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7810B -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97810B CN112997810B CN202110197005.8A CN202110197005A CN112997810B CN 112997810 B CN112997810 B CN 112997810B CN 202110197005 A CN202110197005 A CN 202110197005A CN 112997810 B CN112997810 B CN 1129978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wing
- group
- clover
- grass
- perennial ryegr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7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livestock or poultr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在亚热带丘陵平原区进行牧草混播时,白三叶群落会成为单一的优势群落,导致草种比例失调的问题,按草种的生态型和生长习性进行了分组,将白三叶、红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狗牙根共5个牧草草种分为“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3组,分别播种至播种地的3个播种带中,且每3个播种带为一个带组,从而将播种地分为了多个连续的带组,使5种牧草在播种地分别独立生长而不会相互侵占或影响,从而维持了牧草草种比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通过调节各草种的播种量和种植面积,确保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协调,营养更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牧草地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混播放牧草地是进行草食家畜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相比于单播草地,其豆科和禾本科草种的组合可以为家畜提供更为全面的营养需求。在中国北方温带地区,混播放牧草地多选择具有相似生态适应性的草种进行混合播种,这些草种具有相近的生长周期,在生长期内可以为家畜提供优质的饲草原料。但在亚热带及长江流域丘陵平原区,其夏季炎热,冬季冷凉,使得夏季适宜暖性草种如狗牙根、牛鞭草等草种生长,而一些优良的温性草种如白三叶、红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等在夏季存在休眠现象,在冬季的生长规律则恰好相反。
为了获得持续的饲草供应,人们将暖性草种和温性草种混合播种,最常见的是“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鸭茅”的草种组合,即按传统混播方式将多个草种混合后进行撒播,其优点是既保持了饲草生产的持续性,也兼顾了豆科和禾本科饲草的营养全面性,这种混播方式适宜在亚热带中高山温凉地区推广,然而在丘陵平原区,则会出现白三叶群落成为单一的优势群落的草地植被状况,造成草种比例不协调,饲草营养不全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狗牙根和白三叶均为根茎型匍匐生长,每个草种都能形成稳定的单一群落,但是在丘陵平原区,雨热充沛,白三叶的覆盖能力和侵占能力比狗牙根更强,加之春季白三叶返青早,而狗牙根仍在休眠期,因此此类混播草地在第2或第3年的时候草种比例会发生显著变化,草地植被主要被白三叶所覆盖,而狗牙根草种零星分布,最终导致混播草地变为单一草种生长,造成草种比例失调,饲草营养不全面,饲草生产的持续性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的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在亚热带丘陵平原区会导致牧草比例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通过将5种牧草分为三组,分别播种至播种地的3个播种带中,每3个播种带为一组带组,从而将播种地分为了多个连续的带组,使5种牧草分别独立生长而不会相互侵占或影响,维持了草种比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调节各草种的播种量和种植面积,确保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协调,营养更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白三叶、红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狗牙根共5个牧草草种分为3组,分别为“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
步骤2、将播种地等分为多个带组,每个带组中包含3个播种带,每个播种带的长度相同,宽度为30-100cm;
步骤3、每个带组中的3个播种带分别播种步骤1所述的“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
步骤4、播种后进行草种培养,至牧草完全覆盖地面后即可用于放牧。
进一步的,步骤3的3个播种带中“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的播种面积比为3:2:5。
进一步的,“狗牙根组”播种带的宽度为60cm,“白三叶组”播种带的宽度为40cm,“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播种带的宽度为100cm。
进一步的,步骤1的所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的种子质量比为2~4:1~3:1。
进一步的,所述“狗牙根组”中狗牙根的播种量为0.4~0.6千克/亩,所述“白三叶组”中白三叶的播种量为0.6~0.8千克/亩,所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混播量为5~6千克/亩。
进一步的,步骤3中播种方法为撒播或条播;其中条播时,每组中种子的行距均10cm,“狗牙根组”播种带开沟深1.2cm,覆土0.5-1厘米;“白三叶组”播种带开沟深1-2厘米,覆土低于0.5-1厘米;“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播种带开沟深2-3厘米,覆土1-2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建植方法还包括:在播种前对播种地进行地表处理,包括:清除前茬作物及杂草,施复合肥30~40Kg/亩,翻耕深15-20厘米,耙平。
进一步的,在豆科牧草白三叶和红三叶生长至3-4叶期,且禾本科牧草狗牙根、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开始分蘖时追施尿素;尿素施加量为5Kg/亩。
进一步的,所述狗牙根的品种为岸杂1号,所述白三叶的品种为鄂牧2号,所述红三叶的品种为鄂牧5号,所述多年生黑麦草的品种为麦迪,所述鸭茅的品种为宝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建植方法在维持混播牧草地的各牧草比例稳定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在亚热带丘陵平原区进行牧草混播时,白三叶群落会成为单一的优势群落,导致草地植被主要被白三叶覆盖,混播草地变为单一草种生长,造成草种比例失调的技术问题,按草种的生态型和生长习性进行了分组,将白三叶、红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狗牙根共5个牧草草种分为“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3组,分别播种至播种地的3个播种带中,且每3个播种带为一个带组,从而将播种地分为了多个连续的带组,使5种牧草在播种地分别独立生长形成致密的草地植被而不会相互侵占或影响,从而维持了牧草草种比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通过调节各草种的播种量和种植面积,确保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协调,营养更全面,放牧后更利于家畜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具体如下:
1、实施区域
实施区域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属于亚热带平原区,海拔36米,年均温15.9-16.6℃,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播种地块为河漫滩,面积300亩,地势平整,植被以杂草及灌丛为主。
2、建植方法:
步骤1、对地面杂草进行粉碎清除,每亩撒施复合肥(其中N:P2O5:K2O=14:16:15,总养分≥45%,宜昌鄂中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千克,翻耕深20厘米,然后旋耕机耙平;
步骤2、选取狗牙根、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共5个牧草草种,其中狗牙根的品种为岸杂1号,白三叶的品种为鄂牧2号,红三叶的品种为鄂牧5号,多年生黑麦草的品种为麦迪,鸭茅的品种为宝兴;根据草种生态型将上述5个草种分为3个混播组,即“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其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的种子质量比为3:2:1);
步骤3、将整理好的播种地块按2米的宽度等分成为多个带组,每个带组依次重复排列,直至铺满整个播种地块,共有320个带组。每个带组中包含3个播种带,每个带组中的3个播种带的长度相同,宽度依次为60厘米、40厘米和100厘米。
步骤4、每个带组中的3个播种带分别人工撒播上述“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其中将“狗牙根组”中的狗牙根种子播种在60厘米宽的播种带上,“白三叶组”中的白三叶种子播种在40厘米的播种带上,“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混合种子播种在100厘米的播种带上,即“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的播种面积之比为3:2:5,确保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协调,营养全面。撒播后用耙子轻耙,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其中,播种期时间为2016年3月12日,狗牙根种子的播种量为0.5千克/亩,白三叶种子的播种量为0.8千克/亩,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混合种子的混播量为5千克/亩。
步骤5、播种后进行常规草种培养,在豆科牧草白三叶和红三叶生长至3-4叶期,且禾本科牧草狗牙根、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开始分蘖时,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
步骤6、在草地的牧草完全覆盖地面后即可常规的放牧利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常规的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1)实施区域和地面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但无实施例1中的步骤2-4,直接将品种为岸杂1号的狗牙根,品种为鄂牧2号的白三叶,品种为鄂牧5号的红三叶,品种为麦迪的多年生黑麦草以及品种为宝兴的鸭茅的种子混合均匀并人工撒播,其播种量与实施例1相同,经换算,其中:狗牙根为0.15千克/亩,白三叶为0.16千克/亩,鸭茅为1.25千克/亩,多年生黑麦草为0.83千克/亩,红三叶为0.42千克/亩。
播种时间以及播种后的培养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5和步骤6相同。
评价方案
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两种不同的建植方法得到的草地各草种植被覆盖度进行了逐年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2020年,调查方法采用针刺法:即用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样方框,每边上间隔10cm做一标记,用细绳或细铁丝在标记处连接样方框的对边,形成一个具有100个交叉点的网格,用粗约2毫米的细针(针越细结果越准确),按顺序在样方内网格交叉点处从植被的上方垂直下插,细针与某一种植物接触,即算作一次“有”。最后计算某一牧草种类“有”的次数,用百分数表示覆盖度。例如,草地中某次样方框内白三叶物种“有”的次数为30次,则白三叶在混播草地中的覆盖度为30%,其植被所占比例也即30%。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草地植被状况和草种比例调查结果
根据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两种不同建植方法其初始草种构成比例相同,其豆科牧草(白三叶和红三叶)占比为28.3%,禾本科牧草(狗牙根、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占比为71.7%。
但随着草地年限的增长,不同建植方法的混播草地牧草种类比例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播种后一年(2017年),以本发明所述的建植方法(实施例1)建植的混播草地牧草种类比例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而传统的混播建植方法(对比例1)建植的混播草地中,白三叶占比由20%增加到24%,而狗牙根和多年生黑麦草占比分别降低了2%和1.7%。但2018年及以后,以对比例1建植的草地白三叶占比快速增加至60%左右,而狗牙根占比降低到10%左右,同时鸭茅的比例也有少量的降低,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牧草几乎消失,到2020年其占比仅为5%和3%,即整个草地植被中豆科牧草占比高达63%,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家畜的营养摄入和生长。而以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建植的混播草地在近五年中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比例维持稳定,与建植初期几乎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豆科牧草占比维持在27%-30%之间;单个草种比例变化最大的是红三叶,其占比由建植时的8.3%将至2020年的3%,其原因是红三叶本身为短多年生饲草作物,其利用年限一般为3-5年。
湖北草地豆科与禾本科的比例以2:8-3:7之间为适宜比例,在这一比例下草地可以生产出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全面的饲草料。调查发现,使用本发明方法建植的混播草地由于按草种的生态型和生长习性进行了分组,每个播种带的草种都能很好的共生。狗牙根、白三叶都能形成致密的单一植被,并且由于是带状种植,白三叶并不能侵入到狗牙根群落中;同时,以鸭茅为主的“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混播条带也能形成致密的草地植被,白三叶也很难大面积侵入,因此,此种种植方式有效避免了因白三叶侵占能力强而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的现象,使混播草地豆科与禾本科能够维持一个约3:7的比例,生产得到营养全面的饲草料。而传统方法建植的混播草地,其各类牧草种子混合在一起,狗牙根、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不能形成致密的植被结构,而白三叶却可以通过其匍匐茎逐渐侵占其他草种的生长区域,致使出现以白三叶为主的单一优势群落,导致豆科牧草比例大幅增加,使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比例失衡,无法生产得到营养丰富全面的饲草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白三叶、红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狗牙根共5个牧草草种分为3组,分别为“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
步骤2、将播种地等分为多个带组,每个带组中包含3个播种带,每个播种带的长度相同,宽度为30-100cm;
步骤3、每个带组中的3个播种带分别播种步骤1所述的“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
步骤4、播种后进行草种培养,至牧草完全覆盖地面后即可用于放牧;
所述“狗牙根组”中狗牙根的播种量为0.4~0.6千克/亩,所述“白三叶组”中白三叶的播种量为0.6~0.8千克/亩,所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混播量为5~6千克/亩;
步骤4中草种培养具体为:在豆科牧草白三叶和红三叶生长至3-4叶期,且禾本科牧草狗牙根、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开始分蘖时追施尿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3个播种带中“狗牙根组”、“白三叶组”和“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的播种面积比为3: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狗牙根组”播种带的宽度为60cm,“白三叶组”播种带的宽度为40cm,“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播种带的宽度为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所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组”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的种子质量比为2~4: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播种方法为撒播或条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植方法还包括:在播种前对播种地进行地表处理,包括:清除前茬作物及杂草,施复合肥30~40Kg/亩,翻耕深15-20厘米,耙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狗牙根的品种为岸杂1号,所述白三叶的品种为鄂牧2号,所述红三叶的品种为鄂牧5号,所述多年生黑麦草的品种为麦迪,所述鸭茅的品种为宝兴。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在维持混播牧草地的各牧草比例稳定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7005.8A CN112997810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7005.8A CN112997810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7810A CN112997810A (zh) | 2021-06-22 |
CN112997810B true CN112997810B (zh) | 2023-08-18 |
Family
ID=7640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7005.8A Active CN112997810B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97810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3355A (zh) * | 2003-12-05 | 2005-06-08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 |
CN1768565A (zh) * | 2005-07-25 | 2006-05-10 | 南京大学 | 亚热带四季常绿草坪组合配方及其建坪方法和应用 |
CN101444169A (zh) * | 2008-12-23 | 2009-06-03 | 西南大学 | 一年生黑麦草与多年生牧草混播方法 |
CN102577787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
CN102696377A (zh) * | 2012-06-18 | 2012-10-03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的混合栽培方法 |
CN103202164A (zh) * | 2013-04-17 | 2013-07-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 一种黑麦草与豆科牧草混合播种的方法 |
CN10512318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6376326A (zh) * | 2016-08-30 | 2017-02-08 | 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 | 鸭茅与白三叶混播方法 |
CN109804862A (zh) * | 2019-03-18 | 2019-05-28 | 兰州大学 | 一种禾草-白三叶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方法 |
KR102076442B1 (ko) * | 2019-05-07 | 2020-03-02 | 석종민 | 하이브리드 잔디 식재장비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잔디 식재 방법 |
CN112335514A (zh) * | 2020-10-29 | 2021-02-09 |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厂区盐碱地绿化优化种植的方法 |
-
2021
- 2021-02-22 CN CN202110197005.8A patent/CN1129978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3355A (zh) * | 2003-12-05 | 2005-06-08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方法 |
CN1768565A (zh) * | 2005-07-25 | 2006-05-10 | 南京大学 | 亚热带四季常绿草坪组合配方及其建坪方法和应用 |
CN101444169A (zh) * | 2008-12-23 | 2009-06-03 | 西南大学 | 一年生黑麦草与多年生牧草混播方法 |
CN102577787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
CN102696377A (zh) * | 2012-06-18 | 2012-10-03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的混合栽培方法 |
CN103202164A (zh) * | 2013-04-17 | 2013-07-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 一种黑麦草与豆科牧草混合播种的方法 |
CN105123189A (zh) * | 2015-07-30 | 2015-12-09 |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CN106376326A (zh) * | 2016-08-30 | 2017-02-08 | 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 | 鸭茅与白三叶混播方法 |
CN109804862A (zh) * | 2019-03-18 | 2019-05-28 | 兰州大学 | 一种禾草-白三叶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方法 |
KR102076442B1 (ko) * | 2019-05-07 | 2020-03-02 | 석종민 | 하이브리드 잔디 식재장비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잔디 식재 방법 |
CN112335514A (zh) * | 2020-10-29 | 2021-02-09 |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厂区盐碱地绿化优化种植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白三叶和狗牙根混播群落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田宏;刘洋;蔡化;张鹤山;王凤;;中国草食动物(第03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97810A (zh) | 202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3850B (zh) | 一种典型草原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 |
CN102273368B (zh) | 油菜花荚期还田做绿肥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 | |
CN108834787B (zh) | 一种冬春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保水节肥的方法 | |
CN113243256A (zh) | 一种典型草原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7821059A (zh) | 一种机械穴直播水稻轻型栽培方法 | |
CN110214640A (zh) | 一种干旱荒漠区牧草混播的栽培方法 | |
CN110959358A (zh) | 夏玉米轻简化施肥方法 | |
CN111183857A (zh) | 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棉区麦后直播棉秸秆还田协同增产方法 | |
CN108718960B (zh) | 一种适用于江苏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稻茬麦一播全苗的方法 | |
CN101233805A (zh) | 一种蓝茎冰草种子的生产方法 | |
CN107980514A (zh) | 一种机械条直播水稻轻型栽培方法 | |
CN109258330B (zh) | 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 | |
CN112997810B (zh) | 一种亚热带丘陵平原区混播牧草地建植方法和应用 | |
CN109328894B (zh) | 一种羊用牧草空间布局与栽培方法 | |
CN110839498A (zh) | 一种烟草与半夏套作种植方法 | |
CN113317149B (zh) | 一种双季稻实现超高产的栽培方法 | |
CN112868481A (zh) | 一种适合旱区党参秸秆覆盖的绿色栽培方法 | |
CN102972180B (zh) | 一种木香西南高海拔秋播种植方法 | |
CN107124989B (zh) | 一种利用休眠燕麦恢复西藏重度退化草地植被的方法 | |
CN108353564A (zh)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
CN114557250A (zh) | 一种早晚兼用型直播稻避灾稳产方法 | |
CN111386984B (zh) | 一种盐碱地棉瓜菜协同高效种植方法 | |
CN114208605A (zh) | 一种培育药用香蒲苗的方法 | |
CN113243255A (zh) | 一种典型草原地区的草坪种植方法 | |
CN112425463A (zh) | 一种日光温室黄瓜-蒜苗间作的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