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8522B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8522B
CN113038522B CN202110209047.9A CN202110209047A CN113038522B CN 113038522 B CN113038522 B CN 113038522B CN 202110209047 A CN202110209047 A CN 202110209047A CN 113038522 B CN113038522 B CN 113038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terminal
preset
base sta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9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8522A (zh
Inventor
陈智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90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8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8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终端的DCI接收情况。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不仅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第四代(the 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网络甚至是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网络中,媒体控制接入(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目前采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的方式。基站首先通知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有属于该UE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数据包发送,这样UE在接收到属于自身的DCI后,再对随后的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
然而,在目前的数据传输中,针对低速率问题,由于UE仅考虑了PDSCH数据包解析错误,并没有考虑到DCI是否丢失,这为低速率的调试(debug)问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二确定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在终端侧,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在基站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向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还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示例性地,图1示出了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4G)系统、或者是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甚至是后续演进的通信系统等。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基站101和终端102,且终端102与基站101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101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终端102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
这里,基站101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 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基站。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终端102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2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客户端等等。
这样,基站101可通过无线网络与终端102进行通信。具体地,基站101可以将下行信息发送给终端102,终端102可以将上行信息发送给基站101,以便进行交互通信。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4G/5G通信网络的MAC层目前采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的方式。具体地,基站可以通知终端有属于该终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数据包即将发送,终端收到属于自身的DCI后,再在接下来的时刻对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PDSCH数据包解析正确,即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验证通过,那么终端向基站返回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表示接收到的数据无误;否则将会向基站返回否定确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表示接收到的数据不正确,如校验错误、包大小错误等。最后终端通过NACK/(ACK+NACK),可以统计出误包率(Block ErrorRate,BLER)。
然而,上述的DCI调度机制对于终端来说存在缺陷。弱信号下,如果使用5G/4G的网络场景,DCI丢失会导致终端速率下降,但是从终端单方面进行日志(Log)分析则完全无法确认出现问题。原因是PDSCH解析错误可以被统计,但DCI的丢失终端却无法感知。例如,基站发送了10次DCI,终端只接收到其中的一个DCI,并且正确解析随后的PDSCH数据包。这时候,终端的BLER统计会是0%。但是基站的统计结果是90%。也就是说,类似的问题只分析终端的Log是无法看出问题的,而且大部分场景下也无法同时分析基站侧的Log和终端侧的Log,这为低速率的debug问题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应用于基站,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向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或者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所述终端功能的设备。这里,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而言,在基站与终端进行数据收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DCI调度的方式,基站发送DCI以通知终端有属于它的数据包发送,为了准确判断终端是否丢失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需要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
还需要说明的是,DCI是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承载,包含一个或多个终端上的资源分配和其他的控制信息。这里,DCI携带的指示信息包括有诸如资源分配信息、调制方式、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信息等若干内容。终端只有正确解析到DCI信息,后续才能够正确处理PDSCH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CI可以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来传送一个或多个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随后的编码步骤包括信息单元复用、CRC附加、信道编码和速率适配。
其中,Format 1_0用于小区PDSCH调度,CRC可以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进行加扰。在目前的协议中,当CRC被C-RNTI加扰时,PDCCH传输的DCI格式(Format 1_0)所包括的字段信息如表1所示。在表1中,一些英文缩写的说明如下:下行链路(Downlink,DL)、子集带宽(Bandwidth Part,BWP)、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
表1
Figure BDA0002950620300000071
Figure BDA0002950620300000081
需要注意的是,表1的内容以及各字段的具体说明详见5G(NR)通信协议中关于DCI格式的相关协议,比如38.211协议、38.212协议、38.214协议等,这里不再详述。
为了使得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DCI则是在已有DCI(如表1所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目标字段,该目标字段可以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换言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CI至少可以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在这里,预设长度具体是指目标字段占用的比特数(bits)。其中,预设长度可以是根据预设DCI次数进行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预设时间段进行设置的,而且预设长度还与预设时隙(slot)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Sub Carrier Space,SCS)的大小有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长度的比特数可以是10比特,也可以是11比特,其取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这里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如果预设DCI次数为2000,那么预设长度为11比特;如果预设DCI次数为1000,那么预设长度为10比特。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如果预设时间段为1秒,预设时隙为0.5毫秒,那么预设长度为11比特;如果预设时间段为0.5秒,预设时隙为0.5毫秒,那么预设长度为10比特。
在又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如果预设时间段为1秒,预设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预设长度为11比特;如果预设时间段为0.5秒,预设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预设长度为10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在1秒的时间段内,如果预设时隙为0.5毫秒,那么可以有2000个slot,即最多可以执行2000次调度,换言之,预设DCI次数最大支持2000,这时候预设长度需要有11个比特。因为10个比特(2的10次方)最大可以支持1024,11个比特(2的11次方)最大可以支持2048;故只有11个比特的预设长度可以支持2000次调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子载波间隔的取值可以是15kHz,也可以是30kHz,甚至是60kHz、120kHz、240kHz等。这里,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1毫秒;对于3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5毫秒;对于6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25毫秒;对于12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125毫秒;对于24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0625毫秒。也就是说,不同的预设子载波间隔具有不同的预设时隙,而不同的预设时隙导致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预设DCI次数也是不同的,使得预设长度的比特数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不仅与预设DCI次数有关,而且还与预设时间段、预设时隙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的大小有关。
进一步地,在得到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之后,也可以根据该目标字段来确定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DCI中所述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
根据所述目标字段,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也就是说,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DCI之后,可以从DCI中获取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然后根据该目标字段能够确定出预设DCI次数。示例性地,如果预设长度为11比特,该目标字段为11111010000,那么可以确定出预设DCI次数为2000。
S202: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还需要对实际接收到调度的DCI数量进行统计,以确定出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可以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判断接收到的至少一个DCI是否指示调度所述终端;
对指示调度所述终端的DCI进行数量统计,得到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目前采用的DCI调度方式,终端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至少一个DCI,这时候还需要判断DCI是否用于调度该终端。只有在DCI是用于调度该终端时,该DCI才会被统计,并且在接下来的时刻会对接收到的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以统计得到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这样,在得到预设DCI次数和统计DCI次数之后,可以用于分析终端的DCI接收情况,比如是否存在DCI丢失、DCI丢失率等。
S203: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从DCI中获取到预设DCI次数这个信息后,可以与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出终端的DCI接收情况,以便终端能够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存在DCI丢失。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存在DCI丢失,可以包括:
若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所述统计DCI次数,则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预设DCI次数与统计DCI次数进行比较,如果预设DCI次数等于统计DCI次数,那么表明终端不存在DCI丢失;如果预设DCI次数大于统计DCI次数,那么表明终端存在DCI丢失。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预设DCI次数的比值,确定所述终端的DCI丢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设DCI次数和统计DCI次数,可以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值;然后根据差值与预设DCI次数,可以得到终端的DCI丢失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存在DCI丢失,这时候还可以通知基站进行功率控制的优化,以改善终端的DCI丢失现象。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之后,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也就是说,在终端存在DCI丢失时,这时候还影响了后续PDSCH数据包的接收,容易造成误包、丢包等问题。此时终端可以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从而能够改善终端的DCI丢失,进而降低了DCI丢失率。
另外,只有终端接收到调度该终端的DCI,才会对随后的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然后向基站返回相关信息。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DCI指示调度终端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PDSCH数据包;
对所述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在循环冗余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通过信息;以及在循环冗余校验不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失败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接收到调度该终端的DCI时,这时候可以对随后的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在CRC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基站返回ACK消息;否则,在CRC校验不通过的情况下,向基站返回NACK消息;然后根据NACK/(ACK+NACK),可以统计出BLER。如此,由于终端可以确定是否存在DCI丢失,使得终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终端无法感知DCI是否丢失而造成的误包率统计不准确的问题,进而快速分析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出BLER之后,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这样,针对误包、丢包等问题,终端也可以通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从而能够降低BLER。
简言之,假定预设时间段为1秒,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DCI上新增加一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比如一个11bits的字段),可以代表网络侧在过去一秒内(2000个slot)调度本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然后终端每次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将其与自身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进行对比,即可统计出DCI的丢失率。这里,新增加字段的预设长度(即比特数)可以根据DCI次数的实际大小进行调整,示例性地,预设长度为11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S302: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基站。这里,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而言,在基站与终端进行数据收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DCI调度的方式,基站发送DCI以通知终端有属于它的数据包发送,为了准确判断终端是否丢失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需要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
如此,为了使得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所发送的DCI则是在已有DCI(如表1所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目标字段,该目标字段可以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换言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CI至少可以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在这里,预设长度具体是指目标字段占用的比特数(bits)。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时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预设长度。
也就是说,预设长度可以是根据预设DCI次数进行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预设时间段进行设置的,而且预设长度还与预设时隙(slot)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Sub CarrierSpace,SCS)的大小有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长度的比特数可以是10比特,也可以是11比特,其取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这里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可以包括:
若所述预设DCI次数为2000,则确定所述目标字段的比特数为11;或者,
若所述预设DCI次数为1000,则确定所述目标字段的比特数为10。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在所述预设时隙为0.5毫秒、或者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可以包括:
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1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1比特;
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0.5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0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在1秒的时间段内,如果预设时隙为0.5毫秒,那么可以有2000个slot,即最多可以执行2000次调度,换言之,预设DCI次数最大支持2000,这时候预设长度需要有11个比特。因为10个比特(2的10次方)最大可以支持1024,11个比特(2的11次方)最大可以支持2048;故只有11个比特的预设长度可以支持2000次调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子载波间隔的取值可以是15kHz,也可以是30kHz,甚至是60kHz、120kHz、240kHz等。这里,对于15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1毫秒;对于3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5毫秒;对于6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25毫秒;对于12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125毫秒;对于240kHz的子载波间隔,其对应的预设时隙为0.0625毫秒。也就是说,不同的预设子载波间隔具有不同的预设时隙,而不同的预设时隙导致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预设DCI次数也是不同的,使得预设长度的比特数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不仅与预设DCI次数有关,而且还与预设时间段、预设时隙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的大小有关。
这样,针对基站所确定的预设DCI次数,根据预设时间段、预设时隙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可以确定出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以及目标字段的取值,从而可以生成DCI,然后将该DCI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根据预设DCI次数能够确定自身的DCI接收情况,进而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
进一步地,如果终端存在DCI丢失,那么终端可以通知基站进行功率控制的优化,以改善终端的DCI丢失现象。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发送DCI。
也就是说,在终端存在DCI丢失时,这时候还影响了后续PDSCH数据包的接收,容易造成误包、丢包等问题。此时终端可以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然后基站按照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基站发送DCI,可以改善终端的DCI丢失,进而降低了终端的DCI丢失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基站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S402: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DCI。
S403: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CI,并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S404: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和基站。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而言,在基站与终端进行数据收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DCI调度的方式,基站发送DCI以通知终端有属于它的数据包发送,为了准确判断终端是否丢失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需要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以便在终端感知到DCI丢失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响应,比如在确定存在DCI丢失之后,终端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如此,为了使得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所发送的DCI则是在已有DCI(如表1所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目标字段,该目标字段可以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换言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CI至少可以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预设时间段为1秒,该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为11比特。基于表1的已有DCI,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项:scheduled times indicator in lastone seconds,11bits。也就是说,基站(网络侧)可以把过去1秒内(2000个slot@30kHz SCS)的预设调度次数写入DCI新增的目标字段中,并将其发送给终端(如手机)。这样,终端每次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再对比自身实际接收到的统计DCI次数即可统计出DCI接收情况(如DCI丢失率)。需要注意的是,新增目标字段的预设长度可以是根据预设DCI次数或者DCI实际大小进行可调,也可以是根据预设时间段、预设时隙或者预设子载波间隔的大小进行可调的。例如,预设长度的比特数可以为11bits。
简言之,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简单,不增加系统的复杂度,而且适用于4G/5G网络。假定预设时间段为1秒,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DCI上新增加一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比如一个11bits的字段),可以代表网络侧在过去一秒内(2000个slot)调度本终端的预设DCI次数;然后终端每次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将其与自身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进行对比,即可统计出DCI的丢失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上述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5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501和第一确定单元502;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501,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第一确定单元502,配置为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第一确定单元502,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CI至少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502,还配置为获取所述DCI中所述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字段,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502,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存在DCI丢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终端50还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单元503,配置为计算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之间的差值;
第一确定单元502,还配置为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预设DCI次数的比值,确定所述终端的DCI丢失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502,还配置为若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所述统计DCI次数,则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终端50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504,配置为在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之后,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单元503,还配置为在预设时间段内,判断接收到的至少一个DCI是否指示调度所述终端;以及对指示调度所述终端的DCI进行数量统计,得到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501,还配置为在所述DCI指示调度所述终端之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504,还配置为对所述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在循环冗余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通过信息;以及在循环冗余校验不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失败信息。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元”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模块,还可以是非模块化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50,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终端5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接口601、第一存储器602和第一处理器603;各个组件通过第一总线系统6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第一总线系统6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第一总线系统6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第一总线系统604。其中,
第一通信接口6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一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6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一处理器6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第一存储器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第一处理器6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6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6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602,第一处理器603读取第一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申请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处理器6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确定单元。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7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70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701和第二发送单元702;其中,
第二确定单元701,配置为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第二发送单元702,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CI至少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701,还配置为基于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时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预设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701,还配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隙为0.5毫秒、或者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情况下,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1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1比特;以及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0.5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0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基站7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03,配置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702,还配置为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发送DCI。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模块,还可以是非模块化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基站70,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基站7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70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接口801、第二存储器802和第二处理器803;各个组件通过第二总线系统8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第二总线系统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第二总线系统8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第二总线系统804。其中,
第二通信接口8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二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8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处理器8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DCI接收情况。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处理器8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第二存储器802与第一存储器602的硬件功能类似,第二处理器803与第一处理器603的硬件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二确定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这样,由于基站发送的DCI中已经携带有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使得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终端能够感知DCI是否丢失,如此可以快速解决低速率的debug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知基站对其进行功率调整,进而降低DCI丢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其中,所述DCI至少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包括:
若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所述统计DCI次数,则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
在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之后,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DCI中所述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
根据所述目标字段,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包括:
计算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之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预设DCI次数的比值,确定所述终端的DCI丢失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判断接收到的至少一个DCI是否指示调度所述终端;
对指示调度所述终端的DCI进行数量统计,得到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CI指示调度所述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包;
对所述PDSCH数据包进行解析,在循环冗余校验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通过信息;以及在循环冗余校验不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校验失败信息。
6.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统计DCI次数时确定存在DCI丢失;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发送DCI;
其中,所述DCI至少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DCI次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时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或者,
基于所述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预设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时隙为0.5毫秒、或者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预设长度,包括:
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1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1比特;
若所述预设时间段为0.5秒,则确定所述预设长度为10比特。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确定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实际接收到调度的统计DCI次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DCI次数与所述统计DCI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DCI接收情况;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配置为获取所述DCI中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字段,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配置为若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所述统计DCI次数,则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配置为在确定所述终端存在DCI丢失之后,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配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DCI,以使得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DCI次数大于统计DCI次数时确定存在DCI丢失;其中,所述DCI至少包括预设长度的目标字段,所述目标字段用于指示在预设时间段内调度所述终端的预设DCI次数;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配置为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向所述终端发送DCI。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09047.9A 2021-02-24 2021-02-24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38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047.9A CN113038522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047.9A CN113038522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522A CN113038522A (zh) 2021-06-25
CN113038522B true CN113038522B (zh) 2023-02-24

Family

ID=7646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9047.9A Active CN113038522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8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7165B (zh) * 2021-04-20 2023-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636A (zh) * 2015-09-10 2017-03-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反馈方法、系统
CN106817765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主基站及其对用户设备dci检测的控制方法
CN107295687A (zh) * 2016-04-1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42477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解码、码本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212A (zh) * 2012-12-12 2014-06-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ack/nack绑定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219057B2 (en) * 2019-02-15 202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32358B (zh) * 2019-12-19 2023-05-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636A (zh) * 2015-09-10 2017-03-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反馈方法、系统
CN106817765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主基站及其对用户设备dci检测的控制方法
CN107295687A (zh) * 2016-04-1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42477A (zh) * 2017-11-29 2019-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解码、码本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2002294 "Summary on [AT109e][033][IIOT] Scheduling Enhancements";Ericsson;《3GPP tsg_ran\wg2_rl2》;202003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522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6195A1 (en) Beam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286537B1 (en) Increasing reliability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TWI733667B (zh) 在存取點與行動終端機之間使用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之無線通訊測試之方法
CN113767691A (zh) 用于在微时隙pusch上进行冗余版本确定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13473632B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20170111152A1 (en)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CN113207165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54572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210410124A1 (en) Signal reception o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011965A1 (en)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20509670A (ja) Pucch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シグナリング
BRPI0714917A2 (pt)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nà de comunicaÇÕes para a comunicaÇç de dados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mÉtodo para a comunicaÇço de dados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em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m um nà de comunicaÇÕes; mÉtod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incluindo um mÉtodo e uma pluralidade de cÉlulas;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circuito integrado para a comunicaÇço de dados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em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m um nà de comunicaÇÕes
US2022023254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557076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038522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EP411387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2031149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20167383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f priority indication
US2023008414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954170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20220225364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2201042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N115189812B (zh) Harq反馈、波束指示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EP430085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3206302A1 (zh) 信号发送、信号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