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1147A -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1147A
CN113041147A CN202110164125.8A CN202110164125A CN113041147A CN 113041147 A CN113041147 A CN 113041147A CN 202110164125 A CN202110164125 A CN 202110164125A CN 113041147 A CN113041147 A CN 113041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liding
tube body
pipe bod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41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礼庚
余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ongyu Wuzhou Medical Manufactur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ongyu Wuzhou Medical Manufactur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ongyu Wuzhou Medical Manufactur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ongyu Wuzhou Medical Manufactur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41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1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1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1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48Connecting means
    • A61J1/2051Connecting means having tap means, e.g. tap means activated by sli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体、滑动管体和弹性件;第一管体和滑动管体同为一端开口;滑动管体滑动连接于第一管体的管腔内,且滑动管体的开口与第一管体的开口朝同一方向;弹性件被滑动管体外壁的底面压在第一管体内壁的底部上;第二管体为两端开口,中间管体连接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二者的外周壁之间,并连通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滑动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滑动管体压缩弹性件的过程中,该开口能与第一管体和中间管体的连通处,对齐并连通滑动管体和中间管体。具有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操作简单,可完全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的特点。

Description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医护人员时常需要在病患输液过程中向输液器中临时添加药液,医护人员加药作业最早使用带针注射器通过加药件向输液管路内推注,常规使用的加药件都是悬挂在输液管路中,加药时需要手持加药,稳定性差,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的风险大。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采用加药仪将药物容器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连接进行加药的做法。现有技术中的加药仪主要包括加药筒和加药双针,加药筒形成杯状结构,加药双针通过双针支撑座卡在加药筒内,为了对混药通道进行密封,在加药筒的底部内壁横截面上设有隔膜,在加药筒的顶端设有密封膜,加药双针的一针尖与隔膜对应,加药双针的另一针尖与上方的密封膜对应。使用时,将该加药筒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的接口对接,撕开加药筒顶端上的密封膜,再将药物容器卡入加药筒内,药物容器卡入的同时也推动加药双针下移,加药双针的上针尖刺穿药物容器上的密封塞,加药双针的下针刺破隔膜并刺穿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上的接口上的密封塞,挤压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便可实现混药。由此可见,采用这样的加药仪,就必须配套使用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来盛放用于加药的药液,适应性较差,且安装使用的过程十分繁琐。另一方面,加药仪仍旧保留了穿刺用针头的部分,仅仅是从带针注射器变为了加药双针,依旧无法完全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可供医护人员利用无针的直口注射器方便的加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药装置适应性差,安装使用的过程繁琐,且依旧使用针头进而无法完全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体、滑动管体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滑动管体同为一端开口;
滑动管体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管腔内,且滑动管体的开口与第一管体的开口朝同一方向;
所述弹性件被所述滑动管体外壁的底面压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壁的底部上;
所述第二管体为两端开口,所述中间管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二者的外周壁之间,并连通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所述滑动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滑动管体压缩弹性件的过程中,该开口能与第一管体和中间管体的连通处,对齐并连通滑动管体和中间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开口端的口缘处枢转连接有能盖住所述开口端的顶盖;
进一步的,所述口缘处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出一安装凸台,该安装凸台上设有安装轴,所述顶盖分为枢转部和盖体部,所述枢转部开有供安装轴穿设的安装孔,绕所述安装轴转至第一管体开口端之上的盖体部能盖住整个第一管体的开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中间管体和第二管体依次成H形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轴线相互平行管体,所述中间管体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使得所述第一管体开口朝上时,第一管体与中间管体的交点高于第二管体与中间管体的交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开口的两端附近的管体段为接口段,该接口段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体其余部分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管体的内壁表面为具有锥度的表面,且开口一侧的直径大于闭口一侧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管体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弹性滑动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内壁上所述弹性滑动密封圈能滑过的部分向内凸起,该凸起的内壁形成一上大下小的漏斗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闭口一端为一可拆装的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管体与弹性件之间设有按动锁定/回弹机构,该机构在弹性件被滑动管体压缩后回弹至锁定位置时限制弹性件的回弹,进而保持滑动管体上的开孔与所述中间管体的管口对齐,并且于再次驱动滑动管体压缩弹性件时,放开对弹性件的限制,进而使得弹性件能驱动滑动管体复位。
在使用前,将本发明中的第二管体预先接入输液管路进而成为输液管路的一段,使用时,仅需医护人员用无针的直口注射器定量的汲药,而后将直口注射器的前端锥头部插入开口的滑动管体内,再顺势将滑动管体推至与中间管体连通的位置即可方便的推注加药,药液经中间管路流入第二管体完成加药,在此过程中弹性件被压缩形变进而完成储能,而后取出直口注射器,在弹性件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滑动管体被开并不再与中间管体连通,进而实现输液管路与外界的断开。利用本发明,无需配备专门的软袋或软瓶,采用最常见直口注射器即可完成,配合该直口注射器,定量加药也能方便的实现,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操作简单,且依不再使用任何形式的针头进而完全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块的主视图。
图3b为图1中的第一滑块的仰视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滑块的主视图
图3d为图2中的第二滑块的俯视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图块的形状示意图。
图3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管体上凸块部分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于回弹状态的按动锁定/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于锁定状态的按动锁定/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管体1、安装块11、安装轴12、顶盖13、弹性滑动密封圈14、漏斗形通道15、环形凸台16、密封环17、凸块18、滑槽181、左侧楔形182、右侧楔形183、后盖19、中间管体2、第二管体3、接口段31、滑动管体4、通孔41、压簧5、第一滑块61、锯齿611、第二滑块62、滑条621。
本实施例中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了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3、中间管体2、滑动管体4和弹性件。
其中,第一管体1和滑动管体4同为一端开口,第二管体3为两端开口;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中间管体2和第二管体3依次成H形排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3的轴线相互平行管体,中间管体2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使得当第一管体1开口朝上时,第一管体1与中间管体2的交点高于第二管体3与中间管体2的交点。
如图2所示,滑动管体4滑动连接于第一管体1的管腔内,且滑动管体4的开口与第一管体1的开口朝同一方向;
本实施中的弹性件为压簧5,被压在第一管体1内壁的底部上,本实施例中这一底部,也就是第一管体1闭口的一端,为一后盖19,是一与第一管体1的管身卡接的盖体,该后盖19体包括盖板和从盖板延伸出的环形盖身,盖身塞入第一管体1管身内部并卡接在第一管体1的内周壁上,盖板形成第一管体1的闭口端的端面,可拆装设计方便了第一管体1内的压簧5及其他部件的拆装。
中间管体2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3二者的外周壁之间,并连通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3;
滑动管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41,在滑动管体4向下滑动的其在图2中的位置时,该通孔41能与第一管体1和中间管体2的连通处对齐并连通滑动管体4和中间管体2;
第一管体1的口缘处沿第一管体1的径向向外延伸出一安装凸台,该安装凸台上设有安装轴12,此处有一顶盖13,顶盖13分为枢转部和盖体部,所述枢转部开有供安装轴12穿设的安装孔,绕安装轴12转至第一管体1开口端之上的盖体部能盖住整个第一管体1的开口端。
第二管体3开口的两端附近的管体段为接口段31,该接口段31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体3其余部分的外径,从而形成了以阶梯状的结构,此结构是为了在第二管体3上装设输液管路时更为便利,阶梯状的结构可以起到限制输液管路的管口位置的作用。
滑动管体4的内壁表面为具有锥度的表面,且开口一侧的直径大于闭口一侧的直径,这一锥度具体的应当与直口注射器的前端锥头部配合,可以稳固插入此处的前端头部,并且在使用直口注射器推动滑动管体4下滑时,通过面接触来使得受力更均匀。
滑动管体4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一管体1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弹性滑动密封圈14,相应的,第一管体1内壁上该弹性滑动密封圈14能滑过的部分向内凸起,该凸起的内壁形成一上大下小的漏斗形通道15;这样在滑动管体4下滑时,收紧的通道迫使弹性滑动密封圈14发生形变,弹性滑动密封圈14与内壁的接触更为紧密,加强的密封性的同时,还可以对滑动管体4起到一定卡固作用,通过增加弹性滑动密封圈14与内壁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加药过程中滑动管体4不必要的窜动。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使得滑动管体4在加药时处于需要的位置,本发明中在滑动管体4与弹性件之间曾设有按动锁定/回弹机构,该机构在弹性件被滑动管体4压缩后回弹至锁定位置时限制弹性件的回弹,进而保持滑动管体4上的开孔与所述中间管体2的管口对齐,并且于再次驱动滑动管体4压缩弹性件时,放开对弹性件的限制,进而使得弹性件能驱动滑动管体4复位。这样的按动锁定/回弹机构在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于按动式的签字笔或圆珠笔,较为常见,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
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按动锁定/回弹机构的各个部件,这些部件包括,第一滑块61、第二滑块62以及成型于第一管体1内壁上的凸块18。
如图3a和图3c所示,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均由上小下大两个圆柱体组成个,如图2中所示,第一滑块61通体为中空结构,且大头端开口,从图中还可以看到,第一管体1内壁中部向内延伸出环形凸台16,该环形凸台16将第一管体1的内腔划分为上下段,滑动管体4位于其中的上段;按动锁定/回弹机构的大部分以及压簧5则位于下段,仅第一滑块61小头端的一部分能穿过环形凸台16进入到了上段内并与滑动管体4相抵,此处,为了更好的密封同时也为滑动管体4提供一定的缓冲,环形凸台16朝上段的一侧上设置有橡胶垫圈;第二滑块62的紧接第一滑块61设置,第二滑块62的小头端从第一滑块61的开口处伸入第一滑块61内直至第一滑块61小头端的内腔,并与第一滑块61小头端的内壁间歇配合;第二滑块62的大头端的底面开设有供压簧5的一端伸入的凹槽,压簧5插接在该凹槽内。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滑块61开口部的口缘成锯齿611状,均布有多个锯齿611,如图3c和图3d所示,第二滑块62大头端的外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与滑条621,滑条621一端伸出高于第二滑块62大头端的顶面并且成楔形,这些楔形的斜面与第一滑块61开口部的锯齿611的斜面你能滑动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如图3f所示,第一管体1内壁上的凸块18的数量也为四个,同样也是均布在内壁上,如此凸块18之间形成了与前述的滑条621滑动四个滑槽181,滑条621进入滑槽181后凸块18一起刚好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滑块61的外径使得其可以在凸块18(不包括滑条621部分)围成通道内滑动,另外,滑条621的宽度大于凸块18的宽度,也就是说,当滑条621进入到滑槽181内以后,其楔形一端上有部分斜面在径向上超出了凸块18,于是这部分斜面会保持与第一凸块18上的锯齿611的斜面接触,如图3e所示,凸块18的下端被两个连续楔形部占据,这两个楔形的斜面朝向相同且倾斜角也相同,均能与滑条621上的斜面滑动配合;左侧楔形182部的斜面延伸至凸块18左侧的滑槽181处,右侧楔形183的斜面则延伸至左侧楔形182竖直面处,右侧楔形183的竖直面与滑槽181的侧壁齐平,也就是说右侧楔形183的竖直面是滑槽181该侧侧壁的延伸。
图4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按动锁定/回弹机构分别处于回弹状态和锁定状态时,其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如图4a所示,回弹状态时,滑条621位于凸块18件的滑槽181内,此时向下按压滑动管体4,进而推动第一话滑块,第一滑块61上的锯齿611通过其上的斜面推动滑条621上的斜面;由于滑条621被滑槽181限制住了左右移动的自由度,滑条621只能沿滑槽181竖直的向下滑动,下滑过程中压簧5被持续压缩;直至整个滑条621的楔形一端向下滑出了滑槽181,此时松开滑动管体4,压簧5回弹进而顶起第二滑块62以及滑条621,由于此时第二滑块62失去了在周向上的限制,回弹时大概率会轻微自转,同时带动滑条621转动,滑条621不再与滑槽181对齐,当滑条621随压簧5的回弹与凸块18上的右侧楔形183接触时,在滑条621上楔形部分的斜面与右侧楔形183的斜面相互的作用下,滑条621被凸块18“捕获”,并在压簧5回弹的驱动下持续沿左侧楔形182的斜面滑动,直至滑条621上的楔形部的顶点来到右侧楔形183的斜面与左侧楔形182的竖直面的交汇处,完成“啮合”,第二滑块62无法继续上升,第一滑块61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再继续升高,按动锁定/回弹机构进入到如图4b所示的锁定状态。通过限定按动锁定/回弹机构的结构尺寸即可使得该机构在锁定状态下时,第一滑块61的小头端能把滑动管体4的位置限定在通孔41刚好与中间管体2的管口对齐,也就是与中间管体2与第一管体1的连通处对齐。此时,如果需要恢复到回弹状态,则再次向下移动滑动管体4,直至滑条621从凸块18上再次脱出,又一次松开后,同样的原理,滑条621被左侧楔形182捕获,而这次,滑条621沿左侧斜形的斜面回到了这一侧的滑槽181内,而这一侧临近凸块18上的右侧楔形183竖直面作为这一侧滑槽181侧壁的延伸,在挡住滑条621继续转动的同时,还把滑条621导向到了滑槽181内,滑条621在压簧5回弹力的作用下持续上升,直至压簧5的形变完全恢复是凸台挡住第一滑块61使得第二滑块62也无法继续上升,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可调整各结构尺寸以实现上述的两种停止上升的方式,但均需要使得停止上升后的滑条621的部分或全部处于滑槽181内。不难发现,整个过程中,如要确保滑条621每次都被凸块18上的楔形部分捕获,就需第二滑块62在失去周向的限制后发生轻微的自转,以保证回弹时滑条621上的斜面能与凸块18上的楔形部分的斜面每次都能接触到,为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凸块18与第一滑块61滑动配合的一面上设有导向螺纹以诱导第一滑块61发生自转,由于整个过程中,第一滑块61的锯齿611始终与第二滑块62滑条621上的楔形部分相抵,因此确保第一滑块61自转即可确保第二滑块62自转;另外,为了确保滑动管体4上的通孔41一定可以与中间管体2的管口对齐,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会在滑动管体4与第一管体1内壁间设置限制机构,将滑动管体4的滑动自由度限制为仅能上下滑动,使得滑动管体4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不会相对于第一管体1转动,具体结构较为常见,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将第二管体3预先连通在需中途加药的输液管路上,确保第一管体1开向上,将直口注射器的锥头插入滑动管体4内,按压注射器,进而推动第一滑块61、第二滑块62下滑,造成压簧5形变,直至按动锁定/回弹机构进入到锁定状态,此时滑动管体4上的通孔41正好对准中间管体2与第一管体1的连通处,也就是中间管体2的管口;注射药液,液体从滑动管体4流经中间管体2,最后进入第二管体3一完成进入输液管路的过程;加药结束后,再次按压注射器,则弹簧锁定/回弹机构进入回弹状态,继续上升推动滑动管体4复位,拔出注射器,将顶盖13推回原位即可恢复加药前的状态,确保在不需要加药的时候,输液管路对外保持封闭。
本发明无需采用任何针头进行刺穿操作,完全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误伤,无需配备专门的软袋或软瓶,采用最常见直口注射器即可完成加药,配合该直口注射器,定量加药也能方便的实现,适应性强,安装使用操作简单。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中间管体、滑动管体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滑动管体同为一端开口;
滑动管体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管腔内,且滑动管体的开口与第一管体的开口朝同一方向;
所述弹性件被所述滑动管体外壁的底面压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壁的底部上;
所述第二管体为两端开口,所述中间管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二者的外周壁之间,并连通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所述滑动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滑动管体压缩弹性件的过程中,该开口能与第一管体和中间管体的连通处,对齐并连通滑动管体和中间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开口端的口缘处枢转连接有能盖住所述开口端的顶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缘处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出一安装凸台,该安装凸台上设有安装轴,所述顶盖分为枢转部和盖体部,所述枢转部开有供安装轴穿设的安装孔,绕所述安装轴转至第一管体开口端之上的盖体部能盖住整个第一管体的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中间管体和第二管体依次成H形排列,并且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轴线相互平行管体,所述中间管体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使得所述第一管体开口朝上时,第一管体与中间管体的交点高于第二管体与中间管体的交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开口的两端附近的管体段为接口段,该接口段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体其余部分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管体的内壁表面为具有锥度的表面,且开口一侧的直径大于闭口一侧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管体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弹性滑动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内壁上所述弹性滑动密封圈能滑过的部分向内凸起,该凸起的内壁形成一上大下小的漏斗形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闭口一端为一可拆装的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管体与弹性件之间设有按动锁定/回弹机构,该机构在弹性件被滑动管体压缩后回弹至锁定位置时限制弹性件的回弹,进而保持滑动管体上的开孔与所述中间管体的管口对齐,并且于再次驱动滑动管体压缩弹性件时,放开对弹性件的限制,进而使得弹性件能驱动滑动管体复位。
CN202110164125.8A 2021-02-05 2021-02-05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Pending CN113041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125.8A CN113041147A (zh) 2021-02-05 2021-02-05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125.8A CN113041147A (zh) 2021-02-05 2021-02-05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1147A true CN113041147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4125.8A Pending CN113041147A (zh) 2021-02-05 2021-02-05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11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20025B2 (en) Fluid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US8007475B2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flush syringe
EP1755705B1 (en) Medicinal container engagement and automatic needle device
JP4672665B2 (ja) 逆流防止特徴を有する洗浄注射器
US6749590B2 (en) Syringe barrel and plunger assembly having ellipsoidal configurations
JPH05508568A (ja) 改良型非経口投与装置
EA024486B1 (ru) Наполняем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инъекци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JP2011016003A (ja) 逆流防止ストッパを有する洗浄注射器
JP2001346878A (ja) 噴射式の薬液注入装置
US20040127859A1 (en) Anti-reflux syringe
KR200481906Y1 (ko) 수액 주입용 연결 커넥터
CN113041147A (zh) 按压式无针加药装置
CN202822124U (zh) 自密封重复使用的混药嘴
CN202822123U (zh) 自密封双针加药器
JP4144027B2 (ja) 2成分混合タイプの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4144026B2 (ja) 2成分混合型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CN213311723U (zh) 一种具有卡扣结构且附带加液功能的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
CN213284374U (zh) 一种具有双层防护结构的无菌型配制药品用输液软袋
CN219539077U (zh) 一种新型输液预充针
CN212490763U (zh) 一种显著提高药液配制效率用穿刺连接器
WO2004032997A9 (en) Needleless injector filling adapter
CN213311732U (zh) 一种用于向塑瓶内实现无菌加液用穿刺装置
CN216136487U (zh) 一种内分泌胰岛素注射耗材
CN213311724U (zh) 一种便于开启和放置的无菌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
CN210301886U (zh) 一种静脉输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