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214B - 鞋类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鞋类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6214B
CN113056214B CN201980076242.XA CN201980076242A CN113056214B CN 113056214 B CN113056214 B CN 113056214B CN 201980076242 A CN201980076242 A CN 201980076242A CN 113056214 B CN113056214 B CN 113056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e
pod
pods
stacked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62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6214A (zh
Inventor
P.凯斯
Z.M.埃尔德
D.A.詹姆斯
L.D.佩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USA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to CN202210767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3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6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43B13/206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provided with tubes or pipes or tubular shaped cushion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023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the sam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04Plastics, rubber or vulcanised fib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9Resilient soles filled with a non-compressible fluid, e.g. gel,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20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 A43B13/203Pneumatic soles filled with a compressible fluid, e.g. air, gas provided with a pump or valv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包括囊系统,该囊系统具有第一囊和第二囊,该第一囊包围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该第二囊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囊,并包围与第一密封室隔离并保持流体的第二密封室。第一囊建立面向地面的表面,第二囊建立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第一囊状物包括在第一囊状物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上表面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一密封室填充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二囊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荚状部,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荚状部在第二囊的下表面和面向脚的表面延伸,第二密封室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荚状部。

Description

鞋类囊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1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769,831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夹层,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囊系统的鞋底夹层。
背景技术
鞋类物品通常包括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被构造为位于穿着者的脚下方,以使脚与地面间隔开。运动鞋类中的鞋底结构通常被构造成提供缓冲、运动控制和/或弹性。
附图说明
这里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目的,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鞋类物品的囊系统的顶部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囊系统的中间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囊系统的底部透视图。
图4是图1的囊系统的另一个顶部透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5-5截取的图4的囊系统的截面示图。
图6是图1的囊系统的后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夹层,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囊系统,其提供两个隔离的流体填充室,用作第一和第二缓冲层。囊系统可以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包括堆叠片的囊通常更容易组装,并且需要较少的专用工具。例如,不需要热成型模具。相反,囊系统的几何形状主要是由于在将片彼此热压之前在堆叠的聚合物片之间放置了防焊接材料。将片彼此固定的结合部的放置控制囊系统及其流体室的形状和几何形状,以及流体室的哪些部分彼此直接连通,以及囊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缓冲响应。
在一个示例中,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包括囊系统。囊系统可包括第一囊和第二囊,第一囊包围作为第一缓冲层的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第二囊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囊并包围第二密封室。第二密封室可以与第一密封室隔离,并保持流体作为第二缓冲层。第一囊可以建立囊系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第二囊可以建立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
第一囊可包括在第一囊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上表面处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一密封室填充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二囊可以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可以在第二囊的下表面和面向脚的表面处延伸。第二密封室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囊系统可以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第一片可以建立面向地面的表面,并且包括第一圆顶荚状部的下部。第二片可以覆盖并结合到第一片上,以包围第一密封室。第二片可以建立第一囊的上表面,并且包括第一圆顶荚状部的上部。第三片可以覆盖并结合到第二片上。第三片可建立第二囊的下表面,并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下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的下部。第四片可以覆盖并结合到第三片上,以封闭第二密封室,并建立面向脚的表面。第四片可以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上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的上部。
堆叠片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例如,不暴露于第二密封室或第一密封室的表面)可以是空的,暴露于环境空气。此外,第一囊可以在至少一些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第二囊可以在至少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防止环境空气被截留在片之间。
在一种或多种构造中,第一密封室使第一圆顶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第二密封室使环形圈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并与第二圆顶荚状部流体互连。另外,每个环形圈荚状部的内部容积可以小于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内部容积。与较大容积的荚状部相比,较小容积的荚状部可使环形圈荚状部在动态载荷下提供更快的能量返回和相关的响应性脚下感觉,因为最大位移比较大容积的荚状部更快地达到,这可提供更柔软的脚下感觉。此外,由于第二层的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之间的流体连通,以及第一层的圆顶荚状部之间的流体连通,当流体可能被移位到相邻荚状部时,在动态载荷下更高载荷区域的初始冲击可能会有一些软化。
在一个方面中,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建立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至少一些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具有不同的内部容积。然而,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每个包括具有相等内部容积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之一和第二圆顶荚状部之一。
此外,每个环形圈荚状部可以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该第一圆顶荚状部不结合到任何第二圆顶荚状部,从而建立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这些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可以设置在沿囊系统的纵向延伸行中。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可以布置在囊系统的内侧的内侧行中,并且布置在囊系统的外侧的外侧行中,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行设置在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的内侧行和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的外侧行之间。响应性更高的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将在脚更加居中,并且在具有前脚、中脚和脚跟区域的全长囊系统中,较低容积的环形圈荚状部可以提供响应性的脚底乘坐,而较大容积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可以提供更软的缓冲。
囊系统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至少部分地建立囊系统的外周边。此外,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将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上表面联接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下表面的偏心结合部。通过偏心结合部,形成圆顶荚状部的第二和第三片的更多表面区域将暴露在偏心结合部的一侧,而不是偏心的结合的另一侧。如果偏心结合部比囊系统的外周边更靠近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的内部侧,则与中心结合部相比,连接的圆顶荚状部在外周边处将暴露更多的表面积。如果需要的话,这将提供更大的表面积,用于将鞋类的其他部件在外周边结合到囊系统,例如鞋帮。
此外,与具有连接圆顶表面的居中结合部的圆顶荚状部对相比,两个圆顶荚状部之间的偏心结合部可导致充气的圆顶荚状部远离偏心结合部而从彼此进一步张开。如果偏心结合部更靠近圆顶荚状部对的内部侧而不是外部侧,则圆顶荚状部对在外周边处的更多暴露表面区域将面向外。圆顶荚状部对的外部侧也可以具有比内部侧更大的堆叠高度。在一种或多种构造中,包括偏心结合部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囊系统的脚跟区域中。
第一密封室可以与第二流体室完全隔离(例如,不与第二流体室流体连通),因为两个室由单独的片包围。第一片和第二片封闭第一密封室,第三片和第四片封闭第二密封室。如果没有从第二片到第三片的流体连通,则第一密封室与第二密封室隔离。第一和第二密封室可以以相同或不同的充气压力填充气体,以实现期望的缓冲响应。例如,更靠近地面的第一密封室可以具有比更靠近足部的第二密封室更低的充气压力,第一密封室可以具有比第二密封室更高的充气压力,或者第一和第二密封室可以具有相同的充气压力。
囊系统的动态响应也将受到第一和第二密封室中的每一个的哪些部分彼此直接连通的影响。关于第一密封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中,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并且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最靠后一个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和内侧行中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此外,在一些构造中,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类似地,关于第二密封室,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并且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环形圈荚状部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环形圈荚状部的最靠后一个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和内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此外,在一些构造中,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二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二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尽管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圆顶荚状部可以不直接彼此流体连接,但是片可以在至少一些相邻的圆顶荚状部之间延伸,以提供整体结构。例如,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包括外围凸缘,其中一些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与其成一体。类似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包括外围凸缘,其中一些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对的外围凸缘并与其成一体。第一圆顶荚状部之间的这些外围凸缘由第一片结合到第二片形成。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或相邻的第二圆顶荚状部没有通过在荚状部之间延伸的外围凸缘连接,这在内侧和/或外侧提供了增加的柔性。
关于第二圆顶荚状部,第三片可以结合到第四片,以在相邻的第二圆顶荚状部之间提供连接材料。更具体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包括外围凸缘,每个外围凸缘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与其成一体。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包括外围凸缘,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二圆顶荚状部的每个外围凸缘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与其成为一体。
在一个例子中,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该鞋底夹层包括囊系统,该囊系统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可以包括建立囊系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的第一片、覆盖并结合到第一片以封闭作为第一缓冲层的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的第二片、覆盖并结合到第二片的第三片、以及覆盖并结合到第三片以封闭第二密封室的第四片。第二密封室可以与第一密封室隔离,并且可以保持流体作为第二缓冲层。第四片可以建立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第一片和第二片可以包括在第一片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第二片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一密封室可以填充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三片和第四片可以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在第三片处向下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一子集的第一圆顶荚状部处结合到第二片,从而建立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第二圆顶荚状部可以在第四片的面向脚的表面处向上延伸。环形圈荚状部可在第三片处向下延伸,并可在第二子集的第一圆顶荚状部处结合到第二片,从而建立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环形圈荚状部可以在第四片的面向脚的表面处向上延伸,第二密封室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
当结合附图时,根据用于实施本教导的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教导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参照附图,其中在所有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用于鞋类物品11的鞋底结构10。更具体地,示出了鞋底结构10的鞋底夹层12。鞋底夹层12包括囊系统14。所示的囊系统14被称为全长囊系统,因为它包括前脚区域16、中脚区域18和脚跟区域20。中脚区域18位于脚跟区域20和脚前区域16之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前脚区域16通常位于覆盖脚的脚趾和跖骨-趾骨关节的下方。中脚区域18通常位于脚的足弓区域之下。脚跟区域20通常位于跟骨下方。囊系统14具有内侧22和外侧24,内侧22通常成形为跟随上覆脚的内侧,外侧24通常成形为跟随上覆脚的外侧。
囊系统14包括第一囊26和第二囊28。第一囊26封闭第一密封室30。第一密封室30保持起第一缓冲层作用的流体,例如气体。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第一囊26包括许多圆顶荚状部32,称为第一圆顶荚状部,并且第一密封室30在所有第一圆顶荚状部中延伸,而不被细分成密封子室。第一密封室30仅在图1中的一些第一圆顶荚32中被标记。
第二囊28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囊26上,并封闭第二密封室34。第二密封室34与第一密封室30隔离,并保持起第二缓冲层作用的流体,例如气体。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第二囊28包括许多圆顶荚状部36,称为第二圆顶荚状部,以及许多环形圈荚状部38。图1中仅标注了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第二密封室34在所有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所有环形圈荚状部38中延伸,而没有被细分成密封子室。第二密封室34仅在图1中的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中被标记。
第一囊26形成囊系统14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第二囊28形成囊系统14的面向脚的表面42。第一囊26可称为下囊,第二囊28可称为上囊。其他部件可以与囊系统14结合使用,以完成鞋底夹层12和鞋底结构1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结构10的其他部件可以固定到囊系统14。例如,外底或外底部件可以固定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或者泡沫鞋底夹层层可以固定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另外或作为替代,泡沫鞋底夹层层可以固定在面向脚的表面42处。例如,不同的泡沫鞋底夹层层可以固定在面向脚的表面42和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另外,鞋帮可以在面向脚的表面42和/或在囊系统14的外周边的侧表面处固定到囊系统14。
图2示出了在面向地面的表面40处延伸并建立面向地面的表面40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第一圆顶荚状部32也在第一囊26的上表面44延伸。第一密封室30填充第一圆顶荚32。第二囊28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通过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之间的开口,环形圈荚将状部38在图2的内侧视图中仅部分可见。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在第二囊28的下表面46处延伸,并且也在面向脚的表面42处延伸。第二密封室34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荚状部38。
如图2所示,第二圆顶荚状部36各自覆盖并结合到不同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上。虽然在图2中不明显,但是外侧24处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也覆盖并结合到不同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上。换句话说,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与其结合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建立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在囊系统14的内侧22处,总共有八个设置在纵向延伸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这一行八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被称为内侧行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每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之间的结合部52是第一圆顶荚状部32处的第一囊26的上表面44与第二圆顶荚状部36处的第二囊28的下表面46的结合部。
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在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每个这样的结合部相对于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可以影响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取向和张开。每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将串联吸收动态载荷,因为它们竖直堆叠在地面和覆盖的脚之间。此外,相同附近区域的不同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彼此平行地吸收动态载荷,并且与本文进一步讨论的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平行。
从图1和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第一圆顶荚状部32并不都是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尺寸,第二圆顶荚状部36也不都是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尺寸。因此,至少一些第一圆顶荚状部32具有不同的内部容积,并且至少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36具有不同的内部容积。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不同形状和内部容积影响在动态负载期间提供给它们上面的脚部分的缓冲和能量返回。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中脚区域18处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内部容积可以大于脚前区域16和/或脚跟区域20中的内部容积。在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囊系统14的实施例中,在每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充气和密封时具有相等的内部容积。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些或所有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可以具有不同尺寸、形状和/或内部容积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
囊系统14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54、56、58和60。第一片54形成面向地面的表面40,并包括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下部。第二片56在外围凸缘57处覆盖并结合到第一片54,以封闭第一密封室30。外围凸缘57围绕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延伸。第二片56形成第一囊26的上表面44,并包括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上部。因此,第一囊26是两层囊,包括第一层54和第二层56。
第三片58在结合部52处覆盖并结合到第二片56上。第三片58形成第二囊28的下表面46,并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下部和环形圈荚状部38的下部。第四片60在外围凸缘59处覆盖并结合到第三片58,以封闭第二密封室34,并建立面向脚的表面42。外围凸缘59围绕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延伸,并且除了在外围凸缘57、59合并的最前面的凸缘61处之外,与外围凸缘57分离并且不结合到外围凸缘57。第四片60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上部和环形圈荚状部38的上部。因此,第二囊28是两层囊,包括第三层58和第四层60。聚合物片54、56、58和60中的每一个都从前脚区域16延伸到脚跟区域20,并且从内侧22延伸到外侧24。换句话说,只有四个聚合物片用于构造囊系统14,并且每个片延伸囊系统14的宽度和长度。
对各个结合部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选择,例如结合部52和外围凸缘57、59处的结合部,提供了完成的囊系统14的期望的轮廓表面,包括第一圆顶荚状部32、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并且还提供了第一囊26内和第二囊28内的不同荚状部之间的流体连通。在接合结合之前,聚合物片54、56、58和60是堆叠的、彼此共同延伸的平坦片。防焊接材料被施加到片的不需要结合的对接表面。例如,防焊接材料可以是被称为阻挡油墨的油墨,并且可以根据对于每个片54、56、58和60而言不同的编程图案在片上的不希望相邻片之间结合的所有选定位置喷墨印刷到每个片54、56、58和60上。然后,将堆叠的平坦聚合物片54、56、58和60热压,以在相邻片之间在除了应用了防焊接材料的地方之外的所有相邻片表面上产生结合。不需要热成型模具或射频焊接。在完成的囊系统14中,施加了防焊接材料的区域将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密封室30、34的内部容积处,或者第二片56和第三片58之间的外部空间处。例如,如本文所述,抗焊接材料将导致第一圆顶荚状部32、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的内部容积,以及将各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彼此互连、将第二圆顶荚状部36与环形圈荚状部38互连或者将环形圈荚状部38彼此互连的各个内部通道。
一旦结合,聚合物片54、56、58和60保持平坦,并且仅当室30、34充气然后密封时呈现囊系统14的轮廓形状。因此,如果充气气体被去除,并且假设其他部件没有设置在任何密封室30、34中,并且聚合物片还没有结合到其他部件,例如外底、其他鞋底夹层层或鞋帮,则聚合物片54、56、58和60将返回到它们的初始平坦状态。
聚合物片54、56、58和60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包括能够弹性保持流体如空气或另一种气体的各种聚合物。用于聚合物片54、56、58和60的聚合物材料的示例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聚氨酯,聚酯,聚酯聚氨酯和聚醚聚氨酯。此外,聚合物片54、56、58和60可以各自由不同材料的层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聚合物片54、56、58和60由具有一个或多个热塑性聚氨酯层的薄膜形成,其具有不可渗透其中所含的加压流体的一层或多层乙烯和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阻挡层,如美国专利US6,082,025中所述的,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每个聚合物片54、56、58和60还可以由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交替层的材料形成,如授予Mitchell等人的美国专利US5,713,141和US5,952,065中所公开的,这些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替代地,这些层可以包括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热塑性聚氨酯的再研磨材料。聚合物片54、56、58和60还可以每个是柔性微层膜,其包括气体阻材料和弹性体材料的交替层,如授予Bonk等人的美国专利US6,082,025和US6,127,026中所公开的,这些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在Rudy的美国专利US4,183,156和US4,219,945中公开了用于聚合物片54、56、58和60的其他合适的材料,这些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用于聚合物片54、56、58和60的其他合适材料包括:如授予Rudy的美国专利US4,936,029和US5,042,176中所公开的,包含结晶材料的热塑性薄膜;以及如授予Bonk等人的美国专利US6,013,340、US6,203,868和US6,321,465中所公开的包括聚酯多元醇的聚氨酯,这些专利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在选择用于聚合物片54、56、58和60的材料时,可以考虑诸如拉伸强度,拉伸特性,疲劳特性,动态模量和损耗角正切的工程特性。可以选择聚合物片54、56、58和60的厚度来提供这些特性。
第一密封室30与第二密封室34中的流体(例如气体)完全隔离,因为两个室被单独的片包围。换句话说,没有开口或其他通路允许流体从第一密封室30通过第二片56和第三片58进入第二密封室34。第一和第二片54、56完全封闭第一密封室30,第三和第四片58、60完全封闭第二密封室34。第一和第二密封室30、34可以填充相同或不同充气压力的气体,以实现期望的缓冲响应。例如,更靠近地面的第一密封室30可以具有比更靠近脚的第二密封室34更低的充气压力,第一密封室30可以具有比第二密封室34更高的充气压力,或者第一和第二密封室30、34可以具有相同的充气压力。当囊系统14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一密封室30将气体保持在第一预定压力,而第二密封室34在空载状态下将气体保持在第二预定压力。空载状态是囊系统14不处于稳态负载或动态负载时的状态。例如,空载状态是囊系统14不承受任何载荷时的状态,例如当它没有穿在脚上时。第二预定压力可以不同于第一预定压力。预定压力可以是在最终密封室30、34之前,相应密封室30、34被充气至的气体的充气压力。预定压力中最低的一个,例如第一预定压力,可以是环境压力而不是充气压力,或者两个室都可以是环境压力。囊系统14上的动态压缩载荷可能是由于鞋底结构10与地面的碰撞,以及穿着具有囊系统14的鞋类物品的人的相应的鞋床载荷和相反的地面载荷。动态压缩载荷由第一囊26和第二囊28按照刚度从最小刚度到最大刚度增加的顺序吸收,较高的充气压力与较大的刚度相关联。一般来说,在给定的动态载荷下,较小容积的荚状部将比较大容积的荚状部更快地达到最大位移,从而比较大容积的荚状部更快地提供返回能量。此外,压力较高的荚状部将比相同尺寸的压力较低的荚状部更快地达到最大位移。如本文所述,在囊系统14中,各个荚状部通过通道相互连接。互连通道的尺寸也影响气体从一个荚状部转移到下一个荚状部的速度,因此影响动态载荷下的刚度。
参考图3,整个第一密封室30分布在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互连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通道62中。第一圆顶荚状部32可被视为第一子集32A和第二子集32B。第一子集32A布置在邻接内侧22的内侧行和邻接外侧24的外侧行中。内侧行和外侧行建立了囊系统14的大部分外周边63(例如,囊系统14的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外周边)。具有堵塞的充气管65A、65B(在对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密封室30、34充气后被堵塞)的囊系统14的最前面的凸缘61和第二子组32B的最靠后的荚状部在内侧行和外侧行之间的间隙处建立外周边63的剩余部分。
在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中有八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在外侧排中的第一子集32A中有八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第二子集32B布置在第一子集32A的内侧行和外侧行之间的纵向延伸行中。在第二子集32B中有七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如参照图4所讨论的,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被包括在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被包括在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中(图4中仅标记了其中的一些)。因为堆叠的环形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不在囊系统14的外周边63处(除了内侧行和外侧排之间的间隙处的最靠后一个),所以它们在图5的横截面视图中以堆叠形式最佳地示出。
囊系统14的动态响应也将受到第一和第二密封室30、34中的每一个的哪些部分彼此直接连通的影响。尽管第一密封室30的所有圆顶荚状部32至少间接地彼此连通,但是一些荚状部彼此直接连通。第二密封室34的荚状部36、38也是如此。如本文所使用的,当通过通道(例如通道62)连接时,荚状部直接流体连接,而不是通过通道间接连接到另一个荚状部。关于第一密封室30,如通道62所示,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仅直接流体连接到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相邻一个(例如,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的那些)。类似地,如附加通道62所示,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仅直接流体连接到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每个(即,环形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那些)直接流体连接到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两个和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中的两个。因此,第二子集32B的最靠后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具有从其直接延伸的五个通道62,第二子集32B的最前面的第一圆顶荚32仅具有从其延伸的三个通道62,使得与第二子集32B的最前面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相比,第一密封室30中的气体能够在脚跟区域20更快地移位。
此外,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没有一个彼此直接流体连接,并且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没有一个彼此直接流体连接。在动态载荷从脚跟区域20开始并向前移动的向前的脚滚过程中,由于从第二子集32B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延伸的通道62的数量更多,所以第一密封室30中的气体从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比从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更容易地从后向前移位。
尽管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相邻圆顶荚状部32没有直接流体连接,并且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相邻圆顶荚状部32没有直接流体连接,但是结合的第一和第二片54、56的材料在许多圆顶荚状部32之间延伸并连接它们,以提供整体结构。结合材料被修整以形成外围凸缘57,并且可以被进一步冲压或切割以形成通孔68。在图3中,只有一些凸缘57和通孔68用标签表示。例如,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包括外围凸缘57,每个外围凸缘57连接到内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57并与之成一体,除了中间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四和第五圆顶荚状部没有通过外围凸缘57彼此连接。相反,这些荚状部32在内侧22处断开,从而允许囊系统14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类似地,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包括外围凸缘57。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一些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通过外围凸缘57彼此连接。然而,外侧行中的第一子集32A的第四和第五圆顶荚状部32没有通过凸缘57连接到任何一个相邻荚状部32。这允许囊系统14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相对于围绕前脚区域16和脚跟区域20的纵向轴线的相对旋转。
堆叠片54、56、58和60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70(例如,不暴露于第一密封室30或第二密封室34的表面)可以是空的,并且暴露于周围环境空气。这样的空间在图2和图5中是可见的,并且只有一些用附图标记表示。此外,在至少一些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之间的第一囊26中的通孔68,以及在至少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之间的第二囊28中的类似通孔69(见图4)防止环境空气被截留在第二和第三片56、58之间。
参见图4,第二圆顶荚状部36在第四片60的面向脚的表面42处向上延伸。环形荚状部38也在第四片60的面向脚的表面42处向上延伸。第二密封室34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荚状部38。
如图2所示,第二圆顶荚状部36在第三片58处向下延伸,并在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处结合到第二片56,形成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环形荚状部38在第三片58处向下延伸,并在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处结合到第二片56上,形成堆叠的环形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如图5所示。每个环形荚状部38覆盖并结合到第二子集32B的不同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如图4所示,第二圆顶荚状部36在内侧22和外侧24的布置和数量与第一子集32A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在内侧22和外侧24的布置和数量相匹配,如参考图3所述。另外,环形圈荚状部38与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布置和数量相匹配。因此,每个环形圈荚状部38覆盖并结合到并没有结合到任何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不同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32(例如,结合到第二子集32B的不同的一个的第一圆顶荚32),从而建立了七个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其中一个如图5所示。每个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包括环形圈荚状部38和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这些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被布置成行,该行沿着囊系统14在囊系统14的内侧22处的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的内侧行和囊系统14的外侧24处的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的外侧行之间纵向延伸。囊系统14因此被构造成使得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至少部分地建立囊系统14的外周边63。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将比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在脚下更对中,并且在全长囊系统14中,较低容积的环形荚状部38将提供响应性的脚下乘载,而与它们流体连接的较大容积的堆叠圆顶荚状部36将提供更软的缓冲。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通过连接通道74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的相邻一个环形圈荚状部38。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通过连接通道74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的相邻一个环形圈荚状部38。内侧行中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没有一个彼此直接流体连接,并且外侧行中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没有一个彼此直接流体连接。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的每个环形圈荚状部38通过连接通道74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的相邻一个环形圈荚状部38。环形圈荚状部38中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内侧行中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
因此,第二密封室34使环形圈荚状部38彼此流体互连,并与第二圆顶荚状部36流体互连。如果环形圈荚状部38的内部容积小于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内部容积,则较小的容积将导致环形荚状部38在动态载荷下比较大容积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提供更快的能量返回和相关的响应脚下感觉,因为环形圈荚状部38比较大容积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更快地达到最大位移,这提供了更柔软的脚下感觉。
通过将第一圆顶荚状部32彼此流体互连,并且通过将环形圈荚状部38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流体互连,施加到囊系统14的一个区域的压缩力可以影响其他区域的压力。例如,脚跟区域20中的压缩力可以将一些气体从脚跟区域20中的圆顶荚状部32、36或环形圈荚状部38经由第一密封室30的互连荚状部以及经由第二密封室34的互连荚状部转移到脚跟区域20前方的圆顶荚状部32、36或环形圈荚状部38。这有效地在脚跟区域20的前方预载了荚状部,以在向前脚滚动期间在压缩那些向前荚状部时提供更刚性的响应。
如图4所示,内侧行中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包括外围凸缘59,在外围凸缘59处第三片58结合到第四片60。在图4中,只有一些外围凸缘59被标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第二圆顶荚状部36中的一些相邻第二圆顶荚状部通过它们的在内侧22处的外围凸缘59彼此连接。然而,内侧行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没有通过它们的外围凸缘59连接,提供了继续向内到环形圈荚状部38的间隙,并且在由下面的断开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提供的间隙之上,进一步增强了囊系统14的灵活性。
外侧行中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也由外围凸缘59包围。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36连接到外侧行中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外围凸缘59并与之成一体,但是外侧行中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没有通过它们的凸缘59与任何一个相邻的荚状部36连接,提供了继续向内到环形圈荚状部38的间隙,并且位于在由下面的、外侧行中的断开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提供的间隙之上,进一步增强了囊系统14的灵活性。
图5取自图4所示的横截面,以示出第一和第二囊26、28的堆叠性质,包括在内侧和外侧22、24上的圆顶荚状部对50之间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第一子集32A的荚状部32处的面向地面的表面40被示出为直接搁置在地平面G上,但是在鞋底结构10中的第一片54和地平面G之间可以有其他鞋底夹层层和一个或多个外底部件。在没有动态压缩载荷的情况下,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可以在地平面G之上。脚(未示出)将搁在面向脚的表面42上或上方,并且由囊系统14直接或间接支撑。
第二片56与第三片58的结合部80将环形圈荚状部38的向下延伸的下部连接到环形圈荚状部38下面的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向上延伸的上部。在环形圈荚状部38内的第二密封室34的环形空隙(也称为环34A)之间,第四片60在结合部82处结合到第三片58,结合部82在图4中的环形荚状部38的每个环34A的内部提供圆形或椭圆形形状。从图4和图5可以明显看出,每个环形圈荚状部38的内部容积小于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内部容积。
缓冲层的刚度由动态载荷下的力与位移的关系图来表示,刚度是压缩载荷(如牛顿力)的变化与缓冲层位移(如沿压缩载荷的轴线的毫米位移)的比值。囊系统14的不同部分的压缩刚度将部分取决于第一密封室30和第二密封室34的相对充气压力。第一密封室30的总容积大于第二密封室34的总容积,因为其构造有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50,每个圆顶荚状部对50具有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的内部容积基本相等并且具有相同数量的连接通道62和74,但是具有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64,其中环形圈荚状部38的内部容积小于下面的(第二子集32B的)第一圆顶荚状部32。假设四个堆叠片54、56、58和60具有相同的材料或材料和构造,并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如果第一密封室30和第二密封室34的充气压力相同,那么第一圆顶荚状部32在动态载荷下应该比第二圆顶荚状部36和环形圈荚状部38经历更大的初始位移,从而提供相对低刚度的初始阶段,随后在第一圆顶荚状部32达到它们的最大压缩后经历更大刚度的后续阶段。第二圆顶荚状部36应该在载荷-位移曲线上提供比第一圆顶荚状部32更陡的刚度斜坡,因为它们不能像第一圆顶荚状部32能够彼此位移那样容易地将气体位移到较低容积的环形圈荚状部38。环形圈荚状部38可以在它们上面的脚部分处提供最快速的刚度增加。
此外,由于整个第一密封室30从脚跟区域20到前脚区域16流体连通,并且整个第二密封室34同样从脚跟区域20到前脚区域16流体连通,所以当脚以最初的脚跟撞击和向前滚动压缩囊系统14时,可以发生中脚区域18和前脚区域16的预加载,从而增加中脚区域18的刚度,然后在向前滚动期间增加前脚区域16的刚度。这可以有利地为脚趾离开提供相对坚硬的支撑平台。换句话说,前脚区域16中的快速加载、能量有效的刚度大于脚跟区域20和脚中部区域18中的刚度适用于脚趾离开。另外,前脚区域16中的一些第一圆顶荚状部32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比中脚区域18和脚跟区域2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和第二圆顶荚状部更小(具有更小的内部容积),并且前脚区域38的最前部处的环形圈荚状部38具有比更靠向后的至少一些环形圈荚状部更小的内部容积。
图5还示出了在一个或多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处将第二片56连接到第三片58的结合部52可以是偏心结合部。偏心结合部52将第一圆顶荚状部32的圆顶上表面44连接到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圆顶下表面46。偏心结合部52偏离第它所连接的一圆顶荚状部32的中心轴线A1和第二圆顶荚状部36的中心轴线A2两者或至少不居中。结合部52朝向囊系统14的内部偏离中心(例如,比在中心轴线A1、A2处的结合部52更朝向内部且远离外部)。通过偏心结合部52,形成圆顶荚状体32、36的第二和第三片56、58的更多表面区域将暴露在偏心结合部52的一侧(外部侧,靠近外周边63),而不是偏心结合部52的另一侧(内部侧)。如果偏心结合部在设置在外周边63处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上,并且比囊系统14的外周边63更靠近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的内部侧,则连接圆顶荚状部32、36的第二和第三片56、58的表面区域将比居中结合部在外周边63处暴露更多。如果需要的话,这将提供更多的表面积,用于将鞋的其他部件在外周边63处结合到囊系统14,例如鞋帮。
另外,与具有居中结合部的圆顶荚状部对相比,两个圆顶荚状部32、36之间的偏心结合部52可导致充气的圆顶荚状部32、36在远离偏心结合部52的方向上彼此进一步张开。例如,如图6最佳所示,穿过第一圆顶荚状部32并垂直于中心轴线A1的平面P1将在囊系统14的外部侧从穿过第二荚状部32并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A2的平面P2发散。在图5中,P1和P2平面垂直于页面平面。如图6所示,当偏心结合部52更靠近圆顶荚状部对50的内部侧而不是外部侧,并且圆顶荚状部对50设置在囊系统14的外周边63处时,圆顶荚状部对50的外周边处的中间片(第二和第三聚合物片56、58)的更多暴露表面区域将面向外,为附接其他鞋类部件(例如鞋帮)提供更大的区域。换句话说,近似圆顶荚状部对50的圆顶荚状部32、36的凸缘57、59之间的间隔的角度在将在外部侧处大于在内部侧处。如图6所示,当使用偏心结合部52时,圆顶荚状部对50的外部侧也可以具有比内部侧更大的堆叠高度。在一个示例中,包括偏心结合部52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50中的至少一个在囊系统14的脚跟区域20中。
以下条款提供了本文公开的鞋类物品的示例构造。
条款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包括囊系统,所述囊系统包括第一囊和第二囊,所述第一囊包围作为第一缓冲层的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所述第二囊包围与所述第一密封室隔离并保持流体作为第二缓冲层的第二密封室;所述第二囊覆盖所述第一囊,并且具有结合到所述第一囊的上表面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囊建立所述囊系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囊建立所述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所述第一囊包括在所述第一囊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上表面处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一密封室填充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二囊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在第二囊的下表面和面向脚的表面处延伸,第二密封室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囊系统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这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包括:第一片,建立面向地面的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的下部;第二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一片以封闭所述第一密封室,所述第二片建立所述第一囊的上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一圆顶荚的上部;第三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二片,所述第三片建立所述第二囊的下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下部和所述环形圈荚状部的下部;以及第四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三片以封闭所述第二密封室并建立面向脚的表面,所述第四片包括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上部和所述环形圈荚状部的上部。
条款3:根据条款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室使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所述第二密封室使所述环形圈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并与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流体互连。
条款4:根据条款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环形圈荚状部的内部容积小于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内部容积。
条款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建立堆叠圆顶荚状部对。
条款6:根据条款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至少一些第一圆顶荚状部具有不同的内部容积;并且每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包括具有相等内部容积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一个和第二圆顶荚状部中的一个。
条款7:根据条款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环形圈荚状部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该不同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不结合到任何第二圆顶荚状部,从而建立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
条款8:根据条款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设置在沿所述囊系统的纵向延伸行中。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布置在所述囊系统的内侧处的内侧行中,并且布置在所述囊系统的外侧处的外侧行中,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行设置在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侧行和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外侧行之间。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中,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并且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
条款11: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条款12: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和内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
条款13: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并且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环形圈荚状部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
条款14: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二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二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条款15: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环形圈荚状部中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和内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
条款16: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
条款17:根据条款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
条款18:根据条款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至少部分地形成囊系统的外周边。
条款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包括将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上表面联接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下表面的偏心结合部,并且偏心结合部相比于囊系统的外周边更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部侧。
条款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包括偏心结合部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中的至少一个在囊系统的脚跟区域中。
条款21:根据条款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第一囊在至少一些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第二囊在至少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
条款22: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夹层,包括囊系统,所述囊系统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该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包括:第一片,形成所述囊系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第二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一片,以封闭作为第一缓冲层的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第三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二片;以及第四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三片,以包围与所述第一密封室隔离的保持流体以作为第二缓冲层的第二密封室,所述第四片建立所述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包括在所述第一片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所述第二片的上表面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所述第一密封室填充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其中所述第三片和所述第四片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其中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在所述第三片上向下延伸,并在第一子集的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处结合到所述第二片,从而建立堆叠的圆顶荚状部对,并在所述第四片的面向脚的表面上向上延伸;并且其中环形圈荚状部在第三片处向下延伸,并且在第一圆顶荚的第二子集处结合到第二片上,从而建立堆叠的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并且在所述第四片的面向脚的表面上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密封室填充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和所述环形圈荚状部。
条款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设置在沿所述囊系统的纵向延伸行中。
条款24:根据条款2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布置在囊系统的内侧的内侧行中,并且布置在囊系统的外侧的外侧行中,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行设置在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侧行和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外侧行之间。
条款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中,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并且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可以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
条款26:根据条款2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条款27:根据条款2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设置在囊系统的外周边处;并且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包括将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上表面联接到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下表面的偏心结合部,并且所述偏心结合部相比于所述囊系统的外周边更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部侧。
为了帮助和阐明各种实施例的描述,本文定义了各种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定义适用于整个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书)。另外,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均全文并入本文。
“鞋类物品”、“鞋类制品”和“鞋类”可以被视为机器和制造品。在最终组装成成品之前,准备穿的鞋类物品(例如鞋,凉鞋,靴子等),以及在最终组装成准备穿的鞋类物品之前的鞋类物品的离散部件(例如中底,外底,鞋帮组件等)在本文中被认为并且可替代地以单数或复数形式被称为“鞋类物品”。
“一个”,“一”,“该”,“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可互换使用,以表示存在至少一项。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以存在多个这样的项。除非另外根据上下文明确或清楚地指出,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否则本说明书中所有参数(例如数量或条件)的数值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均由术语“约”修饰,而不论“约”是否实际上出现在数值之前。“约”表示所述数值允许一些轻微的不精确性(以某种方式达到该值的准确性;近似或合理地接近该值;接近)。如果在本领域中没有以该普通含义来理解由“约”提供的不精确性,则本文所使用的“约”表示至少可以由测量和使用这种参数的普通方法引起的变化。另外,范围的公开应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该范围内的所有值和进一步划分的范围。
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因此指定了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或部件的存在或添加。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更改步骤、过程和操作的顺序,并且可以采用其他或替代步骤。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任何”应理解为包括参考项目的任何可能的组合,包括参考项目的“任何一个”。术语“任何”应理解为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可能的组合,包括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
为了一致性和方便起见,在整个详细描述中对应于所示实施例采用了方向性形容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诸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底部”等术语可相对于附图进行描述性地使用,而不代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术语“纵向”是指延伸部件长度的方向。例如,鞋子的纵向在鞋子的前脚区域和脚后跟区域之间延伸。术语“前方”或“前”用于指从脚后跟区域到前脚区域的大致方向,术语“后方”或“后”用于指相反的方向,即从前脚区域朝向脚后跟区域。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纵向轴线以及沿着该轴线的前后纵向方向来识别部件。纵向方向或轴线也可以被称为前后方向或轴线。
术语“横向”是指延伸部件的宽度的方向。例如,鞋的横向在鞋的外侧和内侧之间延伸。横向方向或轴线也可以称为侧向方向或轴线或内外侧方向或轴线。
术语“竖直”是指大致垂直于横向和纵向方向两者的方向。例如,在将鞋底平坦地置于在地面上的情况下,竖直方向可以从地面向上延伸。将理解的是,这些方向性形容词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应用于鞋底的各个部件。术语“向上”或“向上地”是指指向部件顶部的竖直方向,其可以包括鞋帮的脚背、紧固区域和/或喉部。术语“向下”或“向下地”是指与向上的方向相反的竖直方向,其朝向部件的底部,并且通常可以指向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的底部。
诸如鞋之类的鞋类物品的“内部”是指当鞋子穿上时,穿着者的脚所占据的空间中的部分。部件的“内部侧”是指在组装好的鞋类物品中朝向(或将)朝向部件或鞋类物品内部的一侧或表面。部件的“外部侧”或“外部”是指在组装好的鞋中,部件的被定向为(或将被定向为)远离鞋的内部)的一侧或表面。在一些情况下,其他部件可以在部件的内部侧与组装的鞋类物品中的内部之间。类似地,其他部件可以在部件的外部侧与组装的鞋类物品外部的空间之间。此外,术语“向内”和“向内地”是指朝向诸如鞋的鞋类物品或部件的内部的方向,并且术语“向外”和“向外地”是指朝向诸如鞋的鞋类物品或部件的外部的方向。另外,术语“近端”指的是当使用者穿鞋时将脚插入到鞋类物品中时更靠近鞋类部件的中心或朝向脚更靠近的方向。同样地,术语“远端”是指当使用者穿鞋时将脚插入到鞋类物品中时远离鞋类部件的中心或离脚更远的相对位置。因此,术语近端和远端可以理解为提供大致相反的术语以描述相对空间位置。
尽管已经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意图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实施例的范围内的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是可能的。除非特别限制,否则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可以与任何其他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素组合或替代。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之外,不限制实施例。同样,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执行本教导的许多方面的几种模式,但是与这些教导有关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于实践本教导的各种替代方面。旨在将以上描述中包含的或附图中示出的所有内容理解为是替代实施例的整个范围的说明性的和示例性的,基于所包括的内容,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隐式地、在结构上和/或功能上等同或以其他方式变得显而易见的替代实施例的整个范围,并且不仅限于那些明确示出和/或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包括:
鞋底夹层,包括囊系统,所述囊系统包括第一囊和第二囊,所述第一囊包围作为第一缓冲层的保持流体的第一密封室,所述第二囊包围与所述第一密封室隔离并保持流体作为第二缓冲层的第二密封室;
所述第二囊覆盖所述第一囊,并且具有结合到所述第一囊的上表面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囊建立所述囊系统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囊建立所述囊系统的面向脚的表面;
所述第一囊包括在所述第一囊的面向地面的表面和上表面处延伸的第一圆顶荚状部,第一密封室填充第一圆顶荚状部;
第二囊包括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在第二囊的下表面和面向脚的表面处延伸,第二密封室填充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并且
所述第二囊包括在每个环形圈荚状部处的结合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室包括围绕在每个环形圈荚状部处的结合部的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囊系统包括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这四个堆叠的聚合物片包括:
第一片,建立面向地面的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的下部;
第二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一片以封闭所述第一密封室,所述第二片建立所述第一囊的上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一圆顶荚的上部;
第三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二片,所述第三片建立所述第二囊的下表面,并包括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下部和所述环形圈荚状部的下部;以及
第四片,覆盖并结合到所述第三片以封闭所述第二密封室并建立面向脚的表面,所述第四片包括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上部和所述环形圈荚状部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密封室使所述第一圆顶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
所述第二密封室使所述环形圈荚状部彼此流体互连,并与所述第二圆顶荚状部流体互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环形圈荚状部的内部容积小于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内部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建立堆叠圆顶荚状部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至少一些第一圆顶荚状部具有彼此不同的内部容积;并且
每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包括具有相等内部容积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一个和第二圆顶荚状部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每个环形圈荚状部覆盖并结合到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不同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该不同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不结合到任何第二圆顶荚状部,从而建立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设置在沿所述囊系统的纵向延伸行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布置在所述囊系统的内侧处的内侧行中,并且布置在所述囊系统的外侧处的外侧行中,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行设置在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侧行和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外侧行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中,
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并且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并且
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没有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彼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和内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中的两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
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仅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并且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环形圈荚状部直接流体连接到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环形圈荚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环形圈荚状部/圆顶荚状部对的环形圈荚状部中的最靠后一个直接流体连接到外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和内侧行中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两个第二圆顶荚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并且
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一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内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并且
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每个第二圆顶荚状部包括外围凸缘,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至少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连接到外侧行中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相邻的一个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外围凸缘,并且与该外围凸缘成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堆叠圆顶荚状部对至少部分地形成囊系统的外周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包括将第一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上表面联接到第二圆顶荚状部的圆顶下表面的偏心结合部,并且偏心结合部相比于囊系统的外周边更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堆叠圆顶荚状部对的内部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包括偏心结合部的堆叠圆顶荚状部对中的至少一个在囊系统的脚跟区域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其中,
第一囊在至少一些相邻的第一圆顶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
第二囊在至少一些第二圆顶荚状部和环形圈荚状部之间限定通孔。
CN201980076242.XA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Active CN113056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7260.6A CN115153151A (zh)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69831P 2018-11-20 2018-11-20
US62/769,831 2018-11-20
PCT/US2019/059423 WO2020106433A1 (en) 2018-11-20 2019-11-01 Footwear bladder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7260.6A Division CN115153151A (zh)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6214A CN113056214A (zh) 2021-06-29
CN113056214B true CN113056214B (zh) 2022-07-12

Family

ID=6869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7260.6A Pending CN115153151A (zh)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CN201980076242.XA Active CN113056214B (zh)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7260.6A Pending CN115153151A (zh) 2018-11-20 2019-11-01 鞋类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66524B2 (zh)
EP (1) EP3883423B1 (zh)
CN (2) CN115153151A (zh)
TW (1) TWI757652B (zh)
WO (1) WO2020106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964B (zh) * 2018-05-30 2022-08-02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囊的鞋类鞋底结构
EP3883422A1 (en) 2018-11-20 2021-09-29 NIKE Innovate C.V. Footwear bladder system
EP3917348B1 (en) * 2019-01-31 2023-06-07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of footwear having fluid-filled bladder elements
USD933346S1 (en) * 2019-06-17 2021-10-19 Margiela Sole for footwear
US11700909B2 (en) * 2019-09-24 2023-07-18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291270B2 (en) 2019-11-15 2022-04-05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cushioning system
USD934536S1 (en) * 2020-03-10 2021-11-02 Paloise Sas Footwear
US11622603B2 (en) 2020-05-27 2023-04-11 Nike, Inc. Footwear with fluid-filled bladder
US11877620B2 (en) 2020-05-31 2024-01-23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CN117202817A (zh) 2021-04-12 2023-12-0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囊和拉伸部件的铰接式鞋类中底布
WO2022221494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WO2024044528A1 (en) * 2022-08-22 2024-02-29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D996787S1 (en) * 2022-12-15 2023-08-29 Tianfu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Slipp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533A (en) 1914-06-18 1915-07-06 William O Wetmore Arch-supporter.
US1383067A (en) 1920-09-15 1921-06-28 Borman Emil Pneumatic heel
US2677906A (en) 1952-08-14 1954-05-11 Reed Arnold Cushioned inner sole for shoes and meth 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183156A (en) 1977-01-14 1980-01-15 Robert C. Bogert Insole construction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4219945B1 (en) 1978-06-26 1993-10-19 Robert C. Bogert Footwear
US4271606A (en) 1979-10-15 1981-06-09 Robert C. Bogert Shoes with studded soles
US4302892A (en) 1980-04-21 1981-12-01 Sunstar Incorporated Athletic shoe and sole therefor
CA1338369C (en) 1988-02-24 1996-06-11 Jean-Pierre Vermeulen Shock absorbing system for footwear application
US4864737A (en) 1988-07-14 1989-09-12 Hugo Marrello Shock absorbing device
US5042176A (en) 1989-01-19 1991-08-27 Robert C. Bogert Load carrying cushion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barrier material for control of diffusion pumping
US4936029A (en) 1989-01-19 1990-06-26 R. C. Bogert Load carrying cushion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barrier material for control of diffusion pumping
JPH05503865A (ja) 1990-02-16 1993-06-24 トレトルン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グ 安定靴装置
JP2651434B2 (ja) * 1991-09-27 1997-09-10 コンバー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クッション作用・安定化装置
TW234081B (zh) 1993-02-04 1994-11-11 Converse Inc
US5595004A (en) 1994-03-30 1997-01-21 Nike, Inc. Shoe sole including a peripherally-disposed cushioning bladder
US5952065A (en) 1994-08-31 1999-09-14 Nike, Inc. Cushion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flexible barrier membrane
TW286269B (zh) 1994-11-28 1996-09-21 Marion Frank Rudy
US5638565A (en) * 1995-04-07 1997-06-17 Dielectrics Industries Inflatable cushion
EP0884960B1 (en) 1995-06-07 2004-08-18 Nike International Ltd Inflated closed containers made of polyesterurethane based membran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6013340A (en) 1995-06-07 2000-01-11 Nike, Inc. Membranes of polyurethane based materials including polyester polyols
US5718063A (en) 1995-07-17 1998-02-17 Asics Corporation Midsole cushioning system
US6006448A (en) 1996-07-19 1999-12-28 Hellman; Norman H. Disposable third web bubble plastic slippers
US6029962A (en) * 1997-10-24 2000-02-29 Retam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hock absorbing compon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5956869A (en) 1998-03-06 1999-09-28 Energaire Corporation Shoe sole construction with mesh liner for mid-sole cavity
KR19980025330A (ko) * 1998-04-14 1998-07-06 전정효 신발용 충격흡수시스템
US6082025A (en) 1998-09-11 2000-07-04 Nike, Inc. Flexible membranes
US6127026A (en) 1998-09-11 2000-10-03 Nike, Inc. Flexible membranes
US5996254A (en) 1999-03-04 1999-12-07 Goven; Michael Inflatable insole system
US6510624B1 (en) 1999-09-10 2003-01-28 Nikola Lakic Inflatable lining for footwear with protective and comfortable coatings or surrounds
US7451555B1 (en) 1999-09-10 2008-11-18 Nikola Lakic Methods of making adjustable air cushion insoles and resulting products
US6571490B2 (en) * 2000-03-16 2003-06-03 Nike, Inc. Bladder with multi-stage regionalized cushioning
US6402879B1 (en) * 2000-03-16 2002-06-11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bladder with inverted edge seam
US6684532B2 (en) 2001-11-21 2004-02-03 Nike, Inc. Footwear with removable foot-supporting member
US6971193B1 (en) 2002-03-06 2005-12-06 Nike, Inc. Bladder with high pressure replenishment reservoir
US6754981B1 (en) 2002-05-20 2004-06-29 Energaire Corporation Footwear structure with outsole bulges and midsole bladder
US8677652B2 (en) * 2002-07-02 2014-03-25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hoe having an inflatable bladder
US6785985B2 (en) * 2002-07-02 2004-09-07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Shoe having an inflatable bladder
US6973690B2 (en) * 2002-07-17 2005-12-13 Aero Products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inflatable pillow
US6915594B2 (en) 2003-04-02 2005-07-12 Busan Techno-Park Air cushion shoe for indoor exercise
US6931764B2 (en) * 2003-08-04 2005-08-23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cushioning component
JP4413927B2 (ja) 2003-12-23 2010-02-10 ナイキ・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補強構造を有し、流体で充填された袋状部材
US7383648B1 (en) * 2004-02-23 2008-06-10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Inflatable support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KR20060012482A (ko) 2004-08-03 2006-02-08 한희숙 에어챔버를 구비한 중창이 설치된 신발
ITSV20040044A1 (it) 2004-12-07 2005-03-07 Tn & Co Di Lucio Righetto Suola per calzature e calzatura avente detta suola
US7475497B2 (en) 2005-01-18 2009-01-1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perforated midsole
US7533477B2 (en) * 2005-10-03 2009-05-1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 sole structure having fluid-filled support elements
DE202005017043U1 (de) 2005-11-02 2007-03-15 Puma Aktiengesellschaft Rudolf Dassler Sport Schuh, insbesondere Sportschuh
US7430817B2 (en) 2005-11-18 2008-10-07 Dc Shoes, Inc. Skateboard shoe
US7685743B2 (en) * 2006-06-05 2010-03-3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or other foot-receiving device having a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support and reinforcing structures
US20110162233A1 (en) 2006-06-27 2011-07-07 Dah Lih Puh Co., Ltd Air cushion with multistage shock-absorbing assembl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US7784196B1 (en) * 2006-12-13 2010-08-31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inflatable ground engaging surface
KR100741628B1 (ko) 2007-02-07 2007-07-23 양희운 공기순환식 충격완충 신발
US7950167B2 (en) 2007-05-22 2011-05-31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Adjustable footwear sole construction
US8307569B2 (en) 2009-04-01 2012-11-13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Training footwear
US8424221B2 (en) 2009-04-01 2013-04-23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Training footwear
US8650775B2 (en) 2009-06-25 2014-02-1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perimeter and central elements
US20110072684A1 (en) 2009-09-25 2011-03-31 Aci International Support structures in footwear
US9119439B2 (en) * 2009-12-03 2015-09-01 Nike, Inc. Fluid-filled structure
US9987814B2 (en) 2013-02-21 2018-06-05 Nike, Inc. Method of co-molding
US9750307B2 (en) 2013-02-21 2017-09-0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including a fluid-filled chamber and an outsole, the sole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US10010136B2 (en) 2011-03-16 2018-07-03 Nike, Inc.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a plurality of chambers
US9661893B2 (en) * 2011-11-23 2017-05-3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midsole structure
US10016017B2 (en) * 2011-12-29 2018-07-10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ly
US10034517B2 (en) 2011-12-29 2018-07-31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ly
US9609913B2 (en) * 2011-12-29 2017-04-04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y
US9609912B2 (en) 2012-03-23 2017-04-0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sole structure with a fluid-filled chamber
US9775402B2 (en) 2012-05-10 2017-10-03 Asics Corporation Shoe sole having outsole and midsole
US10178891B2 (en) * 2013-03-22 2019-01-15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ly
CN105451589B (zh) * 2013-08-02 2017-07-18 斯凯达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相异空单元阵
CN203676285U (zh) 2013-12-26 2014-07-02 欧国柱 具有卧式弹力环鞋底结构的弹力鞋
US20150272272A1 (en) 2014-03-27 2015-10-01 Chinook Asia Llc Footwear cushioning system
US10005231B2 (en) 2014-05-23 2018-06-26 Nike,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toured objects by radio frequency welding and tooling assembly for same
US9854869B2 (en) 2014-10-01 2018-01-02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one or more auxetic bladders
CN107072349B (zh) 2014-10-31 2020-06-3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包含周界囊状元件的鞋类物品、用于其的制造方法
CN107404975B (zh) * 2015-04-08 2020-11-1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包括内囊元件和外囊元件以及加强元件的缓冲组件的物品及制造物品的方法
EP3280501B1 (en) * 2015-04-08 2020-04-0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with a cushioning assembly having inner and outer bladder elements with interfitting featu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US10123586B2 (en) 2015-04-17 2018-11-13 Nike, Inc. Independently movable sole structure
WO2016172169A1 (en) 2015-04-21 2016-10-27 Nike Innovate C.V. Bladder element formed from three shee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ladder element
WO2017079255A1 (en) 2015-11-03 2017-05-11 Nike Innovate C.V.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bladder element with laterally-extending tub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ole structure
US9775407B2 (en) 2015-11-03 2017-10-0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a bladder element having a cushioning component with a single central open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11019879B2 (en) 2015-11-18 2021-06-01 Reebok International Limited Extruded component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MX2018011116A (es) 2016-03-15 2018-11-09 Nike Innovate Cv Estructura de suela para articulo de calzado.
KR101991168B1 (ko) * 2017-05-22 2019-06-19 성호동 신발
CN113598471B (zh) 2017-05-23 2022-08-0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分级响应的鞋底夹层系统
CN114668221A (zh) 2017-05-23 2022-06-28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分阶段压缩刚度的圆顶状鞋底夹层
KR102258452B1 (ko) 2017-05-23 2021-06-02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등급화된 응답을 갖는 중창
EP3883422A1 (en) 2018-11-20 2021-09-29 NIKE Innovate C.V. Footwear bladde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66524B2 (en) 2021-11-09
TW202027639A (zh) 2020-08-01
US11540594B2 (en) 2023-01-03
EP3883423A1 (en) 2021-09-29
US20200154826A1 (en) 2020-05-21
TWI757652B (zh) 2022-03-11
EP3883423B1 (en) 2023-05-03
WO2020106433A1 (en) 2020-05-28
US20220022598A1 (en) 2022-01-27
CN113056214A (zh) 2021-06-29
CN115153151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6214B (zh) 鞋类囊系统
CN113163898B (zh) 鞋类囊系统
US11793271B2 (en) Midsole system with graded response
US11758976B2 (en) Midsole with graded response
KR102472834B1 (ko) 블래더가 구비된 신발류 밑창 구조
US10463107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a bladder element having a cushioning component with a single central open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