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439A -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439A
CN113036439A CN202110574673.8A CN202110574673A CN113036439A CN 113036439 A CN113036439 A CN 113036439A CN 202110574673 A CN202110574673 A CN 202110574673A CN 113036439 A CN113036439 A CN 113036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patch
communicated
shape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6439B (zh
Inventor
吴祖兵
赵国华
郭凡玉
许峰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 R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 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 R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 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4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6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43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741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624A1/zh
Priority to EP22810351.1A priority patent/EP4325881A4/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14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in a stacked or folded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8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radiating a circular polarised wave
    • H01Q9/043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radiating a circular polarised wave using two fe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 H01Q9/045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to the feed l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将天线馈电组件与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耦合贴片相互连通地设置第二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并在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上设置天线地板,而后将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辐射贴片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接着将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间隔耦合贴片及天线馈电组件地叠合在第二介质板上,使辐射贴片在第二介质板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耦合贴片至少部分重叠,让天线馈电组件分布在辐射贴片的贴片投影区域外侧,从而在实现天线结构的通信功能的同时,将馈电组件及天线辐射组件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及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

Description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通信技术在各大行业的应用越发广泛,人们对天线的硬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剖面低等特性在微波通信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关注。
而对传统的微带天线来说,通常需要将对应的馈电电路单独设计为一层物理结构,进而大大增加整个天线厚度,提升了通信系统设计难度,不利于与其他通信硬件单元进行整合集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能够将馈电组件及天线辐射组件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缩减天线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带天线结构,所述微带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辐射组件、天线馈电组件、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以及天线地板,其中所述天线辐射组件包括辐射贴片以及耦合贴片;
所述耦合贴片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相互连通地设置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天线地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上;
所述辐射贴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间隔所述耦合贴片及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地叠合在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其中,所述辐射贴片在所述第二介质板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所述耦合贴片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天线馈电组件位于所述贴片投影区域外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耦合贴片包括呈环形分布的第一条状贴片、第二条状贴片、第三条状贴片及第四条状贴片,其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
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和所述第三条状贴片之间的间隔空间,与位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之间的间隔空间相互交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之间的对称中心,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之间的对称中心相互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各自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包括信号传输条及多个馈电连接条,其中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小于四;
所述信号传输条经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连通,其中每个所述馈电连接条用于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中的任意一对相邻条状贴片各自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进行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二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及第二连接条,所述信号传输条包括第一传输条及第二传输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传输条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直接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直接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及第三连接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三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或所述第四条状贴片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或者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及所述第三连接条中的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及第四连接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四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及所述第四连接条中的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二介质板的隔离孔,其中多个所述隔离孔围绕所述天线馈电组件进行分布,并与所述天线地板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
在此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内容:
本申请通过将天线馈电组件与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耦合贴片相互连通地设置第二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并在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上设置天线地板,而后将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辐射贴片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接着将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间隔耦合贴片及天线馈电组件地叠合在第二介质板上,使辐射贴片在第二介质板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耦合贴片至少部分重叠,让天线馈电组件分布在辐射贴片的贴片投影区域外侧,以通过耦合贴片在辐射贴片的贴片投影区域内形成天线馈点,确保天线馈电组件能够通过耦合贴片与辐射贴片进行信号耦合传输,从而在实现天线结构的通信功能的同时,将馈电组件及天线辐射组件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缩减天线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带天线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与耦合贴片的连通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与耦合贴片的连通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与耦合贴片的连通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与耦合贴片的连通示意图之四。
图标:100-微带天线结构;110-天线辐射组件;111-辐射贴片;112-耦合贴片;113-第一条状贴片;114-第二条状贴片;115-第三条状贴片;116-第四条状贴片;120-天线馈电组件;130-第一介质板;140-第二介质板;150-天线地板;121-馈电连接条;122-信号传输条;123-第一连接条;124-第二连接条;125-第三连接条;126-第四连接条;127-第一传输条;128-第二传输条;160-隔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带天线结构100的组成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能够在实现自身的天线通信功能的情况下,将馈电部件及天线辐射部件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缩减天线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其中,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可以包括天线辐射组件110、天线馈电组件120、第一介质板130、第二介质板140以及天线地板1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辐射组件110包括辐射贴片111以及耦合贴片112,其中所述辐射贴片111用于实现信号收发功能,所述耦合贴片112用于与所述辐射贴片111建立信号耦合关系,以便于具有天线馈电功能的硬件结构利用该耦合贴片112将待发射电磁波信号通过信号耦合的方式传输给所述辐射贴片111进行信号发射处理,同时便于所述辐射贴片111通过信号耦合的方式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传输给所述耦合贴片112,由所述耦合贴片112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传输给具有天线馈电功能的硬件结构。其中,所述辐射贴片111的贴片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图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用于实现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馈电功能,所述天线地板150用于实现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接地功能。所述耦合贴片112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设置所述第二介质板140的同一侧板面上,并且所述耦合贴片112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相互连通,以便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通过所述耦合贴片112与所述辐射贴片111进行信号耦合传输。所述天线地板150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40的另一侧板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贴片111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30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介质板130的另一侧板面间隔所述耦合贴片112及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地叠合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40上,使所述辐射贴片111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40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所述耦合贴片112至少存在部分重叠,以通过所述耦合贴片112在所述辐射贴片111的贴片投影区域内形成天线馈点,便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建立与所述辐射贴片111之间的信号传输关系,同时让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分布在所述辐射贴片111的贴片投影区域外侧,以尽量避免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对所述耦合贴片112的信号耦合性能造成干扰,从而确保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能够通过所述耦合贴片112与所述辐射贴片111进行信号耦合传输。
由此,本申请得以在实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通信功能的同时,将天线馈电组件120及天线辐射组件110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缩减天线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耦合贴片112可以包括多个条状贴片,所述耦合贴片112通过所述多个条状贴片在所述辐射贴片111的贴片投影区域内形成多个天线馈点,以将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扩展多馈点天线。其中所述条状贴片的数目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还可以是四个及四个以上,其中每个条状贴片对应形成一个天线馈点。以两个条状贴片为例,两个条状贴片可按照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分布;以三个条状贴片为例,三个条状贴片可按照长度延伸方向互相成120°的方式进行。下面以四个条状贴片为例,对所述耦合贴片112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120与耦合贴片112的连通示意图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的四个条状贴片可分别表示为第一条状贴片113、第二条状贴片114、第三条状贴片115及第四条状贴片116。
其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呈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40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以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间隔地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以将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间隔地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和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之间的间隔空间,与位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之间的间隔空间相互交融。由此,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得以从整体上呈现出类十字型分布(相邻条状贴片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便于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将靠近所述间隔空间的端部作为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一个天线馈点,使通过这四个条状贴片传输的电磁波信号在相位方面表现出的相位差为90°的倍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的贴片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还可以完全不同,具体的贴片尺寸大小可由天线设计人员根据天线通信性能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呈中心对称分布,此时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呈中心对称分布,此时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之间的对称中心,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之间的对称中心可以相互重合,也可以并不重合,而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各自到对应对称中心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到对应对称中心的距离可以相同,以可以不同。具体的对称中心重合状况和/或与对应对称中心的距离大小也可由天线设计人员根据天线通信性能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稳定所述耦合贴片112的信号耦合性能,可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之间的对称中心,设计为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之间的对称中心相互重合的状态,并使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各自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时,为确保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能够配合四个条状贴片表现出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具体天线极化方式,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可以通过自身包括的信号传输条122及多个馈电连接条121来构建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极化方式,其中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极化方式可以是双圆极化方式、左旋圆极化方式、右旋圆极化方式及线极化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条122用于充当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的电磁波信号输入/输出端口,所述信号传输条122需经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连通,构建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具体天线极化方式。在此过程中,每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用于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中的任意一对相邻条状贴片各自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进行连通。此外,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的总数需小于四,以避免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彼此连通形成闭环结构,防止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短路,避免出现无法实现天线极化方式的现象。
可选地,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若需要将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极化方式构建为双圆极化方式,则需要两个馈电连接条121并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分成两个独立运行的传输条来实现,此时需利用两个馈电连接条121在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的四个条状贴片中使每个条状贴片仅与一个条状贴片连通,让两个馈电连接条121呈对角线分布,而后将两个传输条分别安装在未连通的一对相邻条状贴片各自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上,或者将这两个传输条分别安装在一个馈电连接条121上,从而通过这种天线馈电组件120与四个条状贴片的连通方式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效果。
例如,通过一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连通,通过另一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连通。此时,可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上安装一个传输条并在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上安装另外一个传输条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也可在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上安装一个传输条并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上安装另外一个传输条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还可直接将一个传输条安装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之间的馈电连接条121上,并直接将另一传输条安装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之间的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
或者,通过一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连通,通过另一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连通。此时,可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上安装一个传输条并在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上安装另外一个传输条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也可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上安装一个传输条并在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上安装另外一个传输条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还可直接将一个传输条安装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之间的馈电连接条121上,并直接将另一传输条安装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之间的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的总数为二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包括第一连接条123及第二连接条124,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包括第一传输条127及第二传输条128。此时,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而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而后可将所述第一传输条127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并将所述第二传输条128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或者可将第一传输条127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并将所述第二传输条128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或者将所述第一传输条127与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直接连通,并将所述第二传输条128与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直接连通,从而实现天线双圆极化效果。
请参照图2,下面以所述第一传输条127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且所述第二传输条128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为例,对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双圆极化状况进行简要说明。假设经所述第一传输条127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1且信号相位为P1,经所述第一传输条127及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2且信号相位为P2,则两个电磁波信号通常满足M1=M2,P1-P2=90°。而假设经所述第二传输条128及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3且信号相位为P3,经所述第二传输条128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4且信号相位为P4,则两个电磁波信号通常满足M3=M4,P3-P4=-90°。
可选地,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120与耦合贴片112的连通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120与耦合贴片112的连通示意图之三。在本实施例中,若需要将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极化方式构建为单圆极化方式(左旋圆极化方式或右旋圆极化方式),则需要三个馈电连接条121配合所述信号传输条122来实现,此时需利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的四个条状贴片进行连通,而后将该信号传输条122安装在未采用馈电连接条121直接连通的一对相邻条状贴片中的一个相邻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上,或者将该信号传输条122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任意一个馈电连接条121上,从而通过这种天线馈电组件120与四个条状贴片的连通方式实现天线单圆极化效果。
例如,通过三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连通,此时若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未采用馈电连接条121直接连通,可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上来实现左旋圆极化方式,或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上来实现右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的某个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左旋/右旋圆极化方式。
若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未采用馈电连接条121直接连通,可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上来实现左旋圆极化方式,或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上来实现右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的某个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左旋/右旋圆极化方式。
若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未采用馈电连接条121直接连通,可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上来实现左旋圆极化方式,或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上来实现右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的某个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左旋/右旋圆极化方式。
若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未采用馈电连接条121直接连通,可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上来实现左旋圆极化方式,或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上来实现右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将该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的某个馈电连接条121上来实现左旋/右旋圆极化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包括第一连接条123、第二连接条124及第三连接条125。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条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条1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此时,可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来实现右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可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来实现左旋圆极化方式,或者可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条123、所述第二连接条124及所述第三连接条125中的任意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来实现左旋/右旋圆极化方式,从而实现天线单圆极化效果。
请参照图3,下面以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为例,对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右旋圆极化状况进行简要说明。假设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1且信号相位为P1,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2且信号相位为P2,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3且信号相位为P3,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4且信号相位为P4,则四个电磁波信号通常满足M1=M2=M3=M4,P1=P2+90°=P3+180°=P4+270°。
请参照图4,下面以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为例,对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左旋圆极化状况进行简要说明。假设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1且信号相位为P1,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2且信号相位为P2,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3且信号相位为P3,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4且信号相位为P4,则四个电磁波信号通常满足M1=M2=M3=M4,P1=P2-90°=P3-180°=P4-270°。
可选地,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馈电组件120与耦合贴片112的连通示意图之四。在本实施例中,若需要将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天线极化方式构建为线极化方式,则也可通过三个馈电连接条121配合所述信号传输条122来实现,此时需利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的四个条状贴片进行连通,而后将该信号传输条122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任意一个馈电连接条121上,从而通过这种天线馈电组件120与四个条状贴片的连通方式实现天线线极化效果。
例如,通过三个馈电连接条121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第三条状贴片115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连通,此时可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直接安装在三个馈电连接条121中任意一个馈电连接条121上,来构建满足天线设计人员所需极化角的线极化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121包括第一连接条123、第二连接条124及第四连接条126。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1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条1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条1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此时,可将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条123、所述第二连接条124及所述第四连接条126中的任意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从而实现天线线极化效果。
请参照图5,下面以所述信号传输条122与所述第四连接条126直接连通为例,对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的线极化状况进行简要说明。假设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1且信号相位为P1,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二条状贴片114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2且信号相位为P2,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三条状贴片115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3且信号相位为P3,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4且信号相位为P4,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一条状贴片113的被连通端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5且信号相位为P5,经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116的被连通端部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信号幅度为M6且信号相位为P6,则这六个电磁波信号通常满足M1=M2=M3=M4,P1-P2=90°,P4-P3=90°,M5=M6,此时微带天线结构100的线极化角P7=(P5-P6)/2,可通过改变所述信号传输条122在所述第一连接条123、所述第二连接条124及所述第四连接条126上的连接位置,来调整P7的值,以构建满足天线设计人员所需极化角的线极化方式。
由此,本申请可通过上述信号传输条122及多个馈电连接条121配合所述耦合贴片112包括的四个条状贴片,按照天线设计人员需求构建出匹配的天线极化方式。其中,所述馈电连接条121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圆弧形、长条形、具有弯折部的任意曲线形状。
可选地,请再次参照图1~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减小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对所述天线辐射组件110的信号辐射干扰,可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40上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二介质板140的隔离孔160,使多个所述隔离孔160围绕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进行分布,并与所述天线地板150连通,从而降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对所述天线辐射组件110的信号辐射干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多个所述隔离孔160开设在所述天线馈电组件120包括的每个馈电连接条121的两侧。
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采用至少一个上述微带天线结构100实现自身的通信功能。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微带天线结构100可以组阵成型出一个天线阵列,用以配合其他通信硬件单元进行整合集成。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中,本申请通过将天线馈电组件与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耦合贴片相互连通地设置第二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并在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上设置天线地板,而后将天线辐射组件中的辐射贴片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接着将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间隔耦合贴片及天线馈电组件地叠合在第二介质板上,使辐射贴片在第二介质板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耦合贴片至少部分重叠,让天线馈电组件分布在辐射贴片的贴片投影区域外侧,以通过耦合贴片在辐射贴片的贴片投影区域内形成天线馈点,确保天线馈电组件能够通过耦合贴片与辐射贴片进行信号耦合传输,从而在实现天线结构的通信功能的同时,将馈电组件及天线辐射组件在同一层物理结构上进行集成布置,减小天线结构的整体高度,缩减天线结构的占用空间,便于天线结构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辐射组件、天线馈电组件、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以及天线地板,其中所述天线辐射组件包括辐射贴片以及耦合贴片;
所述耦合贴片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相互连通地设置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天线地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上;
所述辐射贴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板面间隔所述耦合贴片及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地叠合在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其中,所述辐射贴片在所述第二介质板上的贴片投影区域与所述耦合贴片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天线馈电组件位于所述贴片投影区域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贴片包括呈环形分布的第一条状贴片、第二条状贴片、第三条状贴片及第四条状贴片,其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
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相互间隔,且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各自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重合;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和所述第三条状贴片之间的间隔空间,与位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和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之间的间隔空间相互交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各自的贴片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呈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之间的对称中心,和所述第二条状贴片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之间的对称中心相互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各自与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馈电组件包括信号传输条及多个馈电连接条,其中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小于四;
所述信号传输条经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连通,其中每个所述馈电连接条用于将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所述第二条状贴片、所述第三条状贴片及所述第四条状贴片中的任意一对相邻条状贴片各自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进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二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及第二连接条,所述信号传输条包括第一传输条及第二传输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传输条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直接连通,所述第二传输条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直接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及第三连接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三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或所述第四条状贴片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或者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及所述第三连接条中的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馈电连接条的总数为三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馈电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及第四连接条;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第四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条状贴片的远离间隔空间的端部连通;
所述信号传输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及所述第四连接条中的一个连接条直接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开设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二介质板的隔离孔,其中多个所述隔离孔围绕所述天线馈电组件进行分布,并与所述天线地板连通。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带天线结构。
CN202110574673.8A 2021-05-26 2021-05-26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3036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673.8A CN113036439B (zh) 2021-05-26 2021-05-26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PCT/CN2022/091741 WO2022247624A1 (zh) 2021-05-26 2022-05-09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EP22810351.1A EP4325881A4 (en) 2021-05-26 2022-05-09 MICROSTRIP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673.8A CN113036439B (zh) 2021-05-26 2021-05-26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439A true CN113036439A (zh) 2021-06-25
CN113036439B CN113036439B (zh) 2021-07-30

Family

ID=7645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673.8A Active CN113036439B (zh) 2021-05-26 2021-05-26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25881A4 (zh)
CN (1) CN113036439B (zh)
WO (1) WO2022247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624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4437A1 (en) * 2002-05-15 2003-11-20 Harris Corporation Dual-polarized, stub-tuned proximity-fed stacked patch antenna
TW200713697A (en) * 2005-09-28 2007-04-01 Huan-Cheng Lien Coupled single feed right-hand/left-h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US20070126641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Jussi Saily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structure
US2014026696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mpact wideband patch antenna
CN104112903A (zh) * 2014-06-26 2014-10-2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寄生馈电金属柱的微带天线
CN105305046A (zh) * 2015-10-23 2016-02-03 福州大学 电磁耦合馈电北斗一代卫星导航收发天线
CN107425277A (zh) * 2017-07-25 2017-12-01 福建福大北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频组合卫星导航终端天线
CN207409650U (zh) * 2017-10-25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天线
CN207677081U (zh) * 2017-12-30 2018-07-31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环形贴片的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8832280A (zh) * 2018-06-08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用于5g通信的毫米波全向圆极化天线
CN109004349A (zh) * 2018-08-14 2018-12-14 厦门大学 L型探针馈电的宽带多线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及设计方法
CN109473778A (zh) * 2018-10-23 2019-03-15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9994829A (zh) * 2017-12-30 2019-07-09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宽带圆极化天线
CN209329148U (zh) * 2018-10-18 2019-08-3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新型混合环馈电网络的带内全双工天线
CN110289484A (zh) * 2019-06-25 2019-09-27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导航天线
CN111585031A (zh) * 2020-06-22 2020-08-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缝隙耦合结构的多极化微带天线
CN212517535U (zh) * 2020-06-22 2021-02-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耦合馈电结构的微带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3832B1 (en) * 2008-02-20 2015-09-30 Raytheon Company Power combining and energy rad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PL218960B1 (pl) * 2009-09-14 2015-02-27 Fert Przemysław Elboxrf Mikropaskowa antena sektorowa
EP2631991B1 (en) * 2012-02-24 2015-01-2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Microstrip antenna
JP6196188B2 (ja) * 2014-06-17 2017-09-13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KR20180002596A (ko) * 2015-03-03 2018-01-08 더 거버먼트 오브 더 유나이트 스테이츠 오브 아메리카 애즈 레프리젠티드 바이 더 씨크리터리 오브 더 네이비 저 교차 편파 10-대역폭 초 광대역 안테나 소자 및 어레이
CN111355027B (zh) * 2020-03-11 2022-10-21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自去耦天线阵列
CN111740217B (zh) * 2020-07-03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036439B (zh) * 2021-05-26 2021-07-30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4437A1 (en) * 2002-05-15 2003-11-20 Harris Corporation Dual-polarized, stub-tuned proximity-fed stacked patch antenna
TW200713697A (en) * 2005-09-28 2007-04-01 Huan-Cheng Lien Coupled single feed right-hand/left-h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US20070126641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Jussi Saily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structure
US2014026696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mpact wideband patch antenna
CN104112903A (zh) * 2014-06-26 2014-10-2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寄生馈电金属柱的微带天线
CN105305046A (zh) * 2015-10-23 2016-02-03 福州大学 电磁耦合馈电北斗一代卫星导航收发天线
CN107425277A (zh) * 2017-07-25 2017-12-01 福建福大北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频组合卫星导航终端天线
CN207409650U (zh) * 2017-10-25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天线
CN207677081U (zh) * 2017-12-30 2018-07-31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环形贴片的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9994829A (zh) * 2017-12-30 2019-07-09 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8832280A (zh) * 2018-06-08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用于5g通信的毫米波全向圆极化天线
CN109004349A (zh) * 2018-08-14 2018-12-14 厦门大学 L型探针馈电的宽带多线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及设计方法
CN209329148U (zh) * 2018-10-18 2019-08-3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新型混合环馈电网络的带内全双工天线
CN109473778A (zh) * 2018-10-23 2019-03-15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10289484A (zh) * 2019-06-25 2019-09-27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导航天线
CN111585031A (zh) * 2020-06-22 2020-08-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缝隙耦合结构的多极化微带天线
CN212517535U (zh) * 2020-06-22 2021-02-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耦合馈电结构的微带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F HUNG: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aperture‐coupled stack antenna with fractal patch for WLAN and WiMAX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
汪建业: "耦合馈电微带天线分析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624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25881A4 (en) 2024-06-05
WO2022247624A1 (zh) 2022-12-01
EP4325881A1 (en) 2024-02-21
CN113036439B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4597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6734828B2 (en) Dual band planar high-frequency antenna
US6989793B2 (en) Patch fed printed antenna
EP1263085B1 (e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CN109088160A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9806432B2 (en) Dual-polarized wideband radiator with single-plane stripline feed
US8154469B2 (en) Radio frequency (RF) transition design for a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utilizing a beam forming network
US6225950B1 (en) Polarization isolation in antennas
WO2016065830A1 (zh) 一种天线阵耦合校准网络装置及校准方法、存储介质
US20130127682A1 (en) Modular Phased-Array Antenna
US10333228B2 (en) Low coupling 2×2 MIMO array
US20200412002A1 (en) Antenna Element and Array Antenna
US7609210B2 (en)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utilizing a beam forming network
JP2002507363A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10911814A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EP3852195B1 (en) Terminal device antenna
CN107230826A (zh) 一种波束选择天线系统
CN113036439B (zh) 微带天线结构及通信设备
JP2010124436A (ja) 2周波共用無指向性アンテナ
TWI628860B (zh) 三極化的mimo天線系統
CN208460972U (zh) 一种微带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2810537U (zh) 空气微带线天线单元及天线系统
CN110247167B (zh) 毫米波平面准八木天线单元、阵列天线以及相控阵天线
US20240170854A1 (en) Transparent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64704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