苗基径底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薄膜;
所述育苗容器包括育苗袋,所述育苗袋包括开口向上、带杯底的第一环形片(1),所述第一环形片(1)上方沿同一中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所述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均不带杯底,三所述环形片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环形片(2)为硬质塑料且位于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之间,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均为无纺布材料;所述育苗袋外侧沿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竖形固定条(5),所述竖形固定条(5)上端铰接有可伸缩、可拆卸的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套设在树干上用于固定树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穴下方开挖一条暗沟,所述暗沟宽度为3~10cm,相邻树穴下方的暗沟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棘苗基径0.2~0.6cm,苗高15~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丛植方式为每一树穴栽植2~5株火棘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穴为直径20~40cm、深度15~30cm的圆形树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树穴四周30~100cm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有机质和杂草作为回填土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植时所述火棘苗的行距为(1.2~2.5)m×(1.2~2.5)m。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火棘造林的方法的育苗容器,包括育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袋包括开口向上、带杯底的第一环形片(1),所述第一环形片(1)上方沿同一中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所述第二环形片(2)、第三环形片(3)均不带杯底,三所述环形片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环形片(2)为硬质塑料且位于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之间,第一环形片(1)、第三环形片(3)均为无纺布材料;所述育苗袋外侧沿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竖形固定条(5),所述竖形固定条(5)上端铰接有可伸缩、可拆卸的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套设在树干上用于固定树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为可伸缩的圆圈结构,包括沿育苗袋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弧形状的固定杆(7),两所述固定杆(7)开口相对且背对开口一侧的中部位置铰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另一端与两所述竖形固定条(5)顶端铰接;所述固定杆(7)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滑动设置有弧形状的伸缩杆(9),所述第一凹槽(10)容纳伸缩杆(9),两所述固定杆(7)之间通过两所述伸缩杆(9)活动连接,两伸缩杆(9)与两固定杆(7)之间首尾相接,形成可伸缩的圆形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杆(7)两端设置有一圈弹性块(11),两所述弹性块(11)的内侧设置有一圈限位块(12),所述伸缩杆(9)两端设置有与限位块(12)相对应的限位凸起(13),所述限位凸起(13)为不完整球体,所述限位块(12)与限位凸起(13)的接触面为楔形面;自然状态时,限位凸起(13)与限位块(12)相抵,限制伸缩杆(9)从第一凹槽(10)内滑出,外力作用时,限位凸起(13)挤压限位块(12),弹性块(11)压缩,致使伸缩杆(9)从第一凹槽(10)内滑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形固定条(5)顶部设置有“┴”形的第二凹槽(17),所述支撑杆(8)与竖形固定条(5)的连接端活动设置有与第二凹槽(17)相对应的“几”形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L杆(15),两所述L杆(15)的上端通过压缩弹簧(16)固定,所述压缩弹簧(16)外套设有伸缩筒(14),所述伸缩筒(14)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L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L杆(15)顶面设置有“T”形滑块(18),所述支撑杆(8)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18)相对应的“T”形滑槽(19),挤压压缩弹簧(16)时,所述滑块(18)能够在所述滑槽(19)内滑动。
CN202110310629.6A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Active CN113057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0629.6A CN113057064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0629.6A CN113057064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7064A CN113057064A (zh) 2021-07-02
CN113057064B true CN113057064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56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0629.6A Active CN113057064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70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712A (en) * 1981-11-09 1985-04-16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Oklahoma Agriculture And Mechanical Colleges Acting For And In Behalf Of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Air-root-pruning container
JP2002262672A (ja) * 2001-03-12 2002-09-17 Tokai Kasei Corp 育苗袋及び育苗方法
CN101258810B (zh) * 2008-05-05 2012-01-04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一种紫色山丘造林种草对位配置与混交栽培方法
CN202899103U (zh) * 2012-08-23 2013-04-24 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树穴底部排水暗沟结构
CN202722133U (zh) * 2012-08-30 2013-02-13 山东三益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柽柳树苗育苗袋
CN203136647U (zh) * 2013-03-31 2013-08-21 罗福仲 保水保肥无纺布育苗袋
CN103583185A (zh) * 2013-10-17 2014-02-19 固镇县淮鸿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沙棘造林的技术方法
CN104996154B (zh) * 2015-08-05 2017-10-13 江苏淳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缘火棘的高效育苗移栽方法
CN206658633U (zh) * 2017-03-22 2017-11-24 重庆果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移栽的核桃苗种植装置
CN109105172A (zh) * 2018-06-19 2019-01-01 凌云县九燕山特色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火棘果的种植方法
CN108967007A (zh) * 2018-07-10 2018-12-11 彭水县绿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火棘果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10622816A (zh) * 2019-11-08 2019-12-31 深圳市华美绿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造林结构及造林方法
CN111418429A (zh) * 2020-04-30 2020-07-17 那志和 一种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火棘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7064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1068B (zh) 在盐碱地移植大型景观树方法及移植树穴的结构布局
CN102326503B (zh) 滨海重盐碱地柽柳直接扦插成林的方法
CN104145756B (zh) 旱地苹果园覆黑白双色微孔膜集雨滴灌方法
CN105309261A (zh) 一种高矮化砧苹果苗的生产方法
CN103081671A (zh)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
CN104838936A (zh) 一种桃树的节水栽培方法
CN104737735A (zh) 一种利用原土种植进行滨海盐碱地和/或海岸滩涂盐碱地生态绿化的方法
CN111418432A (zh) 一种盐碱地葡萄不下架免埋土越冬栽培方法
CN101978813A (zh) 用蛇莓委陵菜匍匐茎建植绿化草坪的方法
CN102523891B (zh) 一种大型丛生竹以苗繁苗的方法
CN108293456A (zh) 一种大果榛子斜栽压条育苗方法
CN110301276B (zh) 一种杂交桑快速建园的方法
CN113057064B (zh) 一种火棘造林的方法及对应的育苗容器
CN110506534A (zh) 一种苗圃种植结构及其使用工艺
CN108551953B (zh) 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方法
CN102823356B (zh) 一种种植菌草治沙的新方法
CN110140584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方法
CN105993262B (zh)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CN110352803A (zh) 一种金银草直接扦插种植方法
CN209299852U (zh) 一种茶苗快速建园栽培用装置
CN1276962A (zh) 大叶金丝垂柳选育栽培技术
CN113367018A (zh) 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CN111226671B (zh) 一种提高干旱地区流动沙丘梭梭造林保存率的种植方法
CN109906856B (zh) 一种松嫩平原盐碱地蒙古柳雨季人工辅助栽培的方法
CN114391430A (zh) 一种四翅滨藜盐碱地接种肉苁蓉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7

Address after: 610042 No. 9, Section 4, Renmin South Road,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9, section 4, Renmin South Road, Chengdu, Sichuan 610042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