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4160A -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4160A
CN113024160A CN202110069370.0A CN202110069370A CN113024160A CN 113024160 A CN113024160 A CN 113024160A CN 202110069370 A CN202110069370 A CN 202110069370A CN 113024160 A CN113024160 A CN 11302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mperature
asphalt
asphalt concrete
solid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93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延年
陈昊
顾晓薇
宋岩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693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4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4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属于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68‑74份、细集料8‑11份、改性沥青6.5‑7份、矿粉9‑13份、相变微胶囊8‑12份、木质素纤维0.3‑0.5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1.5份;其中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3‑4份、表面活化剂1.5‑2份、增塑剂0.2‑0.3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是以相变微胶囊的使用,通过相态的转化,吸收或释放能量,达到对温度的调控,以减弱高温对沥青混凝土产生的热损害;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抗车辙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属于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在道路铺设材料的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路中使用沥青混合料可简化其维护,减少施工时间以及提供平稳的舒适感和安全性。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雨和冰)维持沥青路面的良好的性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当路面在长期条件下老化并因此对极端天气条件更敏感时尤其如此。减轻这种影响并提高对极端天气条件的抵抗力的一种方法可能是改变路面内的温度分布,从而延缓路面冻结和温度冲击的发生,从而最终降低低温开裂的风险。
使用相变材料作为新型沥青结合料改性剂成为一个研究的新方向。这些材料可以掺入沥青结合料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沥青混合物中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损害。此类材料具有从液态到固态(反之亦然)的转变能力,在熔融或结晶过程中(恒温或窄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能量,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极端温度变化的区域中的路面材料的理想添加剂。
与传统相变材料相比,相变微胶囊具有很多优点:如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导热系数,能有效降低多次循环使用带来的渗漏;可较大程度地消除相分离和过冷现象,降低某些相变材料的挥发毒性,可解决与建筑基体材料相结合时表面结霜问题,提高了相变材料的耐久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主要通过添加相变微胶囊来降低高温变化引起的损害,且大量使用固废,有效的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
本发明的实验方案如下: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68-74份、细集料8-11份、改性沥青6.5-7份、矿粉9-13份、相变微胶囊8-12份、木质素纤维0.3-0.5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3-4份、表面活化剂1.5-2份、增塑剂0.2-0.3份,其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将100份基质沥青在160-165℃下进行预热处理;
② 向其加入4份SBS、3-4份纳米ZnO、1.5-2份表面活化剂、0.2-0.3份增塑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取68-74份粗集料、8-11份细集料、9-13份矿粉、1-1.5份胶粘剂投入搅拌桶中,在190~200℃之间,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料1;
②将6.5-7份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把①所得到的混合料1投入到沥青中,严格控制温度在170~180℃之间,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2。
③ 将8-12份相变微胶囊和0.3份分散剂投入到② 中的混合料2,其中相变微胶囊分两次投入,两次投放间隔为3min,搅拌5min,以达到均匀分散开;然后用自动投放纤维的设备进行纤维的投放,不得使用人工投放,为了避免纤维集中在一起,搅拌时间在2min左右。即可得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粗集料选用铁尾废石,采用间断级配,9.5mm-13.2mm:4.75mm-9.5mm=40-43:29-31;所述细集料选用铁尾矿砂,细度模数在2.3-3.0的中砂。
进一步地,所述矿粉选用石灰岩矿粉和水泥,石灰岩矿粉:水泥=4:1。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微胶囊,其芯材为C20高纯度正构烷烃石蜡,囊壁为高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为35℃,包裹率为80-90%,粒子大小10-20um,潜热值为190-205焦耳/克,耐高温190℃。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选用硬脂酸钡、聚乙烯蜡、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胶粘剂选用环氧树脂、丁苯橡胶、环氧-丁腈胶中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化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磺烷基酯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酸酯中其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相变微胶囊可以通过相态的转变,释放或吸收能量,对环境温度进行调控,以减少季节性或昼夜温差对路面造成的老化开裂。相比较传统的相变材料,相变微胶囊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有效降低了相变材料的渗漏现象,提高了相变材料的耐久性。
(2)所使用的粗集料采用铁尾废石,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固废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选用棱角分明、耐磨的石料,形成性能良好的骨架,提高耐磨性。
(3)沥青混凝土采用“三多一少”,即沥青、矿粉、粗集料多,细集料少,丰富的纤维稳定剂和矿粉可提高粘聚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典型的间断级配,使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提高抗车辙能力。
(4)纳米材料,一方面通过表面活性剂和纳米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强填充效应,提高密实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70份、细集料9份、改性沥青6.5份、矿粉13份、相变微胶囊9份、木质素纤维0.4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2份。 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3份、表面活化剂1.5份、增塑剂0.2份,其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将100份基质沥青在160-165℃下进行预热处理;
② 向其加入4份SBS、3份纳米ZnO、1.5份表面活化剂、0.2份增塑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改性沥青。
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取70份粗集料、9份细集料、13份矿粉、1.2份胶粘剂投入搅拌桶中,在190~200℃之间,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料1;
②将6.5份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把①所得到的混合料1投入到沥青中,严格控制温度在170~180℃之间,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2。
③ 将9份相变微胶囊和0.3份分散剂投入到② 中的混合料2,其中相变微胶囊分两次投入,两次投放间隔为3min,搅拌5min,以达到均匀分散开;然后用自动投放纤维的设备进行纤维的投放,不得使用人工投放,为了避免纤维集中在一起,搅拌时间在2min左右。即可得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粗集料选用铁尾废石,采用间断级配,9.5mm-13.2mm:4.75mm-9.5mm=41:29。
细集料选用铁尾矿砂,细度模数在2.3-3.0的中砂。
矿粉选用石灰岩矿粉和水泥,石灰岩矿粉:水泥=4:1。
相变微胶囊,其芯材为C20高纯度正构烷烃石蜡,囊壁为高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为35℃,包裹率为80-90%,粒子大小10-20um,潜热值为190-205焦耳/克,耐高温190℃。
分散剂选用硬脂酸钡。
胶粘剂选用环氧树脂。
表面活化剂选用烷基苯磺酸盐。
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酯。
实施例2: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72份、细集料10份、改性沥青6.5份、矿粉10份、相变微胶囊10份、木质素纤维0.5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3份。 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3份、表面活化剂1.5份、增塑剂0.3份,其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将100份基质沥青在160-165℃下进行预热处理;
② 向其加入4份SBS、3份纳米ZnO、1.5份表面活化剂、0.3份增塑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改性沥青。
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取72份粗集料、10份细集料、10份矿粉、1.3份胶粘剂投入搅拌桶中,在190~200℃之间,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料1
②将6.5份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把①所得到的混合料1投入到沥青中,严格控制温度在170~180℃之间,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2。
③ 将10份相变微胶囊和0.3份分散剂投入到② 中的混合料2,其中相变微胶囊分两次投入,两次投放间隔为3min,搅拌5min,以达到均匀分散开;然后用自动投放纤维的设备进行纤维的投放,不得使用人工投放,为了避免纤维集中在一起,搅拌时间在2min左右。即可得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粗集料选用铁尾废石,采用间断级配,9.5mm-13.2mm:4.75mm-9.5mm=42:30。
细集料选用铁尾矿砂,细度模数在2.3-3.0的中砂。
矿粉选用石灰岩矿粉和水泥,石灰岩矿粉:水泥=4:1。
相变微胶囊,其芯材为C20高纯度正构烷烃石蜡,囊壁为高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为35℃,包裹率为80-90%,粒子大小10-20um,潜热值为190-205焦耳/克,耐高温190℃。
分散剂选用聚乙烯蜡。
胶粘剂选用丁苯橡胶。
表面活化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
增塑剂选用脂肪族二元酸酯。
实施例3: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74份、细集料10份、改性沥青7份、矿粉12份、相变微胶囊11份、木质素纤维0.4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5份。 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4份、表面活化剂2份、增塑剂0.3份,其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将100份基质沥青在160-165℃下进行预热处理。
② 向其加入4份SBS、4份纳米ZnO、2份表面活化剂、0.3份增塑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改性沥青。
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 取74份粗集料、10份细集料、12份矿粉、1.5份胶粘剂投入搅拌桶中,在190~200℃之间,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料1。
②将7份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把①所得到的混合料1投入到沥青中,严格控制温度在170~180℃之间,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2。
③ 将11份相变微胶囊分和0.3份分散剂投入到② 中的混合料2,其中相变微胶囊分两次投入,两次投放间隔为3min,搅拌5min,以达到均匀分散开;然后用自动投放纤维的设备进行纤维的投放,不得使用人工投放,为了避免纤维集中在一起,搅拌时间在2min左右。即可得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粗集料选用铁尾废石,采用间断级配,9.5mm-13.2mm:4.75mm-9.5mm=43:31。
细集料选用铁尾矿砂,细度模数在2.3-3.0的中砂。
矿粉选用石灰岩矿粉和水泥,石灰岩矿粉:水泥=4:1。
相变微胶囊,其芯材为C20高纯度正构烷烃石蜡,囊壁为高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为35℃,包裹率为80-90%,粒子大小10-20um,潜热值为190-205焦耳/克,耐高温190℃。
分散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胶粘剂选用环氧树脂。
表面活化剂选用脂肪酸磺烷基酯。
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粗集料68-74份、细集料8-11份、改性沥青6.5-7份、矿粉9-13份、相变微胶囊8-12份、木质素纤维0.3-0.5份、分散剂0.3份、胶粘剂1-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其原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100份、SBS4份、纳米ZnO 3-4份、表面活化剂1.5-2份、增塑剂0.2-0.3份,其制备过程如下:
①将100份基质沥青在160-165℃下进行预热处理;
②向其加入4份SBS、3-4份纳米ZnO、1.5-2份表面活化剂、0.2-0.3份增塑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改性沥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如下所示:
①取68-74份粗集料、8-11份细集料、9-13份矿粉、1-1.5份胶粘剂投入搅拌桶中,在190~200℃之间,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料1;
②将6.5-7份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把①所得到的混合料1投入到沥青中,严格控制温度在170~180℃之间,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2;
③将8-12份相变微胶囊和0.3份分散剂投入到②中的混合料2,其中相变微胶囊分两次投入,两次投放间隔为3min,搅拌5min,以达到均匀分散开;然后用自动投放纤维的设备进行纤维的投放,不得使用人工投放,搅拌时间2min,得到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集料选用铁尾废石,采用间断级配,9.5mm-13.2mm:4.75mm-9.5mm=40-43:29-31;所述细集料选用铁尾矿砂,细度模数在2.3-3.0的中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选用石灰岩矿粉和水泥,石灰岩矿粉:水泥=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其芯材为C20高纯度正构烷烃石蜡,囊壁为高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为35℃,包裹率为80-90%,粒子大小10-20um,潜热值为190-205焦耳/克,耐高温1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用硬脂酸钡、聚乙烯蜡、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其中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选用环氧树脂、丁苯橡胶、环氧-丁腈胶中其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化剂选用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磺烷基酯中的其中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酸酯中其中的一种。
CN202110069370.0A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Pending CN113024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9370.0A CN113024160A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9370.0A CN113024160A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4160A true CN113024160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9370.0A Pending CN113024160A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41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1883A (zh) * 2022-08-29 2022-11-11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
CN117247253A (zh) * 2023-09-12 2023-12-19 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721A (zh) * 2006-11-24 2007-06-27 华南理工大学 以链烷烃化合物为芯材的双壳层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44770B1 (ko) * 2017-12-27 2018-04-05 주식회사 지케이기술연구소 발열성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0499036A (zh) * 2019-09-29 2019-11-26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一种纳米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076A (zh) * 2020-06-23 2020-08-18 杨琼 一种抗车辙性能好的钢渣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2371A (zh) * 2020-09-16 2020-12-29 张延年 一种混凝土路面用固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721A (zh) * 2006-11-24 2007-06-27 华南理工大学 以链烷烃化合物为芯材的双壳层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44770B1 (ko) * 2017-12-27 2018-04-05 주식회사 지케이기술연구소 발열성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0499036A (zh) * 2019-09-29 2019-11-26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一种纳米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076A (zh) * 2020-06-23 2020-08-18 杨琼 一种抗车辙性能好的钢渣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2371A (zh) * 2020-09-16 2020-12-29 张延年 一种混凝土路面用固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1883A (zh) * 2022-08-29 2022-11-11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
CN117247253A (zh) * 2023-09-12 2023-12-19 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17332A (en) Phase change compositions
Kastiukas et 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s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impregnated lightweight aggregates for geopolymer composites made from aluminosilicate rich mud and milled glass powder
CN102515650B (zh) 相变调温水泥沥青复合式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160A (zh) 一种控温高性能固废沥青混凝土
CN101736671B (zh) 一种吸收微波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合物
CN106396561B (zh) 一种具有融雪功能的微表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5774A (zh) 一种沥青路面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KR102117062B1 (ko) 기능성 결합재를 포함한 균열 저감형 초속경 시멘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포장 보수 공법
CN107473635B (zh) 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45637A (zh) 一种自调速型低冰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024A (zh) 一种添加微纳米储热胶囊的早强抗冻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4524635B (zh) 一种沥青路面使用的路用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7881A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7157B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地区的定形相变储热降温路面材料
CN108504039A (zh)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沥青混合料
CN108383426A (zh) 一种干法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219A (zh) 一种半柔性路面用浆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a heat insulation bonding layer for roads and its heat insulation effect
CN110272227A (zh) 水泥沥青复合式自融雪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848A (zh) 面向劣质集料的改性沥青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12608072B (zh) 一种自主调节温度病害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51195A (zh) 一种热分布均匀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各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30047A (zh) 基于十四烷/十四醇/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沥青用低温调温剂的制备方法
CN113831088B (zh) 一种相变大体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0269A (zh)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