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6199B -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6199B
CN113006199B CN202110331140.7A CN202110331140A CN113006199B CN 113006199 B CN113006199 B CN 113006199B CN 202110331140 A CN202110331140 A CN 202110331140A CN 113006199 B CN113006199 B CN 113006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d
pump body
fixedly connected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1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6199A (zh
Inventor
刘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it Smart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tit Smart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it Smart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tit Smart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11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6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6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6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6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6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5/00Use of pumping plants or installations; Layou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22Adaptations of pumping plants for lifting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包括泵体,泵体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位于自身圆心的衔接柱,且衔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泵体直径一致的调节机构,泵体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内部安装有与自身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过滤板,进水口的侧面安装有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的侧面设置有水管,进水口的右侧位于泵体的内部设置有衔接管,且衔接管的右侧连接有主管道。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使用性能高,在遇到安装地面不平摊时。可通过调节机构来摆正泵体,且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过滤机构对水源进行过滤,防止水污染,且当支管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控制机构来选择水从第一支管流出还是第二支管流出,便于在一组支管维修时,不影响人们用水。

Description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泵站领域,具体是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背景技术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它跟我们比较习惯性称作“智能化箱式泵站”和“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回事,它是在原有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与无负压供水设备基础上升级开发而来的第七代品,它由不锈钢水箱、专用水泵、智能变频控制柜、无负压装置、增压装置、引水装置和稳压罐等组成,是由计算机技术、变频技术与电机泵组合的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供水设备,以满足城市供水管网中,抽水时既不产生负压,又有一定的调蓄能力,高峰期间不断水停水的要求。
经检索,中国申请公布号CN107620346A的专利,此发明公开了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包括混凝土基础和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端的泵站筒体,所述泵站筒体的下端边缘处设有多个三角铁,所述三角铁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的锁紧螺栓,所述泵站筒体的上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的上端设有安全格栅和通风管,所述泵站筒体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爬梯,所述泵站筒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下端设有多个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的下端位于安装架的下方,所述泵站筒体靠近下端的侧壁设有灌浆口,所述安装台的上端设有多个叠压稳压罐,所述叠压稳压罐的上端均连接有多级离心泵,本发明的给排水泵站的运作无噪音、环境友好,占地面积小、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上述专利中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在安装时,如果安装地面不平坦的话,可能会导致泵站整体出现倾斜,继而影响泵站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给排水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在安装时,如果安装地面不平坦的话,可能会导致泵站整体出现倾斜,继而影响泵站的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位于自身圆心的衔接柱,且衔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泵体直径一致的调节机构,所述泵体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内部安装有与自身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过滤板,所述进水口的侧面安装有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的侧面设置有水管,所述进水口的右侧位于泵体的内部设置有衔接管,且衔接管的右侧连接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表面设置有直径与自身一致并与自身中轴线相对称的两组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嵌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块,且受力块的左侧位于主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主管道的侧面位于受力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管,且第一支管关于主管道中轴线的对称点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泵体的右侧内壁安装有控制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活动杆、空心块、第一受力板、第二活动杆、第一滑板、支撑板、第三活动杆、嵌入板和螺纹杆,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衔接柱的底部,且底座的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底部旋转连接有空心块,且空心块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受力板,所述空心块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与底座旋转连接的第二活动杆,且第二活动杆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三活动杆,且第三活动杆的顶部旋转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底座滑动连接的嵌入板,所述第一受力板的左侧旋转连接有贯穿于底座的螺纹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因为地面不平摊而导致泵体出现倾斜,可通过旋转螺纹杆,由于螺纹杆与底座为螺纹啮合连接,在螺纹杆旋转时,可对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一受力板施加推力使其向右侧进行滑动,在其滑动时,可与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配合,使得两组第一滑板带动嵌入板在底座内滑动,在第一滑板朝着对方进行移动时,第一滑板会通过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三活动杆带动与其旋转连接的支撑板进行伸缩,以此来控制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将泵体摆正。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螺纹杆的衔接处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底座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螺纹杆通过旋转使得第一受力板带动支撑板构成升降结构,所述支撑板的长度与底座的半径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纹杆旋转时,可对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一受力板施加推力使其向右侧进行滑动,在其滑动时,可与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配合,使得两组第一滑板带动嵌入板在底座内滑动,为支撑板的升降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安装框、菱形板、第二滑板、滑槽、第二过滤板、限位框、丝杆、斜面块、第二受力板、限位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菱形板,且安装框的内部位于菱形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表面设置有滑槽,且第二滑板偏离于菱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安装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且限位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面块,所述斜面块的一端旋转连接有贯穿于限位框的丝杆,所述斜面块的侧面贴合有第二受力板,且第二受力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框滑动连接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丝杆嵌入在斜面块内部,因此旋转丝杆会带动斜面块进行滑动,又因为斜面块的斜面与第二受力板相接触,在其滑动时,会带动第二受力板向右侧进行滑动,并对菱形板施加推力,使得菱形板形变,由于菱形板嵌入在第二滑板表面的滑槽内部,所以第二滑板会通过菱形板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进行滑动,由于第二过滤板滑动会导致自身设置的通孔与第一过滤板上的通孔分离,以此来增强该泵站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尺寸一致,且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表面均设置有大小一致且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菱形板嵌入在滑槽的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板会通过菱形板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进行滑动,由于第二过滤板滑动会导致自身设置的通孔与第一过滤板上的通孔分离,以此来实现水源的过滤。
优选的,所述第二受力板与斜面块的接触面为斜面块的斜面,且第二受力板贯穿于限位框与菱形板的左侧固定连接,且菱形板通过第二受力板带动两组第二过滤板构成滑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斜面块的斜面与第二受力板相接触,在其滑动时,会带动第二受力板向右侧进行滑动,并对菱形板施加推力,使得菱形板形变,由于菱形板嵌入在第二滑板表面的滑槽内部,所以第二滑板会通过菱形板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转杆、半圆盘、卡槽、受力圆盘、凸块、L形杆、推杆、衔接板、档杆、夹板、拨杆、第二弹簧和传动杆,所述旋转杆安装于泵体的右侧,且旋转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圆盘,所述半圆盘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于泵体的内壁,且衔接板的右侧旋转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表面设置有关于自身对角线对称的两组推杆,且L形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圆盘,所述受力圆盘的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衔接板的左侧旋转连接有夹板,且夹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半圆盘的表面位于卡槽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旋转杆旋转时,旋转杆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半圆盘进行旋转,当半圆盘在静止时,卡槽会将卡在自身内部,避免受力圆盘旋转,当半圆盘旋转后,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旋转,在其旋转后,会通过四组凸块间的间隙带动受力圆盘构成旋转,随后受力圆盘会带动L形杆旋转,由于推杆与夹板的顶部相接触,所以当推杆旋转时,会带动与衔接板旋转连接的夹板进行摆动,又因为夹板与拨杆为滑动连接,在其摆动时,会对拨杆施加力,使得拨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另一侧构成摆动,当拨杆向右侧摆动时,会对位于右侧的受力块施加推力,使其将挡板推入到主管道内,随后第二支管会在挡板的作用下断流,使得水从第一支管流出,实现水流向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半圆盘的圆心相重合,且卡槽成半圆环状设置,所述凸块嵌入在卡槽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关于受力圆盘的圆心等角度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受力圆盘之间的间隙与传动杆的尺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半圆盘在静止时,卡槽会将卡在自身内部,避免受力圆盘旋转,当半圆盘旋转后,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旋转,在其旋转后,会通过四组凸块间的间隙带动受力圆盘构成旋转,为水流的切换施加动力源。
优选的,所述夹板与推杆和档杆均为相互贴合状态,所述第二弹簧的尾部与拨杆固定连接,且L形杆通过旋转使得夹板带动拨杆构成摆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力圆盘会带动L形杆旋转时,由于推杆与夹板的顶部相接触,所以当推杆旋转时,会带动与衔接板旋转连接的夹板进行摆动,又因为夹板与拨杆为滑动连接,在其摆动时,会对拨杆施加力,使得拨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另一侧构成摆动,以此来带动挡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受力块为直角梯形,且受力块与拨杆相贴合,所述拨杆通过受力块带动两组挡板在主管道内构成伸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拨杆向右侧摆动时,会对位于右侧的受力块施加推力,使其将挡板推入到主管道内,随后第二支管会在挡板的作用下断流,使得水从第一支管流出,实现水流方向的切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使用性能高,在遇到安装地面不平摊时,可通过调节机构来摆正泵体,且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过滤机构对水源进行过滤,防止水污染,且当支管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控制机构来选择水从第一支管流出还是第二支管流出,便于在一组支管维修时,不影响人们用水。
2、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安装地面不平坦时,可控制螺纹杆旋转对第一受力板施加推力,随后两组第一滑板会在嵌入板的作用下向中间滑动,并以此带动支撑板构成升降,可根据地面的倾斜程度来调节支撑板的升降距离,使其充分与地面接触,达到将泵体摆正的目的。
3、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通过设置过滤机构,为了防止污染物进入到水泵内影响居民用水健康,可通过旋转丝杆来控制第二受力板向右侧进行移动,随后菱形板会受到来自第二受力板的推力使自身发生形变,在形变过程中会通过第二滑板带动第二过滤板滑动,第二过滤板在滑动过程中会逐渐与第一过滤板上的通孔进行分离,当两组过滤板上的瞳孔间隙越小时,能够增强该泵站的过滤效果。
4、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当需要切换水从第一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流出时,可通过旋转旋转杆,使得旋转杆通过半圆盘上的传动杆带动受力圆盘旋转,随后受力圆盘会通过L形杆带动拨杆构成摆动,拨杆的摆动会通控制两组受力块来实现水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过滤机构左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过滤机构右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调节机构底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机构右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控制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过滤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拨杆和传动杆放大示意图。
图中:1、泵体;2、调节机构;201、底座;202、第一活动杆;203、空心块;204、第一受力板;205、第二活动杆;206、第一滑板;207、支撑板;208、第三活动杆;209、嵌入板;210、螺纹杆;3、衔接柱;4、进水口;5、第一过滤板;6、过滤机构;601、安装框;602、菱形板;603、第二滑板;604、滑槽;605、第二过滤板;606、限位框;607、丝杆;608、斜面块;609、第二受力板;610、限位杆;7、水管;8、衔接管;9、主管道;10、凹槽;11、挡板;12、受力块;13、第一弹簧;14、第一支管;15、第二支管;16、控制机构;1601、旋转杆;1602、半圆盘;1603、卡槽;1604、受力圆盘;1605、凸块;1606、L形杆;1607、推杆;1608、衔接板;1609、档杆;1610、夹板;1611、拨杆;1612、第二弹簧;1613、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包括泵体1,泵体1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位于自身圆心的衔接柱3,且衔接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泵体1直径一致的调节机构2,泵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且进水口4的内部安装有与自身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过滤板5,进水口4的侧面安装有过滤机构6,且过滤机构6的侧面设置有水管7,进水口4的右侧位于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管8,且衔接管8的右侧连接有主管道9,主管道9的表面设置有直径与自身一致并与自身中轴线相对称的两组凹槽10,且凹槽10的内部嵌入有挡板11,挡板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块12,且受力块12的左侧位于主管道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主管道9的侧面位于受力块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管14,且第一支管14关于主管道9中轴线的对称点设置有第二支管15,泵体1的右侧内壁安装有控制机构16。
如图7所示,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01、第一活动杆202、空心块203、第一受力板204、第二活动杆205、第一滑板206、支撑板207、第三活动杆208、嵌入板209和螺纹杆210,底座201固定连接于衔接柱3的底部,且底座201的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活动杆202,第一活动杆202的底部旋转连接有空心块203,且空心块203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受力板204,在第一受力板204向右侧进行滑动,可与第一活动杆202和第二活动杆205配合,使得两组第一滑板206带动嵌入板209在底座201内滑动,在第一滑板206朝着对方进行移动时,第一滑板206会通过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三活动杆208带动与其旋转连接的支撑板207进行伸缩,以此来控制支撑板207与地面接触将泵体1摆正,空心块203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与底座201相连接的第二活动杆205,且第二活动杆205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滑板206,第一滑板206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三活动杆208,且第三活动杆208的顶部旋转连接有支撑板207,第一滑板2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底座201滑动连接的嵌入板209,第一受力板204的左侧旋转连接有贯穿于底座201的螺纹杆210。
如图7所示,底座201与螺纹杆210的衔接处设置有螺纹槽,支撑板207的底部与底座20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在螺纹杆210旋转时,可对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一受力板204施加推力使其向右侧进行滑动,在其滑动时,可与第一活动杆202和第二活动杆205配合,使得两组第一滑板206带动嵌入板209在底座201内滑动,为支撑板207的升降提供动力,且螺纹杆210通过旋转使得第一受力板204带动支撑板207构成升降结构,支撑板207的长度与底座201的半径一致。
如图4所示,过滤机构6包括安装框601、菱形板602、第二滑板603、滑槽604、第二过滤板605、限位框606、丝杆607、斜面块608、第二受力板609、限位杆610,安装框6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菱形板602,且安装框601的内部位于菱形板60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603,第二滑板603的表面设置有滑槽604,且第二滑板603偏离于菱形板6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605,安装框6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606,且限位框60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面块608,斜面块608的一端旋转连接有贯穿于限位框606的丝杆607,由于丝杆607嵌入在斜面块608内部,所以旋转丝杆607会带动斜面块608进行滑动,又因为斜面块608的斜面与第二受力板609相接触,在其滑动时,会带动第二受力板609向右侧进行滑动,并对菱形板602施加推力,使得菱形板602形变,由于菱形板602嵌入在第二滑板603表面的滑槽604内部,所以第二滑板603会通过菱形板602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605进行滑动,由于第二过滤板605滑动会导致自身设置的通孔与第一过滤板5上的通孔分离,以此来增强该泵站的过滤效果,斜面块608的侧面贴合有第二受力板609,且第二受力板60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框606滑动连接的限位杆610。
如图5所示,第二过滤板605与第一过滤板5尺寸一致,且第一过滤板5与第二过滤板605的表面均设置有大小一致且相互对应的通孔,第二滑板603会通过菱形板602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605进行滑动,由于第二过滤板605滑动会导致自身设置的通孔与第一过滤板5上的通孔分离,以此来实现水源的过滤,菱形板602嵌入在滑槽604的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受力板609与斜面块608的接触面为斜面块608的斜面,且第二受力板609贯穿于限位框606与菱形板602的左侧固定连接,因为斜面块608的斜面与第二受力板609相接触,在其滑动时,会带动第二受力板609向右侧进行滑动,并对菱形板602施加推力,使得菱形板602形变,菱形板602通过第二受力板609带动两组第二过滤板605构成滑动结构。
如图8所示,控制机构16包括旋转杆1601、半圆盘1602、卡槽1603、受力圆盘1604、凸块1605、L形杆1606、推杆1607、衔接板1608、档杆1609、夹板1610、拨杆1611、第二弹簧1612和传动杆1613,旋转杆1601安装于泵体1的右侧,且旋转杆16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圆盘1602,控制旋转杆1601旋转时,旋转杆1601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半圆盘1602进行旋转,当半圆盘1602在静止时,卡槽1603会将1605卡在自身内部,避免受力圆盘1604旋转,当半圆盘1602旋转后,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传动杆1613旋转,在其旋转后,会通过四组凸块间的间隙带动受力圆盘1604构成旋转,随后受力圆盘1604会带动L形杆1606旋转,由于推杆1607与夹板1610的顶部相接触,所以当推杆1607旋转时,会带动与衔接板1608旋转连接的夹板1610进行摆动,又因为夹板1610与拨杆1611为滑动连接,在其摆动时,会对拨杆1611施加力,使得拨杆1611在第二弹簧1612的作用下向另一侧构成摆动,当拨杆1611向右侧摆动时,会对位于右侧的受力块12施加推力,使其将挡板11推入到主管道9内,随后第二支管15会在挡板11的作用下断流,使得水从第一支管14流出,实现水流向的切换,半圆盘1602的表面设置有卡槽1603,衔接板1608固定连接于泵体1的内壁,且衔接板1608的右侧旋转连接有L形杆1606,L形杆1606的表面设置有关于自身对角线对称的两组推杆1607,且L形杆16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圆盘1604,受力圆盘1604的表面设置有凸块1605,衔接板1608的左侧旋转连接有夹板1610,且夹板16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杆1611,拨杆161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612,半圆盘1602的表面位于卡槽1603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杆1613。
如图9所示,卡槽1603与半圆盘1602的圆心相重合,且卡槽1603成半圆环状设置,当半圆盘1602在静止时,卡槽1603会将1605卡在自身内部,避免受力圆盘1604旋转,当半圆盘1602旋转后,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传动杆1613旋转,在其旋转后,会通过四组凸块间的间隙带动受力圆盘1604构成旋转,为水流的切换施加动力源,凸块1605嵌入在卡槽1603并与其滑动连接,凸块1605关于受力圆盘1604的圆心等角度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受力圆盘1604之间的间隙与传动杆1613的尺寸一致。
如图8所示,夹板1610与推杆1607和档杆1609均为相互贴合状态,第二弹簧1612的尾部与拨杆1611固定连接,当受力圆盘1604会带动L形杆1606旋转时,由于推杆1607与夹板1610的顶部相接触,所以当推杆1607旋转时,会带动与衔接板1608旋转连接的夹板1610进行摆动,又因为夹板1610与拨杆1611为滑动连接,在其摆动时,会对拨杆1611施加力,使得拨杆1611在第二弹簧1612的作用下向另一侧构成摆动,以此来带动挡板11进行移动,且L形杆1606通过旋转使得夹板1610带动拨杆1611构成摆动结构。
如图3所示,受力块12为直角梯形,且受力块12与拨杆1611相贴合,当拨杆1611向右侧摆动时,会对位于右侧的受力块12施加推力,使其将挡板11推入到主管道9内,随后第二支管15会在挡板11的作用下断流,使得水从第一支管14流出,实现水流向的切换,拨杆1611通过受力块12带动两组挡板11在主管道9内构成伸缩结构。
工作原理:该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在对其进行安装时,如果因为地面不平坦而导致泵体1出现倾斜,可通过旋转螺纹杆210,由于螺纹杆210与底座201为螺纹啮合连接,在螺纹杆210旋转时,可对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一受力板204施加推力使其向右侧进行滑动,在其滑动时,可与第一活动杆202和第二活动杆205配合,使得两组第一滑板206带动嵌入板209在底座201内滑动,在第一滑板206朝着对方进行移动时,第一滑板206会通过与自身旋转连接的第三活动杆208带动与其旋转连接的支撑板207进行伸缩,以此来控制支撑板207与地面接触将泵体1摆正,在泵站使用时,需要对水源进行过滤,首先旋转丝杆607,由于丝杆607嵌入在斜面块608内部,所以旋转丝杆607会带动斜面块608进行滑动,又因为斜面块608的斜面与第二受力板609相接触,在其滑动时,会带动第二受力板609向右侧进行滑动,并对菱形板602施加推力,使得菱形板602形变,由于菱形板602嵌入在第二滑板603表面的滑槽604内部,所以第二滑板603会通过菱形板602的形变带动第二过滤板605进行滑动,由于第二过滤板605滑动会导致自身设置的通孔与第一过滤板5上的通孔分离,当两组通孔的间隙越大,过滤效果越好,当正在使用的一组支管需要维修时,为了避免居民的手受到影响,可通过控制旋转杆1601旋转,随后旋转杆1601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半圆盘1602进行旋转,当半圆盘1602在静止时,卡槽1603会将1605卡在自身内部,避免受力圆盘1604旋转,当半圆盘1602旋转后,会带动与自身固定连接的传动杆1613旋转,在其旋转后,会通过四组凸块间的间隙带动受力圆盘1604构成旋转,随后受力圆盘1604会带动L形杆1606旋转,由于推杆1607与夹板1610的顶部相接触,所以当推杆1607旋转时,会带动与衔接板1608旋转连接的夹板1610进行摆动,又因为夹板1610与拨杆1611为滑动连接,在其摆动时,会对拨杆1611施加力,使得拨杆1611在第二弹簧1612的作用下向另一侧构成摆动,当拨杆1611向右侧摆动时,会对位于右侧的受力块12施加推力,使其将挡板11推入到主管道9内,随后第二支管15会在挡板11的作用下断流,使得水从第一支管14流出,当有一组支管在维修时,居民用水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另一”、“又一”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位于自身圆心的衔接柱(3),且衔接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泵体(1)直径一致的调节机构(2),所述泵体(1)的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且进水口(4)的内部安装有与自身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过滤板(5),所述进水口(4)的侧面安装有过滤机构(6),且过滤机构(6)的侧面设置有水管(7),所述进水口(4)的右侧位于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管(8),且衔接管(8)的右侧连接有主管道(9),所述主管道(9)的表面设置有直径与自身一致并与自身中轴线相对称的两组凹槽(10),且凹槽(10)的内部嵌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块(12),且受力块(12)的左侧位于主管道(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主管道(9)的侧面位于受力块(1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管(14),且第一支管(14)关于主管道(9)中轴线的对称点设置有第二支管(15),所述泵体(1)的右侧内壁安装有控制机构(16);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底座(201)、第一活动杆(202)、空心块(203)、第一受力板(204)、第二活动杆(205)、第一滑板(206)、支撑板(207)、第三活动杆(208)、嵌入板(209)和螺纹杆(210),所述底座(201)固定连接于衔接柱(3)的底部,且底座(201)的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活动杆(202),所述第一活动杆(202)的底部旋转连接有空心块(203),且空心块(203)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受力板(204),所述空心块(203)的底部旋转连接有与底座(201)旋转连接的第二活动杆(205),且第二活动杆(205)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滑板(206),所述第一滑板(206)的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三活动杆(208),且第三活动杆(208)的顶部旋转连接有支撑板(207),所述第一滑板(2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底座(201)滑动连接的嵌入板(209),所述第一受力板(204)的左侧旋转连接有贯穿于底座(201)的螺纹杆(210);
所述控制机构(16)包括旋转杆(1601)、半圆盘(1602)、卡槽(1603)、受力圆盘(1604)、凸块(1605)、L形杆(1606)、推杆(1607)、衔接板(1608)、档杆(1609)、夹板(1610)、拨杆(1611)、第二弹簧(1612)和传动杆(1613),所述旋转杆(1601)安装于泵体(1)的右侧,且旋转杆(16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半圆盘(1602),所述半圆盘(1602)的表面设置有卡槽(1603),所述衔接板(1608)固定连接于泵体(1)的内壁,且衔接板(1608)的右侧旋转连接有L形杆(1606),所述L形杆(1606)的表面设置有关于自身对角线对称的两组推杆(1607),且L形杆(160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圆盘(1604),所述受力圆盘(1604)的表面设置有凸块(1605),所述衔接板(1608)的左侧旋转连接有夹板(1610),且夹板(16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杆(1611),所述拨杆(161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612),所述半圆盘(1602)的表面位于卡槽(1603)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杆(16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1)与螺纹杆(210)的衔接处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支撑板(207)的底部与底座(20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螺纹杆(210)通过旋转使得第一受力板(204)带动支撑板(207)构成升降结构,所述支撑板(207)的长度与底座(201)的半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6)包括安装框(601)、菱形板(602)、第二滑板(603)、滑槽(604)、第二过滤板(605)、限位框(606)、丝杆(607)、斜面块(608)、第二受力板(609)、限位杆(610),所述安装框(6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菱形板(602),且安装框(601)的内部位于菱形板(60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603),所述第二滑板(603)的表面设置有滑槽(604),且第二滑板(603)偏离于菱形板(6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605),所述安装框(6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框(606),且限位框(60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面块(608),所述斜面块(608)的一端旋转连接有贯穿于限位框(606)的丝杆(607),所述斜面块(608)的侧面贴合有第二受力板(609),且第二受力板(60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框(606)滑动连接的限位杆(6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605)与第一过滤板(5)尺寸一致,且第一过滤板(5)与第二过滤板(605)的表面均设置有大小一致且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菱形板(602)嵌入在滑槽(604)的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板(609)与斜面块(608)的接触面为斜面块(608)的斜面,且第二受力板(609)贯穿于限位框(606)与菱形板(60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菱形板(602)通过第二受力板(609)带动两组第二过滤板(605)构成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603)与半圆盘(1602)的圆心相重合,且卡槽(1603)成半圆环状设置,所述凸块(1605)嵌入在卡槽(1603)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1605)关于受力圆盘(1604)的圆心等角度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受力圆盘(1604)之间的间隙与传动杆(1613)的尺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610)与推杆(1607)和档杆(1609)均为相互贴合状态,所述第二弹簧(1612)的尾部与拨杆(1611)固定连接,且L形杆(1606)通过旋转使得夹板(1610)带动拨杆(1611)构成摆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给排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12)为直角梯形,且受力块(12)与拨杆(1611)相贴合,所述拨杆(1611)通过受力块(12)带动两组挡板(11)在主管道(9)内构成伸缩结构。
CN202110331140.7A 2021-03-26 2021-03-26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Active CN113006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1140.7A CN113006199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1140.7A CN113006199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6199A CN113006199A (zh) 2021-06-22
CN113006199B true CN113006199B (zh) 2022-06-03

Family

ID=7640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1140.7A Active CN113006199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619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77431U (zh) * 2017-08-06 2018-04-27 江苏帝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
CN208329146U (zh) * 2018-06-23 2019-01-04 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雨水处理功能的一体化泵站
CN111997173A (zh) * 2020-08-31 2020-11-27 合肥江海智慧泵站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清淤设备
CN212336281U (zh) * 2020-09-29 2021-01-12 金艳华 一种一体化自动除臭预制提升泵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77431U (zh) * 2017-08-06 2018-04-27 江苏帝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
CN208329146U (zh) * 2018-06-23 2019-01-04 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雨水处理功能的一体化泵站
CN111997173A (zh) * 2020-08-31 2020-11-27 合肥江海智慧泵站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清淤设备
CN212336281U (zh) * 2020-09-29 2021-01-12 金艳华 一种一体化自动除臭预制提升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6199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6199B (zh) 一体化给排水泵站
CN114734282B (zh) 一种用于风电法兰径向钻孔用的夹持机构
CN20883607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支撑装置
CN214327284U (zh)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装置
CN113639102A (zh) 用于给排水工程管道的定位支架
CN107606315A (zh) 一种架设方向便于调节的水利用管道支撑架
CN217026922U (zh) 一种水利建设沟渠施工用截流装置
CN206278997U (zh) 旋溶一体净水膜
CN215367427U (zh) 一种拼接井盖
CN212361268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稳定连接结构
CN211922543U (zh) 一种具有叠水结构的可活动闸门
CN218954426U (zh) 单级双吸离心泵
CN112467647A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416990U (zh) 一种蒸汽管道自动排水装置
CN214949871U (zh)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灶
CN219002219U (zh) 一种用于市政的排水过滤装置
CN209011299U (zh) 一种可移动的拼装式楼房
CN219987527U (zh) 一种建筑楼宇用强电安装辅助固定装置
CN209688244U (zh) 一种便于检修安装的闸阀
CN219547959U (zh) 一种食品车间的排水装置
CN220888874U (zh) 一种排水管道的对接装置
CN216225062U (zh) 一种防倾倒喷泉专用泵
CN218373704U (zh) 一种水利水电闸门提升装置
CN215569266U (zh) 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户外安防监控设备
CN217679586U (zh) 一种雨水收集蓄水池用蓄水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311100 1f, building 5, Kunpeng Industrial Park, No. 360, Tianmu Shanxi Road, Yu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Etit Smart Wa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300 rooms 1515, 1516 and 1517, building 3, 108 Fuyou Road,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u Chu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