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3564A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53564A CN108353564A CN201810136758.6A CN201810136758A CN108353564A CN 108353564 A CN108353564 A CN 108353564A CN 201810136758 A CN201810136758 A CN 201810136758A CN 108353564 A CN108353564 A CN 1083535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furrow
- wheatgrass
- seed composition
- adminis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沙沟上栽设沙障后,每亩施基肥10‑18Kg;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在沙障内进行播种,每亩播种4‑6kg,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55‑65cm,播种的种类选自本发明中的九种种子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种子组合物可以在沙沟中健康生长并在沙地中形成种群优势,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该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同样能够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刘慎谔先生早在上世纪40-50年代提出,沙地上的小黄柳藏于沙地的绿洲(有水源的地方),生于沙丘的顶端,迎风固沙,在长到幅宽1-1.5米时,大量的其他植物繁殖于此,形成植物前边挡风沙,身后沙丘高度被削掉。几年后黄柳逐步死亡,治沙植物越来越茂盛。这是著名的前挡后拉理论。
但是,现有的通过植物种植技术来增加植被覆盖率并更加有效地治理风沙技术并不成熟,往往存在着植被覆盖率低,治沙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旨在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修复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能够在沙地里形成种群优势,有效控制沙地蔓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沙沟上栽设沙障后,每亩施基肥10-18Kg;
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在沙障内进行播种,每亩播种4-6kg,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55-65cm,播种的种类选自第一种子组合物、第二种子组合物、第三种子组合物、第四种子组合物、第五种子组合物、第六种子组合物、第七种子组合物、第八种子组合物、第九种子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且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重量比为3:1.5-2.5:2.5-3.5:2.5-3.5;
第二种子组合物包括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且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重量比为1-2:2:1-2:1.5-2.5:0.5-1.5:1-2:0.5-1.5;
第三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蒙农冰草的重量比2:1-1.6:0.8-1.2:0.2-0.6:1.5-2.1:2-2.4:0.8-1.2:0.8-1.2:1.5-2.1:1.0-1.5:1.0-1.5:1.2-1.8:0.8-1.3:0.8-1.3:1.2-1.8;
第四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蒙农冰草的重量比为0.3-0.9:1:0.8-1.2:0.1-0.5:0.5-0.9:0.2-0.6: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
第五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且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的重量比为1-2:2:0.5-1.5:0.5-1.5:1-2;
第六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且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2:1:1.5-2.5:1.5-2.5;
第七种子组合物包括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且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1.5-2.5:0.5-1.5:1.5-2.5;
第八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且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的重量比为1:1-2:0.5-1.5:1-2;
第九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和大麦,且羊柴、冰草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0.5-1.5:0.5-1.5。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控制栽设沙障和施肥,并在沙障中种植植物种子来进行沙地治理,发明人发现采用本发明提及的9种种子组合物适宜用于沙沟治理中,且第一种子组合物可以在沙沟中健康生长并在沙地中形成种群优势,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同样能够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播种前准备工作
具体地,在种子播种前需要栽设沙障、布置灌溉设施等工作。
进一步地,沙沟上栽设沙障能够形成屏蔽物,可以消减风速、固定沙表,对于提升植物种植对沙地的治理效果。
具体地,栽设沙障的过程是先在风口地区栽设沙障2-3层,在沙沟上挖25-35cm的沟,然后在沟中栽种截断长度为50-60cm的芦苇。栽种芦苇的过程是将长度为50-60cm的成捆芦苇打成草方格封闭沙地;优选地,草方格的尺寸为2m×2m。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用铡刀等截断成捆的芦苇(长度50—60cm)按顺序摆好,用锹和镐挖深度约30cm的沟,之后依次栽上芦苇。
需要说明的是,将沙障设置为草方格封闭沙地的形式便于在沙障中播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将芦苇种植于沟中,部分芦苇位于沙沟上面,沟的深度要适宜芦苇生长且,芦苇位于沙沟上的高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起到屏障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更有利的外界条件。因此,需要控制沟的深度约为25-35cm,芦苇的长度约为50-60cm。
此外,发明人发现将成捆芦苇打成草方格封闭沙地,并控制草方格的尺寸为2m×2m=4m2,能够适应沙沟的环境,提升沙沟的风沙治理效果,其尺寸不宜过小,否则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容易被沙子覆盖。
优选地,在播种之前,在沙沟上设置灌溉设施,灌溉设施包括主管道和微喷带。主管道用于从湖中将水源引到沙沟中,通过微喷带进行灌溉,微喷带为塑料软管上设置有出水小孔,进行微喷灌,能够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微喷带的条数大致为16亩12条微喷带,微喷带的条数过小会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匀的现象。
具体地,在灌溉设施的布置过程中是将主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湖边的水泵上,在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过滤器,并和微喷带连通。在将湖水引入微喷带之前,通过过滤器去除湖水中的杂质等有害物质,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具体地,微喷带的长度为80-120米,间距为8-12米,微喷带的直径为6-10cm。主管道的长度为300-400米,且主管道的直径为8-12cm。主管道的长度根据具体的距离进行调节,一般是在上述范围内,主管道的直径要略大于微喷带的直径;微喷带的间距配合微喷带的条数,能够保证沙沟的灌溉效果。
具体地操作过程:湖边固定泵每小时出水量5—6.5吨,一次可带3-4条微喷带,每次浇4-6小时即可,扬尘可达50-60米。移动泵每小时出水量2.5-3.5吨,一次可带2条微喷带,每次浇水3-4小时,扬尘可达25-35米。
S2、播种与施肥
为了使植物健康生长,需要补充植物生长的矿物元素,施肥是最方便的方式。发明人发现每亩施基肥10-18Kg对于沙沟而言最为适宜,在此施肥的范围内植物的生长状况很好。具体地,基肥包括磷酸二胺和尿素,且磷酸二胺和尿素的质量比为2.5-3.5:1。磷酸二胺是一种含氮、磷二种营养元素的二元高效复合肥,能够适应旱地的作物的生长,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低,能够显著增加植物的产值。尿素是一种有机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发明人发现,采用氮肥和硫酸二胺作为基肥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未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在沙障内进行播种,每亩播种4-6kg,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55-65cm,播种的种类选自第一种子组合物、第二种子组合物、第三种子组合物、第四种子组合物、第五种子组合物、第六种子组合物、第七种子组合物、第八种子组合物、第九种子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播种过程和施肥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将化肥和种子混拌起来,然后人工撒播种植沟中。
需要指出的是,播种过程中的播种量可以通过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计算千粒重,确定播种量。播种的深度和行距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使植物保证通风效果形成种群优势,这是保证植物种植控沙治沙效果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地,第一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且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重量比为3:1.5-2.5:2.5-3.5:2.5-3.5;
第二种子组合物包括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且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的重量比为1-2:2:1-2:1.5-2.5:0.5-1.5:1-2:0.5-1.5;
第三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蒙农冰草的重量比2:1-1.6:0.8-1.2:0.2-0.6:1.5-2.1:2-2.4:0.8-1.2:0.8-1.2:1.5-2.1:1.0-1.5:1.0-1.5:1.2-1.8:0.8-1.3:0.8-1.3:1.2-1.8;
第四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蒙农冰草的重量比为0.3-0.9:1:0.8-1.2:0.1-0.5:0.5-0.9:0.2-0.6: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
第五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且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的重量比为1-2:2:0.5-1.5:0.5-1.5:1-2;
第六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且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2:1:1.5-2.5:1.5-2.5;
第七种子组合物包括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且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1.5-2.5:0.5-1.5:1.5-2.5;
第八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且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的重量比为1:1-2:0.5-1.5:1-2;
第九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和大麦,且羊柴、冰草和大麦的重量比为1:0.5-1.5:0.5-1.5。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发现种植作物的品种对于控制沙地的蔓延和保证修复效果至关重要,采用上述的九种种子组合物均能够沙沟中健康生长,逐渐在沙沟中形成种群优势,从而达到控制沙地的蔓延和修复沙地的效果。其中,在九种种子组合物中,各个品种的重量需要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因为速生植物一般为先锋草本,相对于一般的牧草速生植物的生长速率更快,能够快速生长起来起到抵抗风沙的作用,这部分植物的用量较多;在品种配方中也考虑到植物根系深度的影响,采用植物根系较深的作物和植物根系较浅的作物搭配种植,起到更好地固沙效果;对于沙沟会增加能够适应缺氧环境的作物的用量,以及耐涝且根系生长快的作物的用量。
优选地,播种的种子为第一种子组合物,且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的重量比为3:1.8-2.2:2.8-3.2:2.8-3.2。发明人发现,第一种子组合物更加适合沙沟的环境,在沙沟中生长状况要好于另外几种种子组合物,并且将各种组分控制在优选的比例范围内,植物的生长状况更佳,非常适合于作为治沙植物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以及其他种植技术,二者配合起来对沙沟进行整治,防止沙地蔓延。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用铡刀将芦苇截断控制芦苇截断长度为50cm,并将芦苇绑成捆状,先在风口处设置2层沙障,在沙沟上挖25cm的沟然后栽上芦苇后打成尺寸为2m×2m的草方格封闭沙地。
其次,在沙沟上设置灌溉设施,分别设置主管道和微喷带,主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湖边的水泵上,在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过滤器,并和微喷带连通;其中,主管道的长度为300米,且主管道的直径为8c m,微喷带的长度为80米,间距为8米,微喷带的直径为10米。
最后,六月上旬将种子组合物与化肥混合均匀后,人工撒播在种植沟中,每亩播种4kg,播种深度约为3cm,行距约为55cm;施肥量为每亩10kg,包括质量比为2.5:1的磷酸二胺和尿素;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3:1.5:2.5:2.5的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用铡刀将芦苇截断控制芦苇截断长度为60cm,并将芦苇绑成捆状,先在风口处设置3层沙障,在沙沟上挖35cm的沟然后栽上芦苇后打成尺寸为2m×2m的草方格封闭沙地。
其次,在沙沟上设置灌溉设施,分别设置主管道和微喷带,主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湖边的水泵上,在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过滤器,并和微喷带连通;其中,主管道的长度为400米,且主管道的直径为12cm,微喷带的长度为120米,间距为12米,微喷带的直径为6米。
最后,八月中旬将种子组合物与化肥混合均匀后,人工撒播在种植沟中,每亩播种6kg,播种深度约为4cm,行距约为65cm;施肥量为每亩18kg,包括质量比为3.5:1的磷酸二胺和尿素;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3:2.5:3.5:3.5的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用铡刀将芦苇截断控制芦苇截断长度为55cm,并将芦苇绑成捆状,先在风口处设置3层沙障,在沙沟上挖30cm的沟然后栽上芦苇后打成尺寸为2m×2m的草方格封闭沙地。
其次,在沙沟上设置灌溉设施,分别设置主管道和微喷带,主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湖边的水泵上,在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过滤器,并和微喷带连通;其中,主管道的长度为350米,且主管道的直径为10cm,微喷带的长度为100米,间距为10米,微喷带的直径为8米。
最后,八月中旬将种子组合物与化肥混合均匀后,人工撒播在种植沟中,每亩播种5kg,播种深度约为3cm,行距约为60cm;施肥量为每亩14kg,包括质量比为3:1的磷酸二胺和尿素;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3:1.8:2.8:2.8的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3:2.2:3.2:3.2的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3:2:3:3的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2:1:1.5:0.5:1:0.5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2:2:2:2.5:1.5:2:1.5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
实施例8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5:2:1.5:2:1:1.5:1的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
实施例9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2:1:0.8:0.2:1.5:2:0.8:0.8:1.5:1.0:1.0:1.2:0.8:0.8:1.2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2:1.6:1.2:0.6:2.1:2.4:1.2:1.2:2.1:1.5:1.5:1.8:1.3:1.3:1.8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2:1.3:1:0.4:1.8:2.2:1:1:1.8:1.2:1.2:1.5:1:1:1.5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0.3:1:0.8:0.1:0.5:0.2:0.8:0.8:0.8:0.8:0.8:0.8:0.8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0.9:1:1.2:0.5:0.9:0.6:1.2:1.2:1.2:1.2:1.2:1.2:1.2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0.6:1:1:0.3:0.7:0.4:1:1:1:1:1:1:1的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2:0.5:0.5:1的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的2:2:1.5:1.5:2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5:2:1:1:1.5的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1.5:1.5的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2:1:2.5:2.5的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
实施例20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5:1:2:2的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5:0.5:1.5的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2.5:1.5:2.5的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2:1:2的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0.5:1的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2:1.5:2的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
实施例26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5:1:1.5的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
实施例27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0.5:0.5的羊柴、冰草和大麦。
实施例28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5:1.5的羊柴、冰草和大麦。
实施例29
与实施例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种子组合物包括重量比为1:1:1的羊柴、冰草和大麦。
对比例1-9
对比例1-9中的9个对比例依次对应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1、实施例14、实施例17、实施例20、实施例23、实施例26、实施例29。
试验例
考察实施例1-29和对比例1-9中植物的生长状况,观测时植物生长时间刚好满两年。实施例1-29和对比例1-9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如表1所示。
表1植物生长状况观测值
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九种种子组合物都适合于沙沟的治理,特别是第一种子组合物效果更好,植物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另外八种组合物,尤其是覆盖率显著提升,非常适合于在治理沙沟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从对比例1-9和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1、实施例14、实施例17、实施例20、实施例23、实施例26和实施例29进行对比可知,设置沙障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物生长状况的作用,是沙沟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采用在沙障中种植第一种子组合物效果覆盖率可以达到85%以上,且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比例范围内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通过控制栽设沙障和施肥,并在沙障中种植植物种子来进行沙地治理,发明人发现采用本发明提及的第一种子组合物、第二种子组合物、第三种子组合物、第四种子组合物、第五种子组合物、第六种子组合物、第七种子组合物、第八种子组合物、第九种子组合物比较适宜在沙沟中种植,其中采用第一种子组合物种植的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并在沙地中形成种群优势,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九种种子组合物均适合用于沙沟中,控制沙地蔓延,尤其是第一种子组合物效果最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包括上述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同样能够有效控制沙地蔓延提升沙地的修复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沙沟上栽设沙障后,每亩施基肥10-18Kg;
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在所述沙障内进行播种,每亩播种4-6kg,播种深度为3-4cm,行距为55-65cm,播种的种类选自第一种子组合物、第二种子组合物、第三种子组合物、第四种子组合物、第五种子组合物、第六种子组合物、第七种子组合物、第八种子组合物、第九种子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沙蒿、小叶锦鸡儿和冰草,且所述羊柴、所述沙蒿、所述小叶锦鸡儿和所述冰草的重量比为3:1.5-2.5:2.5-3.5:2.5-3.5;
所述第二种子组合物包括沙棘、羊柴、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冰草和大白柠条,且所述沙棘、所述羊柴、所述小叶锦鸡儿、所述大麦、所述沙蒿、所述冰草和所述大白柠条的重量比为1-2:2:1-2:1.5-2.5:0.5-1.5:1-2:0.5-1.5;
所述第三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小叶锦鸡儿、拂子茅、冷蒿、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所述差巴嘎蒿、所述芨芨草、所述草原三号苜蓿、所述小叶锦鸡儿、所述拂子茅、所述冷蒿、所述赖草、所述羊草、所述草木樨状黄芪、所述山葱、所述龙牧806苜蓿、所述野大豆、所述防风、所述偃麦草、所述蒙农冰草的重量比2:1-1.6:0.8-1.2:0.2-0.6:1.5-2.1:2-2.4:0.8-1.2:0.8-1.2:1.5-2.1:1.0-1.5:1.0-1.5:1.2-1.8:0.8-1.3:0.8-1.3:1.2-1.8;
所述第四种子组合物包括差巴嘎蒿、芨芨草、草原三号苜蓿、拂子茅、赖草、羊草、草木樨状黄芪、山葱、龙牧806苜蓿、野大豆、防风、偃麦草和蒙农冰草,且所述差巴嘎蒿、所述芨芨草、所述草原三号苜蓿、所述拂子茅、所述赖草、所述羊草、所述草木樨状黄芪、所述山葱、所述龙牧806苜蓿、所述野大豆、所述防风、所述偃麦草、所述蒙农冰草的重量比为0.3-0.9:1:0.8-1.2:0.1-0.5:0.5-0.9:0.2-0.6: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
所述第五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沙蒿、大麦和沙棘,且所述羊柴、所述冰草、所述沙蒿、所述大麦和所述沙棘的重量比为1-2:2:0.5-1.5:0.5-1.5:1-2;
所述第六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白柠条、沙蒿和大麦,且所述小叶锦鸡儿、所述大白柠条、所述沙蒿和所述大麦的重量比为1-2:1:1.5-2.5:1.5-2.5;
所述第七种子组合物包括沙蒿、冰草、小叶锦鸡儿和大麦,且所述沙蒿、所述冰草、所述小叶锦鸡儿和所述大麦的重量比为1:1.5-2.5:0.5-1.5:1.5-2.5;
所述第八种子组合物包括小叶锦鸡儿、大麦、沙蒿和冰草,且所述小叶锦鸡儿、所述大麦、所述沙蒿和所述冰草的重量比为1:1-2:0.5-1.5:1-2;
所述第九种子组合物包括羊柴、冰草和大麦,且所述羊柴、所述冰草和所述大麦的重量比为1:0.5-1.5:0.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的种子为所述第一种子组合物,且所述羊柴、所述沙蒿、所述小叶锦鸡儿和所述冰草的重量比为3:1.8-2.2:2.8-3.2:2.8-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栽设沙障的过程是先在风口地区栽设沙障2-3层,在所述沙沟上挖25-35cm的沟,然后在沟中栽种截断长度为50-60cm的芦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栽种芦苇的过程是将长度为50-60cm的成捆芦苇打成草方格封闭沙地;优选地,所述草方格的尺寸为2m×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包括磷酸二胺和尿素,且所述磷酸二胺和所述尿素的质量比为2.5-3.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之前,在所述沙沟上设置灌溉设施,所述灌溉设施包括主管道和微喷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灌溉设施的布置过程中是将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湖边的水泵上,在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过滤器,并和所述微喷带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带的长度为80-120米,间距为8-12米,所述微喷带的直径为6-10cm。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的长度为300-400米,且所述主管道的直径为8-12cm。
10.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6758.6A CN108353564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6758.6A CN108353564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53564A true CN108353564A (zh) | 2018-08-03 |
Family
ID=6300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6758.6A Pending CN108353564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5356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2074A (zh) * | 2018-08-24 | 2019-01-04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
CN109257994A (zh) * | 2018-09-28 | 2019-01-25 | 天津大学 | 一种防治风蚀荒漠化土壤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0934A (zh) * | 2010-04-01 | 2010-08-04 | 于飞 | 植物种植沙漠改良的方法 |
CN203120603U (zh) * | 2013-03-11 | 2013-08-14 | 王晶平 | 一种果园微喷灌系统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6758.6A patent/CN1083535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0934A (zh) * | 2010-04-01 | 2010-08-04 | 于飞 | 植物种植沙漠改良的方法 |
CN203120603U (zh) * | 2013-03-11 | 2013-08-14 | 王晶平 | 一种果园微喷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罗刚: "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与综合治理设计模式研究",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2074A (zh) * | 2018-08-24 | 2019-01-04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
CN109122074B (zh) * | 2018-08-24 | 2021-06-11 |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呼伦湖沙地治理方法 |
CN109257994A (zh) * | 2018-09-28 | 2019-01-25 | 天津大学 | 一种防治风蚀荒漠化土壤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96339B (zh) | 一种适用于西北内陆棉区宽早优的原棉生产方法 | |
CN105794565B (zh) | 水稻高生物量抗倒伏栽培方法 | |
CN106717999B (zh) | 一种破解烤烟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 | |
CN102273368B (zh) | 油菜花荚期还田做绿肥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方法 | |
CN102783388A (zh) | 一种水稻直播栽培方法 | |
CN103733930B (zh) |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 | |
CN103477849A (zh) | 一种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还田与稻麦播栽立苗方法 | |
CN106376343A (zh) | 中稻再生稻紫云英高效生态周年种植方法 | |
CN105359810A (zh) | 小麦水稻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 |
CN102792848A (zh) | 一种“茶肥1号”高效产青方法 | |
CN110663493A (zh) | 一种甘蔗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方法 | |
CN105660102A (zh) | 一种窝播留苗移栽两用的油菜种植方法 | |
CN108293478A (zh) | 一种适于荒漠干旱区机采棉化学催熟及脱叶方法 | |
CN111183857A (zh) | 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棉区麦后直播棉秸秆还田协同增产方法 | |
CN108094095A (zh) | 太子参的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8156876A (zh) |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区域边缘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地的方法 | |
CN108157074A (zh) | 一种促进仙茅开花结果的种植方法 | |
CN108718960B (zh) | 一种适用于江苏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稻茬麦一播全苗的方法 | |
CN110692472A (zh) |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 |
CN102318493B (zh) | 一种利用地膜玉米残膜种植旱地油菜的方法 | |
CN108353564A (zh) | 一种用于治理沙沟的植物种植方法及用于治理沙沟的方法 | |
CN108243748A (zh) | 一种用于治理沙地的沙丘播种植物的方法及沙地治理方法 | |
CN103355127B (zh) | 一种稻田紫云英的早播方法 | |
CN107046968A (zh) | 一种高产桔梗的种植方法 | |
CN105993267A (zh) | 一种含粉煤灰的吸盐剂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