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4711B -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4711B CN113054711B CN202110338297.2A CN202110338297A CN113054711B CN 113054711 B CN113054711 B CN 113054711B CN 202110338297 A CN202110338297 A CN 202110338297A CN 113054711 B CN113054711 B CN 1130547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voltage protection
- protection unit
- voltage
- threshold voltage
- over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及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输入电压,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其中,关断门限电压<过压保护单元的输入电压;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第一电压,将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第二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通过设置一个充电器优先为产品进行充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同时采用的OVP芯片的压降低,发热较少,并且充电器能够为产品充满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子产品具有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端口,当不同充电端口的充电器电压不相等时,会出现电压高的充电器往电压低的充电器灌电流的现象,根据两个充电器的电压差这种灌电流会达到2A至10A,导致连接器烧焦烧坏甚至着火引起火灾,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往往通过在两个充电器端口主板端入口处设置二极管隔离。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端口之间设置二极管隔离,但二极管具有0.5-0.7V压降,导致常规的5V充电器无法对产品的电池(4.2-4.35V)充满电,并且二极管会有发热严重的问题,例如2A时二极管温度可以达到80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充电器端口同时接入导致充电器之间灌电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包括:
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其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第一充电器电源连接,其输出端用于与用电负载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充电器电源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所述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第一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一电压,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其中,所述关断门限电压<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对应的充电器电源优先为产品进行充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引脚,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设置有二极管,第二电阻与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二极管;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未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正常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低于过压阈值,第二充电器电源给用电负载供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充电电路在仅有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所述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第二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二电压,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其中,所述关断门限电压<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压,将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一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
只有在仅有一个充电器端口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或第二充电器电源时,充电器电源才能为用电负载供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均采用内部有双MOS管的OVP芯片,所述OVP芯片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电压时停止工作,所述关断门限电压<所述预设电压<所述OVP芯片的输入电压。
由于第一、第二过压保护单元采用OVP芯片压降低,发热较少,并且充电器电源能够为产品充满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OTG接口通过二极管和电阻后连接至所述OVP芯片的EN引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其第二输入端为所述OVP芯片的OVLO引脚,其第一输入端为所述OVP芯片的IN引脚,其输出端为所述OVP芯片的OUT引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OVP芯片通过充电器接口与充电器电源连接,所述充电器接口类型包括USB接口、充电器底座接口及磁吸式充电器接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OVP芯片的EN引脚通过电阻后连接至其IN引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OVP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OVP芯片的ISNS引脚通过电阻后接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两个充电器直接连接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两个充电器通过串联二极管连接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定义一个优先的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定义后插优先的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个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压电阻的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OVP芯片的电路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压电阻的电路结构图。
图标:101-第一充电器电源,102-第二充电器电源,103-第三充电器电源,201-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3-第三门限电压设置单元,301-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2-第二过压保护单元,401-用电负载,601-第一电阻,602-第二电阻,603-第三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当一个产品有2个或多个充电端口时,例如手持产品有USB接口、充电器底座接口及磁吸式充电器接口,若采用如图1所示的2个充电器直接连接的方式,不同充电端口的充电器电压不相等时会出现电压高的充电器往电压低的充电器灌电流,根据2个充电器的电压差这种灌电流会大到2A甚至10A,会烧坏烧焦连接器或USB线甚至着火而引起火灾。
因此,为了解决多个充电器之间的灌电流问题,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
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其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其输出端用于与用电负载401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充电器电源102连接,每一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输出端与用电负载401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出端与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第二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入端与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第一输入端的第一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一电压,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过压阈值;其中,关断门限电压<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检测到第一电压,将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102与用电负载401断开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对应的充电器电源优先为产品进行充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包括第一电阻601、第二电阻602及第三电阻603;
第一电阻601、第二电阻602及第三电阻603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引脚,第一电阻601另一端连接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阻602另一端连接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603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601与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设置有二极管,第二电阻602与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二极管;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检测到第一电压,在第一电阻601和第三电阻603的分压作用下,将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102与用电负载401断开连接;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未检测到第一电压,在第二电阻602和第三电阻603的分压作用下,将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过压阈值设置为正常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判断出其输入电压低于过压阈值,第二充电器电源102给用电负载401供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的输出端与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的输入端与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第一输入端的第二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二电压,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的过压阈值;其中,关断门限电压<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检测到第二电压,将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一过压保护单元301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一充电器电源101与用电负载401断开连接。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检测到第一电压,将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302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102与用电负载401断开连接。
两个充电器端口分别连接第一、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将同时检测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时,此时,第一、第二充电器电压均与用电负载401断开连接,即只有在仅有一个充电器端口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101或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充电器电源才能为用电负载401供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2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灌电流这个问题,在2个充电端口主板端入口处用二极管隔离,如图2所示,两个充电器通过串联二极管连接,但二极管有0.5-0.7V压降,导致充电器(5V)无法对机器电池(4.2-4.35V)充满电,同时二极管会发热严重(2A时二极管温度可以达到80度)。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OVP芯片(即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均采用OVP芯片)来实现充电器之间的隔离和满足充电及避免发热的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不同电子产品上只要由两个或多个充电端口时均可以使用,以满足各种电子产品。
(一)应用于具有两个充电端口的电子产品,并且其中一个充电端口连接的充电器电源设置为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中,将第一充电器电源设置为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具体包括: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二充电器电源102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入端;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
当第一OVP芯片U1连接到第一充电器电源101时,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给一个高电平到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触发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达到关断门限电压,使第二OVP芯片U2停止工作,无论第二OVP芯片U2是否连接到第二充电器电源102,只要第一OVP芯片U1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101,第二OVP芯片U2就停止工作,使第一充电器电源101相对于第二充电器电源102优先为产品进行充电,避免了第一充电器电源101与第二充电器电源102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现象,同时由于采用了OVP芯片来实现充电器之间的隔离,OVP芯片压降低,发热较少,并且充电器电源能够为产品充满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OVP芯片如图8所示,其内部有双MOS管,OVP电流达到3A以上,导通电阻小于35毫欧,OVP芯片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电压2.5V时不工作,并且该OVP芯片的压降仅为0-0.02V,因此,采用OVP芯片的充电电路发热较少提供了产品稳定性,并且充电器电源能够为产品充满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OVP芯片尺寸是1.77mm*1.47mm,高度0.57mm,而相较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3A二极管的尺寸就达4.7mm*2.5mm,高度在1.0至1.8mm之间。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的OVP芯片所占面积小,可以优化设计,减少PCB总体尺寸。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门限电压设置单元采用分压电阻,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第一电阻601(15k)、第二电阻602(100k)及第三电阻603(20k)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第一电阻601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第二电阻602另一端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三电阻603另一端接地;
当第一OVP芯片U1连接到第一充电器电源101且第二OVP芯片U2连接到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此时使用了第一电阻601和第三电阻603分压,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为低于预设电压2.5V的关断门限电压:
1.2(15K/20K+1)=2.1V;
当第一OVP芯片U1未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且第二OVP芯片连接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此时使用了第二电阻602和第三电阻603分压,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为高于预设电压2.5V的正常门限电压:
1.2(100K/20K+1)=7.2V。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充电器电源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时,设置第二电阻602和第三电阻603分压,第一OVP芯片U1的OVLO引脚为高于预设电压2.5V的正常门限电压:1.2(100K/20K+1)=7.2V。
(二)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应用于具有两个充电端口的电子产品,在两个充电端口分别连接充电器电源时无法为电子产品充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的充电电路将后插的充电器电源设置为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具体包括: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二充电器电源102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入端;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还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输入端;第二二极管D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的输入端;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OVLO引脚;
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对应充电端口时,第一OVP芯片U1的电源输入引脚IN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给一个高电平到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触发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达到关断门限电压,使第二OVP芯片U2停止工作;
第二充电器电源102连接对应充电端口时,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1给一个高电平到第一OVP芯片U1的OVLO引脚,触发第一OVP芯片U1的OVLO引脚达到关断门限电压,使第一OVP芯片U1停止工作;
两个充电器端口分别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101、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第一OVP芯片U1、第二OVP芯片U2均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充电器电源101、第二充电器电源102均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即只有在仅有一个充电器端口连接第一充电器电源101或第二充电器电源102时,充电器电源才能通过电源线VBUS为用电负载供电,避免了两个或多个充电器电源之间由于电压差导致的灌电流,同时由于采用了OVP芯片来实现充电器之间的隔离,OVP芯片压降低,发热较少,并且充电器电源能够为产品充满电。
(二)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应用于具有三个或以上充电端口的电子产品,并且将其中一个充电端口连接的充电器电源设置为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充电电路具有三个充电端口,将第一充电器电源设置为优先为电子产品充电,具体包括: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二充电器电源102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二OVP芯片U2的电压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入端;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第三充电器电源103连接第三OVP芯片U3的电压输入引脚IN,第三OVP芯片U3的电源输出引脚OUT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还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3的输入端;第三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OVP芯片U3的OVLO引脚;
当第一OVP芯片U1连接到第一充电器电源101时,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202给一个高电平到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触发第二OVP芯片U2的OVLO引脚达到关断门限电压,使第二OVP芯片U2停止工作;同理,第一OVP芯片U1连接到第一充电器电源101时,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还通过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给一个高电平到第三OVP芯片U3的OVLO引脚,触发第三OVP芯片U3的OVLO引脚达到关断门限电压,使第三OVP芯片U3停止工作。使第一充电器电源101相对于第二充电器电源102和第三充电器电源103优先为产品进行充电,三个充电器电源不会同时工作,避免了第一充电器电源101反灌电流到第二充电器电源102和第三充电器电源103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给每一个充电端口设置一个OVP芯片,以适用于具有三个或以上充电器接口(充电器接口包括USB接口、充电器底座接口、磁吸式充电器接口等)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POS机及对讲机等电子产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些充电端口(如USB)需要实现OTG功能,如图4所示,第一充电器电源101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OTG_EN端口经过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电阻R4后连接第一OVP芯片的EN引脚,并且第一OVP芯片的EN引脚经过第五电阻R5后与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IN连接,第一OVP芯片U1的电压输出引脚连接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第一OVP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第一OVP芯片U1的ISNS引脚通过第六电阻R6后接地。
当检测到OTG设备输入时,OTG-EN出高电平(1.5-5V),让第一OVP芯片U1工作,向产品供电的电源线VBUS的OTG的5V电压就会通过第一OVP芯片U1输出给第一充电器电源的充电端口的OTG设备,通过给OVP芯片的EN引脚加GPIO控制即可实现OTG功能,不需要增加额外DCDC电路,简化设计,降低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有两个或多个充电端口均实现OTG功能时,将两个或多个充电端口相应的OVP芯片的EN引脚均连接OTG_EN端口,通过给OVP芯片的EN引脚加GPIO控制即可实现OTG功能,不需要增加额外DCDC电路,简化设计,降低成本。
本申请中“<”无特别说明,均为小于符号。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其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第一充电器电源连接,其输出端用于与用电负载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充电器电源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所述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第一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一电压,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其中,所述关断门限电压<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二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
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所述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第二电压,以及当检测到第二电压,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输出关断门限电压作为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其中,所述关断门限电压<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在第一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压,将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关断门限电压,在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超过其过压阈值而停止工作,同时第一充电器电源与用电负载断开连接;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二引脚,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设置有二极管,第二电阻与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二极管;
在第二门限电压设置单元未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过压阈值设置为正常门限电压,在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判断出其输入电压低于过压阈值,第二充电器电源给用电负载供电;
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均采用内部有双MOS管的OVP芯片,所述OVP芯片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电压时停止工作,所述关断门限电压<所述预设电压<所述OVP芯片的输入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OTG接口通过二极管和电阻后连接至所述OVP芯片的EN引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其第二输入端为所述OVP芯片的OVLO引脚,其第一输入端为所述OVP芯片的IN引脚,其输出端为所述OVP芯片的OUT引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OVP芯片通过充电器接口与充电器电源连接,充电器接口的类型包括USB接口、充电器底座接口及磁吸式充电器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OVP芯片的EN引脚通过电阻后连接至其IN引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OVP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OVP芯片的ISNS引脚通过电阻后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8297.2A CN11305471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8297.2A CN11305471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4711A CN113054711A (zh) | 2021-06-29 |
CN113054711B true CN113054711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7651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38297.2A Active CN113054711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5471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7734A (zh) * | 2013-03-04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充电保护装置及智能终端 |
WO2015018093A1 (zh) * | 2013-08-09 | 2015-02-12 |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过压过流保护的充电器及其保护方法 |
CN106100031A (zh) * | 2016-06-30 | 2016-11-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和终端 |
CN108011416A (zh) * | 2017-11-30 | 2018-05-08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可充电电子设备 |
CN110890780A (zh) * | 2019-12-26 | 2020-03-17 |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管理系统 |
CN212012860U (zh) * | 2020-06-30 | 2020-11-24 | 深圳市卡卓无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采集电路及执法记录仪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10338297.2A patent/CN1130547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7734A (zh) * | 2013-03-04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充电保护装置及智能终端 |
WO2015018093A1 (zh) * | 2013-08-09 | 2015-02-12 |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过压过流保护的充电器及其保护方法 |
CN106100031A (zh) * | 2016-06-30 | 2016-11-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和终端 |
CN108011416A (zh) * | 2017-11-30 | 2018-05-08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可充电电子设备 |
CN110890780A (zh) * | 2019-12-26 | 2020-03-17 |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管理系统 |
CN212012860U (zh) * | 2020-06-30 | 2020-11-24 | 深圳市卡卓无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采集电路及执法记录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4711A (zh) | 202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20682B (zh) | 一种通过usb接口通信并为外部设备充电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2064582B (zh) | 可对外供电的终端 | |
CN105576727B (zh) |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704704A (zh) | 一种充电电路和终端 | |
CN103208822A (zh) | Usb充电控制电路 | |
CN104917016A (zh) | 充电式集线器 | |
CN103915863B (zh) | 终端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 |
CN204304549U (zh) | 充电器及充电管理电路 | |
CN103762650B (zh) | 一种基于平衡充电技术的单usb口备用电源 | |
CN103403643B (zh) | 充放电管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4267781A (zh) | 扩展坞可复用的移动终端及其扩展坞复用的方法 | |
CN109510045B (zh) | 一种辅助供电的usb数据线 | |
CN201766243U (zh) | 通用序列总线集线器 | |
CN202153645U (zh) | 一种基于otg接口充电的电子设备 | |
CN106451693B (zh) | 充电宝及otg数据线 | |
CN102882499A (zh) | 电源热插拔控制电路和系统 | |
CN103457304A (zh) | 充电转换器 | |
CN103855781B (zh) | 充电器及电子装置 | |
TW201535128A (zh) | 電子系統 | |
CN104882926B (zh) | 一种充电指示电路及移动终端 | |
CN113054711B (zh) | 一种多充电端口的充电电路 | |
CN101359836B (zh) | 一种自切换充电电路 | |
CN201075214Y (zh) | 一种usb通用数据线 | |
CN202678968U (zh) | 通讯保护电路及采用该通讯保护电路的空调 | |
CN103001261B (zh) | 广用型usb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