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479B -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479B
CN113015479B CN201880099009.9A CN201880099009A CN113015479B CN 113015479 B CN113015479 B CN 113015479B CN 201880099009 A CN201880099009 A CN 201880099009A CN 113015479 B CN113015479 B CN 113015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evice
parameter values
data
parameter
mobil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0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479A (zh
Inventor
张健慧
蒋霞
陈钰
刘中华
曹建芳
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15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监测装置(200),包括第一类传感器(21)、第二类传感器(22)及处理器(23)。第一类传感器(21)用于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传感器(22)用于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23)用于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还涉及一种监护设备(300)、监护系统(100)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Description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病人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院内监护设备,通常包括针对严重病人的在病人床边设置的床边监护仪,用以对病人的状态进行监测,供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康复状态,以及提示病人可能存在的生命体征风险,对病人的康复以及意外的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监护仪都是放置在病房中的床头处的病房级监护仪/床边监护仪,通常位置无法移动,对于某些病人来说,例如对于亚重症病人来说,既需要实时监测状态,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例如,在病房外散步,则如何满足亚重症病人能够在病房外活动的同时进行状态监测,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移动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类传感器、第二类传感器及处理器。第一类传感器用于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传感器用于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用于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监护设备,监护设备包括通信单元、显示屏以及处理器。处理器,用于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并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监护系统,监护系统包括移动监测装置和监护设备,移动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类传感器、第二类传感器及处理器。第一类传感器用于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传感器用于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用于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监护设备包括通信单元、显示屏以及处理器。处理器,用于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并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移动监测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一类传感器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二类传感器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监护设备中,监护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呼吸参数、血氧参数、血压参数、体温参数中的至少一种,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运动参数、疼痛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院内使用的监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的模块架构图。
图3为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显示的参数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移动监测装置显示的配对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移动监测装置显示的配对示意图。
图7为一种监护设备的模块架构图。
图8为一种监护设备显示的参数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一种监护设备显示的配对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监护设备显示的配对示意图。
图11为一种监护设备显示的参数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的系统框架图。
图13为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被删除、修改或结合到其他步骤中)。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为一种院内使用的监护系统100的示意图,利用监护系统100可以将监护仪的数据进行整体保存,集中管理病人信息和看护信息,两者进行关联存储,便于进行历史数据的保存和关联报警。在图1所示的监护系统100中,监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监测装置200以及至少一个监护设备300。至少一个监护设备300包括床边监护设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监测装置200具体可以为可穿戴式监测装置。
如图1所示,监护设备300包括床边监护仪301,其中,针对每个病床均可以提供一个床边监护仪301,该床边监护仪301可以是多参数监护仪或者插件式监护仪。另外,每个床边监护仪301还可以与一个移动监测装置200进行配对传输,移动监测装置200提供简便、可携带的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可是穿戴在病人身体上对应病人进行移动式监护,通过移动监测装置200与床边监护仪301进行有线或无线通讯后可以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病人状态数据传输到床边监护仪301上进行显示。如图1所示,监护设备300还可包括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及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移动监测装置200通过移动式监护产生的病人状态数据传输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供医生或护士查看,或通过床边监护仪301传输到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进行存储和/或显示。
另外,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可以直接通过设置在院内的无线网络节点N1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病人状态数据传输到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进行存储和显示,或者通过设置在院内的无线网络节点N1将移动式监护产生的病人状态数据传输到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进行存储。可见,床边监护仪301上显示的病人状态参数对应的数据可以是源自直接连接到床边监护仪上的传感器附件,或者源自移动监测装置200,或者源自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
其中,每个移动监测装置200也可存储自身获取到的病人状态数据,床边监护仪301也可存储连接到床边监护仪上的传感器附件获取的病人状态数据,以及存储从移动监测装置200、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等接收的病人状态数据。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则可存储任何移动监测装置200发送过来的病人状态数据。
请参阅图2,为移动监测装置200的模块架构图。如图2所示,移动监测装置200包括第一类传感器21、第二类传感器22以及处理器23。处理器23与第一类传感器21、第二类传感器22连接。
第一类传感器21用于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类传感器22用于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器23用于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其中,处理器23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进行汇总后形成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从而,本申请中,移动监测装置200可同时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能够获取用户的心电、呼吸等生理状况以及睡眠、运动等非生理状态,能够更加全面侦测病人的状态。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200可为穿戴式监测装置,用于供病人穿戴后在病房外活动,同时能持续监测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满足了病人(例如亚重症病人)在病房外活动的同时进行状态监测的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3,为移动监测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包括穿戴式主体201、参数测量线缆202、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模块203和若干电极片连接器204。穿戴式主体201连接于上述参数测量线缆202的一端。上述参数测量线缆202从靠近上述穿戴式主体201的一端到远离上述穿戴式主体201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上述ECG模块203和上述若干个电极片连接器204。上述电极片连接器204用于夹持电极片205。更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上述参数测量线缆202可以采用一根电缆结构依次串设有上述ECG模块203和上述若干电极片连接器204构成的一线式参数测量线缆,也可以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构成。若上述参数测量线缆202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则参数测量线缆202包含主干部和至若干分叉部,主干部的一端连接上述穿戴式主体201,主干部的另一端连接若干分叉部,每个分叉部设置至少一种电极片连接器,在主干部上的任意位置设置上述ECG模块203。
具体地,上述穿戴式主体201用于绑在病人腕部以监测病人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每个电极片连接器204用于夹持一片电极片205,每个电极片205用来贴到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测量该部位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或阻抗信号。上述ECG模块203中设置有除颤防护电路,除颤防护电路用于在必要时为病人心脏除颤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时避免移动监测装置200受损的保护电路。本申请中,上述ECG模块203与上述穿戴式主体201独立设置,使得上述穿戴式主体201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同时也避免了施加在上述ECG模块203的强电流对上述穿戴式主体201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其中,本申请中,第一类传感器21包括心电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血氧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传感器21可同时包括心电传感器、呼吸传感器、血氧传感器、血压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而同时获取和监测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
上述若干个电极片连接器204夹持的若干电极片205中至少部分电极片205构成心电传感器,其中,心电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电极片205对应为一个心电传感器,通过上述的将构成心电传感器的电极片205贴放在病人身体的相应部位,而实现心电参数值的获取,而得到相应的ECG数据。
其中,呼吸传感器用于监测呼吸参数值,例如呼吸率。呼吸传感器也可包括若干个电极片连接器204夹持的至少一种电极片205。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共用相同的电极片205。
如图3所示,所述血氧(SP02)传感器包括与穿戴式主体201电连接的血氧探头206,所述血氧探头206可为夹持式结构,用于夹持在病人的手指上,通过光强信号测量血氧参数值,例如,血氧浓度。
所述血压传感器可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上,例如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的背面,用于监测血压参数值,例如高压值以及低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血压传感器可设置于绑带式结构中,通过绑带式结构绑缚于病人的胳膊上,且血压传感器与穿戴式主体20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而将监测到的血压参数值发送至穿戴式主体201。其中,血压传感器所绑缚的手臂与穿戴式主体201穿戴的手臂不同,从而避免干扰。
所述温度传感器也可与心电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即共用相同的电极片205,通过将电极片205贴放在病人身体的相应部位,可同时实现心电参数值的获取/监测以及温度参数值的获取/监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也可设置于ECG模块203中,并包括从ECG模块203引出的体温探头,由于ECG模块203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腋下,因此,可以缩短体温探头的线缆长度,方便测量病人腋下温度,进一步提高佩戴舒适性。
其中,所述ECG模块203中包括ECG处理电路,用于对心电传感器获取的心电参数值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穿戴式主体201。所述ECG模块203中还可包括血压测量处理电路、血氧测量处理电路、温度测量处理电路等测量电路,用于对相应传感器获取的参数值进行处理后再发送给穿戴式主体201。
其中,所述第二类传感器22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疼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类传感器22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疼痛传感器。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病人的反映了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的加速度信息,即通过加速度传感器22监测的加速度值即可得出病人的运动参数值和睡眠参数值。例如,在加速度值为零时,即可确定病人为静止,在加速度值发生变化时,即反映了病人为运动,并且加速度值的变化频率反映了病人运动的步频、速度等运动参数值,而通过统计加速度值为零的时间又可反映出睡眠时间等睡眠参数值。
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为多个,分别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以及ECG模块203中,可以有效减少手臂运动带来的运动误检,提高病人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统计准确率。
其中,疼痛传感器可包括湿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由于病人疼痛时会出汗,且越疼汗越多,因此通过湿度传感器侦测的湿度值也可反映疼痛参数值,即,疼痛的级别。又例如,病人疼痛时通常会由于难以忍受而喊叫,通过声音传感器侦测用户的语音内容为疼痛呻吟声时根据音量的大小即可反映疼痛参数值,即,疼痛的级别。
其中,处理器23设置于所述穿戴式主体2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通过接收加速度传感器监测的加速度值而得出病人的运动参数值和睡眠参数值,以及通过接收湿度传感器监测的湿度值和/或声音传感器的语音信息而得出病人的疼痛参数值。从而,第二类传感器22监测/获取到的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指的是第二类传感器22监测/获取到间接反映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的参数值。
如图2所示,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包括显示屏24,处理器23与显示屏24连接,用于控制在显示屏24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即,处理器23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控制在显示屏24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其中,显示屏24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上,具体的,显示屏24为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的外表面上。
如图3所示,穿戴式主体201为腕带式装置,用于穿戴于病人的手腕上,当穿戴式主体201穿戴于病人手腕上后,显示屏24位于远离病人手腕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主体201的背面还集成有心率传感器,用于在穿戴式主体201穿戴于手腕后测量心率/脉率,其中,心率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心率/脉率可单独作为心电参数值或者结合心电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心电参数值作为最终的心电参数值。
请一并参阅图4,为移动监测装置200的显示屏24显示的参数界面的示意图。进一步的,处理器23控制在显示屏24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时,为控制显示屏24显示包括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T1,例如,如图4所示,处理器23控制显示屏24显示包括心电参数值、血氧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压参数值的参数界面T1。其中,图中的的心电参数值为通过心电图曲线的方式展示,血氧参数值为98,呼吸率为20,血压为120/80。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控制显示屏24显示仅包括血压参数值的参数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还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所述参数界面T1中所显示的参数值。
即,当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了若干参数值,而同一时间参数界面T1仅显示了部分参数值时,则可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所述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例如,将当前参数界面中显示的血压参数值切换至显示体温参数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4为触摸显示屏,处理器23为响应用户在显示屏24上输入的滑动触摸操作而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200包括机械切换按键,处理器23为响应机械切换按键的按压而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屏24上显示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运动参数值时,处理器23还控制通过环形的方式显示所述运动参数值所包括的运动子参数值,所述运动子参数值包括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运动时间、运动路线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处理器23将参数界面T1中显示的参数值切换为运动参数值时,将运动参数值包括的多个运动子参数值同时显示在参数界面中,且多个运动子参数值围绕成环形。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包括通信单元25,所述处理器23与通信单元25连接,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25建立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通过所述通信单元25发送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并通过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输出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其中,目标监护设备300包括床边监护设备301、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连接为无线通信连接。
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可通过目标监护设备300显示,也可进一步存储于目标监护设备300中。
其中,通信单元25设置于穿戴式主体20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25包括蓝牙模块,移动监测装置200通过蓝牙模块与其他移动监测装置200通信,并采用穿戴式主体201作为主通讯设备,而负责与目标监护设备300进行数据传输,穿戴式主体201通过蓝牙模块从其他移动监测装置200获得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发送给目标监护设备300。
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200的穿戴式主体201只包括通信单元25和显示屏24,通信单元25包括作为主通讯设备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类传感器21和第二类传感器22均为贴片式检测设备,多个贴片式检测设备中也具有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近场通讯模块,并将获取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发送到穿戴式主体201上,通过显示屏24进行显示,此外,还可以通过穿戴式主体201的通信单元25将获取到的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病人恢复状态数据发送到目标监护设备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3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时,还同时发送显示模式信息至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以使得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根据所述显示模式信息对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其中,显示模式信息中定义了用于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参数界面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显示位置,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所述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从而,目标监护设备300在接收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时,将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参数界面,且将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所述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即,移动监测装置200将实时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发送给目标监护设备300后,实时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将显示于参数界面的不同区域。
进一步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包括了的多个在不同时刻监测到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历史数据,所述多个不同时刻监测到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根据监测时间排列,而呈现变化趋势,构成所述变化趋势数据。
其中,所述变化趋势数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监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例如最近一周内监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其中,由于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的获取是有时间间隔的,所述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可以指的是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为床边监护仪301时,所述处理器23还在通信单元25第一次建立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300的配对操作,并在与目标监护设备300配对成功后,建立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5,为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配对提示信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处理器23在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之前,产生配对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进行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之间的配对,并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300的配对操作。其中,所述配对提示信息可为文字信息,处理器23控制显示屏24显示所述文字形式的配对提示信息,例如“请确认是否与当前的监护设备进行配对”。
请一并参阅图6,为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配对示意图。处理器23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300的配对操作,并控制显示屏24显示当前处于配对过程的配对状态示意信息,例如,如图6所示的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正在进行配对的示意信息。
其中,处理器23并在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配对成功后,控制移动监测装置200恢复显示之前的包括有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
其中,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在移动监测装置100与目标监护设备200配对成功后,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100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所述目标监护设备200。从而,在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配对成功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也将显示包括有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从而,移动监测装置200和目标监护设备同时均显示相应的参数界面。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参数界面和目标监护设备显示的参数界面均为基于ERAS(病人康复指南)而显示有相关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其中,病人康复指南中定义了病人康复过程中需要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中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并选择性地在目标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显示全部或部分病人康复指南中定义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参数值,以及选择性地在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显示病人康复指南中定义的部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参数值。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类型/数量少于目标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类型/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目标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中的部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例如,如图4所示,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参数界面中包括心电参数值、血氧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压参数值,而目标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则可包括心电参数值、血氧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睡眠参数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25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WIFI通信模组,当所述移动监测装置100位于病房内时,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通过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或NFC通信模组与床边监护设备301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而将移动监测装置200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所述床边监护设备301。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可进一步通过床边监护设备301同步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
当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位于病房外时,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建立WIFI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200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再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床边监护设备302。
从而,佩戴有移动监测装置200的病人是在病房内还是病房外,移动监测装置200监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均会同步到床边监护设备302、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而使得监护系统100可以将移动监测装置200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整体保存,方便集中管理病人信息。
其中,由于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和NFC通信模组的功耗很低,所述移动监测装置100位于病房内时,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通过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或NFC通信模组与床边监护设备301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高移动监测装置100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在移动监测装置200未接收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显示屏23显示锁屏界面,并在响应用户在显示屏的任意滑动操作时,对移动监测装置200进行解锁,而恢复显示所述参数界面。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200显示的锁屏界面中包括的病人恢复参数值的类型数量少于移动监测装置200解锁后显示的参数界面中的病人恢复参数值的类型数量。
所述锁屏界面可为解锁后的参数界面的简化界面,仅显示有解锁后的参数界面显示的病人恢复参数值中的部分病人恢复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屏界面还可仅显示时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包括输入单元26,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响应通过输入单元26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移动监测装置200使用者当前的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得到所述疼痛参数值。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疼痛参数值可为医生、护士或病人自己直接输入的疼痛等级值。
其中,所述输入单元26可为触摸板,与所述显示屏24整合成触摸显示屏,可通过显示屏24上显示的输入框进行疼痛等级值的输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6也可为机械按键,医生、护士或病人自己可通过操作机械按键而进行疼痛等级值的输入。
请一并参阅图7,为监护设备300的模块架构图。如图7所示,监护设备300包括通信单元31、显示屏32以及处理器33。处理器33用于通过通信单元31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并控制显示屏32显示所述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所述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通信单元31用于与移动监测装置200建立通信连接,处理器33通过通信单元31从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如前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200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8,为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T2的示意图。处理器33控制显示屏32显示如前所述的包括所述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T2,其中,所述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一区域A1,所述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二区域A2。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参数界面T2的第一区域A1为参数界面T2的左边的区域,第二区域A2为参数界面T2的右边的区域。其中,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尺寸可相等或不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A1的尺寸小于第二区域A2的尺寸。
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至少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
进一步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包括了的多个在不同时刻监测到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历史数据,所述多个不同时刻监测到的非生理体征参数值根据监测时间排列,而呈现变化趋势,构成所述变化趋势数据。
其中,所述变化趋势数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例如最近一周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如图8所示,所述参数界面T2的第一区域A1显示了运动时间(Exercise)这一运动参数值,以及位于运动时间右方的由多个历史运动事件构成的运动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
其中,所述运动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中的每次运动还包括了每次运动的目标运动参数值以及实际运动参数值,例如,图8中,黑色的柱子为目标运动参数值,而对应柱子中的灰白色的部分则为实际运动参数值,从而,通过图2中的历史趋势数据,还能示意出每次运动时间的达成率这一信息。
所述第一区域A1还显示了睡眠时间(sleep time)这一睡眠参数值,以及位于睡眠时间右方的由多个历史睡眠参数值构成的睡眠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睡眠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包括了多次睡眠的睡眠时间。
第一区域A1还显示了疼痛等级值这一疼痛参数值,以及位于疼痛参数值右方的由多个历史疼痛参数值构成的疼痛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疼痛参数值的历史趋势数据包括了多次得出的疼痛等级值。
其中,所述运动参数值、睡眠参数值以及疼痛参数值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显示。
显然,所述运动参数值、睡眠参数值以及疼痛参数值在参数界面的排列位置次序也可为其他次序,例如,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及疼痛参数值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显示。
例如,第二区域A1显示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了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值以及波形。
例如,如图8所述,第二区域A1的左边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显示了心电图曲线、血氧浓度曲线、呼吸率曲线。在心电图曲线的右方对应显示了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心率值(如图8中所示的“80”)这一心电参数值的实时值,在血氧浓度曲线的右方对应显示了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血氧浓度值(如图8中所示的“90”)这一血氧参数值,在呼吸率曲线的右方对应显示了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呼吸率值(如图8中所示的“28”)这一呼吸参数值。
如图8所示,在心率值、血氧浓度值以及呼吸率值的下方,还显示有动脉压(如图8中所示的“120/80(93)”)这一血压参数值。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A1中在心电图曲线、血氧浓度曲线、呼吸率曲线的下方还显示有多个参数值的历史监测数据,例如,图中示意出了每间隔半小时测量得到的血氧浓度值、呼吸率值、血压值的历史监测数据。
其中,图8显示的参数界面T2仅仅是一个示例,参数界面T2中显示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数量、显示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并在用户选择是时,与移动监测装置200进行配对,以及在配对成功后,建立与移动监测装置200的通信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9,为监护设备300显示的配对提示信息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处理器33还用于在通信单元31第一次与移动监测装置200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移动监测装置200发送的配对请求,并根据配对请求产生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同意与移动监测装置200进行配对,并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移动监测装置200的配对操作。其中,所述配对提示信息可为文字信息,处理器33可控制显示屏32显示文字形式的配对提示信息,例如“请确认是否与当前的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
请一并参阅图10,为监护设备300显示的配对示意图。处理器33在用户选择“是”时,例如图9中的“ok”选项时,执行与移动监测装置200的配对操作,并控制显示屏32显示当前处于配对状态的信息,例如,如图10所示的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目标监护设备300正在进行配对的示意信息。
如前所述,处理器33在监护设备300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接收移动监测装置100监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显示包括有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参数界面T2。
其中,当监护设备300为放置于病房内的床边监护设备301时,处理器33还用于在监护设备300在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保存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以在后续移动监测装置200位于监护设备300预设范围内时,进行自动配对,而自动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3还用于通过通信单元32将移动监测装置200的配对信息发送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中,以完成移动监测装置200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的配对。
从而,当移动监测装置200第一次与床边监护设备301进行配对时,则还会通过床边监护设备301完成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的配对。当移动监测装置200移动到病房外时,则可通过WIFI网络等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300具有移动监护模式和常规模式,显示屏32在常规模式下显示主界面,在监护设备300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处理器33还用于响应在监护设备300的主界面上的目标按键的操作而控制监护设备300切换至移动监护模式,控制显示屏32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T2。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3是响应监护设备300的主界面上的目标按键的操作才控制显示屏32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T2。在监护设备300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监护设备300可仅仅是接收移动监测装置200监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而显示屏32可不显示具有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当医生或护士需要查看时,可通过操作目标按键,而控制显示屏32开始显示参数界面T2。
请返回参考图8,目标按键可为图8底部显示的ERAS控制面板(ERAS dashboard)按键KO。
如图8所示,监护设备300的显示屏32的底部显示有若干主控制按键K1,用于控制监护设备300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式并控制显示屏32显示相应的功能界面。
其中,上述按键可均为虚拟按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按键也可为机械按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移动监测装置200的处理器23所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时,还可同时发送显示模式信息至所述目标监护设备300。
处理器33还用于在监护设备300在接收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时,根据显示模式信息自动控制显示参数界面T2。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护设备300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监护设备300接收移动监测装置200监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之外,还接收显示模式信息,处理器33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控制监护设备300自动进入移动监护模式,并控制显示屏32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T2。
因此,在监护设备300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成功后则自动进入参数界面T2的显示,方便了通过监护设备300进行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查看。
如前所述,显示模式信息中定义了用于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参数界面T2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显示位置,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一区域A1,所述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二区域A2。
从而,监护设备300在接收到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时,将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参数界面T2,且将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一区域A1,所述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T2的第二区域A2。
其中,监护设备300的通信单元31也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监护设备300通过通信单元31与移动监测装置200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
监护设备300的通信单元31还包括WIFI模组,监护设备300为床边监护设备301时,还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建立WIFI通信连接,并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接收移动监测装置200发送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为移动监测装置200在位于病房外通过WIFI通信连接向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发送的。
从而,当穿戴有移动监测装置200的病人位于病房外时,移动监测装置200可通过WIFI通信连接向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发送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然后,再由科室级工作站设备302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303转发至与移动监测装置200配对的床边监护设备301,而实现在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31还包括连接接口,用于与相应的传感器附件连接,处理器33还用于通过连接接口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处理器33并控制显示屏32同时显示从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相关数据。所述连接接口可为与传感器附件匹配的附件接口。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3控制显示屏32显示的参数界面T2中同时包括有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监护设备300显示的参数界面T2’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相比图8所示的参数界面T2’,图11所示的参数界面T2’还显示有从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例如,静脉压(图11所示的“8.5”)这一血压参数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通过连接接口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和从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中有相同类型的参数值时,还控制在参数界面T2’中同时显示相同类型的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和从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例如,如图11所示,参数界面T2’还同时显示有从移动监测装置200接收的动脉压数据“120/60”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动脉压数据“12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疼痛参数值的数据包括疼痛等级,如图7所示,监护设备300还包括输入单元34,处理器33还用于响应通过输入单元34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获取到疼痛参数值。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疼痛参数值可为医生、护士甚至是病人自己通过监护设备300的输入单元34进行输入设置而生成的。
其中,输入单元34可为触摸板,并与显示屏32整合成触摸显示屏。输入单元34也可为机械按键。
其中,如图11所示,在多个参数值的历史监测数据的下方,还显示有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温度值(如图11中所示的“37.2℃”)这一温度参数值。
从而,本申请中的监护系统100,通过监测病人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特征参数值,满足了多种监护需求,另外,通过移动监测装置200进行监测,允许病人在病房外进行活动,同时满足了病人的活动需求。
其中,上述的移动监测装置200和床边监护设备301可均为多参数监护仪,其中多参数监护仪的结构请参阅下述的图12的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的结构。
请参阅图12,为一种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的系统框架图。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至少包括参数测量电路112。参数测量电路112至少包括一个生理参数对应的参数测量电路,参数测量电路至少包含心电信号参数测量电路、呼吸参数测量电路、体温参数测量电路、血氧参数测量电路、无创血压参数测量电路、有创血压参数测量电路等等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测量电路,每个参数测量电路分别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接口与外部插入的传感器附件111连接。传感器附件111包括用于心电呼吸、血氧、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检测所对应的检测附件。参数测量电路112主要是用来连接传感器附件111获得获取的生理参数信号的,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以上生理参数的测量电路,参数测量电路可以是但不局限于生理参数测量电路(模块),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电路(模块)或传感器获取人体生理参数等。具体的,参数测量电路通过扩展接口获得外部生理参数传感器附件获得有关病人的生理采样信号,并经过处理后得到生理数据,用以报警和显示。扩展接口还可用于将主控电路输出的关于如何获取生理参数的控制信号通过相应接口输出至外部生理参数监测附件,实现对病人生理参数的监测控制。
对于移动监测装置200来说,参数测量电路112可为上述的ECG模块203;该些传感器附件111即为包括前述的第一类传感器21和第二类传感器21的传感器附件。对于床边监护设备301来说,传感器附件111即为可通过传感器接口插入的外接的传感器附件。
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还可以包括主控电路113,主控电路113需要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3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132,当然,主控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1133、电源IP模块和接口转换电路等中的至少之一。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控制整机开关机、板卡内部各电源域上电时序和电池充放电等。电源IP模块是指把经常重复调用的电源电路单元的原理图和PCB版图相关联,固化成单独的电源模块,即,将一输入电压通过预定的电路转换为一输出电压,其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不同。例如,将15V的电压转换为1.8V、3.3V或3.8V等。可以理解的是,电源IP模块可以是单路的,还可以是多路的。当电源IP模块为单路时,电源IP模块可以将一个输入电压转换为一个输出电压。当电源IP模块为多路时,电源IP模块可以将一个输入电压转换为多个输出电压,且多个输出电压的电压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从而能够同时满足多个电子元件的不同电压需求,并且模块对外接口少,在系统中工作呈黑盒与外界硬件系统解耦,提高了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接口转换电路用于将主控最小系统模块(即主控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实际外部设备所要求接收的输入标准信号,例如,支持外接VGA显示功能,是将主控CPU输出的RGB数字信号转换为VGA模拟信号,支持对外网络功能,是将RMII信号转换为标准的网络差分信号。
此外,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还可以包括本地显示器114、报警电路116、输入接口电路117、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中的一个或多个。主控电路用于协调、控制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中的各板卡、各电路和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电路用于控制参数测量电路112和通讯接口电路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控制信号的传输,并将生理数据输送到显示器114上进行显示,也可以接收来自触摸屏或者键盘、按键等物理输入接口电路输入的用户控制指令,当然还可以输出的关于如何获取生理参数的控制信号。报警电路116可以是声光报警电路。主控电路完成生理参数的计算,并通过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可将参数的计算结果和波形发送到主机(如带显示器的主机、PC机、中央站等等),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可以是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构成的局域网接口中的一个或其组合,还可以是红外、蓝牙、wifi、WMTS通讯等无线接口中的一个或其组合,或者还可以是RS232、USB等有线数据连接接口中的一个或其组合。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也可以是无线数据传输接口和有线数据传输接口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主机可以是监护仪的主机、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计算机等任何一个计算机设备,安装配合的软件,就能够组成一个监护设备。主机还可以是通讯设备,例如手机,多参数监护仪或模块组件通过蓝牙接口将数据发送到支持蓝牙通讯的手机上,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其中,对于移动监测装置200来说,本地显示器114即为显示屏24,输入接口电路117即为输入单元26、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可为前述的通信单元25。对于床边监护设备200来说,本地显示器114即为显示屏32,输入接口电路117即为输入单元34、对外通讯和电源接口115可为前述的通信单元31。
多参数监护模块组件可以设置在监护仪外壳之外,作为独立的外插参数模块,可以通过插入到监护仪的主机(包含主控板)形成插件式监护仪,作为监护仪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通过电缆与监护仪的主机(包含主控板)连接,外插参数模块作为监护仪外置的一个配件。当然,参数处理还可以内置于外壳之内,与主控模块集成,或物理分离设置在外壳之内,形成集成监护仪。
其中,如图2所示,移动监测装置200还包括存储器27,所述存储器27可用于存储前述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如图7所示,监护设备300也包括存储器35,所述存储器35可用于存储监护设备300接收到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7中还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供移动监测装置200的处理器23调用后执行前述的功能。所述监护设备300的存储器35中也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供监护设备300的处理器33调用后执行前述的功能。
其中,所述存储器27、35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23和处理器3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请参阅图13,为一实施例中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病人状态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监测装置中,如图1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31: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一类传感器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S133: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二类传感器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其中,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S135: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其中,所述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进行汇总后形成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其中,步骤S131和步骤S133可同时进行,也可先后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上述“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即,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以及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
从而,当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了若干参数值,而同一时间参数界面仅显示了部分参数值时,则可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所述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例如,将当前参数界面中显示的血压参数值切换至体温参数值进行显示,等等。
所述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在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运动参数值时,控制通过环形的方式显示运动参数值所包括的运动子参数,运动子参数值包括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运动时间、运动路线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上述“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还可包括:通过通信单元建立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通信连接;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并通过目标监护设备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其中,目标监护设备包括床边监护设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并通过目标监护设备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时,还同时发送显示模式信息至目标监护设备,以使得目标监护设备根据显示模式信息对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其中,显示模式信息中定义了用于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显示界面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显示位置,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显示界面的第一显示区域,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
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化趋势数据包括最近一周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其中,当目标监护设备为床边监护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次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以及在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产生配对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进行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配对。
上述“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包括: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包括:在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
其中,移动监测装置的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WIFI通信模组,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内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或NFC通信模组与床边监护设备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上述“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包括:控制通过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床边监护设备。
其中,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外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上述“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包括:控制通过WIFI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再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床边监护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移动监测装置未接收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控制显示屏显示锁屏界面;以及响应用户在显示屏的任意滑动操作,恢复显示参数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输入单元,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移动监测装置使用者当前的疼痛等级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病人状态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监测装置200中,移动监测装置200包括通信单元和显示屏;如图1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41: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一类传感器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S143: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二类传感器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其中,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S145: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并通过目标监护设备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其中,目标监护设备包括床边监护设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S147: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即,移动监测装置获取到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进行输出时,还会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
其中,在步骤S145之前,上述方法还可包括:通过通信单元建立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通信连接。
其中,图14所示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与图13所示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相关步骤的描述请参考图13的描述。图13相关的附加步骤等也可适用于图14所示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请参阅图15,为再一实施例中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病人状态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监护设备300中,监护设备300包括通信单元和显示屏;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51: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S153: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呼吸参数、血氧参数、血压参数、体温参数中的至少一种,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运动参数、疼痛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步骤S151可具体包括:通过通信单元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通过通信单元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移动监测装置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其中,上述“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控制显示屏显示一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
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化趋势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例如最近一周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通信单元为第一次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配对请求产生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同意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以及在用户选择是时,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并在配对成功后,建立与移动监测装置的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监护设备在与移动监测装置配对成功后保存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以在后续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监护设备预设范围内时,进行自动配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护设备为放置于病房内的床边监护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发送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以完成移动监测装置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的配对。
其中,监护设备的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通信单元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
监护设备具有移动监护模式和常规模式,显示屏在常规模式下显示主界面,上述“控制显示屏显示一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包括:响应在监护设备的主界面上的目标按键的操作而控制监护设备而切换至移动监护模式;以及在移动监护模式下,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还包括连接接口,用于与相应的传感器附件连接,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连接接口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上述“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控制显示屏同时显示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其中,通信单元包括WIFI模组,上述“通过通信单元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移动监测装置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
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并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为移动监测装置在位于病房外通过WIFI通信连接向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发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疼痛参数的数据包括疼痛等级,监护设备还包括输入单元,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获取到疼痛参数的数据。
其中,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与前述的监护系统100对应,相关的步骤和监护系统100执行的功能操作可相互对应参照,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前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程序指令用于供处理器23或处理器33调用执行。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多条程序指令被移动监测装置200的处理器23调用执行后,可执行图13-图14任一附图中所示的方法中的部分步骤或全部步骤或其中步骤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多条程序指令被监护设备300的处理器33调用执行后,可执行图15中所示的方法中的部分步骤或全部步骤或其中步骤的任意组合
从而,本申请可同时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能够获取用户的心电、呼吸等生理状况以及睡眠、运动等非生理状态,能够更加全面侦测病人的状态。另外,由于移动监测装置200可为穿戴式监测装置,用于供病人穿戴后在病房外活动,同时能持续监测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满足了病人(例如亚重症病人)在病房外活动的同时进行状态监测的需求。
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被删除、修改或结合到其他步骤中)。
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文的原理可以反映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可读存储介质预装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任何有形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皆可被使用,包括磁存储设备(硬盘、软盘等)、光学存储设备(CD-ROM、DVD、Blu Ray盘等)、闪存和/或诸如此类。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形成机器,使得这些在计算机上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的指令可以生成实现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的方式运行,这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就可以形成一件制造品,包括实现指定功能的实现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一个计算机实现的进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可以提供用于实现指定功能的步骤。
虽然在各种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本文的原理,但是许多特别适用于特定环境和操作要求的结构、布置、比例、元件、材料和部件的修改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原则和范围内使用。以上修改和其他改变或修正将被包含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和其任何其他变体,皆属于非排他性包含,这样包括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文章或设备不仅包括这些要素,还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不属于该过程、方法、系统、文章或设备的其他要素。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耦合”和其任何其他变体都是指物理连接、电连接、磁连接、光连接、通信连接、功能连接和/或任何其他连接。
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许多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以下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57)

1.一种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类传感器,用于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类传感器,用于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处理器,用于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控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处理器通过通信单元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并通过目标监护设备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所述处理器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时,还同时发送显示模式信息至目标监护设备,以使得目标监护设备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相应的参数界面,以对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处理器用于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并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运动参数值时,处理器控制通过环形的方式显示运动参数值所包括的运动子参数值,运动子参数值包括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运动时间、运动路线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包括床边监护设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模式信息中定义了参数界面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显示位置,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化趋势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目标监护设备为床边监护设备时,处理器还在通信单元第一次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并在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在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之前,产生配对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进行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配对,并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还用于在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WIFI通信模组,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内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或NFC通信模组与床边监护设备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而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床边监护设备;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外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再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床边监护设备。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还用于在移动监测装置未接收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控制显示屏显示锁屏界面,并在响应用户在显示屏的任意滑动操作时,恢复显示参数界面。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输入单元,处理器还用于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移动监测装置使用者当前的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得到疼痛参数值。
16.一种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
显示屏;以及
处理器,用于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并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通信单元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移动监测装置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同时接收显示模式信息,并控制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相应的参数界面,以对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控制显示屏显示一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变化趋势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还用于在通信单元第一次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配对请求,并根据配对请求产生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同意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并在用户选择是时,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以及在配对成功后,建立与移动监测装置的通信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为放置于病房内的床边监护设备,处理器还用于在监护设备在与移动监测装置配对成功后保存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以在后续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监护设备预设范围内时,进行自动配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还用于还将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发送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以完成移动监测装置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的配对。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通信单元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具有移动监护模式和常规模式,显示屏在常规模式下显示主界面,处理器还用于响应在监护设备的主界面上的目标按键的操作而控制监护设备切换至移动监护模式,并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还包括连接接口,用于与相应的传感器附件连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连接接口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相关数据;处理器并控制显示屏同时显示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相关数据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的相关数据。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WIFI模组,监护设备还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并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为移动监测装置在位于病房外通过WIFI通信连接向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发送的。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设备,其特征在于,疼痛参数的数据包括疼痛等级,监护设备还包括输入单元,处理器还用于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获取到疼痛参数值。
29.一种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监护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监测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6-28任一项所述的监护设备。
30.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移动监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一类传感器获取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值、呼吸参数值、血氧参数值、血压参数值、体温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移动监测装置的第二类传感器获取非生理体征参数值,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值、运动参数值、疼痛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将获取到的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以及非生理体征参数值作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并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其中,所述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
通过通信单元建立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通信连接;
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发送至目标监护设备,并同时发送显示模式信息至目标监护设备,以使得目标监护设备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相应的参数界面,以对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
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
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以及
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或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切换参数界面中所显示的参数值。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在移动监测装置的显示屏上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
在显示屏上显示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为运动参数值时,控制通过环形的方式显示运动参数值所包括的运动子参数,运动子参数值包括运动步数、步频、运动距离、卡路里、运动时间、运动路线中的至少一种。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监护设备包括床边监护设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模式信息中定义了用于显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参数界面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显示位置,其中,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化趋势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目标监护设备为床边监护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次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以及
在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建立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产生配对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进行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之间的配对;
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包括:
在用户选择是时,执行与目标监护设备的配对操作。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一步包括:
在移动监测装置与目标监护设备配对成功后,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WIFI通信模组,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内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或NFC通信模组与床边监护设备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包括:
控制通过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床边监护设备;
当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病房外时,移动监测装置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均同步至目标监护设备,包括:
控制通过WIFI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装置检测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再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将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到床边监护设备。
4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移动监测装置未接收到用户的操作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控制显示屏显示锁屏界面;以及
响应用户在显示屏的任意滑动操作,恢复显示参数界面。
44.如权利要求30-43任一项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监测装置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移动监测装置使用者当前的疼痛等级进行设置。
45.一种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监护设备中,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
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和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包括心电参数、呼吸参数、血氧参数、血压参数、体温参数中的至少一种,非生理特征参数值包括睡眠参数、运动参数、疼痛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通过通信单元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
通过通信单元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移动监测装置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同时接收显示模式信息;
并控制根据显示模式信息显示相应的参数界面,以对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进行显示。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
控制显示屏显示一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其中,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一区域,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显示于参数界面的第二区域。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实时数据,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的实时数据。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变化趋势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段内检测到的多个非生理体征参数值的变化趋势数据。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信单元第一次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配对请求;
根据配对请求产生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同意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以及
在用户选择是时,与移动监测装置进行配对,并在配对成功后,建立与移动监测装置的通信连接。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护设备在与移动监测装置配对成功后保存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以在后续移动监测装置位于监护设备预设范围内时,进行自动配对。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为放置于病房内的床边监护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移动监测装置的配对信息发送至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中,以完成移动监测装置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的配对。
53.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WMTS通信模组、NFC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通信单元与移动监测装置建立蓝牙连接、WMTS通信连接或NFC通信连接。
54.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护设备具有移动监护模式和常规模式,显示屏在常规模式下显示主界面;所述控制显示屏显示一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包括:
响应在监护设备的主界面上的目标按键的操作而控制监护设备切换至移动监护模式;以及
在移动监护模式下,控制显示屏显示包括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的参数界面。
55.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还包括连接接口,用于与相应的传感器附件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连接接口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控制显示屏显示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包括:
控制显示屏同时显示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以及从传感器附件接收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
5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包括WIFI模组;所述通过通信单元从移动监测装置接收移动监测装置获取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还包括:
通过WIFI模组与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并通过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接收移动监测装置发送的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其中,病人状态恢复参数值的相关数据为移动监测装置在位于病房外通过WIFI通信连接向科室级工作站设备和/或院级数据中心/院级急救中心管理设备发送的。
5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病人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疼痛参数的数据包括疼痛等级,监护设备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疼痛等级设置操作,对疼痛等级进行设置,而获取到疼痛参数的数据。
CN201880099009.9A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Active CN113015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25662 WO2020133426A1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479A CN113015479A (zh) 2021-06-22
CN113015479B true CN113015479B (zh) 2024-04-02

Family

ID=7112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009.9A Active CN113015479B (zh) 2018-12-29 2018-12-29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5479B (zh)
WO (1) WO202013342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7493A (ja) * 2010-01-19 2011-08-04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生体情報監視装置、警報値設定方法および警報値設定プログラム
CN103027671A (zh) * 2013-01-09 2013-04-10 王成 移动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CN105380593A (zh) * 2014-08-22 2016-03-0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患者活动监测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便携式遥测装置
CN205729337U (zh) * 2016-02-01 2016-11-30 深圳大微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医疗监护装置
CN107550487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成都比特律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
CN107788960A (zh) * 2017-11-19 2018-03-13 成都漫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
CN108742594A (zh) * 2018-06-23 2018-11-06 苏强 一种穿戴式冠心病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43256A1 (en) * 2015-11-24 2017-05-25 Annu H. Navani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nsity of pain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7493A (ja) * 2010-01-19 2011-08-04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生体情報監視装置、警報値設定方法および警報値設定プログラム
CN103027671A (zh) * 2013-01-09 2013-04-10 王成 移动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CN105380593A (zh) * 2014-08-22 2016-03-0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患者活动监测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便携式遥测装置
CN205729337U (zh) * 2016-02-01 2016-11-30 深圳大微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医疗监护装置
CN107550487A (zh) * 2017-09-22 2018-01-09 成都比特律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
CN107788960A (zh) * 2017-11-19 2018-03-13 成都漫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
CN108742594A (zh) * 2018-06-23 2018-11-06 苏强 一种穿戴式冠心病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479A (zh) 2021-06-22
WO2020133426A1 (zh)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83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health status of an infant
JP6811595B2 (ja) 生体情報モニタ、生体情報ソフトウェア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313983A1 (en)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US20210077021A1 (en) Method for health monitoring and health monitoring garment
CN110610760A (zh) 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信息显示方法以及医疗设备
US20210321886A1 (en) Portable monitoring apparatus,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system and patient status monitoring method
CN113015479B (zh) 移动监测装置、监护设备、监护系统及病人状态监测方法
JP6933124B2 (ja) 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WO2022228191A1 (zh) 腕式可穿戴设备及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16004512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physiological signal
CN114072045B (zh) 自适应报警系统、方法、装置、及物联网系统
EP3687393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hysiological data monitoring of patients
CN112911990A (zh) 一种医疗监护设备及其状态信息展示方法
CN113597643A (zh) 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医嘱工具显示方法及医疗设备
US20220160241A1 (e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117561A1 (en)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 for setting reference baselin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133425A1 (zh) 监护设备、监护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4318B2 (en) Monitoring device
CN113613548B (zh) 监护设备、设定参考基线的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RU178269U1 (ru) Кардиомонитор, совмещенный с фотоплетизмографом
CN117838135A (zh) 报警方法、医疗设备、医疗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58333A1 (zh) 一种监护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788983A (zh) 用于移动监护设备的监测方法及移动监护设备
Parak et al. Modular development telemonitoring system
WO2020133430A1 (zh) 基于生理参数的监护方法、监护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