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1433A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1433A
CN113051433A CN201911374249.8A CN201911374249A CN113051433A CN 113051433 A CN113051433 A CN 113051433A CN 201911374249 A CN201911374249 A CN 201911374249A CN 113051433 A CN113051433 A CN 113051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classified
type
tim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4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文浩
刘莉莉
张硕
王皓
郭兴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4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1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1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7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video data
    • G06F16/75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7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video data
    • G06F16/7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786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e.g. tags, keywords, comments, title and artist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time, location and usage information, user ra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分类数据;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一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确定的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每个用户都可能会拥有多个形态各异,相互通信连接的智能设备。目前,将一个数据从一个智能设备传输至另一个智能设备时,一般是依赖于预先设置的优先级值对数据进行分类。例如,基于预先设置的优先级和比特率等属性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类。
现有的数据分类方法依赖于事先设定的条件,无法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十分死板呆滞,即现有数据分类方法不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数据分类方法不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类数据;
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根据所述时间差对所述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待分类数据从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之间的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即以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和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之差作为数据分类的指标,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时间差的数值也不会相应不同,即时间差的数值大小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关,也即通过时间差可以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使得根据该时间差分类得到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示例性地,待分类数据为视频数据,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A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之后,直接就在平板电脑上播放该视频数据;而B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之后,隔了两个小时才播放该视频数据。对于A用户来说,时间差数值只有几分钟,而B用户的时间差数值则是几小时。此时,根据A用户的时间差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视频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为紧急型数据,而根据B用户的时间差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视频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为非紧急型数据。由此可见,根据时间差确定出的数据类型更贴合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时间差对所述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所述优先级指标计算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所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所述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性指标,包括:
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N-1个历史时间差;其中,所述目标类型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对应的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历史时间差和所述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所述加权平均时间差作为所述优先级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历史时间差和最近一次传输的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随着数据传输次数的变化,加权平均时间差不断变化,即数据分类原则可以在多次传输中学习更新,从而使得数据分类的准确率更高,更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时间差;
其中,所述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时记录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之后首次被访问时记录的时间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并记录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记录第二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检测到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反馈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信息,所述时间差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得到的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通过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其中,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根据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确定的,所述目标类型为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类型,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由第一方面可知,基于时间差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可以使得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习惯。在确定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之后,采用与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即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按照不同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保证了不同数据对传输速率的不同要求。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数据的辅助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辅助指标数据和所述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类型,每一种传输类型对应一种传输模式;
将所述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指标数据包括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和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可靠性指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差的大小可以表征数据的紧急性,时间差越小,数据的紧急性越高。通过数据类型和辅助指标数据,确定传输类型,基于该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不同待处理数据对传输速率、能耗和可靠性等的不同要求。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待处理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所述历史时间差;
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所述优先级指标计算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所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所述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种类的数据的紧急性指标,包括:
基于N个所述历史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并将所述平均时间差作为所述优先级指标;
其中,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待处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差和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次传输并获得当次传输的时间差之后均可以根据时间差重新进行数据分类。随着数据传输的不断进行,不断地重复进行数据分类过程,数据类型不断调整,最终趋于稳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手机200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家居场景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体域网场景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间差获取流程的一种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类过程的一种流程示意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案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可以是任意的。换句话说,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又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任意的。例如,参见图1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第一电子设备11,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12通信连接。
多个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相同类型的智能设备,也可以是不相同类型的智能设备。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摄像头,手机与3个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又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电视、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平板电脑分别与智能电视、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通信连接。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该通信方式可以为有线通信,也可以为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时,具体可以为但不限于近距离无线通信。具体应用场景不同,通信方式也可能会相应不同。例如,智能家居场景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均安装有分布式操作系统,安装有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之间通过软总线通信连接。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一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也可以不是一直处于通信连接状态。例如,智能场景下,电子设备之间通过软总线连接,用户回到家中时,用户手机自动和家中的智能电视建立通信连接,用户离开家时,用户手机自动和家中的智能电视断开通信连接。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图2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2,该手机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210、存储器220、输入单元230、显示单元240、传感器250、音频电路260、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270、处理器280、以及电源2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2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2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2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2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2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2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2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230可包括触控面板2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232。触控面板2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231上或在触控面板2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2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280,并能接收处理器2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231。除了触控面板231,输入单元2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2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2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2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240可包括显示面板2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2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231可覆盖显示面板241,当触控面板2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2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2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2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虽然在图2中,触控面板231与显示面板2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231与显示面板2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2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2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2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另外,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260、扬声器261,传声器2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2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2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280处理后,经RF电路2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2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2示出了WiFi模块2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2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2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2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80中。
手机2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2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2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可选地,摄像头在手机200的上的位置可以为前置的,也可以为后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手机200可以包括单摄像头、双摄像头或三摄像头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手机200可以包括三摄像头,其中,一个为主摄像头、一个为广角摄像头、一个为长焦摄像头。
可选地,当手机200包括多个摄像头时,这多个摄像头可以全部前置,或者全部后置,或者一部分前置、另一部分后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尽管未示出,手机2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介绍完手机的硬件组成之后,下面将对手机200的软件结构进行介绍。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手机200的软件结构示意图。以手机200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FWK)、系统层以及硬件抽象层,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
如图3所示,所述应用程序层可以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短信息,日历,相机,视频,导航,图库,通话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用于接收应用程序框架层所发送的事件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资源管理器以及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
视图系统,所述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2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系统层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传感器服务模块,物理状态识别模块,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等。
传感器服务模块,用于对硬件层各类传感器上传的传感器数据进行监测,确定手机200的物理状态;
物理状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手势、人脸等进行分析和识别;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系统层还可以包括: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硬件抽象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硬件抽象层可以包括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传感器驱动等,用于驱动硬件层的相关硬件,如显示屏、摄像头、传感器等。
在介绍完相关系统架构和相关设备之后,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参见图4示出的智能家居场景的一种架构示意图,该场景包括用户手机41、智能锁42、智能电视43、宠物智能喂食器44和平板电脑45,用户手机和各个智能设备上均安装有分布式操作系统,用户手机通过软总线46与各个智能设备通信连接。
用户手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对各个智能设备进行管理,例如,通过手机设置智能锁的密码,通过手机设置宠物喂食器的喂食时间等。用户手机获取到需要传输或同步至各个智能设备的数据之后,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存储,此时,用户手机的ROM可以充当软总线的“寄存器”,当用户手机与相应的智能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用户手机自动将待传输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至相应的智能设备。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根据该数据传输至对端设备到首次被访问之间的时间差确定。
参见图5示出的无线体域网场景的一种架构示意图,该场景包括用户手机51、协调器节点52、智能耳机53和智能手环54,各个设备之间通过无线体域网通信连接。
用户手机可以对智能耳机和智能手环的进行管理,例如,用户将手机本地的一首歌传输至智能手环。又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调整智能耳机的播放参数。协调器节点可以起到路由器的作用,用户手机的数据先传输至协调器节点,再由协调节点传输至对应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提及的智能家居场景和无线体域网场景仅仅是一种示例,且上文提及的场景中包括的设备和设备类型也只是一种示例,在此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定。
在列举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几个应用场景之后,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案包括数据分类方案和数据分类传输方案,数据分类是指根据数据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之间的时间差,对数据进行数据分类,以确定出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分类传输是指按照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将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下面首先介绍数据分类方案。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框图,该方法可以具体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该数据处理方法具体为数据分类方法,该数据分类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获取待分类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待分类数据是指需要进行数据分类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需要同步或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例如,该待分类数据为手机需要传输至平板电脑的视频数据。又例如,该待分类数据为手机需要传输至智能电视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
具体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输入操作,以获取到上述待分类数据。例如,上述待分类数据为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用户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通过手机的相应编辑界面编辑明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编辑完成之后,手机即可获取到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待分类数据之后,可以对所获取的待分类数据进行数据分类。
步骤S602、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第一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可以是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访问,也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自主地访问。
具体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时间差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下面示例性地列举两种获取时间差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
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待分类数据;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在待分类数据传输完成时记录第一时刻,并在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时记录第二时刻。接着,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时间差,时间差是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计算得到的。
进一步地,该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可以为但不限于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也就是说,第一电子设备将待分类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记录待分类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以及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的时间,并根据这两个时间计算出时间差。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新的待分类数据至第二电子设备,或者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时,第二电子设备则将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
参见图7示出的时间差获取流程的一种交互示意图,具体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701、第一电子设备将待分类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S702、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待分类数据,并记录待分类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
步骤S703、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时,记录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步骤S704、第二电子设备计算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和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
步骤S705、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
应理解的是,第二电子设备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已计算得到的时间差,也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和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由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这两个时间点计算出所需的时间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时间差确定过程中,待分类数据的传输模式可以是任意的。具体来说,待分类数据的传输可以是分类传输,也可以是非分类传输。如果待分类数据这一种数据的历史总传输次数为零,或者,即使历史总传输次数不为零,但还没有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此时,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还没有确定,则可以采用现有的传输模式将待分类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而如果已经对待分类数据进行过数据分类了,可以按照数据分类得到的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进行分类传输。当然,即使已经对待分类数据进行过数据分类了,也可以不采用分类传输模式来传输待分类数据。
举例来说,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待分类数据为某一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某一天下午,用户在手机上编辑好第二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并将该电视播放日程表存储在手机;用户回到家中之后,手机自动与智能电视建立通信连接,手机通过软总线自动将存储的电视播放日程表发送至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接收到电视播放日程表之后,先存储在本地,并记录电视播放日程表传输完成的时间点为19:30。用户预先设定每天的24:00自动重置电视播放日程表,智能电视检测到时间为24:00时,则自动访问存储在本地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按照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设置明天的播放节目和播放时间等信息,并记录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为24:00。智能电视计算19:30和24:00之间的时间差为4.5小时。第二天下午,用户还是在手机编辑好下一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并存储在手机。用户回到家中之后,手机自动通过软总线将下一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传输至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接收到下一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时,则将4.5个小时反馈给手机,手机则可以获知上一个电视播放日程表的时间差。
应理解的是,用户也可以手动重置明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例如,用户在20:30分时,通过遥控器操作智能电视,以重置明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当然,智能电视也可以不用等到接收到下一个电视播放日程表才反馈上一个电视播放日程表的时间差,而是在检测到首次被访问时则自动反馈相应的时间差给手机。
第二种方式
第一电子设备记录待分类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反馈的首次被访问时间信息,然后根据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记录的时间点和第二电子设备反馈的首次被访问信息,自动计算出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
也就是说,第一电子设备将待分类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记录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待分类数据,并将待分类数据存储在本地,当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时,则自动将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信息返回给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这两个时间点自动计算出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二电子设备反馈的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信息和第一电子设备所记录的传输完成时间点相互对应,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在反馈的时间点信息中加上标识信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该时间点信息是哪一次传输数据对应的时间点。
上文列举的两种时间差获取方式仅仅是一种示例,时间差确定方式还可以为其它,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已经存储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读取本地相应的时间差,以获取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
步骤S603、根据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的时间差可以表征数据的“紧急性”,即可以根据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计算数据的紧急性指标,根据紧急性指标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以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上述数据类型是指表征数据“紧急性”的类型。根据时间差的大小(即数据的紧急性大小),可以将数据分为紧急型数据和非紧急型数据,即数据类型包括紧急型数据和非紧急型数据;也可以根据时间差的大小,确定数据的紧急程度,例如,数据类型包括第一级紧急数据、第二级紧急数据、第一级非紧急数据和第二级非紧急数据等。
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数据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的时间差大小也可能会相应地不同,这样,基于数据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的时间差感知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使得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示例性地,待分类数据为视频数据,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A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之后,直接就在平板电脑上播放该视频数据;而B用户将视频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之后,隔了两个小时才播放该视频数据。对于A用户来说,时间差数值只有几分钟,而B用户的时间差数值则是几小时。此时,根据A用户的时间差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视频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为紧急型数据,而根据B用户的时间差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视频数据的数据类型可能为非紧急型数据。由此可见,根据时间差确定出的数据类型更贴合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具体应用中,基于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可以是任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根据时间差计算紧急数值,再根据紧急数值确定数据的数据类型。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类过程的一种流程示意框图,上述根据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根据时间差确定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基于时间差确定优先级指标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下面示例性地列举两种可能的计算方式。
第一种计算方式
首先,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N-1个历史时间差;其中,目标类型为待分类数据对应的类型,目标类型的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类型的数据是指与待分类数据的种类相同的数据,例如,目标类型的数据为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电视播放日常表数据的历史传输次数为N-1次,加上当次传输,这一种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的传输总次数为N次,每一次传输均对应一个时间差。现在,用户需要将明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传输至智能电视,此时,当前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为上述待分类数据,而历史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可以作为历史待分类数据,当前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和历史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均属于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即当次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和历史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均属于目标类型的数据。
其中,传输总次数=历史传输次数+本次传输,确定本次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对应的时间差之后,获取历史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对应的时间差,每次传输均对应一个时间差,即获取N-1个历史时间差。
其次,基于历史时间差和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加权平均时间差作为优先级指标(即紧急性指标)。
其中,加权平均处理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直接将多个时间差的值相加,然后再用相加值除以时间差个数,得到平均时间差;也可以是每个时间差均乘上一个相同的权重值,再将各个乘值相加后计算平均值。
当然,也可以对多个时间差进行老化加权平均处理,老化加权平均处理是指每个时间差均与对应的老化指数相乘之后,再将各个相乘值相加,计算平均值。每个时间差对应的老化指数可以表征时间差的权重或比重,每个时间差对应的老化指数的值均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距离当前时间越远的时间差的比重越低,距离当前时间越近的时间差的比重越高。
具体应用中,从当前时间往前推,N个时间差分别为{t0,t1,...,tN-1},t0为本次的时间差,t1,...,tN-1为N-1个历史时间差,tN-1为距离当前时间最远的时间差。基于此,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21
其中,u为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θ为老化系数,0<θ≤1,θi可以为上述老化指数,N为传输总次数。其中,老化系数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基于历史时间差和最近一次传输的时间差进行老化加权平均处理,得到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随着数据传输次数的变化,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不断变化,即数据分类原则可以在多次传输中学习更新,从而使得数据分类的准确率更高,更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举例来说,目标类型的数据为L数据,L数据的传输总次数为5次,本次传输对应的时间差为5min,第一次至第四次对应的时间差分别为6min、8min、5min、4min。
N=5,θ=0.5,利用上述公式(1)计算老化平均时间差,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22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选取所有的历史时间差进行计算,而是只选取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时间差(例如,一个月以内的历史时间差)进行计算。更具体地,选取历史时间差的时候,可以舍弃一些差异较大的数据。
第二种计算方式
直接将本次传输的时间差作为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即时间差=优先级指标。例如,L数据的本次传输的时间差为5mim,则优先级指标为5min。
相较而言,基于历史时间差和本次传输对应的时间差确定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可以使得后续的数据分类更加准确,更贴合用户习惯。
根据待分类数据本次传输的时间差确定出优先级指标之后,可以根据优先级指标进一步计算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
步骤S802、根据优先级指标计算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
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凸减”函数作为优先值(即紧急值)计算函数,以计算出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例如,优先值计算函数具体如下式: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31
其中,v为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u为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举例来说,L数据的u值为9.625,L数据的v值为: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32
计算出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之后,可以根据该优先值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步骤S803、根据优先值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具体应用中,可以先确定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然后将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上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且每一个数值范围对应一种数据类型。例如,预先设定的数值范围包括:(-∞,0)和[0,+∞),(-∞,0)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非紧急型数据,[0,+∞)对应的数据类型为紧急型数据。当待分类数据的紧急值大于0时,则将该待分类数据划分为紧急型数据,反之,如果紧急值小于0时,则将该待分类数据划分为非紧急型数据。
介绍完数据分类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一侧的相关流程之后,下面将对数据分类方案中第二电子设备一侧的相关流程。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框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获取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并记录第一时刻,第一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成功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不记录第一时刻,而是由第一电子设备记录第一时刻。
步骤S902、记录第二时刻,第二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步骤S903、检测到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信息,时间差信息为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得到的信息。
其中,上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可以为但不限于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上述时间差信息可以是时间差数值,即第二电子设备计算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将差值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即第二电子设备不计算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而是由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反馈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进行计算。
具体应用中,每传输一次并获得当次传输的时间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均可以执行一次上述数据分类方案,这样,每一次传输均可以得到一个数据类型。随着传输次数的增加,数据类型最终会趋于稳定。数据类型趋于稳定之后,可以不对这一类数据进行数据分类,也可以每隔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一次数据分类过程,比较当次得到的数据类型和之前趋于稳定的数据类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可以重新执行数据分类方案,重新确定该类数据的数据类型。当然,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先传输一定次数,并获得每次传输的时间差之后,再根据这些时间差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而不是每次传输后均执行一次数据分类方案。
在介绍完数据分类方案之后,下面将对数据分类传输方案进行介绍。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框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该方法具体可以为数据分类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获取待处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待处理数据是指需要传输至对端设备的数据,该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预先根据时间差确定的。
其中,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根据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确定的,目标类型为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种类,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
第一时刻为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类型的数据是指与待处理数据的种类相同的数据。也就是说,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即为待处理时间的数据类型。基于时间差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可以具体参见上文数据分类方案的相关内容。
例如,目标类型的数据为一种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这一种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的传输总次数为N次,每一次传输均对应一个时间差。现在,用户需要将明天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传输至智能电视,此时,当前需要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为上述待处理数据,而历史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可以作为历史待处理数据,当前需要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和历史传输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均属于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即当次传输的待处理数据和历史传输的待处理数据均属于目标类型的数据。
例如,一共有A类型数据、B类型数据和C类型数据,这三种数据均已确定了数据类型。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一个需要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由于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属于A类型数据,则该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的数据类型为A类型数据对应的数据。
步骤S1002、根据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根据时间差确定,即数据类型表征待处理数据的“紧急性”。紧急性高的数据,可以选用较高的发射功率将数据尽快传输至对端设备,而紧急性不高的数据,可以选用较低的发射功率将数据传输至对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和相关的辅助指标数据,确定传输类型,然后再根据传输类型确定传输模块。换句话说,可以先获取待处理数据的辅助指标数据,再根据辅助指标数据和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传输类型,每一种传输类型对应一种传输模式,最后将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辅助指标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和待处理数据的可靠性指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可靠性指标数据可以通过预先标定得到,即预先根据各种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标定各数据的可靠性指标。例如,可靠性指标数据具体可以外现为可靠性级别,可靠性级别越高,数据可靠性要求则越高,反之,可靠性级别越低,数据可靠性要求则越低。
每一种传输类型对应一种传输模式,确定出传输类型之后,将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举例来说,传输类型包括:数据量小但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数据量大但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和紧急性不高的数据。
预先为这三种传输类型设置不同的传输模式,具体可以如下:
对于数据量小但可靠性高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为:短时间内多次发生同一个数据包的多份副本。
在该传输模式下,第二电子设备对端设备在接收到所有的副本之后,可以将所有的副本进行合并解密。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保证信道质量较差时数据传输依然可靠。
对于数据量大但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为:基于信号强度选择高阶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Modulat1n and Coding Scheme)。以提高传输速率,而可靠性的损失可以靠重传解码错误的数据包进行弥补。
对于紧急性不高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为:根据信道质量,选用较低的发射功率将数据传输至对端设备;在信道质量太差时不传输该类数据,等待信道质量变好之后再传输该类数据。这样,可以节约传输能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基于数据类型来确定传输模式,例如,对应紧急型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为:选用发送功率高和质量较好的信道传输该类数据;对于非紧急型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块为:根据信道质量,选用较低的发射功率将数据传输至对端设备;在信道质量太差时不传输该类数据,等待信道质量变好之后再传输该类数据。
相较而言,通过数据类型和辅助指标数据,确定传输类型,基于该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不同待处理数据对传输速率、能耗和可靠性等的不同要求。
在确定出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之后,即可根据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S1003、通过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由上文的数据分类方案可知,基于时间差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可以使得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习惯。而在确定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之后,采用与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即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按照不同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保证了不同数据对传输速率的不同要求。
在数据分类传输方案中,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不是预先确定的。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框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历史时间差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一般情况下,上述历史时间差包括该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所有历史时间差,基于所有的历史时间差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提高数据分类的准确性,使得数据类型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目标类型的数据每被传输一次,则记录当次传输的时间差,目标类型的数据被传输多次后,则获得多个时间差。
例如,目标类型的数据为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这一种电视播放日程表数据的历史总传输次数为N次,此时,可以读取N个历史时间差,根据N个历史时间差对数据进行分类,也可以只读取N个历史时间差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这一个或多个历史时间差对数据进行分类。
步骤S1102、根据历史时间差,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具体应用中,基于历史时间差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的过程可以包括:
第一步、根据历史时间差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具体应用中,可以基于N个历史时间差进行老化加权平均处理,得到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即为上述优先级指标。其中,目标类型的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其中,老化加权平均处理是指每个时间差均与对应的老化指数相乘之后,再将各个相乘值相加,计算平均值。每个时间差对应的老化指数可以表征时间差的权重或比重,一般情况下,距离当前时间越远的时间差的比重越低,距离当前时间越近的时间差的比重越高。
具体地,从当前时间往前推,N个时间差分别为{t0,t1,...,tN-1},t0为最近一次的时间差,tN-1为距离当前时间最远的时间差。基于此,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61
其中,u为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θ为老化系数,0<θ≤1,θi为上述老化指数,N为历史传输总次数。其中,老化系数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基于N个历史时间差进行老化加权平均处理,得到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随着数据传输次数的变化,老化加权平均时间差不断变化,即数据分类原则可以在多次传输中学习更新,从而使得数据分类的准确率更高,更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选取所有的历史时间差进行计算,而是只选取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时间差(例如,一个月以内的历史时间差)进行计算。更具体地,选取历史时间差的时候,可以舍弃一些差异较大的数据。
第二步、根据优先级指标计算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值。
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凸减”函数作为优先值计算函数,计算优先值。例如,优先值计算函数具体如下式:
Figure BDA0002340492290000162
其中,v为优先值,u为优先级指标。
第三步、根据优先值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具体应用中,可以先确定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然后将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数据的数据类型。
上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且每一个数值范围对应一种数据类型。例如,预先设定的数值范围包括:(-∞,0)和[0,+∞),(-∞,0)对应的数据类型为非紧急型数据,[0,+∞)对应的数据类型为紧急型数据。当待处理数据的紧急值大于0时,则将该数据划分为紧急型数据,反之,如果紧急值小于0时,则将该数据划分为非紧急型数据。
在确定出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之后,可以根据数据类型对下一个目标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传输。
步骤S1103、获取待处理数据。
应理解的是,待处理数据为当前需要传输至对端设备的目标种类的数据。
步骤S1104、根据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步骤S1105、通过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03~S1105与图10中的S1001~S1003相同,相关介绍请参见上文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06、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可以为但不限于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下一个待处理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
第一电子设备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第二电子设备记录待处理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和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计算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值。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下一个待处理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时,则将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07、根据时间差和历史时间差,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也就是说,在待处理数据传输完成,并获取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之后,可以根据时间差和历史时间差,重新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依次重复,不断地根据当次传输的时间差的历史时间差,重新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即每次传输并获得当次传输的时间差之后均可以根据时间差重新进行数据分类。随着数据传输的不断进行,不断地重复进行数据分类过程,数据类型不断调整,最终趋于稳定,以提高数据分类的准确性。
举例来说,待处理数据为某种数据L(下面简称L数据),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需要将L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手机获取到L数据之后,可以先确定L数据对应的种类是否已经存在对应的数据类型,即是否已经确定出L数据的数据类型;如果数据类型还没有确定,可以先执行对待处理数据执行上文的数据分类方案,此时,待分类数据为L数据,可以先将L数据从手机传输至平板电脑,平板电脑记录L数据传输完成的时间点。平板电脑检测到L数据首次被访问时,则记录当前时间点。平板电脑根据所记录的两个时间点,计算第一次传输的L数据从传输完成到首次被访问的时间差。
手机继续获取下一个L数据,并将下一个L数据传输至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接收到下一个L数据之后,则第一次传输的L数据对应的时间差返回给手机。
手机获取到平板电脑反馈的时间差之后,可以根据该时间差计算L数据的紧急性指标,再根据紧急性指标计算紧急值,最后根据紧急值确定L数据的数据类型。
可选地,可以继续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地将L数据传输至平板电脑,获取到对应的时间差,然后再根据时间差确定L数据的数据类型。经过多次传输,多次计算之后,L数据的数据类型最终趋于稳定,将趋于稳定时的数据类型作为L数据最终的数据类型。
当然,只进行一次传输,也可以得到L数据的数据类型。
确定出L数据的数据类型之后,则可以根据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将L数据进行分类传输。
如果数据类型已经确定,则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分类过程。
可选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按照基于时间差确定的数据类型,以及待传输的L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和可靠性要求等辅助指标,进一步确定L数据对应的传输类型,然后再按照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对L数据进行分类传输。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2,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21,用于获取待分类数据;
时间差获取模块122,用于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第一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数据分类模块123,用于根据时间差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分类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时间差确定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优先级指标计算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优先值确定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分类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分类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N-1个历史时间差;其中,目标类型为待分类数据对应的种类,目标类型的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基于历史时间差和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并将加权平均时间差作为优先级指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时间差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时间差;
其中,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第一时刻为第二电子设备在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时记录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第二电子设备在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之后首次被访问时记录的时间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上述图12对应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图6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3,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131,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并记录第一时刻,第一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
记录模块132,用于记录第二时刻,第二时刻为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时间差反馈模块133,用于检测到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信息,时间差信息为根据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得到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上述图13对应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图9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4,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141,用于获取待处理数据;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142,用于根据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分类传输模块143,用于通过传输模式,将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根据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确定的,目标类型为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种类,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
第一时刻为目标类型的数据被成功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第二时刻为目标类型的数据被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待处理数据的辅助指标数据;
根据辅助指标数据和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传输类型,每一种传输类型对应一种传输模式;
将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辅助指标数据包括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和待处理数据的可靠性指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历史时间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
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时间差,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类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历史时间差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优先级指标计算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优先值确定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类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目标种类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数据类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N个历史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并将加权平均时间差作为优先级指标;
其中,目标类型的数据从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下一个待处理数据,或者,检测到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重新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时间差和历史时间差,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上述图14对应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图10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5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存储器1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5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52,所述处理器1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5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电子设备15可以是桌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50、存储器1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仅仅是电子设备15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1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15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1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1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1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1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1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5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类数据;
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根据所述时间差对所述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对所述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所述优先级指标计算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所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所述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数据类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优先级指标,包括:
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的N-1个历史时间差;其中,所述目标类型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对应的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历史时间差和所述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并将所述加权平均时间差作为所述优先级指标。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时间差;
其中,所述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时记录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完成之后首次被访问时记录的时间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7.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的待分类数据,并记录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记录第二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待分类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检测到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反馈所述待分类数据的时间差信息,所述时间差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得到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分类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分类数据首次被访问。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数据;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通过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待处理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通信的设备;
其中,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是根据目标类型的数据的历史时间差确定的,所述目标类型为所述待处理数据对应的类型,时间差为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
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成功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时间点,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首次被访问的时间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数据的辅助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辅助指标数据和所述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类型,每一种传输类型对应一种传输模式;
将所述传输类型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所述待处理数据的传输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指标数据包括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量和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可靠性指标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处理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所述历史时间差;
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级指标;
根据所述优先级指标计算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值;
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优先值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确定所述优先值所处的数值范围,所述数值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每个所述数值范围对应一个数据类型;
将所述数值范围对应的数据类型作为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的优先级指标,包括:
基于N个所述历史时间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到加权平均时间差,并将所述加权平均时间差为所述优先级指标;
其中,所述目标类型的数据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传输总次数为N,N为正整数。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待处理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反馈触发条件为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新的待处理数据,或者,检测到所述待处理数据首次被访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反馈触发条件后反馈的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差和所述历史时间差,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数据类型。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或者9至18或者7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或者9至18或者7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374249.8A 2019-12-27 2019-12-27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051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4249.8A CN113051433A (zh) 2019-12-27 2019-12-27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4249.8A CN113051433A (zh) 2019-12-27 2019-12-27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1433A true CN113051433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4249.8A Pending CN113051433A (zh) 2019-12-27 2019-12-27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143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435A (zh) * 2013-12-03 2014-03-2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事务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45384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三星Sds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装置
CN108182587A (zh) * 2018-01-29 2018-06-1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电商平台刷单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435A (zh) * 2013-12-03 2014-03-2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事务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453848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三星Sds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装置
CN108182587A (zh) * 2018-01-29 2018-06-1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电商平台刷单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7330B (zh) 移动终端系统通知栏通知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156508B (zh) 弹幕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5100197B (zh) 安装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02478B (zh) 一种控制呼吸灯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43002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71326B (zh) 设备工作场景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8984066B (zh)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77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4809A (zh) 组合图片布局修改方法、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06506437B (zh)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996042A (zh) 网络加速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038434A (zh) 设备注册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6503077A (zh) 媒体内容的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23246516A1 (zh) 一种临床研究项目的访视报告生成方法和装置
WO2022160993A1 (zh) 多媒体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6407359A (zh) 一种图片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5182A (zh) 基于即时通信应用的语音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126170A (zh) 一种终端的音效设置方法及终端
CN112835493B (zh) 截屏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543276B (zh) 图片的筛选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10955436A (zh) 一种应用程序安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91732B (zh) 应用程序的功能引导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051433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60099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1838B (zh) 屏幕录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