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9674B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9674B
CN113009674B CN202110270238.6A CN202110270238A CN113009674B CN 113009674 B CN113009674 B CN 113009674B CN 202110270238 A CN202110270238 A CN 202110270238A CN 113009674 B CN113009674 B CN 113009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optical
equal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02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9674A (zh
Inventor
姚波
王东方
宋越
芮丛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636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6737A/zh
Priority to CN202110270238.6A priority patent/CN113009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9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96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0629 priority patent/WO2022100731A1/zh
Priority to US18/196,822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334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9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9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镜头成像质量的提高,光学镜头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光学镜头在智能检测、安防监控、智能手机以及汽车辅助驾驶等多种领域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大领域的镜头生产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开始不遗余力地在镜头性能的研发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近几年,随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飞速发展,车载镜头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其成像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市场上对车载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为了达到安全驾驶及特殊安装位置的要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车载镜头需要比普通的光学镜头具有更加特殊且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车载镜头需要能够在如夜间或阴雨天等较暗环境下正常使用;同时还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当前的路况。另一方面,在实际中车载镜头的应用环境可能存在较大的温差(如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低温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应用的镜头多会产生像面的偏移,使镜头成像模糊,影响正常使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车载镜头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在高低温环境下均能清晰成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4.5≤TTL/F≤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TTL/H/FOV≤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H/FOV≤0.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OV×F)/H≥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5≤F1/F≤-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2可满足:arctan(1/K2)≥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0.6≤R3/R4≤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可满足:1≤R3/(R4+d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15≤d2/TTL≤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F3/F≤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R7/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F3/F4≤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形成的胶合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5≤F45/F≤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可满足:2.6≤Vd4/Vd5≤5.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8-i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35≤T8-i/TTL≤0.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8-11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T8-11)/R8≤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六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辅助镜片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3-13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7≤(T3-13)/TTL≤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12可满足:arctan(1/K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R11/F≤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11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1可满足:|SAG11/D11/2|≤0.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可满足:0.3≤(H/2)/(F×tan(θ/2))≤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可满足:D/H/θ≤1.0。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可满足:0.3≤(H/2)/(F×tan(θ/2))≤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4.5≤TTL/F≤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TTL/H/FOV≤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H/FOV≤0.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OV×F)/H≥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5≤F1/F≤-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2可满足:arctan(1/K2)≥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0.6≤R3/R4≤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可满足:1≤R3/(R4+d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15≤d2/TTL≤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F3/F≤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R7/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F3/F4≤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形成的胶合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5≤F45/F≤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与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可满足:2.6≤Vd4/Vd5≤5.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8-i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35≤T8-i/TTL≤0.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8-11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T8-11)/R8≤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六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辅助镜片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3-13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7≤(T3-13)/TTL≤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12可满足:arctan(1/K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R11/F≤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11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1可满足:|SAG11/D11/2|≤0.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可满足:D/H/θ≤1.0。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本申请采用了六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各透镜的形状、光焦度等,使光学镜头具有高解像、小型化、较小前端口径、较佳温度性能、大视场角、无鬼像、大中心角分辨率、低成本、高成像品质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实用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它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包括例如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可具有凸凹面型。第一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尽可能地收集大视场光线进入后方光学镜头,有利于固定边缘大角度光线的方向走势。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于水滴的滑落,以减小外界环境对镜头成像质量的影响。第一透镜可具有非球面镜面,有利于镜头中心区域具备大角度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解像。第一透镜可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凹凸面型。第二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收集经过第一透镜后射入的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第二透镜可设置为接近同心圆的形状,这样可以将经第一透镜射出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镜头,且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减小镜头体积,有利于实现镜头小型化,降低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凸凸面型。第三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汇聚光线。第三透镜可具有双凸面型且透镜形状较为平缓,有利于使发散后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进一步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凸凸面型。第四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汇聚光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凹凸面型或凹凹面型。第五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避免物方光线进入镜头后过于发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凸凹面型或凸凸面型。第六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特别地,将第六透镜的面型设置为较为平缓,有利于校正像散和场曲,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4.5≤TTL/F≤7,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4.5≤TTL/F≤6.8。满足4.5≤TTL/F≤7,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有利于提高镜头解像,降低镜头敏感性。若TTL/F过小,则会增加镜头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H/FOV≤0.05,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TTL、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TTL/H/FOV≤0.036。满足TTL/H/FOV≤0.05,有利于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H/FOV≤0.03,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D、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D/H/FOV≤0.02。满足D/H/FOV≤0.03,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OV×F)/H≥65,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FOV、F和H进一步可满足:(FOV×F)/H≥73。满足(FOV×F)/H≥65,有利于使光学镜头同时满足长焦和大视场角,有助于镜头在满足大视场角的同时还能实现中心大角度分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2.5≤F1/F≤-1,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和F进一步可满足:-2≤F1/F≤-1.7。满足-2.5≤F1/F≤-1,有利于大视场角光线进入光学镜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arctan(1/K2)≥35,其中,K2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更具体地,K2进一步可满足:arctan(1/K2)≥36。满足arctan(1/K2)≥35,有利于使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张角较大,有利于使经第一透镜射出的大角度周边光线快速聚焦,以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6≤R3/R4≤1.2,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3和R4进一步可满足:0.6≤R3/R4≤1。满足0.6≤R3/R4≤1.2,有利于使第二透镜的形状接近同心圆,有利于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R3/(R4+d2)≤2,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R3、R4和d2进一步可满足:1.3≤R3/(R4+d2)≤1.9。满足1≤R3/(R4+d2)≤2,有利于使第二透镜的形状接近同心圆,有利于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15≤d2/TTL≤0.3,其中,d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d2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17≤d2/TTL≤0.22。满足0.15≤d2/TTL≤0.3,有利于第二透镜的加工性,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5≤F3/F≤3.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3和F进一步可满足:1.8≤F3/F≤3。满足1.5≤F3/F≤3.5,有助于平衡各类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R7/F≤-2,其中,R7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7和F进一步可满足:R7/F≤-2.5。满足R7/F≤-2,有利于降低第三透镜的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F3/F4≤2.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3和F4进一步可满足:1.2≤F3/F4≤2.2。满足1≤F3/F4≤2.5,有助于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提升像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2.5≤F45/F≤13,其中,F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胶合形成的胶合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45和F进一步可满足:3≤F45/F≤12.5。满足2.5≤F45/F≤13,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至第六透镜之间的光线走势,减小经第三透镜后射出的大角度光线引起的像差,同时有利于使镜片结构紧凑,有利于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2.6≤Vd4/Vd5≤5.3,其中,Vd4是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5是第五透镜的阿贝数。更具体地,Vd4和Vd5进一步可满足:2.8≤Vd4/Vd5≤5.1。满足2.6≤Vd4/Vd5≤5.3,有助于矫正色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35≤T8-i/TTL≤0.52,其中,T8-i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T8-i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4≤T8-i/TTL≤0.48。满足0.35≤T8-i/TTL≤0.52,有助于消除鬼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T8-11)/R8≤2,其中,T8-11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R8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T8-11和R8进一步可满足:1≤(T8-11)/R8≤1.6。满足1≤(T8-11)/R8≤2,有利于增加第四透镜至第六透镜的间隔距离,以减小第四透镜至第六透镜的中心区域由于反射产生的鬼像能量,还有利于减小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减小第四透镜至第六透镜的边缘区域由于反射产生的鬼像投影在像面上的能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六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7≤(T3-13)/TTL≤0.9,其中,T3-1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辅助镜片的像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T3-13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72≤(T3-13)/TTL≤0.85。满足0.7≤(T3-13)/TTL≤0.9,有助于减小第二透镜与辅助镜片由于反射产生的鬼像投影在像面上的能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arctan(1/K12)≤0,其中,K12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更具体地,K12进一步可满足:arctan(1/K12)≤-1。满足arctan(1/K12)≤0,可以使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区域的张角为弯向像侧面的正张角,边缘区域的张角为零或者为弯向物侧面的负张角,这样使得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张角方向不同,使第六透镜像侧面上存在反曲点,有利于校正像散和场曲,有利于提升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2≤R11/F≤6,其中,R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11和F进一步可满足:2≤R11/F≤5.5。满足2≤R11/F≤6,有助于光线平稳过渡,降低镜头敏感程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SAG11/D11/2|≤0.22,其中,SAG11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即SAG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在光轴上的距离,D11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更具体地,SAG11和D11进一步可满足:|SAG11/D11/2|≤0.2。满足|SAG11/D11/2|≤0.22,有助于光线平稳过渡,降低镜头敏感程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3≤(H/2)/(F×tan(θ/2))≤1.6,其中,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θ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更具体地,H、F和θ进一步可满足:0.35≤(H/2)/(F×tan(θ/2))≤1.5。满足0.3≤(H/2)/(F×tan(θ/2))≤1.6,有利于实现大角度分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Nd1≥1.75,其中,Nd1是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更具体地,Nd1进一步可满足:Nd1≥1.78。满足Nd1≥1.75,有利于迅速改变进入第一透镜的大角度光线的光路,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n3/dt3≤-5.0×10-6,其中,dn3/dt3是第三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即第三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满足dn3/dt3≤-5.0×10-6,有助于镜头在高低温下保持较好的解像,使镜头具有较佳的温度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n4/dt4≤-5.0×10-6,其中,dn4/dt4是第四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即第四透镜的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变化量。满足dn4/dt4≤-5.0×10-6,有助于镜头在高低温下保持较好的解像,使镜头具有较佳的温度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1≤FNO≤2.3,其中,FNO是光学镜头的光圈数。更具体地,FNO进一步可满足:1.3≤FNO≤2.2。满足1.1≤FNO≤2.3,有利于实现大光圈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H/θ≤1.0,其中,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θ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更具体地,D、H和θ进一步可满足:D/H/θ≤0.8。满足D/H/θ≤1.0,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将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有利于对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进行有效的收束,缩短镜头总长度,减小前端镜片组口径。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光阑可设置在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附近处,或设置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附近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可以是滤光片和/或保护玻璃,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并防止光学镜头的像方元件(例如,芯片)损坏。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实现高解像,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胶合形成胶合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的第四透镜与具有负光焦度且物侧面为凹面的第五透镜胶合,可以将前面透镜射出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有利于使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减小光学镜头的尺寸,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各类像差,降低各透镜的配合敏感度,提高分辨率,优化畸变、CRA等光学性能。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的折射率可以高于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的折射率,这样可以使光线在镜头后部得到有效平稳的汇聚,使光线平稳到达成像面,有利于减轻镜头整体重量,有利于减小制造成本。具有高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和具有低折射率的第四透镜搭配形成胶合透镜,有利于前方光线的快速过渡,有利于增大光阑口径,提升通光量,有助于夜视需求。当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也可以不胶合,这样有利于提高解像能力。
上述透镜间采用胶合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减少自身色差,降低公差敏感度,通过残留的部分色差以平衡系统的整体色差;减小两个透镜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系统总长;减少透镜之间的组立部件,从而减少工序,降低成本;降低透镜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提高生产良率;减少透镜间反射引起光量损失,提升照度;可以进一步减小场曲,矫正系统的轴外点像差。这样的胶合设计分担了系统的整体色差校正,有效校正像差,以提高解像力,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为球面透镜;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可为非球面透镜。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的具体数量,在重点体现成像质量时,可以增加非球面透镜的数量。特别地,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解像质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均为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非球面透镜的设置有助于校正系统像差,提升解像力。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各透镜形状和光焦度的合理设置,在仅使用6片透镜的情况下,实现光学镜头具有高解像(可达八百万像素以上)、小型化、较小前端口径、温度性能佳、长焦、大视场角、无鬼像、大中心角分辨率、低成本以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该光学镜头可具有达八百万以上的像素,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清晰度。该光学镜头可具有较长的焦距且中心区域具有大角度分辨率,可以提高对环境物体的辨识度,针对性地增大中心部分探测区域。同时该光学镜头还具有较佳的温度性能,有利于光学镜头在高低温环境下成像效果变化较小,像质稳定,高低温对镜头解像力的影响较小,光学镜头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宽,有利于该光学镜头能够在大部分环境下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设置胶合透镜,分担系统的整体色差校正,既有利于校正系统像差,提高系统解像质量,减少配合敏感问题,又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结构整体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上述胶合透镜还可以有效消除鬼像对镜头的影响,使得镜头在消除鬼像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均为玻璃透镜。通过将光学镜头设置为全玻璃架构并合理搭配具有不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透镜,可以使镜头在高低温使用环境下(如-40℃~120℃)仍能清晰成像,可以大大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用玻璃制成的光学透镜可抑制光学镜头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玻璃材质可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低温温度变化造成的镜头成像模糊,影响到镜头的正常使用。具体地,在重点关注解像质量和信赖性时,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均为玻璃非球面镜片。当然在温度稳定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合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也可均由塑料制成。用塑料制作光学透镜,可有效减小制作成本。当然,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也可由塑料和玻璃搭配制成。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六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应理解,S1所在行的厚度d/距离Ti为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S2所在行的厚度d/距离Ti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之间的间隔距离T2-3,以此类推)、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可以是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11和S12的圆锥系数k和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0.7746 -4.7954E-03 6.9622E-05 6.5826E-06 -4.3875E-07 7.0948E-09 1.8230E-10 -5.6927E-12
S2 -1.7143 -1.2089E-03 6.8087E-05 -1.9206E-05 6.9711E-06 -8.7421E-07 5.1451E-08 -1.1514E-09
S11 5.3844 -1.3634E-03 -3.5918E-06 -4.6289E-06 5.2286E-07 -3.5142E-08 1.2801E-09 -1.9688E-12
S12 -139.8538 -4.8702E-04 -4.5477E-05 -1.0243E-06 3.0507E-07 -1.8725E-08 5.8121E-10 -7.2925E-12
表2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8683 -1.8834E-03 -2.8107E-05 4.6365E-06 -8.4842E-08 -2.6232E-09 8.2814E-11 -3.2384E-14
S2 -3.3187 9.7947E-03 -1.6058E-03 1.7203E-04 -9.2526E-06 5.8829E-08 2.1181E-08 -7.6159E-10
S11 -25.4081 -4.8785E-05 -7.5827E-05 2.7826E-06 -1.1803E-07 9.1755E-11 1.3789E-10 -3.1927E-12
S12 220.0071 -1.1229E-03 -2.7046E-05 6.5460E-07 1.0098E-08 -5.5358E-10 2.3125E-11 -4.9086E-13
表4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表6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0.7248 -4.8667E-03 6.7192E-05 6.1229E-06 -4.1077E-07 7.0790E-09 1.3952E-10 -4.7194E-12
S2 -1.9054 -7.7911E-04 4.6417E-05 -2.4035E-05 7.3214E-06 -8.4390E-07 4.6130E-08 -9.8152E-10
S11 4.6316 -1.2820E-03 -6.5781E-06 -4.2935E-06 5.1124E-07 -3.5017E-08 1.2955E-09 -2.0193E-12
S12 -45.1848 -2.4643E-04 -4.5618E-05 -1.3746E-06 3.1444E-07 -1.8175E-08 5.7846E-10 -6.7103E-12
表8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9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4.8601 3.0489E-05 -1.4141E-04 8.7090E-06 -1.5867E-07 -2.4566E-09 9.5805E-11 -1.1129E-13
S2 -3.7874 1.1463E-02 -1.7726E-03 1.7774E-04 -8.8882E-06 5.1953E-08 1.6661E-08 -4.8092E-10
S11 -2.2075 -6.5114E-04 -2.3336E-05 8.9909E-07 -8.8769E-08 7.5144E-10 1.4236E-10 -3.1979E-13
S12 99.9989 -7.0649E-04 -1.7040E-05 -4.5888E-07 2.9101E-08 -3.9155E-10 2.7461E-11 -7.2385E-13
表10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1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4.6304 -2.1809E-04 -1.1475E-04 7.4248E-06 -1.3427E-07 -2.4151E-09 9.3783E-11 -2.3864E-13
S2 -3.6637 1.0986E-02 -1.6627E-03 1.6708E-04 -8.3717E-06 5.6536E-08 1.4834E-08 -4.0899E-10
S11 -1.5256 -6.2295E-04 -2.3902E-05 1.2130E-06 -9.7335E-08 6.8988E-10 1.2896E-10 -2.7777E-13
S12 100.0001 -6.3959E-04 -6.7073E-06 -1.0474E-06 4.2501E-08 -5.9504E-10 2.5311E-11 -6.0430E-13
表12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7119 3.8494E-04 -7.9371E-04 8.8498E-05 -4.9077E-06 1.4449E-07 -1.8354E-09 1.7683E-12
S2 -0.9362 -7.6286E-03 -4.8761E-04 4.3451E-05 1.4969E-05 -2.8867E-06 2.0406E-07 -5.2586E-09
S11 -23.7024 -2.5375E-03 6.4591E-05 -1.0236E-05 -7.0187E-07 2.2417E-07 -1.5753E-08 3.8104E-10
S12 -150.4486 -1.4857E-03 -8.6687E-06 -2.7297E-06 2.3326E-07 2.3623E-09 -5.9068E-10 1.5432E-12
表14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5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1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5
表16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7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9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7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1632 -5.1002E-03 -9.2807E-04 1.3027E-04 -7.3684E-06 2.0215E-07 -2.1463E-09 -2.7326E-13
S2 -0.6753 -1.4148E-02 -1.9301E-03 2.9068E-04 -7.1438E-06 -2.6356E-06 2.8490E-07 -1.0983E-08
S11 -20.6271 2.3465E-03 -4.7845E-04 2.3847E-05 -1.1986E-06 1.7531E-07 -1.5844E-08 4.8104E-10
S12 3.7432 9.2818E-04 -3.3182E-04 1.7381E-06 9.8904E-07 -3.3830E-08 -9.2862E-10 4.9662E-11
表18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19示出了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0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3.6820 8.3543E-04 -5.3463E-04 5.2581E-05 -2.6479E-06 7.4250E-08 -1.0215E-09 3.7085E-12
S2 -0.8761 -5.9586E-03 -2.3601E-04 1.6199E-05 7.6983E-06 -1.3128E-06 9.7967E-08 -2.9906E-09
S11 4.4905 -1.4489E-03 -2.5005E-05 -9.1377E-07 -4.5523E-07 8.8298E-08 -5.2977E-09 1.1035E-10
S12 38.1720 -1.3382E-03 -6.2664E-05 -6.2631E-07 2.0950E-07 -2.6310E-10 -4.5792E-10 1.1051E-11
表20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1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和/或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
表21示出了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d/距离Ti、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表2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1中各非球面镜面的圆锥系数和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1
面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0.4253 -4.0491E-03 1.8542E-05 6.9041E-06 -3.9491E-07 6.8448E-09 1.0754E-10 -3.9226E-12
S2 -1.5465 -1.3324E-03 3.8037E-05 -1.3031E-05 6.3652E-06 -9.2093E-07 6.1202E-08 -1.5435E-09
S11 4.3957 -1.3201E-03 4.1010E-06 -5.4743E-06 5.5592E-07 -3.4148E-08 1.1397E-09 -1.5678E-11
S12 -70.9043 -5.2664E-04 -4.2045E-05 -1.4767E-06 3.1904E-07 -1.9163E-08 5.9565E-10 -7.5612E-12
表22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11分别满足以下表23-1和表23-2所示的关系。在表23-1和表23-2中,TTL、F、H、D、D11、T8-i、T8-11、T3-13、d2、R3、R4、R6、R7、R8、R11、R12、SAG11、F45、F1、F2、F3、F4、F5、F6的单位为毫米(mm),FOV的单位为度(°),θ的单位为弧度(rad)。
/>
/>
表23-1
/>
表23-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诸如车载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辅助驾驶系统上的成像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56)

1.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六;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935≤F1/F≤-1;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形成的胶合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5≤F45/F≤13;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65°;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485≤D/H/θ≤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5≤TTL/F≤7。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TTL×180°)/(H×FOV)≤9。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180°)/(H×FOV)≤5.4。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2满足:arctan(1/K2)≥35。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6≤R3/R4≤1.2。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满足:1≤R3/(R4+d2)≤2。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15≤d2/TTL≤0.3。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F3/F≤3.5。
16.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R7/F≤-2。
17.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F3/F4≤2.5。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满足:2.6≤Vd4/Vd5≤5.3。
1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8-i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35≤T8-i/TTL≤0.52。
2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8-1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T8-11)/R8≤2。
2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辅助镜片的像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3-13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7≤(T3-13)/TTL≤0.9。
2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12满足:arctan(1/K12)≤0。
2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R11/F≤6。
2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1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1满足:|SAG11/D11/2|≤0.22。
2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3≤(H/2)/(F×tan(θ/2))≤1.6。
26.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498≤D/H/θ≤1.0。
27.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六;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3≤(H/2)/(F×tan(θ/2))≤1.6;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935≤F1/F≤-1;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形成的胶合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5≤F45/F≤13;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65°;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485≤D/H/θ≤1.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37.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镜面。
38.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4.5≤TTL/F≤7。
39.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TTL×180°)/(H×FOV)≤9。
40.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180°)/(H×FOV)≤5.4。
41.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2满足:arctan(1/K2)≥35。
42.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6≤R3/R4≤1.2。
43.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满足:1≤R3/(R4+d2)≤2。
44.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15≤d2/TTL≤0.3。
45.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F3/F≤3.5。
46.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R7/F≤-2。
47.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F3/F4≤2.5。
48.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满足:2.6≤Vd4/Vd5≤5.3。
49.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8-i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35≤T8-i/TTL≤0.52。
50.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8-1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T8-11)/R8≤2。
51.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辅助镜片,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辅助镜片的像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3-13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7≤(T3-13)/TTL≤0.9。
52.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边缘斜率K12满足:arctan(1/K12)≤0。
53.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R11/F≤6。
54.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1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1满足:|SAG11/D11/2|≤0.22。
55.根据权利要求27-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以弧度为单位的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θ满足:0.498≤D/H/θ≤1.0。
5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CN202110270238.6A 2020-11-13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09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3681.XA CN1177067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02110270238.6A CN113009674B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130629 WO2022100731A1 (zh) 2020-11-13 2021-11-15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US18/196,822 US20230333349A1 (en) 2020-11-13 2023-05-12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0238.6A CN113009674B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3681.XA Division CN1177067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9674A CN113009674A (zh) 2021-06-22
CN113009674B true CN113009674B (zh) 2024-02-23

Family

ID=7640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3681.XA Pending CN1177067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02110270238.6A Active CN113009674B (zh) 2020-11-13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3681.XA Pending CN117706737A (zh) 2021-03-12 2021-03-12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7067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731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740600A (zh) * 2022-03-31 2022-07-1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投影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757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681050A (zh) * 2018-06-19 2018-10-1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镜头
CN109445068A (zh) * 2018-12-05 2019-03-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JP2020046565A (ja) * 2018-09-20 2020-03-26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11443459A (zh) * 2017-10-27 2020-07-2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757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443459A (zh) * 2017-10-27 2020-07-2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CN108681050A (zh) * 2018-06-19 2018-10-1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镜头
JP2020046565A (ja) * 2018-09-20 2020-03-26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09445068A (zh) * 2018-12-05 2019-03-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9674A (zh) 2021-06-22
CN117706737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5061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05715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009674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9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731A1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558273A (zh)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CN11408950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03699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24534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74851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504758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68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690368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44226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8675459U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80530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759496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7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280756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26787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3986978U (zh)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CN220357310U (zh) 一种光学镜头
US20230367104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48492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2453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