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4752A -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4752A
CN113054752A CN202110289965.7A CN202110289965A CN113054752A CN 113054752 A CN113054752 A CN 113054752A CN 202110289965 A CN202110289965 A CN 202110289965A CN 113054752 A CN113054752 A CN 113054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voltage
capacitor
wireless power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99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4752B (zh
Inventor
熊乔
邵英
吴旭升
孙盼
孙军
王蕾
梁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Original Assignee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filed Critical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to CN2021102899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4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4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4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4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4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利用电压传递关系,得到输出电压恒定的条件及电压增益的确定方法,根据电压增益表达式并以耦合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系统的补偿电容;根据输出电压恒定条件、补偿电容以及预设的工作频率计算补偿电感;若补偿电感中的任意一个大于预设的电感阈值,则修改工作频率、补偿电容中的至少一个,直至补偿电感均不大于电感阈值;对基于本方法设计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实验,表明系统输出电压与负载阻抗无关;该设计方法解决了系统负载阻抗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使系统具有优异的输出电压恒定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摆脱传统电缆的束缚,正逐渐成为一些设备和领域的电能供给方式。目前用于近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大多使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电磁耦合式的无线电能传输存在本质上的不可避免的技术障碍,如耦合线圈要求有一定的同轴性使得其抗偏移特性较差,侵入耦合器之间的金属物体会产生涡流损耗并消耗能量,漏感的存在不仅降低能量传输效率而且会给周边的电磁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迫使人们寻找一种性能更加优异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替代方案。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已经被证实可以在中等距离条件下进行高效的大功率电能无线传输,其具有耦合器构造简单、灵活、成本低,对侵入耦合器的金属物体不敏感,电磁安全性能相对较好等特点,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恒定输出特性是保证供电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用电设备通常要求相对稳定的输入,以获得额定的工作状态。目前常用的双侧LC补偿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的恒压输出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工作频率与发射端或接收端的LC补偿网络的固有谐振频率满足特定的关系来实现,其主要缺点是补偿网络中的各元器件及耦合电容之间的谐振关系不明确,不利于指导电路参数设计,且恒压输出的条件设定的工作频率,在一定情况下与LC补偿网络的固有谐振频率非常接近,不利于工程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使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在一定范围内)的恒压输出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所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由补偿电感L1和补偿电容C1构成的发射端LC补偿网络、由两对金属极板构成的耦合器、由补偿电感L2和补偿电容C2构成的接收端LC补偿网络和整流滤波电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设定的直流电源输入电压Uin及系统输出电压Uout,并根据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21
计算电压增益G;
S2:获取初始选定的补偿电容C1和C2,根据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22
计算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
S3:根据所述耦合电容Co、Ce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并以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循环迭代确定补偿电容C1、C2
S4:获取初始选定的工作频率f,根据步骤S3确定的补偿电容C1、C2以及所述工作频率f分别计算补偿电感L1,L2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23
S5:若补偿电感L1,L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预设的电感阈值,则返回步骤S3,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返回步骤S4,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工作频率f,直至补偿电感L1,L2均不大于所述电感阈值;
S6:输出满足条件的工作频率f、补偿电容C1和C2,以及补偿电感L1,L2
优选的,上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步骤S3中具体包括:
S31:根据所述耦合电容Co、Ce及公式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31
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其中,C=Co或Ce,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ε表示相对介电常数,d表示预先设定的无线电能传输距离,即耦合极板的距离;
S32:若任意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大于预设的面积阈值,则返回步骤S2,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直至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均不大于所述面积阈值。
优选的,上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步骤S2中,按照第一约束条件计算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Co=kCe,其中,k=0.1-10。
优选的,上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所述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时,根据第二约束条件限定补偿电容C1的大小,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补偿电容C1的取值不大于50Co或50Ce
优选的,上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所述电感阈值不超过50uH。
优选的,上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相等。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利用电压传递关系,得到输出电压恒定的条件及电压增益的确定方法,并通过输出电压恒定的条件明确指出了补偿网络及耦合电容之间的谐振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主要电路参数设计的方法。对基于本方法设计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输出电压恒定特性,结果表明系统输出电压与负载阻抗无关,具有优异的输出电压恒定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简化电路示意图;
其中,图3(a)是将逆变器输出等效为Uin,整流器及负载等效为Req得到的简化电路图;图3(b)是将图3(a)分成两部分并将右半部分看成一个阻抗Z2得到的电路图;图3(c)是将图3(a)中的左半部分看成输入电压源U1_out得到的电路图;图3(d)是将图3(c)中阻抗L2变换位置得到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仿真数据;其中,(a)~(g)分别表示不同负载条件的输出电压波形;(h)表示负载为5~100Ω时的输出电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发射端LC补偿网络、耦合器、接收端LC补偿网络、整流器和负载。其中,发射端LC补偿网络包括补偿电感L1和补偿电容C1,接收端LC补偿网络包括补偿电感L2和补偿电容C2,耦合器由两对金属极板构成;补偿电感L1的一端连接高频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补偿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发射极板以及补偿电容C1的一端,该补偿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二个平行板电容器的发射极板;补偿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接收极板以及补偿电容C2的一端,该补偿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整流器的第一输入端,补偿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个平行板电容器的接收极板以及整流滤波器的第二输入端,每个平行板电容器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一一对应耦合实现能量无线传输。
高频逆变器通过PWM信号控制,将直流电源转换成高频的交流电源,并为系统的补偿网络设定频率工作点;发射端LC补偿网络和接收端LC补偿网络在设定的频率工作点下产生谐振,以增强能量传输的能力;耦合器是由两对金属极板构成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使系统形成无线能量传输的闭合回路,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在电路中是串联的关系;整流器将接收到的高频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供负载使用。为了便于计算,负载假定为纯阻性负载,为减小负载获得直流电压的脉动,通常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滤波电容Cout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参数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设计需求确定直流电源输入电压Uin和系统输出电压Uout,根据式(1)算出系统的电压增益G;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51
步骤2:选定补偿电容C1和C2,根据式(2)以及预置的第一约束条件计算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52
第一约束条件为:为了得到相对较大的等效耦合电容,Co、Ce通常设置为等大,即Co=Ce,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特定比例k,即Co=kCe
步骤3:确定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后,根据耦合电容Co、Ce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并以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循环迭代确定补偿电容C1、C2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以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循环迭代确定补偿电容C1、C2具体包括:
(1)根据所述耦合电容Co、Ce,及公式(3)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61
其中,C=Co或Ce,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ε表示相对介电常数,S、d分别是平行板电容器中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的正对面积和传输距离。传输距离d(即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之间的距离)为根据系统应用场景选取的设定值。
(2)判断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是否均小于预设的面积阈值Smax,若是,进入下一步;
若否,则返回步骤2,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直至根据修改后的补偿电容C1、C2计算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均不大于所述面积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平行板电容器面积的最大限值Smax是指受应用场景约束所能达到的一个耦合器面积的最大值,比如应用于手机的无线供电,耦合器面积的最大值应不能超过手机本身的大小。
通常两对耦合极板设计成等大的金属板,以得到相对较大的等效耦合电容,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大小不同的两对金属板。
步骤4:在步骤3确定的补偿电容C1、C2及耦合电容Co、Ce的基础上,根据初始选定的工作频率f以及式(4)计算出补偿电感L1,L2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71
一般来说,目前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频率f通常在100kHz至数MHz范围。
步骤5:判断补偿电感L1,L2是否均小于预设的电感阈值Lmax,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若否,则返回步骤2,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返回步骤4,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工作频率f,直至补偿电感L1,L2均不大于所述电感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高工作频率条件下产生的磁滞损耗,补偿电感L1,L2通常设计成空心线圈,但这势必造成线圈体积和绕线长度都增大,而一般的应用场合对线圈体积都是有要求的,绕线长度与线圈的寄生电阻也是正相关的,会直接带来能量损耗,因此需要确定L1,L2的最大限值Lmax,Lmax一般不宜超过50uH。
在步骤3、5中,根据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时,按照第二约束条件限定补偿电容C1的大小,该第二约束条件为:补偿电容C1的取值不大于50Co或50Ce。发射端LC补偿网络中的补偿电容C1与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不宜相差太大,否则会因为分流作用,降低系统能量传输的能力,通常C1应小于50倍的Cs
步骤6:输出满足条件的工作频率f、补偿电容C1和C2,以及耦合电容Co、Ce和补偿电感L1,L2;根据输入逆变器和整流器的电压电流等级选择MOSFET和整流二极管,至此完成系统的主要参数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将图1中的电路原理图进行简化,即把逆变器输出看成一个高频电压源,整流器和负载等效为一个负载电阻Req,得到图3(a)所示的简化电路图,其中,Co、Ce分别是两块耦合极板形成的耦合电容。然后,将图3(a)按虚线分成两部分,得到图3(b)和图3(c),图3(b)是将图3(a)中的右半部分视为一个阻抗Z2,而图3(c)是将图3(a)中的左半部分视为一个电压源U1_out;图3(d)将图3(c)中L2变换位置得到的等效电路图。
从图3(b)可计算出U1_out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81
其中,Φ1=1-ω2L1(C1+CO),ω是系统工作角频率,ω=2πf;j是虚数单位;
从图3(c)可计算出Uout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82
其中,Φ2=1-ω2L2(C2+Ce);
当Φ1、Φ2满足式(7)时,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83
综合式(5)(6)(7),可计算出负载RL的电压相对输入直流电压的增益G: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8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整流器带电容滤波的负载时,如果时间常数RLCout>>T=1/f时,在忽略整流二极管压降的情况下,负载RL的电压可近似为Uout
由式(8)可知,电压增益与负载等效阻抗RL无关,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系统恒压输出的条件就是满足式(7)中的关系。由式(7)可以清楚地看出谐振关系:即发射端补偿电感L1与补偿电容C1、耦合电容Co并联后的总电容进行谐振;接收侧补偿电感L2与补偿电容C2、耦合电容Ce并联后的总电容进行谐振。图3(d)是在(c)的基础上变换了电感L2的位置得到的等效电路,其与图3(b)是对称的。图3(b)、(c)、(d)中虚线方框是用来标注各谐振腔的。
根据式(8)可以得出输出功率的计算公式(9):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91
再根据式(10)(11)就可以确定各谐振元器件及耦合器大小参数。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92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93
本发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系统恒压输出的条件,进而根据该恒压输出条件设计恒压型的双侧LC补偿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参数,详见表1;根据表1中的参数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表1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参数设计方法生成的系统参数
Figure BDA0002981986990000094
图4(a)~(g)是负载分别为5Ω、10Ω、20Ω、30Ω、40Ω、50Ω、100Ω时系统的输出电压波形及数据,(h)是负载为5~100Ω时的输出电压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在不同负载的情况下得到的输出电压均稳定在120v左右,在负载电阻较小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的电流较大,因而在元器件寄生电阻上损耗的电压也会增大,输出电压会略小。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输出电压也会略大于120v。
本发明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按表1中的系统参数搭建了实验平台,进一步验证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输出电压恒定特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电压恒定特性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且整个系统的DC-DC效率可达96%以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恒压输出的双侧LC补偿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是在理论分析双边LC补偿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的恒压输出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的。从恒压输出条件,可以清晰地看出补偿网络之间的谐振关系。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得到的输出电压有较好的恒定特性,说明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所述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由补偿电感L1和补偿电容C1构成的发射端LC补偿网络、由两对金属极板构成的耦合器、由补偿电感L2和补偿电容C2构成的接收端LC补偿网络和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设定的直流电源输入电压Uin及系统输出电压Uout,并根据
Figure FDA0002981986980000011
计算电压增益G;
S2:获取初始选定的补偿电容C1和C2,根据
Figure FDA0002981986980000012
计算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
S3:根据所述耦合电容Co、Ce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并以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循环迭代确定补偿电容C1、C2
S4:获取初始选定的工作频率f,根据步骤S3确定的补偿电容C1、C2以及所述工作频率f分别计算补偿电感L1,L2
Figure FDA0002981986980000013
S5:若补偿电感L1,L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预设的电感阈值,则返回步骤S3,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返回步骤S4,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工作频率f,直至补偿电感L1,L2均不大于所述电感阈值;
S6:输出满足条件的工作频率f、补偿电容C1和C2,以及补偿电感L1,L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具体包括:
S31:根据所述耦合电容Co、Ce及公式
Figure FDA0002981986980000014
分别计算每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其中,C=Co或Ce,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ε表示相对介电常数,d表示预先设定的无线电能传输距离,即耦合极板的距离;
S32:若任意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S大于预设的面积阈值,则返回步骤S2,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直至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均不大于所述面积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按照第一约束条件计算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耦合电容Co、Ce,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Co=kCe,其中,k=0.1-1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的步长修改补偿电容C1、C2中的至少一个时,根据第二约束条件限定补偿电容C1的大小,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补偿电容C1的取值不大于50Co或50Ce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阈值不超过50uH。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平行板电容器的面积相等。
CN202110289965.7A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Active CN113054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9965.7A CN113054752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9965.7A CN113054752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752A true CN113054752A (zh) 2021-06-29
CN113054752B CN113054752B (zh) 2022-04-29

Family

ID=7651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9965.7A Active CN113054752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47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951A (zh) * 2021-12-22 2022-0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海水下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4217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ouble-Sided LCLC-Compensated Topology For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CN106655528A (zh) * 2016-11-30 2017-05-10 重庆大学 基于双侧lc网络的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899212A (zh) * 2017-04-26 2017-06-27 重庆大学 对称式lcc谐振网络的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953423A (zh) * 2017-04-26 2017-07-14 重庆大学 具有恒压输出特性的双侧lc补偿e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CN107231175A (zh) * 2017-07-19 2017-10-03 重庆大学 基于ecpt的电能与信号回路分离式并行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CN107834859A (zh) * 2017-11-10 2018-03-23 东南大学 双边lc型电场耦合式wpt系统恒流输出的参数设置方法
CN108599400A (zh) * 2018-06-04 2018-09-28 重庆大学 层叠式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ecpt系统和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US20200287413A1 (en) * 2017-11-07 2020-09-10 B.G. Negev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Ltd., At Ben-Gurion University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y means of adaptive matching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4217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ouble-Sided LCLC-Compensated Topology For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CN106655528A (zh) * 2016-11-30 2017-05-10 重庆大学 基于双侧lc网络的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899212A (zh) * 2017-04-26 2017-06-27 重庆大学 对称式lcc谐振网络的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6953423A (zh) * 2017-04-26 2017-07-14 重庆大学 具有恒压输出特性的双侧lc补偿e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CN107231175A (zh) * 2017-07-19 2017-10-03 重庆大学 基于ecpt的电能与信号回路分离式并行传输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
US20200287413A1 (en) * 2017-11-07 2020-09-10 B.G. Negev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Ltd., At Ben-Gurion University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y means of adaptive matching networks
CN107834859A (zh) * 2017-11-10 2018-03-23 东南大学 双边lc型电场耦合式wpt系统恒流输出的参数设置方法
CN108599400A (zh) * 2018-06-04 2018-09-28 重庆大学 层叠式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ecpt系统和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I LU: "A Double-Sided LC-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Loosely Coupled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IEEE》 *
谢诗云: "基于复合谐振网络的恒定输出型ECPT系统", 《IEEE》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951A (zh) * 2021-12-22 2022-0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海水下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752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sieh et al.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US9899880B2 (en) Power receiver, resonance-type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lak et al. A novel phase-shift control of semibridgeless active rectifie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9617250B (zh) 一种基于组合型拓扑的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US10923958B2 (en) Power transmitter, resonance-type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084347B2 (en) Power transmitter, resonance-type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1211896A (ja) 電力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電力送受信システム
JP6618006B2 (ja)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送電装置
Ishihara et al. Autonomous system concept of multiple-receiver inductive coupl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output power stabilization against cross-interference among receivers and resonance frequency tolerance
US11817834B2 (e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herefor
CN113054752B (zh) 一种恒压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Wang et al. Widening the operating range of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using tapped transmitter winding and bifrequency pulse train control
CN109217496B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双边lcc补偿电路的参数分析方法
Yang et al. A four‐coil structur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constant current and constant voltage charging: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
CN115693981A (zh) 一种具有紧凑接收端的无线电能传输补偿拓扑结构及系统
CN113078739B (zh) 一种恒流输出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TWI691140B (zh) 鋰電池的低能耗高頻無線充電系統
CN114503393A (zh) 一种充电机电路
Choi et al. Portable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s for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system
Wang et al. A double-sided Z-Impedance compensated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14784995B (zh) 一种带有变压器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谐振参数补偿方法
CN111799894B (zh) 一种适应于高频无线能量传输的tsp补偿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21926856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功率扩容系统
Bodian et al. Double Outputs Resonant-based Wireless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Robotic Applications
Tuan et al. A 6.78 MHz Constant Current and Constant Voltage Wireless Charger for E-mobility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