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1821A -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1821A
CN113031821A CN202110321613.5A CN202110321613A CN113031821A CN 113031821 A CN113031821 A CN 113031821A CN 202110321613 A CN202110321613 A CN 202110321613A CN 113031821 A CN113031821 A CN 113031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metal
electrode structure
metal 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16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1821B (zh
Inventor
胡宏锦
王明强
王畅
李菲
陈泳霖
张家祥
白久园
方远�
穆鑫
王春燕
张斌
毕鑫
左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16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1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1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1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1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1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电容结构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与第一子电容结构和第二子电容结构电连接,且在垂直于触控层的方向上,金属走线层与第一金属走线结构至少部分相对应。当在金属走线层发生断裂时,与金属走线层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也会发生断裂,从而使得电容结构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电容结构的电容值来检测金属走线层是否出现断裂,能够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的断裂,能够提升探测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的断裂的灵敏度,从而能够便于及时发现损坏的偏光触控模组,有助于提高后续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合格率。

Description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中,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往往采用外置的集合偏光功能和触控功能的偏光触控模组与显示面板绑定。在绑定过程中,需要将偏光触控模组的TFPC(Touc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触摸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MFPC(Mai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主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绑定工艺进行电连接。
在绑定过程中,由于TFPC受到拉扯、弯折等外力作用,容易使得偏光触控模组中的金属走线受到应力作用,导致金属走线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偏光触控模组的失效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的断裂,则会导致后续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检测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是否发生断裂的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检测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是否发生断裂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触控模组,包括:
触控层;
金属走线层,设置于触控层的一侧,并与触控层电连接;
绝缘层,设置于金属走线层远离触控层的一侧;
电容结构,设置于绝缘层远离触控层的一侧,电容结构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第二子电容结构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第一子电容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第二子电容结构包括第三电极结构和第四电极结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的一端与第二电极结构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极结构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金属走线层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结构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电极结构电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或者,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由于在绝缘层远离触控层的一侧设置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第二子电容结构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在内的电容结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与第一子电容结构和第二子电容结构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在垂直于触控层的方向上,金属走线层与第一金属走线结构至少部分相对应。当在金属走线层发生断裂时,与金属走线层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也会发生断裂,从而使得电容结构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电容结构的电容值来检测金属走线层是否出现断裂,能够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的断裂,能够提升探测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的断裂的灵敏度,从而能够便于及时发现损坏的偏光触控模组,有助于提高后续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合格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发生断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偏光触控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一种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电容结构未发生断裂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电容结构发生断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电容结构发生断裂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另一种电容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又一种电容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
10-触控层;
20-金属走线层;21-金属结构;
30-绝缘层;
40-电容结构;
41-第一子电容结构;411-第一电极结构;412-第二电极结构;
42-第二子电容结构;421-第三电极结构;422-第四电极结构;
43-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1-第一连接部;432-第二连接部;433-第三子电容结构;
50-偏光层;
60-触摸柔性电路板;
70-粘结结构;
80-导电胶结构;
90-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偏光触控模组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过程中,由于TFPC受到拉扯、弯折等外力作用,容易使得偏光触控模组中的金属走线受到应力作用,导致金属走线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偏光触控模组的失效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的断裂,则会导致后续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检测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是否发生断裂的设计方案。本申请的发明人继续研究发现,如果把金属走线构造成电容结构,当金属走线出现部分轻微断裂时,电容结构的电容值往往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即不能及时发现金属走线发生断裂,该方案的检测精度较低。
本申请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触控模组,该偏光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发生断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偏光触控模组包括:
触控层10;
金属走线层20,设置于触控层10的一侧,并与触控层10电连接;
绝缘层30,设置于金属走线层2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
电容结构40,设置于绝缘层3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电容结构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41、第二子电容结构42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第一子电容结构41包括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二子电容结构42包括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一端与第二电极结构41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极结构421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金属走线层20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结构41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电极结构422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由于在绝缘层3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设置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41、第二子电容结构42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内的电容结构40,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与第一子电容结构41和第二子电容结构42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金属走线层20与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至少部分相对应。
当金属走线层20发生断裂时,与金属走线层20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也会发生断裂,从而使得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来检测金属走线层20是否出现断裂,能够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20的断裂,从而能够便于及时发现损坏的偏光触控模组,有助于提高后续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合格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偏光触控模组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在偏光触控模组与显示面板的绑定过程中,由于触摸柔性电路板60受到拉扯、弯折等外力作用,容易使得位于第一区域101中的金属走线层20的部分受到应力作用,进而发生断裂的情况。第二区域102为触摸柔性电路板60与金属走线层20的绑定区域。
如图2所示,为偏光触控模组中位于第一区域101中金属走线层20发生断裂的结构示意图,由于电容结构40相较于金属走线层20更远离触控层10,因此,当电容结构40和金属走线层20发生断裂,且电容结构40的断裂圆心角度θ和金属走线层20的断裂圆心角度θ相同时,电容结构40断裂的程度要大于金属走线层20断裂的程度,即电容结构40起到了放大金属走线层20断裂程度的作用,从而通过检测电容结构40电容值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金属走线层20中的断裂情况,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容结构40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41、第二子电容结构42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第一子电容结构41包括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二子电容结构42包括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一端与第二电极结构41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极结构421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金属走线层20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结构41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电极结构422电连接。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层30和电容结构4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图3中,金属走线层20是可见的。当绝缘层30和电容结构40不包括透明材料时,由于绝缘层30和电容结构40的遮挡,金属走线层20是不可见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的原理,将结合图5和图7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电容结构未发生断裂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所示偏光触控模组中电容结构发生断裂时的等效电路图。
当偏光触控模组中的金属走线层20未发生断裂时,即电容结构40未发生断裂,连接第一子电容结构41的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二子电容结构42的第三电极结构421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未发生断裂,则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电势相等,此时,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71
表达式(1)中,C40表示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C41表示第一子电容结构41的电容值,C42表示第二子电容结构42的电容值。
当偏光触控模组中的金属走线层20发生断裂时,与金属走线层20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也会发生断裂,则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电势不相等,此时,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72
表达式(1)中,C40′表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断裂后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C41表示第一子电容结构41的电容值,C42表示第二子电容结构42的电容值,C433表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中因断裂生成的第三子电容结构433的电容值。
根据表达式(1)和表达式(2)可得C40′与C40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73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的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子电容结构41的电容值和第二子电容结构42的电容值相同,根据平面电容计算表达式可得: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74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75
表达式(4)和表达式(5)中,ε表示介电常数;S表示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正对的部分的面积,也表示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正对的部分的面积;k表示静电力常量;d1表示第一电极结构411、第二电极结构412之间的间距(如图4所示),相应的,d1也表示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之间的间距;d2表示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间距(如图4所示),如图6所示,当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中出现多处断裂时,为了便于说明,第三子电容结构433的间距取为d2。
根据表达式(3)、表达式(4)和表达式(5)可得C40′与C40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Figure BDA0002993089280000081
根据表达式(6)可知,电容结构40断裂前后的电容值的差异大小取决于第一电极结构411与第二电极结构412之间的间距d1、第三电极结构421与第四电极结构422之间的间距d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与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间距d2。通过调整d1和d2的比值可以控制电容结构40断裂前后的电容值的差异大小,从而可以控制电容结构40的灵敏度。
可选地第一电极结构411与第二电极结构412之间的间距d1的取值范围为0-10μm(微米),d1的取值包括端值10μm,本申请实施例中,d1为5μm;第二电极结构412与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间距d2的取值范围为d2≥4.5mm(毫米),将上述d1的最小值和d2的最小值代入表达式(6)中得到的数值为451,即断裂后的电容结构40电容值会相较于断裂前的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发生显著的减小。应该说明的是,第二电极结构412与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间距d2的最大取值,取决于偏光触控模组中的绑定区域,而不同尺寸规格的偏光触控模组中的绑定区域取决于与偏光触控模组绑定的显示面板的的尺寸规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偏光触控模组的实际应用产品,来设定第二电极结构412与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间距d2。
断裂后的电容结构40电容值与断裂前的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具有451倍的差异,这充分表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具有足够的检测精度,能够发现金属走线层20中的断裂情况,从而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挑出有问题的偏光触控模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形状为回形;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431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432,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依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431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432,多个第一连接部431和多个第二连接部432依次连接,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具有不同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且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依次连接,从而使得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正投影区域和金属走线层20的正投影区域中重叠的部分最多,保障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和金属走线层20相对应的部分最多,从而能够保障电容结构40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金属走线层20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结构21,结合图4可知,任一第一连接部43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一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连接部431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部432的尺寸;第一方向为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任一第一连接部43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一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从而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尽可能扩大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和金属走线层20相对应的部分,使得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431,进而保障电容结构40的检测准确度。
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形状为竖向回形,第一连接部4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第二连接部4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43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走线层20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结构21,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432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一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任一第一连接部43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连接部431的尺寸小于第二连接部432的尺寸;第一方向为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432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一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任一第一连接部431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金属结构21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二连接部4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接部4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金属结构21的延伸方向。使得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有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431,从而可以尽可能扩大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和金属走线层20相对应的部分,进而保障电容结构40的检测准确度。如图8所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形状为横向回形,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与所有的第一连接部431相对应。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形状为斜向回形,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与所有的第一连接部431相对应。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提供的竖向回形、横向回形和斜向回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形状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偏光触控模组还包括偏光层50和触摸柔性电路板60;偏光层50位于电容结构4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触摸柔性电路板60位于金属走线层2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并与金属走线层2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区域102为触摸柔性电路板60与金属走线层20的绑定区域,为了使得触摸柔性电路板60与金属走线层20的电连接,绝缘层30只延伸至第一区域101,即第二区域102中不存在绝缘层30,从而确保触摸柔性电路板60与金属走线层20的绑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偏光层50通过粘结结构70与电容结构40粘附连接,触摸柔性电路板60通过导电胶结构80与金属走线层20粘附连接和电连接。可选地,粘结结构70的制作材料包括OCF(Optical Clear Film,光学透明膜);导电胶结构80的制作材料包括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方性导电胶膜);偏光层50为POL(Polarizer,偏光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偏光层50与触摸柔性电路板6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区域;电容结构40在触控层10的正投影和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均与第一间隔区域在触控层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间隔区域为第一区域101。由于位于第一区域101中的金属走线层20的部分容易受到应力作用,发生断裂的情况,因此,电容结构40在触控层10的正投影和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均与第一间隔区域在触控层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保障第一区域101中,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和金属走线层20相对应的部分尽可能多,使得每个金属结构21位于第一区域101的部分均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431,进而保障电容结构40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尺寸和第二间隙的尺寸均小于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结构411与第二电极结构412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尺寸d1远小于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距离d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的尺寸和第二间隙的尺寸相同。从而使得电容结构40断裂前后的电容值的差异大小取决于d1和d2的比值,通过调整d1和d2的比值可以控制电容结构40断裂前后的电容值的差异大小,从而可以控制电容结构40的灵敏度。
应该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间隙的尺寸和第二间隙的尺寸,第一间隙的尺寸和第二间隙的尺寸可以不相同,只需确保第一间隙的尺寸和第二间隙的尺寸均小于第二电极结构412和第三电极结构421之间的距离即可。
在平行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二电极结构412的正对面积与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的正对面积相同,即第一电极结构411、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的结构尺寸相同,均为平板结构,从而可以便于电容结构40的制作,进而能够提高偏光触控模组的生产效率。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电极结构411、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一电极结构411、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结构411与金属走线层20的一端通过跳线90电连接,第四电极结构431与金属走线层20的另一端通过跳线9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结构411与一金属结构21通过跳线90电连接,第四电极结构431与另一金属结构21通过跳线90电连接。从而在保障第一电极结构411、第二电极结构412、第三电极结构421和第四电极结构422同层设置的不同,可实现第一电极结构411和第四电极结构431与金属走线层20的电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面板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偏光触控模组,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或者,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设备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或是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偏光触控模组,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穿戴设备、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中,由于在绝缘层30远离触控层10的一侧设置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41、第二子电容结构42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内的电容结构40,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与第一子电容结构41和第二子电容结构42电连接,且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走线层20在触控层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在垂直于触控层10的方向上,金属走线层20与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至少部分相对应。
当金属走线层20发生断裂时,与金属走线层20对应的第一金属走线结构43也会发生断裂,从而使得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来检测金属走线层20是否出现断裂,能够及时发现偏光触控模组中金属走线层20的断裂,从而能够便于及时发现损坏的偏光触控模组,有助于提高后续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合格率。
而且,断裂后的电容结构40电容值会相较于断裂前的电容结构40的电容值具有显著的差异,这充分表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触控模组具有足够的检测精度,能够发现金属走线层20中的断裂情况,从而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挑出有问题的偏光触控模组。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层;
金属走线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的一侧,并与所述触控层电连接;
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金属走线层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
电容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所述电容结构包括第一子电容结构、第二子电容结构和第一金属走线结构;所述第一子电容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所述第二子电容结构包括第三电极结构和第四电极结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结构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极结构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结构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走线层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金属走线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结构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极结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结构的形状为回形;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走线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结构,任一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一所述金属结构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金属结构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走线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结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一所述金属结构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任一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所述金属结构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金属结构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层和触摸柔性电路板;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电容结构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所述触摸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金属走线层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触控层的方向上,所述偏光层与所述触摸柔性电路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区域;所述电容结构在所述触控层的正投影和所述金属走线层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均与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在所述触控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触控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三电极结构和所述第四电极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和所述第二间隙的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三电极结构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结构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的一端通过跳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极结构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的另一端通过跳线电连接。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或者,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触控模组。
CN202110321613.5A 2021-03-25 2021-03-25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113031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1613.5A CN1130318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1613.5A CN1130318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1821A true CN113031821A (zh) 2021-06-25
CN113031821B CN113031821B (zh) 2024-03-15

Family

ID=764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1613.5A Active CN113031821B (zh) 2021-03-25 2021-03-25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182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2464A1 (en) * 2012-03-06 2015-0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23570A1 (en) * 2014-07-03 2017-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board
CN108008866A (zh) * 2016-10-31 2018-05-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触摸面板以及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0157149A1 (de) * 2019-01-29 2020-08-0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µ-LED, µ-LED ANORDNUNG, DISPLAY UND VERFAHREN ZU SELBEN
CN111651094A (zh) * 2020-06-29 2020-09-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30795A (zh) * 2020-10-13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515770U (zh) * 2020-09-08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2464A1 (en) * 2012-03-06 2015-0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23570A1 (en) * 2014-07-03 2017-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board
CN108008866A (zh) * 2016-10-31 2018-05-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触摸面板以及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0157149A1 (de) * 2019-01-29 2020-08-0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µ-LED, µ-LED ANORDNUNG, DISPLAY UND VERFAHREN ZU SELBEN
CN111651094A (zh) * 2020-06-29 2020-09-1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2515770U (zh) * 2020-09-08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30795A (zh) * 2020-10-13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1821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5501B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17682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US10340215B2 (en)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44043B (zh) 带按压力测定的触摸面板
US20180286293A1 (en) Foldable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7179851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3116231B (zh) 输入显示装置
CN106249953B (zh) 一种压感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904418B2 (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6036060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61135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9063628B2 (en) Capacitance-type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US10592055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098867A (zh) 柔性布线基板
US201700321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and panel
JP2012059247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24463A (zh) 触控泡棉结构及压力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US20110261540A1 (en) Touch panel
JP200723351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9933233B (zh) 输入感测单元和包括输入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JP4838643B2 (ja) 入力装置付表示装置
CN113031821A (zh) 偏光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916768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hip on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40104204A1 (en) Touch sensor
JP2008009553A (ja) 電極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