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324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3241B
CN113053241B CN202110202431.6A CN202110202431A CN113053241B CN 113053241 B CN113053241 B CN 113053241B CN 202110202431 A CN202110202431 A CN 202110202431A CN 113053241 B CN113053241 B CN 113053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state
support ba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24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3241A (zh
Inventor
李江
萧官诚
周瑞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24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3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3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侧的主机壳和副机壳;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显示区隐藏于主机壳中,在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主机壳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移动支撑条和固定支撑条、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包括固定支撑块的固定支撑块行和包括移动支撑块的移动支撑块行;第一状态下固定支撑块位于移动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移动支撑块位于固定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带动移动支撑条沿第一方向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裸露在移动支撑条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裸露在固定支撑条之间,解决了柔性显示面板从机壳中抽出会产生下陷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直在向拥有更大面积的显示区、更轻薄、更便携的方向发展。当前智能终端设备,尤其是手机,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屏幕占比已经接近极限,导致要有更大的屏幕,就需要更大的携带体积。因此,作为可以提供更大显示面板幕和更小携带体积的解决方案,可折叠式显示装置、可卷曲式显示装置的出现和应用,是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
为了保证显示装置携带过程的可靠性,现有的便携式显示装置一般还设有机壳结构,用以保护和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现有的便携式显示装置中,一般都是利用利用滑轨与转轴实现,利用转轴将柔性显示面板卷曲容置于机壳内,在使用时,需要将柔性显示面板从机壳中完全抽出,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在外侧,拉动滑轨后会产生滑轨间的间隙,让柔性显示面板下陷,造成部分区域显示不均且会有触觉上的不滑顺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柔性显示面板从机壳中抽出会产生下陷的问题,提高显示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机壳、副机壳和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副机壳和所述主机壳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暴露,所述第二显示区隐藏于所述主机壳中,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副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主机壳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移动支撑条和固定支撑条、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撑块行和移动支撑块行,所述固定支撑块行包括固定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行包括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条与所述副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述主机壳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支撑块位于所述移动支撑条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移动支撑块位于所述固定支撑条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副机壳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条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少部分所述移动支撑块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所述移动支撑条之间,至少部分所述固定支撑块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所述固定支撑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将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隐藏于主机壳中,在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主机壳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将第二显示区从主机壳中拉出后能够增加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面积,又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体积;本发明中在第一状态下,固定支撑块隐藏在移动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移动支撑块隐藏在固定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此时移动支撑条和固定支撑条对柔性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进行支撑,在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带动移动支撑条沿第一方向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沿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沿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之间,这样在第二状态下,移动支撑条和移动支撑块对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进行支撑、同时固定支撑条和固定支撑块对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进行支撑,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二显示区从主机壳中拉出后因为重力或触摸压力产生的下陷问题,能够保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的均匀性,当然也会保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触觉上的滑顺感,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下;
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中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
图5是图4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4中D-D’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1中M-M’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4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1中M-M’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1中M-M’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C-C’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3是图4中D-D’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机壳和副机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K-K’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至图6,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下;图2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中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图5是图4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图6是图4中D-D’向的一种剖面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机壳1、副机壳2和柔性显示面板3,副机壳2和主机壳1位于柔性显示面板3的同一侧,柔性显示面板3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
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状态Z1和第二状态Z2,第一状态Z1下,参照图1,第一显示区AA1暴露,第二显示区AA2隐藏于主机壳1中,第二状态Z2下,参照图4,副机壳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于主机壳1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AA2;
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以及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撑块行6和移动支撑块行7,固定支撑块行6包括固定支撑块8,移动支撑块行7包括移动支撑块9,移动支撑条4与副机壳2固定连接,固定支撑条5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
第一状态下,参照图2,固定支撑块8位于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参照图3,移动支撑块9位于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参照图4至图6,第二状态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柔性显示面板3可以为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对于柔性显示面板3的结构未做具体限定(图中未示出),可选的,柔性显示面板3至少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阵列层、位于阵列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结构层,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子像素,当然柔性显示面板3还包括围绕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非显示区(图中未示出),衬底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阵列层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发光结构层的子像素发光与否。可选的,衬底基板一侧还可以设置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用于限定出发光结构层的各个子像素的设置位置,阵列层可以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有源层,还可以包括各个导电膜层之间的绝缘层,用以制作子像素控制单元(图中未示意),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3还可以包括盖板、光学胶和薄膜封装层等(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是指在第一状态Z1下,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在同一平面上,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交替排列,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撑块行6和移动支撑块行7是指在第一状态Z1下固定支撑块行6和移动支撑块行7在同一平面上,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交替排列,在第一状态Z1下,固定支撑块行6隐藏在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移动支撑块行7隐藏在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当然,本发明中对于副机壳2和主机壳1的位置关系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在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能够相对主机壳1沿第一方向X上运动时能够带动移动支撑条4也沿第一方向X运动即可。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和图4,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的平面图中均具有四个边缘,左侧边、右侧边、上侧边和下侧边,参照图4,在第二状态Z2下可以清楚的看出移动支撑条4的左侧边与副机壳2相连接,固定支撑条5的右侧边与主机壳1相连接,当然固定支撑条5无论第一状态Z1下还是第二状态Z2下均不会移动,而发生相对移动的是移动支撑条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的结构、以及移动支撑块9和固定支撑块8的结构做具体限定,只要在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能够使得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即可。
图5中仅示出了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图6中仅示出了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的情况,此时仅部分第二显示区AA2暴露,当然也可以全部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全部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此时第二显示区AA2所发出的光可以被人眼或者外界观察到。
可选的,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时,固定支撑块8与固定支撑条5平齐时对第二显示区AA2的支撑效果较好,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时,移动支撑块9与移动支撑条4平齐时对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效果较好。
一方面,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Z1下将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二显示区AA2隐藏于主机壳1中,在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于主机壳1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AA2,将第二显示区AA2从主机壳1中拉出后能够增加柔性显示面板3的显示区面积,又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体积;
另一方面,在第一状态Z1下,固定支撑块8隐藏在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移动支撑块9隐藏在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此时移动支撑条4和固定支撑条5对柔性显示面板3第一显示区AA1进行支撑,在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这样在第二状态Z2下,移动支撑条4和移动支撑块9对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一显示区AA1进行支撑、同时固定支撑条5和固定支撑块8对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二显示区AA2进行支撑,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二显示区AA2从主机壳1中拉出后因为重力或触摸压力产生的下陷而引起的可靠性和视觉差异的问题,能够保持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显示的均匀性,当然也会保持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触觉上的滑顺感和视觉上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和图5,固定支撑块8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通过弹性部件10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通过弹性部件10使固定支撑块8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的一种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使固定支撑块8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在第二状态下,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即可。
可选的,弹性部件10可以为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结构的弹性部件10,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固定支撑块8隐藏在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二状态下,移动支撑条4在副机壳2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X上运动,此时由于没有了移动支撑条4的遮挡,在弹性部件10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块8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通过弹性部件10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能够使得固定支撑块8只在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不会使固定支撑块8沿其它方向运动;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弹性部件10弹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从而对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二显示区AA2进行支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和图5,主机壳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包括第一凹槽11,弹性部件10位于第一凹槽11中,第一状态Z1下,弹性部件10处于第一弹性状态,第二状态Z2下,部分弹性部件10处于第二弹性状态,第一弹性状态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状态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此时即可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在展开时,存在下方镂空较深的悬空部分,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可选的,第一弹性状态时弹性部件10可以为压缩状态,第二弹性状态下弹性部件10可以为自由状态。压缩状态下,弹性部件10压缩在第一凹槽11中,自由状态下,弹性部件10恢复到原始长度向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弹出,支撑固定支撑块8向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在主机壳1靠近柔性面板的一侧设多个第一凹槽11,将弹性部件10设置在第一凹槽11中,可以将弹性部件10隐藏在第一凹槽11中,另外设置第一凹槽11,固定支撑块8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通过弹性部件10与主机壳1固定连接,这样不需要对固定支撑块8减薄。
第一状态下(参照图2),弹性部件10处于第一弹性状态,此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使固定支撑块8隐藏在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二状态下(参照图5),部分弹性部件10处于第二弹性状态,第一弹性状态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状态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此时第二状态时弹性部件10的弹力使固定支撑块8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5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4,移动支撑块与移动支撑条4通过弹性连接件12相连接,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的同时,移动支撑条4带动移动支撑块9向第一方向X移动,使得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
可选的,弹性连接件12可以为弹力线,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结构的弹性连接件12,只要能够实现将移动支撑块9与移动支撑条4相连接,第二状态Z2下,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滑动的同时,移动支撑条4带动移动支撑块9向第一方向X移动,使得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9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参照图3),移动支撑块9隐藏在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二状态下(参照图4),副机壳2带动移动支撑条4向第一方向X移动,由于移动支撑块9与移动支撑条4相连接,此时则移动支撑块9没有了固定支撑条5的阻挡,所以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连接件12将移动支撑块9与移动支撑条4连接,能够实现在第二状态Z2时移动支撑块9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图7是图1中M-M’向的一种剖面图,图8是图4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弹性连接件16的一端固定在移动支撑块9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与移动支撑块9相邻的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一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处于第三弹性状态,第二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处于第四弹性状态,第三弹性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大于第四弹性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
图7和图8中弹性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支撑块9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以及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可选的,第三弹性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可以为压缩状态,第四弹性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可以为自由状态,压缩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压缩在中移动支撑块9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和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之间,自由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恢复到原始长度,带动移动支撑块9向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方向运动。
第一状态下,弹性连接件12处于第三弹性状态,此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使移动支撑块9隐藏在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二状态下,部分弹性连接件12处于第四弹性状态,第三弹性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大于第四弹性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移动支撑块9没有了固定支撑条5的阻挡,此时第四状态时弹性连接件12的弹力使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和图8,移动支撑块靠近移动支撑条4的一侧包括镂空区13,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镂空区13贯穿移动支撑块9,弹性连接件12贯穿镂空区13。
可以理解的是,镂空区13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椭圆形,也可以是弧形,当为弧形时为半开口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镂空区13贯穿移动支撑块9,弹性连接件12贯穿镂空区13,这样能够起到固定弹性连接件12的作用,以免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弹性连接件12发生位移,确保移动支撑块9沿柔性显示面板3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4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参照图9,图9是图1中M-M’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一凸起14、以及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二凹槽15,第一凸起14卡合在第二凹槽15中使得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Y上,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交替设置,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需要滑动连接实现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一凸起14、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二凹槽15,第一凸起14卡合在第二凹槽15中,如此实现了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起14卡合在第二凹槽15中的方式实现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滑动连接,也能够防止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参照图10和图11,图10是图1中M-M’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6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支撑条与移动支撑条4通过连接件16相连接,连接件16使得固定支撑条5与所移动支撑条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Y上,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交替设置,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需要滑动连接实现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通过连接件16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连接件16的一种结构,图11中未对连接件16进行图案填充,当然对于连接件16的结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16将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连接,如此实现了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滑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0,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邻的边缘具有第三凹槽17,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相邻的边缘具有第四凹槽18,连接件16分别卡接在第三凹槽17和第四凹槽18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截面经过了连接件16,当然该连接件16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固定支撑条5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Y上,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交替设置,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之间需要滑动连接实现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通过连接件16相连接,在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相邻的边缘设第三凹槽17,移动支撑条4与固定支撑条5相邻的边缘设第四凹槽18,连接件16分别卡接在第三凹槽17和第四凹槽18中,这样能够避免固定支撑条5与移动支撑条4之间设置缝隙,能够更好的支撑柔性显示面板3,防止在重力或触摸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下陷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在第一方向X上,固定支撑块行6的长度和固定支撑条5的长度相等,移动支撑条4的长度和移动支撑块行7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中,第一方向X上,固定支撑块行6的长度和固定支撑条5的长度相等,移动支撑条4的长度和移动支撑块行7的长度相等,这样当副机壳2向第一方向X运动的最大距离能够为移动支撑条4的长度,第二显示区完全裸露后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区AA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相等,即第二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3显示区裸露面积是第一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3显示区裸露面积的二倍,使柔性显示面板3的显示区面积增加程度达到最大化。
另外一方面,沿第一方向X上,固定支撑块行6的长度和固定支撑条5的长度相等,移动支撑条4的长度和移动支撑块行7的长度相等,能够保证当第二显示区完全裸露后对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进行支撑,防止部分区域中由于没有固定支撑块行6或移动支撑块行7的支撑而使柔性显示面板发生下陷的问题,保证显示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2是图4中C-C’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沿第一方向X上移动支撑条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9和第一斜面20,第二状态下第一斜面20位于第一侧面19靠近固定支撑块8的一侧,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支撑条4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第一表面21位于第二表面22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一斜面20与第一表面21的夹角为钝角。
沿第一方向X上固定支撑块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3和第二斜面24,第二状态下第二斜面24位于第二侧面23靠近移动支撑条4的一侧,第二斜面24与第一斜面20相匹配,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固定支撑块8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25和第四表面26,第三表面25位于第四表面26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二斜面24与第三表面25的夹角为锐角。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斜面20与第一表面21的夹角为钝角的角度范围、以及第二斜面24与第三表面25的夹角为锐角的角度范围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斜面20与第二斜面24的倾斜方向大致相似即可。
由图12的C-C’向剖面图可知,移动支撑条4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9和第一斜面20,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第一斜面20与第一表面21的夹角为钝角,第二表面22与第一斜面20的夹角为锐角,即第二表面22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表面2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固定支撑块8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3和第二斜面24,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25和第四表面26,第二斜面24与第三表面25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斜面24与第四表面26的夹角为钝角,即第四表面26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第三表面25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当显示装置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时,移动支撑条4沿第一方向X并向指向固定支撑块8的方向运动,第一斜面20会施加垂直于第一斜面20方向的力给第二斜面24,使得第二斜面24具有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方向并指向主机壳1的分力,实现固定支撑块8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并指向主机壳1方向运动,并隐藏在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斜面20与第一表面21的夹角为钝角的角度范围、以及第二斜面24与第三表面25的夹角为锐角的角度范围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对于第一斜面20与第一表面21的夹角越大、第二斜面24与第三表面25的夹角越小越有利于固定支撑块8运动到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能够顺利的实现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状态切换过程更顺畅且可以减小在状态切换过程中支撑块与支撑条之间的损耗,使固定支撑块8运动到移动支撑条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3,图13是图4中D-D’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沿第一方向X上移动支撑块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27和第三斜面28,第二状态下第三斜面28位于第三侧面27靠近固定支撑条5的一侧,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支撑块9包括相对的第五表面29和第六表面30,第五表面29位于第六表面3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三斜面28与第五表面29的夹角为锐角;
沿第一方向X上固定支撑条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31和第四斜面32,第二状态下第四斜面32位于第四侧面31靠近移动支撑块9的一侧,第四斜面32与第三斜面28相匹配,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固定支撑条5包括相对的第七表面33和第八表面34,第七表面33位于第八表面34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第四斜面32与第七表面33的夹角为钝角。
由图13的D-D’向剖面图可知,移动支撑块9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27和第三斜面28,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五表面29和第六表面30,第三斜面28与第五表面29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斜面28与第六表面30的夹角为钝角,即第六表面30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第五表面29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固定支撑条5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31和第四斜面32,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七表面33和第八表面34,第四斜面32与第七表面33的夹角为钝角,第四斜面32与第八表面34的夹角为锐角,即第七表面33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小于第八表面34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当显示装置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时,移动支撑条(图中未示出)沿第一方向X运动带动移动支撑块9向固定支撑条5的方向运动,第四斜面32会施加垂直于第四斜面32方向的力给第三斜面28,使得第三斜面28具有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方向并指向主机壳1的分力,实现移动支撑块9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并指向主机壳1方向运动,并隐藏在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斜面28与第第五表面29的夹角为锐角的角度范围、以及第四斜面32与第七表面33的夹角为钝角的角度范围不做具体限定,当然第三斜面28与第第五表面29的夹角越小、第四斜面32与第七表面33的夹角越大越有利于移动支撑块9运动到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能够顺利的实现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使移动支撑块9运动到固定支撑条5远离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12、图13,主机壳还包括容置腔35,容置腔35内设有卷轴36,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端与副机壳2远离卷轴36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与卷轴36相连接,第一状态下,第二显示区AA2隐藏于容置腔35中。
图2和图3中可知,第一状态下,通过卷轴36顺时针卷曲作用将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二显示区AA2隐藏于主机壳1的容置腔35中,图5、图6、图12和图13可知,在第二状态下,通过卷轴36逆时针转动将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AA2暴露,这样能够实现第二显示区AA2的隐藏和暴露,提高在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显示面积,同时又没有增加显示装置的体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图3、图5、图6、图12和图13、以及参照图14和图15,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机壳1和副机壳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K-K’的一种剖面图,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主机壳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第一支撑板37位于第二支撑板38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上,主机壳1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39,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侧板39位于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之间,且侧板39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相连接,侧板39上设有滑槽40,副机壳2包括第三支撑板41,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三支撑板41位于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之间,第三支撑板41与滑槽40相卡合。
可选的,主机壳1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主机壳1沿第二方向Y上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39,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夹设在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之间,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卡合在主机壳1侧板39上的滑槽40中实现主机壳1和副机壳2的滑动连接,这样当显示装置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副机壳2能够相对主机壳1沿第一方向X运动,当然本发明中主机壳1和副机壳2的连接方式仅为其中一种可能,对应主机壳1和副机壳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它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机壳1的侧板39上开设滑槽40,将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夹设在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之间并与滑槽40卡合,实现了主机壳1和副机壳2的滑动连接,便于副机壳2相对主机壳1沿第一方向X运动,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4和图15,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销42,侧板39还包括固定孔43,第三支撑板41与侧板39通过固定销42贯穿固定孔43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需要保持的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所以第二状态下副机壳2也要保持在固定位置一定时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机壳1的侧板39上设置固定孔43,将固定销42贯穿固定孔43将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与主机壳1的侧板39,这样维持副机壳2的位置固定,当然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销42插入到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中,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三支撑板41靠近侧板39的边缘设槽,将固定销42插入槽中,这样能够进一步固定住第三支撑板41和侧板39,维持副机壳2和主机壳1的相对位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固定销42可以手动固定也可以自动固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销42贯穿固定孔43使主机壳1的侧板39与副机壳2的第三支撑板41相固定,能够维持显示装置在第二状态下一定时间,防止柔性显示面板3的第二显示区AA2卷曲到主机壳1中。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下将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隐藏于主机壳中,在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主机壳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二显示区,将第二显示区从主机壳中拉出后能够增加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面积,又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体积;本发明中在第一状态下,固定支撑块隐藏在移动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移动支撑块隐藏在固定支撑条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此时移动支撑条和固定支撑条对柔性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进行支撑,在第二状态下,副机壳带动移动支撑条沿第一方向滑动,至少部分移动支撑块沿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移动支撑条之间,至少部分固定支撑块沿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固定支撑条之间,这样在第二状态下,移动支撑条和移动支撑块对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进行支撑、同时固定支撑条和固定支撑块对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进行支撑,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二显示区从主机壳中拉出后因为重力或触摸压力产生的下陷问题,能够保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的均匀性,当然也会保持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触觉上的滑顺感,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机壳、副机壳和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副机壳和所述主机壳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暴露,所述第二显示区隐藏于所述主机壳中,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副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主机壳移动,暴露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移动支撑条和固定支撑条、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撑块行和移动支撑块行,所述固定支撑块行包括固定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行包括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与所述移动支撑条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移动支撑条与所述副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述主机壳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固定支撑块位于所述移动支撑条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移动支撑块位于所述固定支撑条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副机壳带动所述移动支撑条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同时,所述移动支撑条带动所述移动支撑块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使得至少部分所述移动支撑块裸露在所述移动支撑条之间,至少部分所述固定支撑块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运动裸露在所述固定支撑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块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主机壳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第一凹槽,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一弹性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部分所述弹性部件处于第二弹性状态,所述第一弹性状态时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状态时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支撑块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与所述移动支撑块相邻的所述移动支撑条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连接件处于第三弹性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连接件处于第四弹性状态,所述第三弹性状态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四弹性状态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块靠近所述移动支撑条的一侧包括镂空区,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镂空区贯穿所述移动支撑块,所述弹性连接件贯穿所述镂空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述移动支撑条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一凸起、以及所述移动支撑条与所述固定支撑条相邻的边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卡合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使得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移动支撑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述移动支撑条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移动支撑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条与所述移动支撑条相邻的边缘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移动支撑条与所述固定支撑条相邻的边缘具有第四凹槽,所述连接件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固定支撑块行的长度和所述固定支撑条的长度相等,所述移动支撑条的长度和所述移动支撑块行的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移动支撑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一斜面,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固定支撑块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移动支撑条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固定支撑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和第二斜面,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移动支撑条的一侧,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匹配,在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固定支撑块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位于所述第四表面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的夹角为锐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移动支撑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三斜面,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靠近所述固定支撑条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移动支撑块包括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位于所述第六表面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五表面的夹角为锐角;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固定支撑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四斜面位于所述第四侧面靠近所述移动支撑块的一侧,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匹配,在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固定支撑条包括相对的第七表面和第八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位于所述第八表面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七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还包括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卷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副机壳远离所述卷轴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与所述卷轴相连接,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隐藏于所述容置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主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主机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副机壳包括第三支撑板,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滑槽相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销,所述侧板还包括固定孔,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侧板通过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固定孔相对固定。
CN202110202431.6A 2021-02-23 2021-02-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53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2431.6A CN113053241B (zh) 2021-02-23 2021-02-2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2431.6A CN113053241B (zh) 2021-02-23 2021-02-2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241A CN113053241A (zh) 2021-06-29
CN113053241B true CN113053241B (zh) 2022-07-12

Family

ID=7650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2431.6A Active CN113053241B (zh) 2021-02-23 2021-02-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3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3690B (zh) * 2021-12-31 2023-07-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1566B2 (en) * 2011-09-02 2014-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KR102591365B1 (ko) * 2016-09-12 2023-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확장형 표시 장치
CN106652798B (zh) * 2017-01-16 2019-01-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承载组件
KR20200111083A (ko) * 2019-03-18 2020-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롤-슬라이드 이동 단말기
CN111508374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68524B (zh) * 2020-09-17 2022-08-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241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01100B2 (en) Foldable device
US20190025887A1 (en) Foldable device
US10057998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O2022068211A1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02073B (zh) 折叠式设备
US20210360799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179762A (zh) 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CN113053241B (zh) 显示装置
WO2021129625A1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006134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353927B2 (en) Bendable device
WO202302515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413555A1 (en) Rollabl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3539089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037658A (zh) 柔性显示装置
KR102442942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20210046206A (ko)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163912A (ja) 表示部支持機構、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US20240040023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3024170A1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165772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갖는 휴대단말기
US2023020973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apparatus
KR20060028947A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115035800A (zh) 电子设备
KR20030065096A (ko) 접이식 디스프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