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3157A -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3157A
CN113033157A CN202110299124.4A CN202110299124A CN113033157A CN 113033157 A CN113033157 A CN 113033157A CN 202110299124 A CN202110299124 A CN 202110299124A CN 113033157 A CN113033157 A CN 113033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
answers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91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3157B (zh
Inventor
李韶辉
麦志楷
赵俊凯
吴连旺
焦子鸣
王文彬
吴梓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Quick Dec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uick Dec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uick Dec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uick Dec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91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3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3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2Use of codes for handling textual entities
    • G06F40/14Tree-structured docu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生成问卷的同时,将调查问卷中题目、答案的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使得该调查问卷的逻辑检查/阅读更加直观、方便,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调研问卷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受访者的回答中获取数据。而问卷逻辑是问卷调研中,问卷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跳转关系、显隐关系等。通过问卷逻辑的设置,同一份问卷,在每一次的受访均会有不同的作答体验,其问卷的问题、答案均有可能不同。因此通过问卷逻辑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调研时数据获取的精度。
目前主流的问卷逻辑设置有两种,分别为线下标注及线上系统配置。线下批注是指通过EXCEL或纸质问卷上进行标注其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后续再通过定制开发实现问卷的逻辑设置。线上系统配置是指通过选择(或输入)的方式设置题目的条件、执行的动作、执行的对象以实现逻辑的设置。不管是线下标注及线上系统配置均存在逻辑设定麻烦、逻辑检查/阅读不直观的问题。
逻辑设定麻烦是指在设置逻辑的过程是需要一边观察题目已设的逻辑关系,一边进行思考设定。并且设定的时候,大脑需要有大局观才能保证逻辑是否有设漏,逻辑设定后需要通过执行逻辑才能检查自身的设定是否正确。因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逻辑的设定及核对设定是否正确。
逻辑检查/阅读不直观是指以上方法通过文字化的形式表达问卷的逻辑,大量的文字逻辑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转换处理才能形式清晰的问卷题目逻辑关系。因此在逻辑的设置及设计需要严谨的逻辑能力,稍有差池会造成问卷投放过程中的浪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需要重新设定及检查问卷逻辑的内容。
因此亟需一种技术方案,能够解决调查问卷逻辑检查/阅读不直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生成问卷的同时,将调查问卷中题目、答案的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使得该调查问卷的逻辑检查/阅读更加直观、方便,实用性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问卷生成方法,包括:
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
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
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
所述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包括:
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
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
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
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包括:
所述逻辑信息包括任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
基于所述逻辑关系将相联系题目和\或答案联系。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关系包括跳转关系以及显隐关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编辑所述逻辑树的方法,包括:
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
选定一新的逻辑信息,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包括:
选定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以及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
所述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包括:
将所述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与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基于所述逻辑信息连接。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以及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获取与所述逻辑关系互斥的互斥关系,所述互斥关系相关联的题目和\或答案无法被所述逻辑关系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问卷生成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
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
干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
支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
叶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逻辑树编辑单元,所述逻辑树编辑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
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
选定一新的逻辑信息,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逻辑树编辑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
选定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以及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
将所述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与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基于所述逻辑信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设计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对各个题目和\或答案在生成的过程中能够以逻辑树的方式进行显示,使得本申请中的调研问卷逻辑可视化结构树、结构树的题目是按顺序排列,并且所有逻辑的关系在题目上通过连线进行表达,因此每个题目和\或答案存在多少种不同的流向、流向的原因、以及流向到哪均可通过顺着连线阅读,进而获取到清晰的题目和\或答案、逻辑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问卷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逻辑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为逻辑树的一种操作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问卷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联系对象的联系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联系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联系,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问卷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本申请中所指的题目包括题干以及答案,题目也可以以题目的形式出现,答案也可以以答案组的形式出现。其中题组关系是指多个题目形成组合的概念,答案组关系是指多个答案形式组合的概念。
步骤S120、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逻辑信息即为问卷的整个逻辑,问卷逻辑可以以题组、题、答案、答案组为单位设置逻辑,逻辑可以由“条件目标"、“条件”、“条件内容”、“执行动作”、“执行目标”、“执行内容”六个要素组成。而这六个要素将会由图形化的形式进行表达。逻辑信息包括多个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跳转关系、显隐关系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信息包括任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基于所述逻辑关系将相联系题目和\或答案联系。通过以上方式,将问卷中的题目和\或答案进行关联。
步骤S130、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在此步骤中,能够以逻辑树的方式对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进行表示,使得使用者能够明确的知道每个题目、答案与其他的题目、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在逻辑树上会呈现整份问卷的题目、答案、题组关系、答案组关系,并且根据逻辑关系,以不同的线型与题目、答案、题组关系、答案组关系进行连接。而每一种线型均代表一种逻辑。例如“Q1题目选中答案1时,跳转至题目5。”在“调研问卷逻辑可视化结构树”的呈现为“通过Q1的答案1连线至题目5,而这条线的线型代表着逻辑的跳转关系”通过如此的方法,将整份问卷的逻辑卷关系,通过连线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在步骤S130中,还包括:
步骤S1301、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逻辑树的干信息是指整份问卷中所有题目的逻辑关系,用户可以通过连线关系看到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步骤S1302、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逻辑树的枝信息是指以某一条题目为中心,查看该题目相关的逻辑。题目相关逻辑是指与这道题目相关的逻辑有哪一些
步骤S1303、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逻辑树的叶信息是指以某一个逻辑为中心,查看某一条逻辑的详细解析。
步骤S1304、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本申请中的逻辑树分为三层,分别为逻辑树的干、枝以及叶,该种逻辑树构建逻辑清晰,方便使用者观看,在其与问卷结合时,能够充分展示问卷中的题目、答案以及各个题目、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编辑所述逻辑树的方法,包括: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选定一新的逻辑信息,基于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基于逻辑树将多个题目和\或答案进行关联,更新问卷中的题目、答案及逻辑,对问卷进行修改。逻辑信息可以包括多个逻辑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包括:选定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以及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
所述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包括:将所述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与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基于所述逻辑信息连接。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中,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完成逻辑设定、问卷更新,包括:
1.点击逻辑树的条件对象,即题目或答案等;
2.拉出带有逻辑关系的线(如需跳转逻辑关系,可切换线型);
3.点击需要执行的目标对象即题目或答案;通过以上方式可完成如“题目Q1选中答案2时,跳转至题目Q5”等的逻辑设定,进而更新问卷。
本发明在实际问卷逻辑设定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设置其问卷题目的逻辑。连线完毕即逻辑设置完毕,所见即所得可直观的看到逻辑的添加以及逻辑是由哪几个题目所产生关系,以及可以看到整体问卷的逻辑关系,无需再通过大脑思考处理哪些题目是存在逻辑关系,其关系是什么。
在实际问卷逻辑检查/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到问卷的整体逻辑,在细节检查到每一道题时,通过这道题的连线可看到这道题相关的所有逻辑,当发现某一逻辑存在问题时,可以通过点击逻辑的线,重新修改/删除逻辑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树的内容特征如图2所示,包括但不限于题目(图上的Q1、Q2、Q3)、答案(图上的1、2、3)、逻辑关系(图上的曲线)等。先连线的题目/答案代表条件对象,线代表逻辑关系,后连线的题目/答案代表目标对象。条件对象包含但不限于:题组、题目、答案组、答案等,逻辑关系包含但不限于:显示隐藏逻辑、跳转逻辑等。目标对象包含但不限于:题组、题目、答案组、答案等。
本发明提供的逻辑树的操作特征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选中条件对象;
2.拉出线条(可切换线型);
3.连接目标对象。
通过以上3个步骤,既可以完成对问卷内的题目、答案进行确定,并得到题目、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由于问卷上每一道题目的逻辑均是孤立的,因此在设定的时候不清楚整体逻辑的当前设定情况,所以容易出现逻辑设重复、逻辑设冲突、逻辑设漏。本发明在逻辑设定时能看到题目所有相关的逻辑,因此不会出现逻辑设重复、逻辑设冲突、逻辑设漏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线下标注方案的问卷的逻辑设定是需要经过先线下问卷批注再到线上定制开发,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及人力成本。线上系统配置方案,因为需要点击多个步骤(包括1.选择条件的题目,2.选择条件的答案,3.选择条件的关系,4选择执行的内容,5.选择执行的题目,6选择执行的答案)才能完成逻辑的设定,整体链条较长。本发明中问卷的逻辑设定与逻辑呈现关联度很高、且方式更为直观。添加逻辑的方法就是添加连线关系。添加逻辑的步骤为
1.选中需要添加的条件对象(若条件对象是答案,则直接选答案无需先选题目再选答案)。
2.拉出线条,线条代表逻辑关系,切换线条代表切换逻辑关系。
3.将线链接至目标对象(若目标对象是答案,则直接选答案无需先选题目再选答案)。通过新的方案能够更加快捷的设定逻辑关系以及无需耗费时间、人力进行定制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时刻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以及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取与所述逻辑关系互斥的互斥关系,所述互斥关系相关联的题目和\或答案无法被所述逻辑关系连接。
在逻辑树进行逻辑连线建立的过程中,用户在点击第一个条件题目/答案之后,系统会根据该题目/答案能够构建的逻辑可能性,将与已构建逻辑互斥的逻辑\不能构建逻辑的目标题目/答案进行变色禁选处理,以预防问卷中逻辑重复或冲突的情况出现,简单易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问卷生成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
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
干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
支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
叶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逻辑树编辑单元,所述逻辑树编辑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
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
选定一新的逻辑信息,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树编辑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包括:
选定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以及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
将所述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与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基于所述逻辑信息连接。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问卷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
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
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
所述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包括:
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
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
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
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包括:
所述逻辑信息包括任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
基于所述逻辑关系将相联系题目和\或答案联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关系包括跳转关系以及显隐关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辑所述逻辑树的方法,包括:
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
选定一新的逻辑信息,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中多个题目和\或答案包括:
选定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以及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
所述基于所述新的逻辑信息将所述多个题目和\或答案相联系包括:
将所述先连线题目和\或答案与后连线题目和\或答案基于所述逻辑信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以及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
获取与所述逻辑关系互斥的互斥关系,所述互斥关系相关联的题目和\或答案无法被所述逻辑关系连接。
8.一种问卷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多个题目,每个所述题目包括至少一个答案;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逻辑信息,基于所述逻辑信息将任意一个所述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联系生成问卷;
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问卷包括的题目、答案以及逻辑信息以逻辑树的方式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每一个题目和\或答案与其他题目和\或答案的逻辑关系;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
干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所有题目和\或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干信息;
支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任意一个题目以及该题目包括答案的所有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枝信息;
叶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问卷中的一个逻辑关系,作为逻辑树的叶信息;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干信息、枝信息以及叶信息构建逻辑树。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99124.4A 2021-03-20 2021-03-20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33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9124.4A CN113033157B (zh) 2021-03-20 2021-03-20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9124.4A CN113033157B (zh) 2021-03-20 2021-03-20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3157A true CN113033157A (zh) 2021-06-25
CN113033157B CN113033157B (zh) 2022-03-25

Family

ID=7647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9124.4A Active CN113033157B (zh) 2021-03-20 2021-03-20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31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9433A1 (en) * 2000-12-15 2002-08-29 Callender Thomas J. Process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administering interview or test
CN101330389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问题分解的群决策方案撰写方法及系统
CN103425776A (zh) * 2013-08-15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用户知识库协作方法
CN104572136A (zh) * 2015-02-15 2015-04-29 奚峰 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及系统
US20200193306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Sap Se User Interface (UI) Design Compliance Determination
CN111651680A (zh) * 2020-07-20 2020-09-11 在先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法律文件自助生成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9433A1 (en) * 2000-12-15 2002-08-29 Callender Thomas J. Process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administering interview or test
CN101330389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问题分解的群决策方案撰写方法及系统
CN103425776A (zh) * 2013-08-15 2013-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用户知识库协作方法
CN104572136A (zh) * 2015-02-15 2015-04-29 奚峰 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及系统
US20200193306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Sap Se User Interface (UI) Design Compliance Determination
CN111651680A (zh) * 2020-07-20 2020-09-11 在先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法律文件自助生成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3157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0312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formal verification of informal inference on a computer
US9947043B2 (en) Smart form
CN113033156A (zh) 基于逻辑树的问卷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García-Peñalvo et al. Using OWL-VisMod through a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reusing OWL ontologies
CN113590776B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文本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552880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ousttchi et al.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acceptance for mobile data serv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formative constructs
Kuo et al. Design principles: crowdfunding as a creativity support tool
KR20190038207A (ko) 개인 맞춤화 학습 큐레이션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van Biljon Knowledge mobilizatio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core issues and domain questions
CN113033158B (zh) 问卷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ul 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 (NCA) and its diffusion
Sutcliffe Symbiosis and synergy? scenarios, task analysis and reuse of HCI knowledge
CN113033157B (zh) 问卷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aufman Implementing novel, flexible, and powerful survey designs in R Shiny
CN107729424A (zh) 一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设备
Sarraf et al. How do system and user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anthropomorphism, impact cognitive absorption of chatbots–Introducing SUCCAST through a mixed methods study
Kobayashi et al. Question-answer cards for an inclusive micro-tasking framework for the elderly
Willever-Farr et al. Tell me about my family: A study of cooperative research on Ancestry. com
Reisch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pairability Index in the Smartphone Industry: an analysis on willingness to pay, perceived quality and purchase Intention
Najafgholinejad User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and archives of Iran: a usability investigation and card sorting
Calvaresi et al. Exploring agent-based chatbo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N114492310A (zh) 文本标注方法、文本标注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Højelse et al. Git-truck: Hierarchy-oriented visualization of git repository evolution
Goyal et al. Tracking entities in technical procedures--a new dataset and basel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