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6511A -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6511A
CN113016511A CN202110282904.8A CN202110282904A CN113016511A CN 113016511 A CN113016511 A CN 113016511A CN 202110282904 A CN202110282904 A CN 202110282904A CN 113016511 A CN113016511 A CN 11301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aloe
drum
height
nutrien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29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6511B (zh
Inventor
巩永凯
罗秉俊
李八一
方晓东
倪生核
杨智雄
陈梦婷
吴智远
杨芳芳
卢垚
张菊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Evergreen Biolog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Evergreen Biolog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Evergreen Biolog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Yunnan Evergreen Biolog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2829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6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6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芦荟栽培方法。包括:设置上下贯通的圆桶,在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的高度为圆桶高度一半时,将芦荟苗栽入圆桶内正中,接着装入营养土至圆桶顶部;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并平齐切断芦荟主根,并使整株芦荟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挖出的营养土清除杂物施入肥料后,装入圆桶内空出的空间,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当芦荟主茎再次长高至圆桶高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切断芦荟主茎,使整株芦荟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挖出的营养土清除杂物施入肥料后,装入圆桶内空出的空间,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应用本发明,实现连续种植,降低种植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芦荟(Aloe)起源于非洲大陆热带沙漠、干旱地区,植物分类学上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芦荟属,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为浅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地表下10-15厘米深,叶片进化为具有很强贮水功能的凝胶结构,叶表面具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忌积水、怕涝。主茎具有无限生长能力,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能形成很多根生苗,可为大田移栽形成数量众多的种苗。
目前芦荟以垄作方式为主,垄作一方面利于排水,防止雨季积水并排涝;另一方面是随着不断采收鲜叶,进行施肥和培土。芦荟从移栽到叶片成熟采收,一般需要18个月时间,每次鲜叶采收结束后,清除根生苗、施肥和培土。随着不断采收和培土,主茎埋入土的部分发出许多不定根(或称气生根),进行吸收水分和养分。
但目前以垄作方式栽培芦荟的方法,随着鲜叶不断被采收,芦荟主茎会越长越高,芦荟根系因衰老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差,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需要不断培土,使之适应不断长高的芦荟主茎,且随着芦荟主茎增高,培土越来越困难,生产劳动量大,种植成本较高,导致种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芦荟栽培方法,能够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芦荟栽培方法,包括:
设置上下贯通的圆桶,相邻圆桶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芦荟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圆桶底及营养土紧密地接触地面土壤,圆桶内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在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高度为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芦荟苗栽入圆桶内正中,接着装入营养土至圆桶顶部;
芦荟苗长大后采收鲜叶,随着连续采收,芦荟主茎长高,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随着鲜叶的采收,当芦荟主茎再次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优选地,所述圆桶直径为30厘米、高为30厘米。
优选地,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或者,圆桶内空间呈圆台状,且顶部内径小于底部内径,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将圆桶扳倒,从圆桶底部将圆桶内包括芦荟根系和主茎在内的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再将圆桶扶正。
优选地,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升降机构配件,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使圆桶的底土层与地面形成距离,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使得圆桶内的整株芦荟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移除,并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至地面。
优选地,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升降机构,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圆桶设置为左右两个半圆桶,左右两个半圆桶通过松紧机构进行锁紧或松开,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切除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利用所述升降机构配件,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抬高至圆桶高度的一半,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锁紧,利用铲刀,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主茎和根系在内的营养土切去,在切去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以使得圆桶内的芦荟以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至地面,将切下的营养土破碎、去除杂物施肥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和覆土,最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恢复至锁紧状态。
优选地,所述圆桶下边沿设置有让铲刀沿着圆桶下边沿滑动以切去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的环形结构,在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后,所述平齐切断芦荟主茎,包括:
驱动铲刀,沿着圆桶底部边沿,切去包含芦荟根系或主茎在内的营养土,对芦荟主茎平齐切断处进行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圆桶放置地面铺设有防草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芦荟栽培方法,包括:设置上下贯通的圆桶,相邻圆桶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芦荟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圆桶底及营养土紧密地接触地面土壤,圆桶内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在装入营养土的高度为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芦荟苗栽入圆桶内正中,接着装入营养土至圆桶顶部;芦荟苗长大后采收鲜叶,随着连续采收,芦荟主茎长高,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随着对芦荟鲜叶的采收,当芦荟主茎再次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这样,通过利用圆桶进行芦荟栽培,在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将挖出的营养土进行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再次装入同一圆桶中,如此循环操作,能够实现连续种植,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及培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换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的芦荟垄作栽培方法,由于需要不断给芦荟主茎培土,而随着芦荟主茎长高,培土越来越困难,因而,一般在五年后,就无法继续给芦荟主茎培土,从而影响芦荟的生长而退地、换地、轮作。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芦荟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其主茎顶端具有无限生长特性,可以连续生长多年,且芦荟主茎一旦被覆土,便会长出许多气生根(或不定根),持续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向主茎顶端及叶片供给。因而,若能够在芦荟的生长过程中,在减少覆土量的情形下而能保障主茎覆在土中,有足够的新生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将能够有效保障芦荟连续生长,从而提升芦荟种植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101,设置上下贯通的圆桶,相邻圆桶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芦荟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圆桶底及营养土紧密地接触地面土壤,圆桶内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在装入营养土的高度为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芦荟苗栽入圆桶内正中,接着装入营养土至圆桶顶部;
步骤102,芦荟苗长大后采收鲜叶,随着连续采收,芦荟主茎长高,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步骤103,随着鲜叶的采收,当芦荟主茎再次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本实施例中,如此往复循环,实现芦荟的连续生长和种植。圆桶直径为20-40厘米、高为25-35厘米。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圆桶直径为30厘米、高为30厘米。
本实施例中,装入圆桶内的营养土的高度低于圆桶高度,这样,可以在圆桶顶部预留空间,便于后续芦荟种植中的农事操作,例如,浇水、清除根生苗、施肥等。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或者,圆桶呈圆台状,且顶部内径小于底部内径,将所述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将圆桶扳倒,从圆桶底部将圆桶内包括芦荟根系和主茎在内的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再将圆桶扶正。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径一致或顶部内径小于底部内径的圆桶,这样,可以便于后续芦荟种植中更换圆桶内营养土。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用于柑橘液体肥的圆台状水桶,将桶底去掉,尺寸完全可以作为栽培芦荟的圆桶。
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升降机构配件,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使圆桶的底土层与地面形成距离,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使得圆桶内的整株芦荟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移除,并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至地面。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配件,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圆桶设置为左右两个半圆桶,左右两个半圆桶通过松紧机构进行锁紧或松开,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抬高圆桶一半的高度,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锁紧,利用铲刀,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主茎和根系在内的营养土切去,在切去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以使得圆桶内的芦荟以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低至地面,将切下的营养土破碎、去除杂物施肥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和覆土,最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恢复至锁紧状态。
本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还可以在圆桶下边沿设置能让铲刀一端半固定、能绕着半固定端转动、让铲刀沿着圆桶下边沿滑动以切去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的环形结构,在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后,所述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包括:
驱动铲刀,沿着圆桶底部边沿,切去包含芦荟根系或主茎在内的营养土,对芦荟主茎平齐切断处进行消毒处理。
本实施例中,圆桶下边沿设置有能让铲刀沿着圆桶下边沿滑动以切去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的环形结构,也就是铲刀的一端是半固定,可以发生转动,铲刀与圆桶是分离的,可以与任意一个圆桶结合以切除营养土及根系,铲刀与圆桶可以分离,也可以结合,需要切去营养土时就结合,切完就分离。或者,圆桶上不设置固定可以让铲刀转动以切去包括根系在内营养土的环形结构,直接用外置的铲刀,通过升降机构及在表土层施加压力,将芦荟苗包括根系在内的营养土下滑到圆桶高度的一半时,也就是底土层露出圆桶,露出的长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直接将露出的底土层放置在外置、与圆桶分离的铲刀固定架上对底土层进行切除。
图2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及培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芦荟栽培换土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圆桶内装入的营养土可分为表土层和底土层,芦荟苗栽入圆桶内的表土层中,芦荟根部位于表土层底部,鲜叶露出表土层。随着连续采收,芦荟主茎长高,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一半时,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将底土层挖出,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使整株芦荟以及营养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再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内。这样,原先的表土层成为底土层,原先的底土层成为表土层,如此循环,可实现芦荟的连续种植。这样,通过表土层和底土层的位置互换,达到降低芦荟植株高度并培土的目的。而图3采用的圆台状圆桶,面积较大的圆面着地,面积较小的圆面朝上,能够在挖出底土层后,在圆桶上面的表土层(里面长满了芦荟根系,比较紧实一些)施加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将表土层下滑到原先底土层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圆桶进行芦荟栽培,在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一半时,将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使得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圆桶底部,将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再次装入同一圆桶内。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芦荟主茎高度,又实现对芦荟主茎的培土,如此循环操作,实现芦荟主茎的循环培土,使芦荟主茎一直生长在合理高度内,利于覆土的芦荟主茎生长出许多不定根或气生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利于农事园艺化管理,培土不会随着芦荟主茎的增高而增加劳动量,实现芦荟的连续种植,有效降低了种植芦荟的劳动量,降低芦荟种植成本,从而提升芦荟种植效率。具有如下优点:
1、一次移栽,可以实现多年持续收获鲜叶,避免目前栽培方式在进行一定年限时,需要退地、换地、移栽、缓苗期等;
2、芦荟桶式栽培可以实现营养土的人工配制,最大限度满足芦荟生态生理习性,如土质的疏松透气性、保水性、砂质性,并实现单株循环使用,不存在交叉;
3、易整合其它芦荟栽培技术,如在圆桶摆放地面铺设防草布,达到防草除草的目的,利用滴灌技术,提升水肥资源的利用率等;
4、对地形没有要求,平整或有一定坡度均可,能有效降低租地成本;
5、从移栽开始,由于芦荟比地面高,排水条件好,可以避免雨季积水危害;
6、由于圆桶底与土壤相接触,土壤水可随毛细管上升到圆桶的营养土中,可供给芦荟水分,较长时间不用挪动圆桶,圆桶的下部可以浅埋入土壤;
7、芦荟桶式栽培方法,在挖出底土层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芦荟的须根系,保证芦荟养分和水分吸收的连续性,没有缓苗期,可连续多年生长和采收鲜叶。
8、容易实现芦荟有机、绿色栽培,满足人们多样消费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芦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上下贯通的圆桶,相邻圆桶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芦荟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圆桶底及营养土紧密地接触地面土壤,圆桶内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在装入营养土的高度为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芦荟苗栽入圆桶内正中,接着装入营养土至圆桶顶部;
芦荟苗长大后采收鲜叶,随着连续采收,芦荟主茎长高,当芦荟主茎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随着鲜叶的采收,当芦荟主茎再次长高至圆桶高度约一半时,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茎,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以使整株芦荟沿着圆桶内壁下滑到与桶底平齐,将从底土层挖出的营养土破碎、清除杂物施用肥料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以对芦荟主茎进行覆土或培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直径为30厘米、高为3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或者,圆桶内空间呈圆台状,且顶部内径小于底部内径,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将圆桶扳倒,从圆桶底部将圆桶内包括芦荟根系和主茎在内的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平齐利落地切断芦荟主根,再将圆桶扶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升降机构配件,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使圆桶的底土层与地面形成距离,在圆桶表土层施加压力,使得圆桶内的整株芦荟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移除,并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低至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的内径保持不变,圆桶外壁设置有用于将圆桶升至预定高度的升降机构配件,该预定高度为圆桶高度的一半,圆桶设置为左右两个半圆桶,左右两个半圆桶通过松紧机构进行锁紧或松开,所述将圆桶内营养土从底土层挖出圆桶高度的一半,包括:
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抬高至半圆桶高度的一半,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锁紧,利用铲刀,将暴露在地面与圆桶之间的包括芦荟主茎和根系在内的营养土切去,在切去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松开,以使得圆桶内的芦荟以及营养土下滑到地面,利用所述升降机构,将圆桶降低至地面,将切下的营养土破碎、去除杂物施肥后装入同一圆桶中空出的空间,对芦荟主茎进行培土和覆土,最后,利用所述松紧机构,将左右两个半圆桶恢复至锁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下边沿设置有沿着圆桶下边沿滑动以切去包括芦荟根系在内的营养土的环形结构,在将圆桶抬高预定高度后,所述平齐切断芦荟主茎,包括:
驱动铲刀,沿着圆桶底部边沿,切去包含芦荟根系或芦荟主茎的营养土,对芦荟主茎平齐切断处进行消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放置地面铺设有防草布。
CN202110282904.8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Active CN113016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904.8A CN113016511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904.8A CN113016511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511A true CN113016511A (zh) 2021-06-25
CN113016511B CN113016511B (zh) 2023-07-07

Family

ID=76470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2904.8A Active CN113016511B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651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50108C1 (ru) * 1991-05-30 1995-12-20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азаренков Способ ведения культуры многолетних вегетативно размножаемых растен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ITBO20010545A0 (it) * 2001-09-12 2001-09-12 Virens Di Baggio Nicola & Andr Articolo per la coltivazione di specie orticole
JP2008301778A (ja) * 2007-06-08 2008-12-18 Naoki Kishino 植物栽培ユニット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JP4231542B1 (ja) * 2008-06-12 2009-03-04 三男 常盤 自然薯の栽培方法および栽培装置
CN102265779A (zh) * 2011-05-10 2011-12-07 常熟思美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植物栽培系统
CN104883873A (zh) * 2013-02-12 2015-09-02 全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植物栽培容器形成用板状构件、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方法
CN105815092A (zh) * 2016-04-13 2016-08-03 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库拉索芦荟的大田种植方法
CN107396719A (zh) * 2016-05-18 2017-11-28 段申虎 丹参新种植方法
JP2018078852A (ja) * 2016-11-17 2018-05-24 猛 横内 植物栽培用プランター
CN108476919A (zh) * 2018-02-02 2018-09-04 苏州植田科技有限公司 种植土的再造工艺
CN109220673A (zh) * 2018-11-23 2019-01-18 巫溪县苗田果蔬有限公司 一种山药的种植方法
CN209218704U (zh) * 2018-11-27 2019-08-0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牛蒡种植与采收的简易装置
CN110199721A (zh) * 2019-07-11 2019-09-06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
WO2020117289A1 (en) * 2018-12-04 2020-06-11 June Kessler Phragmites mechanical dna plant repair stimulation & rain collection method to cause reed and rhizome death
CN112042427A (zh) * 2020-09-08 2020-12-08 兰州大学 便捷型植物根系促壮培养及分离研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50108C1 (ru) * 1991-05-30 1995-12-20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азаренков Способ ведения культуры многолетних вегетативно размножаемых растен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ITBO20010545A0 (it) * 2001-09-12 2001-09-12 Virens Di Baggio Nicola & Andr Articolo per la coltivazione di specie orticole
JP2008301778A (ja) * 2007-06-08 2008-12-18 Naoki Kishino 植物栽培ユニット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JP4231542B1 (ja) * 2008-06-12 2009-03-04 三男 常盤 自然薯の栽培方法および栽培装置
CN102265779A (zh) * 2011-05-10 2011-12-07 常熟思美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植物栽培系统
CN104883873A (zh) * 2013-02-12 2015-09-02 全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植物栽培容器形成用板状构件、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方法
CN105815092A (zh) * 2016-04-13 2016-08-03 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库拉索芦荟的大田种植方法
CN107396719A (zh) * 2016-05-18 2017-11-28 段申虎 丹参新种植方法
JP2018078852A (ja) * 2016-11-17 2018-05-24 猛 横内 植物栽培用プランター
CN108476919A (zh) * 2018-02-02 2018-09-04 苏州植田科技有限公司 种植土的再造工艺
CN109220673A (zh) * 2018-11-23 2019-01-18 巫溪县苗田果蔬有限公司 一种山药的种植方法
CN209218704U (zh) * 2018-11-27 2019-08-0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牛蒡种植与采收的简易装置
WO2020117289A1 (en) * 2018-12-04 2020-06-11 June Kessler Phragmites mechanical dna plant repair stimulation & rain collection method to cause reed and rhizome death
CN110199721A (zh) * 2019-07-11 2019-09-06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
CN112042427A (zh) * 2020-09-08 2020-12-08 兰州大学 便捷型植物根系促壮培养及分离研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511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3705B (zh) 一种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
CN105309261A (zh) 一种高矮化砧苹果苗的生产方法
CN105594417A (zh) 一种丹参种植方法
CN107223523B (zh) 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的中药材厚朴套种滇黄精的方法
CN102550261B (zh) 一种含羞草与辣木树间种的方法
CN108012749A (zh) 油用牡丹高产种植方法
CN108718862B (zh) 一种苹果分枝大苗培育方法
CN104396687B (zh) 一种南方红豆杉的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CN104206130A (zh) 一种玉米套种指天椒的方法
CN113229087A (zh) 一种秦艽的直播套种方法
CN113079964A (zh) 一种黄花补血草的育苗及栽植方法
CN107912210A (zh) 一种青钱柳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CN107333550A (zh) 一种通关藤种子育苗方法
CN106069146A (zh) 一种矾根的栽植方法
CN107820973B (zh) 一种适合机械化操作的u字型桃树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5325137A (zh) 一种旱半夏全膜覆盖畦内覆锯末压土栽培方法
CN104604513A (zh) 一种寒富士苹果培育方法
CN109076911A (zh) 一种当归的种植方法
CN112005823B (zh) 一种草莓品种资源保存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13016511B (zh) 一种芦荟栽培方法
CN110999728B (zh) 黄花矶松的咸水育苗及栽培方法
CN105340682A (zh) 一种葡萄抗旱栽培方法
CN104686115A (zh) 一种九月黄大豆育苗移栽的方法
CN106376323A (zh) 果菜类蔬菜免耕栽培方法
CN105706748A (zh) 一种香椿、红椿嫁接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