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4319A -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4319A
CN113014319A CN201911315341.7A CN201911315341A CN113014319A CN 113014319 A CN113014319 A CN 113014319A CN 201911315341 A CN201911315341 A CN 201911315341A CN 113014319 A CN113014319 A CN 113014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lifi
module
controlling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53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4319B (zh
Inventor
张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53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43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634 priority patent/WO20211210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4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由此,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建立LiFi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时采用不同的占空比,从而降低了两电子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移动终端而言,常见的无线传输一般依靠于蓝牙和无线局域网(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
但是,现有的无线传输方式,不仅传输速率较低,而且由于现有环境中频谱环境复杂,很容易受到外干扰,其传输速率较慢,且实时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所述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所述连接模式之中,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所述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所述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与随机时长之和,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所述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所述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其中,所述第三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且未发送信息时,进入所述连接模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包括:
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包;
在第三时间点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应答包时将所述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所述第四时长之后继续发送所述第一心跳包。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四时长为:心跳时长-消息传送时长-LiFi模组启动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由此,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建立LiFi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时采用不同的占空比,从而降低了两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所述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所述连接模式之中,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由此,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建立LiFi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时采用不同的占空比,从而降低了两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在终端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合理节省硬件空间,光保真LiFi技术共用了WiFi芯片以及WiFi协议进行数据处理。但是,因此也引入了部分问题,例如,如何灵敏的检测到通信光线中断、如何匹配WiFi和LiFi模块硬件的占空比以达到降功耗的目的;另外如何实现双向通信下的中断检测以及占空比设置,等等。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
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其中,光保真技术(Light Fidelity,简称LiFi),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如灯泡发出的光)进行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传输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之间采用WiFi技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成功后,为了保证无线通信连接的稳定性,即使射频信号中断一段时间也会保持连接状态,且延时较长(10s以上)。然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LiFi连接后,当通信光发生中断或出现遮挡导致通信光未对准时,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就会出现异常,因此,需要立刻检测到LiFi连接的异常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Socket心跳包机制的方法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探测包,在发送第一探测包时启动超时定时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探测包后,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应答包,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应答包,说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LiFi连接,并且LiFi连接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正常通信。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删除超时定时器。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探测包,在发送第一探测包时启动超时定时器,若第一电子设备的超时定时器超过预设时长,没有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应答包。这种情况下,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存在异常,并且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超过预设时长未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探测包,说明第一电子设备端的通信存在异常,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LiFi连接,能够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也就是说,第一电子设备能够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同时,也能够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同样的,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同时,也能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
步骤102,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
其中,占空比,是指在一个脉冲循环内,通电时间相对于总时间所占的比例。例如,脉冲宽度为1μs,信号周期为4μs的脉冲序列占空比为0.25。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并且,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仅需要考虑WiFi本身所需的连接时间,以及LiFi模组输入输出口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在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后,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中,LiFi模组,可以包括光信号发射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LiFi模组还可以包括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应用处理器及WiFi芯片部分,用来提供射频信号。第二部分为射频转基带信号,用于将连接到天线的2.4Ghz/5GHz射频信号通过混频器变频到基带,之后信号被分离为上行路径和下行路径。第三部分为基带电信号通过光学前端转换为光信号,在上行路径侧,信号用于驱动光信号发射器,例如VCSEL器件;在下行路径侧,可见光由光电二极管接收,低噪声放大并转向到射频和基带接口。
步骤103,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
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并控制LiFi模组由第一占空比切换至第二占空比。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且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未发送信息时,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之后,需要保证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双向通信,因此,需要设置双通路心跳包。其中,心跳包是指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定时通知对方自身状态的一个自己定义的命令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类似于心跳,所以叫做心跳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后,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步骤102和步骤103不是顺序执行的,可以仅执行步骤102,也可以仅执行步骤103,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由此,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建立LiFi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时采用不同的占空比,从而降低了两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102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时,还可以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的第一占空比的值。下面结合图2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102还可以包括:
步骤201,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时,进一步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LiFi模组开启时长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LiFi模组开启时长相同,则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已建立过连接。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LiFi模组开启时长不相同,则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连接。
步骤202,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
其中,第二时长为第一时长与随机时长之和,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LiFi模组开关时长相同,例如,均为500ms,可能存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处于LiFi模组开启状态,第二电子设备的LiFi模组处于关闭状态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永远无法建立LiFi连接。
因此,为了确保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成功建立LiFi连接,可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为第一时长与随机时长之和,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
举例来说,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为500ms,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可以为500ms与随机时长之和。由此,避免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相同,导致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永远无法连接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刚启动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LiFi连接断开时,控制LiFi模组关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例如,第一预设时长为20s。由此,能够确保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建立LiFi连接。
步骤203,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
其中,第三时长等于第一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为了确保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继续建立LiFi连接,可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在判断LiFi模组开启或连接断开时,控制LiFi模组开启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LiFi模组开启和与关闭时长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2和步骤203并不是顺序执行的,需要根据步骤201的判断结果,确定仅执行步骤202,还是仅执行步骤2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由此,在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时,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占空比,避免了电子设备间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占空比相同时,电子设备间无法建立LiFi连接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步骤103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时,具体地,可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使用双向通路发送心跳包。下面结合图3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通信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第一心跳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心跳包。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在T1时刻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第二电子设备在T2时刻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心跳包。
步骤302,在第三时间点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并在接收到第一应答包时将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第四时间之后继续发送第一心跳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心跳包后,会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应答包,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三时间点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三时间点接收到第一应答包后,控制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第四时间之后继续发送第一心跳包。由此,保证了电子设备间的功耗最优化。
其中,第四时长为心跳时长减去消息传送时长之后,再减去LiFi模组启动时长。由此,确保了第二电子设备再次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心跳包之前,第二电子设备的LiFi模组已经开启。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首先客户端A在第一通路发送信息,客户端B接收到信息后,在第二通道回复信息。由此,可以同步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状态,以保证socket长连接状态下的双通路同步。如图4所示,双通路心跳时间为t3,t3为固定值。对于客户端A来说因为是主动发起方,所以该时间固定。但是对于客户端B来说,因为消息传送时间t0存在波动,如拨动范围在50ms~500ms左右,所以右侧t3实际上会产生波动。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因为t3固定,所以减去t0后所剩时间t1即为客户端A的LiFi模组关闭时长。但是考虑到LiFi模组开关需要时间(大概100ms),所以需要LiFi模组提前开启,因此客户端A的LiFi模组关闭时间实际为t6。对于客户端B来说,其LiFi模组关闭时间为回复完客户端A消息开始,持续时间为t4,t5则是预留时间,保证在客户端A所发送消息到来前,客户端B的LiFi模组已经开启。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第一心跳包,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三时间点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并在接收到第一应答包时将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第四时长之后继续发送第一心跳包。由此,确保了电子设备间建立LiFi连接后,电子设备间通信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500,可以包括:判断模块510、第一控制模块52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530。
判断模块510,用于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520,用于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
第二控制模块530,用于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控制模块520,还可以用于:
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
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为第一时长与随机时长之和,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控制模块520,还可以用于:
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其中,第三时长等于第一时长。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该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LiFi模组关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530,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且未发送信息时,进入所述连接模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控制模块530,还可以用于:
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包;
在第三时间点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应答包时将所述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所述第四时长之后继续发送所述第一心跳包。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四时长为:心跳时长-消息传送时长-LiFi模组启动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未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确定第一电子设备已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LiFi连接,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连接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由此,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是否建立LiFi连接,以控制LiFi模组开启时采用不同的占空比,从而降低了两电子设备的功耗。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所述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所述连接模式之中,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所述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所述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的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与随机时长之和,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过LiFi连接,则所述第一占空比包括控制所述LiFi模组开启的第一时长和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的第三时长,其中,所述第三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LiFi模组关闭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且未发送信息时,进入所述连接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包括:
在第一时间点以第一通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心跳包;
在第三时间点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应答包,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应答包时将所述LiFi模组关闭第四时长,并在所述第四时长之后继续发送所述第一心跳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长为:心跳时长-消息传送时长-LiFi模组启动时长。
8.一种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光保真LiFi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扫描模式,其中,在所述扫描模式之中,控制LiFi模组以第一占空比进行开启;以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LiFi连接,则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连接模式,其中,在所述连接模式之中,控制所述LiFi模组以第二占空比进行开启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心跳包,同时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心跳包。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1911315341.7A 2019-12-19 2019-12-19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014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5341.7A CN113014319B (zh) 2019-12-19 2019-12-19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CT/CN2020/134634 WO2021121083A1 (zh) 2019-12-19 2020-12-08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5341.7A CN113014319B (zh) 2019-12-19 2019-12-19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4319A true CN113014319A (zh) 2021-06-22
CN113014319B CN113014319B (zh) 2022-05-20

Family

ID=7638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5341.7A Active CN113014319B (zh) 2019-12-19 2019-12-19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4319B (zh)
WO (1) WO202112108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953A (zh) * 2011-11-03 2012-04-11 北京邮电大学 可见光局域网双工通信方法
CN102668416A (zh) * 2009-07-31 2012-09-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快速且节能的链路恢复方法和设备
CN107040946A (zh) * 2017-04-28 2017-08-11 苏州商信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fi通信技术的转换方法及其系统
US20190097722A1 (en) * 2017-09-28 2019-03-28 Soraa Laser Diode, Inc. Intelligent visible light with a gallium and nitrogen containing laser source
CN109698720A (zh) * 2018-12-25 2019-04-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与监控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9265A (zh) * 2019-01-23 2019-06-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可见光和红外通信的室内全覆盖通信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440808A (zh) * 2019-08-13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90355190A1 (en) * 2012-07-26 2019-11-21 John C.S. Koo Light-Based Commercial Messag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8626B1 (en) * 2017-06-16 2018-1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ken-based access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416A (zh) * 2009-07-31 2012-09-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快速且节能的链路恢复方法和设备
CN102412953A (zh) * 2011-11-03 2012-04-11 北京邮电大学 可见光局域网双工通信方法
US20190355190A1 (en) * 2012-07-26 2019-11-21 John C.S. Koo Light-Based Commercial Messaging Systems
CN107040946A (zh) * 2017-04-28 2017-08-11 苏州商信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fi通信技术的转换方法及其系统
US20190097722A1 (en) * 2017-09-28 2019-03-28 Soraa Laser Diode, Inc. Intelligent visible light with a gallium and nitrogen containing laser source
CN109698720A (zh) * 2018-12-25 2019-04-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与监控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9265A (zh) * 2019-01-23 2019-06-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可见光和红外通信的室内全覆盖通信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440808A (zh) * 2019-08-13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辉: "LED-to-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黄嘉乐: "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1083A1 (zh) 2021-06-24
CN113014319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4041B2 (en) Communic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09000496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st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10560929B2 (en)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node
US20200169774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10368169B1 (en) Power and bandwidth efficient true wireless stereo speakers
CN110267358A (zh) 建立蓝牙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蓝牙装置
WO2022193149A1 (zh) 波束确定方法、波束确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2807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702718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170840A5 (zh)
WO2018036508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727352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014319B (zh) 电子设备间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2237616A1 (zh) 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19084798A1 (zh)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821947B (zh) 电子设备的光保真LiFi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U2019261671B2 (en) Repeater for mesh network
CN104506908A (zh) 遥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2153094A (zh) 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136884B2 (en) Communication node suitable for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radio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at least one first and one second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simultaneously
WO2023185841A1 (zh) 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159410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3872658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无线信号延伸装置与方法
CN115209498B (zh) 信息信号的更新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011532A1 (zh) 波束应用时间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