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060A -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060A
CN113036060A CN202110260428.XA CN202110260428A CN113036060A CN 113036060 A CN113036060 A CN 113036060A CN 202110260428 A CN202110260428 A CN 202110260428A CN 113036060 A CN113036060 A CN 113036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quantum dot
microcavity
laye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0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璐蔺
高栋雨
曾诚
李千数
陈佳
孙震
李瑞涛
赵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04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显示器件包括: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的至少一个封装层,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包括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所述微腔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微腔和与该微腔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所述微腔内设有量子点膜层,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能够激发对应的所述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本公开的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和色域,可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具有自发光结构,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轻薄可折叠的优点,是目前显示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量子点(QD)是一种带核和壳的纳米级别半导体材料,对其施加一定的光或电压,就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光的频率与量子点的尺寸有关。量子点具有发射光谱窄,可调节的颜色范围宽,荧光寿命长的优点。且由于量子点的溶液制备工艺,可以用喷墨打印等液基方式进行加工,制作成本较低,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在相关技术中,将量子点应用于OLED显示器件中,改善器件的色偏及色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和色域,可节约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的至少一个封装层,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包括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所述微腔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微腔和与该微腔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所述微腔内设有量子点膜层,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能够激发对应的所述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
示例性的,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与对应的所述微腔单元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混合为白光。
示例性的,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包括蓝色光;
至少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腔、至少一个第二微腔和至少一个第三微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红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绿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蓝光、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内为无量子点材料的透明膜层。
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包括从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依次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封装层在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
示例性的,所述量子点膜层为采用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量子点喷墨打印层;
所述透明膜层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形成,且所述透明膜层内无量子点材料且无散射粒子,或者,所述透明膜层为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散射粒子层。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封装层,所述第三封装层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第三封装层;其中,
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和所述第二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未设置所述量子点膜层的所述第三微腔内;
或者,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和所述第二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微腔内的所述透明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封装层选用氮氧化硅;所述第二封装层选用氮化硅。
一种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至少一个封装层,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上设置有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一个所述微腔正对一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微腔内设有量子点膜层,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能够激发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
示例性的,所述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至少一个封装层,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第一封装层;
在所述第一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
将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填入对应的所述凹槽内,形成量子点喷墨打印层;
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在所述第一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三封装层,其中,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无量子点材料的微腔内,或者,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无量子点材料的微腔内的所述透明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在所述第三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二封装层。
透明膜层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发光器件的发光侧至少一个封装层中设置有多个微腔,且一个微腔正对一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单元设置,在微腔内设置量子点膜层,也就是,将量子点膜层加入到封装层,从而,可通过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激发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来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及色域,与相关技术中采用量子点彩膜的方式相比,可采用已有设备制备得到该显示器件,节约成本,且不会增加显示器件厚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微腔内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二微腔内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三微腔内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进行喷墨打印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于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量子点应用于OLED显示器件中的主要方向是,在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叠加一层QDCF(量子点彩膜),即,将所需颜色的QD膜层与发光器件相结合,作为滤光片使用,用以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及色域,但是这种结构复杂,需要单独制造QDCF,成本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及色域,同时可使用现有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包括发光器件100和至少一个封装层200,所述发光器件100包括衬底110及位于所述衬底110上的多个发光单元120;所述封装层200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200包括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210,所述微腔210与所述发光单元120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微腔210和与该微腔210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12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所述微腔210内设有量子点膜层220,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能够激发对应的所述微腔210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220发光。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件中,发光器件100的一个发光单元120对应显示器件的一个子像素位置,在封装层200中设置的多个微腔单元,一个微腔单元对应显示器件的一个像素单元位置,通过在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至少一个封装层200中设置多个微腔210,一个微腔210正对一个发光单元120,且在微腔210内设置量子点膜层220,也就是说,将量子点膜层220加入到封装层200内,从而,可通过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激发所述量子点膜层220发光,来改善显示器件的色偏及色域,与相关技术中采用量子点彩膜的方式相比,可采用已有设备制备得到该显示器件,节约成本,且不会增加显示器件厚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与对应的所述微腔单元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混合为白光。也就是说,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不仅可以将封装层200中的量子点膜层220进行激发,还可以与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的光混为白光,其具体的混光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包括蓝色光;至少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腔、至少一个第二微腔和至少一个第三微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腔210a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红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腔210b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绿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为无量子点材料的透明膜层。
以图1所示为例,一个微腔单元中包括第一微腔210a、第二微腔210b和第三微腔210c,其中第一微腔210a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光激发后出射红色光,第二微腔210b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光激发后出射绿色光,第三微腔210c内为无量子点材料的透明膜层,因此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可直接由所述第三微腔210c出射,并与第一微腔210a内出射的红色光和第二微腔210b内出射的绿色光混光为白光。
其中,量子点膜层220内的量子点材料可以选用镉系量子点和无铬系量子点等多种量子点材料,例如,硒化镉(CdSe)系量子点、磷化铟(InP)系量子点。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包括蓝色光;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内,至少一个第一所述微腔210a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红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腔210b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绿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蓝光。
例如,一个微腔单元中包括第一微腔210a、第二微腔210b和第三微腔210c,其中第一微腔210a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光激发后出射红色光,第二微腔210b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光激发后出射绿色光,第二微腔210b内的量子点膜层220被发光单元120出射的蓝色光激发后出射蓝色光,因此第一微腔210a内出射的红色光、第二微腔210b内出射的绿色光和第三微腔210c内出射的蓝色光可以混光为白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6所示,所述发光单元120包括阴极121、阳极122以及设于阴极121、阳极122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发光层123。具体的,发光单元120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124(Hole 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125(Hole TransportLayer,HTL)、电子传输层126(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和电子注入层127(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阳极122可以是由两层ITO中间夹设银金属构成。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发光单元120依次包括第一ITO层、Ag金属层、第二ITO层、HIL、HTL、蓝色有机发光层123、ETL、镁银合金构成的阴极121。其中,第一ITO层、Ag层、第二ITO层作为复合的阳极122。
此外,所述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的封装层200可以有至少两层,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200包括从靠近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依次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的第一封装层201和第二封装层202;其中,所述第一封装层201在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210。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封装层201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设置凹槽,在凹槽内填充量子点膜层220,量子点膜层220可以被封装于整个封装结构内部。所述凹槽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形成在各所述发光单元120的发光侧对应位置上。
并且,示例性的,所述量子点膜层220为采用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量子点喷墨打印层。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在喷墨打印材料(Ink)内掺入量子点材料(QD)形成混合溶液,依次将掺杂有红色量子点材料、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填入至对应像素位置的凹槽内,静置待混合溶液流平,利用物理沉降及UV(紫外线)固化,形成量子点膜层220,过程如图2至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所述量子点膜层220的喷墨打印材料(Ink)内除了掺杂量子点材料以外,还可以加入散射粒子和分散剂等,其中散射粒子用于调整出光角度,避免一部分光损失,例如,散射粒子可以选用TiO2等具有散射功能的粒子;分散剂用于避免量子点聚合。
所述第一封装层201、所述第二封装层202均采用氧化铝、氮化硅、氧化硅等材料形成的透明薄膜形成,更具体的,第一封装层201和第二封装层202的沉积工艺包括: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原子层沉积(ALD)、喷墨打印(IJP)等。
所述量子点膜层220可以采用透明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酸酯类材料)掺杂量子点材料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的配方在此不限定,可以选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掺杂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即可。
此外,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封装层201和所述第二封装层20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封装层203,所述第三封装层203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第三封装层203,所述第三封装层203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220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以及未设置所述量子点膜层220的第三微腔210c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透明膜层可由所述第三封装层203形成,即所述透明膜层与所述第三封装层203为一体结构。
上述方案中,图4所示为在所述凹槽内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所述凹槽内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之后,在凹槽内的混合溶液上方会再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这样,有利于凹槽内的混合溶液静置流平,且形成的第三封装层203可以对凹槽内的量子点膜层220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封装层203可以是无量子点材料且无散射粒子的喷墨打印材料,即,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所述透明膜层内无量子材料且无散射粒子。
此外,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大视角色偏,在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透明膜层内还可以掺杂散射粒子,也就是说,所述透明膜层为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散射粒子层204。
上述方案中,在第一微腔210a、第二微腔210b内依次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之后,在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填入无量子点但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混合溶液,然后,再在各微腔内的混合溶液上方会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无量子点材料且无散射粒子的喷墨打印材料进行流平,形成第三封装层204。此时,所述第三封装层204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210a和所述第二微腔210b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所述透明膜层(即散射粒子层204)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20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封装层202的折射率。这样,由于第一封装层201和第二封装层202的折射率不同,第一封装层201的折射率更低一点,这样可以更大幅度地使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照射到量子点膜层220上。例如,所述第一封装层201可以选用氮氧化硅(SiON),所述第二封装层202可以选用氮化硅(SiNx)。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形成发光器件100,所述发光器件100包括衬底110及位于所述衬底110上的多个发光单元120;
步骤S02、在所述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形成至少一个封装层200,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200上设置有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210,一个所述微腔210正对一个所述发光单元120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微腔210内设有量子点膜层220,所述发光单元120出射的光能够激发所述量子点膜层220发光。
在步骤S01中,以所述发光器件100为OLED显示器件为例,具体包括:
步骤S011、提供衬底110,其中所述衬底110作为器件中发光单元120的依托,它在可见光区域有着良好的透光性能,以及一定的防水汽和氧气渗透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表面平整性,一般可以采用玻璃或柔性基片、或阵列基板等制成。如果选用柔性基片,可采用聚酯类,聚酰亚胺或者较薄的金属制成。
步骤S012、在所述衬底11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以及发光单元120,其中所述发光单元120可以采用蒸镀方式形成,例如,蒸镀形成能发出蓝色光的有机发光层123。
步骤S02具体包括:
步骤S021、在所述发光器件100的发光侧形成第一封装层201;
其中所述第一封装层201的沉积工艺包括: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原子层沉积(ALD)、喷墨打印(IJP)等。
步骤S022、在所述第一封装层201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210;
其中,可以采用刻蚀方式在所述第一封装层201上形成所述凹槽。
步骤S023、将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填入对应的所述凹槽内,形成量子点喷墨打印层(即所述量子点膜层220);
其中所述量子点膜层220可以采用透明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酸酯类材料)掺杂量子点材料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形成。具体的,可以通过在喷墨打印材料(IJP)内掺入量子点材料(QD)形成混合溶液,依次将掺杂有红色量子点材料、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填入至对应像素位置的凹槽内,静置待混合溶液流平,利用物理沉降及UV(紫外线)固化,形成量子点膜层220,过程如图2至图4所示。
步骤S024、如图5所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在所述第一封装层201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形成第三封装层203,所述第三封装层203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220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以及无量子点材料的微腔210内;
其中,如图5所示,
可以通过在喷墨打印材料(Ink)内掺入量子点材料(QD)形成混合溶液,依次将掺杂有红色量子点材料、绿色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填入至对应像素位置的凹槽内,静置待混合溶液流平,利用物理沉降及UV(紫外线)固化,形成量子点膜层220。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所述量子点膜层220的喷墨打印材料(Ink)里除了掺杂量子点材料以外,还可以加入散射粒子和分散剂等,其中散射粒子用于调整出光角度,避免一部分光损失,例如,散射粒子可以选用TiO2等具有散射功能的粒子;分散剂用于避免量子点聚合。
步骤S025、在所述第三封装层203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100的一侧形成第二封装层20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023之后、步骤S024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填入无量子点但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混合溶液;
上述方案中,在第一微腔210a、第二微腔210b内依次填入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混合溶液之后,在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填入无量子点但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混合溶液,然后,再在各微腔内的混合溶液上方会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喷墨打印无量子点材料且无散射粒子的喷墨打印材料进行流平,形成第三封装层204。此时,所述第三封装层204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210a和所述第二微腔210b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微腔210c内的所述透明膜层(即散射粒子层204)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封装层202的沉积工艺包括: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原子层沉积(ALD)、喷墨打印(IJP)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件。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的至少一个封装层,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包括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所述微腔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微腔和与该微腔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至少部分所述微腔内设有量子点膜层,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能够激发对应的所述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与对应的所述微腔单元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混合为白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包括蓝色光;
至少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腔、至少一个第二微腔和至少一个第三微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红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绿色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内的量子点膜层被激发后发出的光为蓝光、或者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微腔内为无量子点材料的透明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包括从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依次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封装层在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子点膜层为采用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量子点喷墨打印层;
所述透明膜层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形成,且所述透明膜层内无量子点材料且无散射粒子,或者,所述透明膜层为掺杂有散射粒子的散射粒子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封装层,所述第三封装层为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所形成的第三封装层;其中,
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和所述第二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未设置所述量子点膜层的所述第三微腔内;
或者,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微腔和所述第二微腔内的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微腔内的所述透明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层选用氮氧化硅;所述第二封装层选用氮化硅。
9.一种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至少一个封装层,所述至少一个封装层上设置有多个微腔单元,一个所述微腔单元包括至少三个微腔,一个所述微腔正对一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微腔内设有量子点膜层,所述发光单元出射的光能够激发所述量子点膜层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至少一个封装层,具体包括:
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侧形成第一封装层;
在所述第一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微腔;
将掺杂有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填入对应的所述凹槽内,形成量子点喷墨打印层;
采用无量子点材料的喷墨打印材料,经喷墨打印方式在所述第一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三封装层,其中,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无量子点材料的微腔内,或者,所述第三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以及无量子点材料的微腔内的所述透明膜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在所述第三封装层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形成第二封装层。
CN202110260428.XA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036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0428.XA CN113036060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0428.XA CN113036060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060A true CN113036060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0428.XA Pending CN113036060A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606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6200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90157354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lor control encapsulation lay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265586A (zh) * 2019-07-09 2019-09-20 昆山梦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84594A (zh) * 2020-05-25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6200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90157354A1 (en) * 2017-11-21 2019-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lor control encapsulation lay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265586A (zh) * 2019-07-09 2019-09-20 昆山梦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84594A (zh) * 2020-05-25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1873B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oled显示器件
CN110911463B (zh) Oled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和oled显示装置
EP1955376B1 (en) Structured luminescence conversion layer
US786854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560747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US8330348B2 (en) Structured luminescence conversion layer
TWI596748B (zh) 顯示裝置
CN109148725B (zh) 发光器件、像素单元、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10050388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7206216A1 (zh) Oled显示装置
CN108029163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KR2016006962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136519A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WO2016084759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98305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11035A (zh) 一种量子点oled显示面板
CN1123101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95027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04802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101765183B1 (ko) 발광장치용 광추출층 및 그 형성방법
US1140450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1291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40034374A (ko) 무기박막,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자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40512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CN11193367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